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曼松曼撒

找到约186条结果 (用时 0.004 秒)

彩农茶:曼松王子山“站立贡茶”——皇家贡茶园

  云南位处边陲闭塞,崇山峻岭、原始村落和众多奇怪的民族风俗,总是令外界的朋友们感到很是神秘。云南最边陲的曼松村寨,更是一个远离城镇,与世隔绝的深山老林里的小村寨,这里居住着香堂族,育种出了历史上响当当的“站立贡茶”,创造了最为辉煌的过去,至今仍值得引以为傲、津津乐道。越来越多的普洱茶爱好者,只听其闻,未曾目睹,令人感觉无比神秘而可遇不可求。

  曼松站立贡茶的传说


  传说在明代成化年间,当时的地方官员到京城上贡,选遍“六大茶山”之茶,最后发现曼松茶色、香、味俱全,口感和汤色都居六山之首,而且具有受水冲泡“站立不倒”之特点的曼松茶,并赋予它“象征大明江山永不倒”的政治意义。快马送到朝中,宪宗皇帝品过此茶赞不绝口,当即确定该茶为朝廷专用“贡茶”。从而使曼松茶被确定为宫廷专用的“土贡”;其产地曼松也被列为朝廷专用的“贡茶山”。该官员也因此而得到升迁。

  由此,明王朝开始征收该地以“细茶”为主的“贡茶”,包括茶制品“乌爹泥”。朝庭还专门购运瓷瓶、瓷盒来盛放所征收的“细茶”与“乌爹泥”。但当时的曼松“贡茶”较少,远远不能满足朝廷的需求。明王朝为了就近管理茶业,以便发展“贡茶”林,于成化年间任命当地少数民族叶氏为土司,从属于车里宣慰使司,并命他设法发展“贡茶”林,专门负责“曼松站立贡茶”的生产加工。叶氏任命曼松寨头人李氏具体负责该项事务。

  大约明代嘉靖年间,曼松街的头人李氏,率众扩大曼松“站茶”林规模取得成功,且曾精制一批优质香茶上贡给明王朝,由世宗皇帝御赐予长约2米、宽约0.8米的阴字“瑞贡天朝”大匾,其正顶上刻有世宗皇帝的阳字大印,民间因此称之为“贡茶王”。每年的“贡茶”由“贡茶王”协助倚邦土司征收。该山茶除非“贡茶”收足以后,未经官方允许,任何人不得买卖。该地“团茶”也用木模按李氏人头状制成“人头团茶”。到了清朝,一个叫曹当斋的人成为倚邦的统治者,曼松贡茶步入辉煌。每年二月,茶叶萌芽时,曼松头人受命采办贡茶,贡茶分为芽茶、蕊茶、女儿茶。采办期间,所有商人不得入山,曼松茶园正式成为“皇家茶园”(贡茶园)。皇家茶园共有3片:曼松的王子山、背阴山,还有一处是靠近曼腊的一个傣族寨子附近(数量偏少),“年解贡茶100担”,今流行的“正山”概念,最早源于“曼松贡茶正山”。

  明末与清初交错的康熙年间,“贡茶王”一家已经没落。一位受清兵追杀而被民间称为“朱家皇帝”的16岁少年逃到曼松投靠“贡茶王”家。此时“贡茶王”早已去世,由“贡茶王”的第五代孙认其作“义子”,并谎称其患有“怪病”,举家隐居于现称为“四家寨”的箐沟边,以躲避清兵追杀。但不久就被朝庭发现而派人追杀。“贡茶王”一家为掩护16岁少年脱逃,当场就死了几人,加上逃避途中不断被杀,就只剩70多岁的老者,由他掩护少年逃到山上以茶农的身份隐避了一段时间,可最终仍被官府发现而惨遭杀害。至此,“贡茶王”之第五代孙才向众人透露了少年的真实身份,动员寨人将他埋于一座海拔约为1400米的山顶,并为他挖了团团围绕其坟的宽约1米、深约1.5米、周长约60米的防护沟。该坟被称为“王子坟”,该山至今还被称为“王子山”。

