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黄山茶产业

找到约1,471条结果 (用时 0.007 秒)

黄山市政协围绕“实施茶业振兴工程,做大做强黄山茶产业”协商议政

6月30日上午,黄山市政协七届十二次常委会议暨“实施茶业振兴工程,做大做强黄山茶产业”专题协商会召开。市委副书记、市长孙勇出席会议并讲话,市政协主席路海燕主持会议。市政协副主席胡宁、汪潇溪、徐玉宝、胡黎明、吴灵强、万国庆、徐荣华等出席会议。


在认真听取唐小见、胡曙光、朱生贵、张勉、谢一平等同志发言后,孙勇说,市政协围绕“实施茶业振兴工程,做大做强黄山茶产业”召开专题协商会,选题精准、工作精细、建议精到,既有政策层面的考量,又有操作层面的建议,针对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都很强,展示了极高的协商议政水平。市政府将认真研究吸纳,责成有关部门抓好落实,并及时将有关情况向市政协进行反馈。


孙勇指出,茶产业是黄山具有战略意义的支柱产业。要扭住品质这个根本,大力推进生产绿色化,把好种植关、加工关,突出全域管理,强化绿色防控,健全完善从茶园到茶杯的全程质量保障体系和追溯体系。要抓住龙头这个关键,大力推进产业集群化,一方面抓存量,着力壮大本地茶企,一方面抓增量,全力开展招商引资。要突出市场这个导向,大力推进产品品牌化,既抓好品牌的保护和培育,又抓好品牌的营销和推广。要坚持融合这个方向,大力推进发展一体化,紧抓三产融合,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在补齐精深加工短板、推行“茶叶+旅游”“茶叶+文化”“茶叶+生态”上下气力、见真章。要强化科技这个支撑,大力推进产业现代化,鼓励茶业龙头企业与高校院所加强产学研合作,加快推进科研成果的转换利用,加强茶叶专业技术人员和从业人员培训,努力把黄山建设成为“因茶致富、因茶兴业”的中国名茶之都。


路海燕在讲话时指出,全市各级政协组织和广大政协委员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有关重要讲话精神,把茶产业作为助力脱贫攻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支柱性产业,坚定发展信心和决心,围绕夯实产业发展基础、提升产业质量效益、优化产业发展环境等重点难点问题,发挥好专门协商机构作用。要把握机遇,在提质扩量、创品牌善营销、引智育才、守正创新等方面积极作为。要发挥政协人才荟萃、智力密集、联系面广的优势,把作风之实和履职之能结合起来,增强资政建言的前瞻性、精准性,提升凝聚共识的针对性、有效性。


路海燕还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建言“十四五”发展、强化专门协商机构建设等方面,对做好今年下半年市政协各项工作作出部署。


会议分组讨论并审议通过了《关于“实施茶业振兴工程,做大做强黄山茶产业”的建议案》及《政协黄山市委员会常务委员述职办法(试行)》;审议通过了有关人事事项。


(文 /根据 黄山日报 相关内容编辑)

全国人大代表姚顺武关于加大支持力度推动黄山茶产业绿色发展的建议

黄山市是全国主要名茶区,产茶历史悠久,品质优异。茶产业是黄山的支柱产业、富民产业、生态产业,是促进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

一、黄山市茶产业发展情况

2019年,黄山市茶园面积80万亩,茶叶产量3.88万吨,同比增3.8%;一产产值36.5亿元,同比增6.5%。茶园亩收入4797元,同比增6.5%;全市茶农人均茶叶收入达5215元,比去年增6.4%。

