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湖南江华茶叶

找到约100条结果 (用时 0.005 秒)

湖南江华:茶叶经济助力乡村振兴

山青水碧吐新芽,又是一年茶香时。江华瑶族自治县各大茶园进入“春茶”采摘黄金时期。经过几场春雨的润泽,碧绿葱翠的茶树吐露新芽,翠绿一片,远远望去仿佛披上了一层嫩绿的新衣,也给江华茶产业带来别样的春天。

茶园采摘热闹现场。蒋克青/摄

4月1日,笔者走进该县桥市乡上木园村千亩茶叶基地,只见漫山遍野的茶树郁郁葱葱,翠绿嫩芽立枝头。茶农背着茶筐深入错落有致的茶垄,穿梭期间,随着指尖轻快地翻飞,嫩芽落入背篓,茶农迎来丰收。待到傍晚时分,茶农们挎着装满茶叶的竹篓陆续回到厂区,收茶人员将茶叶称重记录后,会根据采摘质量分区存放。据介绍,为了保证茶叶的色泽和味道,新采的茶叶需要在采摘当天完成晾青、杀青、炒干、提香等多道工序,成品茶经过统一包装后销往全国各地,抢“鲜”上市。

当地瑶族群众采摘茶叶。杨丁香/摄

“我的茶园开园比较早,3月14日就开始采摘,每天都有200多个采茶工人在这儿采茶,预计4月中上旬结束春茶采摘。”一脸黝黑的茶园主人王明翠穿梭在茶园里查看茶叶长势,看着满山翠绿,满脸笑意。

当地茶农采摘茶叶。杨丁香/摄

今年55岁的王明翠是土生土长的江华人,生在瑶山长在瑶山,因为家里祖祖辈辈都种茶喝茶,她从小就学会了种茶炒茶的本领。2013年,在桥市生活多年的她看到桥市乡位于大岭脚下,早晚温差大又有云雾的浸润,果断承包了上木园村500亩山场用于种植江华苦茶、白茶和黄金茶。当地肥沃的土壤,为优质茶叶的生长提供了绝佳的自然环境,加上王明翠一手种植好技术,种出的茶叶在市场上广受欢迎。去年产鲜茶2.5万斤,净产值近200万元。

一片茶叶成就一个产业,富裕一方百姓,促进一方振兴。近一个月的采摘期和多环节的务工需求,茶叶基地为周边村民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带动当地农户持续稳定增收,最多的农户一年有3万元的务工收入。“我每天付采茶工人的工资都要2至3万元。今年88岁的王美秀老人因为年纪大腿脚不便,每天就在山脚平点的地方采茶,一天都可以得50多元。”王明翠指着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告诉笔者。

小茶叶形成大产业,绿了山川,富了百姓。近年来,江华把茶叶产业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点产业来抓,每年设立3000万元茶叶产业发展引导资金,从良种繁育、标准化茶园、龙头培育、科技创新等进行全产业链扶持,基本形成了集种植、加工、销售、茶文旅等一体化茶叶产业发展格局。通过参加中国东盟博览会、湖南农博会、湖南省茶博会等,推介江华苦茶区域品牌,品牌效应明显提升。该县先后获评为“中国蜜香红茶之乡”“湖南红茶核心产区”“湖南茶叶乡村振兴十大茶旅融合示范县”等荣誉。与此同时,该县还通过实施建立茶叶种植示范基地、培育初制茶叶加工农户、茶农科技培训等措施,带动更多农民依托茶叶产业链增收致富,进一步为乡村振兴装载“助推器”。

截至目前,该县发展茶叶面积7.2万亩,年产量茶叶3100吨,实现产值3.43亿元。

【来源】红网

【作者】杨丁香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2022湖南茶叶乡村振兴“十大茶旅融合示范县” 江华瑶族自治县:神州瑶都苦茶香


(茶园日出)

