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看茶听画

找到约260条结果 (用时 0.011 秒)

古茶走廊,与茶一次美丽的相遇

仿佛是一首歌,仿佛是一幅画,仿佛是都市休闲的快活林。午后的一刻,我在云南凤庆的古茶走廊,与茶一次美丽的相遇。

还未走进古茶走廊,就能感受到浓浓的茶韵,沿途绿茶茵茵,树木苍翠,石径幽深,与茶楼浑然一体,互为衬托,相得益彰,尽显古典与现代气质之美。

走进古茶走廊,入雕栏之境,傍小桥之侧,闻流水之声,赏古乐之雅,让人觉得仿佛穿越时空,身处其中,感受到一份快乐与悠闲。一阵风吹过,似乎还有一两枝开放的花儿在轻叩窗门,传递着温馨的气息。伴随着那一阵阵悠然飘来的沉香和缕缕茶香,沁人心脾,以致于让人不急于马上坐下点上一杯茶,而是先要闭目深吸,享受一下心灵的片刻宁静。

走进文鼓楼,扑面而来的是浓浓的文化气息。“万象随风动,物于心外;一缘伴茶来,妙在其中。”的对联让你细品茶中人生的滋味,寻找内心的感悟。正门上,“长空舞袖云肪动,高山摆案,嘉木当玄圭,神农作序;大地流风寸翰行,远岭横窗,玉壶呈月砚,陆羽成书。”使人感悟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体会出传统文化与茶文化之间的水乳交融。

茶楼的内部装饰总是别具一格,陆羽、神农的浮雕栩栩如生,古朴的造型设计,古朴的家具摆设,简单的挂画配饰,恰到好处的灯光处理,使这个小空间朴实而又充满着一种回归本色的入世观,茶楼环境装饰设计不在于材料的贵重,不在于装修的豪华,而在于传统文化和现代休闲元素的结合,简约的造型设计,青石板的地面、砖墙,木质的吊顶,点缀透彻的射灯,使环境古朴而不沉重。

“盅中道茶,盅盅道茶,盅盅道茶品茶道;座坐知己,座座知己,座座知己唯己知。”茶道,历来被看作是一种高雅的品味文化,因为可以满足人们审美欣赏、社会交流、养生保健等高层次的精神需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国际化交流的不断深入,茶文化更趋于多元化、多样化,所以古茶走廊从茶文化出发,营造富有茶文化的艺术氛围,让人们能在品茗的过程中体会到一种全身心的放松,体验到心灵的净化与宁静,此处便是休闲又能促进交流的理想场所。

文鼓楼,静静地吐露着中国传统文化与茶文化的芬芳。茶艺培训,音乐、舞蹈创作,摄影家文化沙龙。或挥毫泼墨,或吟唱谈心,至情至性。茶楼清静幽雅,茶香四溢,音乐缭绕。在这样的环境中,看窗外花开花落,闻流水声声入耳。听古筝高吟低唱,谈纵横古今传说。回归自然之趣,听茶水与时光觥筹交错。有时邀三五好友在此聚首,或与同道茗友一起品茶,甚至于一个人在这幽然之境,去静静地品读一本清心的书。让身心来一次彻底地放松,让平日的慵懒表露得淋漓尽致。“前生后世路相随,旧事无人梦自痴。半套青衣寒露透,一窗暮色寄相思。秦砖汉瓦今何在,唐风宋韵几人知。化羽成仙邀日月,随风起舞唱茶诗。”、“空灵俊秀地呈书,淡雅清香月画图。悟道何需三界外,休闲不在万缘足。前程路碎石阶印,古道秋深大漠枯。万岁茗柯归故地,千年古韵在茶都。”道出了与茶结缘,茶趣与文化素养的茶人合一境界。

古色古香的桌椅和考究的山水画是文香阁的标准配置,茶楼内拥有独一无二的茶座布局,一张张木漆茶桌被擦得铮亮,一套套饱经沧桑的木纹茶具摆在桌面上。“八百年驿道马驰,乃连系九州为友,四海为邻,一物为缘,若寻根日月精华,图宏业盛,礼齐韵雅,首当数彩云之南,古茶公社;五千里沧江龙动,最贵于六国同宗,三省同祖,七市同益,要溯源天地灵秀,山高水长,儒厚文兴,还请看锦绣凤庆,滇红故乡。”的对联格外引人注目。走进文鼓楼二楼,最先迎候客人的总是幽幽的茶香,刚刚出壶的茶汤冲入一只只精巧的白瓷杯里任人品尝。品茶,啜的是一种意境,品的是一份情怀。几枚盈绿,超凡脱俗,在水中观其上下沉浮,仿佛人生的起起落落。而选择一份如茶般清淡与超然的生活态度,则需一种境界。