  “王子山”山顶是个直径约15米的圆形平顶山,“王子坟”就位于这圆顶的中央。后因寨子里农民的牛马常落入其中,人们才将圆形防护沟填平,恰似一条约3米宽的环形跑道,围绕着以“王子坟”为中心的直径约7米的大圆盘,富有神奇之感。而“贡茶王”家族似乎已无后人。

  因为这是该寨人最值得骄傲和自豪的事,因而其后人只言片语地相传至今。


  四家寨址的屋基上确实有两堆简坟;李定国拥立的朱由检为南明皇帝,明军在倚邦“倒马坎”阻击清军失败,亦即被清朝将领吴三桂剿灭,李定国死于勐腊,南明皇帝及其太子逃往缅甸,而受清兵追杀,逃到曼松投靠“贡茶王”家的16岁少年被民间称为“朱家皇帝”,由此推想这“王子”可能是南明皇帝朱由检之子。

  王子山另一传说


  王子山掩埋的“王子”,极有可能就是南诏王子!


  他们认为:南诏国王从始祖细努逻到最后一代舜化止,前后经历165年,历十余代王。南诏国统治范围广及今云南全境和贵州、四川、西藏,以及越南、缅甸的部分土地,必然派出使臣管辖各地。今曼松所在的象明彝族乡,在南诏时,不属于最边远的地区。导致南诏覆灭的郑买嗣(南诏权臣),从通海、元江一带发兵,南诏王子逃难的路线应该是从景东、普洱到倚邦,顺河谷南逃至曼松的彝族聚居区。

  从姓氏演变的角度看,南诏王室本姓蒙。亡国后,分别改姓左、罗(与“倮”同音)、字。而曼松绝大部分是香堂人,以罗姓、李姓居多。李姓在南诏时为官宦人家,一直与蒙姓皇族通婚。所以南诏王子逃到曼松,不管是地理通道还是族缘关系,这从表面上看也说得过去。

  至于埋在王子山上的王子究竟是谁,我自己的推断:南明王的“王子”可能性极小。公元1643年,李自成农民起义军势如破竹,逼近京城。崇祯皇帝令桂王朱由榔带着内阁大臣张真等1000多人,从北京出走南下,在南京称帝,国号永历,辗转多处,来到云南,经弘光、隆武、永历三朝,在位十七年,史称南明。永历十二年(顺治十五年)九月,清兵分三路进攻云南,永历帝踉跄逃入缅甸,被缅王接到缅京阿瓦附近的者梗,过着以竹棚草房为殿的流亡生活。顺治十八年(1661年)十一月,清王朝的平西王吴三桂和定西将军爱星阿,为了捕杀永历帝向清廷请功,率十万兵马入缅。同年,缅甸发生政变,新缅王为了讨好清朝,把大部分南明官员都杀死。而朱由榔此时已明白性命攸关,曾不失身份地给吴三桂写信,希望这位“旧朝重镇,新朝勋臣”,念及“先帝大德”,不要逼人太甚。十二月,清军迅速攻入缅境。迫于形势。新缅王执缚永历帝及其家眷,献于吴三桂。在如何对待朱由榔的问题上,爱星阿主张送往北京,由朝廷发落。但吴三桂以“道远不便”,奏请清廷同意,就地处置。他原拟把朱由榔和太子处以斩首,后由于留镇云南的满族将军卓罗的反对,才吩咐部属杨珅等,用帛绞死朱氏父子于昆明城内金蝉寺前的逼死坡。遗骸运往昆明北郊,草草掩埋。

  史书记载,公元897年至公元902年,权臣郑买嗣在广大人民反对南诏统治者的大势下,先后杀了南诏王隆舜及其子舜化贞,夺得了政权,改国号“大长和”。那么,“王子山”上的“王子”,是南诏王隆舜的另一个儿子,舜化贞的亲弟弟吗?我看这说法也不准确。

