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杭州顶峰茶业

找到约42条结果 (用时 0.001 秒)

杭州品茶生活行业点评和改革传播活动发布会在杭召开

  

杭为茶都,每一年的杭州都因精彩纷呈的茶事活动变得独特而瑰丽。不仅引领茶行业提升与改革升级,更使杭州稳居茶业态创新高地。

杭州,因茶而美,因茶而盛。一年一度的杭州品茶生活行业点评和改革传播活动发布会于2021年1月29日再次盛装亮相。本届发布会从“茶杭州、杭州茶、杭茶人、杭茶会、茶全球”五个方面提炼事件、人物、品牌进行现场颁奖,这些杭州茶事活动现象级的对象无疑成为了杭州茶事活动高规格、高级别、高层次的代名词。

众所周知,“杭州生活品质总点评”立足于具有杭州特色的生活文化、城市文化、行业文化、品牌文化,是杭州最具城市生活特质和品位的标志性及影响力活动之一,自2005年起连续举办了十五届,已成为引领杭州城市生活的风向标。


为进一步引领茶行业提升与改革升级,使杭州稳居茶业态创新高地,杭州茶都品牌促进会受杭州市改革研究与促进中心的指导与委托,根据《杭州点评和改革传播活动工作方案》的部署,通过行业主导、专家引领、市民互动、媒体宣传,结合专家评审以及大众点评产生2020年度“现象、品牌、人物、区块、茶空间、事件”点评榜单,并进行专场发布展示杭州生活品质和城市品牌,为杭州生活品质年度总点评推荐内容。


品质生活,茶美杭州。“茶”这一极具东方魅力的文化载体,在杭州人心中根深蒂固。此次发布的2020杭州品茶生活行业点评榜单以五大方面为纲,分别从六大维度展示了杭州这一年来品茶生活涌现的诸多现象,正是这些区块、这些人物、这些品牌、这些空间和这些活动让杭州这座品茶之都的形象丰满和鲜活起来。


2020杭州品茶行业点评


【现象一】:茶叶助力乡村振兴脱贫致富

杭州茶产业是都市农业的优势产业,占浙江省茶产值的20%,在促进山区农民增收和生态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茶产业进一步延伸,在茶文化广泛传播与加速文旅产业融合等方面也为其他县市分享了宝贵的“杭州经验”,在城市对口帮扶助农的工作中,杭州“茶都”的国际影响力和美誉度不断增强,“杭为茶都”的地位日益显现。

品牌:紫金普洱

人物:许亚洲(浙江大学景东挂职副县长)

活动:浙江大学对口支援云南景东彝族自治县茶产业发展,以“紫金普洱”茶项目获评第五届教育部直属高校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典型项目

点评语:一叶茶舟,从东海之滨划向彩云之南,民族共兴,汉彜人民联手打造出

"紫金普洱"的响亮品牌。浙江大学景东挂职副县长许亚洲,代表浙江大学对口支援云南景东彝族自治县茶产业发展,以“紫金普洱”茶项目获评第五届教育部直属高校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典型项目,更是一片叶子富了一方百姓的实践案例。堪称智慧茶项目,浙滇山海情。

(点评语撰写人:王旭烽)

【现象二】:打造茶文化高质量传播新路径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线下开展得如火如荼的茶事活动不得不转为线上传播,茶界专家学者纷纷开启了线上免费直播科普茶叶知识的公益活动,茶行业传统纸媒与新兴媒体齐头并进,加大宣传力度推出精品茶旅路线、不懈推进茶行业与文旅行业融合进程,一个古老的传统行业正搭载高质量传播的新路径正走上现代化道路,从而历久弥新。

品牌:茗边、茶频道

区块:鸠坑茶原产区、茶都茶教育圈

人物:张炳新、孙状云、汪荪

茶空间:中国茶叶博物馆、茶学堂

活动:电影《龙井》在西湖龙井村举行开机仪式、“5.21”国际茶日系列庆祝活动、征集发布浙江省十条精品茶旅路线、第二届杭州都市圈茶艺师邀请赛

点评语:大数据背景下的智慧茶文化传播及品牌推广,在新冠疫情的施虐下爆发出强大的生命力,茗边、茶频道

鸠坑茶原产区、茶都茶教育圈构成的茶产业传播机构,及以张炳新、孙状云、汪荪等茶人为主体的传播者,在以中国茶叶博物馆、茶学堂为核心主体的一系列茶空间进行线上线下结合的茶文化传播,而电影《龙井》在西湖龙井村举行的开机仪式,“5.21”国际茶日系列庆祝活动、征集发布浙江省十条精品茶旅路线、第二届杭州都市圈茶艺师邀请赛等金点子活动,更为今后的茶文化传播,建立了广播的通道。

(点评语撰写人:王旭烽)

【现象三】:助力疫情,发展“直播带货”助农电商新模式

每年3、4月份正是每年春茶上市的季节,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不少地区茶叶流通受阻。为帮助茶企和茶农走出困境,不少党员领导干部率先带头直播带货并在网络走红,成为为茶产品拓宽销路、农村产业扶贫和乡村振兴的有力手段。

品牌:艺福堂茶业、顶峰牌茶业、嗏玛道

人物:李晓军、胡晓

茶空间:艺福堂直播间、老树茶馆、嗏玛道Teahouse

活动:第七届中华茶奥会“县长说茶擂台赛”、“县长来直播”龙井茶专场抖音直播活动、市妇联“巾帼带货?爱心助农”龙坞茶镇淘宝直播活动

点评语:助力抗疫,直播带货,茶业界电商冲锋在这一新模式的最前沿。商业流通,网红打造,切实投入因新冠疫情影响的新茶流通受阻,帮助茶企和茶农走出困境,率先带头直播带货并在网络走红,成为为茶产品拓宽销路、农村产业扶贫和乡村振兴的有力手段。艺福堂茶业、顶峰牌茶业、嗏玛道等企业一马当先,李晓军、胡晓等企业带头人亲身体验,艺福堂直播间、老树茶馆、嗏玛道Teahouse等纷纷成为新的网红点。第七届中华茶奥会“县长说茶擂台赛”、“县长来直播”龙井茶专场抖音直播活动、市妇联“巾帼带货·爱心助农”龙坞茶镇淘宝直播活动,更是成为党政机关直接带领茶人,直接打造网红的示范。新的契机,新的亮点,就这样被前赴后继地创造出来。

