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桂花泡绿绿茶的历史记录

找到约5条结果 (用时 0.005 秒)

花草茶功效大全|花草茶功效与作用|花草茶的冲泡与搭配(2)

26、康乃馨

【功 用】具有清心除燥、排毒养颜、能改善血液循环,增强肌体新陈代谢、促进乳腺发育、调节女性内分泌功能

【茶色口感】茶色淡红,气味清香芬芳,口感纯正,微甜。

【冲泡方法】沸水冲泡,斟加蜂蜜或冰糖,焖泡五分钟即可饮用。

【贮 藏】避光、防潮,置阴凉干燥处。

【适宜搭配】康乃馨冲泡时适合搭配:勿忘我、紫罗兰、玫瑰王、牡丹花、腊梅花。

康乃馨又名香石竹、麝香石竹,为石竹科石竹属多年生草本花卉,原产于南欧、亚洲西部和地中海沿岸。因其花朵绮丽、高雅、馨香、品种繁多、色彩丰富、插花观赏时间长而深受人们喜爱,是目前世界上应用最普遍的花卉之一,也是世界著名的四大切花之一,土耳其国花。犹以黄色者较名贵。

花型秀丽的康乃馨,花瓣呈现不同变化,从任何一个角度看,都有特殊的美丽,像是一位温柔的女子,有着女性敦厚的美德,默默付出,不求回报,因此康乃馨除了为母亲花的伟大象征,更是所有女性的神圣之花,美好典雅的模范。

在希腊神话中,则有许多关于康乃馨的传说,相传西腊有一位以编织花冠维生的少女,手艺精巧,深受画家、诗人的欣赏,却因为生意兴隆,招来同业的妒忌,终致被暗杀。太阳神阿波罗为了纪念这位少女,将她变成秀丽的康乃馨,因此在希腊,有人称康乃馨为花冠,王冠,推崇其神圣的地位。

公元1907年美国维吉尼亚州的安娜乔薇斯小姐在追悼逝世的母亲时献上了康乃馨。康乃馨的出名得益于1934年5月美国首次发行母亲节邮票。邮票图案是一幅世界名画,画面上一位母亲凝视着花瓶中插的石竹。邮票的传播把石竹花与母亲节联系起来。象征母亲之花的康乃馨才开始流传于世界各角落,于是西方人也就约定俗成地把康乃馨定为母亲节的节花。康乃馨也成为慈母之爱的象征,当母亲节这一天,用红色康乃馨制成花束献给慈母,以表示对母亲爱心的回报及崇敬,有祝母亲健康平安之意。而已丧母的人,则献上白色康乃馨,以示哀思。世上没有无母之人,康乃馨也就成了无人不爱的母亲之花。

在平时由于其花型,花色繁多,在各种会场,居家及插花应用极广。

康乃馨在我国是一种最平凡最常见的草花,名花谱上向来没有它的位置。宋朝王安石咏《石竹花》日:“春归幽谷始成丛,地面纷敷浅浅红。车马不临谁见赏,可怜亦能度东风”。只是随着中外文化的交流,母亲节也渐渐传人中国,香石竹也就真正“香”起来,普通百姓也慢慢接受了好听的洋名字----康乃馨。

康乃馨花朵雍容富丽,姿态高雅别致,色彩绚丽妖艳,更有那诱人的浓郁香气,甜醇幽雅,使人目迷心醉。康乃馨含人体所需多种微量元素,具有清心除燥、排毒养颜、能改善血液循环,增强肌体的新陈代谢、促进乳腺的发育、调节女性内分泌的功能。

27、芦荟叶

【功 用】有排毒养颜、清肝泄热、健胃下泄、强心活血、镇痛镇静、解毒、抗衰老、消疳杀虫的功效。

【茶色口感】茶色深绿,香味芬芳,滋味微甜。

【冲泡方法】沸水冲泡,焖五分钟即可饮用。加冰糖味道更佳。

【性味归经】性寒,味苦,归肝、胃、大肠经。

【宜 忌】脾胃虚弱者不宜多饮。

【贮 藏】避光、防潮,置阴凉干燥处。

芦荟是一种多年生常绿百合科草本植物。芦荟(aloe)一词为阿拉伯语allcoh演变而来,是一种民间药草,自古以来深受人们的喜爱。“芦”其中文意为黑的意思,而“荟“是聚集的意思。芦荟叶子切口滴落的汁液呈黄褐色,遇空气氧化就变成了黑色,又凝为一体,所以称作“芦荟”。芦荟有名卢会、讷会、象胆、奴会、劳伟。

现世界上品种多达300种以上,但主要药用品种是百合科植物库拉索芦荟、好望角芦荟、斑纹芦荟。芦荟的叶、花、根均可入药,尤以叶中的汁液经浓缩加工的制成品(芦荟干块)即为芦荟的药用品。

到目前为止,我们所知道的关于芦荟的最早记载,是古代埃及的医学书《艾帕努斯-巴皮努斯中所记录的,考古发现,在埃及芦荟被放置在金字塔中木乃伊的膝盖之间。书中不仅记载了芦荟对腹泻和眼病的治疗作用,还有包含了芦荟的多种处方。这部书写于公元前1550年,也就是说,在迄今3500年前芦荟就已经被当作药用植物了。

在我国古代,应用芦荟治疗疾病已相当流行,关于芦荟的药用价值和治疗作用,在古书《药性论》、《海药本草》、《开宝本草》、《本草纲目》、《本草图经》、《得配本草》、《本草再新》中均有详细记载。

众所周知,一个女性无论其外表多么漂亮,只要她肠胃不好,并时常患有便秘,体内毒素一定会不断的积累,颜面就很容易出现色斑,粉刺、皮肤粗糙、萎黄等症状,无论其购买多么昂贵的化装品、请技艺多么高的美容师,都无济于事,其主要原因一是内分泌失调,二是微循环不畅,三是毒素的积累。而芦荟恰恰的解决了上述难题,芦荟汁液中的芦荟素(Aloen)可有效的改善和提高肝、肾的解毒功能,促进新陈代谢和血液循环,稳定和调节内分泌系统功能及自主神经功能。可以说芦荟是地地道道的“口服化妆品”。

芦荟虽然不是包治百病的万能草药,对各种疾病的治疗效果表现的多样性和普遍性让人惊奇。比如,为治疗便秘而服用了芦荟,结果不但便秘治好了,肠胃病,糖尿病,肠炎等病也被治好了,既养颜美容又提高了免疫力,并且对各种疾病都能起到预防和治疗效果。没有任何副作用。是能治病的果汁、蔬菜汁,纯天然的绿色食品,这是任何药物所不能相比的。

28、莲子蕊

功 用】有生津止渴、清心火、平肝火、泻脾火、降肺火、安神、强心、止血、补肾固精、止心悸失眠的功效。

【茶色口感】茶色淡绿,香味芬芳,滋味微甜。

【冲泡方法】沸水冲泡,焖五分钟即可饮用,加蜂蜜或冰糖味道更佳。 适宜搭配: 甜叶菊、金银花、贡菊等。

【性味归经】性平,味甘、涩,归脾、肾、心经。

【宜 忌】脘腹胀闷、便秘者不宜多饮。

【贮 藏】避光、防潮,置阴凉干燥处。

莲子芯属睡莲科植物的莲蓬上莲子中央的清嫩胚芽。

莲子芯味道虽苦涩,却有显著的强心作用,能扩张外周血管,降低血压、去心火的功效,可以治疗口舌生疮,并有助于睡眠。脑力劳动者经常冲饮,可以健脑、增强记忆力、提高工作效率。有史料记载,乾隆皇帝每到避暑山庄总要用荷叶露珠炮制莲子芯茶,以养心益智,调整元气,清心火与解毒。

用莲子芯冲水喝,清肝火、泄脾火、降肝火,清暑除烦,生津止渴、治目洪钟。有史料记载,乾隆皇帝每到避暑山庄总要用荷叶露珠炮制莲子芯茶,以养心益智,调整元气,清心火与解毒。莲子中的钙、磷和钾含量非常丰富,除可以构成骨骼和牙齿的成分外,还有促进凝血、使某些酶活化,维持神经传导性,镇静神经,维持肌肉的伸缩性和心跳的节律作用。丰富的磷还是细胞核蛋白的主要成分,帮助机体进行蛋白质、脂肪、糖类代谢,并维持酸碱平衡。莲子有养心安详的功效。

29、薄荷

【功 用】提神解郁、疏热解毒、消炎止痒、防腐去腥,治感冒头痛、咽喉肿痛、目赤、口疮、牙痛、疮疥、瘾疹。日饮3~5杯,饮用后通体舒坦,精力倍增。

【茶色口感】茶色黄绿,茶味辛香,滋味清香略带苦涩。

【冲泡方法】加白糖或冰糖沸水冲泡,焖五分钟即可饮用。

【性味归经】性寒,味辛,归肺、肝经。

【宜 忌】发汗耗气,故体虚多汗者,不宜经常饮用;孕妇切勿过量饮用。

【贮 藏】避光、防潮,置阴凉干燥处。

薄荷又称蕃荷菜、南薄荷、猫儿薄荷、薄苛、蔢荷、菝蔺、吴菝蔺、人丹草、升阳菜、夜息花。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全株具有浓烈的清凉香味。

薄荷以全草入药,亦可食用,主要用来提炼薄荷油和薄荷脑,二者是薄荷发挥作用的主要成分,也是区分不同薄荷品种的依据。薄荷可作为牙膏原料与口腔卫生用品、食品、卷烟、酒、清凉饮料、化妆品与香皂的加香。在医药上,它广泛应用于祛风、防腐、消炎、镇痛止痒等药品中,如清凉油、风湿油等。

薄荷茎叶有特殊香味,具有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解郁之功效。现代医学常将其用于治疗风热感冒、头痛、咽喉痛、口舌生疮、风疹、麻疹、胸腹胀闷和抗早孕等。另外,薄荷还具有消炎止痛作用。从2003年医学界提出采用“饥饿疗法”医治癌症以来,科学家对大量药物进行了研究,发现薄荷叶能够阻止癌症病变处的血管生长,使癌肿得不到血液供应,最终“饥饿”而死。

不说不知,原来薄荷也有美容的功效。薄荷茶可用来洗头,能消除头屑,令头发清爽,洗发后更有天然的清香,令你精神一振;薄荷汁外敷则可令你皮肤更光滑。另外,长期以晒干的薄荷叶用来刷牙,可以令你牙齿洁白和口气清新。

30、腊梅花

【功 用】有解暑生津、开胃散郁、解毒生肌、止咳、增强免疫力的效果。主治暑热头晕、呕吐、热病烦渴、气郁胃闷、咳嗽等疾病。民间常用腊梅花煎水给婴儿饮服,有清热排毒的功效。

【茶色口感】茶色粉红,气味清香芬芳,口感纯正。

【冲泡方法】沸水冲泡,加蜂蜜或红糖,焖泡五分钟即可饮用 适宜搭配:苦瓜茶、苦丁茶、雪莲花、玫瑰花、金银花、康乃馨、人参花、雪丽花、纹股蓝茶、香蜂花、柠檬草、灵芝、桂花、桂桂香花、玉兰花、代代花、金盏菊、山茶花、莲花、杜鹃花等。

【性味归经】性温,味甘、辛,归脾、胃经。

【贮 藏】避光、防潮,置阴凉干燥处。

腊梅别名:香梅、腊梅、黄梅,是中国园林独具特色的冬季典型树木,腊梅科腊梅属落叶灌木。腊梅枝繁叶茂,每年寒冬腊月,数九寒天,百花凋谢,唯有腊梅迎霜破雪,冲寒吐秀,所以历代文人又把腊月称为“梅月” 用于题诗作画。

腊梅这个花名,曾使不少人误认为它是梅花的一种。然而,事实上,腊梅非梅,梅花是蔷薇科植物,落叶乔木;腊梅属腊梅科,落叶灌木。只是由于同在岁末春初开花,又同名为“梅”,所以常常被人误认作同种花卉。关于这一点,还是明朝杰出的医药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得正确:“腊梅,释名黄梅花。此物非梅类,因与梅同时,而香又相近,色似蜜蜡,故得此名。”

腊梅还有较好的药用价值,腊梅的花除可提取芳香油外;花蕾供药用,浸泡生油中,制成花蕾油,可敷治烫伤;花又能解暑生津,根、茎也可入药。

如花蕾:性温,味甘、微苦。解暑生津,开胃散郁,通乳润燥,止咳。主治暑热头晕,呕吐,气郁胃闷,麻疹,百日咳,烫伤,火伤,中耳炎等。根及茎,辛,温。祛风理气,活血解毒。主治哮喘,劳伤咳嗽,胃痛,腹痛,风湿痒痛,疗疮肿毒,跌打创伤等。外用适量,研末撒。

腊梅花含多种挥发油、洋腊梅碱、腊梅甙,β-胡萝卜素。药理实验表明洋腊梅碱有类似士的宁(可兴奋神经中枢,但毒性较大)的作用,还有降低血糖、兴奋子宫及肠管作用。有解暑生津、开胃散郁、解毒生肌、顺气止咳的功效。

现代研究:腊梅花含有挥发油,内含龙脑、芳樟醇等。具有解暑生津、开胃散郁、解毒生肌、顺气止咳等功效,主治暑热头晕、呕吐、热病烦渴、气郁胃闷、咳嗽等症。将含苞花蕾制成干品,单用或与其他中药配伍,可治麻疹发热、风火喉痛、急性结膜炎等症。治疗久咳,治疗暑热烦渴、头晕、胸闷、呕吐、小儿麻痹、百日咳。可改善青春痘,粉刺,黑斑。治热病烦渴、胸闷、咳嗽、烫烧伤等病证效果很好。

31、玳玳花

【功 用】清热解毒、疏肝和胃、退热利尿、理气解郁、有祛痰行瘀,散积消痞之功效。主治偏头痛、胸中痞闷、脘腹胀痛、呕吐少食,调节经期不适,强化神经系统,滋润肌肤,还可以减少腹部脂肪,是绝佳美容瘦身饮品。

【茶色口感】茶色银绿,香味芬芳,茶味微苦。

【冲泡方法】沸水冲泡,焖五分钟即可饮用。加冰糖味道更佳。 适宜搭配玫瑰花、绿茶。

【性味归经】性温,味甘、苦,归肝、胃经。

【贮 藏】避光、防潮,置阴凉干燥处。

玳玳花亦称回青橙、回春橙、枳壳花、代代花、玳玳橘、酸橙花,芸香科,柑桔属,常绿灌木,枝楞细长,叶互生,革质,椭圆形, 四五月开白花,香气浓郁,果实扁球形,当年冬季为橙红色,翌年夏季又变青,故称:"回青橙",因果实数代同生一树,亦称"公孙桔"。

玳玳花是一种美容茶。玳玳花是香科常绿灌木,头一年的果实留在树上过冬,次年开花结新果,陈果皮色由黄回青,两代果实同一棵树上,所以叫玳玳。玳玳花略微有点苦,但香气浓郁,闻之令人忘倦。

明朝椿年《茶谱》在有记载。每年两次花季,分为春花和夏花,花期一个月左右。春花花量占全年采收量的90%,夏花很少采收,多让其结果,果实在枝干上二三年不落,故有代代相传之称,鲜花要求为当日成熟,花瓣开裂,花朵开而未放、饱满、色泽鲜白。玳玳花略微有点苦,但香气浓郁,闻之令人忘倦。另外它也是一种美容茶,可减肥去脂。

32、绞股蓝

【功 用】清热解毒、镇静安神、改善睡眠、降血脂、降胆固醇、补气养阴、生精固精,治神经衰弱症、咽喉炎、偏头痛,消除激素类药物的毒副作用。

【茶色口感】茶色淡绿,气味清香芬芳,口感纯正,微苦。

【冲泡方法】沸水冲泡,加蜂蜜或冰糖,焖泡五分钟即可饮用

【性味归经】性寒,味苦,归肺、脾、肾经。

【宜 忌】胀腹泻(或便秘)者不宜多饮。

【贮 藏】避光、防潮,置阴凉干燥处。

绞股蓝又名七叶胆、五叶参、七叶参、小苦药、公罗锅底、遍地生根、神仙草、甘荼蔓,为葫芦科植物绞股蓝的全草,自然生长在神农架大山深处。 绞股蓝在古时民间已被广泛使用,把它作为“神奇”的“不老长寿药草”。明代称之谓“神仙草”。绞股蓝其名始于1525年明嘉定四年朱棣所著《救荒本草》一书,中国药典亦称绞股蓝。

现在查明,绞股蓝除含有甾醇、糖份、色素外,还有50多种皂甙,包括四环三萜化合物,其中七叶胆皂甙Ⅲ、Ⅳ、Ⅶ、Ⅻ四种,分别与人参皂甙Rb1、Rb3、Rd、F2是同一物质;其酸水解产物与人参皂甙的酸水解产物——人参二醇具有相同的理化性质。这在非五加科的植物中是非常罕见的,因而被誉为“第二人参”。

绞股蓝在我国有“东方神草”、“南方人参”,在日本被称为“福音草”,被美国称为“绿色金子”,在新加坡、马来西亚被称为“健美女神”、“百病克星”等诸多的美誉。1986年,国家科委在“星火计划”中,把绞股蓝列为待开发的“名贵中药材”之首位。2002年3月5日国家卫生部将其列入保健品名单。

七叶胆皂甙对肝癌、肺癌、子宫癌、皮肤癌等癌细胞的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日本药理试验和临床应用证实,绞股蓝不仅对人体有滋补、镇静、催眠、抗紧张、促食欲、降血脂、降胆固醇、降转氨酶、延缓衰老等作用,还能防止正常细胞癌化并使癌细胞转化为正常细胞。临床上可用于肺癌、胃癌、肝癌、食道癌、胆囊癌、直肠癌、胰腺癌、乳腺癌和子宫癌等20多种癌症,还能防治心血管疾病,改善肥胖症,防治乙型肝炎、肝硬化、胃和十二指肠溃疡,治疗偏头痛、白发、失眠症等。

绞股蓝主要成份为绞股蓝皂甙(GP),与人参皂甙一样,可使血小板聚集,防止动脉粥样硬化,提供细胞充足养份。保证血流通畅。降低心脑血管发病率。因为它还含有与人参皂甙不同的皂甙,所以绞股蓝又具有镇静,滋阴之功效,宜长期饮用。

33、山茶花

【功 用】有凉血、止血、散瘀、清肝火、润肺养阴之功效。

【茶色口感】茶色粉红,气味清香芬芳,口感纯正微甜。

【冲泡方法】沸水冲泡,加蜂蜜或冰糖,焖泡五分钟即可饮用

【性味归经】性平,味甘、苦,主肝、肺经。

【贮 藏】避光、防潮,置阴凉干燥处。

山茶别名:曼陀罗树、薮春、山椿、耐冬、山茶、晚山茶、茶花、洋茶,为为我国传统十大名花之一,也是世界名花之一。

山茶花单花生于叶腋,或顶生,红色,花大,花瓣五至七枚,近圆形。一般四月开花,花期能延续几个月,一朵能开二十多天,在木本花卉中花期属较长,山茶花盛开时节,红花似火,白花似雪,绚丽芬芳,熠熠生辉,春分至谷雨花含苞待放时采收,晒干或烘干。

我国栽培山茶花的历史悠久,自南朝开始已有山茶花的栽培,唐代山茶花作为珍贵花木栽培,到了宋代,栽培山茶花己十分盛行,南宋时温州的茶花被引种到杭州,发展很快,明代《花史》中对山茶花品种进行描写分类,到了清代,栽培山茶花更盛,茶花品种不断问世。

古往今来,很多诗人写下了赞美山茶花的诗句,郭沫若 “茶花一树早桃红,白朵彤云啸做中。”

苏轼“山茶相对阿谁栽,细雨无人我独来。说似与君君不会,灿红如火雪中开。” 陆游“东园三日雨

兼风,桃李飘零扫地空。惟有山茶偏耐久,绿丛又放数枝红。”等赞美山茶花盛开的景况。

34、薰衣草

【功 用】1.神经疗效:净化心灵、安抚紧张情绪、松弛身心、缓和头痛、恢复沙哑失声、减轻疲劳的感觉。

2.身体疗效:改善咳嗽与失眠,降低压脂,镇静心脏,有助于改善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及妇科问题,经常

