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关于绿茶诗

找到约253条结果 (用时 0.007 秒)

绿茶不伤胃?浙大博导,你好像普及了一个假“常识”

前段时间,一篇关于“绿茶会伤胃吗”的文章,引起了笔者的注意。

“绿茶刺激胃”是一个常识。

然而常识,常常让我们忽略了它存在的合理性。

于是,怀着学习的目的,打开了这篇阅读量上万的文章——

一年四季都喝绿茶会伤胃吗?听听浙大茶学教授、博导怎么说

 

 

 

如上图,文章聚焦了两个常见说法,王岳飞教授、博导在咨询中对这两个说法分别做了回答。

 

然而,王岳飞教授所表达的一二观点,与笔者的认知有所不同。因此,难免无知者无畏,在此与王教授一起交流探讨。

 

划重点:

 

 

首先,上图划线部分的表达,难免让人联想到“甩锅”这个网络流行语。

再者,素以科学的严谨精神为己任的茶叶界“学院派”,讲出如此“江湖风格”(仅相对于科学的严谨而言,“江湖”一词本义非褒非贬)的话,也恰恰缺失了科学的精神

 

文中以对话的形式展现,多口语化表达,后又经访问者转化为文字,也许离最初的表达已有所偏差。在讨论中我们不必斟酌每一句话在文法上的严谨性,因此这个表达不做继续讨论。

 

随后,王教授用较长的篇幅,“从现代科学的角度”,解释了产生“绿茶伤胃”这个现象的原因:咖啡碱。

 

 

延续前文风格,王教授的观点是:咖啡碱刺激了胃不好的人的胃,而不会伤健康的胃。

 

我们依然不讨论这种“江湖风格”表达的臧否。

在“现代科学”的层面上讨论,会更容易些。

很明显,王岳飞教授认为,在现代科学层面,咖啡碱”和“刺激胃”这两件事有较大的关联性。

 

 

 

 

 

【百科】

咖啡碱,亦称咖啡因,普遍存在于在茶叶、咖啡、可可等饮料中,是一种中枢神经兴奋剂,能够暂时的驱走睡意并恢复精力,临床上用于治疗神经衰弱和昏迷复苏。

 

茶叶和咖啡含有相同的物质,咖啡碱

 

科学家们一度关注了“咖啡刺激胃”的现象。

来自医学权威杂志《柳叶刀》,在“Gastro-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胃食管反流病)”的论文中,引用了《美国胃肠病杂志》一篇“咖啡降低下食管括约肌压力”的论文。

论文指出,

无论是酸性还是中性咖啡,无论是对于健康人还是反流性食管炎的患者,无论他们是空腹还是非空腹喝咖啡,都会造成括约肌压力降低,从而造成反流性食管炎。

总结,咖啡也许会使得下食道括约肌压力降低,从而造成胃酸反流或恶化胃灼热。

(https://www.ncbi.nlm.nih.gov/pubmed/7002705?dopt=Abstract 论文链接)

 

是的,咖啡刺激胃。

 

那么,咖啡中什么物质在刺激胃?是咖啡因吗?

 

《新英格兰医学期刊》 (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发表的一篇名为“Gastric Acid Secretion and Lower-Esophageal-Sphincter Pressure in Response to Coffee and Caffeine(咖啡和咖啡因对胃酸分泌和下食道括约肌压力降低的影响)”,做了一个很有针对性的实验:

选取未患胃病的人员,比较:咖啡因、普通咖啡、去咖啡因的咖啡,这三者对于胃酸分泌和括约肌压力的剂量反映。

(https://www.ncbi.nlm.nih.gov/pubmed/1177987 论文链接)

 

实验中观察喝下一杯咖啡后的胃酸反应:

咖啡因组人体反应数值最小,普通咖啡和去咖啡因的咖啡相似,人体胃酸反应值更大。

其次,下食道括约肌压力的反应:

咖啡因对括约肌压力变化影响最小,普通咖啡和去咖啡因的咖啡,对括约肌压力变化影响明显。

 

总结:即使脱了咖啡因,咖啡依然刺激胃。咖啡刺激胃,与咖啡因关联性很小,咖啡本身还包含其它刺激因素。

 

综上所述,“咖啡碱”和“刺激胃”这两件事并没有很大的关联性。

 

值得注意的是,两篇文论均关注到了健康的胃在实验中的反应,健康的胃在胃酸分泌和下食道括约肌压力两方面都受到明显的影响,即被刺激到。

 

所以,王教授,您好像普及了一个假的“科学常识”。

 

 

 

 

 

到底是什么物质在刺激胃呢?