  不过,“王子”的传说,说明“曼松贡茶”很悠久。以“王子山”为代表的曼松种茶史,不仅仅始于明清,至少可上溯至南诏(唐朝),因为那时已有“土贡”。

  曼松村隶属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勐腊县象明彝族乡曼庄村委会,属于山区。位于乡政府东边,距离村委会12.00公里,距离乡政府12.00公里。海拔900.00米,年平均气温27.00℃,年降水量1,700.00毫米,适宜种植茶叶等农作物。全村辖1个村民小组,有农户33户,有乡村人口186人,该村属于贫困村,农民收入主要以粮食为主。

  曼松为彝族村落,当地人自称为“香堂族”据说祖辈是从老挝搬来的克木人。《本草纲目拾遗》所载:“普洱茶产攸乐、革登、倚邦、莽枝、蛮专、慢撒六茶山。而以倚邦、蛮专者味较胜。”倚邦本地茶叶以曼松茶味最好,有吃曼松看倚邦之说。

  现在的曼松寨子,是从王子山上搬迁下来的,这里的人们仍是一样的艰难地生活着。近年曼松茶快速崛起,今日的曼松处处豪宅林立,已今非昔比。


  曼松茶品,越来越走俏,其价格一度涨至云南普洱茶最高,比老班章还要高出二三倍以上。为了多些收入,老百姓将山上的茶树移植到了自家房前屋后,以便于自家采收,因移下来就卖不起价,就又将茶树移到山上,不少茶树经来回折腾,死去不少,很是令人惋惜。

  曼松茶一度卖到20000-40000元/公斤的价格,有的人认为值,有的人认为不值,值与不值?只有掏腰包的朋友自己心里知道了。村子里,只要有茶商进村收茶,寨子里的老百姓每家每户,都会拿出几公两曼松古树茶来卖,各式各样,外形不一,口感也不一。


  一方水土一方茶,茶随土性而异。曼松王子山紫色岩,深厚肥沃的紫红色土壤,是孕育曼松甜美的密码所在。

  甜美的曼松贡茶,创造过辉煌的过去,历史更替,风云变幻,几尽灭绝的这一盏甜美,相信会被更多的人所认识,从而创造更为辉煌的将来。物尽天择,适者生存,这里的人们将在“王子”的庇护下,迈向更加宽广的道路,获得真正属于自己的幸福与安康。

倚邦茶山与曼松茶

茶如人生,人生如茶

茶为神、水为体、汤为色、味为骨、香为魂

水漂香、香入水、水含香、水生香、水即香

熟悉下地理位置

倚邦茶山与曼松

倚邦古茶山主要包括今象明乡的倚邦、曼拱、河边三个村委之地。

明清时期,先后有川人、楚雄人、石屏人成群结伙因茶涌到倚邦经营茶园与茶叶买卖。

倚邦茶区著名的产茶地方有倚邦、曼松、曼拱、架布、习崆等大小数座茶山。倚邦茶山(傣语称磨腊倚邦,即茶井倚邦之意)落差很大,其最高点在山神庙海拔1950米,最低点在磨者河与小黑江交汇处565米。

倚邦茶山历史

很多普洱茶友都知道曼松贡茶“大明江山永不倒”的故事,1号聊茶本期聊聊倚邦茶山与曼松茶。

据传在明成化年间(明宪宗朱见深年号,1465——1487年),滇境司茶事官员(又传是一挂闲虚职官员欲求实职)遍寻六大茶山,被倚邦茶山的曼松茶甜似蜜水、滑腴若丝、厚如乳汁所惊艳,遂献于地方主事官贡朝。从成化年代景德镇官窑瓷器之精美可见当时物欲追求所向,各地官员皆会尽其所能采办贡品,此贡茶说应是可信。

有好事文官对茶叶屹立于汤中不倒极为奉媚阿谀:此茶乃天赐,预示大明江山永不倒。宪宗皇帝闻此言大喜,品尝后却也极为赞赏,又因其汤色黄润尊贵,随令此茶为皇家专享之贡茶。