饮用还可口气清新、对风湿及刚出现症状的流感有一定的功效、并可使肌肤更有光泽。

3.皮肤疗效:促进细胞再生,平衡油脂分泌,有益于改善烫伤、晒伤、湿疹、干癣、脓疮的皮肤,改善疤

痕,抑制细菌生长,帮助头发生长。建议女性可多饮用,有青春痘、痤疮的女性更应多饮。

【茶色口感】香味芬芳浓郁,滋味甘中微苦。

【冲泡方法】沸水冲泡,焖泡5-10分钟,将茶叶滤出既可饮用。酎加蜂蜜、冰糖或者加其它花草茶味道更佳。

【宜 忌】单独冲泡时茶水不宜过浓,与其它花草茶混合冲泡时,以少量为宜;孕妇不宜一次连续饮用。

【贮 藏】避光、防潮,置阴凉干燥处。

薰衣草是一种馥郁的紫蓝色的小花。又名“宁静的香水植物”。原产于地中海地区,花形如小麦穗状,有着细长的茎干,花上覆盖着星形细毛,末梢上开着小小的紫蓝色花朵,窄长的叶片呈灰绿色,成株时高可达80公分,通常在五、六、七月开花。薰衣草主要分布于法国、意大利、英国、保加利亚等国家,原产于欧洲南部地中海地区和阿尔卑斯山南麓;举世著名的薰衣草产地有两个,一是位于法国东南部的普罗旺斯,另一是日本北海道的富良野。目前我国南方和台北地区亦有栽培。

薰衣草对土壤要求不严,性喜干燥、阳光、耐寒、耐旱、耐贫瘠、抗盐碱、忌潮湿,冬季在北方稍加覆盖物即可越冬,薰衣草几乎没有病虫害,不用喷洒农药,大大降低了薰衣草原料的污染性。薰衣草需要充足的阳光及适湿的环境,能够给予全日照的环境较佳,半日照亦可生长,唯开花较稀;薰衣草性喜冷凉,不耐高温潮湿,五月过后需增加通风程度,以降低环境温度,保持凉爽。

普罗旺斯的凡度山山谷位于法国南部,整个普罗旺斯地区因极富变化而拥有不同寻常的魅力——天气阴晴不定,暖风和煦,冷风狂野,地势跌宕起伏,平原广阔,峰岭险峻,寂寞的峡谷,苍凉的古堡,蜿蜒的山脉和活泼的都会,全都在这片法国的大地上演绎万种风情。6—8月间的空气中总是充满了薰衣草、百里香、天竺葵、松树等的草香味道,浓艳的色彩装饰翠绿的山谷,微微辛辣的香味混合着被晒焦的青草芬芳,交织成法国南部最令人难忘的气息。

凡度山山谷自由的色彩蛊惑着艺术家创作的灵感,包括塞尚、凡高、莫奈、毕加索、夏卡尔等人均在普罗旺斯展开艺术生命的新阶段,蔚蓝海岸的享乐主义风气,也吸引了美国作家费兹杰罗、英国作家D.H劳伦斯、法国作家赫胥黎、尼采等人前来朝圣,当然,还囊括以《山居岁月》将普罗旺斯推向巅峰

的彼得-梅尔。普罗旺斯浪漫的色彩,没完没了的艺术,还有那浓郁的香味吸引着我们闻风而来。

因为她的气味芬芳怡人,是药草园中最受喜爱的一种,素有“芳香药草之后”的称誉。具有静心安神,镇定情绪,治疗失眠,减轻疲劳感,缓和神经痛等功效。薰衣草精油也被称之为“万金油”或“百搭油”。薰衣草除了可以冲泡成茶饮外,长久以来,欧洲人即知道薰衣草具健胃功能,故烹调时常加入薰衣草作为调味,或搀于醋、酒、果冻中增添芳香;以薰衣草调制成的酱汁尤具风味,据说英国女王伊莉莎白一世便是其忠实的爱好者。

国内大多数人,特别是年青一代,对薰衣草的认识,可能来自于台湾摄制的一部青春偶像剧《薰衣草》中薰衣草与爱情密切的精神关系。事实上,薰衣草的别名就叫“爱情草”。相传很久以前,在薰衣草的原产地之一法国普罗旺斯,山下村庄有个少女,一个人独自在山中采着含苞待放的花朵,遇到一位来自远方但于途中受了伤的青年旅人。少女一看到这位疲倦且英俊的青年,整颗心立即被他风度翩翩的笑容给俘虏了!可谓一见钟情。几天后,青年人的伤康复了,但两人的恋情却迅速发展到难分难舍的地步。青年人要向少女告别离去,正处热恋中的少女坚持要随青年远去。虽然亲人们极力挽留,她还是坚持要和青年一起到开满玫瑰花的故乡!就在少女临走前一刻,村子里的老太太给了她一束熏衣草,要她用这束熏衣草来试探青年人的真心,因为传说熏衣草的香气能让不洁之物现形。正当青年人牵起少女的手准备远行时,少女便将藏在大衣里的熏衣草丢掷在青年身上,没想倒青年的身上发出一阵紫色轻烟之后,手握少女,双双幻化成蓝烟消失在山谷中,只留下青年人和少女的朗朗笑声……。这美丽的熏衣草故事就这么流传下来了,直到现在,熏衣草还是被人们认为是驱除不洁之物及熏香的工具之一,也是成为爱情象征信物的原因。

在寂静的傍晚,晚霞在暮色中渐渐淡去,在玫瑰色的夜色中,当暮霭四合,窗外有微风掠过,远处的景色在夜色中一点点虚无飘渺的时候,一个人用透明的玻璃杯泡上一杯花茶,一棵、二棵、三、四颗,是仿佛花蕾上还有露珠划过的痕迹,仿佛花蕾上还有薄雾的轻柔,在杯中的茶中一点点舒展、绽放,空气中立刻弥漫着一种幽幽、若有若无的花香气息,看着透明的色彩由淡渐渐转浓,在水杯轻柔的颤动中慢慢旋转,仿佛一位幽雅天使的呼吸,花茶是有生命的、有灵魂的,在寂静的夜晚,缕缕的清香是和你心灵的对话……

35、玉蝴蝶

【功 用】润肺利咽、舒肝和胃、生肌。主要用于风热咳嗽、声音嘶哑、咽喉肿痛、肝胃气痛。

【茶色口感】无色,味道很淡,口感微甘。

【冲泡方法】沸水冲泡,加蜂蜜或红糖,焖泡五分钟即可饮用。适宜搭配:菊花、胖大海、 三七花、人参花、桂花。

【性味归经】性微寒,味甘、苦,归胃、肺、肝经。

【贮 藏】避光、防潮,置阴凉干燥处。

玉蝴蝶又名千张纸、兜铃、三百两银药(《滇南本草》)、木蝴蝶(《张聿青医案》)、云故纸(《兽

医常用中药》)、破布子、白故子、海船果心(《中药形性经验鉴别法》)、白玉纸(《中药志》)、白千

层、纸肉、故纸、洋故纸、鸭船层纸(《广西中药志》)、海船皮(《四川中药志》)、千纸肉(《岭南草

药志》),为紫葳科植物木蝴蝶的种子,分布于福建、广西、云南、贵州、四川、广东等地。

玉蝴蝶是因为略似蝴蝶形而得名,为蝶形薄片,除基部外三面延长成宽大菲薄的翅。长5~8cm,宽3.5~4.5cm。表面浅黄白色,翅半透明,有绢丝样光泽,上有放射状纹理,边缘多破裂。体轻,剥去种皮,可见一层薄膜状的胚乳紧裹于子叶之外。

玉蝴蝶一般于10~12月采摘成熟果实,取出种子,晒干或烘干。置干燥处。以色白、干燥、种仁饱满、翅大而柔软如绢者为佳。

《滇南本草》中描述为‘中实如积纸,薄似蝉翼,片片满中’。在《本草纲目》中,还没有记载这味药,在《本草纲目拾遗》中才有记载。中医药书记载,玉蝴蝶归属肝、胃、肺经。也就是说,玉蝴蝶可以治疗肺、肝、胃三条经脉上的病症。而木蝴蝶有润肺、疏肝、和胃的功效,一药三用,一举三得。现在很多人都用作养生花茶,要是有兴趣不防一试。

玉蝴蝶是云南少数民族的一种民间茶,茶形秀美,放入杯中泡似蝴蝶翩翩起舞,茶形秀美,茶汤清澈茶叶清幽淡雅,又是一味名贵中草花能清肺热,对急慢性支气管炎有很好的疗效。与三七花冲泡,对咽喉肿痛,声音沙哑有很好的疗效。与人参花冲泡具有滋阴养颜,强心补肾;与桂花冲泡可以补充皮肤水份美白的作用。

玉蝴蝶它具有清肺利咽、疏肝和胃的效果,主要用于风热咳嗽、声音嘶哑、咽喉疼痛、肝胃气痛。音乐和老师等常用嗓子的工作者多饮有益于保护嗓子。玉蝴蝶还可以美白减肥,排毒增加机体新陈代谢,延缓细胞衰老,提高免疫力,是一款很好的美白肌肤的养颜品。

36、玫瑰花

【功 用】具有强肝养胃,活血调经,润肠通便,解郁安神之功效,可缓和情绪、平衡内分泌、补血气、对肝及胃有调理的作用,舒缓情绪、并有消炎杀菌、消除疲劳、改善体质、润泽肌肤的功效。建议女性可多饮用。

【茶色口感】茶色粉红,香气芬芳浓郁,滋味甘中略带清苦。

【冲泡方法】取花蕾3-5朵,沸水冲泡,焖五分钟即可饮用;可边喝边冲,直至色淡无味,即可更换茶。加蜂蜜或冰糖味道更佳。

个性饮法:

A.玫瑰花茶配料:茶叶、玫瑰花(茶叶有绿茶、铁观音、碧螺春等为原料加工成的玫瑰花茶)

使用方法:根据个人口味,取适量玫瑰花茶,加入沸水冲泡即可。

B.花果中药一起泡有一个让肌肤细嫩的妙方,就是将大红枣3枚、玫瑰花4朵、枸杞10克、蜂蜜若干,放入杯中,加

入开水300ml,浸泡5分钟后饮用。这种饮用方法可以补充肌肤水分,每天饮用,不但可使皮肤变得越来越光滑细

腻,而且可以改善人体的内分泌状况。

【性味归经】性温,味甘微苦,归肝脾经。

【宜 忌】口渴、舌红少苔、脉细弦劲之阴虚火旺证者不宜长期、大量饮服,孕妇不宜多次饮用。

【贮 藏】避光、防潮,置阴凉干燥处。

玫瑰原名徘徊花,原产于我国、朝鲜及日本,是蔷薇科的一支大家族,目前大部分地区均有种植。玫瑰是一年生蔷薇科灌木,品种繁多,一般可供饮用的为紫玫瑰和粉红玫瑰。我国广东、上海、福建人嗜饮玫瑰红茶,著名的有广东玫瑰红茶、杭州九曲红玫瑰茶等。

玫瑰有多种多样的形象与用途。罗马神话中爱与美的女神维纳斯,以玫瑰为诞生花,由于古罗马人崇拜维纳斯,因此赋予玫瑰”尊贵”,”美丽”和”爱情”的寓意,这也是玫瑰花语的由来。玫瑰花可算是百花之中最具传奇色彩的了,不知从什么时候起,竟成了爱的别称。玫瑰的茎多刺,故以严肃著称。玫瑰在英国、卢森堡、保加利亚都奉为国花,尤其在保加利亚,每年都举办“玫瑰节”,有“玫瑰王国”的美称。

玫瑰花茶是一种很好的美容养颜茶,中医把黄褐斑、雀斑等面部色斑称之为“肝斑”,认为是肝气郁结所致的,而玫瑰是治疗肝气的理气良药,就能疏通肝气、调和气血,从而减退色斑、均匀肤色。另外玫瑰理气,气能推动血行,可以行血化淤,所以女孩冲泡玫瑰花茶能减轻血瘀痛经的不适。

玫瑰因花中含香茅醇、橙花醇、香叶醇、苯乙醇及苄醇等多种挥发性香气成分,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B、C、E、K,主要成分有挥发油、苦味质、鞣质、有机酸等,可缓和情绪、平衡内分泌、补血气,美颜护肤、对肝及胃有调理的作用,帮助新陈代谢、舒缓情绪、并可消炎杀菌、消除疲劳、改善体质、润泽肌肤的功效。以玫瑰花提粉入浴盆,玫瑰香沁人心脾,抗疲劳、解忧愁。民间早有用玫瑰花蕾加红糖熬膏的秘方,服用后可以起到补血养气,滋养容颜的作用。

从中医角度上讲,玫瑰具有强肝养胃,活血调经,润肠通便,解郁安神的作用。因其性温,虽然大部分方书说它理气而不伤阴,但阴虚重症仍应慎用,或加用橄榄数枚。《本草正义》说“玫瑰花,香气最浓,清而不浊,和而不猛,柔肝醒胃,流气活血,宣通窒滞而绝无辛温刚燥之弊,断推气药之中,最有捷效而最为驯良者,芳香诸品,殆无其匹。”《纲目拾遗》:“治肝胃气痛,用玫瑰花(阴干)冲汤代茶服。”《百草镜》:“治肿毒初起,玫瑰花去心蒂,焙为末一钱,好酒和服。”皆因本品有气血双调之功效。

玫瑰花具有甜美的香气,是食品、化妆品的主要添加剂,玫瑰花是很好的药食同源的食物,也是红茶窨花的主要原料。《花草谱》记载:“紫玫瑰,以糖霜同捣收藏,谓之玫瑰酱。”《花镜》云:“以糖霜同乌梅捣烂,名曰‘玫瑰酱’,收于瓷瓶内,曝过,经年不变,任可用也。”食之一道,宜于各人不断有所创新,如以玫瑰酿酒、熏制茶叶……各有妙趣。

玫瑰窨制花茶,早在明代代钱椿年编、顾元庆校的《茶谱》中就有详细的记载。用玫瑰花瓣或花苞泡出来的玫瑰花茶,散发出迷人的芳香,可提振身心、给人神清气爽的感觉,有“利肺脾、益肝胆……”(《食物本草》)的功效。此外,它还有平衡激素的作用,有助于女性的美丽与健康。由玫瑰花瓣提炼的精油是香水等美容中常见的成分。在芳香疗法众多以舒展紧张情绪,即香又艳的玫瑰有是做干花的常用材料。

37、苹果花

【功 用】有补血或舒解神经痛、补血明目、祛痘美白的功效。适宜搭配:1.苹果花+玫瑰花+橙花,三种花搭配泡茶,口感独特,可补血活血、调理血气,亦有缓解郁闷、调节内分泌及滋养子宫之效,经常出现经痛的女士不妨多饮

【茶色口感】茶色淡粉,气味清香芬芳,口感微甘。

【冲泡方法】沸水冲泡,加蜂蜜或冰糖,焖泡五分钟即可饮用。

【贮 藏】避光、防潮,置阴凉干燥处。

苹果属蔷薇科多年生树木,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种植,主要产于辽宁、河北、北京、山东、山西、河南、陕西、甘肃、内蒙古、宁夏等地。

唐代孙思邈曾说萍果花有“益心气”;元代忽思慧认为能“生津止渴”;清代名医王士雄称有“润肺悦心,生津开胃,醒酒”等功效。

苹果花适宜任何人群,并且常饮对人体非常有益,因为苹果中含有的一种多酚类,极易在水中溶解,因而易被人体所吸收,据研究发现,苹果花里多酚类含量高于苹果10倍之多。而且苹果花中含有的有机酸、氨基酸、钠离子等成分,均比苹果含量高。而且神奇的"苹果酚"还可以抑制黑色素的产生,因而对美白皮肤大有功效!苹果酚功效,有抗氧化的作用,保持食物新鲜;能消除鱼腥味、口臭等异味;预防蛀牙;抑制黑色素、酵素的产生;预防生活习惯病,活性氧会引起各种生活习惯病,而苹果酚具有很强的抑制活性氧发生的功能;苹果酚能够抑制血压上升,预防高血压;苹果酚能够抑制过敏反应,有一定的抗敏作用。具有补血明目,解毒,治疗神经痛,祛痘美白的功效。补血,解神经痛、肝斑、明目治疗黑斑、面疱、粉刺、养颜美容、帮助消化、强肝活血、健胃整肠,长期饮用可解青春痘。可以用来补血或疏解神经痛。可补血活血、调理血气,亦有缓解郁闷、调节内分泌及滋养子宫之效,经常出现经痛的女士不妨多饮。

38、百合花

【功 用】清心安神,润肺止咳,养阴清热,滋补精血、还能减轻胃疼,同时也具有一定的排毒、美容养颜功效。

【茶色口感】茶色粉红,香味芬芳,滋味微甜。

【冲泡方法】沸水冲泡,焖五分钟即可饮用。加冰糖味道更佳。

【性味归经】性微寒、味甘,归心、肺经。

【宜 忌】脾胃虚弱者不宜多饮。

【贮 藏】避光、防潮,置阴凉干燥处。

百合花又名野百合、喇叭筒、山百合、药百合、家百合等。百合科百合属多年生草本植物的总称。为著名球根花卉。其地下鳞茎由许多肉质鳞瓣相互抱合而成,可供食用。全属80余种,中国产41种。

百合花,是一种从古到今都倍受喜爱的世界名花。它原生于神州大地,由野生变成人工栽培已有悠久历史。我国对百合的记载最早可以追溯到汉朝,我国古医名家张仲景在《金匮要略》的“百合病篇”中,详细阐述了百合的药用价值,指出百合可以起到清热、解毒、润肺等作用。公元七世纪,南北朝后梁宜帝曾这样赞美百合花:“接叶多重,花无异色,含露低垂,从风偃柳”,赞美它具有超凡脱俗,矜持含蓄的气质。至宋代种植百合花的人更多,大诗人陆游也利用窗前的土丘种上百合花,他也咏曰:“芳兰移取遍中林,余地何妨种玉簪,更乞两丛香百合,老翁七十尚童心”。时至近代,喜爱百合花者也不乏其人。昔日国家名誉主席宋庆龄平生对百合花就深为赏识,每逢春夏,她的居室都经常插上几枝。

中国的百合花传到世界各国后,也备受大众的推崇。日本人民于公元720年间就曾将百合花作为贡品献给天皇。欧洲的圣经《新约.马太福音》载有“百合花赛过所罗门(以色列国王)的荣华”一语。到了12世纪,智利和法国还把百合花作为国徽的图案,鼓励公众为争取民族独立和经济繁荣而斗争。

何以中外人士都这么赞扬百合花呢?原来它的花蕾是由近百片花瓣抱合而成,古人视为“百年好合”、“百事合意”的吉兆。故历来许多情侣在举行婚礼时都要用百合来做新娘的捧花。除了这种好意头之外,它那副端庄淡雅的芳容确实十分可人。它植株挺立,叶似翠竹,沿茎轮生,花色洁白,状如喇叭,姿态异常优美,能散出隐隐幽香,被人誉为“云裳仙子”。故在国际花卉市场上长期走俏,历久不衰。

百合具有较高的营养成分和药用价值,早在2000多年前,百合就被中医引用,历代《本草》中有详尽的记述。中医认为:百合有润肺止咳、清心安神、补中益气之功能,能治肺痨久咳、咳唾痰血、虚烦、惊悸、神志恍惚、脚气浮肿等症。百合虽是滋补佳品和名食,但因其甘寒质润,凡大便溏泄、脾胃虚弱、寒湿久滞,肾阳衰退者均忌用。

39、大麦茶

【功 用】健脾消食、下气利水、调理肠胃、去腥膻油腻、清除口腔异味用以治食积不化,脘闷腹胀,泄泻等脾胃虚弱之症。

【茶色口感】茶色淡褐,有浓郁的麦香,口感微甜。

【冲泡方法】沸水冲泡,加蜂蜜或冰糖,焖泡3-5分钟即可饮用

【贮 藏】避光、防潮,置阴凉干燥处。

大麦又名燕麦、荞麦、莜麦、雀麦,古代有名麰(《广雅》)、倮麦、麰麦(陶弘景),牟麦(《纲目》),饭麦、赤膊麦(《医林纂要》),是禾本科大麦属一年生草本作物,大麦在我国是个古老的作物.据考证,早在新石器时代中期,古羌族(居住在青海)就已在黄河上游开始栽培,距今已有5000年的历史。现在我国大麦的分布在栽培作物中最广泛,但主要产区相对集中,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黄淮流域、青藏高原、内蒙古和被称为“北大荒”的松花江与三江平原。

在《时代》杂志评出的十大健康食品中,大麦名列第五。大麦中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可溶性的大麦纤维,容易被人体吸收,有降血脂作用,含有对人体有益的亚油酸等不饱和脂肪酸,并含有皂甙,可抑制胆固醇的升高,含热量低,能满足降脂减肥的需要。金黄的色泽,迷人的焦香,大麦茶以其独特的魅力赢得了“东方咖啡”的美誉。

