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泾渭茯茶与湖南茯茶的区别

找到约2条结果 (用时 0.002 秒)

陕西咸阳泾渭茯茶公司重视融合发展——传统茶企向数字化制造转型

称茶、拌茶、蒸茶、压茶……制茶师们用古朴的筑茶模具,一棰一杵,往复压制,展示着泾渭茯茶从选料到压砖的制作工艺,一片茶砖就此制成。

位于陕西汉中市西乡县的泾渭茯茶基地,茶农在采茶。(资料图片)

“茯茶制作技艺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现了历史文化传承的当代价值。我们会持续深入挖掘茯茶文化,不断提高加工技艺和品质,结合现代技术积极探索茯茶产业升级路径。”陕西咸阳泾渭茯茶有限公司创始人纪晓明说。

薪火传承练内功

发轫于600多年前的茯茶是紧压型发酵茶,与湖南安化等地的黑茶是“近亲”,因效用类似于茯苓且古时在伏天生产而得名。历史上,陕西以经略西部的地缘和关中泾阳一带特殊的小气候,成为闻名遐迩的茯砖茶生产和流通集散地,茯茶作为丝绸之路上的主要商品远销欧亚等地区。

“由于历史原因,茯茶一度沉寂。复原茯茶传统制作工艺、让茯茶重现历史辉煌,是企业成立的初心。”纪晓明说,企业组织研发团队,用了几年时间,对茯茶的历史遗迹和文化进行系统发掘、整理,成功恢复了濒临失传的传统茯茶技艺。

泾渭茯茶员工在智能竖压茶砖机前工作。(资料图片)

茯茶和其他茶的显著区别,是俗称“金花”的冠突散囊菌,这是在特定的温度、湿度条件下通过“发花”工艺自然生长的一种益生菌,其色泽、密度等是评判茯茶品质优劣的重要指标。如何科学地“驯服”菌群,是泾渭茯茶公司研发的着力点。“茯茶确实离不开‘金花’,但‘金花’也不是越多越好。这就如同蒸馒头,要先把面发起来,但如果酵母放多了,馒头肯定会发酸。”作为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副会长、陕西省茶业协会会长,纪晓明几十年深入研究茶叶,对茯茶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

每个产品都需要经受市场的检验,对于重新迈入市场的产品更是如此。“市场上的茯茶质量参差不齐,有的消费者反映,喝过一些茯茶厂的产品后感觉有土腥味,这是由于前期处理不到位,留有灰尘等杂质。”纪晓明说,企业规模总体偏小、品牌黏性不足、标准化质量管控和生产体系滞后,这些共性的短板是制约茯茶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产品质量要从源头抓起。茶产业被陕西列入重点培育的现代农业千亿级产业链,泾渭茯茶公司及其母公司陕西苍山秦茶有限公司是茶产业链的“链主”企业。“我们结合本地气候环境条件,持续开发适宜本土品种的茶园种植管理技术。通过示范推广,提升茶园亩产水平,从而推动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泾渭茯茶公司董事长胡歆说。

泾渭茯茶公司在秦巴山区建起了数千亩有机茶生产示范基地,并通过培训提高茶农的技能,平均每年收购毛茶1500余吨,助力当地茶农增收3300多万元,因减贫效果显著入选国家扶贫产品目录。

产业要发展,离不开技术创新。泾渭茯茶公司围绕茯茶发酵加工生产技术、工艺装备、产品创新等方面积极开展研究,解决了陕南黑毛茶加工关键技术、茯茶品质形成机理、“发花”工艺质量控制等难题。同时,公司联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陕西科技大学等高校共同组建了茯茶加工关键技术与装备配套创新团队,开发了“原料快速醇化”“调控发酵”等技术,有效解决了原料库存周转慢、流动资金占用多、产品品质不一等问题。

目前,泾渭茯茶公司拥有专利33件,被授予陕西省工业产品质量控制和技术评价实验室、陕西省茶学重点实验室等。公司参与完成的“黑茶提质增效关键技术创新及产业化应用”项目,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实现智能化生产

随着茯茶逐步实现产业化,传承者开始探索传统技艺如何更好地与现代工艺相结合,以满足市场多样化需求,提升企业竞争力。“历史渊源和传统工艺只是底蕴,运用现代食品工业的理念实现标准化、规模化、清洁化,全面聚焦产业形态系统更新,才是企业制胜之策。”纪晓明说。