(点评语撰写人:王旭烽)

点评对象简介

【品牌】

1.紫金普洱:2016年,浙大吴朝晖校长在亲临景东指导工作时提出“紫金普洱”的设想,即立足该县古树茶资源优势,优化茶产业链管控,促进精准扶贫。从2017年作为浙大120周年校庆纪念茶开始,紫金普洱持续受到浙大师生和广大校友的喜爱,连续四年供不应求。

2.茗边:茗边头条,自2014年3月诞生以来,一直践行做一流行业专业媒体传播平台的初心与梦想:纵览茶界大事要事趣事,以行业观察者的身份,365天不间断全方位、全视角关注行业资讯及信息,去伪存真,过滤信息源,传播正能量,成为了业界公认的最有影响力的行业媒体和茶界新闻资讯的头条。

3.湖南卫视茶频道:湖南卫视茶频道(chapindao)是湖南电视台为满足万千茶友量身打造专业以茶为主题的频道,是全国首个且唯一一个,全面对接茶产业,传承中华茶文化的电视直播平台。茶频道播出“快乐人生,品茗天下”的频道口号,既包含着品茶的快乐,也寓意着休闲养生的中国式雅致生活,深度参与在杭的大型茶相关赛事与活动,为杭州茶文化推广贡献了一份独特的力量。

4.艺福堂茶业:杭州艺福堂茶业有限公司是杭州市2008年首批大学生创业企业之一,位于风景秀丽的“中国茶都”——杭州,是一家集生产、销售、科研为一体、经营各种名优茗茶、花草养生茶及现代创新茶产品的“互联网+茶业”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艺福堂旗下拥有实实在在做好茶—艺福堂、为茶设计美物—雅集、专业调配组合型花茶—以美、中式文化茶礼—茶都、谷物代餐茶食—五谷聚、精制江南茶食——西子春六大品牌,经营各种名优茗茶,花草茶、花果茶,组方茶饮品、谷物饮品、泡茶器具等茶生活产品。艺福堂曾荣获: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中国茶叶行业综合实力百强企业、国家电子商务示范企业、中国茶业品牌传播力十强企业、CCTV中国品牌榜入围品牌、浙江省农业龙头企业、浙江名牌产品、杭州市准独角兽企业等。

5.顶峰牌茶业:顶峰茶业起源于 1997 年,中国茶业综合实力百强企业,杭州市农业龙头企业,目前顶峰茶业主要从事茶叶的生产、加工、营销等工作, 致力于茶产业的发展和茶文化的传播。顶峰茶业开拓了“互联网 +” 的现代化经营模式,建立自有品牌的电子商务平台。2015 年,参与制定西湖龙井茶行业标准。2016 年,成为 G20 杭州峰会唯一一家来自茶行业的高级赞助商,其西湖龙井茶和九曲红梅茶成为峰会指定产品。2017 年,公司西湖龙井茶作为“一带一路”北京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和金砖五国峰会定制茶礼,并获首届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品鉴用茶称号。2019 年,成为中国影视产业创新峰会指定用茶。

6.嗏玛道:成立于2012年,“吃茶”健康产业引领者,产品研发、生产及销售的现代化科技型公司,以茶爽养生含片为核心的新零售O2O平台。专注于茶及茶衍生品研发、生产及销售。以吃茶系列产品为特色,茶健康产业的新零售运营平台,旨在引领健康的方式与生活理念。

【人物】

1.许亚洲(浙江大学云南景东挂职副县长):他是一名扶贫干部。一年半以来,他立足当地古茶树和古树茶资源优势,用心用情用力,助力脱贫致富和乡村振兴。他投身茶产业发展,引导当地企业实施“采摘-加工全程不落地”理念,提升茶产业品质,引领传统普洱茶的“饼饼、坨坨、球球”向现代快销和日化应用转变,出现了小方砖、挂耳茶等具有网红元素的新品,推动当地获得“2020年茶业百强县”;他投身茶产业宣传推广,疫情阻击战期间通过“县长直播带货”销售茶产品,在杭州举办的第七届中华茶奥会“县长说茶”竞赛项目中,获得金牌说茶县长,他投身茶产业助力脱贫攻坚,仅2020年,浙江大学合作企业生产的“无量”牌古树晒红、古树红和校友纪念茶紫金普洱在杭州茶友圈和浙江大学校园销售1100万元以上,带动626户卡户成功脱贫摘帽。他就是浙江大学挂职干部,云南景东彝族自治县副县长许亚洲。

2.李晓军:艺福堂茶业创始人,2008年创办了艺福堂茶业,连续12年领跑茶叶互联网各大电商平台。坚持用互联网思维做健康茶产品,利用大数据分析,建立客户消费数据库,打通互联网+茶叶销售的前端与后端,在市场大数据的背景下,实现工厂智能化订单式生产,指导公司的资源配置和优化资源分布,坚守“一生只做一件事、实实在在做好茶”初心,忠于“让更多的人喝上更多的健康好茶”使命,持续创业,深耕产品和服务,让消费者选茶变得更简单。不断提升企业运营能效,逐步满足全球化经营,为打造世界一流的茶品牌而孜孜奋斗。

3.胡晓:现任杭州顶峰茶业有限公司和杭州胡安泰茶文化有限公司总经理,兼任拱墅区政协委员和拱墅区茶文化研究会理事。她所经营的的企业团队已是中国茶业综合实力百强企业、杭州市农业龙头企业,在做好杭州茶产业经营的同时,她将产品拓展至全国六大茶类及茶器茶具,并在茶生产、茶流通之外进一步开拓茶文化、茶文创、茶教育、茶旅游,形成茶产业闭环。

4.张炳新: 杭州市农业农村局原巡视员, 长期在岗协助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和茶产业发展并分管茶博会协调小组办公室,现为杭州市茶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多年来亲自组织指导中华茶奥会等全国性大型茶事活动的持续开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为推动杭州茶文化事业发展贡献了一份不可忽视的力量。

