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老茶能喝吗

找到约3,355条结果 (用时 0.038 秒)

茶能解酒?隔夜茶不能喝?真相令人大吃一惊!

茶起源于中国

盛行于世界

是国际上公认的三大饮品之一

说到喝茶的好处

明代顾元庆在其所著《茶谱》中

对茶叶的功效作了全面阐述

茶“能止渴,消食除痰,利尿道

明目益思,除烦去腻”

古人短短一句话

就概括了喝茶给人们带来的众多好处

然而,不管是“茶小白”还是“老茶客”

对茶这一健康饮品都有或多或少的疑问

喝茶能解酒吗?

喝酒后,大量酒精进入体内,在酶的作用下分解成乙醛后再转化成乙酸,进一步分解成水和二氧化碳。

所谓“解酒”,其实就是加快酒精的这一代谢进程,喝茶顶多和喝水效果一样。  

隔夜茶能喝吗?

都说“隔夜茶,毒如蛇”,因为隔夜茶中有致癌物亚硝酸盐。

隔夜茶没有严格的定义,主要是针对泡了过久的茶而言。由于茶叶中的多酚氧化,泡了过久的茶,其汤色容易变深,比如失去了原本的绿色而发黄,这时有些人可能会担心是否产生了不利于健康的成分,包括亚硝酸盐等等。

其实不必担心,即使是泡久了的茶一般也不会有安全性风险,只是放置过久的茶在口感上往往更为苦涩一些。所以,泡久了的隔夜茶能喝,只是一般没必要喝,一来是茶杯一直敞着口容易落灰,二来是茶水如果变浑,喝了后可能造成肠胃不适。

实际上,说到喝茶致癌,最大的可能性并不是茶本身,而是烫!要知道超过65°C的过烫饮品被列为2A类致癌物。经常喝烫茶会造成食道损伤,容易引发食道癌。所以泡完茶可别急着喝。

经常喝茶能防癌吗?

从化学成份上看,干茶叶中含3.5%~7%的无机物和93%~96.5%的有机物,包括比较多的生物活性成分,比如茶多酚、茶氨酸、茶多糖和生物碱等。

茶叶中的这些成分大多有益于人体的健康,如抗炎、抗菌、抗氧化和免疫调节等功能或作用。

既往研究称,茶里的茶多酚、儿茶素,可以通过抗氧化、抑制生长和诱导细胞凋亡等作用来预防癌症的发生。但同样也有一些研究表明喝茶对于预防癌症起不了什么作用。所以,对于喝茶防癌的说法目前还有待商榷。

茶放凉了还能喝吗?

茶放凉了是可以喝的,但相对来说,喝温热的茶不容易刺激到消化道,更有利于健康。除此之外还要注意的是:

茶叶容易发生霉变,保存时要注意放置在干燥的环境中。

茶叶含有一定量的咖啡因,对于睡眠质量不好的人来说,临睡前更应该避免喝茶。

来源:茶悦世界,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算怪象还是妖风:你迷恋的到底是“老茶”还是“过期”茶

毫不客气的说,所谓的陈化,大部分都是给过期茶找了个很好的销售借口而已。

开篇有一个重要的定义,题目中谈及的过期茶,主要指的是市场各种来路的老茶,一般都会有一定的年份,超过六大茶类人们认同的常规试饮期,比如放了四五年的红茶,两年以上的绿茶,放了五六年的白毫银针等。因为现在除了绿茶,其他茶类有着越来越老,就越被市场追捧的局面,我觉得稍微有点混乱的。

1、哪来的妖风?

其实以前,中国是个绿茶为主的环境,所以饮茶文化中并没有太多追求老茶的审美偏好。

如果非要说饮用陈茶的习惯,民间有,但是大都不是为了品饮其滋味,而是为了药用。

比如在黄山,有些家庭会存放一点点老的祁红,当作药物来使用,长辈们说可以消毒杀菌。这一点我稍微有歧义,在新茶相对多酚类没有被氧化更多的前提下,我的理解新茶的杀菌效果更好,但老祖宗传下来的智慧,可能有独到的地方,我们也给予尊重和理解。但至于喝老茶跟好不好喝,在以前也很少有人提及。

市场上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刮起了一股妖风,让老茶开始越来越走俏。

2、我狠起来,连我自己都骗

有一次跟朋友一起喝茶,带来一泡所谓上个世纪90年代的老红茶,说是极其珍贵带来与众人分享。

第一杯入口酸,陈味扑鼻而来,还带有焦糊的味道,就在我抬头想看众人的表情时候,我看到分享者眉头皱了一下,但其还是强忍着身体的不悦,只说了一句:“这个茶陈韵十足”。

我想,这个场面应该有不少人经历过吧?

