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教你三点辨别湿仓茶

找到约4条结果 (用时 0.005 秒)

手把手教你辨别真假新会陈皮!

  众所周知,正宗的新会陈皮陈化得好的话,其价值可媲美“黄金”。巨大的价值驱使一些不良商家利用假冒陈皮欺骗消费者。

  ——“怕买到外地皮”

  ——“怕买到冒充的新会陈皮”

  消费者纷纷吐槽假冒新会陈皮充斥市场。如今,如何辨别真假新会陈皮已经迫切成为一种需要。

  为避免购买到假冒新会陈皮,真的需要掌握一些鉴别方法。今天小编就给大家细细讲解如何鉴别真假新会陈皮。

  鉴别新会陈皮真伪,常用到“新会陈皮四断法”,不过在讲解之前,需要先来了解一下市面上已存在的几种陈皮,这有助于我们辨别真假新会陈皮。目前上,市面上现有的陈皮有三类:

图|来源网络

  三类陈皮,三种不同品质

  第一类:新会陈皮

  在金字塔顶端,具很高的食用、保健和收藏价值。挥发油成分多达24种以上,黄酮类成分远高其他产地的陈皮。

  第二类:广陈皮

  处于金字塔中间,挥发油种类有10种左右,与新会陈皮的保健收藏价值相比,则要逊色不少。

  第三类:陈皮

  金字塔底端,和上面两类陈皮相比,它的成分最少,保健和收藏价值最低。

  有些商家,以次充好,不懂的顾客很容易买到假冒的新会陈皮,那么如何辨别真假新会陈皮呢?鉴别的步骤如下:

  -1-

  【颜色】

  新会陈皮:年份短的新会陈皮,内表面呈现黄白或雪白色,外表面呈鲜红色或暗红色,有猪须纹。年份长的陈皮内囊会风化自然剥落,内外表面呈褐色甚至黑色,猪须纹明显。

  猪须纹明显。茶枝柑种出来的皮都带猪鬃纹,但就算同是茶枝柑在离开新会以外的地区也显猪须纹。有猪鬃纹的陈皮不一定是正宗的新会陈皮,但没猪鬃纹的陈皮就肯定不是新会陈皮。

图|来源网络

  新会陈皮无论多陈,外表都是干净油亮通透,纹理清晰、有光泽感。

  纯干仓皮陈者呈棕褐色,显皱缩,纹理呈龟裂纹,质较柔软,有光泽;湿仓皮颜色偏暗沉,色泽均匀

图|来源网络

  外地陈皮:不同产地的外地陈皮,颜色不统一,有黄、红、青等颜色,或深或浅。内囊光滑没有脱离感,皱纹不均匀。

  上边是外地陈皮,内囊光滑没有脱离感;下边新会陈皮,内囊有脱离感。

图|来源网络

  【皮形】

  新会陈皮:规则三瓣状,片张反卷。经过数十载的陈化后陈皮的形状依然为完整的三瓣状。

  外地陈皮:片状多不规则,零碎型者居多。

图|来源网络

  【油室】

  新会陈皮:表面有无数排列整齐、紧密相连、大小均匀、规律分布且凹入的油点。透光可见油室凹凸感明显,与周围上凸的纹路组合在一起。

▲油室对比:青皮油室

图|来源网络

▲油室对比:微红皮油室

图|来源网络

▲油室对比:大红皮油室

图|来源网络

图|来源网络

  外地陈皮:油点分布不匀,数量较少,大小不统一。

  【茶色】

  新会陈皮:年份短的陈皮,茶色呈青黄色甚至是青色。而年份长的陈皮茶色呈黄红色甚至是红色,茶色金黄通透亮。

  外地陈皮:用不同成熟程度的陈皮泡茶,茶汤的颜色也不相同。而且颜色通常比较浅,若是遇到染色陈皮,茶色会特别的深,像普洱茶冲泡的茶色。

图|来源网络

  -2-

  【气味】

  新会陈皮:挥发油种类最多,香气独特、不同年份有不同香气,富有层次感,属于复合型香气。

  3—8年新会陈皮,刺鼻的果香味;

  9—20年的新会陈皮清香扑鼻,没有糖酸味;

  20—40年的新会陈皮陈香醇厚;

  50年以上的新会陈皮弥足珍贵,闻气味,有药香、老药材的味道,陈香醇旧。

  外地陈皮:挥发油种类比新会陈皮少,香气相对要微弱很多、气味单一,或甜,或酸,或苦,或涩,香气随陈化年份长短发生的变化并不明显。

图|来源网络

  -3-

  【质地】

  时间赋予了新会陈皮特殊的质地。新会陈皮质感轻、硬。遇到梅雨天时,用手触摸新会陈皮,年份越短皮身越软,年份越高皮身的手感越硬,而且容易碎裂。外地陈皮:皮硬,容易折断、碎裂。

图|来源网络

  【表皮】

  新会陈皮用指甲刮一刮表皮,刮过的地方会有泛油光。年份短,陈皮的油光稍多;年份长,则陈皮油光稍少。而外地陈皮油胞略少,无油润感。用手指轻刮表皮,无明显油光。

图|来源网络

  -4-

  【味道】

  年份短的新会陈皮,口味略苦、酸、涩;而年份长的新会陈皮口味甘、香、醇、陈。外地陈皮不同,它的味道不随年份增长而改变,大部分外地陈皮的味道是单一的,或是苦的,或是酸的,或是涩的等。

图|来源网络

  以上就是“新会陈皮四辨法”,鉴别真假新会陈皮,大家学会了吗?