5.孙状云:孙状云,怀着践行做一流专业媒体传播平台的初心与梦想,自2004年进入茶媒体行业,曾担任过十年《茶博览》杂志负责人,并负责相关运营工作。2014年成为《茶讯》杂志、《茗边》公众号的创始人,至2020年,已成为拥有《茗边头条》、《茗边副刊》、《茗边智库》大型专业网站、《茶讯》月刊、《茗边—茶生活美学》系列丛书等多个新媒体平台及茶媒体平台的主编。他发起成立《全球茶情报告》资讯平台,并成为执行主编;受聘为中国发展研究院农业农村品牌战略研究中心专家顾问、研究员……他以专业人士、专业媒体的眼光进行茶产业的深度报道并创立了自己的风格与特色,被誉为“茶界的笔杆子”。每年有2/3的时间深入茶产区第一线,用媒体人的坚守与梦想撰写了一篇篇有深度有高度有厚度的专业文章,深受业界好评,极具影响力。

6.汪荪:小原流花道家元教授,师从川澜老师,是国际花道协会上海支部成员。安徽省黄山市德茗舍茶艺职业培训学校校长,国家茶艺技师,高级评茶员,国际武林斗茶大赛裁判员。 长期以来, 汪荪孜孜不倦的服务于各方有缘茶人,共建天天好茶好心情的生活理念,以柔软的力量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旨在遵循一种健康自然的生活方式,传递一种风雅淡然的生命姿态和美学价值,以一种健康、积极、向上的精神,赋予古典的茶文化更为新颖、时尚的表现形式。

【区块】

1.鸠坑茶原产区

2020年,以省为单元,完备、系统编录的鸠坑茶种分布图——《鸠坑茶种族谱图》正式在杭州发布,其显示,杭州市淳安县鸠坑乡鸠坑茶种先后被浙江省内各地和湖南、江苏、云南、安徽、甘肃、四川、湖北等国内省份及日本、越南等十多个国家引种。鸠坑因茶而香,因茶而声播远扬。据史料记载,鸠坑茶在唐代就已经名传京都长安,为此朝廷每年要到远距京城四千多里外的睦州征贡鸠坑茶。因其后来遍布全球,鸠坑种也被称为“母亲茶”。在浙江,几乎一半的茶叶原种都是鸠坑种,可以说是茶的‘老祖宗’。《鸠坑茶种族谱图》发布是一个积极的信号,通过资源整合、转化、创新,引发新的效应,为鸠坑茶市场拓展,鸠坑茶产业健康、快速、持续发展打下基石。

2.茶都茶教育圈

2020年5月21日,是联合国确定的首个“国际茶日”,也是这天上午,由省农业农村厅和省供销社共同主管筹备、浙江农业商贸职业学院承办的浙江茶业学院在浙江农业商贸职业学院挂牌成立,首批80名在职研修生班学员同时举行开学典礼。至此,杭城茶专业教育实现全面涵盖中专、大专、本科、研究生及社会民办大学,茶都茶教育人才培养体系首次完善,这将为社会不断输送各层次茶行业人才,促进杭州茶行业健康繁荣发展。

【茶空间】

1.中国茶叶博物馆:是我国唯一以茶和茶文化为主题的国家级专题博物馆。集文化展示、科普宣传、科学研究、学术交流、茶艺培训、互动体验及品茗、餐饮、会务、休闲等服务功能于一体,是中国与世界茶文化的展示交流中心,也是茶文化主题旅游综合体。

2.茶学堂:秉承“茶学文化、专业传承、技艺创新、雅致生活”的理念,传播系统专业的茶学知识,为爱茶人士提供学习及交流的平台。私人定制课程、茶品鉴沙龙在业界广受好评。毗邻浙大华家池校区的地理优势,使茶学堂成为了华家池人品茗聚会的后花园。

3.艺福堂直播间:2020年疫情期间,企业转变营销模式,加入直播大军,多次联手淘宝直播、抖音直播、薇娅直播,艺福堂茶产品在直播活动中引来众多关注的目光。仅仅在「抖音有好货 县长来直播」龙井专场这一直播活动中便创下了480万元的销售记录。

4.老树茶馆: 为拓展和打造茶 + 茶馆经营模式,利用传统经营模式,结合茶空间理念和老树国画元素,于2019年打造出了顶峰茶业的“老树茶馆”茶空间,位于杭州西溪内,使茶与国画两种文化元素在杭州这座历史悠远、意蕴悠长的文化之城实现了美妙的碰撞和完美的结合。现如今老树茶馆中展示了其独家开发的以老树画作为题材的各种文创产品,从茶叶、杯子、扇子到环保袋,再到日历和台历,后续也将不断开发出以茶为载体新的产品。

5.嗏玛道Teahouse:嗏玛道现代茶空间专心于茶叶、茶具、茶饮、茶点、茶餐及茶文化相关产品的研发、生产及销售。以龙井系列产品为特色,以现代茶空间连锁经营为载体、茶文化体验式营销为核心。嗏玛道的体验店简约舒适,以抹茶为招牌,是杭州地区把传统原叶茶和潮流创意饮品结合的典型现代茶空间,真正以茶元素为核心,将茶与饮品,茶与糕点,茶与时尚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以现代的工艺,用年轻人喜欢的口感和呈现出形式,让更多的人喜欢上茶、爱上茶。

【事件】

1.浙江大学对口支援云南景东彝族自治县茶产业发展,以“紫金普洱”茶项目获评第五届教育部直属高校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典型项目:浙江大学充分发挥茶学学科优势和科技优势,以茶为媒,依托无量山独特的茶树资源,利用校友资源,优化茶产业链管控,搭建销售平台,架起招商引资桥梁,科技助力景东县发展,将产业精准扶贫落到实处。浙江大学茶叶研究所所长、教授王岳飞等专家率领技术团队在景东县开展实地调研和技术指导,对茶农进行技术培训,指导当地茶农、茶企提高茶园管理和制作水平,成品茶品质大大提升。结合浙大校庆契机,助力茶产品场景式推广。通过“紫金普洱”茶品牌的创建与推广,建立了“校地企”相协同、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相融合、品牌建设与场景式推广相促进的高校助力地方精准扶贫新模式,该项目荣获第五届教育部直属高校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典型项目。

