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经典传承金骏眉价格

找到约16条结果 (用时 0.007 秒)

正山堂·骏眉中国:茶香满溢的特色乡村振兴之路

在“十三五”期间,现代农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乡村振兴实现良好开局。正山堂·骏眉中国八年布局、多维发展,在中国乡村走出了一条极具特点、茶香满溢的特色乡村振兴之路。

桐木村因金骏眉而腾飞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

地处福建武夷山国家自然保护区核心区的桐木村,是一个海拔近千米的偏僻小山村。这里生态极佳,植被丰富,保护区内的任何树木一律禁伐,桐木村的主要经济作物只有毛竹和茶叶。

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的正山堂总部

桐木村是世界红茶鼻祖正山小种发源地,但很长一段时间,因传统红茶“浓、红、苦、涩”的特点,在国内很少有人饮用。经营陷入困境,由于正山小种价格过低,那时候的桐木在制茶季节几乎闻不到茶香,正山小种几近停产。

正山堂·金骏眉

2005年,金骏眉的诞生让桐木这个小山村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正山小种第24代传承人江元勋率领团队,在正山小种红茶制作技艺的基础上,研发出高端红茶——金骏眉,其“清、香、甘”的品质特征,迅速掀起了国内红茶的消费热潮,大大小小的茶厂如雨后春笋般在桐木村立了起来。如今,桐木村430户1906人,几乎家家户户从事茶产业、依靠茶产业,金骏眉成为桐木茶农增收致富的重要法宝。

金骏眉品质的核心在于它优良的产地和成熟的采制工艺。正山堂作为武夷山茶业龙头企业,从品种选择、栽培采摘,到加工制作、品质管控、包装上市及培训宣导等,这个链条上的任何一个环节,都严格遵循标准,利用科学的管理方法,保证金骏眉的品质稳定、增加产品附加值、提高品牌影响力,让乡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

村子因茶而兴,茶因山水而贵,祖祖辈辈守护下来的绿水青山,才是茶叶价值的本源,更是乡村振兴发展、村民凝心聚力的资本。

从金骏眉到骏眉中国的全产业链标准化建设

2005年至今,因为金骏眉的诞生,带动了武夷山及周边地区整体茶产业发展,推动了整个山乡巨变,也激起全国各产茶区生产内销红茶产品。但名优红茶产业链相对较长,各产区的信息壁垒和产业链标准化建设不足,红茶产品缺乏发展原动力和持续竞争力。

中国有19个产茶省份,能不能把“金骏眉工艺”输出到全国各地,顺应国内名优红茶崛起的势头,打造出有标准、有规模、有品质的红茶呢?

普安茶农采茶

这是一次行业内的大胆尝试,而正山堂做到了。自2010年起,正山堂便向国内各茶产区输出骏眉工艺,结合各产区特色资源和地方文化,于贵州黔西南、四川广元、湖北恩施、浙江绍兴、河南信阳、湖南湘西、安徽黄山、山东诸城等市县产茶区研发地方名优红茶,从“信阳红风暴”到“贵礼·黔货出山”,打造融合地方文化的农产品新名片。通过“贫困农户变股东,股东变茶农,茶农变产业工人”的茶产业“三变”扶贫新模式,正山堂让合作茶产区的6万多户茶农增收。截至2020年,在全国范围内累计直接帮扶建档立卡贫困户2100多户,助力精准扶贫。

贵礼·黔货出山

骏眉中国不仅是一款产品、一个项目,更是一条全新的、完善的产业链。通过推广骏眉工艺,在茶产区开发全新红茶产品,从“源头—生产—销售”全程把控,将上中下游供应链紧密团结一起,形成可良性循环的茶产业生态链。2021年2月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依托乡村特色优势资源,打造农业全产业链。

但如何保证这条产业链上的每个环节都有章可循、有规可依?参照金骏眉在桐木村发展的经验,正山堂·骏眉中国一直致力于茶产业链标准化的打造。2018年,正山堂参与制定的红茶团体标准——《骏眉红茶》发布,在该标准指导下,把控好骏眉中国产品品质,让绿叶子变成了金叶子。同时,也要在标准规范要求下,做好客户服务,让金叶子变成现实的钱袋子。