咖啡依然是茶叶的突破口。

 

以下是推理与猜想(因暂未查询到关联性强的文献资料)——

 

有一种物质,共同存在于咖啡、茶叶、红酒中,那就是单宁(单宁酸)。它的另外一个名字我们更熟悉:多酚类→→茶多酚

 

咖啡内质成分图

(单宁酸含量是咖啡因的4倍)

 

茶叶内质成分图

(茶多酚的含量是咖啡碱的10-20倍)

 

 

葡萄酒内质成分图

(酚类/单宁含量较多)

 

 

此外,还有柿子、酸枣、山楂、白薯等水果。

关于单宁/单宁酸/鞣质/酚类/多酚类/茶多酚(是的,它们是同类)的生理活性,尤其值得我们注意:

单宁与胃粘膜蛋白发生作用产生沉淀,降低胃蛋白酶活性,刺激胃酸分泌过多,反映出刺激胃的现象。(关于单宁的论文研究有很多,各大科普网站均可下载查阅)

绿茶中的多酚类以单宁前体(儿茶素)和低聚缩合单宁为主,它们是刺激胃的。过量饮用和不适宜季节饮用,是会伤害胃的。

 

更通俗的说法是,绿茶是具有寒性的。

 

 

 

 

第二个问题:为什么说绿茶刺激胃,红茶就不会刺激胃了?

 

简而言之,这是单宁前体、低聚缩合单宁和高聚缩合单宁的差别。红茶中含有更多的高聚缩合单宁(茶红素),以大分子的形式与蛋白质结合较强而产生覆膜,保护胃壁免受胃酸分泌过多的伤害。(篇幅所限,不再继续展开)

 

 

以上仅是我对这个问题浅显的认知,如有不到之处,还请大家原谅。

随着科学的进步,期待茶叶胃生理反应研究的深入,让我们对这个常识了解的更为清晰。能够更加科学的饮茶,享受喝茶的美好的同时,能够更好的保护自己。

 

 

文字原创,喜欢请转发!

图片来自网络或朋友圈。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我们还写过:

 

从茶性到茶叶养生

央视:洗茶可以洗掉茶叶上的农药残留吗?

一杯有机茶的距离:脆弱而珍贵

流水向东去,诗茶趁年华

一两春茶一两金?春茶为什么这么好?

文人壶的巅峰:曼生十八式铭文详解

年轻的茶科学

 

欲知更多,敬请关注:

 【茶人茶话】

爱茶人的圈子

茶人们的话语平台

科学与趣味性兼备

帮您解决茶的问题

长按二维码,关注“茶人茶话”

欢迎投稿

mandziq@126.com

日照绿茶,白露茶香至浓,这是最好的秋味储藏

点击上方日照有机绿茶关注了解更多日照绿茶资讯

1

前言

白露凋花花不残,凉风吹叶叶初乾。

无人解爱萧条境,更绕衰丛一匝看。

——白居易 《衰荷》

白露到来表示着秋天真的到了。秋天是文人们忧虑发愁的季节,伤春悲秋,在秋天总有一种悲伤之感。关于白露,诗人们总有特殊的情感,因为它的名字净透莹白的露水,总是有种自然的唯美和浪漫。有人说茶是集天地之精华,聚日月之灵气,倾吐自然之芬芳,在季节的变化中茶的感知是最明显的,譬如日照绿茶秋白露,对于北方秋意的韵味总会展现的尤为确切。


