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勐海班章正山茶厂班章青饼

找到约12条结果 (用时 0.009 秒)

月10日,茶业复兴二楼高朋满座,由茶业复兴和芒嘎拉联合举办的老曼峨古树熟茶大匠专场品鉴会正在举办


110日,茶业复兴二楼高朋满座,由茶业复兴和芒嘎拉联合举办的老曼峨古树熟茶大匠专场品鉴会正在举办。这也是复兴沙龙的第183期。



 朦: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今天的沙龙现场,我是本场主持人陈朦。本场茶会的主题是:老曼峨古树熟茶“大匠”专场发布与品鉴。在开始喝这款熟茶之前,我们会先冲泡一款老曼峨的生茶,一山一味,感受完生茶的气韵之后,我们才能更好地体会熟茶的芳香。

 

不知道在场的朋友有多少人去过老曼峨这个地方呢?不知道去过的朋友里面有多少去过老曼峨之后就喜欢上这里了呢?我18年去过老曼峨采风,并且在那里住了一段时间,我当时住在小学旁边的一户茶农家里,那户人家的对面有一个初制所,刚好就是芒嘎拉,所以可以说与芒嘎拉非常有缘了。


 

在去之前,老曼峨对我而言只是一个地名,但去过一次就深深喜欢上了这个地方。我自认为还是去过不少茶山,但去过之后立马就喜欢上这个地方还是很少。简单的为大家介绍一下老曼峨这个地方。老曼峨拥有1380年的历史,是一个布朗族寨子,全民信佛教,布朗族是最早种茶的民族,在云南,哪里有布朗族人居住,哪里就有古茶树,老曼峨是布朗山最大最古老的布朗族寨子。照片里我们可以看到老曼峨佛寺,我去的时候正好遇上赕佛,佛寺外有一块区域禁止女生进入,还好佛爷在外面给我泡了一杯茶。

 

布朗山水土滋养下的茶最典型的味道,莫过于与布朗人相伴千余年的茶树的味道。老曼峨以苦茶与甜茶闻名,村中有一棵茶王树和一棵茶后树,这是我第一次见到茶王树归集体所有。拴着红布的这棵树是老曼峨的苦茶,村民们会在苦茶上做特殊标记,有的会放上石头有的会拴上红布。

 


介绍完老曼峨,下面有请海燕为大家介绍芒嘎拉以及我们正在喝的这款老曼峨生茶。

 

 燕:大家好,我是芒嘎拉茶厂的马海燕。下面由我带领大家认识芒嘎拉茶厂,一家只做古树纯料的企业。我们的创始人是班汉锋先生,祖籍云南,自幼喜爱中国传统文化。喜爱书法,喜爱音乐,每年在茶山都会给我们打鼓、唱歌,活跃气氛。班总钻研制茶工艺,做事严谨,注重细节,被誉为芒嘎拉茶厂第一杀手,这个杀手指的是杀青高手



很多茶友会问芒嘎拉是不是一个寨子的名称?又或者是不是地名?其实都不是,芒嘎拉乃傣语,在承载傣族文化历史的贝叶经中有记载,在傣族的《大吉祥经》中也有记载,是神奇美丽吉祥幸福的之意。把芒嘎拉加在自己名字面前就是加持自己,我的微信名是芒嘎拉海燕,就是吉祥幸福的海燕的意思,大家也可以在自己名字前加芒嘎拉,就是吉祥幸福的人了。芒嘎拉的企业宗旨是:遵循古法,一心制茶,即茶即心,致力于完美品质的创造。我们坚持做手工的小众高端茶品,迄今为止已经有15年。



我们的品牌创立于2004年,2004-2008年期间,创立芒嘎拉制茶技术,制定芒嘎拉制茶标准。2009年建立了第一个小型精制厂,2014年在勐海八公里,建立芒嘎拉茶叶精制厂,占地9000平方米,欢迎大家来厂里指导、学习。为了让芒嘎拉的品质更加稳定,我们又分别在布朗山乡、格朗和乡、勐混镇、勐宋乡等辖内知名山头建立了14个初制所,遵循古法工艺科学制茶。

 


这是我们品牌的构架图。我们有自己的古茶园和初制所,最大的优势是固定茶园,原料稳定,匠心工艺,年年延续。今年能喝到老曼峨生茶,明年也能喝到同等品质的生茶。古树纯料的标准是:一山一寨一款茶。我们目前不搞拼配,不混春茶秋茶,因此每一款茶都是棱角分明,不会出现同样口感的茶叶。可以做到香气饱满且持久、喉韵深,滋味醇厚、生津强烈、回甘持久、个性鲜明。

 


纯料古树茶的优越性在于,古树茶汲取了数百年的天地灵气,个性鲜明,滋味纯正,品质超群。所有使用茶树都是百年以上,更多产品是300-500年的树龄。虽然我们茶是新的,但树一定是老的。以古树纯料,古法制茶,还原其本真风骨,保证茶叶原汁原味的基础上做到更好。希望每一位茶友都能喝到完美品质的芒嘎拉古树茶。

 

目前我们所有茶叶,都是手工杀青,揉捻,采用传统石磨压制。做到了遵循古法工艺科学制茶的理念,建立标准化、专业化的全手工初制所,从鲜叶开始把控质量,用自己培养的制茶师傅做茶,真正做到品质稳定。我们的制茶师都是班总培育出来的,班总精通拉祜族、傣族、布朗族、僾伲族四门少数民族语言,可以和师傅们无障碍沟通。

 


这些是芒嘎拉近几年获得的各项荣誉。2018年我们的两款产品:春茶布朗山和春茶帕沙送去参加广州茶博会,两款都获得了金奖。深圳茶博会我们送选了春茶老曼峨和另一款云南七子古树熟茶饼,老曼峨获得金奖,七子饼熟茶获得银奖。通过不断努力,芒嘎拉也进入了中国品牌馆。

 

我们通过了49项农残检测,均未检出农残,还通过了38项质检标准,所有产品都可以放心喝。



2013年芒嘎拉在老曼峨建立第二代初制所,14年建立的建立老曼峨现代标准化、专业化全手工初制厂,使用面积达2000平方。


芒嘎拉在老曼峨有很多片茶园,先民种植了这些古树,这些茶树生长年份长,有好几百年树龄,古树与原始森林混生共长,采取最原生态的种植与管理方式。大家会觉得这个茶很苦,是因为老曼峨被誉为苦茶系中的老大,属于布朗山区,海拔1650米,常年高温湿润,是布朗山脉上最有个性的茶。大家有没有感受到这个苦咽下去后立马就变甜,这种苦得很纯粹,苦得能化开,干净利落,不是死苦。只要喝一杯苦茶,之后就能感受到无边无际的甜。


老曼峨的毛茶芽多,显白毫,叶底鲜活柔软,有韧性。



老曼峨有一间最古老的佛寺,已有1380年历史。唯苦近佛,苦是参禅悟道的一种表现,老曼峨苦得纯粹,唯苦近佛,苦是参禅悟道的一种表现,老曼峨苦的很纯粹,是一种干净利落的苦,苦的令人舒服。味最酽,野性足,其茶气重,而且来的猛,来的快,像个劲道的按摩师,按摩你口腔的各个味蕾,让你的口腔感觉是立起来的,有立体感,而且按得恰到好处,所以让你很舒服。


当然,不是每一个人都适应老曼峨的苦,老曼峨是一款会挑人的茶。老曼峨自古有苦茶甜茶之分,但老曼峨的甜茶也不过是比苦茶稍不那么苦而已。我们采过一株单株,没有那么苦,耐泡度很好。



为什么老曼峨会苦?一是跟树种有关系,二是跟生态环境、植被有关系,三是老曼峨的土壤里微量元素含量要多一些。


这款布朗山上最有个性的茶,能把苦尽甘来完美诠释,老曼峨是所有爱茶人绕不过的寨子。喝过临沧、易武、景迈,最终还是会来喝老曼峨。如果你爱茶,也一定要喝喝老曼峨。我的介绍就到这里,感谢大家的聆听。



主持人:感谢我们幸福吉祥的海燕。大家桌上有一张品鉴表,大家一定要写上名字,我们一会儿会进行抽奖。接下来请周重林老师讲讲老曼峨以及为什么广东人会喜欢老曼峨这样的苦甜茶园。

 


周重林:听了海燕的介绍很受感染。我在她的发言上做一些补充。苦茶是一个树种,最先在红河南部发现,只存在于个别地方。但老曼峨的茶不是最苦的,我们今年去了先锋寨,这个地方的茶也特别苦。生活在这个区域的人为了驯化苦味,使用了各种方法。其中一种源远流长的方法,也仅保留在老曼峨这个地方的,叫做茶礼



布朗族婚配要送的茶礼就是腌制竹筒茶,腌制会降低苦感,就像汉族做腌菜一样。很多人第一口吃会觉得味道很怪异。同样的还有苦笋变成酸笋。在汉语世界中,茶礼在明代就消失了,后来我们发现茶礼在老曼峨仍在流传。茶礼在过去专指婚聘之礼。老曼峨这个地方讲茶谈,很早以前就把茶树当作重要的礼物送人。

 

为什么要讲广东人喜欢苦甜茶?为什么广东人扎堆在布朗山,为什么大益要在布朗山建立万亩基地。我带着这个问题去问过卢国龄和邹炳良。回答很简单,当时大益茶场的主要顾客是广东人和香港人。广东和香港人喜欢这里的茶,其他地方种不出这样的味道来。1980年广东把云南大叶种移栽到了海南和广东英德,这种交流是双向的。广东喜欢凉茶,凉茶也分两种,苦茶和甜茶,唯一可以对标的滋味口感就是布朗山。



老曼峨苦茶树与甜茶树混种,混采带来的第一个结果就是,口感的协调。在没有严格区分的时候,这种协调全部依赖种植比例。我推测每一片茶园,都是因为选择树种的结果,随着老曼娥这个母体在布朗山的不断扩张,和帕沙甜茶的北迁,在老班章这个地方实验种植出了苦甜茶的最佳种植比例,这种比例造就的口感刚好迎合了某一部分老广的味觉追寻,于是这里便成为寻味者的角逐天堂。


人们喝茶是因为喜欢苦味,追求苦,周作人的书斋名就叫苦茶斋。广东人投资扎堆在勐海,做的都是布朗山茶,两者的价值模型,口感模型都是对标的。我们需要思考,能不能再复制一个广东模型出来,用那个地方的标准模型去适应市场。



现在是接受美学的时代,大众需要听得懂的话语,需要泡茶的人把抽象的滋味具象给大众看。在茶博会上有些茶企卖得好,有些却收效甚微,这都是有原因的。好的茶企建立了自己的销售话语体系。芒嘎拉形成了自己从茶山到制茶所到体验店完整的体系。三位一体解决了信任源的问题。


去年新旧交错时,我们在这里讨论了茶叶书写的问题,多年前茶叶专家都是江浙地区,但这几年茶的话语权逐渐从江浙转移到云南来,随着中坚力量的形成,构建云南自己的话语体系,我们会越来越有自信。只有行业发展越趋成熟时,才会有这样的场景产生。


简单的喝茶带来了巨大的变化。这是我们今天喝茶的意义,发现人在其中的作用以及探索人和茶发生的关系。

 


张梅:在场各位朋友大家下午好。感谢各位来宾参加「大匠」发布会,14年来芒嘎拉从一个小品牌发展为今天产供销一体的企业,离不开各位的认可和支持,未来我们定会坚持做高品质的古树纯料。欢迎大家来芒嘎拉各门店做客,祝愿大家心想事成。


 

海燕:下面由我来为大家介绍这款重量级古树熟茶,「大匠」。何谓「大匠」:


原料精选,匠心独具

科学研制,匠工所依

严控工艺,匠人精神

完美诠释,谓之匠也


这款茶原料储备花了3年时间,2015-2017,共储备了晒青毛茶4.1吨。201712月下堆,18211日发酵结束,这并不意味着就能起堆。这款茶为什么能这么醇厚,汤色透亮,滋味有棱有角,是因为我们用了一个月时间养堆。我们用的是第二代发酵工艺,但做到了汤净、味醇,具备了生茶的特点,苦得实在利落,还能回甘生津,层峦叠嶂,峰回路转之后遇见无边无际的甜,喝完之后整个人会很通透。



下面我们来看看实际损耗:4100公斤,出堆只有3362公斤,分筛之后散茶2870公斤,茶头492公斤。上市时间是20191月,限量4200片,七片一筒,四筒一件,每一件茶里面都付有大匠质检报告。