  注:文章综合自网络。以上文字、图片源自网络,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更正。

茶情报实用文章精选

转眼间,茶情报已经6岁了。这么长时间来,茶小编一直在坚持,不敢有丝毫懈怠,全是因大家的关注和鼓励。也正是这样,才有了现在这些实用的文章。


经常有茶友问小编,找以前的文章不太方便。既然这样,那小编就帮大家做个整理吧,从现有的文章中挑选出最受大家关注的、转发最多的口碑好文,供各位茶友随时“点读”。亲们,各取所需哈


1茶与健康


【农残】农残是痛,茶叶出口国际座谈会都谈了些啥?

【减肥】想喝普洱茶减肥吗?

【减肥】12种减肥“良茶”秘方

【养胃】茶要这么喝才养胃

【降压】喝茶,究竟是降血压还是升血压?

【降脂】这种茶喝对了,能护血管,降压,降脂!

【降糖】糖尿病人喝什么茶能降“糖”?

【寒温】茶有药性,正确喝茶,养生长寿秘诀

【解酒】喝茶能解酒吗?

【茶醉】喝完茶手抖,是茶醉吗?

【孕产】女性在这个时候,喝茶是大忌

【禁忌】吃药时,喝茶是否会出问题?

【清热】夏至三杯茶,清热消暑还解毒!

【解腻】节后解油腻、养肠胃喝这些茶

【材质】玻璃杯、不锈钢杯…告诉你哪种最安全!

【上瘾】喝茶上瘾,是一种境界!

【茶多酚】茶多酚,茶的精髓原来是这样耶!



2茶艺


【选水】哪种水泡茶最好喝?

【烧水】隔夜茶不致癌,这些才是真正致癌食物

【水温】水温低,茶泡不香!

【泡茶】最全茶叶冲泡法,爱茶人必知

【泡法】煮着比泡着好喝的4款茶

【选茶】喝茶体质一览表,你是哪种体质就选哪一杯

【盖碗】涨知识 | 盖碗暗藏的玄机

【防湿】家庭存茶与温度、湿度

【茶垢】茶垢清洁有妙招,一分钟让茶杯光亮如新!

【洗茶】学学这三点,洗茶不再烫坏茶叶

【投茶】茶叶投放量多少,你知道吗?

【倒茶】这样倒茶,不知不觉就得罪人了

【盖盖】是不是老茶客,看他拿盖碗的姿势就知道

【搭配】茶具选不对,茶汤就要毁!

【拼配】拼配茶与纯料茶,哪个更好?

【存茶】喝茶,也要懂存茶!最全的存茶知识

【存茶】茶叶要这样储存,方可留住清香。

【存茶】史上最强茶叶回南天防潮攻略!(建议收藏)

【存茶】为什么茯茶不会过期且保存越久更好?

【存茶】存点茶,老了喝!

【玻璃】玻璃杯、不锈钢杯…告诉你哪种最安全!

【影响】茶杯对茶汤有何影响?真还是假?

【品茶】品茶之道,聪明的人自然懂得

【细节】这些实用的小细节,让你泡茶好喝十倍

【紧压】普洱茶为什么要紧压成饼而不散存?

【回甘】茶叶的回甘、生津、喉韵,你懂吗?

【插花】插花:美取决于内心的追求!

【术语】每天学一点 | 茶叶通用交流术语

【茶席】茶席,茶道美学的自由!

【茶宠】想你的茶宠温润有神,得这样养

【六君子】茶道”六君子“,你了解多少

【冷泡茶】茶叶冷泡,抗癌、降三高


3普洱茶

【古树】【揭秘】台地茶VS古树茶

【区别】普洱茶的干茶与湿仓区别

【生熟】普洱生茶和熟茶到底哪种更好?

【干湿】四招教你辨别普洱的干仓和湿仓

【口感】为什么贵的茶反而口感很“清淡”?

【存茶】不同年份、仓储、山头的普洱茶怎么存放

【优劣】绿茶普洱的优劣之争

【醒茶】会醒茶,茶才会更香!

【唛号】勐海厂长告诉你什么是普洱茶的编号和大票!

【年代】茶业黄金年代茶营销变化

【时间】茶叶市场老茶售价往往高于新茶数倍

【汤色】茶颜观色——普洱熟茶汤色辨别

【散茶】普洱茶的散茶,到底好不好?

【干货】普洱茶25个山头的基本特性及口感!

【易武】从一年到十年的易武茶是怎样的?

【班章】这才是老班章普洱茶的真实特点与价格!

【冰岛】班章、冰岛、蛮砖、帕沙四大茶样品鉴对比

【昔归】昔归:茶山新老面孔的角逐

【柑普】怎样区分陈皮普洱、桔普、柑普、小青柑?

【浓淡】浓茶和淡茶,养生的人都这样选

【单株】独树一味——昔归单株

【保存】普洱熟茶存放的几个要点

【好茶】老茶的美好,喝茶的人会懂

【烟味】没有氧气怕转化慢,但又怕异味该怎么办?

