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汇聚福安

找到约60条结果 (用时 0.001 秒)

全国茶叶加工工竞赛获奖大师茶话会在福安社口举行

11月15日上午,全国茶叶加工工(精制)职业技能竞赛获奖大师茶话会在社口镇坦洋茶场举行。市茶业局、人社局、总工会、社口镇等相关单位的领导、全国茶叶加工工竞赛获奖大师、坦洋工夫传统技艺非遗传承人,与我市茶叶企业家代表们欢聚一堂,共话产业发展未来。

全国茶叶加工工竞赛获奖大师茶话会现场

在此前刚收官的全国茶叶加工工(精制)职业技能竞赛上,我市选手郑国华、陈辉煌、黄震标分别获得了第2名、第4名、第7名的佳绩,再次证明了福安红茶的制作技艺。

全国茶叶加工工(精制)职业技能竞赛第2名 郑国华全国技术能手

全国茶叶加工工(精制)职业技能竞赛第4名 陈辉煌全国技术能手
全国茶叶加工工(精制)职业技能竞赛第7名 黄震标全国农业技术能手

闻着香,品着醇。茶话会上,3名制茶大师边为与会人员冲泡坦洋工夫红茶,边分享回顾参加国赛的备赛经历和心得体会。“这次我能获得全国加工工竞赛第二名,我觉得这个荣誉是福建茶人的荣誉,更是福安茶人荣誉,体现了国家对复合型技术人才的高度的重视。”郑国华回忆起比赛说,自己从事茶叶生产及加工方面的工作已16年,为了这次比赛也是做足了准备。决赛现场高手云集,来自全国14个省份的60名制茶大师汇聚比拼,其中有非遗传承人、高职称副研究员等,各个身怀绝技,竞争十分激烈,每场竞赛都需高度集中,这不仅考验了选手的综合能力,同时还需要有强大的心里素质。

市茶业局局长温铃光在茶话会上对获奖大师表示祝贺,并对长期支持和热爱坦洋工夫,始终关注着福安茶产业发展的单位和人员表示衷心感谢,希望茶人们能借助福安茶业的历史、地域、科教等优势,发挥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把茶业品质把握好,让坦洋工夫重振雄风。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茶产业发展,我们要重点打造坦洋村,以抓好坦洋的情意村为龙头,开办好坦洋工夫茶学堂,办好坦洋工夫茶叶公司,以全员经济合作社为抓手,推进坦洋村的这个整体的开发运营。”社口镇镇长陈惠明表示,社口镇作为我市茶业重镇,坦洋村作为坦洋工夫的发祥地,要利用好此优势,加大马力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与会人员和竞赛获奖大师合影

各茶企代表也纷纷建言献策,并从质量安全、品牌包装、人才培养、鼓励创业等多个方面给了很好的建议,为我市茶产业更好发展添砖助力。(郭杨贞)

注:内容来源今日福安,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福建福安:以茶产业大数据中心为支撑,3800亩智慧茶园走向振兴路

近年来,福安市紧跟数字经济发展步伐,推进当地特色茶产业走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的发展之路。由神州信息与福安农垦集团共建的福安市数字农业(茶叶)项目,通过共建“福安茶产业大数据中心”,基于对多源异构数据的汇聚、管理、建模分析与共享交换,构建农业一张图宏观掌控福安茶产业态势,同时提供对茶业生产加工、销售、流通等全链条的分析展示,助力客户完成3800亩智慧茶园的数字化转型,实现“数字+茶产业”的有机融合,以茶产业振兴助力福建乡村振兴。

该项目以福安茶产业大数据中心为支撑,面向用户推出智慧农业移动端与智慧茶园生产管理平台,并提供涵盖茶叶生产、数字茶园智能分析与决策、社会化服务、产权交易、品牌监管的茶叶产业全链条服务。

01

智慧农业移动端,用户登录即可对茶叶种植生产管理进行一键远程遥控;在智慧茶园生产管理平台,不仅实现线上的地块管理,还能远程灌溉、施肥,查看茶树长势、虫情等。

02

数字茶园智能分析与决策服务,以业务服务为目标,形成一个可循环收集数据、分析升级、服务迭代的数据模型,为合作社、茶园管理者、政府、茶叶研究所等产业各方科学决策提供数据与服务支撑。

03

社会化服务平台,不仅破解供需信息不对称问题,还引入金融机构提供信贷服务,打破农村金融信贷贷款难问题。

04

产权交易服务,通过“竞价模式”为农户土地经营权、农业生产设施设备、涉农项目等农村产权交易提供一条公开、快捷、高效的模式路径,实现农村资产效益最大化。

05

品牌监管服务,助力农产品原产地保护,规范品牌使用、管理、宣传和品牌保护,发挥品牌引领带动作用,做优农业品质品牌。

来源:神州信息

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薪火相传延续坚守!这场制茶大师收徒拜师仪式在福安顺利举行!