在中国,大麦茶的功效在古书中早有记载,据《本草纲目》记载:“大麦味甘性平、有去食疗胀、消积进食、平胃止渴、消暑除热、益气调中、宽胸大气、补虚劣、壮血脉、益颜色、实五脏、化谷食之功。”

时尚、健康一族都越来越注重自身营养问题,大麦茶含有人体所需的17种微量元素,19种以上氨基酸,富含多种维生素及不饱和脂肪酸、蛋白质和膳食纤维,适应了人们回归自然,追求健康的需求。

大麦茶去除腥膻、油腻的效果非常好,吃油腻性的食物的时候,和一些大麦茶能清除肠道的油腻,感觉非常清爽。中国一些以牛羊肉食为主少数民族,平时的饮品就是大麦茶。我国冬季讲究进补,饮食往往以鸡鸭鱼肉为主,在大快朵颐后,喝一杯浓浓的大麦茶,不仅可以去油腻,还能促进消化。现在的韩国烧烤店上的茶叶事清一色的大麦茶。大麦茶能增进食欲,暖肠胃,在韩国无论是高级饭店还是街头巷尾的普通小店,都能喝到大麦茶,日、韩许多家庭都以大麦茶代替饮用水。

大麦茶不必讲究茶叶的等级和季节、泡茶的水温和技巧,所以很适合忙碌的白领人群。用焙炒过的大麦制成的大麦茶,含有人体所需的多种微量元素、氨基酸、不饱和脂肪酸和膳食纤维,糖的含量也极低,特别符合白领一族向往健康、享受自然的需求。而且,忙碌的白领们经常以快餐充饥,而快餐又以油腻、煎炸食品为主,长此以往,容易引起食物积滞,甚至脂肪堆积,身材走样。大麦茶恰好有去油腻、助消化的功效。

大麦茶属传统茶饮,而且不含茶碱,咖啡因,单宁等成分,糖含量低,不刺激神经,不影响睡眠,不污染茶具,不污染牙齿。冷饮具有防暑降温之功,热饮具有助消化、解油腻、养胃、暖胃、健胃的作用。长期饮用,能收到养颜、减肥之功效。大麦茶为纯天然、四季皆宜、适宜各种年龄人群的保健饮品。

40、麦冬茶

【功 用】具有止咳降火、滋阴益精、润肺养胃、清心除烦、益胃生津、润肠通便的功效。用于肺燥干咳,虚痨咳嗽,津伤口渴,心烦失眠,内热消渴,肠燥便秘,咽白喉。

【茶色口感】茶色无色,气味清香,口感纯正,微甜。

【冲泡方法】沸水冲泡,加蜂蜜或冰糖,焖泡五分钟即可饮用。

【适宜搭配】桑叶、绿茶。

【性味 归经】性微寒,味甘、微苦,归心、胃、肺经。

【宜 忌】凡脾胃虚寒泄泻、胃有痰饮湿浊及暴感风寒咳嗽者均不宜多饮。

【贮 藏】避光、防潮,置阴凉干燥处。

麦冬又叫麦门冬、书带草、沿阶草、麦文冬、忍冬、笕冬、寸冬、山菅等,为百合科沿阶草属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全中国、越南、日本都有生产,大陆产于浙江、四川、江苏等地,一般生长于溪沟岸边或山坡树林下。浙江于栽培后第三年立夏时采挖,称"杭麦冬";四川于栽培第二年清明后采挖,称"川麦冬"。野麦冬多在清明后挖取,习称"土麦冬"。麦冬挖起后,剪下块根,洗净泥土,暴晒3~4天,堆通风处,使其反潮,蒸发水气,约3日,摊开再晒,如此反复2~3次。晒干后,除净须根杂质即可。

麦冬呈纺锤形,两端略尖,长1.5~3cm,直径0.3~0.6cm。表面黄白色或淡黄白,有细纵纹。质柔韧,断面黄白色,半透明,中柱细小。气微香,味甘、微苦。

麦冬味甘气凉,质柔多汁,长于滋燥泽枯,可补肺、清心、泻热、润燥,甘微苦寒,清心润肺,强阴益精,泻热除烦,微寒能泻肺火,火退则金清,金旺则水生,阴得水养则火降、心宁而精益。药理实验证明,麦冬有升高白细胞,延长抗体存在时间的作用,提高免疫功能和核酸合成率,促进抗体、补体、干扰素、溶菌酶等免疫物质产生。因此麦门冬有增强正气、加强抗邪作用,从而减少疾病的产生。正如《本草纲目》所说“久服轻身,不老不饥”。

41、淡竹叶

功  用:消暑清肺、止渴去火、清心除烦、抗菌消炎、利尿。

茶色口感:茶色淡绿,气味清香,口感纯正,微苦。

冲泡方法:沸水冲泡,加蜂蜜或冰糖,焖泡五分钟即可饮用。

贴心提示:腹泻、小便不禁者不宜多饮。

淡竹叶含三萜类物质、芦 竹素、白芳素、皂苷、糖及维生素A、C等,淡竹叶茶浸泡后有浓郁的竹叶清香,有抗氧化、抗菌消炎、提高免疫力的作用,可以消暑清肺、清热去火、化痰解毒、清热利尿。 若搭配花卉茶一同饮用,添加蜂蜜,味道更好,四季皆宜、老少皆益。但是腹泻期间最好不要饮用。

42、金莲花

【功 用】养颜润肤,清咽润喉,提神醒脑,消食去腻,消炎止咳,调理肠胃、消炎、抗病毒,有清热解毒、治上呼吸道感染、扁桃体炎、咽炎、急性中耳炎、口疮、喉肿等功效。

【茶色口感】茶色金黄,气味清香芬芳,口感微苦。

【冲泡方法】沸水冲泡,加蜂蜜或冰糖,焖泡五分钟即可饮用。 适宜搭配:茶叶、玉蝴蝶、枸杞子、甘草、玉竹、西洋参片、莲子芯等。

【性味归经】性凉,味苦。

【宜 忌】脾胃虚寒者、孕妇不宜多饮。

【贮 藏】避光、防潮,置阴凉干燥处。

金莲花又名旱金莲(《五台山志》、《纲目拾遗》)、金梅草(《山西通志》)、金芙蓉(《纲目拾遗》),金疙瘩(《山西中药志》),属毛莨科多年生草本。夏季开花,花朵大,单朵顶生或二三朵组成稀疏聚伞花序,花瓣18至21枚,金莲花蔓茎缠绕,叶形如碗莲,乳黄色花朵盛开时,又如群蝶飞舞,别具风趣,为园林中重要的夏季观赏花卉。干燥的花朵形状不规则,通常带有灰绿色的花柄,长1.5厘米左右。萼片与花瓣呈金黄色,花瓣编成线状,雄蕊黄白色,多数。气浓香,味微苦。干后不变色、色金黄、不带杂质者为佳。

在花草茶中,有一种金莲花也是人们常饮用的,金莲花被称外“塞外龙井”,冲泡好的金莲花,花朵绽开,金黄璀璨,冲泡后不仅茶水清澈明亮具有观赏性,而它的味道却偏苦,可以放适量的白糖或冰糖来调味,这样口感清纯爽咧,还有淡淡的香味。具有清热解毒,滋阴降火,养阴清热和消火杀菌的作用,长期饮用可清咽润喉,提神醒脑,清食去腻,使人精神振作,嗓音清亮。

金莲花从中医来讲,它的特点是苦、寒,也就是说味是苦的,药性是寒的,有清热解毒的作用。饮用它的时候要注意一些,不要饮用太多,特别是属于中医辨证的脾胃虚寒者,比如说吃点凉的东西胃就不舒服,平时消化功能也不是特别好,一定要慎重慎重,尽量少饮。但是它却具有清热解毒、养肝明目和提神的功效,适合有实热症的人群,人容易上火动不动就嗓子疼,这些人喝比较好,体质比较壮的,饮用金莲花对于治疗呼吸道炎症,比如口腔炎、慢性咽炎、扁桃体炎和声音嘶哑者都有一定的功效。对从事播音,声乐,教育和通讯等语音职业者有特殊的保健治疗作用。

据传金莲花曾使萧太后皮肤细白,容颜亮丽,故被称为养颜金莲花,列为宫迁贡品。清代康熙曾提诗“迢递从沙漠,孤根待品题,清香指槛入,正色与心齐,磊落安山北,参差鹫岭西,炎风曾避暑,高洁少人跻”。

43、山楂片

功 用:开胃消食、化滞消积、活血散瘀、化痰行气

冲泡说明:焖5分钟左右即可。

茶汤色泽:茶色淡红。

口 感:口感酸甜。

贴心提示:孕妇不宜多饮,空腹或消化性溃疡患者也不宜多饮。

常饮用山楂片泡成的山楂茶,有明显的降低血清胆固醇、降血压、利尿、镇静等功效。可与荷叶、桂花、玫瑰、决明子同泡,对减肥有明显的作用。

常饮用山楂与茶叶泡成的山楂茶,有明显的降低血清胆固醇、降血压、利尿、镇静等功效。可与荷叶、桂花、玫瑰、决明子同泡,对减肥有明显的作用。

现代医学证明,山楂含枸橼酸、苹果酸、抗坏血酸、醣和蛋白质、碳水化合物,有降血压,增加胃中消化酶的分泌,促进胃肠消化的作用,所含脂肪酶可促进脂肪分解,所含多种有机酸能提高蛋白酶的活性,使肉食易消化。山楂药效成分还具有收缩子宫、强心、抗心律不齐、增加冠脉血流、扩张血管、调节血脂及胆固醇含量的功能,对痢疾杆菌及大肠杆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等等。中医认为,山楂可健脾消积,对减肥有利。可辅治继发性肥胖症。我国自元**始就将山楂作为重要的中草药应用于消食积、散瘀血、驱绦虫等方面。

因老年人常吃山楂制品能增强食欲,改善睡眠,保持骨和血中钙的恒定,预防动脉粥样硬化,使人延年益寿,故山楂被人们视为“长寿食品”。

44、红花

功 用:红花茶能通过活血化瘀,加速血液循环,促进新陈找

谢,增加排除黑素细胞所产生的黑色素,促进滞留于

体内的黑色素分解,使之不能沉淀形成色斑。

冲泡说明:(1)闭经、痛经:红花15克,玫瑰花20克,混匀放入

瓷杯中,开水冲泡饮用。(2)高血压:红花15克,

三七花5克,混匀分作3次放入瓷杯中,以落滚开水冲

泡,温浸片刻候冷,代茶 饮用。(3)跌打肿痛,肌

肉劳损,红花10克放入瓷杯中,开水冲泡饮用。

适宜搭配:玫瑰花、三七花。

贴心提示:孕妇不宜饮用。

红花茶能通过活血化瘀,加速血液循环,促进新陈找谢,增加排除黑素细胞所产生的黑色素,促进滞留于体内的黑色素分解,使之不能沉淀形成色斑,或使沉淀的色素分解而排出体外。增强冠脉流量,抑制血栓形成。可改善冠心病和血管血栓形成。抗血凝作用,促进血液循环。调节免疫能力。能显着提高耐缺氧能力。中医认为红花有活血通经、消肿止痛、美容祛斑等功效,适用于血寒性闭经、痛经及各种瘀血性疼痛,包括无月经、月经过多、冠心病所致胸痛等。红花富含甙类、多糖及有机酸等。活血、通经、祛淤。具有降血压、降血脂、改善机体微循环的功能。

45、紫罗兰

淡紫色的紫罗兰花茶神秘而优雅,不仅色泽好看,更由于颜色鲜艳、花瓣薄、多褶且透光,因此即使以冷水冲之,精华一样可以释出。喝起来味道十分温润,受到许多人的喜欢。

功 用:能舒缓感冒引起的咳嗽、喉咙痛等症状,对支气管炎

冲泡说明:焖5分钟左右即可。

茶汤色泽:颜色鲜艳

口 感:十分温润

适宜搭配:玫瑰花、勿忘我、牡丹花、腊梅。

贴心提示:孕妇不宜饮用。

46、雪莲花

功  用:补肾益精、散除风湿、通经活络、暖宫调经、延衰。

茶色口感:口味清醇而高贵。

冲泡方法:沸水冲泡,加蜂蜜或冰糖,焖泡五分钟即可饮用。

贴心提示:孕妇忌用。

雪莲花除产西藏外,在我国的新疆、青海、四川、云南也有分布。各地民间将雪莲花全草入药,主治雪肓、牙痛、风湿性关节炎、阳萎、月经不调、红崩、白带等症。印度民间还雪莲花来治疗许多慢性病患者。如胃溃疡、痔疮、支气管炎、心脏病、鼻出血和蛇咬伤等症。在藏医藏药上雪莲花作为药物已有悠久的历史。藏医学文献《月王药珍》和《四部医典》上都有记载。

雪莲花具有生理活性有效成分。其中伞形花内酯具有明显的抗菌、降压镇静、解痉作用;东莨菪素具有祛风、抗炎、止痛、祛痰和抗肿瘤作用,临床上汉疗喘急性慢性支气管炎有效为96.6%芹菜素具有平滑肌解痉和抗胃溃疡作用;对羚基苯酮有明显的利胆作用。特别饶有兴趣的是雪莲花中所含的秋水仙碱,该成分是细胞有丝分裂的一个典型代表,能抑制癌细胞的增长,临床用以治疗癌症,特别以乳腺癌有一定疗效,对皮肤癌、白血病和何金氏病等亦有一定作用。对痛风急性发作特异功效,12—24小时内减轻炎症并迅速止痛,长期使用可减少发作次数。

此外还具有雌激素样作用活性,能延长大鼠动情期和动情后期,而缩短间情期和动情前期。但秋水仙碱的毒性较大,能引起恶心、食欲减退、腹胀,严重者会出现肠麻痹和便秘、四肢酸痛等副作用。由于雪莲花中含有疗效好而毒性较大的秋水仙碱,所以民间在用雪莲花泡酒主治风湿性关节炎和妇科病时切不可多服。

“耻与众草之为伍,何亭亭而独芳!何不为人之所赏兮,深山穷谷委严霜?”一千多年前,唐代边塞诗人曾经这样吟唱雪莲。雪莲,又称雪荷花,有通经活血的效果,主要分布在新疆、青藏高原和云贵高原一带。横贯新疆中部的天山山脉,冰峰雪岭逶迤连绵,海拔4000米以上是终年积雪地带,被称为雪线,雪莲花就生长在雪线以下海拔3000至4000米的悬崖峭壁上。由于生长环境特殊,雪莲三到五年才能开花结果,以往一直是一种难以人工栽培的名贵中药材。为了拯救这种罕见的名中药材,2001年有商家在天山深处的一个谷地建立了良好的人工种植雪莲的环境,于是我们才可以吃到如此大众化的补品。

虽然只是雪莲花的干制品,但它依然保留着雪莲花的香味和一定功效,烹制的时候需要浸泡一段时间,再连花带水入菜,让雪莲花味尽现。

一种雪莲花茶及制作方法,它是由易贡茶、雪莲花、枸杞子组成,其配方重量比是:易贡茶65-85%,雪莲花10-20%,枸杞子5-15%,且经过精细工艺加工而制成。本发明的配方优异,工艺简单、合理,饮用时顿感清香纯正、甘醇爽口。本保健茶具有散寒除湿、壮阳、调经、止血等功效,有抗癌、扩张血管、降血、抗疲劳等作用。

医疗保健:

[寒症]风湿性关节炎、肩周炎、肺寒咳嗽、寒胃。

[虚症]肾虚腰痛、早泄、遗精、阳痿等症。

[妇科]痛经活血、妇女小腹疼痛、月经不调、产后血晕身痛等症。

【药用方法】

1、雪莲花6克,浸入1000克白酒或黄酒中,密封30日后服用。每次饮30-40毫升。

[功效]补肾阳、强筋骨。

2、雪莲花6克,装入纱布包内扎口,老母鸡一只,加水文火炖1.5小时,滤出药液1000 克,每次饮30-40毫升。

[功效]调经活血、滋阴补肾。

3、雪莲花5克,党参15克,红花5克,鸡肉1000克。上药清洗,同装入纱布袋内扎口,将鸡肉与药袋同时下锅,文火炖2-3小时,滤出药液1500克,每次适量。

[功效]温肾壮阳、补中益气、行水痛痹。

【美容用方法】:

雪莲美容敷面膏:可加速皮肤的新陈代谢,减少皱纹,使皮肤保持光泽、丰满。延缓衰老。并且对面部雀斑、肝斑等有良好的疗效。

具体配方是:25g雪莲粉(一朵),20mL芦荟鲜汁,30mL黄瓜汁,生鸡蛋1只,面粉10g左右,砂糖5g,香精少许。调匀,置于冰箱中可延长使用期。经此膏敷面,经40~45分钟,敷面膏就会干燥,结膜。这时以清水轻轻地将膏体洗掉,每周坚持1次,几次后即感到皮肤明显光滑,富有弹性。只要做1个月,就会显出相当好的效果,坚持下去会使皮肤白嫩、红润,而且对雀斑、黑斑有明显疗效,还能使冻疮或留有疤痕的皮肤复原。对黄褐斑,可用雪莲粉30g、绿豆粉15g,用少许鸡蛋白调匀,每天涂斑3次,经过一个月,黄褐斑、肝斑等可逐渐淡化。

雪莲花【食用方法】:

1、雪莲乌鸡煲

原料:雪莲20克,乌鸡一只(一斤左右),葱、姜、盐、糖、味精、精练油少许。

制法:精炼油加热,下葱、姜炒出香味,下盐、糖透,下乌鸡、雪莲,加水大火烧滚后文火炖约45分

钟,肉烂后停火,起煲,吃肉喝汤。

功能:补肾壮阳,调经补血,适用调理肠胃,平衡内分泌,自然除火祛斑,能改善身体状态,以补体

,调节,增强体质.

2、雪莲乳鸽煲

原料:雪莲10克,枸杞10克,肉苁蓉10克,山药150克,乳鸽一只,葱白50克切段,姜丝、料酒少许

,盐、酱油适量。

制法:锅烧热加油适量,滚热后倒入山药翻炒至金黄色,出锅待用。乳鸽切成小块,肉苁蓉热水泡软

后切片与枸杞、山药入沙药煲加水适量,料酒、葱段、盐、酱油适量,小火炖20分钟,鸽肉烂即可

食用。

功能:补肾益精、养肝明目、抗衰老.