【历史】普洱茶的357克和“七子饼”茶的由来!

【茶汤】如何通过茶汤,看普洱茶的好坏?

【甜感】普洱茶,道不尽的甘与甜

【存茶】普洱茶为什么不会过期

【选择】青柑普洱、桔皮普洱、陈皮普洱,怎么选择?

【小青柑】小青柑表皮上的“白霜”,究竟是什么?

【薄荷塘】易武最贵山头茶之一(真相揭秘)

【古茶山】诸葛亮和古六大茶山有什么关系?

【螃蟹脚】古茶树上的螃蟹脚,不为人知的功效与作用



4白茶


【问题】认识福鼎白茶

【功效】白茶可保肝护肝,以及四大功效!

【常识】茶识 | 白茶常识扫盲区

【季节】夏天喝白茶,暑气不找茬!

【老茶】老白茶这么喝,病毒全赶跑

【存茶】做到这些,你的白茶才有收藏价值

【地域】勐海的古树茶能做白茶吗?

【真假】四招,教你辨别“真假老白茶”

【煮茶】一雨成冬,教你煮壶老白茶驱寒



6绿茶


【保健】绿茶的9大保健功效(建议收藏)

【夏天】夏季绿茶饮用的误区,你中枪了吗?

【问题】绿茶枸杞别一起泡,不利于营养吸收

【揭秘】空腹喝绿茶,你得谨慎

【鉴别】绿茶鉴别的三个要点

【毛尖】如何品鉴信阳毛尖,三款手工茶图文对比!

【保健】绿茶+冰糖,治疗咽喉发炎的良药

【存茶】保存好新鲜绿茶的五大要点

【健康】胃不好的人,不宜喝绿茶

【茶具】六大茶类红绿青白黄黑,配什么茶具?


7红茶


【鉴别】染色红茶,你能辨别出来么?

【季节】冬天喝红茶,必须要知道的5件事

【品质】优质红茶,隐藏着“秘密”

【对比】小种、滇红、祁红三大红茶,有何区别

【区别】大红袍与红茶的区别,爱喝茶的你都了解吗?

【区分】金骏眉与正山小种有什么区别?

【鉴别】火眼金睛——辨别真假金骏眉

【等级】滇红工夫茶,不同等级有何特征?

【祁红】怎样挑选优质祁门红茶?

【祁红】祁红的贮存方法

【滇红】滇红工夫茶,不同等级有何特征?

【保健】为什么天冷喝红茶好?


8乌龙茶


【区分】乌龙茶和铁观音有哪些区别?

【挑选】如何挑选优质乌龙茶

【区别】闽南、闽北、广东、台湾四大乌龙如何区分?

【香气】为何武夷岩茶不是越香越好?

【香型】陈香型铁观音标准今天开始实施!

【辨别】四招分辨正秋铁观音和春茶铁观音

【香气】铁观音香型大全

【区别】冻顶乌龙与铁观音有什么区别?

【健康】铁观音伤胃吗 知道这些后你就明白了

【谣言】关于铁观音的谣言,你信过几个?

【名词】铁观音炒法的简单解释

【等级】武夷山大红袍是如何分等级的?

【香型】浓香型铁观音成冬季茶市新宠

【产地】高山为何出好茶?

【健康】冬季皮肤瘙痒,多喝铁观音

【存放】武夷岩茶要陈放,得满足这些条件

【品鉴】品鉴武夷岩茶的12个技巧!

【名称】乌龙茶何以叫“乌龙”?


9黑茶


【茯砖】老板,茯砖茶多少钱一斤?

【金花】茯茶里的“金花”的5个特别之处

【金花】黑茶“金花”与灵芝媲美

【天尖】黑茶中天尖茶的优点

【泡法】老黑茶之如何冲泡?

【存茶】安化黑茶的专业保藏、家庭保藏

【收藏】黑茶的收藏价值源于这三点

【千两茶】二十泡,一支鼎级千两茶的品质标准!


10花茶


【玄机】花茶别这样喝,容易出问题

【故事】爱上茉莉花茶

【功效】喝茶加三花,降脂、降压能解抑郁

【菊花】菊花茶,不能随便喝


11台湾茶


【观点】台湾茶在大陆状况的分析


12历史


【茶人】穿越古代,看看古人眼中最美的茶境

【古今】古人如何用水泡茶?

【古今】古人也爱”装“,“玩”茶的都是祖传手艺人

【古人】古人大师如何为自己的茶室、书房命名的?

【帝王】古人如何用水泡茶?

【贡茶】金瓜贡茶为何是普洱茶的“太上皇”?

【古人】古人喝茶的智慧

【古道】探访“鲜为人知”北茶马古道

【才女】古代四大美女,哪款才是你的茶



13茶美食                                                                        


【美食】消失的茶泡饭,诱惑满满

【美食】茶叶不仅可以泡,还可以制出美食



14其他


【野韵】野生高山乔木 大自然恩赐

【海拔】高山为何出好茶?

【季节】春天喝茶的15个好处

【叶种】十种茶叶品鉴的方法

【贡茶】作为皇室贡品的茶膏,有什么神奇魅力?

【泡沫】茶汤中的泡沫到底能不能喝?