正山堂制定和执行产品标准的同时,也完善了流通环节的服务标准,制定了金骏眉茶艺十八道、正山堂门店服务接待等标准流程。这些标准看似普通,却蕴含了正山堂立足技术、扎根源头、确保品质并竭力避免因产品信息不对称所造成逆淘汰的想法与实践,让这个产业链上的每一个参与者,都在茶产业体系建设优化和不断升级中实现利益共赢。

“茶+旅”结合推动产业融合发展

十年时间沉淀,十万里茶路走来,十大经典产区。在《骏眉红茶》团体标准指导下,正山堂·骏眉中国在振兴茶产业的同时,复兴与发展中国茶文化,三产结合,多维开发。

正山堂·骏眉中国十大产区

在基础农业上,优化茶树品种选育,提升茶农种植技术水平,改变固有的种植方式;在加工制造上,输出骏眉工艺,提升区域红茶加工技术水平,提高加工制作环节的整体技术层次;在文化推广上,正山堂依托专业化运营的文化机构——正山堂书画院,复兴中国茶文化;并积极对接当地文旅市场,利用数据运营技术,拓展“茶+地方”文旅活动等附加产业。

山东诸城正山堂公司和湖北巴东正山堂公司成为当地乡村振兴的主体之一,茶产业和文旅结合的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模式正成为当地乡村振兴的抓手。诸城正山堂公司依靠故城公园、广场与古城墙旧址,设计建造“超然红茶文化博物馆”,进一步建设诸城文脉网络,打造超然红茶文化体系。

湖北巴东红茶文化体验馆设计稿

湖北巴东正山堂公司在当地已建设有机茶原料基地35公顷,打造标准化茶园。巴东红茶体验馆的落成,使“茶+茶文化体验”游、“茶+生态休闲”游、“茶+美丽乡村”游成为当地旅游新风尚。这些茶旅的融合实践,正在申请成为乡村振兴试点和有关课题与项目,并争取利用2—3年的时间,形成茶产业发展与乡村振兴之间具有可复制性的经验和模式。

立行业标准,做世界品牌。正山堂·骏眉中国致力于让世界感受博大精深的中国茶文化,体味骏眉红茶这一杯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红茶”味道,也将立足乡村,推动茶产业链的全面升级,复兴与发展中国红茶,助力谱写茶香四溢的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新篇章。

来源:消费日报网

从调饮到清饮,“滇红1号”的前世今生

网络大单品“滇红1号”上市一个多礼拜了,正在云南茶界最大的独立商城茶窝网上热卖。有朋友好奇的问,“滇红1号”能火多久?

我回答说,“滇红1号”并不是一个生命周期很短的流行产品,而是一款有着悠久历史传承的经典产品,是1958年研制的经典滇红工夫茶工艺在当代的最新传承。其在蒲门茶业规划的“大滇红”产业体系中,肩负着开启滇红茶大消费时代之重任,意欲打造成老百姓日常消费口粮茶的现象级茶品。

滇红茶的“7572”,从历史深处走来……

普洱茶有7542、7572、7581等长盛不衰的经典茶品。在某种程度上,“滇红1号”就是滇红领域的7572。就像7572是经典口粮级熟茶的代表一样,“滇红1号”是特级滇红这种拥有无数拥趸之高品质滇红口粮茶的代表。其经历了将近60年的洗礼,是历代滇红茶人的集体工艺智慧结晶,是历史深处的一种经典记忆,并以与时俱进的姿态,为当前大消费时代献上一款高品质的平价消费茶品。

我们终将老去,有些经典记忆穿越时空,从建国初期走来,走到计划经济热火朝天的外销红茶市场,又走进改革开放的春天,通过借鉴名优绿茶、金骏眉的做法,打开了滇红内销市场,成为了销量最大的一款滇红口粮茶。现在,其紧紧团结在“大滇红”产业的旗帜下,学习普洱茶产业的一些经典做法,对“理条特级滇红”进行创新,在选料、初制与仓储上大幅度提升其品质,从而迎合当前消费升级观念的兴起,凭借更高的品质、实惠的价格,走向更远的远方……

这款茶就是“滇红1号”!