3、雪莲甲鱼汤

原料:雪莲10克甲鱼一只(300克左右,雪莲20克,葱姜少许,盐味精适量。

制法:沙锅中加水至三分之二,大火烧开,下甲鱼、雪莲、红花、葱、姜滚开后文火炖至甲鱼壳酥烂

,回入少许盐,味精即可。

功能:滋阴补阳,生津益气,适用于男子补阳。

功能主治:除寒、壮阳、调经、止血、用于阳痿、腰膝软弱、妇女崩带、月经不调、类风湿性关节炎

、外伤出血。

食用方法:泡酒、炖鸡、鸭、鹅、鱼、羊煎服,用量每次3-5朵。

宜忌:孕妇忌用,过量可致大汗淋漓。

雪莲花

原料:糯米粉,粳米粉,绵自糖,食用红色素,食用绿色素。

制法:将糯米粉、粳米粉拌和,加糖、清水制成糊状,蒸熟,铺开,铺上食用红色素拌的米粉,再铺

上食用绿色素拌的米粉,卷起,横向切开,蒸熟。

47、灵芝片

功  用:提高机体免疫力,降低患病可能性;杀肿瘤细胞,保

肝解毒,治冠心病,高血脂症,降低并稳定血糖,改

善失眠,提高睡眠质量,止咳去痰,抗衰老及美容。

冲泡方法:可取5-8片置于饮杯中,用少许开水冲泡润湿饮用。

适宜搭配:金银花、山楂、枸杞。

贴心提示:孕妇不宜经常饮用。

灵芝自古以来被称为仙草、瑞草、瑶草、还阳草,认为是天意、美好、吉祥、富贵和长寿的象征。服用灵芝可提高机体免疫力,降低患病可能性。

《名医别录》《新修本草》等均有诸如“益心气、益精气、坚筋骨、利关节、治耳聋之类的药效描述。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对灵芝的药性和功效作了详尽的讲述:青芝:酸、平、无毒、明目、补肝色、安精魂、不忘、强心;赤芝:苦平无毒,主治胸中结,益心气、补中、增智慧、不忘;紫芝:甘温无毒,好颜色、活虚劳,治痔等等。但过去因无人工栽培技术,灵芝极为稀少,且价格昂贵,人们始终没办法真正去了解灵芝的功效。自1971年日本直井幸雄先生成功种植人工灵芝并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灵芝渐渐被掀开了神秘的面纱,被广泛地研究,其应用领域也越来越宽。研究者不再仅仅着眼于它的治病作用,而更多的看到了它的防病功能。按照中医学的观点,有一种“未病”之说,强调“不治已病治未病”。就是说不是等有了疾病才来治疗,而是当疾病还没产生时就积极预防。服用灵芝可提高机体免疫力,降低患病可能性;杀肿瘤细胞,保肝解毒,治冠心病,高血脂症,降低并稳定血糖,改善失眠,提高睡眠质量,止咳去痰,抗衰老及美容。

48、玫瑰果

功  用:多饮用玫瑰果茶可以养颜美容使气色光彩红润、调节

生理机能、减少疲劳感。有抽烟或喝酒习惯的人,喝

玫瑰果茶可以防止皮肤粗糙。

冲泡方法:约取2匙的干玫瑰果,焖15分钟左右才能享用。

色泽口感: 玫瑰果茶呈现甜中微酸,色泽鲜艳,浓甜中带有玫瑰

清香,美味可口。

适宜搭配:单泡,适宜搭配绿茶。

贴心提示:孕妇不宜饮用。

玫瑰果含丰富维他命C,约为柠檬的二十倍,能养颜美容,预防感冒。它还含有维生素B、E、K,尤其是含有类黄酮(维生素P),对于抑制自由基的形成极有利。多饮用玫瑰果茶可以养颜美容使气色光彩红润、调节生理机能、减少疲劳感。有抽烟或喝酒习惯的人,喝玫瑰果茶可以防止皮肤粗糙。

玫瑰果,含有丰富的维他命C,具有养颜美容的功效。玫瑰果是野玫瑰或多花蔷薇的果实,又名蔷薇果或蔷薇实。多饮用玫瑰果茶可以养颜美容使气色光彩红润、调节生理机能、减少疲劳感。当需要营养补给时,玫瑰果能提供身体健康维持的重要元素。

由于是硬果类花茶材料,浸泡时间需约10~15分钟才能充分释放出香气与味道。很适合加入蜂蜜,与芙蓉花搭配是水果茶的基础配方。玫瑰果茶无论是茶色和滋味都较玫瑰茶来得浓厚,细细品尝这道红色的茶,它的口感甜中微酸十分迷人,也可以添加少许蜂蜜或胡椒薄荷调味。玫瑰果茶不但是养颜美容的珍品,还具有预防感冒、通便利尿、收缩血管的效果。

49、月见草

月见草种子除具有神奇的丰胸作用外,还有很好的减肥效果,还可以减缓痛经、改善皮肤干燥,丰胸减肥美肤三不误! 灰姑娘丰胸法:狂吃月见草种子+维他命E,再加《女刊》上介绍的按摩法,轻松从A升到E!

【功 用】丰胸、减肥、减缓痛经、改善皮肤干燥、维持和控制细胞的生长和再生,保证细胞的活力,防止皱纹的产生,减少因关节炎引起的疼痛和炎症,降低胆固醇,减轻经前期综合症。它还能改善头发质地,促进头发亮泽、柔韧、防止头发开叉断裂。 。

【冲泡方式】将1~3克月见草加入一杯热开水中,几分钟后,即可饮用。

【女刊推荐用法】 用量:月见草种子1-2克,维他命E6颗.

用法:早上起床空腹吃(最迟吃早餐前半个小时)而且要吃光一天量,原因是空腹吸收力最好,月经来可以照吃.

按摩法:早晚各按一次,月经来不要按,从月经来的第11天开始按时机最好.

按摩方法:

上:按压乳头上方乳房的顶端(乳房隆起的边缘)按压5秒放2秒,反复10次。

中:乳头正中央按压5秒放2秒,反复10次。

右:乳头右方3.5公分,按压5秒放2秒,反复10次。

下:乳头下方乳房的底端(乳房隆起的边缘)按压5秒放2秒,反复10次。

顺序:上中右下

月见草适合种植在月下花园中,黄昏时,将绽放它那黄色的花朵,与月光相互呼应。又名夜来香,成熟的种籽可提炼出含有γ-亚麻酸主成份的月见草油。台湾已有不少知名厂商,都跟在大陆、日本、香港之后推出月见草精油制品,可见月见草的功效早受国人肯定。

月见草原产于美洲一带,印地安人在数百年前就已发现月见草的医疗价值,将整颗的月见草浸泡在温水中,制成湖状的膏药治疗淤伤并且也将之敷于皮肤表面用来治疗皮肤的外伤与皮肤炎。 到18世纪的时才被载运棉花的船只一并将种子夹带到英国,也是在此时欧洲才开始将月见草的功效发扬光大,许多科学家、医师纷纷投入月见草的研究,并用于多发性硬化症、异位性皮肤炎、风湿性关节炎治疗。

50、腊梅花

腊梅花含有挥发油,内含龙脑、芳樟醇等。具有解暑生津、开胃散郁、解毒生肌、顺气止咳等功效,主治暑热头晕、呕吐、热病烦渴、气郁胃闷、咳嗽等症。将含苞花蕾制成干品,单用或与其他中药配伍,可治麻疹发热、风火喉痛、急性结膜炎等症。治疗久咳,治疗暑热烦渴、头晕、胸闷、呕吐、小儿麻痹、百日咳。可改善青春痘,粉刺,黑斑。治热病烦渴、胸闷、咳嗽、烫烧伤等病证效果很好。

功 用:解暑生津、开胃散郁、解毒生肌、止咳、增强免疫力、治暑热头晕、呕吐、热病烦渴、气郁 胃闷、咳嗽等疾病。民间常用腊梅花煎水给婴儿饮服,有清热排毒的功效。

冲泡方法:沸水冲泡,加蜂蜜或冰糖,焖泡五分钟即可饮用。

贴心提示:孕妇不宜多饮。

郑承东:一溪流水香的坦洋

(一)

或临崖傍水,或在水行舟。

闽东山河的主色调大都是青绿的,即所谓青山绿水。

福安更是如此,也因为给它的排位是闽头浙尾,所以最重要的地理标志便是鹫峰山脉,夹杂于太姥山脉与洞宫山脉之间,从北而来,如一个矫健的登山运动员,一路拾阶而下,向南奔往春暖花开的大海。而一路依偎着鹫峰山脉的则是长溪,她如窈窕淑女,朝雾夕岚,芳颜叠翠,婀娜多姿间,曲流百折如风吹罗带,经赛江,义无反顾地投向三都澳的蔚蓝。

一路开疆拓土的长溪两岸便是狭长的谷地,社口的坦洋便在其上游的冲刷中,成就了一块如板一般坦坦平平的溪坂,民间俗称:板洋。早期有可能产竹子,又称:竹坂里。又因村后山多桂花树,香飘四溢,也称:桂香山。“坦洋”的正式村名则出现在1762年官修的《福宁府志》。

一抹秋阳把这条流经的坦洋溪照得透绿。

农耕时代,水运便是高速公路。那时,长溪水系溪河密布,皆可行船,沿溪村庄都有码头。坦洋的码头就在真武亭桥下,虽然现在已是水平面下降,只象征性系泊着一艘乌篷船,但在那时却是可以驶着1吨左右的小溪船,装载着货物,从坦洋码头出发,运到社口的溪口村,再沿长溪干流顺溪而下,朝发夕至赛江码头,过驳出洋。

南方有嘉木。这样的青绿山河,必定藏着奇珍异叶。

人类在很大程度上依赖植物而生存。因为植物,文化和文明诞生了。因此,植物的机遇也是一种文化的机遇。

坦洋也因为一片树叶的枝繁叶茂而迎来了机遇与挑战。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最诡异的朝代。农民出生的朱元璋不仅是权术大师,而且是中国最懂茶的制茶大师。从某种意义来说,没有他的“废团改散”与“废蒸改炒”诏书,或者就没有了后来的“工夫茶”。

在他执政的第四年,第一次将茶贸与政治挂钩。

自唐宋以来,茶叶一跃成为国家战略物资。边远的夷族需茶,中原文明缺马。“彼得茶而怀向顺,我得马而壮军威”茶马贸易由此成为中央王朝掌握华夏边疆地区的命脉。

1371年,也就是明洪武四年,朱元璋执政才四年,他便在户部设置"茶课司"与"茶马司",确定以陕西、四川茶叶易番马,于是在各产茶地设置茶课司,定有课额。明代的茶马政策有着明显的政治目的,成为"制服西戎之术"。

也就在这一年的八月,坦洋的桂香山漫山奇香,茶香与桂花香成天作之合,桂香茶由此得名。

而一位叫胡有才的村民在野生丛林中发现一株神异的古茶树,它可以从清明一直采到白露,时历三春,平均亩产鲜叶近七百斤。因为这种茶树叶大如菜叶,所以当地人就称为“坦洋菜茶”。于是在那年开始,“坦洋菜茶”在这个小村落的溪流两岸蔓延。

到了明洪武二十四年九月,朱元璋体恤民情,认为唐宋制作龙凤团茶为贡茶,制作程序太过繁杂,费工费财,却只能喝那么一点点茶,劳民伤财,于是下诏罢造团茶,改革制茶技艺。

那时,朱元璋的儿子朱权也是个品茶大家,他助力父皇推广制茶新工艺:“废团改散”与“废蒸改炒”,即把团茶变成散茶,把蒸青法改为炒青法。以烘焙团揉方式制茶;而在泡法与茶具上,喝茶的工具从碗变成杯,热水冲进茶壶里,茶叶在壶中闪展腾挪,叶瓣的舒展,叫醒了白灼似的茶之原味。

唐宋时期的“煎茶”“煮茶”和“点茶”的饮法在明代褪去了繁花似锦,散叶茶回归质朴,撮泡法亦日渐流行,而“工夫茶”便以撮泡法为主,也因此成就了“工夫茶”在明清走向鼎盛。

撮泡法成为主流,身在中国南方的坦洋菜茶也迎来了升级版的新贵。

从地图上看,12.4万平方公里的东南沿海省份就像一枚嫩绿的茶叶。茶之于闽粤也如这片嫩绿的茶叶一样,已是叶脉相连。

北宋的时候,在闽粤交界处,有个地方叫饶平,潮州人非常喜爱福建武夷的乌龙茶,因此闽粤茶商便在此交易。交易时,彼此用小盅来品茶鉴定制茶之工夫、泡饮之工夫,“工夫茶”一说就在这地方叫开了。因此,工夫茶在北宋源于闽粤是个大概率的说法。

关于工夫茶的缘起,有闽粤之争,但较为完整的说法应该是:源于福建,盛行于闽南、广东潮州和台湾乃至东南亚一带,并由此形成闽式、潮式和台式三大派系。

福安坦洋工夫虽算是后起之秀,但福安茶史其实也大部和中国茶史同频共振。

茶叶在商周时期,由于限量生产,还属于贵族的享受。到了两晋北朝,茶才开始以文化的面貌出现在文人雅士的聚会中。只有到了隋唐,茶叶在四川大规模种植,茶不再是显族的独有,而进入寻常百姓家。

无独有偶,1972年,在福安一个叫溪北的小村挖掘出一个墓葬,券顶砖上刻有“大业三年”字样,也就是隋炀帝执政第三年。在出土的随葬品中有3件青釉茶托杯。福安有1400年的饮茶史就这样坐实了。

值得一提的是,这一年隋炀帝为了打通西域,派出裴矩为黄门侍郎,常住张掖,主持与西域的联系,兼管与西方各国的通商往来,而裴矩撰写的《西域图记》三卷,记载着以敦煌为总出发点,到地中海的三条大道,其中的中道和南道正是到达伊朗、罗马等西亚、欧洲各国。这便是后来的丝绸之路。到了唐代,茶叶与丝绸、陶瓷一并成为丝绸之路的主角,一路高歌,经由阿拉伯人到达西欧,以及借由蒙古人到达俄国。

在中国历史上,唐宋人的文化品位、生活质量恐怕是世界地标。像喝茶,也非常精细繁复。

到了唐朝,喝茶以烹煮为主,以蒸青方式处理茶叶,烘焙碾碎,研磨后筛滤成粉状,放进容器里保存,然后煮水放进盐巴、生姜调味去苦味。

唐时的福安人则将饮茶叫为“食茶”。那时,福安的茶品也即为蒸青饼茶和蒸青紧压团茶。所谓的饼茶和团茶,即是将茶叶碾成细末,加上油膏、米粉制成。要喝的时候,和着葱、姜、橘皮、薄荷、枣及盐等调料,再烹煎食用或汤饮,故有“食茶”一说。

宋代人的煮茶比唐人的煎茶更加讲究。唐人该有的工序一样都不少,还多加好几道工序。他们将茶叶压缩制成团,然后再取下茶叶烘焙磨粉,将茶叶研磨的更细致。唐人多把茶叶加入水中煎服,而宋以后则烧开水后再注入茶叶。北宋贡茶“龙凤团茶”更是装饰极致,茶饼上印有龙凤形的纹饰则是用纯金镂刻而成。

1986年,在苏阳村先后出土了两块专供斗茶用的宋代建窑黑釉兔毫盏残片。可以想见,那时的福安人也有了点茶、斗茶。“七夕,乞巧。是日俗以桃仁、米糕点茶”(明万历《福安县志》)。

到了元明时,北方游牧民族出身的元代统治者与中原农民出身的朱元璋都不喜欢这种过于精细委婉的茶文化。士大夫和平民百姓又没有能力和时间品赏。他们更喜欢的是新工艺制作的条形散茶。于是,散茶渐渐融入中国人的生活。

元时福安,也出现了冲泡茶,茶香也随之在里巷漫溢。这一简单直接粗暴的饮法改革,激发了民间对茶叶的大量需求,种植面积随之蔓延,依山傍海、山河青绿,鹫峰山脉、长溪两岸优越的自然条件更是成了东方神叶的种植天堂。

到了明万历三十六年,也就是公元1608年,按谢肇淛游历闽东后所著《长溪琐语》所记:环长溪百里,诸山皆产茗,山丁僧俗半衣食焉。随着量的增加,福安的茶质也得到提升,得到朝廷的垂青,福安的贡茶时代来了。公元1522年至1566年期间,明嘉靖版《福宁州志》记载:福安县常贡芽茶67斤8两,叶茶50斤9两。

一个地方产业的兴起必定是和它的经济基础相关联。

经过康熙、雍正两代皇帝的励精图治,到乾隆接手时,康乾盛世达到了真正的顶峰。人民安居乐业,人口达到1.5亿。国库存银从乾隆即位之初的3453万两,到乾隆三十九年则增长到了7390万两。但这期间,欧洲已经开始工业革命,而大清王朝的财政收入依然靠农业和手工制造业。茶叶的贡献更是大宗。

康乾盛世也外溢到了南方黄金海岸。清乾隆中期,福安的商业经济随之起舞。不仅商贸市镇在长溪两岸星罗棋布,而且水运码头镇镇不缺。随着水运交通的崛起,早期的商帮也应运而生。他们在各市镇码头将土特产品装上船舶,出白马门,或北上温州、宁波,或南下省城福州。他们用转手的差价利润再采购家乡所需。福安会馆也在福州占有一席之地。商人、商船、商帮与会馆,一条成熟的茶贸流通链已然形成,实为坦洋工夫的后继勃发历练了一支见多识广、人脉通达的营销团队。

康熙元年(公元1662年)以后,英国人捷足先登,于1644年将福建茶叶运到英国。英国政府为了保证国内有一定量茶叶库存,便令东印度公司在厦门设立商务处,组织闽茶运回英国。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海禁开放后,茶叶输出逐渐增多,促进各地开荒种茶,茶叶生产得到快速发展,手脚勤快的福安坦洋人也赶上了开荒种茶的热潮。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清政府规定“遍瑜香船,嗣后口岸决定于广州”,同时还规定茶叶出口只能茶商行代办,禁止民间交易。由于福安水路可通达广州,茶叶运销对远销有利。头脑灵活的坦洋人,纷纷改开荒种茶为试制新茶,开设茶庄,做起茶行的生意。他们以“坦洋菜茶”为原料,细制桂香茶,打开国内外市场。

1850年正月丙午日,道光皇帝去世,他的第四个孩子爱新觉罗· 奕宁继位,第二年即1851年改年号咸丰。

在这一年,中国的茶界发生了两件大事。

这一年,英国伦敦举办首届世博会——伦敦世博会,长期在江浙沪经营茶叶、丝绸的广东籍商人徐荣村寄出12包“湖丝”参加展览,经博览会评定,公推为第一名。维多利亚女王赐金、银奖牌各一面,并赐赠“翼飞洋人”执照一份,允许“湖丝”进入英国市场。这是中国产品首次在世界博览会上取得金奖,1853年之前,中国茶出口的茶叶主要是红茶和绿茶,并由广州口岸输出,广州茶商控制了闽茶贸易。因此,由广州茶商带到这届世博会亮相的白毫茶、工夫茶和乌龙茶实为出自武夷山。《英国伦敦第一届世界博览会评奖委员会报告书》如此记载:“中国茶可以说是独一无二的,品种齐全,品质卓越,含有罕见的和昂贵的成分,还具有不小的科学研究价值……展出的各种品种的白毫茶,有一些能卖到50先令一包……工夫茶或宁阳茶主要出口到美洲市场。乌龙茶在加尔各答(印度城市)是最好的饮料。”

这一年,“茶叶间谍”英国人罗伯塔·福琼从武夷山桐木关带走23982株茶树苗、17000粒茶树发芽种子、1000多件制茶工具和8位中国茶师,通过海运从福州、广州、香港到达印度加尔各答,这才有了后来中国红茶的强劲对手:印度、斯里兰卡红茶产业。在此之前,全世界的茶叶生产几乎都是中国垄断,而茶种与制茶技术也是常年封锁,不准出口。此后,英殖民地印度成功培育出茶叶,罗伯塔·福琼开始污蔑中国茶有毒添加,中国茶在国际市场走向衰弱。

1851年,对中国茶界来说是个喜忧参半的年份,但对坦洋菜茶来说却是开天辟地的好年份。

明洪武四年(1371年),当地茶农将在野生丛林中发现的那株神异的古茶树母本原株移到家园中,经悉心培育分离选育出有性群体小叶种,即“坦洋菜茶”。在一般条件下,“坦洋菜茶”三月中下旬萌芽,四月上旬开始采摘,全年生长期220天,枝繁叶茂萌发四至五轮次。易栽培好管理的栽培特点令福安茶乡遍莳小叶种菜茶。制工夫红茶,条索紧结细秀,色泽乌润,香气清高鲜爽,滋味醇和甘甜,是制坦洋工夫的主要原料。

有了坦洋菜茶的好胚子,那么,坦洋工夫的创制与崛起也应该是水到渠成的事。关于它的创制有两个版本:

一说是清朝乾隆版。

坦洋早期的茶商有胡姓、施姓、王姓、吴姓和郭姓等,他们将细制的桂香茶通过水运通达广州,销往海外市场。期间,胡氏家族不仅在明末清初赶上了开荒潮,在坦洋周边开辟了许多茶园,而且研制新茶,开设茶庄,做起了通过海运到广州的茶叶生意。有一年,胡氏第四代——胡福四(1722—1791)在前往广东探亲途中发生了意外,与他同船的人都淹死了,胡福四死里逃生,遇一过往船只搭救,这船的主人是一对母女,恰巧是广东某英商洋行买办的眷属。买办得知胡福四来自茶乡,便告诉他英国人喜欢喝红茶,或许是为了下一步的合作,买办把发酵红茶、加工红茶的技术教授给了他,并嘱咐他返乡后如果能做得出来,便可运抵广州,由其洋行销往英伦。胡福四回村后,立即以本村的“菜茶”为原料,将买办教他的红茶制作技术反复改进,终于制造出一种风味独特的红茶,因为其制作工艺繁杂,要花时间、见工夫,他便把它命名为“坦洋工夫”。

另一说便是1851年的清咸丰版。

这一年,也是胡氏茶商外出,在一客栈遇见一位建宁茶客身患痢疾。

胡姓茶商便以坦洋茶,加生姜、红糖泡冲为药,叫那人服下,即康复。

感激之余,建宁茶客即与胡氏结拜为兄弟,并传他来自崇安桐木关的“正山小种”的自然萎凋、手工揉捻、室内发酵、炭火烘焙等制作技艺。后胡氏以坦洋菜茶为原料,制作工艺如法炮制,更有所创新。更因颇费工夫,胡氏有感而发,称之为“坦洋工夫茶”,其产制的茶庄便是后来赫赫有名的“万兴隆”茶庄。

这一说法,我们在陈宗懋教授主编的《中国茶经》得到了佐证:“产于福建崇安(今武夷山市)星村镇桐木关的小种红茶称‘正山小种’”;而“外山小种”指的是政和、坦洋、屏南、古田、沙县及江西铅山等地所产的仿制正山小种品质的红茶,或称“人工小种”。

