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孩子能喝六堡

找到约30条结果 (用时 0.004 秒)

女性怀孕期、生理期以及孩子阶段,能不能喝茶?

经常遇到一些问题:孩子能不能喝茶?怀孕阶段能不能喝茶?女性生理期能不能喝茶?

这些问题真的得好好说说了。

女性怀孕阶段不可喝茶?

这个要看每个人的体质吧,我自己怀孕阶段都是喝茶的。第一个孩子那会正在创店初期,每天也离不开陪客人试茶和自己试茶的需要。孩子生出来还算皮肤白皙身体健康,八斤大胖娃,脑袋瓜子还算灵活。身边同行的友人,很多都是在怀孕阶段依旧坚持做茶、试茶、喝茶的,孩子也都很健康。

但是我们都是遵循:淡茶、少量、温和为主。以品质上乘的绿茶少量、老白茶少量、老黑茶少量。刺激的茶、年份较新的茶、偏寒的茶、品质较低的茶,是尽量不饮用的。也会观察自己和胎儿的反应,如果喝点茶就会使得胎动频繁,睡不好,那就不要喝。忍一忍吧。产检时候,也可以告诉医生,你平时的饮食和喝茶的量,综合产检的数据报告(一般产检都有验血和验血糖的项目),根据检验报告和医生的建议合理的安排是否喝茶、补钙、补铁等。

孩子出生第一天,医生都夸宝宝状态好

女性生理期间不宜喝茶?

关于这个问题,绝大多数说不能喝茶的理由都是:茶多酚会导致经期会出现食欲不振,茶里含有咖啡碱容易加重痛经、乳房胀痛、精神紧张等经期综合症。那么问题来了,中国茶有六大基本茶类,每一种茶都富含茶多酚,富含咖啡碱吗?答案是否定的呀,黑茶类茶多酚、咖啡碱的含量都相当低,大多数茶多酚转化为茶色素,这同样是一类极具保健价值的物质。黑茶的普洱茶、青砖茶、茯茶等,都是处于生理期间的女性的良好饮品。据很多经期喝普洱茶、青砖茶的女性反应,痛经大大减轻,身心舒泰。甚至有些女性朋友将普洱茶当做经期必备保健饮料。但是,还是建议少、淡、温和的茶为主。如果实在是担心,那可以根据自己的体质,暂停几天。毕竟每个人的体质是不一样的。我们店里的姑娘们,都是每天喝茶的,一切都还好,没有月经不调、痛经的现象。而且都生了两个健康的胖娃娃。所以我们觉得,生理期合理喝茶是没有问题的。

孩子不宜喝茶?

关于这个问题,流传的说法粗糙得令人无奈。我们的很多家长可以把碳酸饮料一瓶接一瓶的递给孩子,却因为有“孩子不能喝浓茶”直接转换成“孩子不能喝茶”了。

我们都知道儿童的年龄段很长,从初生至十几岁都属于儿童,到底哪些孩子不适合喝茶?还是所有孩子都不宜喝茶?其实比较安全的做法是,5岁之前的孩子不喝茶(说实话,这也是为了免除某些人太较劲的做法,我家孩子从一岁开始喝偶尔喝点淡茶,各方面都极为正常,牙齿的状态,和身体状态 ,智力的状态,都挺不错的)。五六岁即将上学的孩子可以开始尝试从最淡的茶喝起,把成人喝的茶兑水浓度降低到至少一倍,让孩子尝尝,如果爱喝,就可以从淡茶喝起了。孩子也许会喜欢绿茶,不喜欢红茶、普洱,没关系,只要能找到自己喜欢的就好。慢慢地,过渡到正常浓度。这个浓度也不是大人喜欢的浓度,而是孩子反应这个好喝,就用孩子合适的浓度泡茶给他喝。

我自己的孩子是一岁后,除非他要喝,我才给他小尝一杯或者半杯,不强迫于他。四岁半前,我是给他玩茶。玩茶就是店里的茶桌或者是家里的茶席,他想玩耍都不会阻止和斥责。两岁多,他就有自己专属的小紫砂壶和公道杯、小铜壶、小银壶、杯子。这些都是他可以拿得动、且不太容易打碎的,很适合孩子拿来玩。

