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可养开片

找到约502条结果 (用时 0.016 秒)

养壶笔、养壶巾、玛瑙刀、你知道它们的用处吗?

图文| 砂海墨韵

 来源 | (ID:zisha5

都说成功没有捷径,养壶其实也没有捷径。但选对辅助工具,却可助你一臂之力。


养壶笔、养壶巾、玛瑙刀,这三样常见的养壶工具,你知道怎么用吗?


养壶笔


养壶笔是用来养紫砂壶和高档茶盘护理的专用工具之一。养壶笔,笔头一般采用纯天然动物鬃毛精制而成。

 


养壶笔不伤害紫砂壶的壶面,养壶无死角,握柄舒适,属专利造型,符合人体工学,操作便利,用于保养紫砂,陶瓷等各类茶器。

 


养壶笔可以用在刷茶叶末;扫除茶盘上多余的茶水;养开片的杯子;清洁紫砂壶的每一个部分。

 


在泡茶的同时将养壶笔沾上茶水或清水反复刷壶,使用时间长了就会看到壶身出包浆后所产生的润色效果。


养壶巾


养壶巾的作用是在续水、倒茶,或换茶叶等品茶的种种准备之际,用冷水浸过的洁净茶巾,在有意无意之间擦拭壶体。谓之曰“内养外护”。

 


用湿茶巾擦拭壶体,一是有利于壶体的按摩;二是 有利于壶内的茶汁增强穿透力,增加茶汁在壶体“空隙”中活动、流动的速度,频率。

 


用养壶巾重要的是要“勤”:每天用完,一定要用清水把壶内冲净、不留残 渣,壶外用干净的湿茶巾擦干水迹,擦净茶痕。


玛瑙刀


紫砂中有一种特殊的装饰工艺叫做“嵌金丝”,借鉴了红木镶嵌工艺技法,俗称紫砂“金错工艺”。



它是在紫砂胎体上布局镶嵌图案纹饰,将需要嵌金的图案雕刻在壶胚上,在紫砂坯体经高温锻炼后,才进行镶嵌。



壶身嵌入金丝后奢华美丽,随着日久的泡养壶愈发的温润,但金子却会在茶汤的浇灌下失去光芒。




玛瑙刀便是用来给壶身所“嵌”的金丝抛光,是黄金重新焕发出夺目的光芒。

太和甜茶:云茶古代商品化的活见证(茶界首篇讲清藤条茶独特采养方式的文章)


图为:老乌山古茶园


普洱市镇沅县振太乡,古属银生城,史称太和,地概老乌山、宝仓山、太和谷。太和自古产茶,太和人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结合当地的气候特征、茶种特性、民俗文化,而制得太和甜茶,还总结出一套采养方法。李琨、段苹,历史机缘再制太和。在此过程中注意到了这一茶树奇观,由此深入调查。


李琨,镇沅九甲人,其父为农业工作者。他受父影响对种植业产生兴趣,常随乱跑。镇沅境内澜沧江边,有个嘎哩古渡口,其旁边有个秀山农场,常随父来玩。发现对岸昔归的茶,长得与九甲的不一样,很是不同,并问其父。父亲回答,感兴趣就去探寻。在制太和时,李琨又发现太和谷及老乌山宝仓山,山山是此茶,树树用此法。深入调查后得出它是种管养模式,是种采养方法,并非茶种原因所致。用现代茶叶理论分析样样在理,概括为如下几点:



图为:老乌山茶林


一、茶不采不发,越采越发


茶的主要开发利用部份是茶鲜。


品质高、均度好,产出多的茶,可以为茶农创造更高的效益;生物体都有自身的生长规律,有共性又有个性。其生长、繁殖、衰亡都受阳光、空气,水份、气温、土壤、肥力、微生物群体等外部因素的影响,又受体内各种激素的控制。生长素与性激素,总是在交替变化;如何让茶树分泌更多的生长素,促使茶发更多的芽,多产茶鲜,就成为人们的追求。生产中人们除改善茶的外部生长条件外,发现通过对茶的采摘可调节生长素与性激素之间的关系。抑制性激素的生成、促进生长素的分泌,可使茶多发芽少开花结粒,保证茶树旺盛生长,得到更多更优的茶鲜。茶发芽而不采,成驻芽,停止生长,这就减少了生长素的生成,促使性激素的合成分泌,使茶树进入繁殖阶段,从而使茶树开花结粒,消耗更多营养,更让茶不发。这样一来,减少收益不说,还让茶树过早进入繁殖,消耗太多的营养而衰亡。人们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发现,通过多采、强采等采摘手段可调节茶体内的激素,促使茶多发芽生长,少开花结果繁殖。从而得到更多茶鲜,获得更好的效益,总结出茶最根本的特性:不采不发,越采越发。