就这样,以坦洋菜茶鲜味做原料生产出来坦洋红茶,在万兴隆茶庄的包装下,最早以茶标“坦洋工夫”运销荷兰、英国、日本、东南亚等二十余个国家与地区,年创收外汇茶银百余万元。而它特有的鲜红呈金边的汤色,则开启了一段闽红的传奇。

一时间,坦洋商贾满镇,而茶船则遍于长溪,一溪流水香。

(二)

每年二月初二,“土地福”刚过,手脚利索的吴庭元便乘船从坦洋出发,赶往设在福州苍霞洲的“元记茶栈”,向老客户收取茶银定金。等到当年的春末秋后,再给客商发去一船船“坦洋工夫”茶。

那时,银元是用桶装的,每千块银元装一桶。几十担茶银用船运送,进入黄崎港后,沿长溪逆流而上,直达社口的溪口码头,再雇挑夫从陆路挑回坦洋。那时,坦洋有民谣唱着:银桶比冬下的番薯担还多。

吴庭元将收取的茶银第一次运回时,一队挑夫挑着银元桶,穿过热闹的坦洋街,迎着的都是一张张喜悦的笑脸,闻着的都是“吱呀”的扁担声与“啧喷”的称赞声。而在吴家大宅里,吴庭元的老母亲看到那一桶桶白花花的银元,还以为儿子当了劫匪,心都要跳没了。

银元多了,自然招来匪患。坦洋街有70多家财主。为了保坦洋平安,丰泰隆茶行老板、武举人施光凌获福安知县特许筹办团练。施光凌身先士卒,多次击溃山寇。清末民初,到了吴庭元继承祖业时,社会更是动荡,吴庭元等茶行老板便组织村民自卫,筑起一道十余里的城墙,每道栅栏门都建有四方形的炮楼,12座炮楼环绕坦洋周围。武装自卫队最多时有360多人。“坦洋工夫”的始创家族——胡氏家族,经营着25家茶行,是坦洋开设茶庄最多的家族,因此,殷实的茶资和显赫的茶界大佬地位,令胡氏在安全保障上更是耗资巨大:胡氏大院高墙连接着两座炮楼,防护门、弹药库、粮仓和秘密水井样样俱全,易守难攻。

1903年,“坦洋工夫”正火。接下父亲吴步云、叔父吴步升的茶叶生意,吴庭元打出一连串的“组合拳”:在坦洋开起了“元记茶行”商号;在福州开设茶栈,挂英国人的牌照,专接老外的生意;在香港注册“元记”商标,用自己头像做LOGO,凡“元记茶行”茶品都会贴上中英文“元记”商标。这样的营销手段,发生在1907年,开了福建省茶界之先河,放到现在也不落后。

吴庭元之所以有这样的底气,那是因为他在坦洋街上拥有铺面36间,伙计百余人,茶山4座,精制茶厂1家,拣茶工、制茶师傅两三百人,年产精制“坦洋工夫”2000余件、200多吨,远销英国、俄国等地。

接下祖业的那一年,吴庭元才20岁。少年得志,便成为闽茶界之巨商。

从1851年坦洋人创制红茶开始,到1899年清政府在三都澳设立福海关,三都澳便成为闽东茶区天然的航运中心。从赛岐港启运的茶叶不再走飞鸾岭官道,而是到三都澳过驳,经过6个多小时的航程,直达福州口岸,再出口欧洲。

早期,福建茶区产的茶都是贡茶,衙门不发茶引(指运销执照),不许外销。但外地茶商可以到福建茶区购茶。后来,中国与各国通商,但清政府禁止茶叶从海路出口,闽茶只能水陆兼程,运入江西,再辗转广东,由广州十三行进行收购,再转口出洋。行程1450多公里,耗时近2个月,其运输成本与苦累可想而知。

1899年,福海关的设立,闽东茶叶到福州比到广州的货价至少可以下降25%,运输时间也大为缩短,这令“坦洋工夫”出口销量倍增。随着财富水涨船高,茶区家族兴旺,茶商南来北往,坦洋茶街迎来了它的高光时刻。

那时的坦洋茶街上,最靓丽的是茶商家的女孩。穿着旗袍与时装,打扮时尚不亚于大都会。她们自信款款地走在坦洋茶街上,引来各地茶商回头追光。长达一华里的茶街有茶行36家,主人大多为本地人,也有外地的茶商。仅雇工就有3000多人。外姓的大量迁入,人口猛增,市井兴隆。

坦洋茶行规模最大的也是元记茶行。后面依次是宜记茶行、福奎茶行、冠新春茶行、裕大丰茶行等。茶行都是临街的铺面,房内有宽敞的天井、厅堂和两边厢房,楼层或二、三层,也有四层的,底层专收购茶叶,二层为精制茶作坊,三层做仓库,四层则是雇工宿舍。一律的通间木结构,三面三合土墙,一面店门板。为防贼(火),门皆包铁皮,内衬巴掌大的竹叶。

与茶街一溪之隔的商业街,140余家酒肆、饭馆、客栈、布店、鱼货、药铺、京杂比邻相肩,妈祖庙、真武桥、戏台点缀其间。福安税务局,当时叫“厘金局”,设在坦洋也是自然在理。

就在吴庭元担任福安县商会会长期间,1915年,“坦洋工夫”红茶在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上,和贵州茅台同获金牌奖章。消息传到坦洋小村,犹如投下震荡弹,瞬间又将坦洋蝶变为周边茶区巨大的虹吸平台。这一年,经三都澳出口的红茶比1912年增加了43%。

因此,每到茶季,政和、寿宁、周宁和泰顺的茶商连夜把毛青茶装在布袋里,再雇挑夫透夜挑到坦洋,制成工夫红茶。那时的挑夫为了赶夜路,都要跋山涉水,凭着一双铁脚板,每人备一盏蜡烛灯笼装在长竹蔑一端,照着前方起起伏伏的夜路,另一端则别在挑夫后背固定着。一到茶叶旺季,坦洋周边茶区的山间小路,常有火龙在崎岖山间蜿延,往坦洋方向赶路。第二天早上,坦洋茶街便迎来各个茶区的挑夫长队,满街的“吱呀”声,满街的茶青香。

吴庭元的“元记茶行”便也寄托着茶区茶农的希望。男人们除了下田种地,就是到“元记茶行”等茶行打工,而女人们就是在茶行当拣茶工,实实在在赚些银元过日子。在茶季最繁忙的季节,“元记茶行”还会雇外地人帮工。村里住不下了,这些外地人就在村旁的山脚搭起草寮栖居。到最高峰时,“元记茶行”年雇工百余人,拣茶工二百多人,年产精制“坦洋工夫”干茶2000多担,利润5万银两。每年发放“茶银”时,“元记茶行”则需要七十多人挑着140多桶(每桶装1000块银元)银元,从坦洋挑到产茶基地岭下村,发给当地茶农。

采茶、拣茶、制茶,各个生产环节雇的工人多了,便需要小额银币支付,但当时小额银币流通量不足,吴庭元等茶商便开始各自发行小额“茶银票”,用于支付雇工的工资。现存最能体现专为支付拣茶工发行的“茶银票”是坦洋“振泰兴”茶行发行的“茶银票”:票面为横版印刷,“茶银票”正中间为一闽东古民居依山而建,疑似“振泰兴”茶行全景。左右两边竖直印“壹角”,钱币上方为坦洋“振泰兴”字号名称,中间下方横书:民国二十二年印,底部注:整拾角换通用大洋壹元,各竖印“拣工”“暂用”二字,证实当时“振泰兴”茶行发行“茶银票”只为支付工人小额工资。

有了银元,吴庭元便在临街的茶行后盖起了五座连环大厝:一仙堂、二仙堂、三仙堂、四仙堂和五仙堂,每座“仙堂”都有六间堂屋和八间厢房,雕栏玉砌,宽敞的天井、大厅、回廊、鱼池、花坛气派之至。吴家宅院旁还建起了一栋小洋楼,二层土木建筑,红漆门窗,半圆彩色玻璃,旋转楼梯,扶手雕花。后院还有橘园,可远眺坦洋茶山。小洋楼专门接待外商。1910年,有一俄罗斯茶商来考察“元记茶行”,便住在这座洋楼里。

闽东虽然依山临海,临海但少有腹地,依山却沟壑纵横,因此大多的村庄都选在谷地中临溪的冲积小平原,地貌是狭长的,往往是临溪一条街逛到底,没有纵深。那时的坦洋茶街也是如此,热闹,但街道很窄。为了给俄罗斯客商留下好印象,他便以生意很忙为由,躲得远远的,并交待家里人要把客人留在家中,好生招待。直到俄罗斯客商要走了,吴庭元才露面陪着他到街道上逛了一圈,还说,这里只是坦洋的小街,你匆忙要走,后面的大街我就不带你看了。这位俄罗斯茶商不懂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听得一愣一愣的,反而还有一种莫名的感动。最后,俄罗斯商人和“元记茶行”签下一笔50吨“坦洋工夫”茶的大单。吴庭元的这一大手笔,在当时的福建茶界也是掷地有声。

早期,福安坦洋运往福州的茶叶除了全程走水路,还有一条是水陆兼程,“坦洋工夫”茶运到白马门后,再过驳轮船运到宁德飞鸾码头上岸,然后要雇挑夫翻越飞鸾岭,循官道经罗源、连江,到达福州口岸,远销欧美等。这条路也是充满艰辛。在崎岖的山路上要走上两三天的路程。吴庭元的父亲吴步云热心公益,为人仗义。不仅出资修通了晓阳往福安城关的咽喉要道岭头亭和宁(德)罗(源)交界处的五福亭,而且还与福安茶商一起出资重修飞鸾岭官道。这一善行基因也传给了吴庭元。

民国初年,有两个女人找到设在福州苍霞洲的“元记茶行”避难。一听说这两人是被通缉的革命党人杨正国的妻女林秀钦、杨云英。吴庭元二话不说,就把他们藏匿起来,还盛情款待。吴庭元的豪气令杨云英心生恋意,后来和吴庭元结合,生一女,名:桂珠。1938年2月,其女桂珠成婚,吴庭元以每年三百担稻谷田租、还有洋楼、花园作为陪嫁。女婿高诚学是当时的福安县长,又用这些嫁妆在福安溪柄创办了“归田农场”,也就是现在的宁德市农科所。

民国23年(1934年),也就是吴庭元31岁那年,正是“元记茶行”最红火的时候,铺面突遭大火,全部被焚。吴庭元连死的心都有了,但他心有不甘,想重建“元记茶行”。他到村里瓦匠家订购瓦片,而那瓦匠却和他说:“吴老,这些钱不多,您先拿着,等来年茶银发放时再还吧。”

乡人对他的信任,这又给了他重振雄风的信心。

终于,拥有12个铺面的“元记茶行”重建起来了,并以十二生肖逐一标注铺面门板和茶具。

吴庭元雄心勃勃,但战争烽火却又阻断了通往东南亚和英伦的海上茶路,“元记茶行”和吴氏家族再度门庭冷落,拥有30多家茶行、各类店铺140多家的坦洋茶街,也顿别车水马龙,仅剩11家茶行。“坦洋工夫”产量由10万箱降至4万余箱。

虽然不景气,“元记茶行”产量也锐减至二三百件,但心气甚高的吴庭元还是坚持了6年。后来日本人投降,吴庭元把关停了2年的“元记茶行”传给了儿子吴奇玉。

吴奇玉虽然不付重托,让“元记茶行”重新开业,最高峰时,也曾生产五六百件“坦洋工夫”红茶,但已是日暮西山。解放前夕,“元记茶行”香陨人散。

1982年,“元记茶行”第3代传人吴润民在社口镇区复出,他垦荒山,种茶园,办茶庄,做绿茶,希图唤醒吴氏家族的百年茶梦。但一次生意的失败,却让吴润民退出茶界,只能每年做上几十斤的“坦洋工夫”红茶,面上是为了打发生计,其实他是不想让祖上传下来的传统手工制作“坦洋工夫”技艺在他这一代消逝。

2018年开春,坦洋村里的茶商又多了起来,好的“坦洋工夫”红茶每公斤能卖到四五千元,这让吴润民看到“坦洋工夫”的新希望,心一热,便收了40岁的侄儿吴高峰做徒弟,还一起合办了“坦洋工夫”菜茶育苗场,复垦了三四十亩老茶园。

作为村里沿用传统手工技艺制作“坦洋工夫”的几位老茶人之一,吴润民还重操技艺,亲手制作了200多公斤“坦洋工夫”红茶,没想到销路还很好。这又让他重燃“元记茶行”复兴之梦。他和族人商量,要将在别人手里使用的“元记茶行”买回来……

现在,“元记茶行”已重回吴氏家族,由吴润民弟弟的儿子在经营,只可惜,吴润民老人已经去世……

茶带给人缤纷的愉悦,但茶叶的历史却充满着无尽的痛苦与欲罢不能的奋斗。

(三)

这是一段一百四十一年前的文字记录,最真实还原了福建茶区的茶季,那些挑夫在古官道上长途跋涉的辛苦——

“这个地方在福州北部的北岭,走半天就可以到。坐两小时的轿子到山下,再沿着陡峭,但铺得很好的花岗石板的山路拾阶而上,直到2000英尺左右的高度。清晨5点即可看到三四个苦力结帮成伙地下山,每个人都挑着两个大布袋装着的茶叶,约有120 斤重。天越亮,人数越多,形成了一条绵延不断的人流,蜿蜒通向港口。许多大树参天的地点挤满了吃饭、睡觉的苦力,小路上都是竹扁担和茶包。这苦力不全都是从北岭来的,因为这条路通远方各产茶区。这些苦力要在崎岖的山间小道上走二、三天,在5、6、7月份间,这里喧哗吵闹,充满了生机。”

这一段文字写于一八八一年(清光绪七年)间,作者是闽海关税务司爱格尔。那年的茶季尤其的旺,经闽海关出口的茶叶达663000担。闽海关已然超越上海、汉口,成为当时中国茶叶出口的第一大贸易港。春风得意的爱格尔到福州北岭茶区视察,那笔调也是轻松,内心的喜悦也跃然纸上。

泛船埔天主教堂

至民国时期,福建茶区东西南北四路是以福州为中心划分的,北路茶区基本等同于今天的闽东地区;西路茶区就是闽北地区;南路茶区以安溪为中心,涵盖了今天的闽南闽西区域;福州掌领东路茶区。

福州北岭是当时福建北路茶运的主要通道。也正是这一年,福安一县茶叶出口42000担,产值100万大洋,创下历史记录。其中有相当一部分也是由此进入福州港。

这段文字被爱格尔记录在了《闽海关年度贸易报告》。因此,把《闽海关年度贸易报告》当做福建茶史来读也未尝不可。

那么,在《闽海关年度贸易报告》中,我们可以依稀闻到“坦洋工夫”的余香吗?

有的——

1856年(清同治四年),《闽海关年度贸易报告》首次提及福宁府生产红茶和银针白毫。

1875年(清光绪元年),《闽海关年度贸易报告》最早提及坦洋红茶的官方记载:“板洋红茶比初期也提价3两”。

而正式出现“坦洋茶叶”提法的是1883年的《闽海关年度贸易报告》:“特别应当提一下两个最重要地区,坦洋和邵武的茶叶。坦洋茶叶火候不到……”但随后的大多数年份,《闽海关年度贸易报告》还是以“板洋茶”相称。

坦洋工夫首创于1851年,其实也是正当时。在此之前,福州口岸虽然开放,但清政府仍禁止闽茶从海路出口。曾任福州的英国领事卫京生在《福州开辟为通商口岸早期情况》中回忆说:“1852年叛乱分子(太平军)蹂躏江西全省,使该省境内一切贸易和交通等活动陷于中断,结果使原来通过江西陆运到广州出售,再由广州运去欧洲的福建茶叶,那一年竟无法运到广州市场……福州这时已成和各产茶区维持交通的唯一口岸”。

福州港旧照

英国人是率先到达福州的。1844年,英国人驻福州领事到达福州,开设了第一家领事馆。英国人坚持要开放福州,但清政府认为已经开放了厦门港,没必要再开放福州。清政府为此和英国人展开了近十年的拉锯战。太平军的侵入,茶叶的大量囤积,迫使清政府最后同意开埠福州。但开放后的商机却被精明的美国商人抢了先机。

这时,美国第二个在福州设立了领事馆,美国旗昌洋行也瞧准了商机,派员携款到武夷茶区大量收购茶叶,然后包租船运到福州口岸出洋,至此,福州口岸不准出口茶叶的禁令被打破。1854年,清政府开放茶叶贸易。到1855年,在福州专事茶叶贸易的洋行已有五家。

1861年,闽海关新关正式成立,而闽红新锐坦洋工夫正借此机会,水陆与水路并进,向着福州口岸进发。

仓山老街区图

走陆路的,一般都是“京庄绿茶”所用的毛茶,挑夫用布袋包扎,每袋五六十斤,袋内衬白竹叶防潮,扎紧的袋口加盖印章,挑到福州后再窨花精制成茉莉花茶,销往北京地区。福安坦洋也产绿茶,每年也有几万袋的销量。

走水路的,有两类。一类是苏庄红茶,多是茶梗、茶末等精制红茶的下脚料制成,每件一二百斤,用篾篓包装,船运到苏州,再转华北、蒙古、西藏等地。

另一类就是洋庄红茶,也就是工夫茶,主要销往海外市场。这类茶全用木箱包装,每箱有五十至七十五斤不等。箱内套转锡箔纸防潮,再内衬扣纸。茶叶转箱后,钉箱、外贴棉纸、加盖商号、再刷桐油,包装十分考究。

水是茶的红颜,更是茶的手足。

福安的长溪水系和蕉城的霍童溪水系是闽东的两大水系,它们不仅为茶树生长提供了良好的水资源,也是茶叶运输的重要航道,连同两大水系出海口的众多天然良港,也构成了得天独厚的茶叶运输枢纽,这是其他茶区无法比拟的。

坦洋下街

坦洋溪上有一种船叫溪船,一吨左右,类似江浙的乌篷船,便是长溪上的“速递小巴”。每到茶市,坦洋溪上的真武桥便是最繁忙的茶市,来至寿宁武曲的茶农挑着茶青到这桥上和坦洋茶行交易,而桥下流水潺潺,便是“速递小巴”抢生意的好时光。此时,溪船密密麻麻的停满坦洋溪,等候着茶叶成品的外运。桥上熙熙攘攘,桥下溪船穿梭是透夜的。所以夜晚的真武桥也是热闹着。挑夫柱杖的敲地声和船夫启运的吆喝声相交融,此起彼伏。茶市一般时的照明工具是松明灯、煤油灯和竹篾火把。夜幕降临,真武桥上下彻夜交易或搬运,也是一线如萤火闪动,格外兴旺。除了十一、十二月日子清淡,剩余的十个月,坦洋都因茶热闹非凡,普通采茶女都能赚得“白银三百两”“衣衫三十箱”。

溪船大约能装载10担的洋庄红茶。从真武桥下启运,二个船夫,前者撑篙,后者操桨,一路顺流而下。坦洋到赛岐31海里,赛岐到马尾98海里。坦洋溪船到赛岐码头,朝发夕至;再过驳大船运往福州口岸,也是一潮可达。

1899年,清政府在三都岛设立福海关,生产于闽东北的工夫红茶都要在三都福海关完税后,由航行三都至福州之间的轮船公司与各茶帮签订装运合同后,再过驳轮船运往福州口岸出口。1918年,福安实业家王泰和购买轮船,开辟了三都至福州的航线,从赛岐出发的北路茶运到三都后即过驳到王泰和的“江门号”轮船,再直抵福州口岸。到了1927年,坦洋茶商胡修诚在赛岐创办了“裕通轮船公司”“裕泰来茶叶有限公司”。随后,福安茶商又合资成立了“福寿轮船公司”,实现了用轮船将茶叶从赛岐经三都福海关报税后,不再过驳,而直接运往福州口岸的梦想。

三都港到马尾的航线距离仅74海里,按当时的普通轮船每小时20至25千米航速计,6个小时即可到达。而武夷山的茶叶沿闽江水系顺流而下到福州却需4天。海运交通的优势令以北路茶逐占先机。虽然三都澳福海关在福建茶叶出口贸易中,只充当中转港的角色,但1899年至1949年,从三都港中转出口的茶叶占福建出口茶叶的47-60%,甚而占全国茶叶出口的6.422-30.19%却也在情理之中。

那么,福州的茶港设在哪里呢?