2.电影《龙井》在西湖龙井村举行开机仪式:首部以龙井茶为背景,全程杭州拍摄,世界文化遗产地名为片名的文艺电影《龙井》在杭州西湖龙井村正式开机。电影以龙井茶为背景,讲述了一段旷世跨国恋情,展现千年茶文化发展的历史不同时期,因茶结缘的唯美爱情故事,同时反映出中日民间因茶结缘的特殊历史。龙井茶是浙江绿茶的主导产品,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西湖龙井茶更是被誉为杭州的金名片。电影《龙井》将以艺术的形式向世人展示出西湖龙井茶乃至杭州历史文化的独特韵味和别样精彩,对于弘扬杭州茶文化、打响茶品牌、发展茶旅游、做强茶产业都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3.浙江省十条精品茶旅路线征集发布:5月21日上午,“国际茶日”浙江杭州主场活动在中国茶叶博物馆举办,现场首次发布了浙江十大茶旅精品线路。这十条线路,串联了各地主要茶历史、茶文化、茶产业及相关旅游资源,游客朋友们可花五六天游览全程、沉浸体验,也可用一两天游览精华、休闲放松。

4.第二届杭州都市圈茶艺师邀请赛:2020年9月,黄山市人社部门开展杭州都市圈及周边产茶大市茶艺产业技能大比武,旨在积极响应贯彻市委市政府“融杭”“融长三角”重大战略部署的具体落实,在服务于茶叶事业新的更大发展的同时,加强与杭州都市圈及周边地市技能交流合作,弘扬茶艺师工匠精神,展示茶行业技能风采,助力技能大赛实现“用技能的力量改变世界”的美好愿景。

5.第七届中华茶奥会“县长说茶擂台赛”:中国有近千个产茶县,茶县长到茶奥会来说茶,肩负着振兴区域茶品牌,“把茶这个产业做好”的光荣使命,从生产者论茶,到消费者话茶,再到管理层面的县市长说茶,不仅推广了区域茶品牌,也是全国茶县一次产、供、销渠道的深入交流,开启了盛世茶话的最精彩华章。市县长们以宣传推广地方茶产业、茶文化、茶科技、茶旅游等为主题,结合茶艺展示形式进行主旨演讲,内容体现了各地区文化特色、发展成果、振兴经济、招才引智、助企助创、助旅助农等举措,通过自选主题、布置茶席茶具、编辑设计宣讲背景视频、选择音乐,将主旨演讲、茶艺展示完美地融为了一体。

6.“县长来直播”龙井茶专场抖音直播活动:2020年4月,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新昌县等地政府的有关领导化身“主播”,轮番上线向网友介绍本地龙井茶的产业情况、产品特点、风土人情、自然禀赋等情况。县长“直播团”吆喝起龙井茶,带货力超强,一场直播活动销售龙井茶达480余万元。

7.市妇联“巾帼带货?爱心助农”龙坞茶镇淘宝直播活动:3月8日国际妇女节当天,杭州市妇联“巾帼带货、爱心助农”活动走进淳安县千岛湖的茶田,开展“请把千岛湖茶带回家”的网红线上直播,帮助茶农解决“复产”和推销等实际困难,吸引了23万网友在线“买买买”,央视新闻客户端、淘宝直播官方台等多家媒体同步参与直播。

出席本次发布会的有杭州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副主席孙璐,杭州改革研究与促进中心杨雯,杭州茶都品牌促进会理事长、浙江大学茶学学科带头人、浙江大学茶叶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导王岳飞,汉语国际推广茶文化传播基地秘书长、浙江农林大学教授苏祝成,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产业经济研究室主任、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研究员姜爱芹,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CARD中国农业品牌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胡晓云,杭州茶都品牌促进会秘书长、浙江树人大学国际茶文化学院执行院长、教育部茶艺与评茶技能大师工作室领衔人、教授、硕导张星海,杭州市茶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张炳新,杭州市茶楼业协会会长邱仁明,中国茶叶博物馆副馆长朱珠珍,杭州传媒品牌促进会秘书长、杭州日报报业集团杭州网总经理陈华胜,杭州城市品牌促进会副秘书长郭左辉,杭州西湖影像促进会秘书长林晓红,艺福堂茶业创始人、全国茶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李晓军,杭州茶都品牌促促进会常务副理事长、茗边头条主编孙状云,杭州茶爽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沙建国,安徽省黄山市德茗舍茶艺职业培训学校校长、小原流花道家元教授汪荪,杭州顶峰茶业有限公司、杭州胡安泰茶文化有限公司总经理兼任拱墅区政协委员和拱墅区茶文化研究会理事胡晓,茶学堂创办人、浙江大学童一家茶学培训中心资深讲师陈英,浙江树人大学国际茶文化学院讲师桂燕玲等领导与嘉宾。

原标题:品质生活,茶美杭州——杭州品茶生活行业点评和改革传播活动发布会在杭召开

注:内容来源茗边,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高质量发展产业调研 中国茶业的使命担当

百姓开门七件事,茶列其中。

茶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目前,全球有60多个产茶国和地区,茶叶年产量近600万吨,贸易量超过200万吨,饮茶人口超过20亿,茶文化已成为全世界共同的精神财富。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茶叶生产国和消费国。多年来,我国茶产业继承传统、探索新路,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和人民生活需要,已成为促进三产融合、助力脱贫攻坚、推动乡村振兴的一个支柱产业。

茶,是文化,是传承,也是财富,涉及数千万人的生计。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茶产业发展,多次到茶区茶企考察调研,并强调“要统筹做好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这篇大文章”。那么,中国茶产业如何主动融入并服务新发展格局,做好统筹发展这篇大文章?