可以看到,大匠干茶外形:条索肥硕壮实,显毫,松紧适度,饼形周正,不做撒底盖面,表里如一。口感特点:茶汤厚实,具备老曼峨生茶特点,有苦底,喉韵深,回甘生津强烈。一会请大家安静地品鉴7泡,并填写品鉴记录表,请大家全程止语,谢谢配合。

 


 朦:大家喝的怎么样,有没有被这款茶的滋味惊艳到?下面请云南大学专门研究微生物,酒的发酵和熟茶的发酵都有涉及的张理珉教授为我们讲讲熟茶发酵的知识。

 

张理珉老师:听了介绍,第一次认识这家企业。传统的晒青制作工艺是非常重要的,去年省政府发布《关于云茶产业绿色发展的意见》,其中第四条讲到了对初制所和初制工艺的规范。过去为了迎合消费者,加入了很多其他茶类的工艺,例如红茶萎凋,让茶带有花香或者蜜香。但我深深感到传统古法工艺应该要坚持。好的原料,传统工艺的保持,才是好的生茶得以继续的关键。



熟茶用二代工艺做得这么好,确实不容易。生茶靠原料,熟茶靠技术。发酵技术不过关,产品品质会有很大影响。熟茶发酵中原料占40%,技术占60%。熟茶发酵是微生物占主导的固态发酵过程,在不同发酵时间微生物种类和数量会发生转变,一开始霉菌占主导,后期是酵母菌占主导。一说到微生物,很多人觉得很虚无缥缈。但其实微生物无处不在,无所不能。我们时时刻刻和微生物接触,微生物和生活息息相关。


熟茶发酵中,微生物种类来源四个方面,一毛茶本身,二是发酵环境,三是潮水用的水带来,四是翻堆时人带进去的。这其中有些微生物起作用,有些不起作用。如何控制和把控发酵技术至关重要,让有正方向作用的微生物发挥作用。



云南晒青茶中多酚含量高,抑菌效果明显,前期细菌和酵母菌生长均受到抑制。但黑曲霉适应性强,很快能适应发酵环境。


转化和降解包括几个方面,第一个是氧化,第二个是转化,第三个是大分子降解为小分子,蛋白质,多糖,果胶质从大分子向小分子的降解。这些营养成分更适合酵母菌和细菌的生长,中后期霉菌被酵母菌代替,长势就不如前20天,菌的种类和数量发生显著变化。在这个过程中,堆温的控制非常重要,堆子的中心温度可以达到六十七十度,高温情况下对不耐高温的细菌有杀菌作用,这也是普洱茶熟茶发酵进程中只以少数几种菌类为主导,没有杂菌生长的原因。



从发酵工程角度说,普洱茶发酵属于微生物固态发酵,翻堆过程是耗氧和厌氧交替进行,每5-7天需要翻堆,这是为了满足微生物生长和转化要求。长时间不翻堆,茶会发酸,因为微生物代谢过程中会产生有机酸。一直处于厌氧条件,会积累越来越多有机酸,这时候就需要在耗氧的情况下来分解。

 

随着发酵进程,可利用的物质越来越少,茶堆上水分含量减少。如果水分过重会带来细菌的疯狂生长的危害。有的熟茶为什么不好喝,闻着有霉味、堆味和腥味。实际上,这个腥气就是水分和温度控制不合适带来了后期杂菌的生长,影响茶叶品质。发酵过程中前期水分含量高,中后期应该减少,这些调控都是围绕不同时期、不同种类微生物生长代谢需求而改变的。

 


发酵技术就是通过温度、水分、翻堆、ph值、空气来控制微生物的生长。所以熟茶的发酵技术非常难。原料的问题、微生物来源问题、发酵控制问题都需要发酵师傅的灵活处理,不能一味地以固定的工艺来发酵茶,发酵也讲究看茶做茶。表面上看是敷衍的话,但真正体会之后才发现是非常复杂的一句话,都是为了让优势菌种发挥作用,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人们预期结果。

 

第二代发酵技术是自然发酵,对于发酵师傅技术的考量要求比第三代更高,这款茶陈香已经显露,香甜滋味,没有堆味杂味,杯香香甜感十足。入口有微苦,和原料有关系,更多感受到了甜和润。发酵程度的控制也做得很好。

 


近几年随着发酵技术的提高,各企业开始重视发酵程度的控制。2010年以前熟茶常常发酵过度,汤色黑褐,叶底有碳化。发酵太过汤色虽浓,像酱油,但滋味淡薄。我主张发酵七成熟,讲究生津回甘,是有科学道理的,七成发酵也给后期转化留下了空间。

 

好的生茶好找,好的熟茶却难得。是因为一款好熟茶的出现既需要好的原料,更需要好的发酵技术。

 

 朦:微生物确实无处不在,感谢张老师为我们介绍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的神奇力量。下面请各位嘉宾发言。

 

中华传统文化使者赵慧成先生:刚刚我在赏花、品茗、听曲中完成了喝了七杯茶,芒嘎拉真的是在很用心的做茶。我想到了卢仝的七碗茶诗。今天是腊月初一,我们在这里品茗,我把我的感受概括为七句话:润喉止咳、解闷除烦、消食降火、清热解毒、减肥防癌、醒脑增智、延年益寿、希望大家多喝茶喝好茶。



经销商代表刘平先生:很荣幸作为经销商代表发言,感谢给我一个交流的平台,从13年开始我和芒嘎拉结缘有5年时间,我见证了品牌从小到大的发展历程,销售工作由当初的松散结构逐渐转化为符合市场规律和符合自身需要的模式。目前为止营销体系的完善,产品的技术、宣传的提高,我们已经具备了和名牌竞争的实力。除了具有独特品牌文化,还因为对其产品和定位恰当,并且相当高的稳定性和可操作性。在各位的支持和努力下,我相信会留下芒嘎拉茶叶浓墨重彩的一笔。



普洱茶交易市场李建标先生:很高兴受邀参加品鉴,同行之间常常会想做高端熟茶,但想和做是两回事,做是很难的过程。很荣幸在大家共同的见证下,很开心看到芒嘎拉走在行业前段。通过这款茶能感受到真诚和工艺的完善,在用匠人精神做茶,芒嘎拉对熟茶工艺的把握非常到位。



云南省博物馆曹老师:各位好,有幸参加品茶活动非常开心。我只有3年茶龄,2015年因为云博举办的八省《茶马古道展》而认识了弘益的老师们参加学习,后来又认识了张梅女士。我认为喝茶要认准人品,才会去买茶、存茶。今天这款茶汤色红浓明亮,蜜香和甜香陈香浓郁,一款好茶不仅要品热杯香还要闻冷杯香,大匠的杯底挂香很强。口感醇和滑爽,体感很明显。这是我第三年喝芒嘎拉的茶,今年买了几十公斤。



普洱茶制茶工艺在2008年入选非遗传承名录。我今年参加了茶山游学,亲自跟着班姥爷一起体会了整个制茶过程,知道小小的茶汤里面包含了很多人的辛勤付出。芒嘎拉茶有三个优点,一是原料优质;二是制作工艺,他们的茶遵循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工艺;第三,茶价很美丽。我认可班总,认可张梅女士,我会继续在他们家存茶。好茶芒嘎拉,你值得拥有。



 朦:如果说张老师是发酵理论很丰富,是学院派,那班总则是发酵实战经验丰富的实践派了。我一直关注芒嘎拉,知道他们不仅用老曼峨发酵,还用老班章发酵,并且都是班总亲自发酵,他有了十几年的发酵经验,敢用这么贵的原料发酵熟茶一定是有十足的底气。


班汉锋:大家好,今天和大家相聚一堂,品饮新品,心里很舒畅。欢迎张教授和大家的光临,谢谢周老师的准备。刚刚介绍了大匠的基本情况,也品鉴了大匠的庐山真面目。听了张教授的发言我受益匪浅。



我想跟大家分享发酵的初心,首先是原料的精选,普洱熟茶的发酵过程是以晒青毛茶为基础,通过一系列氧化聚合缩合等化学变化从而形成熟茶特有的香气和滋味。内含物质越丰富,滋味越醇厚。所以原料的丰富程度很重要,不然就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二、发酵环境,普洱茶发酵离不开发酵环境中的微生物,芒嘎拉发酵车间经过多年使用,有稳定的微生物群落。


三、匠心发酵,芒嘎拉有自己的技术发酵团队,我作为技术核心骨干,每次下堆潮水都要亲自把关和参与,严格控制温度和湿度。至于怎么发酵?大家以为我有武功秘籍,其实没有。我的发酵技术有曾云荣先生的教导,卢云先生的言传身教,他们的经验是我的财富。发酵数量需要足够的数量,如果堆子太小,不保温不保水;如果温度不够,也无法发酵好。原来每发酵一次需要四五吨茶,现在可以减少到一吨。



发酵潮水率大约是百分之三十,要靠看茶做茶,有经验的发酵师会留一点余地。潮水过多,会发现泡开后的叶底像泥一样。一般做堆,堆高应该在80公分左右,到三翻四翻时可以控制在55-62度之间,在不烧堆的前提下,升温可以起到灭菌作用,香气好,反应速率高;低温发酵速率低,出堆后堆味较重。



大匠我认为发酵度在7成左右,终止发酵后,需要进行养堆,我认为这是非常重要的细节,能促使茶红素加深,堆味减轻,香气更正。这是芒嘎拉发酵的特点。总之,选用好的原料,把控好潮水量、温度点、翻堆时间点、终止发酵时间点,就能发酵出好的熟茶来。



芒嘎拉茶厂地址: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海县八公里曼峦回村,欢迎来访!


文章由茶业复兴编辑根据嘉宾现场发言整理

未经嘉宾审校

解释权归嘉宾所有

茶王来了,“中茶杯”春季茶王赛揭晓!

6月26—28日,“中茶杯”第十二届国际鼎承茶王赛春季赛茶样审评环节在位于杭州的中国茶叶学会和位于昆明的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同时举行。由茶行业一批知名权威专家组成的审评专家组,分别在云南昆明、浙江杭州对全国范围内各茶企选送来绿茶、红茶、白茶、乌龙茶、黑茶、黄茶、普洱茶、特种茶、再加工茶等多类型茶叶样品进行审评鉴定。在激烈的角逐之下,经过严苛审评,优中选优,“茶王”正式诞生!

本次茶王赛由中国茶叶学会作为指导单位,由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四川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深圳市茶文化促进会、深圳市华巨臣国际会展集团有限公司主办。

昆明审评专家组。

杭州审评专家组。

鼎承茶王赛春季赛于3月29日正式启动,覆盖六大茶类,辐射全国18个产茶区,吸引了320余家企业报名参赛,收集了600多个审评茶样,规模较往年增长114%,再创新高。其中红茶、绿茶尤甚,占收样总量的55%左右。此外,大赛以密码审评的方式(审评前统一编号),从茶样条索、色泽、匀净度、香气、汤色、滋味、叶底等各个方面,对茶叶样品进行专业审评。

据了解,“中茶杯”被誉为“中国茶界奥斯卡”;“鼎承茶王赛”,是华巨臣倾平台之力打造的赛事品牌,是茶行业最具专业性的高规格标杆赛事。“中茶杯”与“鼎承茶王赛”强强联合,优势叠加,以最权威的机构、最专业的审评、最严格的检测、最强势的宣传,打造茶行业顶尖年度评选赛事,树立行业茶叶审评标杆。十一年深耕,“中茶杯”国际鼎承茶王赛影响力辐射全国18个产茶省71个县市。

大赛秉承“公平、公正、科学、严谨”的原则,汇聚行业顶尖之力,选拔优质茶叶,力求以赛为媒,弘扬工匠精神,精化产业市场,树立产业标杆,指引市场消费,推动茶产业良性发展!

