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绿风茶园

找到约491条结果 (用时 0.009 秒)

春日茶飘香,茶农采茶忙!苏区镇沐林听风茶园喜迎丰收

一芽一叶一抹香,一人一篓采茶忙。在紫金县苏区镇永光村沐林听风茶园里,漫山遍野的茶树吐露新芽,300亩茶树进入春茶采摘黄金期。茶山上,茶农纷纷抢抓时令,将“春天”装进茶篓里,采摘春茶供应市场。

走进沐林听风茶园,阵阵茶叶的清香扑鼻而来,令人神清气爽。在一排排茶树旁,采茶工熟练地采摘、装篓、运送。“我已经在这边采摘10多天了,每天早上6点半左右就开始采摘。”村民钟远香说,在家里忙完农事后,她便来采摘茶叶,在为期40多天的春茶采摘期里,可以获得几千元的收入。

“现在每天有20多名村民采摘茶叶,预计今年春茶产量达3000公斤,产值约200万元。”沐林听风茶园负责人钟秉基介绍,茶园目前制作的茶叶类型有沐林绿茶、听风红茶、紫萱等。还开发了具有养生功效的女神茶、养生茶和花茶等系列配方茶品,主要销往珠三角、香港以及海外市场。

  

据了解,沐林听风有机茶业是一家集种植、管理、加工、研发、销售,茶文化以及休闲度假为一体的综合性茶企,主要种植金萱茶种,公司产品有有机绿茶、红茶、乌龙茶等。茶叶基地位于紫金县,在南岭镇和苏区镇建有两大有机茶园,有机种植面积约1000亩,茶叶亩产量约100公斤,年产量达100吨。通过“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带动周边农户种植茶叶约5000亩。

钟秉基表示,接下来,将充分利用好“红绿”资源优势,扩建茶文化旅游配套设施及建设二十四节气特色民宿,同时依托有机茶叶爱情、亲情、友情等认养模式,将有机茶园和旅游结合,以有机茶、客家文化为核心,打造集茶叶种植、茶叶加工、农业示范、生态观光、休闲养生、农事体验、科普教育、游学研学、旅游度假、文化体验于一体的多功能田园综合体。

沐林听风茶园是紫金县茶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紫金县以“做大做强紫金蝉茶,助推乡村振兴”为目标,通过“扩规模,强品牌、提品质,融文旅、增效益”,以紫城、龙窝、苏区、南岭等镇为茶产业发展中心,辐射带动全县各镇融合发展。同时,携手深圳对口帮扶河源指挥部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的茶罐子;依托中国蝉茶交易中心,为紫金蝉茶提供销售宣传和展示平台,助推紫金蝉茶提质升档,带领群众增收致富。

紫金县茶叶种植面积由2015年的1.8万亩增加到目前的8万亩,品牌价值超35亿元。预计到2025年,紫金县茶叶种植面积达到10万亩,总产量达5000吨。

来源:河源日报、紫金县委办,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洪普号冰岛新黑马绿水塘,眼光毒辣,多年布局之作

眼光毒辣 多年布局收获满满自豪感

说到绿水塘,不得不说老洪眼光之毒辣。早在几年前,便承包了一块茶地,随着绿水塘的火热,多年布局,终于在今天收获了回报。

2023年绿水塘春茶,为感谢茶友们一路的陪伴,老洪以给同行原料供货价分享给茶友,真正实力宠粉!可惜的是,因为承包地块产量有限,今年也大概只有200公斤给到各位茶友。

《绿水塘·参数》

品名:2023头春绿水塘(生茶)

规格:357g/片 5片/提

包装:绵纸/纸箱

单片预售价(357g):¥520

整提预售价(5片):¥2100比单买省¥500

整提+1片(6片):¥2520比单买省¥600

出道即巅峰临沧秘境《绿水塘》

近几年绿水塘在临沧茶区突然火起来,市场价格昂贵,产量稀缺,隐隐已经成为冰岛又一黑马。

对于绿水塘,很多茶友闻其声,却不见其影,具体位置目前仍然是个谜鲜有人知。

而关于绿水塘的传说也从未停止,据传在某一个隐世古茶园里,有两池天然清水塘,水塘周围茶树散落其间,茶叶产量稀缺;也有说在某一个不为世人所知的茶地,因茶园周国有些天然形成的水潭,积水常年不外流,久而久之,滋生了一些海藻一类物质,从山上往下看潭水清澈碧绿,故称为“绿水”