3、商业互捧下的假大师

来谈一下最近抖音较火的一位卖老茶的“大师”,梁某。

经常能够看到晒各种老茶的视频,从泡茶开始到品茶,形容到如天赐珍馐一样的美味,隔屏让你觉得喝茶原来是这么美妙的一件事情。他自己手上的茶叶是否好喝姑且不论,但各种老白茶,乌龙茶,甚至还有红茶等,都统一归纳成香气突出,口感柔和,带有果酸。吊足了看客的胃口,不禁想问,老茶真的有那么好喝吗?

如果仔细看过他视频的专业人士,一眼就知道其是个半吊子,条索粗大的岩茶,被其形容成紧结,乌黑的叶底被形容成叶底鲜活,连最基本的评茶术语都不懂,拉出来一堆带着享受时的评价,对于观众还是很受用的。

另外,有的时候也能看到各位现存一些大师与其互动,甚至送各种茶样,指点一二。看似得到业界认可,实际上有人帮你处理那些没卖完剩下的库存,而且比新茶买的还贵,谁不愿意跟他合作?

商业合作互吹的目的,最终还是要收割你们这帮吃瓜韭菜。

4、你手里的过期茶,真的好喝吗?

写文章,总归要有一个不同立场下的观点,如果在这里还用所谓的“适口为珍”这种政治正确的废话来通读全文,我劝你就此打住,读下去没有意义了。

其实我一直都试图去理解很多老茶,所以每年也会花一定的精力去收集,采购各类别老茶去喝,或者去朋友那边喝一些老茶。

坦白的说,我几乎只认可类似生普,黑茶如六堡、苻砖之类的茶叶,其他的绝大部分各种老茶大部分都变得四不像,香气溃散,汤感淡薄的占大多数。而且最大的问题还是在茶汤上,几乎都变得淡而发散,既没有原来的特点,喝起来也没有让人觉得符合茶应该有的愉悦体验。当然,在任何时候我都接受一句那是你没喝到好的这句话来打脸,有这个想法的可以寄来各种你认为好的,我来者不拒,真好的话,我免费为你各渠道宣传。

5、只有找不出的缺点,没有形容不了的特点

他们是怎么形容老茶的?

味道淡——柔和

陈味——陈香

没有茶味——无味之味

香气无——香气沉稳

无法形容乱七八糟的味道——岁月的痕迹

这里不一一列举了,看着恶心。

所以各位放心,那些卖老茶的,只有你找不出的缺点,没有他们形容不了的特点。

也许,因为爱,所以满眼都是优点吧。

6、标准的不标准

茶叶按照国家规定是需要标注生产日期的,根据GB-7718-2016预包装食品规定,茶叶在外包装上面是需要标清楚生产日期和保质期的。但是,在地方标准中,各个茶类大部分都只标注了标签按照GB-7718-2016或者GB-7718-2011的规定,需要标注生产日期,但并没有写各类茶明确的保质期。

再加上比如普洱的标准也写过了,在符合GB/T22111-2008 标准前提下,可以长期保存。

白茶有个比较有意思的事情,原国标GB/T 22291-2008中并没有指出白茶适合长期保存,而在新版国标GB/T 22291-2017中,指出符合保存条件下,可以长期存储,是不是也可以看成是为了顺应市场的一小步呢?

那么在标准的混杂情况下,标准,也都看起来不那么标准了。

7、就算再乱,还是需要厘清

那么到底我们应该怎样看待“陈茶”这个问题?

其实我原本想以专业的角度去梳理一整套逻辑,但是奈何我专业知识体系不够,花了四天时间思考,也没有能力厘清茶叶存储转化的理化逻辑,所以在此就还是简单从体验角度去建议一个看待老茶的原则。在文末我会详细写一下我认为专业层面的转化概念,内容较为枯燥,并没有一个确切的看法和认知,感兴趣的朋友可以仔细读一下,也欢迎斧正。

我的看法如下

1、家底要够厚

其实我前面也提到了,很多我接触到的老茶的通病就是香气低沉,滋味淡薄,在某种层面可以视同可溶物的大大缺失,所以,我认为如果要喝一些有价值的陈化茶,至少要有足够的内质供其后期转化。否则进入到淡而无味,香气全无的老茶,剩下的只能是无味之味的意淫。

2、大部分人群认定的好喝

无论你怎么老,多么少见,得好喝吧?因为仓储和茶叶的品质和来源不确定性,那种尖酸,杂味,焦苦,甚至霉味的茶肯定是算不上好喝的。哪怕就是宇宙诞生时期的,品饮的价值也都没有了。

所以,在这里我认为大部分人认为的好喝,至少还是能体现出茶叶本身该有的:甜,醇,香,爽,鲜,回甘生津各种使人愉悦的体验。

别杠,这种愉悦的体验是基于生理判断的,别为了和老茶,跟自己身体抬杠,真的。

3、是否需要延续六大茶类的特点?