【好坏】如何通过茶汤,看普洱茶的好坏?

【茶氲】喝茶的最大好处是什么?

【商机】变菜为茶,滞销货成香饽饽

【关店】一个关店离场感言引来的风波

【外形】茶的38种姿态各异的造型!

【名字】茶的名字串连起来,竟是一场凄美的爱情

【纪录片】首部茶乡旅游纪录片于2017年6月央视播出

本文茶情报编辑,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张静红:理解了江湖,你就能理解普洱茶鱼龙混杂的现状

张静红,南方科技大学社会科学中心副教授。

“那位台湾先生让我们猜,这样一饼茶在外面卖多少钱。我大着胆子说,会不会是四五百块一饼。自己心里说,怕是猜高啦。结果对方告诉我们,这么一饼茶在台湾现在要卖一万五千块人民币。我当时真的是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普洱茶的流动与流变

2020.09.26广州

大家好,我叫张静红,来自南方科技大学,非常高兴来跟大家分享我对普洱茶的研究。作为人类学者,我研究普洱茶并不是要做一个简单的价值判断,所以大家来听这个演讲,可能没有办法学到怎样鉴赏普洱茶,辨别它是好是坏,是真是假。

普洱茶产自云南,云南是我的家乡,但是突然有一天,我发现这个茶已经变成了我作为一个云南人所不认识的“怪物”了,它成了一个传奇。

某种意义上,我研究普洱茶就是想了解,我的家乡到底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以及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多的变化。

01

2000年之前,我几乎从来没有注意到普洱茶有什么特别之处,因为那个时候,我们大部分云南人喝的茶是本地的散装绿茶。

我当然知道普洱茶的存在,知道它会被压成方形的砖,或者圆形的饼,或者是一个蘑菇的形状。

它泡出来汤色和云南的绿茶非常像,是浅黄色的,闻起来会有一种被太阳晒过的干草的气息。一不小心就会泡得非常苦涩,难以下咽,但又会觉得颇为回甘。

大概2002年的时候,我突然发现,市场上出现了一种叫熟普洱茶的茶,简称熟普。这时候我传统印象中的那个普洱茶,被叫做生普或生茶。而熟普,我被告知它可以从生普转化而来,中间会经过一个发酵的过程。

熟普完全挑战了我们云南人对茶的认知,因为它喝起来完全不像茶,泡出来是又红又黑的汤色,闻起来还有一股我们不太熟悉的霉湿的感觉。我当时就产生了疑问,为什么普洱茶要有生和熟的分别,为什么要经过一个发酵的过程呢?

还有一种茶被叫做老茶,老茶更增添了普洱茶的复杂程度,而且也正是老茶,最后吹响了普洱茶成名的号角。

不管是生的还是熟的普洱茶,经过一段时间的放置,它们都会成为价值连城的宝贝。在这个时候普洱茶也被叫做“可以喝的古董”。

于是一个很有趣但也令很多人疑惑的现象就产生了,尽管生茶和云南的绿茶非常相似,但如果一款茶被鉴定为绿茶,可能它存放两年就会被丢弃。但是如果它被鉴定为生茶,那就意味着,它存放得越久,越有价值。所以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越陈越香”成了普洱茶最与众不同的特征。

在健康宣传当中,普洱茶被认为可以减肥、降脂和美容,可以助益消化,茶叶专家也在不断地做很多研究和实验,想要证明普洱茶的正面功效。不过最近这些年里,还是不断有声音质疑普洱茶是否具有完全正面的健康功效。

我采访过的很多消费者,他们之所以消费普洱茶,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普洱茶的滋味的魅力。他们所说的这个滋味的魅力,就生茶来讲,指的是一种很强烈的生津回甘。对熟茶来说,指的是一种喝起来很温暖、很滑润的感觉。

我在广东做过调研,一个消费者告诉我说,一个茶喝下去,如果像广东的老火汤一样滑,就是好的熟茶。资深的普洱茶客更想突破口腔的感受,通过手心和后背的发汗,去感受老茶的“茶气”。

一般的消费者会觉得,“茶气”这个词听起来非常玄,怎么也感受不到。资深的茶客就会说,那多半是因为你还没有学会喝普洱茶,或者是你还没有遇到真正上好的普洱茶。

真正上好的普洱茶当然是可遇不可求的。我2004年买到了一本书,这本书当时被称为普洱茶的圣经,作者是一个台湾的茶人。他在这本书里记述了很多款老茶,包括它们的来历、滋味、样貌、价钱,这些老茶在市场上一经流转,价值马上就飞升。

一饼圆饼的普洱茶是357克重,在20世纪80年代的时候,它的价格只是1000块人民币左右,可到了20世纪90年代,它飞涨到了1万块钱人民币。然后到了2002年,在有些拍卖会上,它曾以100万人民币的价格成交。再到后来,这样的老茶就成了完全没法用简单的数字来衡量的东西了,它变成了无价之宝。

它促使很多人去寻找类似的宝贝。找不到老茶的人,就把希望寄托在生茶上,买新的茶,存放起来,希望它们有一天也能变得价值连城。

“越陈越香”既给云南带来了惊喜,同时也带来了尴尬。惊喜是非常容易理解的,因为突然之间普洱茶变得如此与众不同,它成了云南的一张名片。可是大家要知道,越陈越香这样一种概念和习惯,在云南人那里本来是没有的,所以也就意味着当普洱茶被说成是越陈越香的时候,云南人手里并没有老茶。