解密绿水塘

还原真实面目

2023年春茶,老洪再次来到冰岛,在茶农带领下来到绿水塘。

据茶农所说,目前市面上所说的绿水塘,其实就是下磨烈,站在村子能看到冰岛湖,远远看去湖面泛光呈现一片绿色,故得名绿水塘。

绿水塘的出圈,得益于去“冰岛化”和“标新立异”,一个与众不同的名字加一段神秘的传说让绿水塘瞬间火爆茶圈。

独特地理环境

造就生态好茶

绿水塘位于勐库的西半山,相对于东半山,得益于冰岛湖的早晚温差,西半山的茶更为柔和,适口性更强。

来到绿水塘茶园,不得不感叹大自然的神奇,300-500年的茶树散落其间,裸露出来的风化石随处可见,茶园地质偏硬,土地石化严重,茶园旁就是原始森林;

更让人惊叹的是,茶园到冰岛湖的直线距离大概也就3米左右,站在茶园都能感受到冰岛湖面的微风,独特而优秀的生态环境造就了绿水塘优秀的口感。

对标冰岛老寨

沁人兰香

绿水塘的出圈

传奇色彩只是起到加持作用,真正的根本,还是其优秀的口感能征服茶友。

如果拿绿水塘PK冰岛老寨,绿水塘在香气、甜润、细腻度上完全不输冰岛老寨。香气上,轻闻茶饼确有自然干香、类似花蜜香。

当沸水注入的瞬间,香气被激活,花蜜香四散开来,弥漫空气中。绿水塘的美妙之处在于,轻嗅冷却的公道杯。

临沧产区少有的兰花香停留杯壁,令人沉醉。

霸道而不失甜柔成就味蕾享受

品饮绿水塘,口感三段式的变化让人为之着迷。

前两杯入口,强烈的刺激感使得口腔两颊收敛,舌头略微有点厚重,随之而来的是迅猛的生津,甘甜从脸频两侧涌出,迅速占领整个口腔。

绿水塘另一大魅力在于茶汤的细腻协调,茶汤入口细腻,尤其表现在第八泡左右,茶汤入口即甜,顺滑感明显,汤汁顺着两颊与舌头的缝隙,呲溜一下到喉咙,咕咚一声滑到肚中这种丝滑感,犹如丝绸在指间的滑落,令人难以忘怀。

绿水塘到了后半段,此时体感已经消失,香气也渐弱,唯有甘甜依旧,此时给人的感觉是平稳,稳定的汤感一直相伴。

春茶压轴重磅敬请期待

向绿而生 向新而兴——湖北竹山县茶叶产业高质量发展侧记

竹山宝丰镇下坝村春茶开园,茶农施亮喜上眉梢 。向继华摄

好山好水出好茶。王俊摄

好山好水出好茶。王俊摄

好山好水出好茶。王俊摄

好山好水出好茶。王俊摄

竹山县宝丰镇龙井村生态茶园航拍图。向继华摄

竹山县堵河源茶叶专业合作社吸纳女工在家门口采茶增加收入。向继华摄

竹山县城关镇刘家山村百名采茶女,茶山显身手。向继华摄

阳春三月,竹山大地满眼葱茏,片片茶园叠翠飘香。

这片青山绿水涵养出的独特气候和土壤,孕育出了中国高香型生态绿茶之乡和全国重点产茶大县。近年来,历史悠久的竹山茶围绕生态茶园建设、科技赋能生产、文化提升价值、茶旅融合发展多向发力、守正创新,全力推动茶产业进入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

从农耕茶园到智慧基地

《茶经》有云:“其地,上者生烂石,中者生砾壤,下者生黄土。”在“九山半水半分田”的竹山,多是“烂石”之地,茶得天时地利人和而出上佳品质。但耕于“烂石”之间,茶农自古就饱受“石头缝里刨食”之苦。

产茶大村得胜镇圣水村党支书师利波对此深有感触,他介绍,村里的茶山既陡峭又偏远,以前茶农都是“靠天收”,产出收益和劳动强度完全不成正比,前几年不少茶农离开土地外出务工,大片高山茶园成了撂荒地。

老产业遇到新问题,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愈发显得势在必行。“扩面与提能并重、建设与管理并举、生态与科技并行,加快推动由茶叶大县向茶叶强县转变。”师利波说。

