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关于黄山茶

找到约512条结果 (用时 0.011 秒)

黄山茶史简述(一)


摘要:黄山是历史名茶松萝茶的发祥地,也是云雾茶和毛峰茶的发源地;其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独特的气候条件与丰富的茶叶品类相得益彰,以致黄山茶在同类物产中卓荦超伦。本文依据文献资料对黄山茶史进行追索与探寻,同时对明清以来文人游记及方志、书刊中关于黄山茶的记载进行梳理;以期厘清黄山茶藐远的历史和近代贸易的概况,期冀从中寻找规律、特点并为今天的黄山茶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名山藏名寺,名山僧侣多。据资料记载:在黄山历代释徒中,僧侣能诗善画者多,种茶制茶者精,爱茶嗜茶者众;他们关心、参与茶事且留下了引人注目的文字。早在南朝(424~453年)年间,即有东国僧在黄山鉢盂峰下建新罗庵;唐开元十八年(731年),洛阳志満和尚始在汤泉结茅,随后在白龙潭之上的桃花澗建造汤院。唐大中五年(851年),歙州刺史李敬方《题黄山汤院》诗曰:“龙讶经冬润,莺疑满谷暄。善烹寒食茗,能变早春园。”[1]诗中描述的“善烹寒食茗”,可否视作是使用温泉烹茶之记载,有待考证。据不完全统計,唐宋时期,黄山共有寺庙19座,其中受朝庭賜额的有祥符寺、翠微寺以及福固寺等7座。

自唐以降,当茶成为寺庙佛事和僧侣生活的部分内容时,其需求量也随着佛教的兴盛而不断增加;黄山僧侣也是植茶制茶或者是茶事活动的践行者;僧众必不可少的禅礼内容,同时,僧人与茶的密切联系与积极参与,也推动了茶文化的萌发;因此,黄山茶的发展和茶文化的传播,黄山茶僧亦有不世之功!

明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普门和尚入山创建法海禅院,得万历皇帝的恩賜建成“护国慈光寺”;其时,黄山有大小寺庙60余座,为当时徽州、宁国两府梵宇之首,是彿教在黄山的鼎盛時期。明成化年间(1465~1487年),曾任大理寺卿等职的休宁人程信,在《游黄山》诗中曰:“黟山深处旧祥符,天下云林让一区。千涧涌青围佛寺,诸峰环翠拱天都。烹茶时汲香泉水,燃烛频吹炼药垆。为问老僧年几许,仙人相见可曾无。”程信叙述了在黄山祥符寺汲泉烹茶的感受,见识了寺庙里僧人泡、饮叶的严格要求;他还将祥符寺僧人的长寿归功于饮茶与炼丹。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二月,徐霞客冒雪首登黄山,夜宿山寺狮子林;长老霞光沏上山中香茶,两人对饮,相谈甚欢……嗜茶的徐霞客在《游黄山记》以及《游白岳日记》中留下了文字记载。明天启年间(1621~1627年),黟县进士熊开元先是因茶惹祸,后又因茶与彿结缘,以致留下了“和尚与黄山茶”的故事。[2]这则故事记载详细,流传甚广;以致一直为后世所引用。然传说也好,故事也罢;时今,位于黄山云谷寺檗庵和尚的墓塔遗址,依然能够勾起游人的回忆和深思……

明代松萝茶诞生后,因之炒青技艺的时尚和流行,松萝茶获得了“炒青始祖”的称号并被冠以“松萝法”之名;此后,“松萝法”技艺又先后传至安徽各地和赣、鄂、闽诸省茶区;以致有“崇安殷令,招黄山僧,以松萝法制建茶,堪并驾。今年,余分得数两,甚珍重之,时有武夷松萝之目”的记载。[3]黄山茶僧将“最为时尚”的“松萝法”炒制工艺,传授给长时间“拙于焙”的土僧;不仅避免了武夷山“土僧”的“旧态毕露”,而且获得了与松萝“堪并驾”的良好效果;其良好的品质也使爱茶的官员“甚珍重之”。[4]所以,“武夷松萝”的制作成功,亦是黄山茶僧的功绩所在。