一是生态茶园加快发展。近年来,我市大力开展农药集中配送工作,制定出台《农药使用管理条例》,强化茶叶投入品管控,茶园生物农药和高效低残农药使用率由2015年的60%提高到去年的80%。从今年开始,对全域80万亩茶园开展病虫害绿色防控,推广应用“粘虫黄板+生物农药+生态农艺”措施,目前已实施39个乡镇239个村,面积39.7万亩。积极实施茶业全产业链有机化试点示范,加快推进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推广林、茶、草立体种植模式,开展茶叶物联网技术研究与推广,推进机耕、机采、机剪试点,大力推广茶园管理机械化。目前,全市共有地理标志证明商标3个,地理标志保护产品6个,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4项,有机茶、绿色食品茶和无公害茶“三茶”认证面积78万亩、占茶园总面积的96.2%。

二是企业实力不断增强。大力推进初精制厂清洁化改造,加工环境明显改善,清洁化加工水平显著提高。引进开发先进生产设备,大型清洁化、连续化、智能化加工流水线近百条。成功引进联合利华、北京小罐茶、中茶集团、上海光明食品进驻黄山,投资茶产业。全市拥有省级龙头企业22家,国家级龙头企业2家,9家企业入选全国茶叶行业百强,位居全国地级市之首。2019年,全市茶业加工产值达到88亿元,自营出口茶叶5.1万吨,同比增7.9%,创汇2亿美元,同比增4.6%,分别占全国的1/7和1/10。

三是产业融合更加紧密。近年来,我市积极推进“旅游+”“生态+”模式,茶产业三产紧密融合。全市拥有2个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黟县、黄山区),5个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5条路线入选全国茶旅游精品路线或茶乡之旅路线。全市691个行政村有一半以上的村从事休闲农业的发展,有188个村以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为主导产业,其中茶产业为基础的村达到一半以上。已建成黄山区“现代茶博园”、徽州区“唐模现代农业休闲示范园”、休宁世外茗洲乡村度假农庄、黟县弋江源茶主题休闲农庄、祁门祁春庄园等,以茶为主题的研学游、科普游、生态游成为黄山茶叶经济新的增长点。

四是品牌影响持续增强。坚持外树形象、内升品质,强化品牌塑造、品牌营销,每年在外埠举办黄山茶大型展示推介会,联合中茶协等举办黄山茶会、中国茶业经济年会等,积极在央视等主流媒体投放广告,品牌宣传力度不断增强。创建和加强太平猴魁、松萝茶、黄山毛峰、黄山白茶等多个区域品牌,品牌茶叶原产地茶农利益得到维护,品牌竞争力不断提高。全市拥有茶叶中国驰名商标10个,安徽省著名商标70个,安徽省名牌产品21个,中华老字号2个,居全省首位。

二、存在主要问题

1.茶园基础薄弱。黄山市茶园树龄老化,树势衰退,茶园覆盖度低的情况较为普遍,且黄山市大多数为陡坡茶园,茶园管理机械化水平低。

2.质量安全需要进一步加强。近年来进口国对农残要求越来越高,需要我市在全域范围推进病虫害绿色防控,以提升茶叶出口欧盟、美国等的市场竞争力。

3.茶产业规模化集约化程度较低,精深加工水平不高,公共品牌核心竞争力不强,需要加快推进产业集群建设。

三、几点建议

(一)加大对高标准茶园建设扶持力度。建议中央层面出台高标准茶园建设标准,并制定扶持政策。围绕高标准茶园“园、林、路、沟、渠”基础设施全面配套,集成品种改良、生态种植和绿色防控等环节,加大支持力度。

(二)加强对茶叶主产区全域绿色防控方面的政策和技术支持。从今年开始,我市将强力推进茶园全域绿色防控,全面推广应用“粘虫黄板+生物农药+生态农艺”措施,覆盖全域80万亩茶园。同时将连片茶园全部纳入政策性农业保险。强化茶园投入品行政执法,推进茶园投入品管理和使用规范化、科学化。建议国家层面出台相应支持政策,在茶园投入品生产、销售和管控方面建立约束机制和负面清单制度。