走进竹山县城关镇刘家山茶旅融合基地,高高矗立的摄像头、虫情监测系统、匀速旋转的气象设备、蜿蜒曲折的有轨搬运车等新鲜面孔引人注目,智能管理系统实时收集茶园气象、土壤、病虫害等信息,并通过自动水肥一体化设备,实施灌溉、施肥、生物防治等田间管理,既让茶园显得“科技范儿”十足,更让茶农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得到解放。

生态茶园、智慧茶园的建设有效激发了茶农种茶积极性,不少外出务工青年选择回归农业。溢水镇的创业能人朱名钢就是其中之一,近年来,他投资近千万元按照生态茶园标准复垦荒芜多年的茶山,并创办三盛茶场,通过种植有机富硒茶,三盛茶叶打入了均价3000元高端市场,且产品供不应求。

据统计,竹山县生态茶园面积已突破30万亩,其中高标准茶园12.2万亩,智慧茶园1.5万亩,成功创成全国茶叶科技助农示范县。去年全县干茶产量近1.2万吨,综合产值突破50亿元,20万茶农年均增收7200余元,名副其实将满山“绿叶子”变成了群众口袋里的“红票子”。

从茶叶作坊到智能工厂

“片叶不沾地,日产一万斤。了不起、真是了不起!”武当山茶制茶大师陈裕海,在参观竹茶集团智能化生产线后由衷地发出感叹。

今年70多岁的陈裕海与茶叶打了一辈子交道,种茶、采茶、制茶可谓样样精通,是圈内公认的“茶专家”。在他看来制茶是门传统手艺,萎凋、杀青、揉捻、二青、理条等繁琐的工艺都要凭借老师傅的经验和感觉,工业化流水线生产闻所未闻、见所未见。

让制茶大师大开眼界的竹茶集团现代茶产业园,由竹山县招商引进宜昌萧氏集团合作运营。企业自研的智能生产线集清洗、杀青、揉捻、微波提香、高温杀菌等制茶工艺环节于一体,实现茶叶加工由“制作”向“智作”跨越。

“智能化生产确保了茶叶品质的稳定和产量的突破。我们的产品不仅市场反馈良好,而且还屡次在国家级和省级斗茶大赛中斩金夺银。”竹茶集团董事长沈义锋说道。市场口碑+大赛金牌的双重“背书”是科技力量的彰显。沈义锋表示,今年公司将在名优绿茶、红茶生产的基础上,开发大叶茶、抹茶、茶食品系列茶产品,全力冲刺2亿元产值。

既能根植传统,也敢创新表达。走进位于得胜镇星梦茶业的生产厂区,空气中氤氲着香甜的气息,气味的源头来自一款“网红”茶醋产品生产车间。企业总经理林航介绍,公司开发的“醋茶淡饭”茶醋饮料,味道酸甜可口中透着独特的茶香,具有开胃解腻、促进消化功效,产品一经推出颇受年轻群体的追捧,成为年销3000多万元大单品。

竹山县政协副主席、茶办主任丁葛说,竹山适宜的气候、优质的富硒土壤为茶叶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据权威机构检测茶叶含硒量达到量0.06㎎/kg至0.73㎎/kg,茶叶品质极佳。按照“夯实产业链前端、做强产业链中端、发展产业链末端”思路,全县茶产业链条不断延伸,茶叶育苗、种植、加工、营销等产业链实现全程“再造”,产品不仅涵盖绿茶、红茶、白茶、黑茶、花茶等干茶系列,还相继开发出茶饮、茶醋、茶零食、茶工艺品等延伸茶产品,有力的促进了产业端与消费端的双升级。

从农特产品到知名品牌

竹山县有千年的种茶历史,相传神农尝百草,遇毒得茶而化之,唐中宗李显献“圣水贡茶”于母后武则天的故事都发生在这里,竹山人种茶制茶饮茶的历史由来已久。

但受区位不优、信息不畅、理念不新等因素影响,竹山茶叶企业一直处在多而散、小且弱的发展状态,既缺龙头企业带动,更缺知名品牌引领,竹山名优茶以前是货架上“蒙尘”最厚的滞销品。

“好茶叶,只叫好不叫座,终究是孤芳自赏。”在全省茶产业高质量发展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北茶产业链首席专家刘仲华“灵魂之问”,让竹山县农业农村局局长高兴恕至今记忆犹新。