我们一般是把小铜壶灌小半壶温水,把带火和带电的设备拿开,把他的专属茶具拿出来,就可以给他自由的玩耍了。象征性的给他一罐茶叶,让他投两颗茶叶,注水、出汤、分茶、喝上几口,都是没有什么问题的。孩子在这个玩耍中,能得到很多乐趣,而且很安静,很聚神的去做这件事情,我观察过他的神情和变化,确实只有好处没有坏处。而且他可以在茶中享受到一些乐趣,对于长大以后的排遣和减压,是很有引导帮助的。

这个阶段,我们一般是玩茶阶段,少尝阶段。现在我家孩子已经五岁了,对于泡茶很有自己的见解和要求,也开始养成了喝茶的一些小习惯。会挑自己喜欢的口味去喝茶,还能说出他的一些小想法,挺有意思的。但是,这一切都得建立在他自愿、乐意的情况下。孩子刚开始喝茶,掌握三字原则:“少、淡、早”

所谓“少”:

刚开始喝茶,无论大人孩子,都宜少饮,习惯了再说。

以六堡茶为例,让孩子每天喝一次,上午喝,泡茶的时候放入茶叶量要少,不要用大人喝茶的投茶量,可以减半或减掉三分之一,浸泡时间也要短,尽快把茶水和茶叶分离开。等茶汤温度降低不烫了(孩子口腔内部比大人更怕烫,大人觉得不烫了还要再凉一下才能给孩子),拿给孩子喝。一开始每天就这一次,每次一小品茗杯。他想喝,就给他喝,他不愿意喝,就别强迫他,一切随他心。

所谓“淡”:

我们都知道,成年人能用的东西有很多孩子都不能用。比如成年人可以喝蜂蜜,但是1岁以前的孩子不可以喝;成年人可以吃花生,1岁以前的孩子也不能吃;成年人用的药更不能用在孩子身上。茶叶是具有一定药效的保健饮料,因此也不能按照成年人的习惯给孩子喝。孩子的脾胃娇弱,不适宜喝成年人习惯浓度的茶。解决办法就是:淡点。

首先投茶量要比大人习惯的少,可以减半或减掉三分之一,其次泡法上不要把茶叶和热水混合很长时间,冲入沸水即刻出汤,把茶汤晾到孩子能够接受的程度再给孩子喝。还有一种办法,把大人习惯浓度的茶汤倒点出来兑水,减低浓度,至少兑一半的水再给孩子喝。

所谓“早”:

之前两项已经提到过了,然后就是时间上的早。在上午喝,喝一次,置茶量少,茶汤淡——少、淡、早。

孩子初喝茶可能会出现的问题:

刚接触茶的孩子喝了茶可能会影响午睡,精神会比平常好,还有可能饿得比平日快。这些都会慢慢改善的,不用过度担心。

从我的经验来谈,觉得给孩子喝茶好处太多了。

其一,茶是天然、绿色的饮料,孩子喝惯了这种天然的味道,对加糖加料的各种工业化饮料自动生成抵抗力。也可能喝一点,但是不喜欢太复杂的味道。

其二,茶叶中含有多种无机矿物质元素及维生素,能够为孩子的生长发育提供营养。

其三,儿童生长发育快,由于特殊的体质和环境影响很容易上火。茶清凉解热,祛湿养胃,且纯天然、药效温和,还可增强孩子机体免疫力。

其四,茶叶有杀菌、抗流感的功效。每年春秋两季不知道有多少孩子因为感冒旷课,如果能喝点茶,杀菌消炎,提高一下免疫力,也许会不感冒或者感冒轻一点,就是家长的幸福了。

其五,现代生活中,电视机、电脑、微波炉等电子辐射源及城市的环境污染,都在危害儿童的健康。茶叶中所含的多种营养物质的综合作用,可帮助儿童抵御辐射。

其六,茶叶含氟,加上茶多酚的杀菌作用,可帮助儿童预防龋齿。我遇到有孩子的家庭,孩子能喝茶的建议喝茶,孩子不能喝茶的就建议用茶汤漱口。

我国儿童龋齿的发病率很高,现在孩子能够接触到糖的几率是我们当初的几十倍,良好的饮茶习惯加上正确的刷牙,对预防龋齿太有用了。我家娃,除了正常的刷牙护理牙齿之外,小时候还不会刷牙时候,还坚持用小手帕沾上茶水,擦拭舌头、口腔。现在五岁,牙齿每一颗都是洁白无蛀牙现象的。