(三)加强黄山茶产业“点、面、线”建设。一是支持“点”即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将黄山市列为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茶产业)。通过实施生态茶园、主体培育、三产融合和品牌提升,建设农业现代化的典型样板和制高点。黄山市现有4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祁门箬坑茶叶、休宁流口茶叶、黟县碧阳茶叶、徽州区富溪茶叶),有安徽省茶叶研究所、黄山职业技术学院、安农大皖南综合试验站,谢裕大等11家省级科技特派员工作站和太平猴魁、出口绿茶加工等9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推进茶产业绿色发展、科技支撑、产业融合等方面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具有成为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茶产业)的先天优势。二是支持“面”即产业强镇建设,支持将黄山市徽州区富溪乡等列为产业强镇。域内茶园面积1.8万亩,现有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省级3家、茶业合作社18家、家庭农场17家、中国驰名商标4个,中国茶叶行业综合实力百强企业3家。通过实施产业强镇项目将示范引领全市茶业集聚发展,促进产村融合、产城融合发展,繁荣镇域经济,推动产业振兴。三是支持“线”即产业集群建设,建设以黄山毛峰为主的绿茶产业集群。围绕黄山毛峰主产区和核心产区,重点打造以黄山高新区为主的精致智能加工集聚区、以徽州区为主的核心加工区、以歙县经开区为主的原产地加工物流集聚区、以休宁经开区及商山镇等为主的出口茶加工贸易集聚区和以黄山区工业园为主的精深加工区,依托22家省级以上茶叶龙头企业,打造生态茶园、精深加工、仓储物流、品牌推广、跨境电商为一体的绿茶产业集群,推动黄山毛峰产业形态由“大产业”向“强产业”转变,空间布局由“点状分布”向“集群发展”转变,主体关系由“同质竞争”向“抱团发展”转变,到2022年,实现黄山毛峰全产业链产值达到150亿元。
(来源:中安在线)

在2023中国(黄山)茶业发展大会上 农业农村局局长这样推介黄山茶

4月25日

以“茶叶深加工,黄山新出发”为主题的

2023中国(黄山)茶业发展大会

暨中国茶饮可持续发展高峰论坛在黄山区开幕

黄山市农业农村局局长朱洪平

变为推介官

这样推介黄山茶产业

黄山茶是生态茶。黄山市地处国内公认的北纬30度黄金产茶带,茶区四季分明、气候温润、光照适度、山高林密、土质肥厚、云蒸雾罩,“晴时早晚遍地雾、阴雨成天满山云”,绝佳的环境下种植着黄山种、茗洲种、柿大茶和槠叶种等传统地方良种,大都采用丛栽种植方式,生态环境好、病虫害发生率低,孕育了黄山茶“香气浓郁、味感醇美、色泽鲜亮、绿色有机”的靓丽特质。全市现有茶园面积97万亩,有机、绿色和无公害茶园认证面积达98%以上。

黄山茶是精致茶。企业培育上,现有茶叶加工企业1200多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4家,省级龙头企业27家,规上企业65家,省级示范联合体19家,均居全省首位。近年来先后引进小罐茶、立顿、中茶、农夫山泉、元气森林等TOP企业,徽茶产业集群基本形成。科技应用上,建成清洁化自动化茶叶加工生产线近100条,拥有茶叶深加工企业11家,开发了茶饮料、速溶茶、茶日化、茶食品等系列精深加工产品,茶叶附加值持续提高。“绿茶自动化加工与数字化品控关键技术装备及应用”科技成果荣获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出口外销上,常年茶叶出口量6万吨左右,占全国的1/6,是全国最大眉茶出口集散地。

黄山茶是健康茶。一方面,有益成份多。受土质、环境等影响,黄山茶成分丰富,一些关键指标高于其它茶叶。据黄山海关国家重点实验室抽样检测,黄山毛峰中氨基酸(4.2%)、茶多酚(20.8%)和水浸出物(53.3%)含量,高于西湖龙井、江苏碧螺春;祁红茶多酚(28.23%)、水浸出物(45.75%)、总糖(5.49%)含量高于川红、越红,特别是香叶醇、芳樟醇、紫萝酮等含量较高,形成了似花、似蜜、似果的独特“祁门香”。另一方面安全放心。黄山市大力实施全域茶园病虫害绿色防控,农药集中配送体系覆盖率100%,“诱虫黄板+生物农药+生态农艺”模式已实现全覆盖,鲜叶抽样欧盟达标率90%以上,黄山茶已成为“放心茶”代名词。