泾渭茯茶公司走访了医药、电子信息等其他行业,借鉴其先进理念和技术并吸收转化,借助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变革制造模式、生产组织方式和产业形态,推动传统茶叶制作向数字化制造转型,实现提质增效。

走进位于咸阳高新区的泾渭茯茶智能化新厂房,不锈钢设备干净明亮,鳞次栉比的橡木料仓散发着阵阵清香。这里将传统流程细化为预处理车间、精制车间、综合车间、包装车间的几十个工序,许多环节实现自动化。比如,以往原料陈化工序是把茶叶简单堆在一起,茶叶的温度和湿度都不容易管控,新工艺则用标准化、小型化、模块化的木仓进行仓储。高达20米的立体仓库内有2万多个库位,并配置了堆垛机、穿梭车、RGV机器人、输送机等自动化设备,毛茶原料仓储、出入库控制实现精准高效。

“我们将多种传感器应用于茯茶生产的各个方面,采集的数据及时反馈到生产设备的控制系统,实现加工过程精准调控。”胡歆说,“通过不断加强产学研合作,将现代科技与传统工艺相结合,我们正在实现茯茶制造的智能化,目前车间的许多设备都是自主研发、行业首创,不仅优化了传统工艺,而且填补了茯茶智能化制造的空白。”

制茶只有实现标准化,才能做出规模和品牌。拿出一摞由泾渭茯茶公司主导、参与编制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团体标准,纪晓明告诉记者,“虽然有了这些标准,但也不意味着企业发展就可以水到渠成了,关键是如何让标准发挥作用,需要有先进的设备,更需要有科学的实施规范”。

新技术、新装备、新标准推动着茯茶产业不断升级。泾渭茯茶公司新建成的茯茶园区一期全部达产后预计年产值6.75亿元,可提供就业岗位约500个。园区还将呈现茶博物馆、非遗展示、茶特色餐饮和酒店等场景,以及按4A级景区标准打造的茶文化观光旅游景区,实现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统筹发展。

来源:经济日报 记者 张毅 杨开新,

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茗边聚焦】四轮驱动下的湖南千亿茶产业系列报道(十二):六十年湘益

 

如果要在湖南省茶企中选一家茯茶代表性企业,那么,无论是从历史传承,还是创新改革,亦或是技术支持方面,湘益茯茶始终是无法绕开的。

 

 

当梦想照在斑驳陆离的老茶厂的墙壁上,“以质量求生存”的字样,宣示了湘益六十年的艰苦卓绝;当茶叶埋进黑暗干燥的国家边销茶原料储备库里,飘散出来的阵阵茶香,提醒我们这是湘益六十年的荡气回肠;当“金花”问世的那一瞬间,宣告打破被陕西泾阳垄断的茯茶发花技术局面时,开启了湘益六十年的风雨无悔。

 

 

或许,我们现在知道益阳的茯茶如雷贯耳,但是在业内一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茯茶,始于泾阳,续于安化,盛于益阳。

 

曾经的茯茶是作为边销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茶。

 

 

湖南省曾是三大产茶省(浙、皖、湘)之一,茶叶资源丰富,生产条件优厚,为满足西部特别是西藏、青海、甘肃少数民族的需求,湖南省将做好的黑茶运至陕西并建立仓库存放,再由政府收购后进行定点分配。至抗战爆发,湘陕通道被切断,原先大量的散茶被滞销,湖南人民在1939年成功研制出了黑砖茶,解决了滞销难题,可以说,此举开辟了湖南黑茶紧压茶的历史新纪元。机缘巧合,黑砖茶在泾阳存放后出现了冠突散囊菌,也就是我们传统所说的“金花”,又以其独特的口感深得西北民族的喜爱。后来,为了在原料产地湖南安化直接取材,减少生产成本,降低消费者成本,1953年人们在开始黑砖茶的基础上研制茯砖。几经努力,却没有发花,泾阳的老师傅就断言:湖南不能做茯茶。

 

 