其实这个问题我觉得不完全是,但至少大面还应该这样。至少在我个人经历上来说。

陈年绿茶失去了鲜爽和清香,喝起来是不愉悦的。

陈年的红茶失去了香和醇厚,喝起来是不愉悦的。

陈年的白毫银针失去了清鲜和多了陈味,喝起来是奇怪的。

陈年的乌龙茶失去了高香和丢掉了岩骨,我为什么不去喝红茶?

......

当然茶叶的变化有很多可能性,所以我说了不完全是需要延续六大茶类的特点

4、适度的后熟不等于老茶

相对于茶叶完成干燥那一步的新,和适当放置的后熟,确实经过一定时期合理存放的茶叶会变得更好喝。

例如

所以有些高端的龙井,在制作完成后,还会放入石灰缸进行一个星期的后熟。

岩茶,需要更长的时间褪去火气透发出茶叶的本香,这一点也是公认的。

但这一点是有一定的数据支撑的,比如红茶经过适度存放后,因为醌类物质受到含水率和良好保存条件的影响,无法进一步氧化,会发生可逆的变化,所以红茶在制作完成后短期内会存在一个多酚类物质和游离氨基酸等物质上升的一个过程,可溶物的增加,茶汤会变得更好喝。但长期看,随着氧化的进一步深入,可溶物减小,品质还是下降的。

所以,无论是前人的智慧还是现代的科学研究,适度的陈放后熟是有必要的。

最后,回到我们开头提到的,当你喝到各种来路不明数年甚至几十年的老茶的时候,你真的觉得那口茶汤好喝吗?

这并不需要答案,问自己就足够了。

以下是我对转化专业部分的看法,本不想放在正文中,因为前面说了我目前也没有能力厘清专业逻辑,因为目前无论是大学教材,各种我们茶行业从业者(非专业研究方向)能查到的资料,都没有一个系统性关于茶叶老茶和陈茶转化的系统理论体系,包括茶叶质量与安全学中也明确指出,关于茶叶存储的很多变化路径,研究还不充分。所以我个人目前的能力和资源,也只能研究到这了。

有可能存在的转化路径

1、氧化路径

对于普通人,没有办法达到绝对意义上的隔绝空气所以茶叶制作完成后氧化的路径是一直存在的。

多酚的氧化

比如多酚类物质,是茶汤浓度和厚度的重要物质。一方面会氧化缩合成高聚物,难溶于水,但另一方面比如红茶因多酚氧化,初级产物会产生茶黄素,短期看又会增加茶汤的品质。部分介于多酚类物质和茶黄素之间不稳定的醌,有可能会因为很难进一步氧化而被还原。所以多酚氧化路径是一个动态变化的,基本都是短期看品质上升,长期氧化聚合整体大幅度降低,造成茶汤浓度下降的。

氨基酸的变化

量没有太大变化,但是组分发生变化。有益于茶汤滋味的谷氨酸,天门冬氨酸等被大量氧化,红茶里的氨基酸还可能会跟咖啡碱等进一步进入高聚物缩合。而蛋白质水解产生的新的游离氨基酸,并不能改善茶叶的品质。所以,不管什么茶叶,鲜爽度只会越来越差。

香气物质的变化

香气物质在氧化路径下,特别酯类的物质是氧化减少的,氧化分解成一些低分子的醛,醇等挥发性物质,造成香气下降。而且,脂肪族物质可能会氧化腐败,还有其他一些物质也会产生酸败,陈等不良气味。

2、微生物转化

微生物的转化目前研究资料其实非常少的,但我根据资料学习看法主要是这样,所有茶叶都不可能说完全避免微生物的侵入,但是很多茶类因为有高温烘干的作用,本身微生物芽孢的存留量较低,在保存条件良好的情况下(低含水率),微生物作用不会特别明显。

而目前生普的晒青方式是可以明确有微生物着落的,由于没有经过高温渥堆,所以我个人认为也不能明确是否有建立起优势菌种的过程,那么生普微生物转化路径还有很多问题需要研究。