黄山茶是文化茶。黄山茶是徽州文化的一个鲜明标识,是徽州文化重要组成部分。一是历史悠久。黄山茶业源于汉、闻于唐、兴于清、盛于今。明代大方和尚到休宁松萝山结庵,创制松萝茶并开创茶叶炒青技术之先河,屯溪绿茶在此基础上发展完善而成。清代太平猴魁、黄山毛峰、祁门红茶等名茶相继创制、加速发展,形成百花齐放的生动局面。二是底蕴深厚。历代名人对黄山茶多次提及。唐《茶酒论》中提到“浮梁歙州,万国来求”,反映了黄山自古茶叶品质好、销售旺的生动场景。三是贸易活跃。明、清和民国时期,徽茶伴随徽商贸易畅销海内外,成为传播中国文化、徽州文化的重要载体。陆路上,徽茶是古丝绸之路上重要商品,黄山市是中俄蒙“万里茶道”国际旅游联盟成员;水路上,徽茶沿着“海上丝绸之路”销往80多个国家和地区,英国女王、美国总统罗斯福等迷恋祁红,引发欧美上流社会的追逐钟爱。四是传承文化。祁门红茶、黄山毛峰、太平猴魁制作技艺既是国家级非遗也是世界非遗,屯溪绿茶、休宁松萝、黟县石墨等12项制作技艺被列为省级非遗。

黄山茶是旅游茶。黄山市以茶促旅、以旅兴茶,加快传统茶产业转型升级。一是茶旅路线纤陌纵横。将茶元素与相关景区点串成线,打造精品茶旅线路15条,让游客听茶歌、游茶园、赏茶艺、品新茶,深刻感受茶乡风情。2022年,“探秘祁红 ·寻梦乡愁”“太平猴魁茶乡风情游”等7条路线入选全国精品茶乡旅游路线,占全国12%。二是茶旅基地遍布山乡。黄山市已建成高标准茶旅结合观光园22处、茶叶博物馆7家。建设涉茶省级非遗传承示范基地、科普教育示范基地、中小学研学旅行基地20多个,近100个村发展以茶为元素的乡村旅游。三是茶事活动精彩纷呈。连续举办8届黄山茶会,相继举办中国休闲农业黄山峰会、首届全省制茶技能大赛、黄山毛峰茶文化节等多项茶事活动,提升了黄山茶旅知名度。

黄山茶是品牌茶。茶因黄山而有灵气,黄山因茶而更有名气。从历史看,徽茶在国内外享有盛誉,1915年祁门红茶、太平猴魁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荣获金奖。1955年,黄山毛峰、太平猴魁、祁门红茶被中国茶叶总公司评定为全国十大历史名茶,多次作为国礼茶赠送外国元首。从商标看,现有中国驰名商标10个、地理标志证明商标3个、地理标志保护产品7个、中华老字号2个,位居全国地级市前列,黄山市被中国茶叶流通协会授予“中国名茶之都”称号,系全国唯一。从区域看,徽州区、黄山区、祁门县、歙县、休宁县入选“中国茶业百强县”,小罐茶、谢裕大、天之红、猴坑、王光熙松萝、光明、新安源7家茶企入选年度中国茶业百强企业,为全国入选企业数量最多的地级市之一。

最后,朱洪平表示,作为与黄山风景并驾齐驱的另一张名片,茶产业成为了黄山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

近年来,黄山市聚焦打造全国首个全域茶叶无农残城市和新时代中国名茶之都,统筹做好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这篇大文章,不断推进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黄山是发展茶产业、投资茶饮品的宝地、福地,投资黄山就是投资未来!

来源:徽茶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1,448条结果 (用时 0.004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23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