最后的唠叨:

茶叶天然、绿色、健康、营养丰富,是非常适合孩子的饮料。但是,孩子的个体是有差别的,有些孩子就不喜欢喝茶,这个要由孩子来决定。

怎么决定呢?家长按照上面的方法给孩子泡了茶,孩子也许会喜欢喝,也许尝了一口之后不愿意再喝了,这都是很正常的事情。孩子是纯洁的,没有受到什么污染,他们所做的决定是身体直接反馈给他们的,因此是纯粹的基于个人体质的判断。所以,如果孩子决定还喝,家长就完全可以按照“少、淡、早”的原则给孩子提供茶了;如果孩子决定不喝,家长就自己享用吧,这说明孩子现阶段真的不适合喝茶。也许等到孩子有点上火时,他会愿意喝点绿茶;吃肉腻了,会愿意喝点黑茶。而且,喝茶泡茶,这也是一种兴趣选择,就让孩子自己遵循吧。大人切勿从自己的角度去强迫孩子。

孩子还在成长,未来的学业和社会压力都会越来越大,越来越苦。在幼儿阶段,如果有这么一点小小的乐趣和自己的选择,我是不忍心终止的。

亲爱的孩子们,在脱离母星,找到自己的星球着陆之前,会有一段比较寂寞的旅程,在那段路程里,至少未来可能有茶陪伴着你,那也不坏。祝,飞行愉快!

大山深处六堡人的古茶新香

  从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城区出发,沿山路而上,经过数不清的“回头弯”,看到漫山遍野的茶树时,就到了六堡镇。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山水有一方情。苍梧县六堡镇地处西江和桂江交汇的三角地带,这里山川秀丽、植被覆盖率高,清泉、碧水、皓月、松风之间,天地清气滋养出韵味独特的六堡茶。

  六堡茶得名于明朝、兴起于清朝、鼎盛于近代,几经衰落,复兴于新时代。几百年来,随着时代变化兴浮起落,成为展示广西历史文化的一张名片,也成为一张反映六堡镇农民世代生活变迁的“晴雨表”。

  在追求六堡茶复兴的过程中、在追求幸福小康生活的路上,很多六堡人不懈努力,他们用一颗心、一双手、一辈子,诠释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让我们一起探寻属于他们和六堡茶的故事。  

  信念

  六堡茶乡地处桂东大桂山脉的延伸地带,西高东低、群山起伏。旧时,梧州及周边,熟悉六堡的人都用一个很形象的粤语词汇“山”来形容这里,意思是很偏僻、交通不便。

  “以前没有公路,从六堡镇到塘平村走山路需要3个小时。当初嫁给我爱人,父母比较反对,因为太远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六堡茶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韦洁群回忆。

  1976年,18岁的韦洁群是原六堡公社茶厂一名普通的采茶姑娘,由于勤劳好学,采摘茶叶又快又好,被选到茶厂技艺部门。后来成为她丈夫的石柱斌当时是茶厂的技术指导员,二人在工作上配合默契,相互欣赏的两个年轻人就这样走到了一起。

  当时茶厂主要经营外销茶,收入也很不错。韦洁群本以为幸福生活可以一直持续下去,可意外却发生了。1986年,茶厂因一次生产事故倒闭,夫妻俩只能回到塘平村。

  塘平村地貌以丘陵为主,气候温和、溪流纵横、泥土疏松肥沃,适宜种茶树。“一边打理自家两亩多茶园,一边在村里经营小卖店,用经营小店挣的钱去收茶,在家里制作好后,再将茶存放起来。”出于对六堡茶的热爱与坚持,夫妻俩以店养茶,“那时候六堡茶价格很低,每斤大概3元。”