擎一盏清茶,任丝丝幽香冲淡了浮尘,沉淀了思绪。憩坐都市宁静清雅一角,柔和的音乐若有似无。其实生活本就如此简单,似是凝聚了太多的愁绪,太多的愁绪是因了心境的不同而有所不同。烦躁时,恬恬然醉心于一盏佳茗,感受着茶之岁月,壶里春秋,云卷云舒;闲来无事时,赏玩手中或精巧别致或古朴大方的茶具,茶香缭绕,云气袅袅,细啜慢饮,悠悠回味,自觉齿颊生香,清幽扑鼻,疲劳顿消。虽说境由心造,但茶品、器具、美食、美景同样重要,它们能烘托品茶的意境。

文香阁除了茶品系列之外,还有根雕等工艺品,悬挂的字画,无一不跟茶有关,茶室内外郁郁葱葱的树木,绿树成荫的花草,每位顾客都会情不自禁的去抚摸一下真假难辨的假树仿花。工作之余,带着周末的闲情,品一口茶,让人偷得半日闲。一杯茶水,似春的信使,沉淀着自然的讯息。

“品茗,就是品人生”。茶道的意思,是否可理解为“忙里偷闲,苦中作乐”。轻轻的啜一小口,唇齿之间留有淡淡的醇香。茶之以浓酽胜者莫过于功夫茶,精致的茶韵工具,一流的泡茶功夫,让茶的艺术在古茶走廊展现得淋漓尽致。"喝茶之意不在茶",文香阁茶楼的茶,能怡情悦性,消去烦躁,使人们身心舒展;能清心醒脑,其乐融融,使人们振奋精神。

是的,时光如水,匆匆而过,或许每个人心中都隐藏着太多的快乐或忧伤,浮世的灯火明灭着思想,谁是谁前世的缘分,谁是谁一生的心疼,置身红尘,每个人都需要用一种方式来释放灵魂,而一杯香茗总可以让伤痕累累的心卸下疲惫,尽享一份安宁与通透,正所谓禅茶一味,云淡风轻。“漫履险峰神自定,独居空谷心常明。”能达到此等境界,人生何幸之至。

一杯茶,是一张张美丽的书签;一杯茶,是一首首生活的歌。它的那一丝苦、一丝涩、一丝甜,包含了多少悲喜的激荡,生命的共鸣。在茶韵斋,你可以放下绷紧的心情,尽情地舒展精神,“半壁山房待明月,一盏清茗酬知音”是这里的真实写照;茶韵斋楼拥有"吟诗不厌捣香茗,乘兴偏宜听雅弹"的舒适;拥有“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的热闹景象;拥有“汲来江水烹新茗,买尽青山当画屏”的清幽;拥有“舌底朝朝茶味,眼前处处诗题”的韵味。室内窗明几净,温馨典雅,精美的茶具款款玲珑剔透。各类名茶被主人怜香惜玉般收在吧台的厨柜上,店主和茶女们热情洋溢的笑脸,伴着一声声亲切的问候令你顿生宾至如归之感。

三五个人走进茶韵斋,茶女款款走出,笑意盈盈,彬彬有礼。然后,你随她轻巧地步入茶屋,听她娴熟地说着茶道,她的脸上含着恬淡的笑意,你悠闲地看她用纤指托起一件件茶具,看她小心翼翼地用沸水拭着小巧的杯盏,看她低着眉将茶水注入茶杯内,静静地等候着。稍许,她绽出一痕浅笑来,用手轻轻打开杯盏,茗烟袅袅升起,茶香四溢,然后缓缓地飘散,融入竹窗之外。我们几个人得半日之闲,散坐在雕花木窗下,静心品茗,或斟酌古今,或品味中外,或侃天南地北,或胡扯人间是非曲折。

此时,落座在厚厚的木质古櫈上,听着美轮美奂的轻音乐,接过茶女恭恭敬敬奉上的小盅香茶,音乐响起,随流淌的古乐流泻出赋予磁性的女中音,点拨着呼吸,一呼一吸间,满心的神圣与庄严,敬茶若神,恭敬心起,禅意弥漫,空灵而飘逸。