黑茶类,因为经过高温渥堆,建立起了大量优势菌种,并且都是对人体无害的,那么后期转化就会进入一个微生物不断裂解大分子,让更多可溶物出现的情况,也会让茶叶变得汤感变厚,滋味变醇的情况。

另外多提及一点,因为茶叶含水率低,所以微生物就算有影响,我认为这个过程也是极度缓慢的。

3、酶的作用

酶的本质是蛋白质,大部分经过高温制成的茶叶,基本都会让酶在成品茶中失活(不可逆),但是也有资料指出,酶依旧会有残余酶存在,那么酶的作用有各种注入氧化,过氧化,裂解等等,但是有一点,一般茶叶的存储条件含水率是需要控制在较低水平,茶叶一般不太会超过13%这个含水率,否则茶叶会霉变。所以我认为就算有残余酶的存在(哪怕是白茶)作用是在茶叶后期存储中受到抑制的。

其实,茶叶的后续可能存在常规转化可能主要就是这几条路径,所以专业上我认为关于茶叶的转化有很多问题需要研究,但实际上我认为很多老茶是不能明确含水率的动态变化的,那么仓储条件不一样,其实最怕的就是微生物(杂菌)带来的问题。

所以如果没有良好存储条件下的老茶,我认为处于安全角度而言,尽量少喝。

——本文来自恋山堂,感谢作者付出

茶汤上飘着的白色物质究竟是什么?是好是坏?能喝吗?

秋意渐浓,平时饮用的茶品也逐渐倾向于选择茶性更为温和、陈放时间更久的茶品。

最近,呆子品鉴小组在对比几款陈年熟茶时,发现有的茶品的茶汤表面会漂浮着一层轻薄而又灵动的白色油雾

刚加入书呆子大家庭不久的小伙伴很是好奇,这茶汤上飘着的白色物质究竟是什么?能喝吗?安全吗?是好是坏?

相信不少茶友也遇到过这样的问题!小编特地请教了几位业内人士,并且查阅了一些资料,今天我们就来详细解答一下这些问题。

如果茶叶本身的内含物质丰富,茶汤的浸出物也相对会多一些。所以说,内含物质的多寡是茶氲能否形成的决定因素之一。

冲泡刚入手的新制普洱茶时没有茶氲,存放几年再喝,茶汤上面会出现茶氲,这是普洱茶转化的结果。

普洱茶经过正确的存放,经过转化,茶中内含物质也会有所改变。随着存放时间的增长,茶叶中的营养物质会有所增加,出现茶氲毋庸置疑。

如果泡出的茶汤上面有茶氲铺撒,那么这款茶的内质含量一定不会差。相较于没有茶氲的茶而言,有茶氲的茶口感会更加醇厚,茶友可以放心喝!

当然,出现茶氲不代表茶汤会有足够优秀的表现,没有茶氲也不能说明该茶品不是好茶。

有无茶氲可列入茶品选购的考虑条件,但不能极尽苛求,避免为了追求汤氲而花上高价。

并不是所有的普洱茶都会产生茶氲,影响茶氲出现的因素有很多。

1、茶叶中内含物质越丰富,茶汤浸出物中的脂溶性物质就越多,茶氲效果越明显。

2、如果喝茶当天的气温、气压偏低,比较容易出现茶氲,冬季出现的频次会更高。

3、冲泡过程中,茶汤温度越高,短时间内浸出物质会更多,也就更容易形成茶氲;随着茶汤温度的降低,茶氲也会随之消失。

4、汤色越深,越容易出现茶氲。如生茶和熟茶比对,熟茶的茶氲更容易看到,年份较长的老生茶汤色比较深,也容易看到茶氲。

5、光线的折射作用也会影响茶氲出现。有些茶冲泡的较浓,加上热量大,水蒸气升腾上来与光形成折射,从而出现水蒸汽散发的雾状。当茶氲不易观察到时,可借助一定的光源来查看

6、除此之外,盛装茶汤的容器也会影响茶氲的呈现效果。通常情况下,使用白瓷茶具更易观察到茶氲。

如果茶友想要看看自己存放的老茶或是近期入手的老茶有无茶氲,可以这样做:找一个气温相对较低的天气,将水烧至沸腾。

撬取适量茶品置于盖碗之中,注入热水,使用白瓷材质的品茗杯盛装,在光线充足的条件下,就能看到茶汤上漂浮的轻薄而又灵动的茶氲。

找到约3,236条结果 (用时 0.015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119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