“客话围炉火,僧茶吸涧泉。”清康熙六十年(1721年),徽州商人程庭在《春帆纪程》中记载了自己访雪庄和尚;“将达皮篷,有老者朱颜苍鬓,白髭飘然,逍遥户外……”程庭到云舫后,与雪庄“啜茗快谈。”清人潘来在《皮蓬雪庄禅师》诗中亦有:“梦里披画图,汲涧煮茗于”。所以,雪庄和尚隐居黄山期间,亦在《题云舫图》中不无自豪地说“黄山最奇处,后海老僧家。几座屋如舫,四时花似霞。峰高寻有径,云阔望无涯。晴雨人来访,呼童但煮茶。”

名山藏名寺,名山僧侣多。黄山寺院的发展以及和尚的嗜茶,不仅使茶成为黄山僧侣佛事和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也有利饮茶风习的普及和茶事的传播;继而推动了黄山茶文化的兴盛。

文 来源于郑毅

作者简介

郑 毅,黄山市徽茶文化研究中心主任;研究方向:中国茶文化、中国近代茶史、徽茶文化等。

注:内容转自茶讯,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黄山市政协围绕“实施茶业振兴工程,做大做强黄山茶产业”协商议政

6月30日上午,黄山市政协七届十二次常委会议暨“实施茶业振兴工程,做大做强黄山茶产业”专题协商会召开。市委副书记、市长孙勇出席会议并讲话,市政协主席路海燕主持会议。市政协副主席胡宁、汪潇溪、徐玉宝、胡黎明、吴灵强、万国庆、徐荣华等出席会议。


在认真听取唐小见、胡曙光、朱生贵、张勉、谢一平等同志发言后,孙勇说,市政协围绕“实施茶业振兴工程,做大做强黄山茶产业”召开专题协商会,选题精准、工作精细、建议精到,既有政策层面的考量,又有操作层面的建议,针对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都很强,展示了极高的协商议政水平。市政府将认真研究吸纳,责成有关部门抓好落实,并及时将有关情况向市政协进行反馈。


孙勇指出,茶产业是黄山具有战略意义的支柱产业。要扭住品质这个根本,大力推进生产绿色化,把好种植关、加工关,突出全域管理,强化绿色防控,健全完善从茶园到茶杯的全程质量保障体系和追溯体系。要抓住龙头这个关键,大力推进产业集群化,一方面抓存量,着力壮大本地茶企,一方面抓增量,全力开展招商引资。要突出市场这个导向,大力推进产品品牌化,既抓好品牌的保护和培育,又抓好品牌的营销和推广。要坚持融合这个方向,大力推进发展一体化,紧抓三产融合,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在补齐精深加工短板、推行“茶叶+旅游”“茶叶+文化”“茶叶+生态”上下气力、见真章。要强化科技这个支撑,大力推进产业现代化,鼓励茶业龙头企业与高校院所加强产学研合作,加快推进科研成果的转换利用,加强茶叶专业技术人员和从业人员培训,努力把黄山建设成为“因茶致富、因茶兴业”的中国名茶之都。


路海燕在讲话时指出,全市各级政协组织和广大政协委员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有关重要讲话精神,把茶产业作为助力脱贫攻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支柱性产业,坚定发展信心和决心,围绕夯实产业发展基础、提升产业质量效益、优化产业发展环境等重点难点问题,发挥好专门协商机构作用。要把握机遇,在提质扩量、创品牌善营销、引智育才、守正创新等方面积极作为。要发挥政协人才荟萃、智力密集、联系面广的优势,把作风之实和履职之能结合起来,增强资政建言的前瞻性、精准性,提升凝聚共识的针对性、有效性。


路海燕还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建言“十四五”发展、强化专门协商机构建设等方面,对做好今年下半年市政协各项工作作出部署。


会议分组讨论并审议通过了《关于“实施茶业振兴工程,做大做强黄山茶产业”的建议案》及《政协黄山市委员会常务委员述职办法(试行)》;审议通过了有关人事事项。


(文 /根据 黄山日报 相关内容编辑)

名山 秀水 黄山茶:赓续辉煌波澜阔 蓬勃发展谱新篇

黄山市,古称徽州。地处安徽省最南端,与浙江省、江西省毗邻,拥有11处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不仅是闻名遐迩、世人向往的文化旅游胜地,也是全国重点名茶产区、安徽省主要产茶区。