图为:老乌山茶树王


二、采养结合、培根树形、循序渐进


茶树要经历幼苗期、生长期、成熟期、衰亡期。在幼苗期,种时打塘,通过挖塘、松土、施底肥,为茶根的生长、伸展改善或创造好的环境,促使主根深侧根伸,将来能延伸更大范围吸收更多营养,为将来茶树的根深叶茂奠定基础;幼苗期虽以养护为主,但更要适时采摘,打顶分叉,促使茶树分枝建篷,培养出好的树形。通过这采养结合,培好根本建起树形,循序渐进,适时采摘,就可在幼苗期的管养中获得收益,促使茶更快进入生长期的同时,为将来丰产培好树形,确保将来有好的收益。



图为:老乌山茶树的独白——如果人们不采我的叶,我同样高大挺拔


三、富长芽穷生花:常翻土、勤施肥、附清除


茶树根的生长与芽的萌发是交替进行的,冬长根春发芽。在日常管理中,根据茶的生长情况,季节的变化,适时的翻土、施肥。通过改良土壤,补充肥力,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外,让根吸收养分合成营养并储存,待春天时供于茶树生长发芽。在翻土深挖的同时,挖断了茶树衰老的根系,促进新根生长,加强根的吸收能力及吸收范围。挖断的茶根,在各种真菌的作用下分解,又被吸收利用。这使茶的生长发芽得到持续不断的营养补充,进一步延长丰产期,增强茶树的产出率;茶树营养不足就不分泌生长素,而合成性激素,促使茶开花结果,繁殖后代;茶在生长中,树体会着生、寄生、附生很多植物,他们的存在吸取了水份,抢占了营养,分解、腐蚀着树体,造成减产并严重影响茶树健康,必须清除。根有良好的吸收,土壤有充足的肥力,树体不受外来侵害。茶树的生长发芽得到持续的营养,才能确保芽多生成生长素,使茶多长而少繁。反之,茶的养份越少,就越分泌性激素,多开花结果,繁殖后代,促进传宗接代,生命转换。这使茶无产出不说,还是过早的消亡。肥足营养全的茶生长期长,可获得持久的收益。肥缺营养少的茶,会提前进入繁育期,而少发芽多开发,减少产出或无产出。



图为:老乌山藤条茶


四、保生长抑繁殖:顶留叶、侧修枝、隐清除


人们在长期的采摘中发现,茶鲜最好的是枝条的主芽。它是生长芽,是生长素最高,发芽生长最快的地方,茶鲜产出最多,质量最好。而侧芽细叶小,产出少。且侧芽多是营养芽、花芽,不采反会生长耗营养。其无产出不说,还会进入繁殖期,增加性激素的生成,减少生长素的生成,使之不发渐衰老逐消亡。


茶农实践总结出,顶芽生长素含量高,生长力强,顶端优势明显,是茶的主要培养利用之处;茶每一片叶柄处都有一个潜伏芽(或隐藏芽),顶芽叶的潜伏芽多是生长芽,可适当的留叶采,弱化或分散顶端优势,培养出更多生长枝,形成更大的采摘面,获得更多茶鲜。顶留叶太多,下一茬荫发就过多,分枝过多,生长素分散,营养供给不足,造成芽多而细弱,影响茶鲜品质;再有,留叶过多,下一茬就分枝过多,茶枝会过细过密,造成茶树堂内密实,不透光透气,影响整棵树的成长,造成降质减产;侧芽细芽,必须连梗带马蹄的修除,消除侧芽减少隐藏芽,保证营养都用于生长发芽,获得丰产。