“产业要发展不能只顾埋头赶路,更要抬头看天。”在全县产业发展大会上,竹山县委主要领导掷地有声的说道。去年,十堰市“武当山茶”产业(品牌)联盟成立,为竹山茶叶“借山扬名”带来了绝佳机遇。该县主动承办首届“武当山茶”开采仪式,全国两百余名专家、学者、茶商和主流媒体记者齐聚堵河之滨,为助力产业发展“站台”、为叫响品牌“曝光”。刘仲华院士怀着对竹山茶产业的深厚期待,担任“竹净尖”“竹净芽”“竹净红”三款新品鉴评专家,并发布极具市场影响力的品质鉴评意见。

“有了‘武当山茶’品牌的加持,今年的茶市行情格外紧俏,价格较往年上升了20%以上。”竹山本地茶叶经纪人何超对今年的茶市特别看好。“武当山茶”区域公共品牌的推广应用,进一步推高竹山茶产业发展的底盘,产品品质更加稳定、市场价值不断提高,竹山茶叶不仅走出深山,走进北京、上海、武汉等大城市,还远销到俄罗斯、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

竹山县茶办副主任王兴民介绍,全县授权使用“武当山茶”商标的市场主体已有43家,以此为激励,截至目前,全县已有省级茶叶产业龙头企业4家、市级茶叶产业龙头企业6家、茶叶经营市场主体255家、茶叶加工车间220家,产业发展呈现出千帆竞技、抱团出海的良好态势。

从荒凉茶山到网红景点

雨润青山绿,风催嫩芽发。站在九女峰国家森林公园极目远望,烟岚缭绕,满眼青翠,大泉山生态茶园漫山遍野的茶树青翠欲滴,嫩绿的芽苞秀立枝头,散发阵阵清香。

“竹山高,山在云雾间;圣水甜,甜在心里面。女娲留下补天石,化作满山绿茶园……”伴着熟悉的旋律,百余名采茶少女在茶园中翩翩起舞、指尖翻转,一片片鲜嫩的芽尖便被收入茶篓中,将“一芽一叶一抹香,一人一篓采茶忙”采茶图呈现眼前。千余名游客听茶歌、游茶山、赏茶艺,尽情亲近自然,感受“只此青绿”。

随着“茶香十里·竹山乡遇”第二届“武当山茶”茶旅文化主题活动在此拉开序幕,未来一个月茶道表演、斗茶大赛、茶园徒步、茶园露营、篝火晚会等系列茶旅文化活动将轮番上演,为游客送上一场场溢满茶香的文化之旅。

“游客在茶场可以观茶、采茶、制茶、品茶。还能在这里吃农家宴、住农家院、赏田园景。”在宝丰镇龙井村的智慧茶园里,村民张鹏热情向游客推销自家的农家乐。

既要“流量”也要“留量”。依托连片的茶园基地,龙井村按照以茶带旅、以旅促茶、茶旅融合的思路,构成了茶产业、茶经济、茶生态、茶旅游和茶文化互融共进、协调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村党支部书记李可介绍,全村去年共计接待游客20余万人,村民通过开办农家乐、茶园客栈等相关产业,人均增收3000元以上,茶农不仅吃上了“茶叶饭”还吃上了“旅游饭”。

茶旅融合景更美,多业融合茶更香。通过推动“茶旅+康养、茶旅+山水、茶旅+农业、茶旅+体育”等多产业融合发展,“茶香十里·竹山乡遇”的乡村旅游渐成品牌。资料显示,竹山已相继发布了以梅花谷、圣水湖、五福龙井、九女峰、刘家山等重点茶山为节点的精品乡村旅游线路10 条,去年,全县乡村旅游接待游客达到 1092.78万人次、实现综合旅游收入106.11亿元,分别占全县游客人次和旅游收入的71%和70.8%。

从靠天收的农耕茶园到长天眼的智慧基地;从小炉灶的茶叶作坊到一屏显的智能工厂;从无人知的农特产品到美名扬的知名品牌;从偏远穷的荒凉茶山到人从众的打卡点……随处可见茶叶种植采摘、生产加工、市场营销、文化传播等全产业链条中的创新,竹山县茶叶产业高质量发展中的含绿量、含新量、含金量持续提升。(党时轩)

來源:金台资讯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475条结果 (用时 0.005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16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