“年度茶王”究竟花落谁家?获奖茶品又有哪些呢?接下来我们为大家一一揭晓!排名顺序不分先后。


茶王奖

白茶组

福建鼎白茶业有限公司    

鼎白牌白毫银针    


福建鼎白茶业有限公司    

鼎白牌白牡丹    


福建顺茗道茶业有限公司    

顺茗道白毫银针    


福建水木年生态茶业有限公司    

水木年 白牡丹    


普洱生茶—纯料组    

双江勐傣茶业有限公司    

冰岛古树春尖    


广州贵群号茶业有限公司    

麻黑(普洱茶)古树生茶  

  

绿茶组

纳雍县山外山有机茶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彝岭苗山牌雪芽    


贵州纳雍金蟾山茶业发展有限公司    

“高山福”福禄茶


红茶组

广东翔顺象窝禅茶有限公司

象窝红茶


四川大观梁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高观茗香—红茶


黑茶组

西乡县巴山春雨生态农林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巴山春雨” "西牛春”牌硒香黑茶    


绿茶组

特别金奖

黄山市清溪茶业有限公司    

黄山松太平猴魁    


长兴丰收园茶叶专业合作社    

大岕峰牌长兴紫笋茶


纳雍县山外山有机茶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彝岭苗山牌雪芽


贵州省绿羽茶业发展有限公司

贵御春仙竹


紫金县沐林听风生态农业有限公司

沐林听风—沐林绿茶

    

长兴水口龙山梅茶坞茶场    

顾渚岕茗牌长兴紫笋茶


镇巴县明玉生态农林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巴眉牌汉中仙毫


南郑县汉山茶业有限公司

“汉缘”牌汉中仙毫


浦江县兴檀茶叶专业合作社

心檀牌毛尖


重庆市武隆区农业农村委员会    

武隆高山茶—仙山有茗


汉中山花茶业有限公司

张骞牌汉中仙毫


安吉县黄杜瑞云茶场    

瑞良 安吉白茶


安吉茗盛远茶业有限公司

茗盛远牌 安吉白茶


江西赣都生态农业有限公司

神脉溪牌都昌皇金芽


浙江安吉玉尔茶文化有限公司

玉尔安白安吉白茶


长兴大唐贡茶院文化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大唐贡茶院紫笋茶


宝罗(广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宝罗香茗


陕西舞龙尖茶业股份有限公司

舞龙尖白河春燕


都昌县观音山茶业家庭农场

鄱茗牌都昌白茶


贵州纳雍金蟾山茶业发展有限公司

 “高山福”福禄茶


白河县五峰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田湾云雾茶白河春燕


陕西紫阳春富硒茶业有限公司

紫阳春+紫阳春雨


浮梁茶开发(集团)有限公司

浮梁茶绿茶特级


景德镇市瑜见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瑜见浮梁绿茶


重庆市武隆区农业农村委员会

武隆高山茶—野放冰花


谢裕大茶叶股份有限公司

谢裕大·黄山毛峰·裕大贡茶


金奖

黄山市田园徽州精致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田园徽州黄山银毫


雷山县全都茶产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雷公山金球茶

  

陕西琼熙生态农业有限公司

琼熙牌汉中仙毫


霍山县杨郑茶业有限公司

品六缘牌六安瓜片


陕西鹏翔茶业股份有限公司

鹏翔汉中仙毫


陕西汉唐茶业科技有限公司

汉滢牌汉中毛尖


三江县御香茶业有限公司

三江早春茶


紫金县泰铭农业生态发展有限公司

泰铭坤绿—绿茶


贵州省余庆县凤香苑茶业有限责任公司

竹韵清雅


紫金县金山茶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武顿山牌—武顿山绿茶


河南五尖山茶业有限公司

五尖山信阳毛尖

    

四川省鼎茗茶业有限责任公司

"玉顶山"牌大竹白茶


宁强县凤源茶业有限责任公司

“凤源”牌汉中仙毫


重庆浙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金佛贡茗牌白叶一号绿茶


乐昌市沿溪山茶场有限公司

雾翔牌沿溪山白毛尖


毕节七星太极古树茶开发(集团)有限公司

七星太极古树茶


黔南州贵天下茶业有限责任公司

贵天下牌都匀毛尖


德清县莫干山镇石颐茶场

石颐牌莫干黄芽


宁强县羌韵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羌傩牌汉中仙毫


三江县边侗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八协红系列江口春


湘西高崎山黄金茶种植专业合作社

矮寨小兴寨高崎山 + 湘西黄金茶


平利县田珍茶业有限责任公司

田珍茶业+女娲银峰


吉首市湘雅秋黄金茶有限公司

湘西黄金茶(2)号


四川云鼎雪玉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云鼎雪玉白茶


信阳云尖茶叶有限公司

 五云村信阳毛尖


海南天然茶叶有限公司

陨坑茶牌绿茶


深圳市羽师科技有限公司

羽师湄潭毛峰

    

宁强县千山茶业有限公司

青木川牌汉中仙毫

    

黄山六百里猴魁茶业股份有限公司

六百里太平猴魁


南郑县干龙洞茶业有限公司

干龙洞牌汉中仙毫


陕西盛华茶叶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栗乡缘象园雾芽


广西昭平县将军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将军峰牌有机绿茶


江西峻岭茶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

峻岭剑绿


上犹县冰芽高山茶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古树冰芽”绿茶


柳城县国营伏虎华侨农场茶厂

伏侨牌伏虎茗珍


纳雍县山外山有机茶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彝岭苗山牌雪芽


陕西东裕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東”牌汉中仙毫


利川市雾洞茶业有限责任公司

雾洞绿峰


紫金县青林峰茶业有限公司

青林峰+紫金绿茶


上犹县齐云峰茶厂

卷曲型毛尖


江西华农绿欢食品开发有限公司

绿欢缘庐山云雾茶


广西凌云一尖茶业有限公司

尖牌凌云白毫茶白毫王


重庆市秀山县钟灵茶业有限公司

钟灵毛尖


白河县淙溪茶业有限公司

白河春燕珍品


江西省上犹县油石嶂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

油石嶂银针茶

 

安吉梅溪碧玉茶场

逸芳泽安吉白茶


贵州沿河洲州茶业有限责任公司

白叶一号


吉首市新田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湘西坊湘西黄金绿茶


陕西安康草木青农业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马顶山牌绿茶


湖南云半野农业有限公司

雲半野野生绿茶


贵州省余庆县凤香苑茶业有限责任公司

雪宝石


婺源县华源茶业有限责任公司

婺牌天子芽玉婺源绿茶


江西绿之叶生态茶业有限公司

正山野狗牯脑绿茶


湖北省鹤峰县翠泉茶业有限公司

翠泉荆楚留香


上犹县光菇山茶业有限公司

光菇山云片


岚皋县硒博士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御口韵—南宫翠芽


重庆市武隆区农业农村委员会

武隆高山茶—双凤石花


江西峻岭茶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

峻岭茗毫


安康市汉滨区星庐农业发展科技有限公司

星庐 极品贡芽


江西遂川汤湖茶业有限公司

汤湖狗牯脑


安吉隐将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隐将细芽牌安吉白茶


会昌县永隆乡佛云山茶场(普通合伙)

"赣南高山茶"“佛雲山”牌佛云山毛尖


平利县沃源美创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安康富硒茶+平利女娲茶


信阳市大别山佳茗茶文化有限公司

融心牌信阳毛尖(兰若)


白河县宋家镇水洞溪茶厂 

水洞溪牌 白河兰韵茶


秀山县尖山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

尖霖牌秀山毛尖


利川市临江茶业有限责任公司

临江绿毫贡芽


贵州印江宏源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

净团牌梵净山翠峰茶


重庆市武隆区农业农村委员会

武隆高山茶—双凤云雾


重庆市武隆区农业农村委员会

武隆高山茶—天生雪锦


重庆市武隆区农业农村委员会

武隆高山茶—千年乌江—野化茶


红茶组

特别金奖

利川市硒红茶业有限责任公司

腾龙洞·利川红


利川市鑫屿茶叶专业合作社

蓝田梦利川红


安康闽秦茶业股份有限公司

闽秦 紫阳红茶

 

紫阳秦硒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秦禧春 紫阳红茶


重庆市武隆区农业农村委员会

仙女红—野化西周


重庆市武隆区农业农村委员会

仙女红—仙女礼茗


寿宁县梦之乡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

下乡的味道高山红茶


云南滇南古韵茶业有限公司
云南阿颇谷茶业有限公司

金剑


浙江七叶集农业有限公司

银屏茶 高山野放红茶


浮梁茶开发(集团)有限公司

浮梁茶红茶特级


浙江省诸暨绿剑茶业有限公司

绿剑牌古越红茶


广东齐民农林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烟竹红杏仁香


福建上茶初品茶业有限公司

上茶初品牌天山花香红茶


紫金县龙窝镇兴才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

双云峰紫金蝉茶(红茶)


广西金秀瑶族自治县新元茶业有限公司

瑶缘牌金山红韵

   

贵州纳雍金蟾山茶业发展有限公司

“高山福”鸿福茶


上犹县犹江五指茶业有限公司

上洞牌金针红茶


三江侗族自治县仙池茶业有限公司

侗美仙池牌三江红


江西省太阳红茶业有限公司

纱坦太阳红牌  纱坦宁红野生有机红茶


广东翔顺象窝禅茶有限公司

象窝红茶


重庆市秀山县钟灵茶业有限公司

钟灵工夫红茶


浮梁茶开发(集团)有限公司

浮梁茶红茶一芽一叶


浙江龙泉地阳红生态农业有限公司

地垟红牌金牡丹红茶


金奖

利川市硒韵茶业有限公司

夷水丽川牌利川红~星斗野


湖北猫湾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武陵猫湾利川红


利川市硒润茶业有限公司

三尖坝 利川红


利川星斗山红茶有限责任公司

星斗山·利川红


利川市临江茶业有限责任公司

临江牌利川红


利川市奇景家庭农场

利川市冷后浑


南郑县汉山茶业有限公司

“汉缘”牌汉中红茶


陕西紫阳春富硒茶业有限公司

紫阳春 紫阳红茶


陕西安康草木青农业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马顶山牌红茶


白河县淙溪茶业有限公司

白河春燕特级


陕西原生富硒工夫茶业有限公司

安康富硒茶《金陕红》牌红茶


重庆市武隆区农业农村委员会

仙女红—仙女功夫


重庆市武隆区农业农村委员会

仙女红—仙女特茗


重庆市武隆区农业农村委员会

仙女红—野化1950


重庆市武隆区农业农村委员会

仙女红—茶游1号


浙江浦江唯高茶业有限公司

金玉红牌高山红茶


湖南云半野农业有限公司

雲半野野生红茶


遂昌遂红茶业厂

遂红牌红茶


紫金县青林峰茶业有限公司

青林峰+紫金蝉茶(红茶)


厦门菲博科商贸有限公司

润初霖正山小种


赣州华歌茶业有限公司

华歌茗高山红茶


上犹县南峰峻茶叶厂

南峰峻牌红茶


紫金县金山茶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武顿山牌—武顿山蝉红


婺源县华源茶业有限责任公司

婺牌文公芽玉婺源红茶


上犹兰溪田园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犹蘭红茶


福建水来香茶业有限公司

水来香 寿宁高山古树红茶“丛味品过”


浙江景宁慧明红实业发展有限公司

慧明红牌惠明茶


广西昭平县将军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将军峰牌有机红茶


三江县雨露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七彩侗魅牌雨露红


遂昌县天堂源农产品专业合作社

夏鸿牌红茶(小金丛)


揭西县云顶茗茶叶专业合作社

高山英红九号


重庆小乔商贸有限公司

王氏小乔


紫金县敬梓客家皇茶场

紫金蝉茶&椪风蝉茶—红茶


贵州正山堂普安红茶业有限责任公司

正山堂普安红 锦·普安红茶 


紫金县高坑龙岭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

萱梓绿红茶


江西华农绿欢食品开发有限公司

七都红红茶


深圳市唐宋茗茶业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盛棠野生红茶


浙江省新昌县澄潭茶厂

府燕尔天姥红茶


云南滇南古韵茶业有限公司

云南阿颇谷茶业有限公司

金丝滇红1号

  

贵州祥华生态茶业有限公司

阡纤美人牌石阡苔茶


祁门县正源茶业有限公司

祁域源香牌祁门红茶


遂昌县天堂源农产品专业合作社

夏鸿牌红茶(金丛)


安徽木广茶业有限公司

木广红茶


霞浦县梨花草堂农业专业合作社

梨花草堂金骏眉


贵州凉都水城春茶叶股份有限公司

凉都水城春高山红茶


秀山县民蕊农业有限公司

民蕊红牌民蕊红茶


贵州正山堂普安红茶业有限责任公司

正山堂普安红 曦·普安红茶


始兴县车八岭茶业有限公司

车八岭有机红茶


四川大观梁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高观茗香—红茶


海南天然茶叶有限公司

陨坑茶牌红茶


紫金县琴江源茶业有限公司

琴江源一紫金蝉茶


祁门县顺辉茶厂

红鼎芽十(祁红金毫)