笔者将之放在滇红产业从调饮时代向清饮时代迈进的时代背景下,以消费市场变迁与滇红工艺嬗变为主线,来揭示其的前世今生,以期能为“大滇红”产业的发展带来一些源自民间观察之启示。

“理条特级滇红”蕴藏的产业发展密码

我们先将“滇红1号”这个名字放在一旁,看看这款经典茶品的本质,其属于滇红工夫红茶中的“理条特级红茶”。

展望过去,这款茶之所以成为经典,很大程度上是源于“理条”二字。

因为,1958年研制的滇红经典工夫红茶工艺,是针对外销市场进行研发的。其虽然在海外市场上扬名立万,斩将封神,赢得了顶级名茶之声誉,却很难赢得国人之欢心。不是滇红茶工艺不好,而是其传统制程是满足国外调饮茶市场的。适合做调饮茶的滇红茶,自然很难打开以清饮为主的国内市场,长期以来滇红国内主销区长期局限于东北等地,很难成为盛行于神州大地之茶品。

这个困局在2003年被打破,一帮锐意创新的新生代茶人通过借鉴名优绿茶的做法,对传统滇红茶工艺进行改良,使特级滇红成为一款适合国人清饮习惯的高品质茶,从而打开了国内名优滇红的市场,理条特级滇红也红遍了大江南北,成为高品质滇红口粮茶的代理词。

其改进主要源自口感与外形两方面,即口感适合清饮,外形完整好看。

传统滇红以“浓强鲜”而著称,特别适合加奶调饮,因此深受“老外”青睐。国人喝茶,要慢慢“品”,一泡泡的喝,喝每一泡的滋味和变化,故讲究茶叶耐泡。而“老外”喝茶,追求方便快捷,要茶叶一冲泡,马上释放浓强的滋味与香气。为迎合海外主流红茶人口的喝茶习惯,传统滇红制程一直在快速释放茶味上下工夫,不但要求揉捻时间长,揉得重,发酵深,而且将完整的芽叶切碎,以利于发酵环节充分氧化,以及冲泡时增加与水的接触面,从而迅速释放茶味。还有重要的一点是,传统滇红制程对初制不太讲究,将主要精力放在精制环节,通过分级拼配来提升与稳定品质,并降低成本。

这样一来,传统滇红的特点就是:

一、轻初制,强调精制;

二、芽叶短碎,条索不完整;

三、都为分级拼配茶;

四、浓强鲜,快速释放茶味。

这显然不符合国人的口感与审美观念。因此,“理条特级滇红茶”的出现,是援引名优绿茶的一些经典做法,对传统滇红的一次重大创新,使之符合国内的清饮市场。其创新在于:

首先在口感上,味道要“清”,适合分次冲泡,每一泡都具有独特的品鉴审美价值,非常耐泡。

其次在外形上,改变了传统滇红短碎的特点,精选一芽一叶鲜叶进行做形加工,从始至终保持芽叶的完整性,而且通过理条让芽叶更加挺直漂亮。泡开后茶叶完整如初。

最后,其重视初制,没有传统滇红茶的分级拼配环节。其首开滇红“不分级特形茶”之先河。

故,按照以上创新要点进行加工的“理条特级滇红”,完全具备名优茶之特质:从干茶外形看,它条索完整紧直、苗峰秀丽、色泽乌润、芽毫特显;从汤色口感来说,它内质汤色红艳清亮、滋味醇甘、香气馥郁。

滇红1号:开启滇红清饮茶的2.0时代

如果说,理条特级滇红开启了滇红茶的清饮时代。那么在其基础上进行创新的“滇红1号”,则是清饮时代的2.0茶品。

蒲门茶业借鉴普洱茶原料、初制与仓储之革命,来打造品质供应链。

普洱茶的兴起,将原料、初制与仓储环节提到了全所未有的高度。要做出好茶,“原料是基础,工艺是关键,仓储是升华”。原料要找古树料与生态料;工艺方面对初制空前重视,因为初制没做好,后面的精制再牛B也是白搭;加工好的茶只是半成品,要放在专业仓库里接受时间的洗礼,慢慢变成成熟茶品,也因此年份茶体系得以构建。近年来,古树红、野生红、晒红、年份红的出现,无疑是学习普洱茶玩法之产物,古树红、野生红强调的是原料与初制工艺,而晒红与年份红强调的是通过工艺革新,让滇红也能越陈越香,其的出现喻示着红茶也能大规模仓储陈化。

“滇红1号”的品质把控跟古树红、野生红一样,也遵循狠抓原料、初制与仓储三大环节,从而整体提升了这一传统特级工夫红茶的品质。

故,滇红1号,堪称传承58年工艺的巅峰之作!