中国茶市场格局变了

从经济规模看,茶算不上一个大产业,但中国是茶叶的故乡,中国人发现并享用茶已有4700多年历史。茶不仅是中国的一张独特名片,而且是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

中国茶叶出口最早可追溯到1500年前。1886年,中国茶叶出口量最高达13.4万吨。此后,受长期战乱影响而走向萎缩。新中国成立后,中国茶叶出口总体呈持续上升态势。2021年,我国茶叶出口量为36.94万吨,创历史新高。

然而,与当下热闹的咖啡市场相比,茶消费在年轻人中有些寂寥。尽管市场上有喜茶、奈雪的茶等网红茶饮,但业内却有一种看法根深蒂固:茶饮与传统意义上的“茶”相距甚远,茶叶在其中顶多是个配角。

“以前,我们也认为年轻人不喝茶,现在看来这个观念得改!”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会长、全国茶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任委员王庆告诉经济日报记者,从京东等平台消费数据看,年轻人买茶喝茶的比例还是很高的,年轻人喜欢的茶调饮里不仅有茶,而且茶的成分占了三成到四成。“年轻人喝的茶变了,喝茶的方式也变了。”

往年的春夏时节,王庆都会穿梭在各个产茶区之间,或了解茶情指导生产,或为地方卖茶出谋划策。今年疫情多点散发,困在北京的王庆有点如坐针毡:采茶高峰期,采茶工进不来,会不会没人采茶了?茶叶成品做出来了,物流不畅会不会卖不出去……

这份担忧的背后,是全国1000多个茶叶种植县、4896万亩茶园以及3000多万茶产业从业者的收成与生计。中国茶叶流通协会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茶叶产量达318万吨,整个茶行业经济总量接近8000亿元。

“这8000亿元中,原茶部分销售有3000多亿元,剩下的主要是茶叶深加工,如茶叶提取物、茶叶衍生品等。我们测算过,茶调饮这个细分市场有约1000亿元的消费规模。”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秘书长梅宇说。

20世纪90年代,中国茶市场格局忽然变了,仿佛一夜之间中国茶叶市场被大量包装精美时尚的进口茶占据。一个公开的秘密是,它们中有不少是从中国出口的干毛茶,但经过欧美等国家工业流程化的拼配加工,又贴着亮丽新标签重回中国市场,但身价陡增。

进口茶与中国传统茶产业之间的竞争今天仍在继续。不过,在与进口茶的角逐中,中国茶产业发展的逻辑也悄然发生改变,这从茶叶产销关键指标屡创新高中可见一斑。特别是中国茶产业在新茶饮、茶旅游、茶空间等新赛道上积极探索,让茶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中国经验全球瞩目。

这背后,凝聚着茶农、农技、茶商、科研人员等数千万茶从业者的辛勤付出。“全国茶行业有6万多家企业,包括茶农在内大概有3000多万从业者,如果再加上季节性采茶工和相关人员,高峰时估计超8000万人。”王庆坦言,茶产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产能过剩的隐忧。目前,我国茶园平均亩产在60公斤左右,高的可达90公斤,但国际上已达亩产120公斤的水平。不仅如此,因人工成本高,很多夏秋茶不得不弃采,这意味着茶叶集约化种植还有较大提升空间。

茶树种植是做好茶的第一步,“生态好,茶才好”已成为越来越多茶人的共识。与茶叶打了30多年交道的蒋世祖对此深有体会。作为川红世家传承人,蒋世祖一直坚持高标准生态茶园建设,其高山红茶经农业农村部茶叶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481项农残检测,每项指标成绩皆优。让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总农艺师王积军欣慰的是,目前,福建、广东、浙江等茶叶主产区在生态茶园建设上不断探索并取得了积极成效,为茶园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做好茶,更要做市场认可的好茶。新一代茶人正努力把传统茶文化与年轻人的生活连接起来,赋予茶叶新的时代气息。作为“80后”茶人,杭州顶峰茶业创始人胡飞牵手网红大咖“老树画画”,共同打造“老树茶馆”,探索多元文化元素与传统茶产业的融合。“现在的年轻人喝茶不仅‘不将就’,有的还‘很讲究’。所以,我们这一代茶人,既要根植传统,更要守正创新。”胡飞说。

茶叶大国缺少世界级茶企

一叶见方寸,一茶现万千。中国茶特有的香韵,吸引了广大茶爱好者,也培育了众多茶企业。然而,享誉世界的中国茶至今却没有一个影响世界的国际品牌。

北京西城区马连道特色街区,有着“中国茶叶第一街”称号,这里集中了10余个大型茶城、3000多家茶铺,是中国茶叶品牌的集中展示平台。从全国看,产茶区的松阳、新昌、湄潭、西安、信阳等地均有大型茶叶市场,销售区除北京马连道外,类似上海天山、广州芳村等规模较大的茶叶市场还有六七十个。

尽管这些茶叶市场熙熙攘攘,但“大而不强、大而不彰”的现状一直困扰着整个茶行业。比如,龙井茶品类享誉世界,但龙井茶品牌却知者不多;从销售额看,茶行业头部企业中茶、八马、澜沧古茶等公司,全年营业收入均未超过20亿元。在产量、出口上都有优势的茶叶大国,为何没能走出一家世界级的茶企?

资源难以集中、规模化程度低,是茶品牌做大做强的第一道坎。记者走访发现,由于种茶收益不错,各地茶农流转土地的积极性不高。但茶企要做大,确保稳定的供应和品质,必须集中一定的资源。中茶协副秘书长兼产业发展部主任申卫伟说,我国大部分茶叶的种植、生产,都是小生产、小种植,生产方式缺乏真正意义上的大规模经营。没有规模化,就难以实现现代化经营。

即使有了规模,茶品牌还需要解决标准化问题。小罐茶负责人向记者透露,2012年品牌创立之初,正是因为担心标准问题,放弃了做有机茶的想法,转向寻找不同品类的非遗制茶技艺传承人。2016年小罐茶进入市场,2017年开始自建工厂,2018年开始自建茶园。如今,以统一小罐包装、统一品牌形象销售的小罐茶,被视为我国茶企探索品牌化、标准化的先锋。