手里没有老茶,也就意味着,他们失去了对普洱茶的话语权,所以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普洱茶的文化或经济资本,主要掌握在香港、台湾,还有后来很快跟上的广东人的手里。

我在2006、2007年的时候,在云南和大珠三角地区同时做调研,在两个地方我都问了一个差不多相同的问题,就是你是什么时候开始喝普洱茶的。

同一个问题,我在不同的地方得到的答案非常不同。在云南,很多人会告诉我,我大概是两千零几年才开始喝普洱茶,最早的说是上个世纪90年代末。可在大珠三角就完全不同了。我在香港的一个茶楼遇到过一个80多岁的老先生,他告诉我说,他爷爷的时候就已经在这样的茶楼里喝普洱茶了。大家可以推算,就是说在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民国初年的时候,普洱茶就已经是大珠三角一带茶楼里的主角了。

云南人以前并非一点都不喝普洱,但至少可以证明的一点是,大部分云南人开始有意识地关注和消费普洱茶,实际上不早于上个世纪90年代。

为什么在云南和珠三角之间会有这样一种信息不对称呢?普洱茶和它的故乡,在这短短的几十年内到底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02

在讲这些变化之前,我觉得还是有必要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普洱茶的历史和地理的渊源。因为这个渊源,也是今天普洱茶的商业和文化包装所加以利用的基础。

云南被认为是世界茶叶的重要源头,澜沧江两岸孕育出了制作普洱茶的重要原料,叫做云南大叶种。云南大叶种和另外一个茶叶品种小叶种是相对的,我们所熟知的龙井、碧螺春这些东部的绿茶,制作原料就是小叶种。

很多人都问过我,普洱茶叫做普洱,是不是因为有种茶树叫做普洱?实际上并不是这样,没有一棵茶树叫做普洱茶树。按照制茶学的原理,采摘自任何茶树的鲜叶,只要按照规定的加工程序,都可以做成普洱茶。但是长期以来,大家已经接受了用云南的大叶种做成的茶的滋味,把它叫做普洱茶。

尽管有很多关于普洱茶命名原因的说法,但一种比较普遍的观点是,它是因地命名的。大家可以在这张地图上看到,在云南的南部有一个地方叫做普洱。这个地方在17世纪早期,就成为了包括茶叶在内的很多物资集散和运转的中心地,普洱茶就是因为这个地方而得名的。

人类学家通常会选择一个相对固定的地方或对象,比如一个村寨,或者一个民族,一个群落,来进行长时间的田野调查。但我感觉普洱茶从生产到贸易和消费,整个链条非常复杂,所以我选择了在多个田野点进行调查。

不过在这许多的田野点中我还是有一个重点,这个地点位于云南西双版纳的勐腊县,是一个紧邻老挝的村庄,叫做易武。易武是一座茶山的名字,也是一个乡的名字,现在变成了一个镇,它和周围的几座茶山连起来被称作“古六大茶山”。

这个地方诞生了一些很有名的私人商号,比如“同庆号”、“同昌号”、“同兴号”、“车顺号”等,这些商号都是由汉族的移民建立和经营的,他们大概在17世纪中后叶迁移到了易武,和当地的原住民少数民族共同利用了这里的茶叶资源。

这些商号的茶叶生产和贸易从清朝的中后期一直持续到民国初年,是这里的茶产业盛极一时的体现。他们从附近的茶山收购茶叶原料进行精加工,然后把它紧压成饼,再把七个饼包成一桶,这样就形成了我们俗称的“七子饼”。

之所以进行紧压,实际上是为了方便运输。大家都知道云南位于高原,地势崎岖,所以在现代的交通产生之前,要把云南南部的茶叶运出去,需要依靠骡马,依靠马帮。

上个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云南的学者进行了一次考证,他们给这样一些运输茶叶和其他重要物资的道路,取了一个比较诗情画意的名字,叫做“茶马古道”。我现在要提到三条比较重要的茶马古道,第一条叫做“滇藏茶马古道”,它是把云南的茶叶运往西藏的道路。

▲茶马古道路线图

有一个半真实但是又有点玄虚的传说,在滇藏茶马古道上,因为路途遥远,风吹雨淋和太阳暴晒,茶叶发生了一种叫做自然发酵的变化。当茶叶从原产地到达消费地的时候,它的生涩感就消失了,变得比较润滑。这是关于普洱茶由生转熟的第一种说法。

另一条路线贡茶之路,把云南的茶叶通过内陆运到北京,在清朝的时候作为一种贡品,上贡给皇宫里的皇帝、贵族们喝。

后来在故宫清理遗物的时候发现了一些当年云南进贡的普洱茶,有一个茶因为形状像人头或南瓜,被叫做“人头贡茶”或者“南瓜贡茶”。这个茶是现存年代最久远的普洱茶,已经有100多年历史了,它的产地就在六大茶山。

▲人头贡茶

还有一条路线没有被正式命名,但我对它最感兴趣,因为它联系起了云南和大珠三角、东南亚,还有南洋。

云南的普洱茶到了大珠三角,比如广东、香港这一带,因为当地人的饮食习惯而发生了一些改变。

大家都知道这一带人特别会养生,特别懂得吃,比较生涩的普洱茶到了这里以后,人们发现不能马上饮用,就把它放在仓库储存一段时间,等它从生涩变得柔和了才喝。相对于马背上那种意外的发酵,这种存储方式可以说是一种有意而为的自然发酵。

再谈一下另一种发酵方式——人工发酵,这种技术最早是1973年的时候在昆明茶厂诞生的。为什么会出现这样一种技术呢?