在长期的生产中,人们结合高寒山区的气候特征,茶的生长特性,还发现,老叶虽吸收阳光,合成营养,但营养多供于叶柄处的潜伏芽腋芽,所以除顶芽实行留叶采外,其余的老叶有计划的清除,减少对潜伏芽的营养供给;再有太和一带春天十有九旱,老叶除合成营养外,还参与了茶树的蒸腾作用。在茶根不能吸收到水份时,叶太多,过多的消耗茶树体内的水分,减小积存,使芽发不好。严重时还会造成耗水过多,茶树死亡。所以必须清除多余的老叶,确保水份不散失,平安渡过旱季,让春茶肥壮。茶太多叶太多,忙不过来时,茶农会用竹条树棍,直接打掉多余的叶子,绝不多留;通过这种采摘方式制得的茶通常都有梗含片带马蹄,自与现代茶园管理采摘的茶有别。



图为:我用千年藤条包裹你


五、耗生长保持续:芽肥养、叶开采


茶在生长发芽时,合成大量生长素,促使茶发得齐,长势旺。嫩度高,芽肥大时采,茶体内就余有过多生长素,会促使侧枝隐芽荫发。这些侧枝隐芽的荫发前后不一,不便采摘。生长又因生长素及营养不足而更显细碎杂乱。同时,它还刺激性激素分泌,反过来又影响下一茬主芽的荫发生长,失顶端优势,降低茶鲜品质。所以得让芽生长基本成一芽二三叶,空心芽或开片成对夹叶时,将一棵树一次性采完。这可剌激茶树再次合成生长素,促使下一茬发得齐,质量高;在实际生产中,会因古茶树高体大,吸收光照时间及温度不同,产生阴阳面,造成茶发得阳面早阴面晚,荫发不一致,一面适合采摘,一面还未成熟不能采。茶农就光采阳后采阴,形成了古茶树一面采得尽,一面还在留养的景观。采得茶鲜有一定成熟度,自是内含丰富,制出之茶经存储后更显其优。


这种顶留叶侧修枝隐清除的管理方法,通过一系列采养结合、培根树形、循序渐进的措施,能够于外部改良土壌,补充水肥,防止侵害,于内部调节驯化,调节营养物质、保生长优势。其可让茶醒得早,发得齐,长得匀,采得尽,且芽肥体壮;让茶树主杆壮分枝匀,篷面宽;让茶枝多而不乱,密而不细,疏而不稀,既确保了产量,又保持了树形,延长了盛产期,还提高了质量。使几百年的古茶树至今还生命力旺盛,保持连年丰产,有的古茶一季产茶鲜竟达50余公斤。用这一管理法采管的茶树,有的久年之后,枝分布均匀,其形如辨,柔如藤,韵如柳。品象极佳之树被冠以“辨子”茶、“藤子”茶“、柳条”茶之称;用这采养法的茶鲜制得的干茶,含梗带蹄有片,一看就知是放养型茶树,传统法采摘,自与现代茶有别。


这一采养法是太和人持久驯化、开发、利用茶叶的结果,岁月痕迹都烙在茶树上,一见树就知它的成长经历,就知人茶共兴的漫长历史,是云南大叶种的传统采养法,是云南茶业、专业化、规模化、商品化的活见证,是太和在古时就种茶,事茶易茶的见证。这一法自与现代茶园高密集、高投入、高产出、规模化、标准化的理念有别。是一方水土一方人,一方文化一套特技的见证;此法以太和为中心,沿澜沧江两岸上下传播,沿各古道向内延伸。滇西南各族掌握此采养法后,依茶置业,造福四方,推动了云南茶业的快速发展。



图为:老乌山茶树上生长的石斛


为了论证这一观点,李琨走遍了普洱及周边的八州市,请教了不少专家学者,明白了制云南传统晒青茶的茶鲜,必须有一定的成熟度才好。这样它的内含物质更为丰富,储存陈化后的效果更好。嫩度高的茶鲜,除蛋白质氨基酸含量高外,其它物质含量都显不足,陈化后厚重不足,芳香物质不够丰富,风味不突出。普洱茶毛料并非越嫩越好。这更加证明了这一采养法的优点。考察后,也发现热带气候地区很少用此法,垂直气候带遍用此法。而热带的西双版纳、红河、临沧及国外的很多地方自古产茶,很早就专业化商品化,为何不用此法,顿感迷惑。