顶着没有泾阳的师傅,没有陕西的气候,没有泾渭水(泾阳师傅断言湖南不能做茯茶的依据)的“三无”条件,湖南人以不服输的信念,与专家、科研机构的多次探讨,在多位生物学专家的帮助下,经过两年的努力,于1956-1957年间能够让茶叶稳定发花,这打破了湖南不能做茯茶的断言。1957年,安化黑茶厂又实现了从手工制作向机械化压制的突破。1958年,由于安化的交通蔽塞,科研水平落后等原因,国家供销总社决定把安化黑茶厂搬迁至北临资江、南靠329国道的水陆交汇处,也就是今天湖南省益阳茶厂的老厂址。同年,陕西所有的黑茶厂都停产,新疆、甘肃、青海三省的茯茶再一次交由益阳全权供应。这一次,湖南打了一场茯茶翻身仗!既保质保量满足了西北的需求,又稳定了内部团结,益阳茶厂可以说是功不可没。

 

 

自1958年建厂至今,湖南益阳茶厂已经走过60个年头。经过80年代的市场乱象而屹立不倒,湘益足以成为茯茶之中的佼佼者。在风口浪尖里长盛不衰,在舆论倒戈中砥砺前行,这便是60年老企业的气势与气度,也是60年的积淀与积累。

 

 

据益阳茶厂副总经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黑茶制作技艺(茯砖茶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刘杏益介绍,在80年代末的市场经济下,湖南黑茶遭受重大打击,由于假冒伪劣产品大量充斥市场,很多乡镇企业在抽查结果中由于不合格而纷纷倒闭,这是黑茶之殇。但是益阳茶厂一直坚持以质量为上,满足边疆需求,是当时市场抽查中唯一一家合格的企业。

 

或许,我们可以在益阳老茶厂的墙壁上那剥落褪色的红色上找到当年的印记——“以质量求生存”,这是一种向死而生的呐喊,也是一种时刻坚守品质的自我提醒。经过这场行业风波,益阳茶厂靠着质量,不仅没有倒下,反而还收获了大批忠实粉丝。

 

 

“我们益阳茶厂的谋身之本就是高质低价,做老百姓茶,做良心茶。”刘杏益如是说道。

 

六十年坚守不易,要想在时代的洪流中继续前进,就必须创新改革。

 

益阳茶厂确实做到了,跟紧时代步伐,并敢为人先,作为老企业,不固步自封,就是最大的优势。

 

 

刘杏益提到,80年代的茯砖茶都是2公斤一块的砖,为了迎合内地市场的消费者,益阳黑茶厂率先于1985-1986年间开发了方便消费者的百灵健美茶,这是最早的区别于砖茶的黑茶袋泡茶,可以说是引领了一个行业的发展业态。1998年开发了高级茯茶,并将商标由“中茶”牌更改为“湘益”牌;2000年开发了茯茶饮料;2002年开发了金湘益;2005年开发了一品茯茶;2007年,益阳茶厂体制改革,成立湖南省益阳茯茶发展有限公司,后更名为“湖南省益阳茶厂股份有限公司”……

 

这其中,尤以2005年的一品茯茶为标志,被视为是益阳茶厂里程碑式的一项创新措施。它开创了以高档黑毛茶为原料,按传统工艺进行压制、发花的茯茶先河。这种用高等级原料开发的高级产品迅速改变了原有的边销茶模式,顺利打进内地市场并得到消费者的青睐,可以说,这一创新产品在湖南黑茶近十年由边销到内地发展市场的过程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据益阳茶业局局长李建国介绍,益阳茶厂股份有限公司在近几年的发展中不断注入年轻力量,并与科研院所、机构建立良好的关系,成立了博士工作站,呈现出良好的增长态势,用八个字总结就是“后劲很足,前景广阔。”

 

采访间隙,我们看到益阳市茶叶产业发展办公室副主任朱泽邦带领巴基斯坦参赞们参观益阳茶叶有限公司。朱主任对外宾们介绍时的那一份自信,那一种头头是道的气场,我们怎能不想到,如今茯茶的火热以及她那呈现出美好的未来蓝图呢?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六十年的以质取胜,六十年的三代传承,六十年的活力无限。

 

回看曾经的益阳茶厂,是星火,是源头,是湖南黑茶萌芽的拓荒者;

 

昂扬今日的湘益茯茶,是燎原之势,是继往开来,是湖南茯茶发展的开拓者;

 

展望未来的非遗茯茶,是蓦然回首的感动,是不忘初心的梦想,是中国茯茶腾飞的领导者!

 

 

 

 

 

 

找到约2条结果 (用时 0.001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