最早在仓山的泛船浦、海关埕一带,后来随着茶市的欣荣,便渐渐外延到了台江,在闽江及其周边水域建了大量简陋的道头。但泛船浦一带始终是茶港的核心区域。欧美建筑也是翡翠于此。咸丰十一年(1861年)七月十四日,由洋人介入的闽海关新关在仓前山泛船浦宣告成立。随后,闽海关税务司公署在此建了一座两层的西式办公楼,这地方因此被称为“海关埕”。闽海关也随之成立了“闽海关俱乐部”。怡和洋行大楼更是矗立在海关边。许多洋行也趋之若鹜。随着洋人和华人员工暴增,仓库、验货厂、码头、员工楼房也是雨后春笋,密布泛船浦。

每到茶季,泛船浦人潮如蚁,一派繁忙。坦洋工夫茶从赛江出发,顺着潮水,一船船的运到泛船浦。由于泛船浦属于内港,许多外国商船多位大吨位船舶,无法驶入内港航道,只得将商船停泊在马尾罗星塔对岸的伯牙潭水域,所以通关后,坦洋茶商还要雇佣闽江上络绎不绝的舢板、乌篷船,将茶叶过驳,泛船浦码头的岸边搬运工人则忙着卸货,分类包装,再装到舢板、乌篷船,运到停泊在罗星塔海域的外国商船。清政府为便于管理,干脆在伯牙潭设置了闽海关伯牙潭分关,建起了办公楼、住宅楼、瞭望台等,大量洋人在此生活和办公。

罗星塔

文章在工夫之外。坦洋工夫茶在福州口岸的异军突起,其实也靠更广义的“工夫”之外的“工夫”——

茶叶,是清朝的经济支柱产业。鸦片战争之前,茶叶长时间占据中国出口商品的榜首。鸦片战争后,中国出现了茶叶“代购”,帮外国人购买中国茶叶。此后,在通商口岸陆续开设了专门和外国人进行茶交易的茶栈,数百家茶栈成了内地茶商和外国洋行交易的中间人。

坦洋茶街最热闹时,大茶行就有36家,都有很成熟的公司化运营。商号、商标和茶银票家家皆有。从发放银票、收购茶青、精制出厂和售后服务已经形成完整的营销链条。甚而到了十九世纪二三十年代,他们更接上了运输的链条。从这层面看,坦洋茶商应该是闽东最早的实业家。坦洋工夫之所以能远销海外,和坦洋茶商对茶贸的踔厉试水是分不开的。

当然,这36家茶行在福州口岸都有自己的茶栈,专门负责和外商、洋行接洽。

茶栈,茶栈亦称箱茶帮。茶叶运往福州后,箱茶(红茶)即放在茶栈出售,茶栈处在采制商(内地茶庄)与出口洋行之间,专事介绍输出贸易,从中抽取佣金。此外茶栈常贷款给茶商,利率为一分六厘半,茶栈本身资本也不雄厚,多转向福州钱庄告贷,定期还款,谓之期票,以一分或一分二厘为利率,利率相差,即茶栈之利益。

茶栈品茶室

福安茶商在福州口岸的茶栈还运用了记账的营销手段。

当时,在上海和汉口购茶都要付现款,其中在上海购进茶叶每包过磅后第二天就得付款。而在福州,包括福安茶商开设的茶栈,货款是可以记帐,茶商还允许有大笔结欠,可拖延几个月甚至跨季节付款。年成好时,这些欠款得以清偿;年成不好时,就转到下一年支付。有的不需要贷款的商行,还利用汇率进行投机,即在汇率高时按市价赊购茶叶,到发货量下降以致汇价出现下跌时再付款,从而使他们能够获得一笔额外的财富。灵活的金融运营方式,令福州口岸超越上海、汉口两大茶港,成为当时中国茶叶出口的第一大贸易港。

而这种记账的营销手段却是以诚信为根本,更是福安坦洋工夫异军突起的重要推手。

清朝后期,福安茶商“旭哥”开设了“旭记茶行”,平时靠收购茶农的茶叶后,与别人“拼件”雇船或跟“顺风船”运到福州贩卖。据说有一次,旭哥运三十袋茶叶到福州茶行,其中10袋为精茶,20袋为统货。帐房先生开出银票后,旭哥也没细看。当夜,旭哥回客栈,掏出银票认真一看,帐房先生将三十袋不同等级的茶叶记反了,变成了精茶20袋和统茶10袋,要知道,精茶和统茶的差价是很大的,这让旭哥一夜翻来覆去没睡好。第二天黎明,旭哥就怀揣银票,直奔茶行,向老板道明缘由。茶行老板顿生信任,当即交待店伙计:以后旭哥送来的茶叶,其等级和重量,一律就按旭哥自己的帐单计算,免检入库。从此,旭哥茶行因为诚信而在福州茶商界扬名,生意也如旭日东升!

这些茶栈还吸收了西方经营方式。茶栈里专设评茶室,所有盛茶的玻璃瓶上都有编号,茶客可以闻香气,辨茶色,挑出心仪茶品,据编号点茶。坦洋茶香之所以绵绵不绝,与其顺应中外交流是分不开的。

随着出口茶贸的兴隆,报关业也愈加发达。最兴旺时,仓山区有六十多家报关行。开关后仅仅两年,1863至1864年的茶叶旺季,由闽海关出口到英国、澳大利亚和美国的茶叶总计达到5800万磅。再过12年,到1886年,闽海关出口茶叶达到45000吨。其中一半出口英伦。六年后,俄罗斯茶商就直接在泛船浦开办阜昌茶厂,福州和汉口成为中国最早机械制茶的城市。

那么,以坦洋工夫领衔的北路茶是如何乘风破浪到达英伦呢?

金秋时节,泰晤士河口何时出现来自中国的茶船是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社会关心的话题。从19世纪的50年代开始,为了更快地将茶叶从福州运到英国,伦敦茶店的货主们便重金悬赏,看哪艘运茶船首先到达泰晤士港,于是从中国到英国的万里海上茶路上,就出现了运茶船之间争夺锦标的竞速比赛。

1866年5月,一共有16艘装满闽红的英国运茶船停泊在罗星塔下,等待着5月末开始的西南季风,以便开始运茶船的竞速比赛。

运茶船“爱丽儿”号模型,英国格林威治博物馆藏

5月28日17时,第一艘运茶船“爱丽儿”(Ariel,铁胁木壳船)携带550余吨闽红茶,沐浴着晚霞,沿着波光如绸的闽江缓缓而行,经闽安江峡,过五虎门。一进入公海,“爱丽儿”便鼓起风帆,向着万里之外的伦敦飞剪而行,也揭开了运茶船竞速比赛的序幕。

这些运茶船的航迹便被现代人称为中国海上茶叶之路:全程超过22500公里,从罗星塔出发,经台湾海峡进入南中国海,穿过爪哇岛附近的巽他海峡,横跨印度洋,再绕过非洲大陆南端的好望角,驶入大西洋,最后从英吉利海峡转入泰晤士河,到达目的地伦敦。这条航路虽然一路惊涛骇浪,是人类航海史上最惊心动魄的航程,但也是东方文明与西方文明一苇贯通的黄金通道。

但关于茶叶出口贸易,并不仅仅是牧歌式的诗与远方。

坦洋茶也和其他闽红一样,常常在茶叶中加入少量茶末,可以使茶叶在海上长时间运输过程中能够保持一定的香味。

但闽茶商在出口茶中掺杂大量茶末,从而引起洋行反感,为此抑价,双方打起价格战,常常也是硝烟四起。

1876年《闽海关年度贸易报告》:“北岭茶和板洋茶价格与上年差不多,但质量差于往年……继则有一些极品板洋茶和一些普通茶叶启运伦敦,价目不明。”“本年的茶质很差,除第一批茶叶,包括板洋茶在内的某些数量外,质量低劣,掺有大量茶末,这已成为老规矩。”

板洋(坦洋)茶一开始,就充当了福州口岸输出茶叶中最重要的角色,有“极品板洋茶”和“普通(板洋)茶”之分别。但是普通板洋茶是欧洲普通市民的饮品,价格低,市场广阔,需求量特别大,所以价格反而稳定。但板洋茶实际上是一个“联合品牌”,因为集中了福安、寿宁、周宁、柘荣、宁德等地生产的众多工夫红茶茶源,来源广泛复杂,改造起来也就特别不容易,所以不时有关于板洋茶质量的差评。

茶商弄虚作假,严重影响到了外销茶叶的质量,并进而导致了出口量的下降及茶叶贸易的衰退,并为印度、锡兰等国茶叶排斥福州茶叶市场提供了口实和机会。

这样的贸易战年年开撕,常常令华商与洋商两败俱伤。据1866-1908年福州海关贸易报告和英国领事商务报告中对中、外茶商经营状况统计,在20个有关华商的记录中,获利者有6个年份,损失者有14个年份;洋商亦有20个记录,获利者仅4个年份,损失却有16个年份。

19世纪70年代,英商退出汉口茶市,转而发展印度、锡兰等地的殖民地茶业,在国际市场上排挤中国茶。至1902年,中国茶出口萎缩到占世界茶叶市场总量的6.5%。与中欧贸易联系疏远相对应的,是中俄贸易联系的加强。1880—1914年间,中国输往俄国的茶叶增加了近两倍,占中国全部出口茶叶的一半以上,中国茶业对俄国市场的依赖程度进一步加深。

到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坦洋工夫更因为繁重的关税和运输费用,也被迫收缩国际市场。

1899年,三都澳福海关的设立,再次为坦洋工夫东山再起创造了战略机遇期。为了适应国际市场对茶品质的挑战,全省第一家地方性茶业研究机构——福安茶业研究会成立,专事改进茶品质的研究。

1905年,西伯利亚大铁路全线贯通。精明坦洋茶商再次抢占了商机。1908年,俄罗斯茶商第一次大批采购坦洋工夫红茶,开启了坦洋茶进入俄国市场的历程。坦洋茶从福州口岸海运到大连或符拉迪沃斯托克,再经西伯利亚铁路运输到俄国和欧洲。

1915年2月20日12时,太平洋彼岸的美国旧金山市,一场全球大派对在这里举行——巴拿马万国博览会盛大开幕,美国总统伍德罗·威尔逊到会致辞,副总统托马斯·马歇尔和前总统西奥多·罗斯福前来助兴。当天有超过20万人参观展馆。中国政府仿照宫廷建筑风格搭建了中华政府馆,亭台楼阁,雕梁画栋,飞檐拱壁的“中国风”吸引了8万之众参观。

1866年运茶船大赛航路示意

主办国美国从各参赛国中聘请了500名审查员组成这次大赛的评委会。中国由于展品最多,获得了16个席位。审查分为三步,第一步为分类审查,将参赛品分细类,如丝、茶、油、麻等各为一类。第二步为分部审查,将参赛品分大部,如工艺部、教育部、食品部等。最后为高等审查,由分类、分部审查长会同各参赛国赛会委员会代表组成专门审查组,对某参赛品提出申请的得奖说明,进行评定,再由最高审查长派专员复勘,确定是否给予各等奖章。

由福建实业厅选送的福安商会茶(坦洋工夫茶)参加茶叶类展赛,这其实也是对坦洋工夫茶品质的严峻考验。在赛会上,印度的红茶和日本的绿茶因由机器制造,色香具佳,规格整齐,几乎夺去中国市场。

最后根据《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要览》记载:“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中国茶叶获得金牌奖章共21个,分别是江苏江宁陈雨耕雨前茶;上海茶叶会馆三星牌红茶;上海茶叶协会祁门红茶;福建福安商会茶……”

折桂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金奖,坦洋工夫几乎可以说是茶界的黄袍披身,一洗之前的“茶末”之耻,确立了民族品牌的王者之尊。但一战恰此时如火如荼,坦洋工夫折桂之后潜在的市场空间恰被硝烟战火弥漫。到1921年,跌倒谷底,根据当年三都澳福海关统计,全年仅出口茶叶4622担,不及1915年的6.4%。

到1922年,欧洲逐渐从战后的重建中恢复了元气。生灵涂炭的世界被舌尖上的世界替代。红茶,再次成为东西方文明邂逅的“红颜知己”。闽东茶叶,尤其是坦洋工夫茶也随之迎来了黄金蜜月期。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坦洋茶商胡兆江后人印刷了茶行防伪标志原件(每一箱出口茶叶箱内均附上一张“防伪标志”,随茶同行)。这张“防伪标志”的最上端是以大字体中文正楷写着“胜大来茶公司”,随后以英文写着“中国茶是最好的茶”“我要采最好的茶青,由最好的制茶师傅,做出最好的茶供给你们……”又承诺“我坦洋的茶要从好做到更好,要从更好直到最好。”

一溪流水香的坦洋,三百年茶路,漂洋过海,去者如逝,敢问路在何方。

坦洋茶人世代都有一个执念:我香,故我在!

本文章来源自闽东日报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2023第28届上海国际茶文化旅游节指定用茶——福建福安“坦洋工夫”红茶

2023第28届上海国际茶文化旅游节作为上海旅游节的重要品牌项目,聚焦上海、辐射全国、着眼全球,今年首次以“一场市集、四项评选、全城有茶”作为核心内容,联结全国、全城发动、共建共享,着力将上海城市资源优势,转化为文旅赋能“大产业、大民生”的全新范例。活动将于9月15日-10月4日举办,并于9月17日在静安区吴江路休闲街举办开幕仪式暨茶文化市集。

今年的活动全面创新突破,推出浙江景宁慧明红实业发展有限公司生产的景宁“惠明茶”和福建福安“坦洋工夫”红茶作为活动的两款“指定用茶”;聚焦上海对口支援工作,推出“卓玛泉西藏天然雪山水”作为“指定用水”;聚焦品牌合作,与上海老字号雷允上分别合作“指定用水”——薄荷盐汽水、“指定茶礼”雷氏匠茶茶固体饮料;与潮流茶馆T9Tea推出指定茶礼——午后伯爵冰咖,不断提升节庆品牌的海派特色辨识度。


“指定用茶”——

福建福安“坦洋工夫”红茶

(一)

或临崖傍水,或在水行舟。

闽东山河的主色调大都是青绿的,即所谓青山绿水。

福安更是如此,也因为给它的排位是闽头浙尾,所以最重要的地理标志便是鹫峰山脉,夹杂于太姥山脉与洞宫山脉之间,从北而来,如一个矫健的登山运动员,一路拾阶而下,向南奔往春暖花开的大海。而一路依偎着鹫峰山脉的则是长溪,她如窈窕淑女,朝雾夕岚,芳颜叠翠,婀娜多姿间,曲流百折如风吹罗带,经赛江,义无反顾地投向三都澳的蔚蓝。

一路开疆拓土的长溪两岸便是狭长的谷地,社口的坦洋便在其上游的冲刷中,成就了一块如板一般坦坦平平的溪坂,民间俗称:板洋。早期有可能产竹子,又称:竹坂里。又因村后山多桂花树,香飘四溢,也称:桂香山。“坦洋”的正式村名则出现在1762年官修的《福宁府志》。

一抹秋阳把这条流经的坦洋溪照得透绿。

农耕时代,水运便是高速公路。那时,长溪水系溪河密布,皆可行船,沿溪村庄都有码头。坦洋的码头就在真武亭桥下,虽然现在已是水平面下降,只象征性系泊着一艘乌篷船,但在那时却是可以驶着1吨左右的小溪船,装载着货物,从坦洋码头出发,运到社口的溪口村,再沿长溪干流顺溪而下,朝发夕至赛江码头,过驳出洋。

南方有嘉木。这样的青绿山河,必定藏着奇珍异叶。

人类在很大程度上依赖植物而生存。因为植物,文化和文明诞生了。因此,植物的机遇也是一种文化的机遇。

坦洋也因为一片树叶的枝繁叶茂而迎来了机遇与挑战。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最诡异的朝代。农民出生的朱元璋不仅是权术大师,而且是中国最懂茶的制茶大师。从某种意义来说,没有他的“废团改散”与“废蒸改炒”诏书,或者就没有了后来的“工夫茶”。

在他执政的第四年,第一次将茶贸与政治挂钩。

自唐宋以来,茶叶一跃成为国家战略物资。边远的夷族需茶,中原文明缺马。“彼得茶而怀向顺,我得马而壮军威”茶马贸易由此成为中央王朝掌握华夏边疆地区的命脉。

1371年,也就是明洪武四年,朱元璋执政才四年,他便在户部设置"茶课司"与"茶马司",确定以陕西、四川茶叶易番马,于是在各产茶地设置茶课司,定有课额。明代的茶马政策有着明显的政治目的,成为"制服西戎之术"。

也就在这一年的八月,坦洋的桂香山漫山奇香,茶香与桂花香成天作之合,桂香茶由此得名。

而一位叫胡有才的村民在野生丛林中发现一株神异的古茶树,它可以从清明一直采到白露,时历三春,平均亩产鲜叶近七百斤。因为这种茶树叶大如菜叶,所以当地人就称为“坦洋菜茶”。于是在那年开始,“坦洋菜茶”在这个小村落的溪流两岸蔓延。

到了明洪武二十四年九月,朱元璋体恤民情,认为唐宋制作龙凤团茶为贡茶,制作程序太过繁杂,费工费财,却只能喝那么一点点茶,劳民伤财,于是下诏罢造团茶,改革制茶技艺。

那时,朱元璋的儿子朱权也是个品茶大家,他助力父皇推广制茶新工艺:“废团改散”与“废蒸改炒”,即把团茶变成散茶,把蒸青法改为炒青法。以烘焙团揉方式制茶;而在泡法与茶具上,喝茶的工具从碗变成杯,热水冲进茶壶里,茶叶在壶中闪展腾挪,叶瓣的舒展,叫醒了白灼似的茶之原味。

唐宋时期的“煎茶”“煮茶”和“点茶”的饮法在明代褪去了繁花似锦,散叶茶回归质朴,撮泡法亦日渐流行,而“工夫茶”便以撮泡法为主,也因此成就了“工夫茶”在明清走向鼎盛。

撮泡法成为主流,身在中国南方的坦洋菜茶也迎来了升级版的新贵。

从地图上看,12.4万平方公里的东南沿海省份就像一枚嫩绿的茶叶。茶之于闽粤也如这片嫩绿的茶叶一样,已是叶脉相连。

北宋的时候,在闽粤交界处,有个地方叫饶平,潮州人非常喜爱福建武夷的乌龙茶,因此闽粤茶商便在此交易。交易时,彼此用小盅来品茶鉴定制茶之工夫、泡饮之工夫,“工夫茶”一说就在这地方叫开了。因此,工夫茶在北宋源于闽粤是个大概率的说法。

关于工夫茶的缘起,有闽粤之争,但较为完整的说法应该是:源于福建,盛行于闽南、广东潮州和台湾乃至东南亚一带,并由此形成闽式、潮式和台式三大派系。

福安坦洋工夫虽算是后起之秀,但福安茶史其实也大部和中国茶史同频共振。

茶叶在商周时期,由于限量生产,还属于贵族的享受。到了两晋北朝,茶才开始以文化的面貌出现在文人雅士的聚会中。只有到了隋唐,茶叶在四川大规模种植,茶不再是显族的独有,而进入寻常百姓家。

无独有偶,1972年,在福安一个叫溪北的小村挖掘出一个墓葬,券顶砖上刻有“大业三年”字样,也就是隋炀帝执政第三年。在出土的随葬品中有3件青釉茶托杯。福安有1400年的饮茶史就这样坐实了。

值得一提的是,这一年隋炀帝为了打通西域,派出裴矩为黄门侍郎,常住张掖,主持与西域的联系,兼管与西方各国的通商往来,而裴矩撰写的《西域图记》三卷,记载着以敦煌为总出发点,到地中海的三条大道,其中的中道和南道正是到达伊朗、罗马等西亚、欧洲各国。这便是后来的丝绸之路。到了唐代,茶叶与丝绸、陶瓷一并成为丝绸之路的主角,一路高歌,经由阿拉伯人到达西欧,以及借由蒙古人到达俄国。

在中国历史上,唐宋人的文化品位、生活质量恐怕是世界地标。像喝茶,也非常精细繁复。

到了唐朝,喝茶以烹煮为主,以蒸青方式处理茶叶,烘焙碾碎,研磨后筛滤成粉状,放进容器里保存,然后煮水放进盐巴、生姜调味去苦味。

唐时的福安人则将饮茶叫为“食茶”。那时,福安的茶品也即为蒸青饼茶和蒸青紧压团茶。所谓的饼茶和团茶,即是将茶叶碾成细末,加上油膏、米粉制成。要喝的时候,和着葱、姜、橘皮、薄荷、枣及盐等调料,再烹煎食用或汤饮,故有“食茶”一说。

宋代人的煮茶比唐人的煎茶更加讲究。唐人该有的工序一样都不少,还多加好几道工序。他们将茶叶压缩制成团,然后再取下茶叶烘焙磨粉,将茶叶研磨的更细致。唐人多把茶叶加入水中煎服,而宋以后则烧开水后再注入茶叶。北宋贡茶“龙凤团茶”更是装饰极致,茶饼上印有龙凤形的纹饰则是用纯金镂刻而成。