顺着北纬25°的阳光远眺,巍巍南岭之下,潇水款款北去,地处湘、粤、桂三省(区)结合部的江华瑶族自治县用茂林披满三分之二的身躯,默默守护着湖南南关。

自古青山绿水育佳茗。作为全国首批生态文明示范县,江华孕育的湖南红茶典型代表——江华苦茶,据古籍《尔雅释木》及长沙马王堆汉墓陪葬出土文物考证,至今已有两千多年。

近年来,江华县利用得天独厚的茶资源优势,做大做强江华苦茶区域公用品牌,积极探索以茶促旅、以旅带茶发展模式,目前全县茶叶面积达6.74万亩,年产量3000吨,茶叶综合总产值3.16亿元,各类涉茶经营主体78家,为带动全县农业经济发展、农民脱贫致富和乡村振兴探索出了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

文化铸魂 瑶乡茶韵迎客来

世界最大的铜铸长鼓、中国瑶族第一殿盘王殿、瑶族图腾坊……走进江华,浓郁的瑶族风情扑面而来。

在我省唯一的瑶族自治县,也是全国瑶族人口最多县的江华,被誉为“瑶都神草”的苦茶是瑶族人必备之品。瑶族习俗、节庆、瑶医瑶药等都与茶有关,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盘王大歌》有关茶歌部分共有八首,“宁可三餐无酒,不可一日无茶”的瑶族人爱茶、制茶、饮茶的习俗代代相传。

(瑶家阿妹在采茶 谢望东摄)

“瑶茶文化是我们最独特的文化资源,只有深入挖掘、利用江华瑶茶的文化特性,才能让江华茶产业更具灵性、活力。”江华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李端生说道。

(神州瑶都茶文化旅游节)

举办神州瑶都(中国·江华)茶文化旅游节和江华苦茶高峰论坛,创作2首以《江华苦茶》为主题的歌,出版发行《江华苦茶》专著……为让瑶文化与茶文化相互涵养、相得益彰,丰富茶旅文化内涵,促进江华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江华结合苦茶祭盘王、茶歌、茶舞等瑶茶文化精髓,挖掘江华苦茶品牌价值,支持创作了以江华苦茶为主题的“三个一工程”。

(依瑶族图腾设计的江华苦茶品牌LOGO)

与此同时,江华还积极开展瑶茶文化的研究,从瑶族图腾“盘王印”吸取灵感设计江华苦茶品牌LOGO,开发了结合瑶族传统制作技艺和江华苦茶特性的“江华瑶茶”产品,提升品位,打造民族品牌。瑶茶文化如今已经成为了江华一张独有的靓丽名片,吸引着一大批游客纷至沓来。

(游客在冯河茶谷体验评茶)

“游客最喜欢在我们这里体验瑶族传统手工制茶、评茶,我们特意请了非遗传承人来教,最多的时候一天近两百名游客来体验。”开发建设了江华苦茶冯河茶谷现代茶叶融合发展示范园的湖南冯河大龙山现代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何桂祥满心欢喜。

资源联动 产业发展增动能

沿着蜿蜒的山路而上,一垄垄宛若绿色缎带的茶树铺满整个山坡,茶香与云共舞。登顶回望,一旁网红打卡地仙姑坛景区里被云海缠绕的山峦若隐若现。不远处,清悠的涔天河娇羞地扭动着身躯蜿蜒而去,一旁中国爱情小镇·江华瑶都水街里,美好爱情故事正在上演。

这里是由湖南江华冯城古树苦茶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冯城古茶产业园。

(可以鸟瞰涔天河的冯城古茶产业园 左观奇摄)

位于涔天河库区湖畔的冯城古茶产业园,海拔在400至900米之间,常年云雾缭绕,空气、水质和地质土壤是养育生态有机茶叶的最佳选择,目前已经开发面积1500亩。

为壮大茶产业,助力乡村振兴,小圩壮族乡整合茶园、涔天河旅游风光带等旅游资源,把崇江高山云雾茶产业与旅游业有机联动,开发出了游客采茶、品茶等茶旅融合产品,打造壮乡茶旅精品线路,使茶园成为游客青睐的旅游目的地。