刚才我讲到,普洱茶从云南到达大珠三角的时候,因为生涩没法马上被消费。产茶地的生产者有一个愿望,希望自己的产品到了消费地以后马上就能符合消费者的需求。昆明茶厂这边就派了人,去广东和香港一带学习仓储存茶的经验,最后就诞生了一种快速的人工发酵技术。

这个技术最早在昆明茶厂产生,但后来比较成熟的是在西双版纳的勐海,所以今天我们如果讲到比较有名的熟茶就会提及勐海。

03

制作熟茶的发酵技术,长期掌握在国营茶厂的手里,易武六大茶山属于私人商号,并不掌握这样的技术。而且在国营茶厂比较兴盛的时候,六大茶山遭遇了兵荒马乱和天灾人祸,所以在一段时间内,六大茶山只是为国营茶厂提供鲜叶原料,自己就不再制作传统的七子饼了,这一终止就持续了大概半个世纪。

这个发展的转机还要从香港回归说起,我们都知道香港仓储了一些老茶,在1997年香港回归的前后,港人把很多老茶抛售了出去。在这个时候最大的买主是台湾人,虽然这些买到老茶的台湾人之前接触普洱茶并不多,但他们非常敏锐地嗅到了这些老茶的潜在价值。

打开七子饼,他们发现了里面的一些票据,比如同庆号和乾利贞宋聘号内票,从中得知老茶的原产地是云南易武和六大茶山,这批台湾茶人就萌生了去原产地一探究竟的愿望。我有幸采访到了当时第一批去云南易武探访的台湾茶人,这位先生跟我讲了他们当时到易武时的遭遇。

▲同庆号和乾利贞宋聘号内票

这张图是1994年的时候,他们拍摄的易武老街。

▲图片来自《方圆之缘:深探紧压茶世界》,摄影:陈怀远

他们到达易武的时候非常劳累,但让他们失望的是,呈现在他们面前的是一个破落的小山村。当地人的生活非常困苦,没有一家像样的旅社。他们把随身携带的同庆号、同兴号的一些老茶饼给当地人看,但当地人不知道这是什么东西。

我还采访到了一个当时在乡政府工作的人,他参与接待了这批台湾客人。他说:“我们根本搞不懂,这些台湾人来我们这里干嘛。这里那么远,那么穷,什么也没有。有一位先生是他们那队台湾人的领头,他有一天拿出一个茶来泡给我们喝,说是原来我们这里做的,是‘同庆号’的。我觉得那个茶很特别,喝起来很滑很甜,是我从来没有喝过的茶的味道。

那位台湾先生让我们猜,这样一饼茶在外面卖多少钱。我大着胆子说,会不会是四五百块一饼。自己心里说,怕是猜高啦。结果对方告诉我们,这么一饼茶在台湾现在要卖一万五千块人民币。我当时真的是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长话短说,当地人最后和这批台湾客人达成了协议,开始合作。他们找到了两位以前在同庆号工作过的老师傅,然后又打制了一种压茶的石磨,台湾的客人拿出他们的老茶作为模型,就这样使得当年用手工石磨制作普洱茶七子饼的传统做法重新出炉了。

这个方法到底是怎么样的呢?这是我在一户人家中拍下的他们制茶的流程:从树上采下来得到鲜叶,然后在锅里面进行炒茶,炒完以后要揉捻,就是给这个茶叶做塑形,然后把它在太阳下晒干,这个时候得到的产品叫做干毛茶。

在干毛茶的基础上把它拿去蒸,在蒸汽的高温之下,茶叶会变得比较柔软,变软了的茶叶就可以放到一个布袋里,用手工进行塑形,然后再放到石磨下压制,等阴干了以后就可以进行包装,也就得到七子饼了。

04

这样的故事不仅在易武,也在云南其他很多的茶区上演,在短短的十多年的时间里,给云南这个产茶地带来了非常巨大的变化。

最显见的就是茶价的飞涨。我们从这个图表上可以看到,以易武的一公斤干毛茶原料来说,在90年代的时候只是几块钱,到了2002、2003年的时候是十几块钱,到了2006、2007年就变成了一两百元、三四百元。

▲易武历年干毛茶的价格(单位:元/公斤)

到了最近的这些年,大家可能有所耳闻,普洱茶的价格变得越来越高了。有一些珍稀的品种已经突破了几千块,甚至一万块。

其实在我做调研的那阵子,特别是在2007年的时候,普洱茶的价格曾经出现过像股市一样的崩盘,价格突然高涨,然后又突然跌落。但是跌落之后,在淘汰了一些资本以后,它的价格又在继续上涨。这是为什么呢?