明廷命当时宣慰司治下的叶姓土司负责贡茶的养护生产和加工,叶土司又命曼松寨头人李氏具体操办,因此李姓头人有了倚邦贡茶头人的名号。

隆庆四年(明穆宗朱载垕年号,1570年),倚邦成为车里宣慰使司所划“茶山版纳”的行政区驻地,将长约400米的主街道铺成象征封建王朝行政机构驻地的“龙脊街”。据史书记载隆庆是位非常勤政节俭的皇帝,其因口腹之欲而劳山高路远几千里外的民财的可能很小,但也未见隆庆有效太祖罢龙团之举

《普洱府志》记载从雍正十三年(1735年)始普洱茶由倚邦土千总负责采办,倚邦的曼松茶再次被指定为皇家御茶。

从明代约嘉靖年间至清光绪末年,倚邦土司几乎都主办贡茶。

社会动荡的光绪三十四年,护送进京的贡茶在运往昆明途中被盗匪洗劫一空,朝庭又查无头绪而被迫停止了贡茶的征收,自此云南再无贡茶之事。

明清都延续了元代朝廷的靖边宣慰司府与当地土司并行管理制度,谁势力大谁就话语权大。

元、明时期统治倚邦的叶氏土司职位在清初传予其女婿曹氏,自此曹氏行使土司权利接管古六大茶山。

倚邦曹当斋于雍正七年(1729年),因夷民滋事,进剿有功,授予土千总职。雍正十一年(1733年),曹当斋又因随师剿贼,勤劳素著,特给予管理普洱茶六大茶山中的攸乐、革登、莽枝、倚邦、蛮砖五大茶山。自此起倚邦土司曹氏世袭管理了五大茶山。

乾隆三十一年前后,曹当斋父子奉命出征包括“两乌”在内的西双版纳全境抗击缅甸侵略军有功而升任土守备,连其子曹秀都随后升任土把总。由此起曹氏家族承袭土司十六代到清末,始终至少都统管五大茶山。

咸丰二年(1852年),宣慰司刀正宗,击败敌手召麻哈宰,回到了车里,重建了宣慰司署,刀正宗迫使倚邦土司曹瞻云让出攸乐茶山。

史志上记载,倚邦曹氏土司地位达到与车里宣慰司平起平坐。

顺延至嘉靖年间,倚邦范围的曼松茶又因其屹立不倒之神奇被宫廷认为大吉之象而优先确定为专用贡茶,继而率先推出人头团茶。

因和珅曾奉旨查办云桂总督云南李侍尧贪墨案,此处尚有嘉庆帝下旨查抄和珅时,口谕发现的普洱茶一律缴于内务府(以示普洱茶之珍贵),其余金银珠宝上缴户部的故事。

1号聊茶寻思:像毛尖、毛峰、雀舌等众多的小叶绿茶难道不都可以直立不倒吗?

传说传说,难求真假,聊当茶余饭后侃侃之资足矣。


王子山传说

王子山里埋的是南诏国王子还是南明王子不重要,关键是王子山里传说埋着一位王子。或因夜郎国历史不详和大理国幅员不阔,倒没人撰传王子山里埋的是夜郎国或大理国的某位王子。

先有牛滚塘
后有普洱府

下来再聊聊莽枝牛滚塘事件对江内六大茶山的历史影响。

雍正六年(1728年),江西籍茶商到莽枝茶山贩茶,住在莽枝茶山头人麻布朋家中,这批江西籍茶商中有一人行为不检,勾引麻布朋之妻,与麻布朋之妻发生通奸之事。事情败露后,麻布朋一怒之下杀死了妻子和那位江西商人,将两人发辫悬挂于牛滚塘的大青树上示众儆尤