云南滇南古韵茶业有限公司

云南阿颇谷茶业有限公司

中华红


河南其鹏茶业有限公司

其鹏牌信阳红


贵州沿河洲州茶业有限责任公司

洲州茶—沿河古茶


云南滇南古韵茶业有限公司

云南阿颇谷茶业有限公司

古树红茶


秀山凯堡茶业有限责任公司

凯堡牌凯堡红茶


上犹县树木园茶场

树木园牌:上犹红茶


龙泉市岩樟源茶叶专业合作社

磨石栏牌龙泉红老枞


海南百圣创科技有限公司

叁杄二国誉礼小金芽红茶


江西绿之叶生态茶业有限公司

正山野红茶


云南滇南古韵茶业有限公司

云南阿颇谷茶业有限公司

老树红茶


湖南烟溪天茶茶业有限公司

天茶村牌天茶红


紫金县沐林听风生态农业有限公司

沐林听风—蜜香金丝蝉茶(红茶)    


 白茶组

特别金奖

福鼎市八闽清音茶业有限公司

八闽清音牌白毫银针


福建鼎白茶业有限公司

鼎白牌白毫银针


福鼎市老茶昌号茶业有限公司

老茶昌牌白毫银针


福鼎妙境茶叶有限公司

荒茶林白毫银针


福建省三山源茶业有限公司

玉琳清语福鼎白茶


福鼎市春绿茶业有限公司

大濶福鼎白茶


福建鼎白茶业有限公司

鼎白牌白牡丹


乳源瑶族自治县华瑶茶叶有限公司

粤白牌白茶


福鼎叶鸣茶业有限公司

叶鸣茶业—贡眉


福建省白之源茶业有限公司

善源白枞小白贡眉


金奖

福鼎市八闽清音茶业有限公司

开元首采牌白毫银针


福建省董德茶业有限公司

董德牌白毫银针


福建省大沁茶业有限公司

大沁白毫银针


福建顺茗道茶业有限公司

顺茗道白毫银针


福建恒馨茶业有限公司

龍井崗白毫银针


福鼎市湖林清茶叶有限公司

福鼎白茶·白毫银针


福鼎叶鸣茶业有限公司

叶鸣 白毫银针


福鼎市柴头山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柴头山牌白毫银针


福建福寿长生态农业有限公司

帖山 白毫银针


福建水来香茶业有限公司

水来香 寿宁高山白茶水来香牌白毫银针


广东齐民农林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红山银刀白毫银针


福建省隆合茶业有限公司

隆合茶业2022年白毫银针


福建福寿长生态农业有限公司

帖山+白牡丹


福建顺茗道茶业有限公司

顺茗道白牡丹


福建省白之源茶业有限公司

善源白心梦牡丹王


福鼎市八闽清音茶业有限公司

八闽清音牌牡丹


广东齐民农林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红山银刀白牡丹王


福建省政和云根茶业有限公司

2022年白牡丹


福鼎国号茶业有限公司

国号白牡丹


福建省董德茶业有限公司

董德牌白牡丹


福建水木年生态茶业有限公司

水木年2022白牡丹


三江县御香茶业有限公司

三江御香白茶


福建省大沁茶业有限公司

大沁·知青白牡丹饼


云南滇南古韵茶业有限公司

云南阿颇谷茶业有限公司

云南大白茶


福建泰美茶业有限公司

泰美茶镇贡眉


福建水来香茶业有限公司

水来香 寿宁高山白茶水来香牌贡眉


福建政和姜小白茶业有限公司

姜小白政和白茶贡眉


福鼎国号茶业有限公司

国号2022年贡眉


福鼎国号茶业有限公司

国号寿眉


福鼎太姥山畲谷幽蓝茶业有限公司

太姥南麓牌白毫银针


乌龙茶组

特别金奖

潮州市陈韵堂茶艺有限公司

钱尚家牌岽韵香


广东翔顺象窝禅茶有限公司

象窝乌龙茶


广东百香茶业有限公司

百香  鸭屎香


六禾(武夷山)茶业有限公司

东方六禾牌坑涧肉桂


广州茶多哩茶业有限公司

高山鸭屎香


六禾(武夷山)茶业有限公司

东方六禾牌正岩肉桂


 金奖

潮州匠心茶业有限公司

甘露大师单丛茶


汕头市金平区宝春茶行

宝春牌凤凰单丛花香杏仁


潮州市湘桥区仙之茗茶叶店

凤凰单丛老枞鸭屎香


潮州市潮安区大质生态茶业有限公司

大质牌凤凰蜜兰香


漳平市仕安茶厂

张士安漳平水仙


武夷山南湖生态茶业有限公司

傲凡尘牌大红袍


汕头市臻正茶业有限公司

三博香牌高山赤叶


汕头市遵古工夫茶有限公司

凤凰单丛—通天香


广东省潮州市湘桥区东潮茶叶商行

凤凰单丛蜜兰香


福建探春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武夷岩茶大红袍


潮州市湘桥区金单丛茶轩

潮茶人家牌—乌岽东方红


广东千庭茶业投资有限公司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千庭岽顶八仙


汕头市遵古工夫茶有限公司

凤凰单丛—宋种


普洱生茶—纯料组

特别金奖

双江勐傣茶业有限公司

磨烈


云南臻字号茶业有限责任公司

臻字号2022年春布朗山邦盆357克饼


广州市盟海号级茶叶有限公司

盟海号 冰岛老寨


双江勐傣茶业有限公司

大雪山


云南茶谣茶业有限公司(和饮号茶业)

坝卡


广州鑫蕊达茶叶有限公司

鑫蕊达牌福虎班章


云南勐海普熙韵茶业有限公司

普熙韵曼松


云南滇南古韵茶业有限公司、云南阿颇谷茶业有限公司

2022年春小多依树


双江勐傣茶业有限公司

冰岛春尖


云南滇南古韵茶业有限公司、云南阿颇谷茶业有限公司

梅子箐

 

金奖

勐海吉普堂茶业有限公司

藏山613冰岛老寨


云南臻字号茶业有限责任公司

臻字号2022年春曼竜357克饼


云南茶谣茶业有限公司(和饮号茶业)

冰岛南迫


云南勐颖茶业有限公司

勐颖牌刮风寨


勐海吉普堂茶业有限公司

藏山603老班章


勐海华农茶业有限公司

班章 普洱茶(生茶)


云南滇南古韵茶业有限公司

云南阿颇谷茶业有限公司

2022春昔归


深圳鑫蕊达茶叶有限公司

鑫蕊达牌福虎冰岛


澜沧高山雾茗茶业有限责任公司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高山雾茗牌厚樸生茶


云南臻字号茶业有限责任公司

臻字号2022年春景谷山苦竹357克饼


双江勐傣茶业有限公司

昔归无双


勐海普盛茶业有限公司

普盛号 班章孔雀普洱生茶


云南轩阳号茶业有限公司

御品轩阳号 倚邦皇家贡茶·五行太和


云南轩阳号茶业有限公司

御品轩阳号 犀牛塘


云南茶谣茶业有限公司(和饮号茶业)

冰岛地界


云南西双版纳易武宛鑫堂茶厂

高杆古树


勐海吉普堂茶业有限公司

藏山603藏峰


广州贵群号茶业有限公司

2022年麻黑(普洱茶)古树生茶


勐海远达茶业有限责任公司

鑫远达牌帕沙生茶


西双版纳叁伍株茶业有限公司

流派老爷说对味•大雪山


云南景未茶业有限公司

芒俄古树茶


云南滇南古韵茶业有限公司

云南阿颇谷茶业有限公司

冰岛


普洱布凡茶叶有限公司

2022年岁俸京师迷帝贡瓜


云南农垦集团勐海八角亭茶业有限公司

八角亭七星吉象班章


云南勐海普熙韵茶业有限公司

普熙韵虎跃


云南龙园号茶业有限公司

龙园号易武正山普洱茶紧压茶生茶


国皓古树茶业有限公司

【易武丁家寨】普洱生茶


勐海布有茗茶业有限公司

布有茗老班章


云南苍海纪茶业有限公司

苍海纪+无尽藏(普洱生茶)


西双版纳问鼎天下茶业有限公司

问鼎天下 千羽班章


深圳修享茶家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修享王子山曼松


家有名茶茶叶有限公司

大雪山古树


普洱生茶—拼配组

特别金奖

勐海吉普堂茶业有限公司

潜山405蛮润


昆明今雨轩经贸有限公司

金达摩普洱茶(生茶)


勐海千羽茶叶有限公司

八角亭懿品冰岛


家有名茶茶叶有限公司

邦东古韵


勐海极普号茶业有限责任公司

极普号班章孔雀


金奖

西双版纳泉海茶业有限公司

泉海 领五福生茶


广州市斗记茶业有限公司

斗记普洱茶金斗


云南中茶茶业有限公司

中茶大红印 尊享版 普洱茶(生茶)


清云凤凰茶业有限公司

土林牌云南凤凰沱茶甲级


广州市斗记茶业有限公司

斗记普洱茶上斗


广东八方茶园茶业有限公司

八方茶园蜜境冰岛


云南中茶茶业有限公司

中茶蓝印圆茶 普洱茶(生茶)


广东八方茶园茶业有限公司

八方茶园老树班章


勐海若雅轩茶叶有限公司

普洱茶


深圳市坐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坐忘 正合心意


双江勐傣茶业有限公司

碧玉天香


清云凤凰茶业有限公司

土林牌达摩禅茶


西双版纳叁伍株茶业有限公司

流派老爷说对味•澜沧味•醇甄


双江勐傣茶业有限公司

勐傣留香


云南润土茶业有限公司

润土 润藏500冰岛地界普洱生茶


普洱熟茶组

特别金奖

云南洪普号茶业有限公司

洪普号南糯山普洱熟茶


云南龙园号茶业有限公司

龙园号龙园九星班章普洱茶紧压茶熟茶


深圳市坐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坐忘 混沌


勐海宝和祥茶业有限公司

2022年 虎洱熟茶


勐海普盛茶业有限公司

普盛号 老班章

 

 金奖

云南润土茶业有限公司

贡聘号 列传L00普洱熟茶


镇沅圣润茶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圣润祥和+圣润砍盆箐之巅


勐海普盛茶业有限公司

普盛号 荷露饮普洱熟茶


云南滇南古韵茶业有限公司

云南阿颇谷茶业有限公司

缅宁号


云南昆明郎韵茶叶有限公司

布朗    熟


云南轩阳号茶业有限公司

轩阳号+犀牛塘古树熟茶


勐海永聘號茶厂

2019秘境老班章熟茶


云南勐颖茶业有限公司

勐颖牌天韵


云南龙园号茶业有限公司

龙园号龙园七子饼普洱茶紧压茶熟茶


云南润土茶业有限公司

贡聘号 世家S01普洱熟茶


云南润土茶业有限公司

润土 紫金印普洱熟茶


勐海永聘號茶厂

永聘號1901熟饼


云南滇南古韵茶业有限公司

云南阿颇谷茶业有限公司

大雪山熟


勐海龙园茶业有限责任公司

几棵树国石


勐海华农茶业有限公司

班章熟饼 普洱茶


黑茶组

特别金奖

广西村姑茶业有限公司

村姑16103


广西横县芊茗阁茶业有限公司

芊茗阁牌花香六堡茶


金奖

广西横县芊茗阁茶业有限公司

芊茗阁牌参香六堡茶


梧州市天誉茶业有限公司

熹誉牌—T19103六堡茶


祁门县祁名顺辉茶叶专业合作

芦溪安茶


广西凌云一尖茶业有限公司

尖牌凌云白毫茶六堡茶散茶


广西梧州芙叶茶叶股份有限公司

芙叶 F2201


广西村姑茶业有限公司

村姑六堡原种明前茶


广西梧州茶船古道陈茶有限公司

花香六堡 0202花香

黄茶组

特别金奖

湖北山精石液茶业有限公司

楚希牌远安黄茶


宜昌鹿林茗苑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古苑金贡—传统工艺黄茶


远安县晟茗茶业有限责任公司

山南晟茗牌远安黄茶


金奖

远安县鑫鹿投资开发有限公司

远安黄茶


广东鸿雁茶业有限公司

鸿雁牌英葟黄茶


远安县晟茗茶业有限责任公司

山南晟茗牌远安黄茶(黄金芽黄茶工艺)


远安县晟茗茶业有限责任公司

山南晟茗牌远安黄茶(御金香黄茶工艺)


特种茶

特别金奖

广东橘香斋大健康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陈李济—八年陈皮白茶茶饼


江门市新会区泓康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侨津/侨彤


金奖

云南润土茶业有限公司

润土 陈皮熟茶龙珠


汕尾市释茶居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金花普洱生茶砖


江门市粤宝堂茶业有限公司

粤宝堂2017年东甲圈枝陈皮二红皮(八年树)


云南润土茶业有限公司

贡聘号 白珍珠陈皮白茶龙珠


深圳市天行健绿色食品有限公司

冠饮山国天马大红柑普洱茶


江门市新会区腾雨陈皮茶业有限公司

腾雨古茶陈皮白茶


再加工组

金奖

霞浦县梨花草堂农业专业合作社

梨花草堂茉莉银针王

出品:中华合作时报·茶周刊全媒体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普洱茶名山古树发展史(1993-2022)中

为什么要写这段历史

名山古树发展史已经发布了一期,观者寥寥。我为什么要花那么多时间精力,来做这样一件费力不讨好的事儿呢?