这就是接下来我要讲的,现在对古茶树,或者叫古树茶的追捧。古茶树是很早以前由当地人的祖先种下去的,已经有上百年,甚至有上千年的历史了,它们在森林的庇护之下,生态环境比较优良。但是它们长得东一棵西一棵,没有规则,因为长得比较高,采茶的难度非常大。我就曾经听说过有当地人为了采长得非常高的茶叶,从树上摔下来,有摔伤,甚至摔死的事件。

与之相对的是台地茶,台地茶出现的非常晚,是在上个世纪80年代才种下去的。它的间距比较窄,非常密集,呈阶梯形,所以叫做台地茶。

因为它比较密集,所以化肥农药的使用有时候会不可避免。在台地茶刚被推广的时候,它被视为一种科学的种植方式。而且,它的长相要优于大树茶,所以大家那个时候比较看好台地茶。

从这个图表上也可以看到,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古树茶和台地茶的价格是没有差别的,甚至当地人其实更钟情于台地茶。但是大概从2004年开始,两者的价格出现了巨大的反差,大树茶的价格变得越来越高,台地茶就永远都赶不上大树茶。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变化呢?

▲大树茶与台地茶价格对比

我在易武采访的时候,当地人告诉我,这个变化也是由台湾人带来的,我采访过的台湾茶人也印证了这个说法。一方面是因为他们发现,大树茶喝起来的滋味,和台地茶的确有很多不同,简单的来说就是大树茶喝起来比较柔顺,回甘更明显,更能让人感觉到茶气。

还有一个原因,台湾的茶人意识到,像同庆号、同兴号这样的老茶诞生的时候,在易武和六大茶山还没有台地茶。这也就意味着今天的人之所以想要买大树茶,实际上源于一种还原和恢复古董级的普洱茶的愿望。

价格差背后,发生了很多让人很纠结的故事。我在易武采访过一家人,在上个世纪80年代,父亲要把家里的地分给几个儿子,大儿子就在跟前,当时台地茶被认为比较科学和先进,所以他就要求父亲把台地茶分给他。

他的弟弟,也就是这家的小儿子,因为当时没在易武,家里就把没人要的大树茶分给了他。大家可以预见到,时光流转,这个标准一变,今天他的哥哥追悔莫及,弟弟就成了幸运儿,幸福来得非常突然。

另外一个变化,是对茶叶单一产地的推崇。所谓的单一产地指的是,要把茶叶原料的来历细分到非常非常小的山头和村寨,有一点像葡萄酒业用不同的庄园来划分不同的葡萄酒的品质,或者是档次和价格。

在过去没有单一产地的概念时,整个云南,所有的产茶区产出来的茶大家都觉得差不多,但有了这样的划分以后,很多人就要去细分,你这个茶到底是西双版纳的,是普洱的,还是临沧的,它们的滋味有什么区别。然后在西双版纳,要分易武的和勐海的有什么区别,在易武还要细分是哪个小村寨的,它们之间又有什么不同。

这些小村寨每一个地方的茶叶产量都非常少,这些茶叶就变成了稀缺资源,往往有钱也买不到。以易武为例,它下面一些以前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寨,近些年一公斤干毛茶的价格已经达到了一万元甚至两万元,所以普洱茶的总体价格在不断地上涨,其中的细分差别也非常突出。

05

在老茶奇货可居、新茶原料总体价格上涨、大树茶和台地茶之间价格差不断扩大、“单一产地”的区分又越来越细的状况下,资源竞争越来越白热化,以次充好、以假乱真的状况也越来越多了。

根据资深人士的估算,以易武为例,整个地区大树茶年产量不超过100吨,台地茶或许可以达到300吨,但是在外面的市场上,打着“易武正宗”旗号的茶饼不下3000吨,而且其中很多都标注着“易武古树茶”。

政府不断出台一些措施,想要规范整个市场,但是大家可想而知,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永远都赶不上弄虚作假的速度,所以很多人说普洱茶是一个江湖。

说它是一个江湖,最明显的是大家会发现,在田间地头完全没有一个统一的规则。我举一个例子,比如揉茶的方式,有的茶商希望当地的做茶人家揉茶的时候,用顺时针的方向来揉,有的希望按逆时针的方向来揉,还有的觉得要从前向后或者是从后向前揉。不同的揉茶方式导致的最后茶叶的滋味也是不一样的,就变成了各说各有理,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没有一个固定的标准。

江湖这个概念在我们中国文化里有非常丰富的含义,我觉得用它来诠释普洱茶的现象非常有意思。一方面江湖是和风险联系在一起的,在我做田野调查的时候,我遇到过很多有不同来历的茶商茶客,坐在一张桌子前一起喝茶时,有一种在争斗的意味。

因为很多人是第一次相遇,彼此不知道来历,然后就相互猜测你是谁,你到底懂不懂茶,然后相互较量,看各自到底懂茶到什么程度。

甚至我作为一个研究者,我在跟很多人在一起喝茶的时候,他们也在测试我,他们想要测试我到底是不是真的是一个研究者,还是说可能也是来收茶的。这其中多多少少有一个意味,就是你要是不懂茶,那你就没有办法做这个研究。