经这批逃走的茶商宣扬莽枝头人杀商事件,不明就里的外来茶商为自身安全联名状告麻布朋劫商害民。

莽枝茶山受车里橄榄坝大土司刀正彦管辖,作为车里宣慰刀金宝叔父的刀正彦势力很大。

同宗相连,刀正彦不买清政府惩罚麻布朋的命令。

清政府策划对西双版纳改土归流已久,正找不着借口,无计可施时,牛滚塘事件送给了清廷进兵江内的理由。于是便借麻布朋之事向刀正彦发难,认定刀正彦指使麻布朋杀死江西商人有不二之心。

总督鄂尔泰下令清军进茶山平乱。

清军人山,焚栅湮沟,无险不收,几十个寨子被毁,六大茶山烽火狼烟。由此引发的数年清剿,每座茶山上的石头也要过三刀,把除曼撒外的其他五座茶山基本毁坏殆尽。

一年后刀正彦、麻布朋双双被斩结束这次清剿。

普洱开府

改土归流 划江而治

雍正七年(1729年)七月,鄂尔泰宣布成立普洱府,车里宣慰司让出澜沧江以东的普腾、勐腊、思茅、勐乌、整董六个版纳划归普洱府,六大茶山属版纳整董的范围便归人了普洱府。

以后便有了著名的鄂尔泰:江内宜流不宜土,江外宜土不宜流上疏。

云贵广西总督抚鄂尔泰认为:

改土归流的目的之一是使土民相安,如果土司没有过侵犯土民,土民自然相安就用不改土,如果土司有了过错侵犯民众,土民自然不能相安,就必须要进行改土归流。因此是否进行改士归流首先要判断土司有无过侵犯土民,土族民商是否相安,只有审时度势、顺情得理,经过细心访察后确知土司确有过犯才可决定进行改士归流;而对那些遵守朝廷法度、没有过犯的土司则不进行改土归流,否则只会使本来相安的土民变得更加不能相安,反而会造成边疆的动荡不宁。

麻布朋杀商示众事件,无论缘由为何,刚好让鄂尔泰早已筹谋的划江而治改土归流构想找到了借口。


历经磨难的倚邦茶山

雍正六年(1728年)-雍正七年(1729年)牛滚塘杀商而出兵清剿镇压刀不彦、麻布朋。

雍正十年(1732年)茶山土千户刀兴国又率众起义,莽枝茶山再次起战火,雍正十一年(1733年)清政府剿抚兼施将刀兴国的反抗弹压下去。

下来有了一百余年的休养生息,茶贸又开始繁荣起来。

到清代末期,因贡茶任务压榨(年300担,皇室100担其它各级官吏勒索200担),茶农无以为生,不得不把大多数的茶树砍掉、烧掉,多有举家迁移逃难,不再回到倚邦曼松,曼松茶园毁坏严重。