  与夫妻俩不同,为了提高收入,那几年很多村民都把老茶树砍掉,改种八角或松树。

  “那段时间整天想的就是怎么能把六堡茶继续做好。六堡茶不能一蹶不振,这份制茶的手艺也万万不能断。”韦洁群说。基于对六堡茶的信心以及对市场的判断,他们坚信,六堡茶一定会迎来新生。

  经过不懈努力,夫妻俩终于在2004年成立了苍梧县六堡镇黑石山茶厂,并对原料严格把控,坚持纯手工制作,保证了茶叶的天然韵味,突出六堡茶红、浓、醇、陈的特点。夫妻俩把茶厂经营得红红火火,不少外地甚至国外客商也都慕名而来。  

  传承

  2007年,就在茶厂生意蒸蒸日上的时候,石柱斌却因病去世。为了帮助母亲照顾茶厂生意,高中毕业的小女儿石濡菲回到家乡,进入茶厂学习制茶。

  石濡菲是“80后”,以“学生身份”进入茶厂,很长一段时间才慢慢适应。回忆起那段日子,她说:“开始学炒茶的时候,因为锅的温度在200摄氏度左右,用手直接去翻炒,经常一烫就起泡,学了大概一两年后才不会被烫,时间长了手也就适应了。”

  韦洁群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但是为了女儿能把手工制茶技艺学好,不得不狠下心严格要求。“学炒茶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选择茶青的眼力、揉茶的劲道、炒茶的时间和温度都会影响茶叶的形状、汤色以及口感。”石濡菲说。

  几年间,石濡菲除了跟随母亲、茶厂的老师傅学习制茶工艺,在采茶时节还会跟随村民一起上山,熟悉茶叶的种植、管理、采摘、制作、冲泡、品鉴、包装、储存等工序,自主研发的产品也得到客商的认可和信任。2014年,石濡菲成为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六堡茶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六堡茶被称为‘可以喝的古董’。与父母过去经营茶厂的理念不同,如今信息发达,‘茶香也怕巷子深’,我做茶必须跟上时代,最重要的就是推广。”石濡菲说,“春季、秋季,我会在家里做茶,不做茶的时候就出去跑展览,各种展会都会带上茶。一方面是想让更多人知道六堡茶,另外一方面也在学习别人的包装,让年轻人能够接受的那种。”

  现在,除了参加展会、在电商平台直播“带货”六堡茶,石濡菲还和母亲共同整理了六堡茶的历史、收集了各种传统制茶工具和陈年六堡茶,建成了一个纯手工作坊与文化旅游一体的六堡茶文化展示馆。  

  反哺

  “茶叶下锅后如果听到噼里啪啦的声音,就证明温度和火候比较适宜,这时锅头的温度大约在200摄氏度。为了避免烧焦,手要将茶青抖起来,把热气散出去。如此反复十几分钟后,拿起一个茶叶梗,反复折,如果怎么折都折不断,就证明炒青这个步骤完毕了。”在制茶工艺培训班上,石濡菲向村民讲解炒茶工艺。像这样的培训班茶厂每年都要开设两期。

  “以前传统六堡茶技艺主要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世代相传,但仅是这样的传承还不够。开设培训班可以让更多茶农和更多新生力量参与到学习中来,也可以让这项非遗技艺更好地传承下去。”韦洁群说。

  为此,她与女儿决定举办古法制茶培训班,将制作心得和改良技术编制成规范的操作手册教给学员,实施六堡农家茶标准化培训。如今,茶厂以“公司+农户+基地”的模式扶持手工制茶农户38户,其中30户已经成为传统制茶能手。

  塘平村村民梁加艺就因此受益。“2016年,我被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户,父亲患有慢性病,家里还要供两个孩子上大学,一年需要十几万元。韦老师看我们生活不好,就让我来茶厂上班。主要工作是炒茶,一个月能有2000多元收入,再加上茶厂收购种植的茶叶,帮我们熬过了苦日子。现在孩子都毕业了,日子一天比一天好。”梁加艺告诉记者,她今年56岁,2018年成功脱贫。

  “我回乡后见证了六堡茶乡的飞速变化,从一个破破烂烂的小山村变成到处都是茶山的新农村,环境优美、景色宜人,感觉特好。”石濡菲说,“除了收入提高、物质生活变好,最重要的变化还在精神面貌上。能明显感觉到六堡人更加自信了。路通了,茶园统一规划,品牌也打响了,政府的长期扶持起了决定性作用。”