(依山蜿蜒的冯城古茶产业园 左观奇摄)

冯城古茶产业园是江华契合旅游产业综合带动力,依托旅游景区、景点,串点成线成面,推进茶旅融合,形成合力的生动写照。

近几年来,江华配合境内拥有涔天河国家级湿地公园、潇湘源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姑婆山省级风景名胜区等景区景点,成功创建了冯河茶谷、牛牯岭茶旅小镇、小圩崇江茶旅点、桥市茶叶产业强镇、大锡古树茶群落等茶旅融合点,并在精品旅游线路中融入茶旅元素。

(茶香四溢的绿色“海洋”)

一幅江华苦茶、瑶家十八酿、盘王大歌、长鼓舞、千年瑶寨、涔天河水库等共同绘就的有声有色、有滋有味的瑶山画卷徐徐展开,澎湃着产业发展强劲动力——

全面融合 富民兴村新路子

大圩镇长山村曾经是深度贫困村,村民70%以上为瑶民。2015年,中南大学扶贫工作队到村,引进建设适合村里发展的蔬菜基地、食用菌基地等帮助脱贫致富。

为巩固提升脱贫成果,助力乡村振兴,2019年,中南大学又投入帮扶资金280万元,帮助村里成立长隆生态专业合作社,建立600亩江华苦茶生态种植示范园,并注册了“瑶韵长山红”商标。

(致力茶旅融合的江华苦茶生态种植示范园 左观奇摄)

“我们茶园建设了广场、游步道、观景茶亭等观景设施,正在规划建设茶业加工厂,未来将集种茶、采茶、游览为一体,再结合现有的蔬果、采摘,长山村正朝茶旅融合新农村迈进。”中南大学扶贫工作队队长、长山村驻村第一书记曹斌说道。

如今的长山村,山上有苦茶,山下有蔬果,乡亲们不出村就能赚钱,2021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30万元,发放土地租金35万元,发放劳务费65万元。

(长山村里田园风光无限 左观奇摄)

在江华,像长山村这样坚守发展与生态两条底线,推动茶旅一体化发展,探索出富民兴村新路子的地方还有很多。这都得益于江华县委县政府对江华苦茶的高度重视。

作为“一县一特”特色主导产业,江华县在2015年和2018年茶叶产业政策的基础上制定了《江华瑶族自治县茶叶产业发展实施方案(2022-2025年)》,优化布局“两带一区”(即岭东高山生态化产业带、岭西规模标准化产业带和野生古苦茶保护区),设立3000万元茶叶产业发展引导资金,推动茶叶产业高质量发展。

(荣誉颇多的江华苦茶)

此外,江华积极打造江华苦茶区域公用品牌,制定《江华苦茶区域公用品牌战略规划》,其价值由2016年1.86亿元上升至2021年3.16亿元,斩获中澳茶博会金奖、“茶祖神农杯”名优茶金奖等奖项,江华瑶族自治县被评为湖南茶叶“十强生态产茶县”,湖南茶叶千亿产业十强县。

(黎明柳接受采访 刘晓玲摄)

“今后,我们将以打造江华苦茶区域公用品牌为突破口,深入探索茶旅融合模式,绘就乡村振兴新篇章。”江华瑶族自治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江华茶叶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副组长黎明柳信心满满。(文/周佳)

来源:湖南茶业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湖南红茶“十大产品品牌”之冯城古茶:瑶都佳茗誉神州