(相关链接:名山古树发展史(1993-2022):上)

冰岛老寨的纯古树今年的茶山原料价格在大几万一公斤,而九十年代最高不过几块钱一公斤,还很可能卖不出去。不知大家想过没有,在不到三十年的时间,一件东西的价值可以翻上万倍,这是在艺术品和古董市场都很难见到的现象,而且这既非艺术品,也并非古董,而是每年都在生产的农产品,这背后折射出的文化、商业、经济逻辑,其实非常值得人们思考。

以史为鉴,可知兴替。了解这些历史,我们才会明白:普洱茶从哪里来,又要向哪里去,名山古树认知如何形成,未来的机会又在哪里。后只有搞清底层逻辑,我们才能真正理解这个行业,才能有真正的突破和发展。

梳理历史,其实还有一个更为关键的目的。这一段的历史,在我看来,极大程度的被怀着各种目的人士扭曲了。一个充满商业活力和文化趣味的行业,也是一个充满各种潜能的行业,时常被各种各样的迷雾笼罩,让人看不到真相。

在我心中,那些真正扎根茶山辛苦年复一年追求品质的茶人,那些一杯一杯冲泡,不厌其烦向陌生茶友普及古树普洱品鉴的小店主,是真正打造普洱茶文化品牌的英雄。而他们一路走来,真的很不容易。

他们先是面对大厂的打压,后来打压不住,资本选择进入,以廉价原料来侵占名山古树的品牌红利。这些处于资源弱势的爱茶人没有被打倒,靠着忠实茶友的支持和互联网带来的信息传播突破围剿坚持下来。而现在,直播间里很多主播又开始新一轮的血洗,用劣质茶、造假茶来收割真正爱茶人多年积累的名山古树品牌声誉,很大程度破坏透支了普洱茶的潜在消费市场。

“杀人放火金腰带,修桥补路无尸骸”,这世界不应该是这样的。我不奢望逆转时代的趋势,但是力所能及的揭示真相,让更多的人了解,促进这个行业健康的发展,这是可以做的。我并非悲观主义者,所谓事在人为,当你看清了真相,才能有更积极的心态来追求一个更好的世界。

第二章

普洱茶“泡沫”与名山古树概念的兴起(2000-2008)

1.老茶传统的衰落

上次提到,无论是选择产地,还是发现古树,在九十年代末的易武都有了一点萌芽的意味。但是我们要清楚,那个时候主流的观念仍然是所谓的“存新茶,喝老茶”,或者“喝熟茶,存生茶,品老茶“。香港、台湾人进入云南做定制茶,当时还没有名山古树的观念,动因更多的是为了推广老茶,同时存一些新茶作为补充而已。

老茶这件事,说起来比较复杂,不是我们这篇文章的主题。我简单的说几件事,帮助大家看清本质,来理解这个传统。如果你足够聪明,看这些也就够了。

第一件事

普洱茶在成熟的消费市场香港,是一种日常消费品,作为一种日常消费品,一般的商家并没有长期存茶的理由和动力,你要说为了口感考虑,存几年还有可能,最多十几年,要是存几十年以上就说不通了。早年老茶不值钱,长期库存成本要高于茶本身的成本,何况还要考虑资金流转问题。这就决定了,真正的老茶只可能是在偶然的情况下作为例外存下来的,市场是不可能有存量的。慢慢有一点存茶意识,建立大宗的“公仓”,还是六十年代以后的事情,那也完全没可能做几十年跨度的存茶规划。

一个经典的例子就是香港南天公司的周勇提到,在八十年代的香港市场,他只看到过一饼宋聘,被人锁在玻璃柜里,拿出来看看都不让。请注意,这个并不是一个普通消费者,而是香港最大的头盘商,也就是香港普洱茶资源最强大的公司的搜寻结果。杨聘会更多一点,但也奇货可居,真实情况如何大家自己分析。

第二件事

普洱茶从六十年代到九十年代,其实一直有系统性做仓造仿老茶的传统。什么叫系统性,就是并非个别人铤而走险,而是行业内约定俗成。就跟你去景德镇樊家井买个鸡缸杯一样,是假的吗?当然是。但是这是图一个乐,业内人也都知道,并不算什么过分的行为。

被有些人推为所谓熟茶教父的卢铸勋,其实就是当时做仓的技师之一。当然我们没必要苛求前人,当时市场环境就是这样,做点仿老茶不算什么事儿。卢老是个中高手,但变成熟茶教父就言过其实了,因为渥堆是普洱茶古已有之的传统,解放前的茶庄,解放后广东和香港也一直在做,是个渐进演化过程,谈不到是谁发明的。

这方面大家可以看一些香港老茶人访谈,讲香港做仓(包括蒸、渥堆,再入仓,老辈人称“焗仓”)的文章,卢铸勋自己就说做过很多同庆号。但是老茶流入台湾以后,这个问题就复杂化了。

因为谁也没想到后面会有那么大的市场在那里。

普洱老茶真真假假难以考证,台湾人刚开始不太了解,后来或多或少还是知道一点。包括邓时海当年写《普洱茶》,这本书最主要的价值在于初步建立普洱茶品鉴体系,以及推广普洱茶的存放转化,具体的资料有些也是经不起推敲。

这方面我们也不能苛求邓老师,一个是他当时可能确实不太懂,掌握资料也很少,本来找了一个很小的出版公司,准备随便宣传包装一下,把茶卖了就完事儿了,时风如此,这种在当时台湾的商业宣传书籍中也不算过分。谁成想后面有这么大的影响,成为普洱茶的经典,开放初期大陆人又那么实在。说出去的话还能改,白字黑字也改不了了,已经架到那么高的位置上,只能硬着头皮撑下去了。

所以看台湾人写的老茶书籍,最好结合云南吴疆老师的书一起服用,阴阳搭配,效果更佳。不过提醒一下各位,吴疆老师的书看多了容易正义感爆棚,可能会有马上揪出两个老骗子痛扁一顿的冲动,这个倒没必要,各有立场和贡献,澄清真相就好。

关于老茶的鉴定,其实并不难,几个简单的常识性的原理就能搞定,这里就不公开发表了,感兴趣可以私下交流。

老茶的背景大致介绍到这里,不管多么复杂的背景,我们需要看到本质:老茶很可能是假的,但是高端消费的市场是真的。从开始有存茶习惯到没有达到足够年限之前,老茶库存是不断减少的,而消费市场却是不断扩大的。

这导致两个结果:

第一根本没有那么多老茶来满足这个高端消费市场,不要说寥若晨星的真老茶,就算把香港上世纪所有的造假老茶全拿出来填这个市场也是杯水车薪。所以我们后来看到,在07之前,假老茶,而且是那种非常低的低仿假老茶是铺天盖地的,一度有媒体报道市场上95%的老茶都是假的,这种现象注定无法长久。

第二就是这个市场需求必须由别的产品来填补,这是整个普洱茶市场传统转向名山古树的根本动因。

而随着中期茶存留逐渐增加,喝老茶传统在最近几年会有一个恢复的趋势,但藏养的问题不解决,还是成不了气候。最终要等到科学藏养普及,对老茶评估形成规范,才有可能彻底成为市场的主流,这个还需要一定时间。

2.

世纪之初的名山古树认知

我们回到我们的主题,名山古树。

在世纪之交的时候,云南整个普洱茶的格局并不复杂。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先是省茶司内部实行部门承包制,后来各大国营茶厂改制,原来的一些原料厂商也纷纷改制为公司,原来系统内的一些人也纷纷出来成立茶企。普洱茶这盘棋就活了。

比如1998年,澜沧县茶厂改制为澜沧古茶公司,1999年邹炳良、卢国玲创立海湾茶业(老同志),2001年黎明茶厂开始生产八角亭,2002年原来勐海茶厂的阮殿蓉创立六大茶山,还有后来董国艳、谭梅等等都纷纷自立门户,一直到2004年大益被收购,这些企业奠定了世纪之初的云南普洱茶企的格局,形成了所谓大厂传统,一直影响至今。

这些茶企受原来国营茶厂传统影响,对名山古树并没有多少意识,提到山头主要是这样一些:一个是台湾茶人大力推广的易武,以及古六大茶山,这些是当时一线的名山。在勐海来说,较早为人所知的是南糯山,班章差不多在世纪之交也在茶人内部有了名气,其他山头村寨基本无人知晓。在版纳之外,澜沧的景迈小有名气,临沧茶有名的是勐库,而且只到勐库这一级,下面村寨不为外人所知。

大家对山头的认识很模糊,无法想象后来茶的价格和山头有这么密切的联系。前面说到的这些茶厂打着山头包装的所谓山头茶,其实原料也很难说清。

就我个人在茗寿堂的品鉴,大致情况是这样。比如易昌号、顺时兴这些茶号世纪之交的茶,喝起来是老易武原料的感觉。双江勐库(也就是后来勐库戎氏)早期的茶也有明确的勐库风味。何仕华的老景迈也是景迈味。至于当时打着古六大茶山或者班章的大厂茶品,很多并没有明确的产地风格,有的应该是台地原料,品鉴价值不高。这里面性价比高一点反而是勐库的茶,尤其有些2000年前后的干仓勐库活力十足,比易昌和绿大树更惊艳,这要详细探讨涉及到工艺的问题,后面再说。这些仅代表个人观点。

这个时候对古树的认知也很模糊,更没有后来树龄满天飞的情况。在包装方面,有两个概念其实比古树更常见,这也是很大程度受台湾茶人影响。不过今天看来,这两个概念都是误解。

一个是“乔木”,严格说,这是一句废话。普洱茶都是乔木。但是邓老师当时对茶学不太懂,认为只有古树是乔木,把乔木作为好茶原料的一个特征。很多茶厂也因此把乔木印在包装。

后来随着一些专家现身解释,大家慢慢知道普洱茶都是乔木了,但是却带来另一个后果,那就是乔木这个概念的贬值,在2010年之后,乔木茶或者小乔木很多时候指的是放高的小树茶,甚至就是台地茶。实际上,小乔木在科学上可不是指的比较小的乔木,而是树形的概念,感兴趣可以看茗寿堂之前文章。

另外一个误解是野生茶。当时台湾茶人把生态环境比较好的,人为干预很少的茶园称为野生茶。这当然不是野生的,最多只能称为野放茶。真正的野生茶讨论起来比较复杂,有植物学和生态学等不同的角度,所以才会有栽培的野生茶和野生的栽培茶等复杂的概念,这些要到很晚大家才会意识到,而且直到今天大多数人还是搞不清。如果真想搞清,就花点时间读一下我之前的文章《关于野生茶,看完这篇文章,超过99%茶人。》(点击)


这就是当时的主流认知,为什么先谈认知,认知决定格局。我们说名山古树是本土原生的新传统,而并非是台湾茶人引入的观念,道理也在这里。

3.

从易武到勐海的转向,三重逻辑

前面说了,普洱茶最早复兴的名产地,就是易武。世纪之交,随着易昌号、绿大树、顺时兴、绿星星等一大批易武茶产品的出现,普洱茶产区的重心也悄悄发生了变化,以班章为代表的勐海茶逐渐站到舞台中央。

我们以这个为例子,来看看产区热点变幻的逻辑是什么?