  “下一步,六堡镇将结合自治区、梧州市和苍梧县加快茶产业发展的规划,继续扩大六堡茶种植面积,确保六堡茶原种核心产区的茶叶供应。”六堡镇镇长林柱雄表示,六堡镇将做好六堡茶产业园区建设,为传统工艺的发展提供加工、仓储、交易一条龙服务。同时,当地还将结合产业扶贫、旅游扶贫等,开展六堡特色小镇建设,打造一个集六堡茶生产、加工、销售、旅游文化、健康养生、乡村振兴于一体,多产业融合发展的“百里茶廊”,为农民增收致富提供新动能。

  属于六堡茶和六堡人的精彩才刚刚开始。

  (来源:农民日报)

大山深处六堡人的古茶新香

从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城区出发,沿山路而上,经过数不清的“回头弯”,看到漫山遍野的茶树时,就到了六堡镇。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山水有一方情。苍梧县六堡镇地处西江和桂江交汇的三角地带,这里山川秀丽、植被覆盖率高,清泉、碧水、皓月、松风之间,天地清气滋养出韵味独特的六堡茶。

六堡茶得名于明朝、兴起于清朝、鼎盛于近代,几经衰落,复兴于新时代。几百年来,随着时代变化兴浮起落,成为展示广西历史文化的一张名片,也成为一张反映六堡镇农民世代生活变迁的“晴雨表”。

在追求六堡茶复兴的过程中、在追求幸福小康生活的路上,很多六堡人不懈努力,他们用一颗心、一双手、一辈子,诠释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近日,记者来到六堡镇,探寻属于他们和六堡茶的故事。

信念

六堡茶乡地处桂东大桂山脉的延伸地带,西高东低、群山起伏。旧时,梧州及周边,熟悉六堡的人都用一个很形象的粤语词汇“山”来形容这里,意思是很偏僻、交通不便。

“以前没有公路,从六堡镇到塘平村走山路需要3个小时。当初嫁给我爱人,父母比较反对,因为太远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六堡茶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韦洁群回忆。

1976年,18岁的韦洁群是原六堡公社茶厂一名普通的采茶姑娘,由于勤劳好学,采摘茶叶又快又好,被选到茶厂技艺部门。后来成为她丈夫的石柱斌当时是茶厂的技术指导员,二人在工作上配合默契,相互欣赏的两个年轻人就这样走到了一起。

当时茶厂主要经营外销茶,收入也很不错。韦洁群本以为幸福生活可以一直持续下去,可意外却发生了。1986年,茶厂因一次生产事故倒闭,夫妻俩只能回到塘平村。

塘平村地貌以丘陵为主,气候温和、溪流纵横、泥土疏松肥沃,适宜种茶树。“一边打理自家两亩多茶园,一边在村里经营小卖店,用经营小店挣的钱去收茶,在家里制作好后,再将茶存放起来。”出于对六堡茶的热爱与坚持,夫妻俩以店养茶,“那时候六堡茶价格很低,每斤大概3元。”

与夫妻俩不同,为了提高收入,那几年很多村民都把老茶树砍掉,改种八角或松树。

“那段时间整天想的就是怎么能把六堡茶继续做好。六堡茶不能一蹶不振,这份制茶的手艺也万万不能断。”韦洁群说。基于对六堡茶的信心以及对市场的判断,他们坚信,六堡茶一定会迎来新生。

经过不懈努力,夫妻俩终于在2004年成立了苍梧县六堡镇黑石山茶厂,并对原料严格把控,坚持纯手工制作,保证了茶叶的天然韵味,突出六堡茶红、浓、醇、陈的特点。夫妻俩把茶厂经营得红红火火,不少外地甚至国外客商也都慕名而来。

传承

2007年,就在茶厂生意蒸蒸日上的时候,石柱斌却因病去世。为了帮助母亲照顾茶厂生意,高中毕业的小女儿石濡菲回到家乡,进入茶厂学习制茶。

石濡菲是“80后”,以“学生身份”进入茶厂,很长一段时间才慢慢适应。回忆起那段日子,她说:“开始学炒茶的时候,因为锅的温度在200摄氏度左右,用手直接去翻炒,经常一烫就起泡,学了大概一两年后才不会被烫,时间长了手也就适应了。”