白露茶


老茶客们习惯将白露前后采摘的日照绿茶秋茶称之为白露茶(又称秋白露),白露茶不像春茶那般娇嫩,更不似夏茶那般干涩,而是有一股独特的甘醇,中正平和是茶树经历沧桑后返璞归真的态度。茶叶在经过了酷暑之后迸发出了最浓烈的品性,如此这般的蓄势待发,便只有从秋白露中才能品尝出。日照绿茶秋白露与普通的南方绿茶不同,在日照绿茶秋白露中承载着北国秋意的韵味收藏。

日照绿茶秋白露

日照绿茶属于高纬度茶,春寒秋冻在日照地区最为明显,中国的24节气是古人根据视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划分反映我国一定地区(以黄河中下游地区为代表)一年中的自然现象与农事季节特征的二十四个节候。日照地区恰好处于这一区域,因此对于节气带来的气候变化感知也就最为明显。茶树,根植泥土,散枝叶于晴空,接地生养之气,承天日月轮照之精华,白露时节带来了北方特有的浓浓秋意,如同日照绿茶秋白露一般甘醇,浓郁。这份浓浓的秋意在日照绿茶秋白露中表现的淋漓尽致。

从白露节气前后开始日照地区的昼夜温差开始增大,气温急剧下降,茶叶的生长周期也将会越来越长,日照地区的白露时节是全年中温差最大的时候,日照地区白露时节白天的温度虽然将近三十度,但是入夜之后的气温往往只有十几度,昼夜温差达到十多度,这个时候对于茶叶的品质也是最好的体现,茶树经过较大的昼夜温差,加上越来越长的生长周期,有充足的时间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茶叶中的有机质会更多的储存下来,日照绿茶秋白露的浓郁,醇厚也是老茶客奉为上品的主要原因。

结语

白露来了,日照绿茶秋白露茶香外溢,这之中更多的是北国浓浓秋意中的韵味收藏。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白露已至,中秋不远,浓郁的白露茶中有着北方游子对团圆的期盼和眷恋。故乡不远,莫留遗憾,白露茶虽浓,独饮易伤感!路不遥远,别让家人等太久,这杯白露茶,与家人共饮才完美。

关于茶的美文:徐夤《尚书惠蜡面茶》

同学们,上午好,我是助教粒粒。


从上周二开始,我们已经正式开始了岩茶的内容。


课程中,涉及了一些茶诗。


不少同学之后在班级里,提到对于这些茶诗还存有疑惑。


因为课上时间不太够,所以多杰老师就在【多读茶诗】专栏单独辟文,和大家聊聊咯。


既是为答疑,也是与咱们课上内容做一些呼应。


这一次,多杰老师要和咱们聊的这首茶诗,是徐夤的《尚书惠蜡面茶》。


这首茶诗,与武夷茶区究竟有什么样的关系呢?一起来看看吧!


原文

尚书惠蜡面茶


唐.徐夤


武夷春暖月初圆,采摘新芽献地仙。

飞鹊印成香蜡片,啼猿溪走木兰船。

金槽和碾沉香末,冰碗轻涵翠缕烟。

分赠恩深知最异,晚铛宜煮北山泉。



正文


很多名人,都写过茶诗。


李白、杜甫、白居易。


曾巩、苏轼、欧阳修。


不胜枚举,少费笔墨。


这些大咖笔下的茶,如同被明星代言一样,身价倍增。


像李白写的仙人掌茶,白居易喜欢的蜀茶,欧阳修最爱的双井茶……



但历代茶诗的作者中,更多的则是名气不大的文人墨客。


名人写茶诗,茶因人而闻名天下。


常人写茶诗,人因茶而流芳千古。


本首茶诗的作者徐夤,就属于后者。


若不是这首茶诗,如今可能真的没有多少人还记得这位诗人了。《全唐诗·卷七百八》中记载:


“徐夤,字昭梦。莆田人。登乾宁进士第,授秘书省正字。”


乾宁,是唐昭宗的年号。


唐昭宗,是李唐王朝的倒数第二个皇帝。


换句话说,徐夤考上公务员的时候,唐王朝已经风雨飘摇。


果然,徐夤“上班”不久,唐王朝彻底“倒闭”了。



由于徐夤是福建人,随即他便转归故乡,加入了王审知的政治阵营。


王审知何许人也?