“近年来,我国茶叶标准化工作已经有了长足发展,形成了较为完备的标准体系。但目前茶叶标准的制定更多关注在生产端,涉及市场端与消费端的国家标准很少。”申卫伟说,这导致了茶企在连锁化、品牌化等环节难以固化消费群体,市场占有率自然也难以进一步提升。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我国茶叶品类繁多,品牌区域化特征较为明显。我国茶叶包括红茶、绿茶、乌龙茶、黄茶、白茶和黑茶六大茶类,以及花茶、紧压茶等再加工茶。整体来看,各地茶叶以区域公共品牌为主导,大多茶企也有着鲜明的区域特点,导致了茶行业难以出现具有全产业、全品类影响力的品牌,以及真正意义上的龙头企业。

尽管困难重重,还是有一些大的茶企开始布局多茶类。八马茶业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八马根据不同地域消费习惯开发覆盖乌龙茶、绿茶、白茶、红茶等六大茶类的产品,形成一套特有的生产技术和标准。在业内,八马茶业与中国茶叶股份有限公司一起被视为最有可能率先成为全国性、全品类综合性品牌的种子选手。然而,八马茶业近日撤回上市申请,进一步凸显茶企上市难的问题。

规模化、标准化和跨区域三道坎,再加上茶园看天吃饭、原料品质难控等问题,导致茶行业长期得不到资本市场的青睐。“没有一家A股上市的茶企”与“没有一家立顿这样的世界级品牌”,仍像魔咒一样,扣在整个茶行业的头上。

数千亿市场为何难造“茶叶第一股”?梅宇分析说,目前我国共有16家上市茶企,天福在港股主板上市,其余15家均在新三板上市。没有主板上市公司,究其原因主要是产业集中度低,企业运作规范度有限,运营模式不符合金融市场对企业的要求。好在近年来已有很大改观,茶企进军资本市场的决心仍在。目前,中茶还在申请国内主板上市。

说起规模化,人们习惯于与1890年创建于英国的立顿茶相比较,而梅宇认为,目前二者尚不具可比性。非要说差距的话,可能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现代化企业的管理规范程度,二是立顿所拥有的国际市场与外向型资源,三是独有的企业品牌资源优势,四是立顿对科技研发的投入。

中国茶产业要实现由大到强的转变,必须有世界一流茶叶企业的支撑。“区域公共品牌与企业品牌的发展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王庆提出,茶叶区域品牌建设应当基于当地的历史文化、自然特征或资源禀赋,汇集成共同特征,提炼出统一调性,构建相应的茶叶企业品牌集群,以保证区域品牌的高质量发展。企业品牌应当在区域品牌的基础上,寻找自身特点,树立独特形象,提升产品品质,明确目标群体,制定营销策略,以构建特定的消费者社群,成为领导品牌。

中国茶产业现代化发展的趋势不可阻挡,茶品牌崛起已在路上。业内人士坚信,未来我国茶企业能够在工业化、标准化、品牌化甚至智能化上再进一步,建立属于中国独有的茶叶品牌,实现从“茶叶大国”向“茶叶强国”的转变。

茶产业担当历史重任

尽管没有形成国际品牌,但中国茶产业却承担着世人并不了解的重任。

自从办起茶厂,福建省武夷山市星村镇黄村村民蔡金茂对好生活就有了更多期待。蔡金茂家隔壁就是自己的“金茂茶厂”。他告诉记者,今年春茶已初制结束,毛茶1万多斤,精制后产值有五六十万元,再加上每年10多亩生态公益林补偿金,日子越过越红火。

2021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武夷山市燕子窠生态茶园考察时指出,“过去茶产业是你们这里脱贫攻坚的支柱产业,今后要成为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总书记的这句话,让蔡金茂们感同身受,越来越多的茶农正因茶脱贫、因茶致富。

数据显示,我国茶叶主产区有370多个国家级和省级脱贫县种植茶叶,面积超3100万亩,年产量超180万吨,占我国茶园总面积和总产量的六成以上。发展茶产业,既可提高茶农收入,又可发展旅游,保护生态环境,还能提升文化内涵、唱响品牌,成为推动三产融合最富潜力的抓手。

在湖南省吉首市太平镇青干村,漫山遍野都是绿意浓浓的茶园。山顶上建起了标准化茶叶加工厂,茶园春景在文化墙上栩栩如生。“我们茶叶合作社发展迅猛,目前种植面积突破3600亩,整体收入达到350万元。”青干村党支部书记、金龙黄金茶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张才说。

两年前,湖南省茶业集团与吉首市太平青干金龙黄金茶种植专业合作社(青干村)、石门县楚湘茶叶专业合作社(蓝公田村)两个村级专业合作社签约,以“公司+村级专业合作社+农户”模式进行深入合作。湖南省茶业集团利用科研、人才、市场、品牌等方面优势,为合作基地提供全流程技术服务,引导当地茶叶生产与国内外市场高效接轨。

“只有产业兴旺才能带动乡亲致富。希望年年春天都能看到茶农的笑脸,都能看到合作社的变化。”湖南省茶业集团董事长周重旺说,在合作期内,不仅将销售利润的10%返还给基地,还设立了茶园管理工资、奖励基金等,激发种植农户的积极性与责任感,确保了基地茶农稳定增收。

不仅要让茶农增收增效,更要让茶园可持续发展。建设生态茶园成为不少地方推进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福建省制定了地方标准《生态茶园建设与管理技术规范》,建立了52个生态茶园核心技术示范片,打造了一批以燕子窠生态茶园、永福樱花茶园为代表的高标准生态茶园。2017年,广东省在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方案中提出“打造100个生态茶园”的重点任务,目前,已组织认定了122家生态茶园;浙江省在2018年至2020年创建了178个省级生态茶园,面积达10.1万亩。

不过,我国茶园在推进绿色生产及保护利用生态环境优势方面,短板依旧明显。“比如,生态茶园的标准体系还不完善,关键技术有待提升,生态价值实现机制也不完善。此外,从工作层面看,生态茶园还缺少明确的扶持政策。”王积军说,当前,茶园生态价值实现路径较为单一,生态水平与经济效益未实现挂钩,生态优势难以转化为经济价值,还有部分茶叶生产经营主体滥用“生态”之名,应用绿色技术、保护茶园生态环境的内生动力不足。