除了表面的逻辑,比如勐海有好的资源之外,我们更要看到背后的三重逻辑。

第一,人才逻辑

茶的背后是什么?是人。原来老茶企出来这批人,版纳之外勐库、澜沧、保山之类的不算,主流的人才最熟悉的原料产区就是勐海。尤其是勐海茶厂这一系的人才,逐渐发展成为以勐海原料为基础的第一批私营茶企,那首选的原料来源肯定也是勐海,因为对产地熟悉嘛。

光是熟悉还不够,我们还要看市场的需求,毕竟逐渐进入了市场经济时代。

第二,风味逻辑

市场导向的背后是风味的偏好。我们知道当台湾人进入易武开始吹起易武古六山这波风气的时候,很多过去老茶企的人是有点不理解的。因为在他们看来,易武茶偏淡,勐海茶滋味更足,为什么要选易武茶?说不通啊?

这其实已经进入风味偏好的范畴。过去老茶企用勐海原料生产青饼供香港也没有问题,生产熟茶也没问题,为什么台湾人喜欢易武茶?当然老茶很多原料是易武的,这个是其中一个原因,但是随着后来更多的茶山被开发,台湾人仍然对易武情有独钟,这确实和偏好有关系。

风味偏好,看似是一个很玄妙的问题,其实也没那么复杂。我们看一个地方风味偏好:风格看历史形成的基础,品味看经济发展阶段。

什么意思,以台湾为例,前面说了,台湾所谓的茶文化,主要是两个传统,一个是闽南乌龙茶的传统,所以普洱茶刚进台湾时,品尝了宋聘之后还是要买黎山乌龙。另一个是日本清茶传统。无论哪个传统,都是重香气层次的,和重滋味汤感的香港传统有所不同。

我们后面看冰岛为什么能在价位上轻松超过班章,除了产量,更为重要的还是习惯喝花茶的北方市场和习惯喝绿茶的长三角市场被打开,人们更喜欢滋味鲜爽甜美的风味。这和早期珠三角偏爱的布朗山系的滋味雄强是有很大不同的。

这是历史形成的口味偏好,这个其实很难短时期转变的,就算你品牌很强势,能做的事也很有限,扭转不了大趋势。即便冰岛再贵,很多广东的老茶客还是更喜欢班章。

  

条索漂亮的老班章干茶

那经济发展阶段决定品味又是什么意思?

这个主要是指品鉴的粗细。当人们还在为温饱奔忙,茶叶对大多数人来说就是农产品。经济发展了,温饱解决了,慢慢能静下来喝杯茶了,这个时候开始关注香气滋味了。再发展到一定阶段,有了社会交往和享受生活的需要,那就有更细致的茶文化,香气的层次,滋味的风格,汤水的细腻度饱满度等等概念才会有市场。

在世纪之交的时候,台湾和大陆显然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而易武茶重新受到重视,赢来新一波高峰,还要等到十几年后,我们的经济发展到相应的阶段。而当我们的经济发展超过当时台湾的时候,也就迎来了名山古树新的发展阶段。

这么看好像这个问题已经很明白了,不,其实背后还有第三重逻辑,这个逻辑其实比前面两层更重要,也更隐秘。如果真的懂了这个逻辑,看名山的兴起轮转,如观掌中果,有机缘了我会专门展开讲,这篇文章点到为止。

第三重逻辑:产区逻辑

这个逻辑是什么呢?我们回到茶树本身。

如果听过我茶山风水大格局讲座的茶友,可能会知道,虽然都是古树茶,所谓江内茶,也就是易武古六山茶,和江外勐宋、布朗山、格朗和这些勐海茶,有着本质的不同。

江外勐海茶,虽然也是群体种,具体说当然也有差别,甚至还有少量小叶种,但是风味相对趋于统一的风格,这也形成了我们所说的勐海大叶种的基本印象。比如帕沙帕真和布朗山茶,树种差异没那么大,更多的是风土差异。

而江内易武和古六山茶的复杂程度要远远高于勐海茶,多次的移民,多次的树种融合,不同的养护方式,包括不同的生态环境,形成了勐腊茶山小产区林立,风味复杂多变的特点。

古六山一处茶园

这两种不同特点,你说孰优孰劣?谈不到优劣,要看谁更“得时”。

回到世纪之交,那个时代茶企需要的是打造品牌,按那个时代的逻辑,打造品牌就要有拳头产品,然后通过传统媒体进行广告宣传,这一切的前提是这个产品要有量,要有鲜明而稳定的风味。

要有量,要有相对统一的口味风格,又要和当时的经济发展阶段结合,哪个产区更有优势,一目了然。集中依托勐海在当时必然是一个大的趋势,这是勐海崛起成为普洱茶第一县的基础。而易武复杂多变的特点成为优势,还要等到移动互联时代兴起才逐渐重回巅峰。

这是背后大的逻辑,我们做茗寿堂古树茶山数据库的过程中,还发现了很多特别有趣的因果关系,我们看名山成名与价格似乎有很多偶然因素,但背后其实有其物质基础,有机会再和大家分享。

4.

普洱茶话语体系的构建

如果能看到这一段,应该是普洱茶的真爱粉了,既然是真爱粉,我们就再探讨一些平时看不到的,深入一点的东西。

普洱茶行业向高级发展的最大瓶颈是什么?这个很多人会说这个原因那个原因,都有部分的道理。在我看来最大的瓶颈是话语体系没有成功构建。

这个逻辑很简单,咱不管金融茶那些,也不管只能用来解渴的饮料,我们讨论的是像葡萄酒、威士忌或者精品咖啡那样范畴。我们如何判断一种风味的价值?一种味道是值10块钱,一千块,一万块还是十万块?谁说了算?

这个是非常玄妙的事儿,但是有一个基础,就是要有一套话语体系。

有了话语体系,我们才能建立品鉴体系,才能对一种风味做出评估,这样才能有一些共识。品鉴体系决定价值体系,而这个话语体系是品鉴体系的基础。

在我看来很多吹的神乎其神的大厂中期茶,品鉴上根本就是不及格,但是不影响卖很高的价格,在会所里面成为zb神器。为什么,因为没有人能准确的评估它的价值。

你说这还不简单,咱们建一个啊。还真不简单,因为你拍脑袋想出来的东西,别人不一定认,张三有张三的说法,李四有李四的说法,咱们这片土地本来就缺乏公共空间,茶人相轻,很难达成共识。你真要看到很多人推一套体系,那很可能是微商来了,我们反而要警惕了。

我们反过来看葡萄酒,虽然有很多不同的打分体系,但是基础的话语体系是有共识的,你可能说罗伯特帕克给新世界的某款酒打分高了,但是他说的基本语汇和偏好旧世界的品酒师没有本质不同。对同样一款酒,可能不同评酒师评分不同,但是大趋势还是一致的,好东西就是好东西。

但是普洱茶并没有这样的话语体系,两个人就茶气争了半天,才发现你说的茶气和他说的茶气根本就不是一个茶气,这怎么玩啊。

这种局面下,谁最得利?当然是谁最能忽悠谁最得利啊。反正你也不知道樟香、烟香、药香是什么,这些味道是好是坏?是高级还是低级?还不是我随便说。

邓老师的《普洱茶》那么多人批评,商业动机明显,历史信息错乱,也没有多少科学性可言。这些我都知道,但我认为目前为止还算是普洱茶的第一书,因为书中总结的那套并不完善的话语体系,至今仍然深刻的影响着普洱茶的品鉴啊。

很多人看不到,这背后才是惊天的关捩所在,一种味道的价值谁来确定?这才是行业的本质。能玩到这个层面才算是真正的高人。无论是你直播间炸福利卖出天量,坐庄玩金融茶轻松收割,不管你赚多少个亿,和这比起来还是太low了。

在这篇文章里提到这个问题,是想说,普洱茶新世纪兴起的时间,面临传播媒介和传播方式的剧烈变化,没有足够的时间沉淀出这套话语体系。

我们知道在新世纪的头几年,大家交流的公共空间是一个称为论坛或者BBS的平台。这对于普洱茶行业形成一些基础的共识,是非常重要的。而且当时上网的人数总体不多,受教育程度相对较高,能进行一些比较深入的讨论,这些其实是非常好的条件,也是现在不具备的条件。

当时的三醉斋,茶语清心等等论坛,虽然争论激烈,但争论其实是不怕的,如果大家都是真诚的,即使最后达不成共识,至少对问题逐渐深入还是有好处的。

怕的不是争,怕的是假。

现在你让我看某博热门,就跟看看某宝买家评论一样,非常好笑,好一点的人工智能写答案都比这些评论有意义。中国的公共空间大抵如此,现在某音慢慢也有这种趋势了。可能有的人很满意,觉得这种公共空间很稳定很好管,其实社会的信任成本非常高,背后蕴藏着很大问题,我们不去展开。

随着公共空间不断被挤压,随着更多的私心,更多的水军进入论坛,也随着移动互联时代的到来。这些普洱茶公共讨论空间逐渐沉寂,普洱茶也错过了一些重要共识的形成。

有一种说法,说是这些论坛把所有普洱茶的问题都讨论完了,这当然不至于,在我看来很多重要的问题不仅在当时,即便到现在都还没有提出和讨论,在当时的认知水平下,怎么可能都讨论完了呢?但是讨论的平台没有了倒是真的,这才是最大的遗憾。

再加上后来古树茶品牌本身就十分分散,各自为战,各个品牌的粉丝茶友之间,缺乏足够的交流,大多停留在商业概念层面,对品鉴的一些本质性问题很少能深入。

这是非常大的挑战,这也是名山古树没法复制葡萄酒精品咖啡路径的重要原因(还有其他原因),在话语体系方面,普洱茶一直缺少扎实的基础。但还是那句话,事在人为,后面我们会看到时代赋予另一条路径的可能。

有时还是会怀念那个比较纯真的时代,意气风发的少年,可以依靠头脑和双手,挑战所有的权威,只为求得一个真相。不过商业大潮如此汹涌,人们的目的不再单纯,曾经的屠龙少年,发现自己渐渐满身鳞甲,一个时代落幕已无可挽留……

5.

被误解的普洱茶泡沫——表象

稍微了解一点普洱茶的老茶友都听说过2007年的普洱茶泡沫,但其实这里面有很多误解,至今没有任何一篇文章彻底澄清。今天我们借这个机会来做一个深入的梳理。

这个问题如果不澄清,几乎一样的错误会不断上演。如果真正理解了普洱茶的泡沫,就会对名山古树的兴起,以及现在整个普洱茶行业的格局一目了然。看似完全不同的企业和经营理念,如果我们一点点的溯源,都会在那一年相遇。

关于普洱茶泡沫的过程,我们要想真正理解,要避免两种肤浅的思维。

一种是以某主流媒体为代表的,完全依照自己的想象,不去了解具体的市场、背后资金流向和商业逻辑,当成简单的炒作牟利最终泡沫破灭的故事。可以说是新闻报道的一个反面教材。

这种不去了解真相,纯靠想象编故事的报道导致了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就是该媒体在07年过后,几乎每两年都说一遍普洱茶泡沫的故事,都说即将破灭。而名山古树却一路上涨,翻了十倍至几十倍,把脸打的越肿越高。所以当时流行一句话:“某视一说茶,普洱就发笑。”这不得不让人怀疑这些报道是否别有目的。换句话说,操守和智商至少有一个不在线。

还有一种是网上流行的阴谋论,说这些泡沫完全由幕后黑手操纵的。阴谋论说出了部分的事实,早期市场的快速拉升的确很大程度是由庄家操纵的。但这只是开始的动因,后面的发展就不能简单的用阴谋论来概括了,那会错过最精彩的部分。当我们看清整个时代大潮,才会发现,所谓的庄家也只不过是其中几朵浪花而已。

这些目前大家看到的分析,都忽略了一个基本事实,那就是普洱茶市场其实是需要细分的。就普洱茶泡沫破灭这个事件来说,我们需要分成三个不同的市场:

老茶

新茶通货(大厂和小厂)

古树茶(名山和非名山)

我们先从一个一般群众的视角,来看新世纪最初这几年普洱茶市场的基本状况是怎样的?都发生了哪些大事?然后我们再看这背后,三个市场究竟是如何运作的,有哪些不为人知的秘密,又有哪些延续至今的深远影响。

时间回到世纪之初,普洱茶肯定是当时风头最劲,争议最大,发展最快,市场也是最混乱的茶。

第一个特点是——“乱”