韦洁群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但是为了女儿能把手工制茶技艺学好,不得不狠下心严格要求。“学炒茶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选择茶青的眼力、揉茶的劲道、炒茶的时间和温度都会影响茶叶的形状、汤色以及口感。”石濡菲说。

几年间,石濡菲除了跟随母亲、茶厂的老师傅学习制茶工艺,在采茶时节还会跟随村民一起上山,熟悉茶叶的种植、管理、采摘、制作、冲泡、品鉴、包装、储存等工序,自主研发的产品也得到客商的认可和信任。2014年,石濡菲成为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六堡茶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六堡茶被称为‘可以喝的古董’。与父母过去经营茶厂的理念不同,如今信息发达,‘茶香也怕巷子深’,我做茶必须跟上时代,最重要的就是推广。”石濡菲说,“春季、秋季,我会在家里做茶,不做茶的时候就出去跑展览,各种展会都会带上茶。一方面是想让更多人知道六堡茶,另外一方面也在学习别人的包装,让年轻人能够接受的那种。”

现在,除了参加展会、在电商平台直播“带货”六堡茶,石濡菲还和母亲共同整理了六堡茶的历史、收集了各种传统制茶工具和陈年六堡茶,建成了一个纯手工作坊与文化旅游一体的六堡茶文化展示馆。

反哺

“茶叶下锅后如果听到噼里啪啦的声音,就证明温度和火候比较适宜,这时锅头的温度大约在200摄氏度。为了避免烧焦,手要将茶青抖起来,把热气散出去。如此反复十几分钟后,拿起一个茶叶梗,反复折,如果怎么折都折不断,就证明炒青这个步骤完毕了。”在制茶工艺培训班上,石濡菲向村民讲解炒茶工艺。像这样的培训班茶厂每年都要开设两期。

“以前传统六堡茶技艺主要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世代相传,但仅是这样的传承还不够。开设培训班可以让更多茶农和更多新生力量参与到学习中来,也可以让这项非遗技艺更好地传承下去。”韦洁群说。

为此,她与女儿决定举办古法制茶培训班,将制作心得和改良技术编制成规范的操作手册教给学员,实施六堡农家茶标准化培训。如今,茶厂以“公司+农户+基地”的模式扶持手工制茶农户38户,其中30户已经成为传统制茶能手。

塘平村村民梁加艺就因此受益。“2016年,我被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户,父亲患有慢性病,家里还要供两个孩子上大学,一年需要十几万元。韦老师看我们生活不好,就让我来茶厂上班。主要工作是炒茶,一个月能有2000多元收入,再加上茶厂收购种植的茶叶,帮我们熬过了苦日子。现在孩子都毕业了,日子一天比一天好。”梁加艺告诉记者,她今年56岁,2018年成

“我回乡后见证了六堡茶乡的飞速变化,从一个破破烂烂的小山村变成到处都是茶山的新农村,环境优美、景色宜人,感觉特好。”石濡菲说,“除了收入提高、物质生活变好,最重要的变化还在精神面貌上。能明显感觉到六堡人更加自信了。路通了,茶园统一规划,品牌也打响了,政府的长期扶持起了决定性作用。”

“下一步,六堡镇将结合自治区、梧州市和苍梧县加快茶产业发展的规划,继续扩大六堡茶种植面积,确保六堡茶原种核心产区的茶叶供应。”六堡镇镇长林柱雄表示,六堡镇将做好六堡茶产业园区建设,为传统工艺的发展提供加工、仓储、交易一条龙服务。同时,当地还将结合产业扶贫、旅游扶贫等,开展六堡特色小镇建设,打造一个集六堡茶生产、加工、销售、旅游文化、健康养生、乡村振兴于一体,多产业融合发展的“百里茶廊”,为农民增收致富提供新动能。

属于六堡茶和六堡人的精彩才刚刚开始。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高雅 阮蓓 梁冰清

如有侵权 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30条结果 (用时 0.001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