又经多方学习请教,答疑解惑,长时间论证,更加坚信它是种采养法,是人们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结合土壤结构、气候特征、茶树特性、生长环境而总结出的一套管养模式,采养方法,并非是茶种原因。现在,经长时间的推广,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它的优势,向传统学习,认识到此法制的晒青毛茶优点,正有计划的进行生态留养,乔木放养。逐步尝试,转换部分台地茶,提高晒青毛茶的质量。相信,普洱茶的发展,将从它身上得到更多的启示。


作者:李琨 来源:普洱中国网 责编:艾文华

(独家专稿 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


作者简介:李琨,原名“李坤”,哈尼族,1974101日生于镇沅九甲。自幼受父影响热衷于种植。92年高中毕业入“思茅烟叶复烤厂”,98年停产待岗之后,与女友同发掘复兴“太和甜茶”。为制太和寻遍众山,终有所得。2003年成体系的整理出全套技艺,2010年实现规模化生产,现又成立“鹿鼎茶业专业合作社”带领乡亲们一同制茶。2014年被云南省高原特色农业发展促进会聘为传统红茶顾问。但不安分,衷情于山水间,时常游于各茶山,传授普洱晒红类茶


自制“秋天的第一杯养生茶”,既健康又美味

  奶茶虽暖心,但对身体无益,多喝还要小心发胖,所以“秋天的第一杯奶茶”不如“秋天的第一杯养生茶”。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营养科医生魏帼介绍,奶茶最初是一种用牛奶和红茶搭配而成的健康饮品,在西方和我国内蒙古、西藏等地有很长的饮用历史。在深秋和冬季喝一杯自己亲手配制的奶茶,既可控制糖的用量,还可保证百分百使用牛奶,既美味又健康。

  魏帼指出,自制奶茶很简单:先将250ml水煮开,沸腾后关火;倒入3至5克茶叶,焖3分钟左右,喜欢茶味浓的可以焖久一点;再加入250ml牛奶小火煮,最后调入糖或蜂蜜搅拌、过滤,就可制成一杯500ml的奶茶,其营养价值和250ml牛奶相差无几。

  魏帼说,自制奶茶可根据个人爱好往里面添加像姜、红糖、大枣等食物,搭配出更丰富多彩的口味感受。《本草汇言》中记载的姜糖苏叶饮就可以和奶茶搭配,可帮助抵御秋冬寒邪,疏风散寒、暖胃解表。

  姜糖苏叶奶茶。用法:生姜3g、苏叶3g、红茶3g、牛奶250ml、红糖15g,将生姜、苏叶洗净,切丝,和红茶一同放入茶杯中,加沸水冲泡5~10分钟,去掉生姜、苏叶和红茶,倒入牛奶、红糖调味即可。

  功能:此奶茶中生姜、苏叶可辛温发散风寒,而牛奶、红茶则健脾暖胃,再加入红糖,既能缓解生姜、苏叶辛辣苦涩的口感,又可帮助牛奶、红茶暖胃驱寒。但素体阴虚或湿热内蕴的人群不太适合。

  养肝明目茶。广东省第二中医院妇科主治中医师张莹莹推荐这款入秋养生茶,用法:枸杞子15克、杭白菊10克、石斛10克,加1000毫升水浸泡15分钟,煎煮半小时即可饮用,也可直接开水泡服。

  功能:养肝明目,润肺生津,既可用于燥热伤肺,还能缓解电脑族的眼睛酸涩和疲劳。

  滋阴养胃茶。张莹莹还推荐这款养胃茶,用法:百合、玉竹、莲子各10克,大枣5颗,加500毫升水浸泡15分钟,煎煮半小时即可饮用,也可直接开水泡服。

  功能:养阴润肺,益胃生津,适合阴虚体质,可缓解秋季口渴咽干,改善秋季皮肤干燥。

  魏帼建议,想喝市售奶茶,在搭配食物方面要格外注意。高能量的点心、蛋糕要排除在外,应搭配一些蛋白质和膳食纤维含量较高的食物来均衡营养,如一片面包、一个煮鸡蛋再加上一盘蔬菜沙拉。

  原标题:“秋天的第一杯养生茶”,既健康又美味

  注:内容来源中国妇女报,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483条结果 (用时 0.006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19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