“传承”这个词,分开来看,是由“传授”和“承续”构成的。通过传承中所蕴含的这两大核心要素,千百年来累积的技艺、经验,得以不断延续,历久弥新。

传承,往往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背景,同时又无比贴近世俗。因为所有的技艺的传承都是由人去推进促成的,一项传统技艺的“生命”往往需要传承人和传承者共同维系,恰如已传承160多年的福安坦洋工夫茶制作技艺。

11月10日,中国制茶大师李宗雄收徒拜师仪式在福安市坦洋工夫茶非遗传习所举行,这场师承大会上,展现了福安坦洋工夫制茶技艺的延续与坚守。

六十载焚膏继晷

只为炼就一杯好茶

中国制茶大师、坦洋工夫茶制作工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李宗雄,从1959年接触坦洋工夫制茶技艺至今,已事茶六十多年。

李宗雄大师是福安阳头李氏制茶世家的第七代“传人”。李氏制茶世家祖传红茶炭焙的工艺,到了李宗雄这一代,通过现代红外线测温技术运用和对“火功”的细致划分,更是将炭焙技艺的运用提升到了一个小高峰。2013年,李宗雄大师制作的“炭焙红茶”被福建省农业厅评为“省优茶”。


△图片来源:中国茶叶流通协会

传承,是坚守也是延续。六十载焚膏继晷,令李宗雄制茶技艺越来越娴熟的同时,对传承的理解也不断加深。

在发扬光大福安茶技艺、茶文化这条路上,李宗雄大师从未停止过步伐。多年来,李宗雄致力于研究坦洋工夫红茶制作技艺及福安茶文化,应邀前往贵州、四川、湘西等茶产区,传授闽红坦洋工夫制茶技艺,将技艺与文化的种子播撒到各地。

此次举办的收徒拜师仪式,遵循古礼传承技艺的同时,也是在助推福安茶文化的传播,来自天南地北的茶人,怀抱着一致的赤诚之心,向李宗雄大师学习制茶技艺。凭借着这份对技艺传承的决心,地域的阻隔和文化的差异,都不再是问题。

传承传统制茶技艺

延续坦洋工夫辉煌

收徒拜师仪式在万众期待之中拉开序幕,各个步骤都遵循古礼进行,庄严而肃穆。福安市茶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副组长陈灼生、林炤,中国制茶大师林鸿是此次收徒拜师仪式的见证人。

随着李宗雄大师向茶圣上香、敬茶,这场神圣的收徒拜师仪式正式开始。

拜师仪式上,李立、陈长锐、兰陈富、夏陈玉、赵晋炜、段洁、黄丽、龙莉、黄磊现场拜师,孟小丁、林佳秋、何修武、卢猛等十多位弟子视频拜师。恰如拜师贴上所写“同聚师门,技艺融通,增强联系,信息互通,传承技艺,德艺双馨……”通过此次仪式,大家彼此之间多了份深厚的联系,也多了一份对光大坦洋工夫技艺的使命感。

随后,在场的师徒共拜茶圣。入室弟子代表夏陈玉表达了对传承延续好坦洋工夫制茶技艺的决心。

△入室弟子向师父行拜师礼、读拜师贴

△李宗雄大师回赠书法


△入室弟子向师父、师母敬茶

△入室弟子代表夏陈玉

李宗雄大师总结了坦洋工夫茶工艺需要注意的六个方面:三因制宜、在活字上下功夫、工夫茶功夫做、拼配技术、炭火功夫、求实务实,并且表达了大家因茶而聚,做好茶是所有茶人的共同目标。

△中国制茶大师李宗雄

“坦洋工夫,名扬中外,历史悠久,技艺精良……”,福安市茶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副组长陈灼生作为此次收徒拜师仪式的见证人代表,宣读了见证词,并表达了对坦洋工夫技艺传承的期待与祝愿。

△福安市茶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副组长陈灼生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的收徒拜师仪式为线上线下一起进行。在福安市坦洋工夫茶非遗传习所之外,李宗雄大师散落在各地的学生们也同步参与了此次盛会。活动现场,播放了全国各地师兄弟姐妹们的拜师视频。

收徒拜师仪式之后,同样精彩的师徒茶品鉴活动随之开启。

这份师徒茶作品【继艺·传承】由不同茶产区的徒弟制作而成,并经过李宗雄品鉴后精选推出,汇聚了坦洋菜茶、老川茶、保靖黄金茶、滇红、祁红·金针、金牡丹、茉莉工夫红茶等各具特色的十种红茶,从中可以品味到超越时空阻隔的传承滋味。

说回到坦洋工夫这一茶类上,它本就是红茶里颇具传奇色彩的存在。早在百年前,坦洋工夫茶创制之初,便远销全球各地,“坦洋”之名随着茶的外销也广为流传。福安坦洋工夫是一抹不容忽视的耀眼“东方红”。

△李宗雄大师品鉴师徒茶作品【继艺·传承】

时光不断更迭,传承代代接续。历经百年风雨,在传统技艺越来越稀缺的今天,坦洋工夫茶制作工艺的传承更显得尤为难能可贵。

福安坦洋工夫技艺的传承任重而道远,但恰如李宗雄大师所言:“作为非遗传承人,必须传承好祖祖辈辈茶叶生产加工过程中累积的技艺,让这些劳动人民的智慧的结晶不断延续,是我们所有茶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纵使前方是千难万险,但只要师徒始终守望相助,坚守不放弃,我们定能看到坦洋工夫不断绽放出绚烂光芒!

来源:说茶ShowCha ,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58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2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