“身浴朝阳头戴花,小村溪畔笑声哗;姑娘本是瑶家女,一担歌声一担茶”……一曲温情浪漫的江华茶歌,穿越千年的历史时空,氤氲浸润出一方茶香肆意的瑶山风情。

循着北纬25度环视,湖湘最南端、南岭北麓,隐匿着一处风景绝美地,山峦重叠,峡谷幽深,缓缓流淌的冯河碧绿清澈,俯仰之间皆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大美画卷!这里是瑶族的故乡,也是苦茶的故乡。

栽下“茶叶”树,带富一方民。湖南江华冯城古树苦茶有限公司依托生态核心区地理优势,深挖瑶族文化内涵,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走出了一条生产、加工、销售、科研及瑶茶文化传播的全产业链发展之路,让荒山变茶园,绿水青山成了金山银山。


大美瑶都育佳茗

自古好山好水育好茶,江华瑶族自治县位居南岭山脉腹地,地处世界优质红茶北纬25度黄金纬度线,森林覆盖率高,被誉为‘天然氧吧’、‘华南之肺’,保留着完美的绿色生态系统,此区域最适宜种植适制红茶的茶树品种。

江华苦茶属小乔木大叶类,是一个古老珍稀的特异茶树种质资源,据不完全统计,百年以上古茶树有万株以上,是目前湖南境内发现古茶树年代最久远,规模最大,分布最集中的区域。江华古称“冯城”,因此又被称为“冯城古茶”。

“南岭无山不有瑶”,探寻江华苦茶与“瑶文化”的共鸣,可以追溯到苦茶名字的由来。瑶族是一个热爱饮茶的民族,在数千年前的迁徙过程中,发现了江华瑶山中藏着的珍稀野茶,久之形成了特色鲜明、远近闻名的“江华苦茶”。

江华瑶族热情好客,当远方贵客到来时,主人会敬上一碗茶。客人笑问,这是什么茶?瑶家人答:“苦茶”。因瑶语“好”与汉语“苦”谐音,便被大家叫成了“苦茶”。因此,苦茶之名,源于一个美丽而富有诗意的误读,苦茶即为好茶。


沐浴着初冬的暖阳,穿过朦胧缭绕的雾气,清澈碧绿的涔天河水库宛如一块碧玉,镶嵌在高山密林之间,两岸的树木倒映水中,偶尔一群水鸟掠过水面。行至近千米的山端,云雾尚未散去,唯见铺满山坡的茶园依旧青绿。

这里是冯城古树茶业位于江华小圩壮族乡崇江村的3000亩自有高山有机茶园基地,背靠仙姑坛万亩原始次森林,与观音山平湖自然景观遥遥相对,碧水青山,胜似仙境,形成绝佳的天梯茶园仙境。

近年来,江华大力推广发展茶叶产业,重点打造“江华苦茶”公共品牌,并成功申报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小船多了容易拥挤无序,在当地茶产业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小散弱乱’的产业格局。成立于2016年的冯城古树苦茶有限公司因地制宜谋发展,以江华苦茶为引擎,和当地几家茶企一起把小茶叶做成了乡村振兴大产业,肩负起了龙头企业的带头领航作用。

“土壤检测富硒(0.9~1.2mg/kg),采用山泉水喷灌,有机种植,坚持‘原产地,原茶种,原生态’,这些都是不可复制的核心竞争力。”谈及公司优势,冯城古树苦茶有限公司销售总监黎卫兰信心满满,“我们公司拥有全程溯源+ISO22000认证+双有机认证(种植、加工),全省茶企不超过20家。”

匠心锻造好茶品


江华苦茶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以前。史书记载,西汉初建时,长沙国丞相利苍发现,从北方来的士兵经常被水土不服及瘴气困扰,饮用江华苦茶后,病情消除,苦茶成为汉军士兵随身携带必需品。

利苍得知苦茶独特风味及药用价值后,于是将苦茶带回长沙国并随书上贡给朝廷享用,成了当时西汉朝廷流行养生饮品,一箱箱苦茶翻山越岭顺流而下来到古长沙城。千年弹指一挥间,据上世纪70年代马王堆三号墓文物考证,其出土的茶叶为江华苦茶,为利苍之子利扶屯兵江华时所行“兵屯之贡”。