端杯,闻香,品味,喝茶,入喉,入心,入肺,入胃,滴滴甘怡,润泽身心。一杯,二杯,三杯……手心微汗,足心微汗,额头微汗,身体微汗……茶的魅力,一一彰显。经历了一场茶的洗礼,茶的浸润,让全身释然轻松,恍若飘飘茶仙般空灵。

心,被荡涤,氤氲在袅袅茶味里入定,纯洁,洁净,无欲无求,超然物外。不觉间,尘世的喧嚣和浮躁竟随着缓缓升起的茗烟一道散落开去。那一刻,也许是受气氛的熏染,也许是受环境的烘托,忽然,你便发现自己仿佛真的就有了一派“隐士”的气度和风范了。这时候,品着功夫茶,再看茶美的茶道表演,茶就变得玄妙而神圣了。于是,唐人那首著名的饮茶诗就会自然地闯进记忆中来:“一碗喉吻润,两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清汗,平生不平事,全向毛孔散。五碗肌骨轻,六碗通心灵,七碗吃不得,惟觉两腋习习清风生”,沉吟中,一杯香茶下肚,茶的美妙自然便是心知肚明了。真可谓“铅华洗净处,万类见真容。醉卧云天外,痴游大地中。机缘随世事,造化守中庸。欲念何堪尽,浮名毕竟空。”

身处古茶走廊,把自己置身于陶公的世外桃源,忘却一切的世俗,抛弃一切的痛苦,让心与灵魂静静地对话,尽享最原始,最纯净的时光。

【摘自2016年第3期《吃茶去》杂志;作者:庄文勤(云南凤庆)系云南省作家协会会员】

茶的画境

一片叶子,一种乾坤。配得上乾坤的叶子,只有茶。

茶,注入无华的水,人的一生就可以在一杯茶里修行。

一个地方更是如此,有了茶风茶俗,就有了生活的意境。

“山间云烟舒卷,岩壑幽邃,流泉洒落,远峰飘杳,翠云深处隐现人家”。在婺源博物馆,清华人胡皋的《群山云绕图轴》(明·绢本设色,纵一百四十五厘米,横六十点五厘米)中,山间弥漫着万千气象,有二人在凭栏听泉,还有一位老翁“曳杖相访”,水阁的画境虽然没有直接表现茶,却分明有茶的意境,还有茶的清香。人生最为淡雅的事,莫过于三五好友一起听风,看云,吃茶。

“凉台静室,明窗曲几,僧寮道院,松风竹月,晏坐行吟,清谭把卷。”明代陆树声在《茶寮记》中说出了品茗的胜境。明代书画家文徵明,在与友人“浅瓯吹雪试新茶”中创作的《品茶图》,堪称“以茶助画”的代表作。他在落款中记述了当时的情景:“嘉靖辛卯,山中茶事方盛,陆子傅过访,遂汲泉煮而品之,真一段佳话也。”苏州画家文伯仁的《仿宋人山水土轴》(明·绢本设色,纵九十厘米,横二十九点七厘米),形式美与意境美的融合更为凸显,苍松下,“涧水绕庐而过,二人开轩危坐对话”,长条的木桌上摆着茶壶茶瓯,茶已煮好,正等着策杖的长者,还有携琴的童子。素纸薄宣上,山,树,溪,木屋,还有人互为风景,木屋桌上的茶,琴童背上的琴,才是画家为山中悠然相见的雅事埋下的伏笔。杜甫的“落日平台上,春风啜茗时”,描述的也是这样的情景吧。

画境诗境,都是心境的体现。水墨单色,墨白渲染。在婺源人黄海的《山水图轴》(清·纸本,纵一百三十八厘米,横四十七点五厘米)里,无论是一山一溪,还是一木桥一扁舟一茶亭,应都是画家内心悸动的景物。那空无一人的茶亭,是否在等待游子的归来?黄海咸丰年间客居上海,在他的另一幅画家乡的山水中,借山水之意表达了对故土故人的思念:“我别漳溪久,思君十余载。何时泛小舟,重记子云居。”