混乱到什么程度?缺乏产品标准,也没有后来的QS认证,老百姓缺乏基本认知,完全不辨真假,有的媒体说,当时市场上的普洱茶95%是假的(这篇报道说的是北京马连道,各地其实差不多)。假老茶,假品牌茶满天飞。如果我们看现在存留下来的大量老茶,比如某宝上随处可见两百元就可以买到的99易昌,这个说法可能还真不算太夸张。

当然这个是一个行业发展初期正常的现象,标准可以慢慢建。03年《普洱茶云南省地方标准》(DB53/T10-2003)是普洱茶的第一个地方标准,06年云南省地方标准《普洱茶》(DB53/103-2006)和《普洱茶综合标准》(DB53/T171-173-2006)真正区分了生茶和熟茶。直到08年《地理标志产品普洱茶》(GB/T22111-2008)颁布,普洱茶的标准才算正式确立下来,并沿用至今。

第二特点是——“火”

关于普洱茶的热点事件和拍卖层出不穷。当然离不开资本背后推动和地方政府的支持。

比较重要的拍卖包括但不限于:

2002年广州茶博会,茶王宫廷普洱茶(古普洱茶业)100克拍了16万元(当时的人是真敢玩啊,这个是有背景的)

2004年鲁迅许广平旧藏普洱茶膏3克拍至1.2万。(这个说是来自周海婴,剩余的被捐给故宫博物院,有朋友质疑其真伪,其实涉及到清代茶膏工艺与现代的不同,如果感兴趣可以找时间讨论)

2005年广州茶博会,德利茶业50克陈年普洱被拍至13.8万,兴海茶厂班章熟饼8.8万(这个拍的也很直白)。

2005年马帮进京,张国立捐的一桶茶拍了160万(需要说明的是,这个是慈善拍卖,捐给希望工程的)

2006年昆明普洱茶博会,澜沧古茶宫廷散茶100克22万(这个是澜沧古茶0085原料堆筛的宫廷)。

2007年深圳茶博会,凤庆锦绣茶祖499克拍了40万(从此以后茶组开启了隔几年拍一次的模式,每次成交价上涨幅度精确吻合国家GDP上涨幅度,还是茶祖给力。)

这些拍卖具体怎么操作就不说了,但是制造热点话题的效果是很明显的,老百姓街谈巷议的氛围是到了,都知道普洱茶值钱,这就够了。

这里面有几件事值得单独说说,一个是05年的马帮进京,43位赶马人和120匹骡马组成的“马帮”从普洱县(今宁洱)出发,经过80多个县(市)行程4000多公里,于10月9日到达北京。这个今天看起来有点莫名其妙的活动,当时的影响力是非凡的,相当于现在连续多天霸榜热搜级别的营销事件。多年后当我和当事人聊起这段往事的时候,他们还是充满自豪。

后来其他地区、其他单位也都把马帮搞起来了,包括大益的“大益天下”等等。而且目的地也不限于北京,全国各地都走起来,掀起一波马帮普洱热潮。甚至直接杀到福建,风头太猛,把主场的乌龙茶都打的措手不及。

所谓人红是非多,就在马帮还在路上的2005年七月,猪圈发酵普洱茶的报道新鲜出炉,给普洱茶热铺了一盆冷水。这个报道本身疑点很多,用猪圈也毫无必要,但是传播开来还是让普洱茶市场出现了短暂的危机。当然这个报道虽然吸引眼球,却没抓住要害,真正的要害是普洱茶造假的产业链。不管怎样,政府和媒体紧急公关,澄清真相,普洱茶继续高歌猛进。,

后面还有什么哥德堡号带普洱茶环游世界,故宫贡茶回乡等等活动,总而言之,用那个时候的话说,就是文化搭台,经济唱戏。

第三个特点是——“热”

这里指的是大量公共资源和媒体资源的倾斜。

一件标志性的大事,就是思茅市改名为普洱市。要说这件事儿的源头还是在普洱茶文化学者黄桂枢这儿,很多人不知道老爷子早在2001年就给领导提出更名的建议。但当时兹事体大,轻易大家也不敢动这个念想。后来随着普洱茶越来越火、05年某著名的新市长上任,这件事在2005年的两会就报上去了。最终在2007年4月8日正式更名成功。

更名这件事怎么说呢?从历史来说,当然也有根据,不能算是捕风捉影。改名字确实给普洱市在普洱茶领域带来极大的先机,当时的风头压过版纳,临沧、保山更不用说了。但市场这个东西自有其底层逻辑。虽然在政府、学者、媒体各个方面,普洱市的天团当时都是碾压式的存在,但是无论在名山古树还是企业品牌的发展方面,普洱市后面都有些乏力,天、地、人、时自有道理,这个有时间再和大家分享。

媒体资源投放也是巨量的。央视的专题就做了好几个。

在《疯狂的普洱茶》专题报道中,主持人的开场白说:如果有人问2006年什么饮料最火爆,我想大多数人的答案都会惊人的一致——那就是普洱茶。

纸媒不多说了,我们简单看一个图。

请注意,这只是部分报纸在07年上半年的宣传。你要是做媒体的,不和人聊聊普洱茶,给人感觉太不专业了。《三联xw周刊》在2006年也出了一期“茶叶极限”专刊,虽然捎带着说了说龙井铁观音,但明眼人知道,还是冲着普洱茶来的。


在2005年2月,《云南普洱茶》杂志出版发行(春夏秋冬那本),2006年8月,《普洱》杂志正式创刊(原来是《思茅文艺》),由思茅市政府主管,市文联主办。后者渐渐成为普洱茶领域最为专业的纸媒,直到今日还在发挥其影响力。而台湾的《普洱壶艺》随着老茶市场的萎缩,在大陆市场的影响则渐渐下滑,现在已少有人知。

最后再简单看一下一般人看到的普洱茶泡沫的崩盘是怎么一回事。

前些年逐步攀升姑且不论,在2007年的春茶季,茶价上涨的幅度和速度都达到惊人的地步。比如标杆茶下关甲级陀,原来是每公斤几十元,在春节过后就是百元起步,4月初涨到300元,4月中旬达到高点接近400元,然后在4月底转头向下,不断下探,五月六月一直跌去80%才稳住。大益7542的幅度没那么大,也被腰斩。

这就是当时一般人眼中看到的普洱茶泡沫,接下来我们来说背后的真相是什么。

6.

被误解的普洱茶泡沫——真相

首先我们来看,是不是真的有庄家操纵,从早期来看,答案是肯定的。这个证据非常多,我们后面慢慢会提到。简单的说一点,在此之前,台湾已经有过两次类似的炒作和崩盘过程。分别是1993年的紫砂壶崩盘和2000年前后的普洱茶崩盘。都经历过两次了,套路清晰,经验丰富,这些人会没有想法?

实际上,世纪之交,台港资金进入云南,都是带着想法来的。当然我们也不能排除有一些茶人还是怀着复兴普洱茶的美好愿望进入的,这个也不矛盾。这些人一开始主要的思路是复制台湾模式,就是炒老茶。

具体操作的路径是怎样的呢?

首先认知还是第一位的:灌输普洱茶是老的好,新茶需要存很多年才能喝。我们前面说了,当时有两种说法,一种是“存新茶,喝老茶”,第二种“存新茶,喝熟茶,品老茶”,第二种说法更是把老茶推向一个更高层面,是茶中的奢侈品。

这里面其实有一个很大的问题,以当时的认知,新茶至少要放十几年才能喝,这固然会进一步推高老茶的稀缺性,短期内没有竞争。但实际上这个时间周期拉的太长,不利于行业的发展。如果这个认知不能调整,那后面就会步入死局。名山古树也正是从这个地方破局的。

第二点就是对老茶进行系统性的扫货,为什么说是系统性的,当时派到南各地收老茶库存是有团队和分工的。由于云南本身这部分库存也不算大,价格便宜,实际上没有年份太久的,只要年份早一点的都尽量收,06年之前老茶就可以达到基本控盘。新茶背后的资本和操作路径要复杂一些,后面再说。

还记得前面说的陈国义办茶艺乐园,一直负债经营压力山大吗?真正的转折发生在2005年2月,一个神秘的电话打给他:“陈先生,听说你的仓库有一批生普,卖不卖啊?”陈国义激动不已:“卖,卖啊,你快来看吧。”

这说明什么,说明老茶扫货已经进入后期接近收尾。因为香港存期十几年的7542成本相对于前几年他们在云南的收货价高得多,陈国义从200元一直卖到250元,最后基本清盘。扫货承受这个成本,意味着要有高得多的追求。

当然这也说明陈老师是真正的做茶人而非操盘者,因为他本来就是凭着一腔热情从别的行业半路杀进来的,和原来圈子里的人并不熟(要熟就没有88青了)。

每一个行业都有面子,有里子。面子看似风光,却也容易招口舌是非,还不一定赚钱;里子不为外人所知,却是真正的主导者。为了做茶,能付出那么多,承受那么大压力,不管怎么说陈老师是值得做茶人尊敬的。

为了进一步说明这个时间节点,我们还得引入一篇奇葩的论文:《普洱茶市的逼仓机理分析》,很难想象这居然是华中科技大学的一篇硕士学位论文。作为一篇论文,此文学术水平差强人意,但是对普洱茶泡沫的分析,足以吊打各类主流媒体的报道,是目前看到最靠谱的一篇文章。

我们借用一下这篇文章里面的一个图表

我们可以看到,画红圈的2005年初,正是处于吸筹的后期,后面进入了快速上升的通道。当然这个图表里面的7542不是针对老茶,但是也可以说明当时整个市场的资金动向,到了后期老茶和新茶出现了联动。

如果单纯看老茶这个细分市场,还是比较简单的套路操作,吸筹,拉高,出货,一目了然。

但是当时的人并没有理解,大陆是多大的一个市场,那些年又是多快的一个经济发展速度,更看不到后面08年金融危机,4万亿救市等等一系列事件发生。对真正有价值的老茶来说,换成钱可能反而是最不值钱的选择。

所以当时卖掉老茶的人只是以套路牟小利,和未来比,都还只是山脚下就离场了,战术上小胜,战略上大败,说不后悔那是假的。

这部分资金对老茶的操作,对市场主要是启蒙作用,更多资金的主战场是在品牌新茶。新茶的操作则是和经销商体系密切相关的。具体怎么操作,大家可以直接去问大E的一级二级代理,如果被人轰出来,你可以去看前面那篇《普洱茶市的逼仓机理分析》。

简单说,某品牌一级二级代理在这次风波中,都能全身而退,真正把货砸在手里的都是零售商和散户。甚至有的高级代理反而是因为这场泡沫完成了原始积累,后来利用手中的资金和这次炒茶的经验去另开一片堂口,以至于后来有的品牌,不管怎么宣传,你提鼻子一闻,就是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味道。

对于茶厂来说,是福是祸完全看经营者关键时刻的决策。一般来说,只要代理体系设计合理,其实风险是可以早就通过代理保证金和提前布局分散掉的。大E07年初一级代理(全国46家)的保证金3000万,一级代理风险大吗?也不大,可以通过二级代理分散,所以这个风险是逐级分散同时逐级递增的,越到末端,风险才越大。市场好的时候,这些代理是不用投入实际资金,拿张包装纸就能向下线收预付款的。

出问题的茶企,主要是在2007年春茶原料暴涨的时候,没看清局势,高价抢着囤积原料造成的。

那个时候茶山的原料暴涨,收还是不收?这是一个问题。如果你按照过去的思路,做产品的没有原料怎么行,以为反正做好产品能卖高价,咬着牙集资贷款也要收,那你不死也要脱层皮。下关元气大伤,滇红资金链差点断裂,倒下的小厂更是不计其数,我前些年在有的茶山,还能看到当年某大企业因为还不了茶农和料头的账抵在茶山的大量货品。

人和人真的大不一样,我们还是看大E,非但没有伤到分毫,反而一下子容光焕发了。第二年(2008年)就5000万拍下央视黄金广告位,又加大投入建北京大益茶文化中心,增加很多直营店,活动一个接一个搞的风生水起。你说为什么?据吴老板自己说是因为前两年收料比较多,07年看原料价格高,就基本不收了。

你说先知先觉也好,玩金融的有这个敏感性也罢,反正事实摆在那里,你们自己分析。就像《教父》里说的:

“花一秒钟就看透事物本质的人,和花一辈子都看不清事物本质的人,注定是截然不同的命运。”

直到今天,放眼望去,明白人还是寥若晨星,韭菜依旧茁壮,割与不割,不过是游戏而已。

实际上所谓普洱茶泡沫的崩盘来得如此迅猛,和当时的一个事件有很大关系。

在2006年3月中国土产畜产云南茶叶进出口公司重新取得了“中茶”商标的使用权,有效期一年(至2007年2月28日)。已经十年没生产过“中茶”了,作为毫无疑问的普洱茶第一商标,现在让用一年,那还不用到极致。“中茶”开始以50元每公斤将批号分字头卖断,换句话说,甭管你什么茶,给钱就可以合理合法的用中茶商标。据说这一年生茶出了2万吨“中茶”,这还不算假冒的,问题已经那么乱了,消费者怎么知道你是贴牌还是假冒的。

这还了得,其他茶企正一点点打窝,准备放长线钓大鱼,你直接往水里扔个炸弹,这还怎么玩,不跑等什么?如果你事先知道这个消息,就应该在07年春茶之前逐步清仓了,如果等到这2万吨都已经入市,再跑就有点晚了,如果这个时候还加仓收原料,那就真的帮不到你了。

7.