茶文化灿烂久负盛名

徽州人世代种茶制茶,“浮梁歙州,万国来求”。早在汉末三国时期,黄山就有种茶历史;唐陆羽《茶经》中有歙州产茶记载;约公元600年休宁松萝茶开创我国炒青制法先河;清代开始,屯绿、祁红大量出口,开启了300多年中国茶叶经济的辉煌历史,创造了“无徽不成镇”的历史奇迹;清朝到民国时期,徽州成为中国重要的茶贸易和茶文化中心,屯溪“茶务都会”声名远扬。近年来黄山茶又多次作为国礼馈赠各国政要和国际友人,成为传递友谊与和平的文化使者。黄山毛峰、太平猴魁、祁门红茶入选全国十大名茶;屯绿被誉为“绿色金子”,松萝、大方、银毫、滴水香、石墨茶、祁门安茶、珠兰花茶等一批特色名茶灿若星辰。2016年,黄山市被命名为“中国名茶之都”。

这里的人民因茶结缘、与茶相伴,传承了源远流长的制茶技艺,创造了香飘千年的徽茶文化。徽州茶道、茶艺、茶俗、茶戏多姿多彩,茶诗、茶画、茶联、茶具熠熠生辉,历代名人在此留下徽茶佳话。

茶科技赋能绿色生态

黄山市位于神秘的北纬30°,属中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温暖湿润,云雾多、湿度大,“晴时早晚遍地雾,阴雨成天满山云”气候特点非常显著。全市林地面积120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82.9%,常年大气环境质量优良率、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地表水水质达标率都是100%,是全国13个一类大气城市之一。灵山秀水的孕育、绝佳生态的滋养,成就了流芳千载、香飘万里的传世好茶,全市80万亩茶园中,有机茶、绿色食品茶、无公害茶认证面积达98%以上、居全省第一。

坚持科技赋能,全面实施全域茶园绿色防控,大力推广“诱虫黄板+生物农药+生态农艺”模式,集成农残检测、政策性保险、行政执法和优质优价等保障措施,全面禁止化学农药和除草剂进茶园。推进生态茶园建设工程,积极在茶园间种桂花、乌桕、绿梅、香榧等乔木,推广生态立体种植模式,扎实开展新安江“百里画廊”茶园“坡改梯”。创新建立全产业链标准体系,茶叶清洁化标准化生产水平居全国前列。茶叶深加工加快发展,开发出超微细粉、茶食品、茶饮料、速溶茶、茶啤酒、茶化妆品等精深加工产品,实现商品化生产。

茶产业联动主体壮大

坚持产业化发展、市场化运作,一手抓本土企业培育,一手抓外来企业引进,小罐茶、联合利华、中茶等龙头茶企纷纷落地,本土新三版上市企业谢裕大和王光熙快速成长为国家级龙头企业,拥有省级龙头企业22家,全国茶叶行业百强企业8家,中国驰名商标10个,徽茶产业集群已经在国家层面获批建设,产业形态正在由“大产业”向“强产业”转变。2020年,黄山市茶叶产量4万吨,一产产值38.8亿元,综合产值150亿。茶叶自营出口5.6万吨,出口额16.1亿元,茶叶出口量和出口额分别占全国的1/6和1/9,成为全国眉茶出口集散中心。

坚持茶文旅、一二三产融合,全市拥有国家级非遗3个、省级非遗18个,太平猴魁制作技艺被列为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建成休闲主题茶博园23处、茶博馆7家,打造精品茶旅线路13条。全市691个行政村有188个村以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为主导产业,其中茶产业为基础的村达到一半以上。2020年全市茶旅游接待1000万人次,旅游收入20亿元。

行至山高处、坐看云起时

下一步,黄山市将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茶产业发展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将茶产业高质量发展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统筹做好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这篇大文章,实施产业基础再造、茶园绿色防控、精深加工升级、茶文旅融合等十大工程,切实把黄山市打造成“因茶致富、因茶兴业”的中国名茶之都。

来源/《徽茶》2021年6月刊

文/黄山市茶产业发展领导组办公室 汪文俊

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501条结果 (用时 0.004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11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