在馆藏的作品中,婺源人汪心用《耕织图轴》(清·纸本,二十二幅,纵八十三点五厘米,横四十六厘米)描绘了耕作与纺织的场景。记忆里的景物与情境,俨然是一幅幅民间风俗画。而这样的作品在当代本土画家戴奔洪的风俗画里得到传承。戴奔洪生在婺源,长在婺源,是婺源恢复高考后第一批美术专业毕业生,长期从事美术创作,拥有得天独厚的地域人文资源,他先后创作了《二十四节气与婺源农事》(纸本,全套)、《婺源婚礼习俗》(纸本,全套)、《婺源四时八节》(纸本,全套)等作品集。戴奔洪坚持向生活要素材,却不是简单的描摹,而是对人物与物象进行艺术表达。难能可贵的是,他近年创作的工笔重彩风俗画——《婺源手工制茶图卷》(纸本,纵五十厘米,横三百六十厘米)和《八仙品茗图》(纸本,纵一百六十厘米,横一百零二点五厘米),画风抱朴守柮,笔画细腻,色彩热烈,不仅把婺源民间采摘、晾片、杀青、摊凉、揉捻、烘焙、去杂、包装等手工制茶的程序表现得淋漓尽致,浓郁的乡土气息跃然画中,还按照婺源人家堂前的摆设与喝茶习俗创作,再现了民间关于八仙品茗的传说,铁拐李、汉钟离、张果老、蓝采和、何仙姑、吕洞宾、韩湘子、曹国舅,一个个长幼有序,活灵活现,栩栩如生。“人间有味是微醺”。在《八仙品茗图》中,八仙品茶似乎也品到了如此状态,“言有尽而意无穷”。

“待到春风二三月,石炉敲火试新茶。”戴奔洪创作茶主题的风俗画,接着地气,很容易让人感觉回到春天茶园的现场和乡村农家展开的景象:采茶的村姑,做茶的茶农,以及“小把戏”(小孩)围着八仙桌听老辈人讲述婺源茶的故事。

【摘自2016年2月第1期《吃茶去》杂志;作者:洪忠佩(江西婺源),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江西省作家协会理事】

春茶季,20条适合你在朋友圈发图配用的高逼格茶诗文

1、行遍天涯真老矣,愁无寐,鬓丝几缕茶烟里。

2、静坐时光,聆听岁月。生活虽忙,但有静心。哪怕半响之闲,啜一口茶,体味匆忙的生活中一份难得的舒适。

3、人生在世,草木一秋。浮生若梦,唯茶解忧。

4、窗前赏雪,炉边沏茶。人生雅事,寄草情花。

5、茶说,相逢一生,恰好你来,恰好我在。

6、茶可以使人心静如水,游离于万物之外,浸润于茶香之中,从而“小隐隐于市,大隐隐于山,深隐隐于茶”。

7、一茶、两盏、三餐、四季、和你。

8、温柔、有趣、不必太激烈;三餐、四季、不必太匆忙。一茶、一壶、一人、一幽谷、浅斟慢品,任尘世浮华。

9、茶、品人生浮沉;禅、悟涅槃境界。一茶、一禅;一品一悟。此乃茶中悟道,道中悟禅,茶禅一味也。

10、窗下吟诗喝茶,看夕阳西下。再捧一本喜爱的书,泡一壶喜欢的茶。随好而读,随意而思,随情而感,随心而录。

11、等到过田卸甲,便游山诗画。不争世事伴你对坐饮茶。

12、喜欢是声色犬马一响贪欢,而爱是过尽千帆温酒煮茶共杯盏。可锦衣绸缎、可粗茶淡饭、可尝遍人生、可归老山川……13、茶、是一种习惯。不闻、不问、不争论。悠然、随心、随性、随缘。

14、待到太阳升起,我在品茶等你。看淡尘世喧嚣,一切都在茶里。

15、一盏清茶,不必惊艳时光,却可温柔岁月。

16、爱喝茶的人,宠辱不惊,低调沉稳,谈吐文雅。喝茶止语,静而安、安而定、定而慧、慧而悟。

17、茶、以茶的姿态静谧;水、以水的质感嘹亮。杯盏内,尽显芬芳。

18、品清茶、食茶点。茶话闲谈,最是清欢。

19、将一杯茶喝到无味,将平淡的日子过到无悔。

20、品一杯茶,听一首曲,静一静心。看茶起茶落,敬诗意远方。

找到约241条结果 (用时 0.008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19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