他的五代十国期间,闽国的的开国之君。


由于王审知在位期间,对于福建地区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颇受后世赞誉。


时至今日,福建、台湾地区仍有地方供奉王审知,并尊其为“开闽圣王”。


但徐夤在闽国,干的并不开心,没多久就又辞职了。


关于徐夤辞职的原因,史料中留下八个字:


“礼待简略,遂拂衣去。”


说白了:不尊重我,必须辞职!


离开政坛的徐夤,过起了隐居延寿溪的生活,可谓是鱼如得水。


在徐夤的诗歌中,处处透露着生活的情趣。


比如专门歌咏花花草草的题材,有《梅花》、《菊花》、《草木》、《松》、《竹》、《牡丹花两首》、《忆牡丹》、《惜牡丹》等。


专门歌咏小动物的题材,有《鸡》、《龟》、《鹰》、《双鹭》、《鹧鸪》、《蝴蝶》、《宫莺》、《白鸽》等。


看着这些诗歌,我真是由衷的感觉,徐夤退出职场就对了。


文艺青年,在职场中一般都不愉快。


这件事,千百年来都没变呀!



《全唐诗》中,共收录徐夤诗歌四卷,数量并不算少。


但在盛产诗人的唐代,徐夤真的数不上名次。


真正让他流芳后世的则是这首茶诗——《尚书惠蜡面茶》。


这首茶诗的意义何在?


我们慢慢拆解。


老规矩,先从题目讲起。


显而易见,这是一首典型的“答谢题”茶诗。


徐夤毕竟混迹政坛多年,身边的朋友多是达官显贵。


这位尚书大人送来了“蜡面茶”,诗人喝过之后写诗以示感谢。


写这种诗,就像发朋友圈。


可以很敷衍,也可以很走心。


徐夤写的走心,也就以此诗成名。


先说一下,蜡面茶究竟是何方神圣。



南唐保大三年(公元945),南唐俘获闽国王审知之子王延政,得到了重要的茶区建安。


次年春天二月,就命令建安开始贡茶。


《南唐书》卷二《嗣主传》中记载:


“命建州制的乳茶,号曰京铤蜡茶之贡,始罢贡阳羡茶。”


唐代,以阳羡茶为尊。


唐宋交替间,连贡茶也发生了变化。


产自福建的京铤蜡茶,取代了阳羡茶的至尊地位。


而这里讲的蜡茶,就是徐夤收到的“蜡面茶”。


徐夤本就是闽国故臣,能收到这里的特产“蜡面茶”在情理之中。


关于“蜡茶”名字的由来,《演繁露续集》卷五《蜡茶》中记载道:


“建茶名蜡茶,为其乳泛汤面与铸蜡相似,故名蜡面茶也。”


原来这种茶点出的茶汤,汤感粘稠,似融化后的蜡水,因此而得名“蜡茶”。


后世也有记载写作“腊茶”,其实是一种误传,已经失去了其本意。


下面,我们来读正文。


前两句,写的是产地。


蜡面茶,产自闽国的建安,这在很多史籍中都有记载。


闽国大了,建安也不算小。


徐夤的可贵之处,是将这款茶的产地进一步具体化了。


没错,就是如今的茶叶重镇——武夷山。



所谓“武夷春暖月初圆”一句,把地点、季节、时间都说明白了。


地点,是武夷山。


季节,是初春。


时间,也可以推算。


武夷山可以制作春茶,大致要在阴历三月份左右。


既然是“月初圆”,那就是十五日前后。


由此可见,唐末武夷山制茶应是在农历三月十五日之后。


这个时节忙着“采摘新芽”,再赠予“地仙”。


谁是地仙?


我无从考证。


爱茶之人,得饮好茶,估计都能立地成仙吧。


不知各位爱茶人,是否同意呢?