▲(南宋)刘松年《斗茶图》

我们可以用侠客来比喻这些茶商茶客,侠客认为在江湖世界里,当很多问题没有办法解决的时候,最能够依赖的是自己的武功和技艺。我遇过的很多茶商茶客,他们也觉得普洱茶非常混乱,政策标准不清晰,我就只有靠我自己的嘴巴来辨识一个茶到底是不是好茶。

有一个人就非常精辟地跟我总结说:“不要相信他们告诉你的,说这个茶是哪个茶山来的,它是古树茶,是哪个产地。我什么都不相信,我只相信我自己的嘴巴,只要我尝一口,我就能知道这个茶的来历,甚至能尝出这个茶有没有加过化肥农药,它做茶的工序我都可以推测出来。”

当然这样的说法有时候会有些夸张,因为我们会遇到很多人说自己很厉害,最后发现他其实也不怎么厉害。当然也有很多人是真的非常厉害,我在研究过程中遇到过很多这样的人,像老师一样教我怎样喝茶。

还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现在不仅中国有很多人每年会去茶山收茶,前年我在云南的茶山也遇到了很多来自海外的、国际的人士,有澳洲的、美国的一些茶商。

他们到了云南的茶产地,其实更加不懂当地的语言和文化,但他们内心对技艺非常倚仗,觉得我只要练就一张厉害的嘴巴,只要把这个茶喝懂,我就能买到好的茶带回家乡去。

在普洱茶的江湖里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因为普洱茶被细分到了这样的一个程度,那么大家也就可想而知,人在用不同的茶来为自己贴一个身份标签的时候,也会是多么精细。

在普洱茶的江湖世界中,我们看到好像武林门派各自林立的景象,其中有不同的派别,有的人只喝生茶,有的人只喝熟茶,有的人只喝西双版纳的,有的人只喝普洱的。还有的人要用仓储的方式来进一步地划分,只喝干仓的,或者是只喝湿仓的,或者是只喝云南仓的,还有台湾仓、香港仓等等这样的分类,他们相互斗争,彼此不能够相容。但有时候他们又想起茶以和为贵的理念,大家应该相互理解,相互融通。

所以我的研究认为,理解中国江湖文化的含义,可以有助于解读普洱茶鱼龙混杂的现状,以及这些行动者们在这样复杂的情境中的生存策略和方式。

我遇到过很多茶商,包括生产者,他们怀着一种非常矛盾的心情,一方面他们非常希望有一条清晰的规则来帮助他们规范市场,但另外一方面他们多多少少又觉得模糊就好,因为在模糊中可以找到一个空子,他们依然可以生存。

06

不管外面的江湖风云如何变幻,最后我们要谈到的是当地的做茶人家的生活的一些变化。最明显的一个变化当然是他们生活条件的改善,因为普洱茶值钱了,所以当地人的生活改善了,他们变得非常富裕。

这是我在2007年和2019年,也就是去年,拍摄的同一家人的房子,以前是小平房,去年他们家已经建起了一个七层楼的房子,在里面既可以做茶,也可以居住,还可以接待客人。

因为茶叶变成了金子,所以大家就非常辛勤地耕耘,有时候可能是过度的耕耘,所以茶山的自然和生态已经有些堪忧。

另外,为了达到茶叶的安全生产质量标准,这个标准大概从2006年开始执行,很多做茶的人家不得不在住家之外另外寻找一个地方,搭建现代的工厂。如果你去到易武,站在一个比较高的地方就会看到,原来的灰瓦屋檐越来越多地被现在的建筑钢板所遮挡和蚕食了。

还有一个不得不提的是口味的变迁,易武人其实和大部分云南人一样,在很长的时间里喝的比较多的是生茶,它近似于绿茶的口味。2007年我在易武调研,曾经遇到过一个台湾的茶人,他非常慷慨地为我和当地的一个易武人家泡了一款老茶。

这个老茶当然是非常珍稀的,尽管当时易武的当地人知道普洱茶越陈越香,可是我能感觉到当时他们其实不太能接受,甚至有一些抗拒。但是去年我去到易武的时候发现,很多当地人已经喝上了他们自己手中的存放有五年甚至十年的老茶了。

所以越陈越香这样一个概念,正在改变所有的云南的茶乡,不仅是在口味上,还有在概念上,在商业推广上等等。在人类学上我们把它叫做习得的滋味,指的就是一种滋味、一种价值,实际上它是经由社会和文化的变迁慢慢地塑造出来的。

如果你要问我,你做过普洱茶的研究,你最喜欢喝哪里的普洱茶?我会毫不犹豫地告诉你,我最喜欢喝的肯定是易武的普洱茶。原因非常简单,因为我在这个地方呆的时间比较长,我和这里的人已经建立起了一种很亲的感觉,当我喝这个地方的茶的时候,我会想起那里的山山水水,所以对我而言,这也是一个习得的滋味。

所谓习得,指的就是一种正宗的标准不是亘古不变的,它是一种人为的建构,这也是为什么我在演讲开始的时候跟大家讲,不要寄希望于从我这里学到怎样鉴别普洱茶的正宗与否。其实更重要的是,我想把这一种或者是某一种正宗性的标准,它被建构出来的过程,分析和分享给大家。

好,感谢你们。

原标题:理解了江湖,你就能理解普洱茶鱼龙混杂的现状|张静红一席第808位讲者

注:内容来源公众号一席(yixiclub),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4条结果 (用时 0.004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