1986年,在苏阳村先后出土了两块专供斗茶用的宋代建窑黑釉兔毫盏残片。可以想见,那时的福安人也有了点茶、斗茶。“七夕,乞巧。是日俗以桃仁、米糕点茶”(明万历《福安县志》)。

到了元明时,北方游牧民族出身的元代统治者与中原农民出身的朱元璋都不喜欢这种过于精细委婉的茶文化。士大夫和平民百姓又没有能力和时间品赏。他们更喜欢的是新工艺制作的条形散茶。于是,散茶渐渐融入中国人的生活。

元时福安,也出现了冲泡茶,茶香也随之在里巷漫溢。这一简单直接粗暴的饮法改革,激发了民间对茶叶的大量需求,种植面积随之蔓延,依山傍海、山河青绿,鹫峰山脉、长溪两岸优越的自然条件更是成了东方神叶的种植天堂。

到了明万历三十六年,也就是公元1608年,按谢肇淛游历闽东后所著《长溪琐语》所记:环长溪百里,诸山皆产茗,山丁僧俗半衣食焉。随着量的增加,福安的茶质也得到提升,得到朝廷的垂青,福安的贡茶时代来了。公元1522年至1566年期间,明嘉靖版《福宁州志》记载:福安县常贡芽茶67斤8两,叶茶50斤9两。

一个地方产业的兴起必定是和它的经济基础相关联。

经过康熙、雍正两代皇帝的励精图治,到乾隆接手时,康乾盛世达到了真正的顶峰。人民安居乐业,人口达到1.5亿。国库存银从乾隆即位之初的3453万两,到乾隆三十九年则增长到了7390万两。但这期间,欧洲已经开始工业革命,而大清王朝的财政收入依然靠农业和手工制造业。茶叶的贡献更是大宗。

康乾盛世也外溢到了南方黄金海岸。清乾隆中期,福安的商业经济随之起舞。不仅商贸市镇在长溪两岸星罗棋布,而且水运码头镇镇不缺。随着水运交通的崛起,早期的商帮也应运而生。他们在各市镇码头将土特产品装上船舶,出白马门,或北上温州、宁波,或南下省城福州。他们用转手的差价利润再采购家乡所需。福安会馆也在福州占有一席之地。商人、商船、商帮与会馆,一条成熟的茶贸流通链已然形成,实为坦洋工夫的后继勃发历练了一支见多识广、人脉通达的营销团队。

康熙元年(公元1662年)以后,英国人捷足先登,于1644年将福建茶叶运到英国。英国政府为了保证国内有一定量茶叶库存,便令东印度公司在厦门设立商务处,组织闽茶运回英国。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海禁开放后,茶叶输出逐渐增多,促进各地开荒种茶,茶叶生产得到快速发展,手脚勤快的福安坦洋人也赶上了开荒种茶的热潮。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清政府规定“遍瑜香船,嗣后口岸决定于广州”,同时还规定茶叶出口只能茶商行代办,禁止民间交易。由于福安水路可通达广州,茶叶运销对远销有利。头脑灵活的坦洋人,纷纷改开荒种茶为试制新茶,开设茶庄,做起茶行的生意。他们以“坦洋菜茶”为原料,细制桂香茶,打开国内外市场。

1850年正月丙午日,道光皇帝去世,他的第四个孩子爱新觉罗·奕宁继位,第二年即1851年改年号咸丰。

在这一年,中国的茶界发生了两件大事。

这一年,英国伦敦举办首届世博会——伦敦世博会,长期在江浙沪经营茶叶、丝绸的广东籍商人徐荣村寄出12包“湖丝”参加展览,经博览会评定,公推为第一名。维多利亚女王赐金、银奖牌各一面,并赐赠“翼飞洋人”执照一份,允许“湖丝”进入英国市场。这是中国产品首次在世界博览会上取得金奖,1853年之前,中国茶出口的茶叶主要是红茶和绿茶,并由广州口岸输出,广州茶商控制了闽茶贸易。因此,由广州茶商带到这届世博会亮相的白毫茶、工夫茶和乌龙茶实为出自武夷山。《英国伦敦第一届世界博览会评奖委员会报告书》如此记载:“中国茶可以说是独一无二的,品种齐全,品质卓越,含有罕见的和昂贵的成分,还具有不小的科学研究价值……展出的各种品种的白毫茶,有一些能卖到50先令一包……工夫茶或宁阳茶主要出口到美洲市场。乌龙茶在加尔各答(印度城市)是最好的饮料。”

这一年,“茶叶间谍”英国人罗伯塔·福琼从武夷山桐木关带走23982株茶树苗、17000粒茶树发芽种子、1000多件制茶工具和8位中国茶师,通过海运从福州、广州、香港到达印度加尔各答,这才有了后来中国红茶的强劲对手:印度、斯里兰卡红茶产业。在此之前,全世界的茶叶生产几乎都是中国垄断,而茶种与制茶技术也是常年封锁,不准出口。此后,英殖民地印度成功培育出茶叶,罗伯塔·福琼开始污蔑中国茶有毒添加,中国茶在国际市场走向衰弱。

1851年,对中国茶界来说是个喜忧参半的年份,但对坦洋菜茶来说却是开天辟地的好年份。

明洪武四年(1371年),当地茶农将在野生丛林中发现的那株神异的古茶树母本原株移到家园中,经悉心培育分离选育出有性群体小叶种,即“坦洋菜茶”。在一般条件下,“坦洋菜茶”三月中下旬萌芽,四月上旬开始采摘,全年生长期220天,枝繁叶茂萌发四至五轮次。易栽培好管理的栽培特点令福安茶乡遍莳小叶种菜茶。制工夫红茶,条索紧结细秀,色泽乌润,香气清高鲜爽,滋味醇和甘甜,是制坦洋工夫的主要原料。

有了坦洋菜茶的好胚子,那么,坦洋工夫的创制与崛起也应该是水到渠成的事。关于它的创制有两个版本:

一说是清朝乾隆版。

坦洋早期的茶商有胡姓、施姓、王姓、吴姓和郭姓等,他们将细制的桂香茶通过水运通达广州,销往海外市场。期间,胡氏家族不仅在明末清初赶上了开荒潮,在坦洋周边开辟了许多茶园,而且研制新茶,开设茶庄,做起了通过海运到广州的茶叶生意。有一年,胡氏第四代——胡福四(1722—1791)在前往广东探亲途中发生了意外,与他同船的人都淹死了,胡福四死里逃生,遇一过往船只搭救,这船的主人是一对母女,恰巧是广东某英商洋行买办的眷属。买办得知胡福四来自茶乡,便告诉他英国人喜欢喝红茶,或许是为了下一步的合作,买办把发酵红茶、加工红茶的技术教授给了他,并嘱咐他返乡后如果能做得出来,便可运抵广州,由其洋行销往英伦。胡福四回村后,立即以本村的“菜茶”为原料,将买办教他的红茶制作技术反复改进,终于制造出一种风味独特的红茶,因为其制作工艺繁杂,要花时间、见工夫,他便把它命名为“坦洋工夫”。

另一说便是1851年的清咸丰版。

这一年,也是胡氏茶商外出,在一客栈遇见一位建宁茶客身患痢疾。

胡姓茶商便以坦洋茶,加生姜、红糖泡冲为药,叫那人服下,即康复。

感激之余,建宁茶客即与胡氏结拜为兄弟,并传他来自崇安桐木关的“正山小种”的自然萎凋、手工揉捻、室内发酵、炭火烘焙等制作技艺。后胡氏以坦洋菜茶为原料,制作工艺如法炮制,更有所创新。更因颇费工夫,胡氏有感而发,称之为“坦洋工夫茶”,其产制的茶庄便是后来赫赫有名的“万兴隆”茶庄。

这一说法,我们在陈宗懋教授主编的《中国茶经》得到了佐证:“产于福建崇安(今武夷山市)星村镇桐木关的小种红茶称‘正山小种’”;而“外山小种”指的是政和、坦洋、屏南、古田、沙县及江西铅山等地所产的仿制正山小种品质的红茶,或称“人工小种”。


就这样,以坦洋菜茶鲜味做原料生产出来坦洋红茶,在万兴隆茶庄的包装下,最早以茶标“坦洋工夫”运销荷兰、英国、日本、东南亚等二十余个国家与地区,年创收外汇茶银百余万元。而它特有的鲜红呈金边的汤色,则开启了一段闽红的传奇。

一时间,坦洋商贾满镇,而茶船则遍于长溪,一溪流水香。

(二)

每年二月初二,“土地福”刚过,手脚利索的吴庭元便乘船从坦洋出发,赶往设在福州苍霞洲的“元记茶栈”,向老客户收取茶银定金。等到当年的春末秋后,再给客商发去一船船“坦洋工夫”茶。

那时,银元是用桶装的,每千块银元装一桶。几十担茶银用船运送,进入黄崎港后,沿长溪逆流而上,直达社口的溪口码头,再雇挑夫从陆路挑回坦洋。那时,坦洋有民谣唱着:银桶比冬下的番薯担还多。

吴庭元将收取的茶银第一次运回时,一队挑夫挑着银元桶,穿过热闹的坦洋街,迎着的都是一张张喜悦的笑脸,闻着的都是“吱呀”的扁担声与“啧喷”的称赞声。而在吴家大宅里,吴庭元的老母亲看到那一桶桶白花花的银元,还以为儿子当了劫匪,心都要跳没了。

银元多了,自然招来匪患。坦洋街有70多家财主。为了保坦洋平安,丰泰隆茶行老板、武举人施光凌获福安知县特许筹办团练。施光凌身先士卒,多次击溃山寇。清末民初,到了吴庭元继承祖业时,社会更是动荡,吴庭元等茶行老板便组织村民自卫,筑起一道十余里的城墙,每道栅栏门都建有四方形的炮楼,12座炮楼环绕坦洋周围。武装自卫队最多时有360多人。“坦洋工夫”的始创家族——胡氏家族,经营着25家茶行,是坦洋开设茶庄最多的家族,因此,殷实的茶资和显赫的茶界大佬地位,令胡氏在安全保障上更是耗资巨大:胡氏大院高墙连接着两座炮楼,防护门、弹药库、粮仓和秘密水井样样俱全,易守难攻。

1903年,“坦洋工夫”正火。接下父亲吴步云、叔父吴步升的茶叶生意,吴庭元打出一连串的“组合拳”:在坦洋开起了“元记茶行”商号;在福州开设茶栈,挂英国人的牌照,专接老外的生意;在香港注册“元记”商标,用自己头像做LOGO,凡“元记茶行”茶品都会贴上中英文“元记”商标。这样的营销手段,发生在1907年,开了福建省茶界之先河,放到现在也不落后。

吴庭元之所以有这样的底气,那是因为他在坦洋街上拥有铺面36间,伙计百余人,茶山4座,精制茶厂1家,拣茶工、制茶师傅两三百人,年产精制“坦洋工夫”2000余件、200多吨,远销英国、俄国等地。

接下祖业的那一年,吴庭元才20岁。少年得志,便成为闽茶界之巨商。

从1851年坦洋人创制红茶开始,到1899年清政府在三都澳设立福海关,三都澳便成为闽东茶区天然的航运中心。从赛岐港启运的茶叶不再走飞鸾岭官道,而是到三都澳过驳,经过6个多小时的航程,直达福州口岸,再出口欧洲。

早期,福建茶区产的茶都是贡茶,衙门不发茶引(指运销执照),不许外销。但外地茶商可以到福建茶区购茶。后来,中国与各国通商,但清政府禁止茶叶从海路出口,闽茶只能水陆兼程,运入江西,再辗转广东,由广州十三行进行收购,再转口出洋。行程1450多公里,耗时近2个月,其运输成本与苦累可想而知。

1899年,福海关的设立,闽东茶叶到福州比到广州的货价至少可以下降25%,运输时间也大为缩短,这令“坦洋工夫”出口销量倍增。随着财富水涨船高,茶区家族兴旺,茶商南来北往,坦洋茶街迎来了它的高光时刻。


那时的坦洋茶街上,最靓丽的是茶商家的女孩。穿着旗袍与时装,打扮时尚不亚于大都会。她们自信款款地走在坦洋茶街上,引来各地茶商回头追光。长达一华里的茶街有茶行36家,主人大多为本地人,也有外地的茶商。仅雇工就有3000多人。外姓的大量迁入,人口猛增,市井兴隆。

坦洋茶行规模最大的也是元记茶行。后面依次是宜记茶行、福奎茶行、冠新春茶行、裕大丰茶行等。茶行都是临街的铺面,房内有宽敞的天井、厅堂和两边厢房,楼层或二、三层,也有四层的,底层专收购茶叶,二层为精制茶作坊,三层做仓库,四层则是雇工宿舍。一律的通间木结构,三面三合土墙,一面店门板。为防贼(火),门皆包铁皮,内衬巴掌大的竹叶。

与茶街一溪之隔的商业街,140余家酒肆、饭馆、客栈、布店、鱼货、药铺、京杂比邻相肩,妈祖庙、真武桥、戏台点缀其间。福安税务局,当时叫“厘金局”,设在坦洋也是自然在理。

就在吴庭元担任福安县商会会长期间,1915年,“坦洋工夫”红茶在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上,和贵州茅台同获金牌奖章。消息传到坦洋小村,犹如投下震荡弹,瞬间又将坦洋蝶变为周边茶区巨大的虹吸平台。这一年,经三都澳出口的红茶比1912年增加了43%。


因此,每到茶季,政和、寿宁、周宁和泰顺的茶商连夜把毛青茶装在布袋里,再雇挑夫透夜挑到坦洋,制成工夫红茶。那时的挑夫为了赶夜路,都要跋山涉水,凭着一双铁脚板,每人备一盏蜡烛灯笼装在长竹蔑一端,照着前方起起伏伏的夜路,另一端则别在挑夫后背固定着。一到茶叶旺季,坦洋周边茶区的山间小路,常有火龙在崎岖山间蜿延,往坦洋方向赶路。第二天早上,坦洋茶街便迎来各个茶区的挑夫长队,满街的“吱呀”声,满街的茶青香。

吴庭元的“元记茶行”便也寄托着茶区茶农的希望。男人们除了下田种地,就是到“元记茶行”等茶行打工,而女人们就是在茶行当拣茶工,实实在在赚些银元过日子。在茶季最繁忙的季节,“元记茶行”还会雇外地人帮工。村里住不下了,这些外地人就在村旁的山脚搭起草寮栖居。到最高峰时,“元记茶行”年雇工百余人,拣茶工二百多人,年产精制“坦洋工夫”干茶2000多担,利润5万银两。每年发放“茶银”时,“元记茶行”则需要七十多人挑着140多桶(每桶装1000块银元)银元,从坦洋挑到产茶基地岭下村,发给当地茶农。

采茶、拣茶、制茶,各个生产环节雇的工人多了,便需要小额银币支付,但当时小额银币流通量不足,吴庭元等茶商便开始各自发行小额“茶银票”,用于支付雇工的工资。现存最能体现专为支付拣茶工发行的“茶银票”是坦洋“振泰兴”茶行发行的“茶银票”:票面为横版印刷,“茶银票”正中间为一闽东古民居依山而建,疑似“振泰兴”茶行全景。左右两边竖直印“壹角”,钱币上方为坦洋“振泰兴”字号名称,中间下方横书:民国二十二年印,底部注:整拾角换通用大洋壹元,各竖印“拣工”“暂用”二字,证实当时“振泰兴”茶行发行“茶银票”只为支付工人小额工资。

有了银元,吴庭元便在临街的茶行后盖起了五座连环大厝:一仙堂、二仙堂、三仙堂、四仙堂和五仙堂,每座“仙堂”都有六间堂屋和八间厢房,雕栏玉砌,宽敞的天井、大厅、回廊、鱼池、花坛气派之至。吴家宅院旁还建起了一栋小洋楼,二层土木建筑,红漆门窗,半圆彩色玻璃,旋转楼梯,扶手雕花。后院还有橘园,可远眺坦洋茶山。小洋楼专门接待外商。1910年,有一俄罗斯茶商来考察“元记茶行”,便住在这座洋楼里。

闽东虽然依山临海,临海但少有腹地,依山却沟壑纵横,因此大多的村庄都选在谷地中临溪的冲积小平原,地貌是狭长的,往往是临溪一条街逛到底,没有纵深。那时的坦洋茶街也是如此,热闹,但街道很窄。为了给俄罗斯客商留下好印象,他便以生意很忙为由,躲得远远的,并交待家里人要把客人留在家中,好生招待。直到俄罗斯客商要走了,吴庭元才露面陪着他到街道上逛了一圈,还说,这里只是坦洋的小街,你匆忙要走,后面的大街我就不带你看了。这位俄罗斯茶商不懂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听得一愣一愣的,反而还有一种莫名的感动。最后,俄罗斯商人和“元记茶行”签下一笔50吨“坦洋工夫”茶的大单。吴庭元的这一大手笔,在当时的福建茶界也是掷地有声。

早期,福安坦洋运往福州的茶叶除了全程走水路,还有一条是水陆兼程,“坦洋工夫”茶运到白马门后,再过驳轮船运到宁德飞鸾码头上岸,然后要雇挑夫翻越飞鸾岭,循官道经罗源、连江,到达福州口岸,远销欧美等。这条路也是充满艰辛。在崎岖的山路上要走上两三天的路程。吴庭元的父亲吴步云热心公益,为人仗义。不仅出资修通了晓阳往福安城关的咽喉要道岭头亭和宁(德)罗(源)交界处的五福亭,而且还与福安茶商一起出资重修飞鸾岭官道。这一善行基因也传给了吴庭元。

民国初年,有两个女人找到设在福州苍霞洲的“元记茶行”避难。一听说这两人是被通缉的革命党人杨正国的妻女林秀钦、杨云英。吴庭元二话不说,就把他们藏匿起来,还盛情款待。吴庭元的豪气令杨云英心生恋意,后来和吴庭元结合,生一女,名:桂珠。1938年2月,其女桂珠成婚,吴庭元以每年三百担稻谷田租、还有洋楼、花园作为陪嫁。女婿高诚学是当时的福安县长,又用这些嫁妆在福安溪柄创办了“归田农场”,也就是现在的宁德市农科所。

民国23年(1934年),也就是吴庭元31岁那年,正是“元记茶行”最红火的时候,铺面突遭大火,全部被焚。吴庭元连死的心都有了,但他心有不甘,想重建“元记茶行”。他到村里瓦匠家订购瓦片,而那瓦匠却和他说:“吴老,这些钱不多,您先拿着,等来年茶银发放时再还吧。”

乡人对他的信任,这又给了他重振雄风的信心。

终于,拥有12个铺面的“元记茶行”重建起来了,并以十二生肖逐一标注铺面门板和茶具。

吴庭元雄心勃勃,但战争烽火却又阻断了通往东南亚和英伦的海上茶路,“元记茶行”和吴氏家族再度门庭冷落,拥有30多家茶行、各类店铺140多家的坦洋茶街,也顿别车水马龙,仅剩11家茶行。“坦洋工夫”产量由10万箱降至4万余箱。

虽然不景气,“元记茶行”产量也锐减至二三百件,但心气甚高的吴庭元还是坚持了6年。后来日本人投降,吴庭元把关停了2年的“元记茶行”传给了儿子吴奇玉。

吴奇玉虽然不付重托,让“元记茶行”重新开业,最高峰时,也曾生产五六百件“坦洋工夫”红茶,但已是日暮西山。解放前夕,“元记茶行”香陨人散。

1982年,“元记茶行”第3代传人吴润民在社口镇区复出,他垦荒山,种茶园,办茶庄,做绿茶,希图唤醒吴氏家族的百年茶梦。但一次生意的失败,却让吴润民退出茶界,只能每年做上几十斤的“坦洋工夫”红茶,面上是为了打发生计,其实他是不想让祖上传下来的传统手工制作“坦洋工夫”技艺在他这一代消逝。

2018年开春,坦洋村里的茶商又多了起来,好的“坦洋工夫”红茶每公斤能卖到四五千元,这让吴润民看到“坦洋工夫”的新希望,心一热,便收了40岁的侄儿吴高峰做徒弟,还一起合办了“坦洋工夫”菜茶育苗场,复垦了三四十亩老茶园。

作为村里沿用传统手工技艺制作“坦洋工夫”的几位老茶人之一,吴润民还重操技艺,亲手制作了200多公斤“坦洋工夫”红茶,没想到销路还很好。这又让他重燃“元记茶行”复兴之梦。他和族人商量,要将在别人手里使用的“元记茶行”买回来……

现在,“元记茶行”已重回吴氏家族,由吴润民弟弟的儿子在经营,只可惜,吴润民老人已经去世……

茶带给人缤纷的愉悦,但茶叶的历史却充满着无尽的痛苦与欲罢不能的奋斗。

(三)

这是一段一百四十一年前的文字记录,最真实还原了福建茶区的茶季,那些挑夫在古官道上长途跋涉的辛苦——

“这个地方在福州北部的北岭,走半天就可以到。坐两小时的轿子到山下,再沿着陡峭,但铺得很好的花岗石板的山路拾阶而上,直到2000英尺左右的高度。清晨5点即可看到三四个苦力结帮成伙地下山,每个人都挑着两个大布袋装着的茶叶,约有120斤重。天越亮,人数越多,形成了一条绵延不断的人流,蜿蜒通向港口。许多大树参天的地点挤满了吃饭、睡觉的苦力,小路上都是竹扁担和茶包。这苦力不全都是从北岭来的,因为这条路通远方各产茶区。这些苦力要在崎岖的山间小道上走二、三天,在5、6、7月份间,这里喧哗吵闹,充满了生机。”

这一段文字写于一八八一年(清光绪七年)间,作者是闽海关税务司爱格尔。那年的茶季尤其的旺,经闽海关出口的茶叶达663000担。闽海关已然超越上海、汉口,成为当时中国茶叶出口的第一大贸易港。春风得意的爱格尔到福州北岭茶区视察,那笔调也是轻松,内心的喜悦也跃然纸上。

泛船埔天主教堂

至民国时期,福建茶区东西南北四路是以福州为中心划分的,北路茶区基本等同于今天的闽东地区;西路茶区就是闽北地区;南路茶区以安溪为中心,涵盖了今天的闽南闽西区域;福州掌领东路茶区。

福州北岭是当时福建北路茶运的主要通道。也正是这一年,福安一县茶叶出口42000担,产值100万大洋,创下历史记录。其中有相当一部分也是由此进入福州港。

这段文字被爱格尔记录在了《闽海关年度贸易报告》。因此,把《闽海关年度贸易报告》当做福建茶史来读也未尝不可。

那么,在《闽海关年度贸易报告》中,我们可以依稀闻到“坦洋工夫”的余香吗?