江华也是湖南省顶级红茶的发源地,1967年,江华红星茶场成功试制的4.6吨红碎茶,在广州口岸按二套样高品质验收,这也是湖南省出口创汇的第一单。

然而,上世纪后期,江华茶产业进入了前所未有的萧条沉寂期,大批茶园被荒废、砍伐。近年来,在市场的推动及政策的引导下,江华苦茶枯木逢春,再度迎来蓬勃发展。

对江华苦茶的过往,冯城古树苦茶有限公司创始人李端生熟稔于心。作为茶学高级农艺师,近40年来他潜心于江华苦茶资源利用与产业开发研究,相继荣获多项荣誉和发明专利。创办企业伊始,李端生心中就憧憬着,“希望有朝一日可以续写江华苦茶的辉煌”。

为打造出一杯有口皆碑的品质好茶,李端生围绕基地建设、育苗栽种、采摘加工、市场营销等环节中重点发力,建立了江华苦茶野生茶保护区,从野生资源中选育出来江华苦茶一号、二号等优良品种;制作工艺在传承古法的基础上,不断融合改进加工制作技术,形成了规模化、批量化、标准化、有机生产。

公司成立以来推出了江华红茶,江华绿茶,江华瑶茶,瑶白等4大系列产品,其中“江华苦茶1号”红茶,条索紧结、乌黑油润、汤色金亮、滋味鲜爽、口感饱满、花香蜜甜、回甘绵长、经久耐泡,具有独特的地域及品种香型,是湖南高品质特色红茶典型代表。


由于用料考究,制作精良,其红茶产品一经推出就深受市场的青睐,相继荣获“世界红茶产品质量金奖”、“中国工夫红茶斗茶大赛黄金白露杯金奖”、“湖南名优茶评比潇湘杯金奖”、“湖南茶祖神农杯金奖”等奖项。

茶圆江华民富梦

原来不名一文的茶叶已变身成乡村振兴的“金”叶,每年春茶采摘的高峰期,江华小圩壮族乡冯城古树苦茶茶业的崇江茶场内,茶香氤氲,人来人往。山上,是茶农在茶园采茶的繁忙景象;山下,工人正有条不紊的对茶叶进行加工。

“采茶季一天下来差不多有小200块钱,工作也不太累,比在家里种田划算多了。”崇江村村民吴姐笑着说,既能照顾家又能打零工赚钱,她这个年龄也不方便在外打工。此外,吃苦耐劳的吴姐还在冯城古树苦茶茶业负责除草、施肥、采摘,挑茶梗等工作,每年收入1.2万元左右。

冯城古树苦茶茶业充分挖掘当地生态资源潜力,建立高山有机茶园3000多亩,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吸纳贫困户就业,使农户增产增收,与周边5个乡镇1000多个农户建立了利益联结合作机制,仅2022年上半年就支付茶农工资近200万元,直接带动农户284户,每年人平均增收4314元,走出了一条以茶产业带动周边农民致富的新路子。


在冯城古树苦茶茶业的带动下,当地种茶兴茶的积极性空前高涨,茶产业已成为附近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真正成为了富民的主导产业。

为给乡村振兴注入新“动力”,作为老党员的李端生,常年包挂三个茶叶基地,开展技术指导服务,为了培育本土人才,他积极深入一线普及栽培、育苗、采摘、加工技术等茶产业相关知识,培育一批爱茶懂茶事茶的实用型人才。

在如今浮躁的制茶市场中,冯城古茶似一股清澈的溪流,通过品种选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走出一条小而美,小而精,小而高效茶产业发展和茶品牌成长之路。

“姑娘本是瑶家女,一担歌声一担茶”,一曲茶梦江华的山歌再度回荡在耳边……

来源:华声在线(吴涛),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100条结果 (用时 0.004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