为了补齐短板,一些地方已行动起来,在探索茶园生态价值实现路径多样化方面,关注点聚焦到了茶园碳汇上。近日,全国首个农业碳汇交易平台在厦门设立,7755亩生态茶园、共计3357吨农业碳汇作为全国首批农业碳汇交易项目签约并完成交易。

福建省农业农村厅教授级高级农艺师苏峰认为,农业碳汇交易的推进将促进农业生产者观念上的转变,引领绿色生态的生产种植理念和发展方向。这种绿色发展理念的灌输过程,将改变过去很多不良、不规范的耕作方式,应用更为低耗的科技和种植模式。农业碳汇交易的发展,有望为茶产业开拓出一条新兴的创收渠道,让绿水青山更为便捷地转化为金山银山。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在茶产业发展过程中,科技特派员这一群体发挥了重要作用:现代技术与传统产业的结合,不仅有效提升了茶叶品质,也切实带动了茶农增收致富。更重要的是,在一线服务中,科技特派员培养出了一批“田秀才”,带出了一支既懂技能又能留下的农民技术员队伍,夯实了乡村振兴的人才基础。

茶科技创新大步前行

“在茶行业一待就是30年,工作从来没有离开过这片叶子。”

杨秀芳,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党委副书记、研究员,茶学专业毕业后从事茶叶质检和品质控制技术研究10余年,2009年至今一直从事茶叶质量与标准、深加工等领域的技术研究和科研管理工作。

作为茶叶质量专家,杨秀芳被问得最多的莫过于“农残”问题。“目前,我国茶叶农残合格率达98%以上,消费者可以放心喝茶。”杨秀芳说,作为项目召集人制定的ISO18449-2021《绿茶术语》国际标准去年正式发布,这是我国专家牵头制定并发布的第一个茶叶国际ISO标准。目前,国内还有三位茶专家正在牵头制定国际标准。

主持和参与国际标准制定,增添了国内茶科技工作者的自信。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园艺处副处长冷杨说,我国茶行业的研发力量还是很强的,19个产茶省大多数都有省级茶叶研究所,有些地市也建了茶叶研究所。茶行业有两名院士,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有60多位稳定开展茶学研究的专家,还有80多所大专院校开设了茶学专业,整个科研体系较为健全。

茶科技工作者们亲历并推动着我国茶行业科技的变化和发展,他们研究课题的演变也折射出我国茶科技的进步。从可以喝、放心喝,到能够满足更多消费者的更高需求、畅销国际市场,茶行业需要更多科技赋能。

茶行业机械化程度低,是茶产业提升效益的“卡脖子”难题。在名优绿茶中劳动力成本占总生产成本的80%至90%,而鲜叶采摘的又占据近70%的劳动力成本,可以说,我国茶产业仍是劳动密集型行业,由于机械化程度低导致茶资源浪费严重。

王积军提到,特别是今年春茶采收正值疫情多点散发的时期,从外地组织采茶工比较困难,造成采茶工紧缺和工资上涨;同时,疫情防控的配套服务费用也大幅增加。

放眼国际,一些产茶国家的茶叶机械化起步早、发展快。早在20世纪70年代,日本茶叶机械化采摘已经基本得到普及。20世纪90年代初期,日本对6个主要产茶县的统计调查显示,春茶机采率80%以上,夏茶机采率90%以上。

“目前我国茶产业的机械化程度,只能说是刚刚起步。”杭州茶叶研究院纪委书记唐小林介绍,从整个生产顺序来看,茶园管理专用机械领域基本是空白;名优茶采收机尚在研究实验中;初精加工基本实现了机械化,但成套化、标准化程度仍很低;再加工阶段部分实现机械化;深加工基本是借用食品、化工、医药领域的专用设备。国产专用设备的缺乏,也是茶产业提高机械化水平的“堵点”。杨秀芳说,检测实验室的设备很多都是进口的,价格比较高,有的用了20多年还在使用。

新茶饮作为茶行业中的新业态,相关设备和技术更是匮乏,更多的是依靠茶饮企业自身去摸索。奈雪的茶媒体公关副总监陈诗告诉记者,茶饮行业没有成熟的设备,没有现成可用的东西,软件硬件都需要自己研发。数字化系统的落地也费了番波折,落地应用后更需要去耗时调整。

设备和投入的不足,直接影响到茶行业中后端的研发。王庆认为,我国茶科技在行业前端研发能力较强,但中后端仍较弱,“几年前到肯尼亚参观立顿的研发中心,同行的好多专家想着立顿是低端茶能有什么研发,但到了人家的拼配室都被震撼了,近500位评茶员在拼配、审评。我们的茶企到现在也没有做到这个研发规模的”。

以企业为主体的研发投入是推动茶科技创新的关键要素,也是我国茶科技创新的薄弱环节。杨秀芳所在的杭州茶叶研究院开展了茶功能成分的绿色制备以及分子互作、物性变化、功效机制等茶跨界应用技术研究,研制了茶休闲食品、茶饮料、茶保健食品、茶肉制品等含茶健康食品和茶日化产品,但离真正产业化还有差距。

“很多单位都在做茶的深加工,但真正转化的还不多。”杨秀芳说,很多研究机构和院校都在储备技术,但茶企大多科研投入有限,又希望直接拿到成熟的成果。研发都是有风险的,单个小企业难以对接重大科研项目,希望有更多的茶区地方政府能够立项支持,有更多的龙头企业主动加大创新投入,也期待外来的资本能够眼光长远一些,对新成果多一些耐心和支持。

研究成果的转化已成为茶行业科技发展的共性难题。王积军提到,茶产业有很多研发成果,农机推广机构与科研单位开展了大量示范推广和技术培训工作,比如在广西横州建立茉莉花茶生产数字化基地,农艺师只需打开手机,就可以随时察看花田情况,了解空气和土壤温湿度、光照强度等信息,实现精细化种植和管理。但茶产业关键技术的推广,如生态茶园模式和低产低效茶园改造等,缺少专门的项目和资金支持,难以大规模开展。

“十四五”是我国茶产业和茶科技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农业农村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与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联合发布的《关于促进茶产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提出,到2025年,茶园面积稳定在现有水平,茶产业科技贡献率达65%。