“滇红1号”从本质上属于理条特级工夫滇红。特级工夫滇红,传承1958年经典滇红工艺,又在2003年借鉴名优绿茶的一些做法,在外形上进行理条等改良。但“滇红1号”跟市面上一般的理条特级工夫滇红最大的区别是,其不仅传承1958年经典工艺,借鉴名优绿茶做外形,还是市场上首款强调“原料、初制与后发酵”的工夫红茶,从而将特级工夫红茶的品质提到全新的高度。

滇红1号制作核心密码:一大传承,三大创新

一大传承:

传承58年经典工夫红茶工艺

三大创新:

原料是基础:精选生态茶园高品质芽叶

工艺是关键:用精细化的初制工艺进行加工

仓储是升华:工艺改良,可以越陈越香的工夫红茶

文/白马非马

请上帝喝茶工作室出品

博鳌“舌”战,中国茶扳回一局!

中国茶,凉了太久,久到让我们忘记老祖宗曾用它征服全世界味蕾、挟“绿色黄金”以待天下客;久到茶不仅渐渐远离我们生活,甚至连中国人自己的大场合,都频频被咖啡占据主场。

4月18日至21日,海南博鳌镇迎来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600多名国际政要、企业家和媒体。

很多倒时差、赶红眼航班来参加博鳌亚洲论坛的人们,四处搜寻着咖啡供应点,可找来找去发现,往届论坛驻场的星巴克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四处飘香、人手一杯的金骏眉、茉莉花、白毫银针、龙井……

博鳌论坛召开20年,在这个中国人的主场,还是第一次邀请中国茶企“以茶待客”。细想也能理解,各国宾客汇聚到海南这座热带海岛上,一人端一个茶杯,确实也不合适。

可就在今年,博鳌20周岁,茶真的来了。

以前刷屏博鳌的星巴克双尾美人鱼杯,今年被一种春茶色的小绿杯所取代,杯子上的英文也换成了一串汉语拼音:XIAO GUAN CHA。

“金骏眉冷泡,清冽醒脑”“铁观音加咖啡加威士忌,‘高山流水遇知音’来一杯?”“大红袍特调,水果打底,肉桂提香”……

中国茶在博鳌变了。或者说,变了的中国茶才适合博鳌、适合世界。

不必摆开紫砂壶和功夫杯,不必冲烫泡、看闻品,不用滚烫的热水冲泡,也不用怕茶泡久了会变苦,一杯提前用低温水泡制到适宜的冷萃茶,随走随饮,一杯融合咖啡、酒、水果、香料的特调茶,好喝好看。

想喝功夫茶的,也有专门茶歇,安稳落座,品一杯万里挑一的明前芽茶。

“中国茶不只有传统的样子,它可以更年轻、更时尚、更国际,中国人可以接受,外国人也可以接受,老年人可以接受,年轻人也可以接受。”小罐茶创始人杜国楹对华商韬略说。

为了这次博鳌论坛,小罐茶特制了十几款冷泡茶、特调茶,为的就是在中国的主场,用世界喜爱、乐于接受的样子,展现中国茶文化的待客之道。

在博鳌会场上逛一圈,小罐茶免费供茶的特调茶区、冷泡茶台和功夫茶歇不下七八处。有趣的是,本以为只有中国人热衷的功夫茶,结果围满了喝一口三点头的外国人,而对着铁观音加山崎威士忌猛拍照的却不是外国人,而是说普通话的90后。

世界人民喜欢中国茶文化,而我们的年轻人喜欢中国茶世界化。

博鳌茶局上,这两道向彼此文化探求的目光,让中国茶看到了重新拥抱时代、拥抱世界、拥抱年轻人的希望。这也印证了杜国楹之前的判断:

茶今天被边缘化,不是年轻人、世界人民不喜欢中国茶,只是因为它没有跟上时代的变化。

中国人做茶至少有三千年历史,无数代人传承创新,从种到喝,从煮、煎进化到冲、泡。清朝以前,茶文化全世界只此一家,清朝以后,茶种被带走了,茶艺被拿走了,茶市场被撞开了。