有的——

1856年(清同治四年),《闽海关年度贸易报告》首次提及福宁府生产红茶和银针白毫。

1875年(清光绪元年),《闽海关年度贸易报告》最早提及坦洋红茶的官方记载:“板洋红茶比初期也提价3两”。

而正式出现“坦洋茶叶”提法的是1883年的《闽海关年度贸易报告》:“特别应当提一下两个最重要地区,坦洋和邵武的茶叶。坦洋茶叶火候不到……”但随后的大多数年份,《闽海关年度贸易报告》还是以“板洋茶”相称。

坦洋工夫首创于1851年,其实也是正当时。在此之前,福州口岸虽然开放,但清政府仍禁止闽茶从海路出口。曾任福州的英国领事卫京生在《福州开辟为通商口岸早期情况》中回忆说:“1852年叛乱分子(太平军)蹂躏江西全省,使该省境内一切贸易和交通等活动陷于中断,结果使原来通过江西陆运到广州出售,再由广州运去欧洲的福建茶叶,那一年竟无法运到广州市场……福州这时已成和各产茶区维持交通的唯一口岸”。

福州港旧照

英国人是率先到达福州的。1844年,英国人驻福州领事到达福州,开设了第一家领事馆。英国人坚持要开放福州,但清政府认为已经开放了厦门港,没必要再开放福州。清政府为此和英国人展开了近十年的拉锯战。太平军的侵入,茶叶的大量囤积,迫使清政府最后同意开埠福州。但开放后的商机却被精明的美国商人抢了先机。

这时,美国第二个在福州设立了领事馆,美国旗昌洋行也瞧准了商机,派员携款到武夷茶区大量收购茶叶,然后包租船运到福州口岸出洋,至此,福州口岸不准出口茶叶的禁令被打破。1854年,清政府开放茶叶贸易。到1855年,在福州专事茶叶贸易的洋行已有五家。

1861年,闽海关新关正式成立,而闽红新锐坦洋工夫正借此机会,水陆与水路并进,向着福州口岸进发。

仓山老街区图

走陆路的,一般都是“京庄绿茶”所用的毛茶,挑夫用布袋包扎,每袋五六十斤,袋内衬白竹叶防潮,扎紧的袋口加盖印章,挑到福州后再窨花精制成茉莉花茶,销往北京地区。福安坦洋也产绿茶,每年也有几万袋的销量。

走水路的,有两类。一类是苏庄红茶,多是茶梗、茶末等精制红茶的下脚料制成,每件一二百斤,用篾篓包装,船运到苏州,再转华北、蒙古、西藏等地。

另一类就是洋庄红茶,也就是工夫茶,主要销往海外市场。这类茶全用木箱包装,每箱有五十至七十五斤不等。箱内套转锡箔纸防潮,再内衬扣纸。茶叶转箱后,钉箱、外贴棉纸、加盖商号、再刷桐油,包装十分考究。

水是茶的红颜,更是茶的手足。

福安的长溪水系和蕉城的霍童溪水系是闽东的两大水系,它们不仅为茶树生长提供了良好的水资源,也是茶叶运输的重要航道,连同两大水系出海口的众多天然良港,也构成了得天独厚的茶叶运输枢纽,这是其他茶区无法比拟的。

坦洋下街

坦洋溪上有一种船叫溪船,一吨左右,类似江浙的乌篷船,便是长溪上的“速递小巴”。每到茶市,坦洋溪上的真武桥便是最繁忙的茶市,来至寿宁武曲的茶农挑着茶青到这桥上和坦洋茶行交易,而桥下流水潺潺,便是“速递小巴”抢生意的好时光。此时,溪船密密麻麻的停满坦洋溪,等候着茶叶成品的外运。桥上熙熙攘攘,桥下溪船穿梭是透夜的。所以夜晚的真武桥也是热闹着。挑夫柱杖的敲地声和船夫启运的吆喝声相交融,此起彼伏。茶市一般时的照明工具是松明灯、煤油灯和竹篾火把。夜幕降临,真武桥上下彻夜交易或搬运,也是一线如萤火闪动,格外兴旺。除了十一、十二月日子清淡,剩余的十个月,坦洋都因茶热闹非凡,普通采茶女都能赚得“白银三百两”“衣衫三十箱”。

溪船大约能装载10担的洋庄红茶。从真武桥下启运,二个船夫,前者撑篙,后者操桨,一路顺流而下。坦洋到赛岐31海里,赛岐到马尾98海里。坦洋溪船到赛岐码头,朝发夕至;再过驳大船运往福州口岸,也是一潮可达。

1899年,清政府在三都岛设立福海关,生产于闽东北的工夫红茶都要在三都福海关完税后,由航行三都至福州之间的轮船公司与各茶帮签订装运合同后,再过驳轮船运往福州口岸出口。1918年,福安实业家王泰和购买轮船,开辟了三都至福州的航线,从赛岐出发的北路茶运到三都后即过驳到王泰和的“江门号”轮船,再直抵福州口岸。到了1927年,坦洋茶商胡修诚在赛岐创办了“裕通轮船公司”“裕泰来茶叶有限公司”。随后,福安茶商又合资成立了“福寿轮船公司”,实现了用轮船将茶叶从赛岐经三都福海关报税后,不再过驳,而直接运往福州口岸的梦想。

三都港到马尾的航线距离仅74海里,按当时的普通轮船每小时20至25千米航速计,6个小时即可到达。而武夷山的茶叶沿闽江水系顺流而下到福州却需4天。海运交通的优势令以北路茶逐占先机。虽然三都澳福海关在福建茶叶出口贸易中,只充当中转港的角色,但1899年至1949年,从三都港中转出口的茶叶占福建出口茶叶的47-60%,甚而占全国茶叶出口的6.422-30.19%却也在情理之中。

那么,福州的茶港设在哪里呢?

最早在仓山的泛船浦、海关埕一带,后来随着茶市的欣荣,便渐渐外延到了台江,在闽江及其周边水域建了大量简陋的道头。但泛船浦一带始终是茶港的核心区域。欧美建筑也是翡翠于此。咸丰十一年(1861年)七月十四日,由洋人介入的闽海关新关在仓前山泛船浦宣告成立。随后,闽海关税务司公署在此建了一座两层的西式办公楼,这地方因此被称为“海关埕”。闽海关也随之成立了“闽海关俱乐部”。怡和洋行大楼更是矗立在海关边。许多洋行也趋之若鹜。随着洋人和华人员工暴增,仓库、验货厂、码头、员工楼房也是雨后春笋,密布泛船浦。

每到茶季,泛船浦人潮如蚁,一派繁忙。坦洋工夫茶从赛江出发,顺着潮水,一船船的运到泛船浦。由于泛船浦属于内港,许多外国商船多位大吨位船舶,无法驶入内港航道,只得将商船停泊在马尾罗星塔对岸的伯牙潭水域,所以通关后,坦洋茶商还要雇佣闽江上络绎不绝的舢板、乌篷船,将茶叶过驳,泛船浦码头的岸边搬运工人则忙着卸货,分类包装,再装到舢板、乌篷船,运到停泊在罗星塔海域的外国商船。清政府为便于管理,干脆在伯牙潭设置了闽海关伯牙潭分关,建起了办公楼、住宅楼、瞭望台等,大量洋人在此生活和办公。

罗星塔

文章在工夫之外。坦洋工夫茶在福州口岸的异军突起,其实也靠更广义的“工夫”之外的“工夫”——

茶叶,是清朝的经济支柱产业。鸦片战争之前,茶叶长时间占据中国出口商品的榜首。鸦片战争后,中国出现了茶叶“代购”,帮外国人购买中国茶叶。此后,在通商口岸陆续开设了专门和外国人进行茶交易的茶栈,数百家茶栈成了内地茶商和外国洋行交易的中间人。

坦洋茶街最热闹时,大茶行就有36家,都有很成熟的公司化运营。商号、商标和茶银票家家皆有。从发放银票、收购茶青、精制出厂和售后服务已经形成完整的营销链条。甚而到了十九世纪二三十年代,他们更接上了运输的链条。从这层面看,坦洋茶商应该是闽东最早的实业家。坦洋工夫之所以能远销海外,和坦洋茶商对茶贸的踔厉试水是分不开的。

当然,这36家茶行在福州口岸都有自己的茶栈,专门负责和外商、洋行接洽。

茶栈,茶栈亦称箱茶帮。茶叶运往福州后,箱茶(红茶)即放在茶栈出售,茶栈处在采制商(内地茶庄)与出口洋行之间,专事介绍输出贸易,从中抽取佣金。此外茶栈常贷款给茶商,利率为一分六厘半,茶栈本身资本也不雄厚,多转向福州钱庄告贷,定期还款,谓之期票,以一分或一分二厘为利率,利率相差,即茶栈之利益。

茶栈品茶室

福安茶商在福州口岸的茶栈还运用了记账的营销手段。

当时,在上海和汉口购茶都要付现款,其中在上海购进茶叶每包过磅后第二天就得付款。而在福州,包括福安茶商开设的茶栈,货款是可以记帐,茶商还允许有大笔结欠,可拖延几个月甚至跨季节付款。年成好时,这些欠款得以清偿;年成不好时,就转到下一年支付。有的不需要贷款的商行,还利用汇率进行投机,即在汇率高时按市价赊购茶叶,到发货量下降以致汇价出现下跌时再付款,从而使他们能够获得一笔额外的财富。灵活的金融运营方式,令福州口岸超越上海、汉口两大茶港,成为当时中国茶叶出口的第一大贸易港。

而这种记账的营销手段却是以诚信为根本,更是福安坦洋工夫异军突起的重要推手。

清朝后期,福安茶商“旭哥”开设了“旭记茶行”,平时靠收购茶农的茶叶后,与别人“拼件”雇船或跟“顺风船”运到福州贩卖。据说有一次,旭哥运三十袋茶叶到福州茶行,其中10袋为精茶,20袋为统货。帐房先生开出银票后,旭哥也没细看。当夜,旭哥回客栈,掏出银票认真一看,帐房先生将三十袋不同等级的茶叶记反了,变成了精茶20袋和统茶10袋,要知道,精茶和统茶的差价是很大的,这让旭哥一夜翻来覆去没睡好。第二天黎明,旭哥就怀揣银票,直奔茶行,向老板道明缘由。茶行老板顿生信任,当即交待店伙计:以后旭哥送来的茶叶,其等级和重量,一律就按旭哥自己的帐单计算,免检入库。从此,旭哥茶行因为诚信而在福州茶商界扬名,生意也如旭日东升!

这些茶栈还吸收了西方经营方式。茶栈里专设评茶室,所有盛茶的玻璃瓶上都有编号,茶客可以闻香气,辨茶色,挑出心仪茶品,据编号点茶。坦洋茶香之所以绵绵不绝,与其顺应中外交流是分不开的。

随着出口茶贸的兴隆,报关业也愈加发达。最兴旺时,仓山区有六十多家报关行。开关后仅仅两年,1863至1864年的茶叶旺季,由闽海关出口到英国、澳大利亚和美国的茶叶总计达到5800万磅。再过12年,到1886年,闽海关出口茶叶达到45000吨。其中一半出口英伦。六年后,俄罗斯茶商就直接在泛船浦开办阜昌茶厂,福州和汉口成为中国最早机械制茶的城市。

那么,以坦洋工夫领衔的北路茶是如何乘风破浪到达英伦呢?

金秋时节,泰晤士河口何时出现来自中国的茶船是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社会关心的话题。从19世纪的50年代开始,为了更快地将茶叶从福州运到英国,伦敦茶店的货主们便重金悬赏,看哪艘运茶船首先到达泰晤士港,于是从中国到英国的万里海上茶路上,就出现了运茶船之间争夺锦标的竞速比赛。

1866年5月,一共有16艘装满闽红的英国运茶船停泊在罗星塔下,等待着5月末开始的西南季风,以便开始运茶船的竞速比赛。

运茶船“爱丽儿”号模型,英国格林威治博物馆藏

5月28日17时,第一艘运茶船“爱丽儿”(Ariel,铁胁木壳船)携带550余吨闽红茶,沐浴着晚霞,沿着波光如绸的闽江缓缓而行,经闽安江峡,过五虎门。一进入公海,“爱丽儿”便鼓起风帆,向着万里之外的伦敦飞剪而行,也揭开了运茶船竞速比赛的序幕。

这些运茶船的航迹便被现代人称为中国海上茶叶之路:全程超过22500公里,从罗星塔出发,经台湾海峡进入南中国海,穿过爪哇岛附近的巽他海峡,横跨印度洋,再绕过非洲大陆南端的好望角,驶入大西洋,最后从英吉利海峡转入泰晤士河,到达目的地伦敦。这条航路虽然一路惊涛骇浪,是人类航海史上最惊心动魄的航程,但也是东方文明与西方文明一苇贯通的黄金通道。

但关于茶叶出口贸易,并不仅仅是牧歌式的诗与远方。

坦洋茶也和其他闽红一样,常常在茶叶中加入少量茶末,可以使茶叶在海上长时间运输过程中能够保持一定的香味。

但闽茶商在出口茶中掺杂大量茶末,从而引起洋行反感,为此抑价,双方打起价格战,常常也是硝烟四起。

1876年《闽海关年度贸易报告》:“北岭茶和板洋茶价格与上年差不多,但质量差于往年……继则有一些极品板洋茶和一些普通茶叶启运伦敦,价目不明。”“本年的茶质很差,除第一批茶叶,包括板洋茶在内的某些数量外,质量低劣,掺有大量茶末,这已成为老规矩。”

板洋(坦洋)茶一开始,就充当了福州口岸输出茶叶中最重要的角色,有“极品板洋茶”和“普通(板洋)茶”之分别。但是普通板洋茶是欧洲普通市民的饮品,价格低,市场广阔,需求量特别大,所以价格反而稳定。但板洋茶实际上是一个“联合品牌”,因为集中了福安、寿宁、周宁、柘荣、宁德等地生产的众多工夫红茶茶源,来源广泛复杂,改造起来也就特别不容易,所以不时有关于板洋茶质量的差评。

茶商弄虚作假,严重影响到了外销茶叶的质量,并进而导致了出口量的下降及茶叶贸易的衰退,并为印度、锡兰等国茶叶排斥福州茶叶市场提供了口实和机会。

这样的贸易战年年开撕,常常令华商与洋商两败俱伤。据1866-1908年福州海关贸易报告和英国领事商务报告中对中、外茶商经营状况统计,在20个有关华商的记录中,获利者有6个年份,损失者有14个年份;洋商亦有20个记录,获利者仅4个年份,损失却有16个年份。

19世纪70年代,英商退出汉口茶市,转而发展印度、锡兰等地的殖民地茶业,在国际市场上排挤中国茶。至1902年,中国茶出口萎缩到占世界茶叶市场总量的6.5%。与中欧贸易联系疏远相对应的,是中俄贸易联系的加强。1880—1914年间,中国输往俄国的茶叶增加了近两倍,占中国全部出口茶叶的一半以上,中国茶业对俄国市场的依赖程度进一步加深。

到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坦洋工夫更因为繁重的关税和运输费用,也被迫收缩国际市场。

1899年,三都澳福海关的设立,再次为坦洋工夫东山再起创造了战略机遇期。为了适应国际市场对茶品质的挑战,全省第一家地方性茶业研究机构——福安茶业研究会成立,专事改进茶品质的研究。

1905年,西伯利亚大铁路全线贯通。精明坦洋茶商再次抢占了商机。1908年,俄罗斯茶商第一次大批采购坦洋工夫红茶,开启了坦洋茶进入俄国市场的历程。坦洋茶从福州口岸海运到大连或符拉迪沃斯托克,再经西伯利亚铁路运输到俄国和欧洲。

1915年2月20日12时,太平洋彼岸的美国旧金山市,一场全球大派对在这里举行——巴拿马万国博览会盛大开幕,美国总统伍德罗·威尔逊到会致辞,副总统托马斯·马歇尔和前总统西奥多·罗斯福前来助兴。当天有超过20万人参观展馆。中国政府仿照宫廷建筑风格搭建了中华政府馆,亭台楼阁,雕梁画栋,飞檐拱壁的“中国风”吸引了8万之众参观。

1866年运茶船大赛航路示意

主办国美国从各参赛国中聘请了500名审查员组成这次大赛的评委会。中国由于展品最多,获得了16个席位。审查分为三步,第一步为分类审查,将参赛品分细类,如丝、茶、油、麻等各为一类。第二步为分部审查,将参赛品分大部,如工艺部、教育部、食品部等。最后为高等审查,由分类、分部审查长会同各参赛国赛会委员会代表组成专门审查组,对某参赛品提出申请的得奖说明,进行评定,再由最高审查长派专员复勘,确定是否给予各等奖章。

由福建实业厅选送的福安商会茶(坦洋工夫茶)参加茶叶类展赛,这其实也是对坦洋工夫茶品质的严峻考验。在赛会上,印度的红茶和日本的绿茶因由机器制造,色香具佳,规格整齐,几乎夺去中国市场。

最后根据《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要览》记载:“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中国茶叶获得金牌奖章共21个,分别是江苏江宁陈雨耕雨前茶;上海茶叶会馆三星牌红茶;上海茶叶协会祁门红茶;福建福安商会茶……”

折桂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金奖,坦洋工夫几乎可以说是茶界的黄袍披身,一洗之前的“茶末”之耻,确立了民族品牌的王者之尊。但一战恰此时如火如荼,坦洋工夫折桂之后潜在的市场空间恰被硝烟战火弥漫。到1921年,跌倒谷底,根据当年三都澳福海关统计,全年仅出口茶叶4622担,不及1915年的6.4%。

到1922年,欧洲逐渐从战后的重建中恢复了元气。生灵涂炭的世界被舌尖上的世界替代。红茶,再次成为东西方文明邂逅的“红颜知己”。闽东茶叶,尤其是坦洋工夫茶也随之迎来了黄金蜜月期。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坦洋茶商胡兆江后人印刷了茶行防伪标志原件(每一箱出口茶叶箱内均附上一张“防伪标志”,随茶同行)。这张“防伪标志”的最上端是以大字体中文正楷写着“胜大来茶公司”,随后以英文写着“中国茶是最好的茶”“我要采最好的茶青,由最好的制茶师傅,做出最好的茶供给你们……”又承诺“我坦洋的茶要从好做到更好,要从更好直到最好。”

一溪流水香的坦洋,三百年茶路,漂洋过海,去者如逝,敢问路在何方。

坦洋茶人世代都有一个执念:我香,故我在!

来源:闽东日报 新宁德客户端

作者:郑承东

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5条结果 (用时 0.004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