专家认为,面对新时代的新要求,要把创新当作第一动力,围绕茶产业链开展深度研究,注重新技术的研发与推广应用,促进茶产业从传统产业向现代产业转型升级,还要着力引进技术创新型和市场开拓型企业,用科技为茶产业赋能。

茶科技任重道远。“进入茶行业越久,越感觉知道的只是冰山一角,但始终乐在其中。”杨秀芳在微信头像上写着,“好茶一杯,健康一生”。

中国茶经济更有可为

“绿茶在烘青的时候,生命已经终止;普洱茶在晒青的时候,它的生命才开始。”一位资深茶友的话,道出了中国茶的丰富多样。

中国是全球茶产量、茶消费量最大的国家,也是唯一一个可以生产六大茶类的国家,但按照人均喝茶量计算的话,可能连世界前十名都挤不进去。这意味着,茶市场仍有巨大的上升空间。如果再把茶产业、茶文化、茶科技统筹起来布局,我国茶产业发展、茶经济繁荣将更有可为。

从近40年茶叶市场发展轨迹看,各大茶类板块轮动的效应十分明显——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的黑茶潮,后来逐步被红茶占据上风,再后来白茶接棒。其中,以普洱为代表的黑茶市场异军突起,一度如旋风般席卷全国,甚至吸引了许多海外投资者入场。

在中国,茶金融行得通吗?“我个人不太赞成。茶叶本身是个农产品,适当有一点储存是可以的,但黑茶的科学机理至今还没搞明白,有没有储存价值还不好说。”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专家表示,国外在茶金融方面已有些成功探索,比如在斯里兰卡的科伦坡茶叶拍卖市场、印度的加尔各答茶叶拍卖市场、肯尼亚的蒙巴萨茶叶拍卖市场,因为标准化程度较高,茶叶仓单可以实现评估质押。在这方面,国内茶叶市场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探索。

一块“茶饼”动辄拍出数万元甚至几十万元价格,投机风险不言而喻。事实上,这与传统意义上的茶金融属性是相背离的。在国内期货品种频频推出的当下,“茶叶期货”迟迟按兵不动,说到底还是标准化缺失的问题——“手工茶和机制茶相比,味道就是不一样,你说怎么办?”

新茶饮的出现,为茶产业发展打开了新赛道。一方面,得益于消费升级,新茶饮相对于过去粉末冲泡的奶茶,更能迎合消费者健康化、定制化的需求;另一方面,新茶饮行业利润可观、周转快,吸引了不少投资者的青睐。近年来,受疫情影响,新茶饮市场扩张步伐有所放缓,在一二线城市新茶饮市场趋向饱和的情况下,新茶饮门店开设下沉趋势明显。同时,随着用户线上消费习惯的养成,新茶饮通过外卖平台和自主开发程序获得了更多消费人群,带动了门店运营效率的提升。

无论是盘活茶行业现有存量,还是做大新茶饮增量,茶产业未来发展都离不开文化的赋能。特别是随着我国经济稳步增长和消费升级拉动,茶叶消费群体的体量在不断增大,消费理念也在发生转变,茶文化不仅在满足生活品质与消费体验上大有“用武之地”,未来还可以衍生出更多的茶饮新品及消费场景。

正如专家所说,中国茶产业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不断融入健康、时尚和数字化的元素。比如,顺应现代社会快速生活节奏,让传统的饮茶方式更加方便,消费者可随时随地泡上一杯好茶;再如,更加关注年轻消费群体“拼命又养生”的痛点,推出相关茶产品和服务等。此外,传统的茶文化也可以拥有时尚感,可以用更多国潮茶品,带动年轻消费群体对茶文化的学习和传播。

“茶,虽然只是一片树叶,但它凝聚着中华民族劳动智慧,是一份活着的绿色文化遗产。从古丝绸之路、茶马古道,到在外交场合中频频亮相的‘茶叙国事’‘茶礼’,中国茶都蕴含着包容开放的文化气质,过去是,现在是,未来依然是。”华鼎国学研究基金会国茶专家委员会秘书长张永立如是说。

来源:中国经济日报 记者 顾阳 刘瑾 刘春沐阳,

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杭州气温“断崖式”下降 西湖龙井谷雨茶产量减少

9日,受江淮气旋和冷空气影响,浙江多地气温“断崖式”下降。大幅度降温也将对杭州西湖龙井茶叶生长带来影响,不少茶农坦言西湖龙井谷雨茶产量将降低,价格将随之上涨。

  9日17时浙江省气象台发布强天气通报,该省湖州、嘉兴、杭州、绍兴北部等地区已出现大范围8-11级雷雨大风,局部地区有20-40mm/h的短时强降水。该省局部地区气温由30℃以上下降至10℃左右,降温幅度超过20℃。

  杭州市西湖区龙坞茶镇素有“万担茶乡”之称,主要有群体种和以香味取胜的龙井43。据悉,此次受天气影响的茶叶品种主要以4月初开采的群体种为主,龙井43号已基本结束采摘。

  “清明过后至4月20日期间的西湖龙井茶都是谷雨茶。这几天谷雨茶头茶本应大范围上市,但受4月初霜冻及近日降温,今年谷雨茶的生长速度放缓,预计整体产量将较往年下降20%至25%。”杭州顶峰茶业有限公司执行董事胡飞说。

  有30余年种茶经验的龙坞茶农苏臻表示,其自家的12亩茶园也受到了此前霜冻及降温的影响,谷雨茶的价格也将出现上涨。“相较往年,今年的谷雨茶产量会下降1/4甚至1/3。因谷雨茶价格相较明前茶更实惠,一直受许多茶叶爱好者青睐。但受天气影响,今年谷雨茶的供应量将不会很大,价格也呈现上扬趋势,且将稳定在偏高价位。”

  面对到来的降温天气,杭州市西湖区农技中心推广研究员商建农表示,“只要不是低温冻害就不必过度担心,此次降温所带来的降水对西湖龙井茶的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据悉,针对此次降温,杭州市西湖区向辖区范围内100余位西湖龙井茶企负责人、龙坞等相关镇街等发布了气象预警信息。

(责任编辑:信息宣传部)


找到约42条结果 (用时 0.001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