三四两句,写的是造型。


唐代流行的是蒸青茶饼,因此诗中才称“蜡面茶”为“香蜡片”。


而且造型精美,上面还印有“飞鹊”的图案。


这种工艺到宋代,得以发扬光大,最终形成了“北苑贡茶”。


到那时,只是将文艺的“飞鹊”换成富贵的“龙凤”就是了。


至于“啼猿溪走木兰船”一句,颇有“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之意。


所描述的场景,正是制成的“蜡面茶”走出武夷山的山川河曲,运往爱茶人手中的场景。


五六两句,写的是喝茶。


当时的饮法,与今天颇为不同。


别看蜡面茶是武夷茶,可完全不是用工夫泡法。


因为是蒸青茶饼,所以喝的时候要用到“金槽”。



茶汤入“冰碗”,渐起“翠缕烟”。


要不是醉心茶事的人,写不出这种走心词句。


最后两句,写的是感情。


蜡面茶后来能取代阳羡茶,可见其贵重与珍稀。


这里的“分赠”,与白居易《谢李六郎中寄新蜀茶》中的“分张”同义。


如今已是闲云野鹤的徐夤,仍能收到尚书“分赠”的“香蜡片”。


友情之深,可见一斑。


“晚铛宜煮北山泉”,涉及到了茶器与用水。


选一款茶器,加之以好水,认真烹煎品饮。


只有这样,方才不辜负这杯好茶,


只有这样,方才不辜负这份心意。



徐夤这首《尚书惠蜡面茶》,对于武夷茶区意义非凡。


这是武夷山,第一次以茶区身份出现在文献当中。


之前关于“武夷茶区”的记载,不能说没有,但非常模棱两可。


南朝文学家江淹,曾在《江文通集》中这样写武夷山:


“地在东南峤外,闽越之旧境也。爰有碧水丹山,珍木灵草,皆淹平生所至爱。”


有学者认为,文中的“珍木灵草”指的就是茶。


当然有这种可能,但也有可能代指其他植物。


凭这点就说,“珍木灵草”是关于“武夷茶”的记载,太牵强了。


唐代孙樵《送茶与焦刑部书》,也是被武夷山地区高频引用的一条文献。其中记载道:


“甘晚侯十五人,遣侍斋阁。此徒皆乘雷而摘,拜水而和。盖建阳丹山碧水之乡,月涧云龛之品,慎勿贱用之。”


题目里倒是明确提出,文字的主题是茶。但也只写了“建阳丹山碧水”,没有明确提出是武夷山。


硬说《送茶与焦刑部书》记录的是武夷茶史,也没什么依据。


引用文献,似是对历史的尊重。


曲解文献,实是对历史的不敬。


对不起,又得罪人了。



徐夤这首茶诗,写于唐末或五代十国期间。


武夷茶区正式登上历史舞台,也就应从这首茶诗算起。


前后相加,也有一千余年了。


武夷山,是货真价实的老茶区。


但同时要说明的问题是,徐夤笔下的“蜡面茶”,是一种蒸青绿茶饼。


不管从制法、造型还是品饮方式,都与如今的武夷岩茶毫不相关。


明知这是句扫兴的话,但我还是不得不说。


武夷岩茶,是武夷茶的一部分。


武夷茶,却不止武夷茶一种。



武夷茶的历史,不能都算作是岩茶的历史。


武夷茶的荣誉,不能都算作是岩茶的荣誉。


现在动辄就要说:武夷岩茶,传承千年。


这其实是在偷换概念。


武夷茶区,历史已有上千年。


武夷岩茶,历史只有三百年。


说来也巧!


第一次记录武夷茶区的文献,是唐代徐夤先生的茶诗《尚书惠蜡面茶》。


第一次记录武夷岩茶的文献,是清代超全和尚的茶诗《武夷茶歌》。


茶诗,既具有文学价值,又具有史料价值。


关于《武夷茶歌》,我另撰文讲解。



总之,学习武夷茶,不读茶诗恐怕是不行喽!


其实何止武夷茶,茶诗是历史中国茶文化的一把金钥匙。


认真研读茶诗,该是每一位习茶人的必修课

找到约243条结果 (用时 0.005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10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