可茶文化的民族内核还在。

“我最自豪的就是中国茶的多样性。”

杜国楹对华商韬略如数家珍地说:“我们不仅有白茶,还有红茶,不仅有绿茶,还有乌龙茶,不仅有黑茶,还有普洱,有生茶、熟茶、小树茶、大树茶,还有年份茶……”

“茶的原叶,中国绝对做到了世界第一,我们去印度、斯里兰卡,他们只会做红茶,白茶不会做,普洱茶没有,乌龙茶不懂,当地人听说我们在中国做茶,两眼放光,说中国茶叶太好了!”他说。

全世界都知道中国茶叶最好,但全世界最好的茶品牌不在中国。

你问一个外国人知道什么茶,可能是川宁、立顿。你问一个中国人知道什么茶,西湖龙井、云南普洱、安溪铁观音。你问一个中国年轻人知道什么茶,抹茶、奶茶、冰红茶。

2020年,中国茶叶相关企业122万家,总销售额3000亿元,过百亿的品牌为零。

同年,星巴克营收1500亿人民币,一家顶半个中国茶业。联合利华旗下的立顿,仅靠一包红茶在中国卖了20亿杯。

当中国的下一代手捧立顿茶包、喝着星巴克咖啡在早高峰中呼啸向前,这比中国人彻底不喝茶了还让人难受。因为你看到市场明明还在,需求还有,但中国茶却抓不住。

“从提神的角度看,茶叶和咖啡都是咖啡因在起作用,但茶里还含有另一种特殊的物质——氨基酸,可以让人平静愉悦。”杜国楹说,茶的健康好喝,中国人乃至全世界是有充分共识的。

然而拥有一流的茶叶、一流产地以及骨子里几千年喝茶的基因,中国却依然没做出一杯让现代人喜欢的茶。

早年,嗜茶成瘾的杜国楹走遍了国内上百个茶区,调研中国茶到底出了什么问题,最后总结出“(包装)老、(品牌)土、(乱要价)奢、(泡法)繁、(喝法)事儿”几个病灶。

以价格为例,在全国任何一个大城市,随便跑几家茶叶店,同样一种茶,十家能喊出八个价。都互联网时代了,传统茶还在赚信息不对称的钱,所有快消品都在标准化,茶还端着“12道工序18层境界”去和年轻人对话。复杂的“茶讲究”让年轻人望而却步,也把市场拱手让给了喝起来更省事的咖啡。

“没有传统的行业,只有传统的思维。”杜国楹常反思,中国茶的没落,不是茶的问题,是做茶的人出了问题,是我们的产品、我们的创新没有跟上用户和时代。

从2014年创牌至今,为了做好茶产业链标准化,小罐茶前后投入了十几亿元。

这条产业链,上至原产地、茶树种植、原叶采摘,中至挑选分拣、烘炒加工、发酵、充氮、罐盒包装,末至运输分销、终端和售后,涉及30多个环节、数十道工序。

对这数十道工序的重塑只有一个目标,就是让传统茶叶产销中的人工环节最大程度工业化,所有非标环节最大程度做标准化,所有不透明地带全公开,所有产品设计做到最简单。

原来混杂着黄叶、老梗的干毛茶,现在经鲜叶挑选、机器分级、双红外线除杂、人工初拣、两次精拣等6道工序,经视觉检测系统严筛,保证了茶叶高洁净度和同品级的高稳定度。

原来老师傅们用手炒茶、靠眼辨老嫩、闻香断火候,每锅茶的质量都有赖于老师傅的纯经验操作,现在全部由恒控温湿的机器烘焙,杀青时间精确到秒,确保消费者买到手后,打开的每一罐都是工业标准下品质最好的一罐。

原来漫天要价的经销商、专卖店,现在同款产品同样包装全国统一价,不懂茶的人也不怕被坑。

让最不懂茶的人也能喝上一口安全的高品质好茶。

把中国传承最久、技艺最醇熟的非遗制茶,用工业流水线、数据化和科技设备发扬光大,把埋没在小农作坊里的传统工艺精准复刻,把藏于深山、濒于失传的大师茶变成可复制、规模化生产、喝得起的高品质好茶。

对传统茶的调研和现代化的全套工业科技翻新,杜国楹用了9年时间。他曾阐释自己做小罐茶的根本价值观:

第一,给用户一个标准化的产品,你不需要懂茶,但喝小罐茶一定是安全高品质的选择。

第二,中国茶不是一个老土的东西,它可以很现代,可以融入你各种生活工作场景,既满足当下,也与时俱进,面向未来。

▲以上整理自网友晒图

为了获得极致标准化,小罐茶让产品、喝茶变得极尽简单,一罐4克,一次一泡,十罐十个品种,一撕即得。

为了适配现代生活消费的新需求,小罐茶把包装颜值做得很高——谁不喜欢美的东西?同时把价格做真实,不同品级对应不同价格,口粮茶、礼品茶、办公室茶、待客茶分门别类,各取所需。

化繁为简,把买茶、喝茶的学问从高高在上的专业,变成任何一个普通人都看得懂的标准,不懂也照样可以享受好茶;把茶变成简单易得的快消品,茶文化变成服务于现代生活场景的流行文化——这是小罐茶对中国茶最大的创新,是中国茶最必要的现代化,也是中国茶重新打开世界主场大门的钥匙。

为期四天的博鳌论坛,消耗了近1.6万杯原叶茶、特调和功夫茶,平均每位与会者喝掉了4杯。

社交网络上,围绕“茶首次登上博鳌”的讨论沸沸扬扬。有传统茶业人士发微博说,茶取代咖啡成为博鳌新风景线,是中国经典茶文化复兴的信号。知乎上,近20万人盖楼讨论、围观小罐茶刷屏博鳌的话题,最高赞的回答来自一名90后“茶人”:

学习和从事茶行业7年,我经常听到“现在中国年轻人都喝咖啡、碳酸饮料,以后喝茶的人越来越少,茶行业前景堪忧”的讨论。今天,博鳌20年第一次有中国茶品牌参与,不管是小罐茶还是其他茶,不论哪家茶企,对茶行业来说都是一种鼓舞和肯定。

中国新一代茶品牌接棒咖啡首次登上博鳌“为国茶”代言,在这件事上,茶业新与旧、传统与创新的价值观防线消失了,大家一致的感受是鼓舞,是提气。

以现代化的衣装,带着最经典的中国传统茶文化登上世界舞台待客,新茶企从一个传统茶的重构者角色,变成携传统同行、一起走到世界的聚光灯下。博鳌端上的是一杯小罐茶,但全世界闻到的是千年中国茶香。

在参加博鳌“解码消费的趋势”论坛时,被问及“小罐茶会不会因为新式奶茶的挑战或传统茶的不理解而感到慌张”时,杜国楹讲了“人生三杯茶”的故事:学校门口,中国孩子喝的第一杯茶是奶茶;上班后他们办公桌上需要一杯更方便的袋泡茶;三十岁后,他开始有时间和空间去喝一杯地道的中国功夫茶。

“任何一种方式下,只要更好地满足不同场景下用户需求的茶,都是中国茶。”杜国楹说。

今天这个时代,如何集传统、集历史、集文化、集健康,让中国茶叶最好的功能和精神属性重新面对当下、面对新消费人群,这是比外在的形式、品类之分以及谁是“正统”,更有讨论价值和存亡意义的事。

只要能让中国茶文化更好地活在当代,满足消费者诉求,更好地复兴、传承、创新,喜茶们在茶里加糖、加奶可以,小罐茶在茶里加咖啡、加酒也可以。

如果说奶茶培养了中国最年轻的一代茶饮消费者,让茶的基因早早进入他们胃里,将来更有可能爱上中国茶,那小罐茶正在做的,就是用国际化的设计、高标准的品质,“勾引”着中国茶的下一代,用一份真实和美,吸引他们真正去品味、了解、享受中国茶的精髓。

“一切辛苦都不会白费。”国际友人的称赞、年轻人的认可,让中国茶文化复兴在博鳌开了个好头。

博鳌这场茶局,小罐茶包容了传统茶,博鳌包容了小罐茶,世界包容了中国茶,中国茶包容了现代化。

当茶产业中传统与创新的力量互相包容,经典与年轻的需求互相包容,民族与世界的文化互相包容,所有业者拧成一股绳,中国茶重新回到世界、回到现代生活,就不远了。

来源: 华商韬略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15条结果 (用时 0.006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1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