被误解的普洱茶泡沫——特别的名山古树

最后再看名山古树市场,前面说了,世纪之初,大家都名山古树的认知是非常有限的,到了0506年的时候,大家逐渐清晰,有些地方的古树确实与众不同,有限的几个小有名气的名山原料进入了一个快速上升的通道,到了07年,受原材料紧缺影响,这个上涨又有一个大幅的加速。

我们来看一个图表,这个是这几年名山古树的原料价格,由《普洱》杂志2007年4月,《重点茶区原料价格走势分析》数据整理而成。

需要说明的是,这个是4月初的信息,到了4月下旬,很多茶山价格都会有变动,尤其是像班章这种热点茶山,4月下旬已经破千了。

这差不多涵盖了当时主流认知的所有名山。其实这张表可说的东西很多。我们选几个点来看,带给我们什么有意思的信息。

除了07年的班章之外,当时最高价是景迈山。景迈山是古茶山中非常特别的存在,成名早,资源好,产量够,位置佳,政府支持力度也大,但是这么多年离一线名山却越来越远,直到今年核心产区古树原料还没破千(大货价格),可以说是所有茶山中涨幅最小的,也真是令人唏嘘。背后涉及到名山古树的某些商业本质,以后有机会再做详细分析。

当时的冰岛籍籍无名,是和镇康的马鞍山放在一起说的,价格也基本一样。冰岛真正起飞还是从08、09开始。而今天马鞍山完全不能和冰岛同日而语。

我们虽然是分析古树,但是一个地方台地茶的价格也很有参考意义,当一个地方的台地茶价格比其他地方高很多,实际上说明这个地方的古树茶处于卖家强势的市场,对台地茶拉动效应明显。从这个角度说,当时最热门的产区就是易武和班章,为什么会这样,前面已经解释过了。景迈尽管大树茶价格较高,但并非卖方市场。

最有意思的当然还是班章,在05年06年甚至出现了春茶和秋茶价格倒挂的情况,这当然不是说秋茶更好,而是因为原料价格上涨幅度过快,已经大幅超过春秋茶本身的差价。

这里面07年班章的古树价其实只是春茶季开始时的价格,到了中期已经接近一千,后面已经破千,但是成交量大幅下滑。

我们今天再看这些价格,都觉得是地板价,可以闭眼入了,尤其是冰岛,简直跟不要钱似的。但是在当时,人们无法对未来市场预估,所以普遍认为上涨过快,当大厂茶崩盘的时候,也把这些名山带蒙了,由争抢原料变为有价无市,大家不敢出手收原料。

从当时班章的升值幅度来看,肯定也是有资金进入,用类似老茶和大厂茶的思路来拉高,但他们很快就会发现,名山古树和前两者有本质的不同。怎样不同,我们后面慢慢展开。

茶,只是一片树叶,但又是一片神奇的树叶,几元钱可能很贵,几万元可能很便宜,它的价值是什么?并不是你觉得高,或者你觉得低,而是自有规律。这里面有品牌价值,有风味价值,也有金融价值。每种价值的背后各有其逻辑。

在普洱茶快速升值,某些主流媒体鼓吹所谓“泡沫论”的同时,也有一些冷静的声音在探讨普洱茶的价值究竟在哪里。

在一次会议上,阮殿蓉感慨到:“香港市场上普洱茶和铁观音乌龙茶价格差不多,在2004年国内市场上这些茶比普洱茶贵十倍。”普洱茶刚刚上涨了一点就是泡沫吗?其实最主要还是前些年普洱茶的价格太低了。

即便在剧烈升值之后,所有名山中最贵的班章,也不过千元左右一公斤(云南习惯用公斤,相当于500元一斤),冰岛不过才几十元一斤。都说古树资源多么宝贵,生态多么好,内涵秒杀一切,又动用了那么多媒体资源,有了那么大的社会关注度,最顶级的古树才几十元到几百元一斤,和内地其他名茶根本没法比,你管这叫泡沫?

最根本的问题在于当时的人们对市场细分的概念还不太清晰。名山古树和台地茶是两个不同的市场,有着不同的规律,当时这个分野只是初见端倪,十几年后看则天差地别:二三十的台地茶价格基本没变,几十元的古树已经几千几万了。

我们还是看《普洱茶市的逼仓机理分析》中的一个图表


对比前面7542的图就会明白。和长期陷入低迷的大厂茶不同,班章第二年(2008)就稳稳站住一千,之后更是一年一个价。可以说在之后十来年的时间,每年看之前的价格都是便宜的。

8.

被误解的普洱茶泡沫——遗产

所谓普洱茶的泡沫,最重要的影响就是让普洱茶市场发生了根本性的分野。从此之后,老茶逐渐销声匿迹,只在小圈子里流转;大厂茶一部分继续大众日常茶操劳的宿命,一部分步入风尘转为金融茶;而名山古树则成为一个独特的存在,牢牢站在价格和茶文化的高点,不断书写着新的传奇。

当年那些猛然剧增无法消化的产能则经历多年转化为中期茶。

量变是会引发质变的。作为一个小散,如果当年你只是听着忽悠,把房子首付的钱换成了普洱茶,估计到你孙子那辈也喝不完,那么你是令人同情的韭菜。

如果你是个糊涂茶商,在当年的高位收了几吨普洱茶,那你可以算是一个接盘侠,可以找机会编个故事把你当年的侠义变现。

而如果你实力足够,无论是出于爱好还是被普洱茶的叠码仔忽悠,收了上千吨的普洱茶,而又不着急变现,那不用怀疑,你就是人人敬仰的大藏家。

这部分的市场需要在品鉴体系和藏养体系逐渐成熟后才能真正整合资源,体现其价值,现在总体还在蛰伏当中。

不知算是遗产还是负担,这一波的普洱茶泡沫在很大程度上模塑了茶人和茶企的思维模式,让普洱茶成为一种非常特别的产品。

记得一位做地产的老大哥跟我说过,错误的成功比失败更让人无奈。如果你发现了一条捷径,根本不用考虑产品质量,更不需要研究我前面说的品鉴体系和藏养体系,只要用最简单的套路,就可以轻易成功。你会怎样选择?

这一波的泡沫和随后原料价格的不断上涨,让一些人完成了原始积累。有的人从此踏上不归路,既然这个玩法被证明有效,那何不玩到极致。

绝不是只有某大厂玩的是金融茶,实际上有非常多的茶企或多或少都用了这种套路,只不过玩的或高或低,或好或差而已。这几乎成了普洱茶企快速成功的基本逻辑。

哪怕是后来名山古树风头越来越盛,很多打着古树旗号的茶企,也脱离不了这种原始的基因,换汤不换药,只不过把过去大厂的品牌换成名山的品牌而已。

这些企业的成功,对行业来说,可能并非幸事。

从商业模式来说,缺少足够的动力升级。

从产品来说,无论工艺、藏养,还是工艺与藏养之间的结合,这些方面提升都非常有限,研究也长期滞后于实践。

从行业发展来说,脱离了茶作为饮品的本质,以品鉴为目的的普洱茶收藏长期停滞不前,既没有成为类似葡萄酒的成熟市场,也没有走出独特的发展模式。

从市场培育的角度,把消费者搞得晕头转向,不知道什么是好茶,也搞不清名山茶究竟是什么味道。后来市场的混乱很大程度上和那个时代遗留的观念有关。

从积极的方面说,经过这一轮的起落,普洱茶的确快速破圈,让大家耳熟能详。虽然浙江人评茶叶品牌价值西湖龙井第一,普洱茶第二。你随便刷刷某音,看看某宝,再和各个茶人聊聊,普洱茶在综合影响力方面毫无疑问是第一,而且没有同级别的对手。有了这样的基础,才可能有后面名山林立,大家如数家珍的局面出现。

另一点积极的方面,可能就是让一部分普洱茶人快速积累了一定资金。和当时媒体的理解不同,所谓普洱茶泡沫,其实本质不是崩盘,而是快速升值。因为普洱茶市场当时总体还是处于快速上升通道,尤其是头部的茶商,如果头脑清醒的是可以有几十倍的收益的,一般的也会有几倍的收益,只有进入很晚的散户才有损失,这个损失也会被时间慢慢消化。

这部分积累的资金,如果是真爱茶人掌控,后来很大程度投入到名山古树的领域,助推了名山古树的快速升值。

9.

市场分野和第一批古树茶企

普洱茶泡沫破裂带来的市场冷静期,对于处于发展初期的普洱茶来说,是非常宝贵的。

即便没有成熟的品鉴体系,即便市场如此混乱,即便贪欲让有些爱茶人深陷泥潭,即便当时对工艺藏养认知也很有限,但只要你喝到真正的顶级古树,哪怕只是新茶,你一定会被古树茶的底蕴深深打动。明白这是和其他普洱茶,甚至和所有其他茶类都如此不同的存在。

很多人喝到了,喝懂了,看到了未来。

所谓的普洱茶泡沫让行业内部洗牌的同时,的确也让一部分人完成了资本和行业知识的初步积累。无论之前资金来源如何,一部分茶商意识到大厂茶的思路非己所长,同时看好古树茶的未来,开始着手建立以古树资源为基础的茶企,并试图进一步控制茶山资源。

除了部分云南本土的茶企,绝大部分关注古树的新茶企都是广东人创立的,这些茶企原料来源基本集中在勐海和易武。我们今天在市场上看到的比较知名的版纳地区和古树相关的品牌大都是在这个时间点前后由广东茶人创立的,这是一长串的名字,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并不夸张的说,广东茶人和广东茶客奠定了名山古树的最初格局,并持续的影响着整个名山古树的格市场局。

比较有代表性的事件就是陈升号大量收购老班章库存并在当地建初制所,同时签订了原料承包协议。这一模式在当时来看是双赢的,充分发挥茶山和茶企的优势,把老班章的品牌价值不断推向新的高峰。但是也存在一些系统性的局限,而且是古树茶企普遍性的问题,这个我们下文再详细分析。

除了广东处于经济发展的前沿,当地相当一部分茶商已完成初步资本积累之外,广东的普洱茶品鉴文化也已经初具雏形。这个是最为重要的因素,只有相当一部分人意识到古树茶是好茶,一系列的投入才有可能。

我们这里说的品鉴文化,是基于普洱古树生茶的新茶或者短存期茶而发生的品鉴文化,这和老茶的品鉴截然不同,也和大厂茶差异很大。是一个在实践中形成的新传统,这个我们后面再详细剖析。

普洱茶在经历迷茫中的困顿之后,终于迎来了新的曙光。

尽管普洱茶有着所有茶类中最古老的历史(唐代《蛮书》),却又有着所有茶类中最年青的活力。

和那些早已成型的茶类不同,这是一个由茶友、茶商和藏家共同构建的新传统。

是一群真正被茶吸引,为茶痴迷的爱茶人不断开发,不断升级,不断创造奇迹的新领域。

如果你也和我一样,对这一切充满好奇,那么:

欢迎来到古树茶的新世界!

下期预告:

在下一期,我将会随着名山古树狂飙突进的十几年历程,深入剖析名山古树市场的真正独特之处,为什么我会认为古树茶是中国茶文化的正脉所在,这个新传统现在面临怎样的巨大挑战,希望和出路又在哪里。

参考文献太多就不列了,毕竟不是学术论文。

来源:茗寿堂明洲,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11条结果 (用时 0.006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1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