1942年,本已十分嬴弱的倚邦再遭厄运,攸乐起义攻进了倚邦,战火烧了倚邦烧多日,几百年古镇几乎化为灰烬。这场劫难让所居人家尽移他乡,倚邦往日繁华不再。

1958年倚邦曼松王子山过了一次重大山火。所有古茶树几乎尽毁,只剩老树根桩。

现在那些名之为曼松古树茶,基本都是从古树根上新发出来的枝桠。这些枝桠虽然不大,却承继着原种古树的基因。

曼松茶

六大茶山看倚邦,倚邦之茶看曼松。

曼松的土壤环境有异于其他茶山,多是已风化成细砂质的岩土,这也暗合陆羽上者生烂石的茶论。

倚邦茶山有俗称猫耳朵的小叶种,也有大叶种。大叶种应该是本地种,中小叶种茶树或是巴人或江西茶人自滇域之外带来种植的。

大中小叶种并存是倚邦茶山的特点,同古根新枝是其另一鲜明特点。历史上的征剿、平叛与起义战乱,让倚邦茶经受了多次毁灭性破坏。

在茶山战火的灰烬中,从古树根上又发出了新枝,这些新枝上的叶芽虽缺少了古树枝干特有的气韵合成物质,但多多少少还是承继着曼松古茶的优良基因。

现在的倚邦曼松茶山,随处可见有一二十年补种树龄的茶树,在上者生烂石的这片优质土壤、气候和环境中勃发着生机。

由大小种混生的曼松茶更成了六大茶山中地位最尊,价格最高的茶。

无贡不稀
无贡不贵

小叶种茶不像大叶种那样苦涩浓烈,在六大茶山种植后既保留了小叶种传统的香甜柔和,又增加云南茶区的山野气韵,倚邦小叶种茶在明清皇室自然也一直被钟爱有加。

贡茶,给人以高大上的皇家感觉。所以各地有心者都在刻意挖掘本地各类贡物,这当然不能少了茶米油盐酱醋茶里的茶,以致在各地名山之中林林总总的贡茶园随处可见。

一座山成一片气候,一条河撒一路风景,一方水土养一方天下。

云南山峦林立,水系丰富,地质构造特殊,所以适合各类口感茶树生长的小环境比比皆是。

不以贡茶为终极,在追求最大利益的商品经济大潮里,目前繁如牛毛的所谓贡茶多是人为虚构或已名不副实,只是卖高价的噱头。

只要茶源干净,在云南好茶无处不在。不去奢求那些价格高不可攀的茶,或许你就能茶缘深厚,会在价值洼地里找到更好的茶。


喝过就难忘

来自临沧的干净茶

德丰昌带您走进皇家贡茶——曼松王子山!

德丰昌·曼松王子山——高品质云南曼松中小叶种的代表

曼松,这个名字不陌生,位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腊县,象明乡境内。属于古六大茶山倚邦的一个茶区也可说是茶寨。书中对于六大茶山,是这样描述的:普洱茶产攸乐、革登、倚邦、莽枝、蛮砖、慢撒六茶山,而以倚邦、蛮砖者味较胜。

《普洱府志》记载,六大茶山中所产的茶叶,曼松茶为最上。曼松茶是特级贡茶,仅供皇上享用和作为礼品送外国使臣。

茶山的茶价以曼松为高者,而为何?曼松一度崛起,跻身高价茶首列?其实曼松的突显,是时间和实力的必然结果。倚邦本地茶叶以曼松茶味最好,有“吃曼松看倚邦”之说。

曼松王子山的神秘色彩

曼松有一座有名的“王子山”,但却有两个传说。当地公开的传说是:清康康熙年间,吴三桂剿灭南明李定国,南明家族逃散时,一位16岁少年在家仆帮助下,避开官兵追杀,逃往曼松投靠贡茶王之孙。贡茶王的孙子一家为掩护该少年,对外谎称其是“患怪病的义子”,举家迁往四家寨避难。

16岁少年死后,贡茶王之孙才向曼松人公开其真实身份:该少年是南明王朱由榔的王子,并带村人将其埋在山顶,还为王子坟挖了防护沟。此山便被称为“王子山”。

只有“传奇”二字可将其概括

曼松茶园茶树的稀有:茶数量很少,古茶树分布松散。曼松茶园为曼松的王子山、背阴山,还有一处是靠近曼腊的一个傣族寨子附近(数量都偏少),在普洱中是顶级精品。

曼松,位于大山深处。这里的环境非常原始,山峦林涧,参天巨木,藤萝石斛绕树,落叶与虫鸣。除了每年采茶季会有外人进来以外,几乎还是一片并未被人打搅的秘境。

好茶难寻

曼松茶为中小叶种,条索短小,芽叶匀齐,嫩软肥厚,隽秀显毫。它为特殊小叶种,茶树生长极为缓慢,但质厚味美。独特树种遇上独特的水土,孕育出独特的香气和鲜甜的曼松茶。尤其在曼松茶山那朝有雾锁、暮有云遮的自然气候条件下,土壤中丰富的营养物质让曼松茶有了更多机会静静生长,累积生命精华。土路沿山壁而建,植被茂密,跋山涉水,寻一泡好茶需要的是足够的体力与勇气。

找到约184条结果 (用时 0.003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2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