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贡礼中国茶礼

找到约611条结果 (用时 0.021 秒)

关于大力弘扬祖国传统茶德的建议

  作者:程良斌

  【关键词】弘扬传统,茶德建议

  【摘要】茶是有德之物,茶人历来重视自身品德修养,茶饮全过程也倡导社会公德,从而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了基础,本文回顾了传统茶德形成的历史背景和传播,特再建议大力弘扬法门寺唐代茶文化国际学术座谈会上提出的“和敬廉健”四字传统茶德,即:“以和为贵,和气待人;客来敬茶,敬爱为人;廉洁奉公,反腐倡廉;身心保健,健康长寿。”以促进两个文明建设、为建立和谐社会、推进世界和平、人民身心健康服务。

  1993年9月下旬,法门寺唐代茶文化国际学术座谈会上,提出了“为了弘扬民族优秀文化,重现我们伟大祖国和民族的汉唐雄风”,建议“在法门寺博物馆按历史原貌再现唐代皇宫茶道的盛况,使我们领略大唐盛世最高层次的茶文化及其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和凝聚力,推进四化建设,推进世界和平”。会议认为“和”“敬”精神是中国传统茶德的基调与精华。“客来敬茶”是中华民族文明的礼仪,它显示了中华民族纯朴、谦和的品德。笔者在会上发表了《复兴茶道弘扬茶德发展中华茶文化》一文(1),认为法门寺复兴茶道,其茶道精神,即中国茶德,既要继承发扬中华茶文化优良传统,又要服务于当前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个文明建设。倡导"和敬廉健"传统茶德,即:“以和为贵,和气待人;客来敬茶,敬爱为人;廉洁奉公,反腐倡廉;身心保健,健康长寿。”20多年来,和敬廉健传统茶德已随着茶文化事业的发展,越来越深入人心,博得更多的茶文化爱好者和广泛饮茶人更大的关注,不论内政、外交及民间,都十分重视茶文化的传播,并隨着一带一路传播到世界各地,特再提出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传统茶德的建议。

  一、茶德形成的历史背景

  我国是茶的故乡,茶艺、茶仪、茶道、茶文化的发祥地。传统茶德的形成与发展是历史的必然。

  早在三国时,茶已登上帝王酒宴,吴主孙皓允许大臣以茶代酒,作为以茶养廉对付奢靡之风的重要手段。两晋南北朝时期,茶对精神的重要作用开始进入儒、道、佛的精神活动范围。唐代,饮茶不仅在佛教寺院中广泛流行,科举考试用茶,诗人动脑作诗用茶,茶使诗风大起,地方、民间向皇帝贡茶之风大兴,推动了茶叶采制技术的提高,加速了茶类发展和名茶开发。

  茶圣陆羽不仅创造了熔铸儒、道、佛思想的一套茶艺,还写出了世界上第一部完整的、全面的茶学茶文化著作《茶经》,成为中华民族古老文化中一枝十分优秀的经典茶文。《茶经》指出:“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若热渴,凝闷,脑疼,目涩,四肢烦,百节不舒,聊四五啜,与醍醐,甘露抗衡之。”要求煮茶的锅“方其耳,以正令也,广其缘,以务远也。长其脐,以守中也”。“精行俭德”,“令正,务远、守中”均是茶道、茶德思想内容的具体体现。茶道是显示高雅、表达礼仪、象征友谊、反映素质的形式。茶德是指饮茶人不单纯将饮茶看成仅仅是为满足生理需要的饮品,还应具有俭朴之美德。因此有人说茶德是指对饮茶人的道德要求。有人说茶德是指茶自身所具备的美德,用八个字来概括茶的美德,就是“康、乐、甘、香,和、清、敬、美”。康乐甘香,有八德处有嘉饮?,和清敬美,无一物中无尽藏(2)。

  综合古往今来的各种看法,茶德应包括三层内容:

  一是茶本身是有德之物,有德于人类,《茶经》开篇称?“茶者,南方之嘉木也”,名副其实,当之无愧。

  二是茶人应重视品德修养,茶有恩,茶人应该正直、善良、谦逊、有知识、有爱心,品赏佳茗,茶人应该有一份包括对务茶人辛勤劳作的感恩之心。

  三是茶饮全过程都要倡导社会公德,客来敬茶,以茶会友,以茶代酒。用茶来养性、联谊、示礼、传情、育德,陶冶情操,美化生活。

  茶之所以能适应各种阶层,众多场合,是因为茶的情操、茶的本性符合于中华民族的平凡实在、和诚相处、重情好客、勤俭育德、尊老爱幼的民族精神。所以,继承与发扬茶文化的优良传统,弘扬中国茶德,可促进我国的精神文明建设。

  以茶代酒其本意是以茶养廉,对付奢靡之风,因此复兴茶道,弘扬中华茶文化,应提倡“廉”,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得以发挥,正好与党中央反腐倡廉,兴邦安国的部署合拍,顺乎党心民意。

  唐代著名宦官刘贞亮说茶有“十德”,即:“以茶散郁气,以茶驱睡气,以茶养生气,以茶除病气,以茶利礼仁,以茶表敬意,以茶尝滋味,以茶养身体,以茶可行道,以茶可雅志。”其中有五德与茶的保健作用有关联。可见,人们通过饮茶,亲临其境,亲尝滋味,调气养身,循规雅志,礼义待人,不仅可提高技艺,增强美学观点,又可提高茶仪茶礼中人的品德修养,以和敬待人的礼仪及哲理与道德原则来改善人际关系。

  《神农食经》云:“荼茗久服,令人有力悦志”。东汉华佗《食论》云:“苦荼久食益意思”。南北朝陶弘景《杂录》云:“茗之味苦,微寒无毒,治瘘有效,利小便,去痰提神,助消化”。陆羽《茶经》有更详细记载,指出“与醍醐,甘露抗衡也”。可见古人对茶的保健作用已有充分认识。

  二、茶德在国内外的传播

  中国首创的茶德观念自唐宋时代传入日本和朝鲜后,在日本和朝鲜产生巨大影响并得到发展。日本高僧千利休提出的茶道精神"和、敬、清、寂",本质上就是通过饮茶进行自我思想反省,在品茗的清寂中拂除内心尘埃和彼此间的介蒂,达到和敬的道德要求。朝鲜茶礼倡导的"清、敬、和、乐",强调"中正"精神,也是主张纯化人的品德,是中国茶德思想的延伸。

  中国当代茶学专家庄晚芳先生宣传“廉、美、和、敬”茶德四字守则(3),即“廉俭育德、美真康乐、和诚处世、敬爱为人。

  ”廉――推行清廉、勤俭有德。以茶敬客,以茶代酒,减少‘洋饮’,节约外汇。

  美――名品为主,共尝美味,共闻清香,共叙友情,康起长寿。

  和――德重茶礼,和诚相处,搞好人际关系。

  敬一一敬人爱民,助人为乐,器净水甘。

  程启坤和姚国坤先生提出"理、敬、清、融",

  理――品茶论理,理智和气。两人对饮,以茶引言,相互理解;和谈商事,以茶待客,以礼相处,理智和气,造成和谈气氛;解决矛盾纠纷,面对一杯茶,以理服人,明理消气,促进和解;写文章、搞创作,以茶理想,益智醒脑,思路敏捷。

  敬一一客来敬茶,以茶示礼之意。

  清一一是清心健身之意,提倡饮茶保健是有科学根据的,已故的朱德委员长曾有诗云:“庐山云雾茶,示浓性泼辣。若得长年饮,延年益寿法”。

  融一一祥和融洽、和睦友谊之意。

  1982年,台湾林荆南教授将茶道精神概括为“美、健、性、伦”四字,即“美律、健康、养性、明伦”,称之为“茶道四义”。(4)

  台湾学者范增平先生提出的茶道精神是"和、俭、静、洁"。……

  以上是在茶文化发展与普及新的时代条件下,从不同的角度阐述饮茶人应用的道德要求,强调通过饮茶的艺术实践过程,引导饮茶人完善个人的品德修养,实现人类共同追求和谐、健康、纯洁与安乐的崇高境界。

  2008北京奥运会是中华民族史上空前的大盛会,开幕式长长的卷轴上出现一个大大的“茶”字,不仅体现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华茶文化复兴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对我国历史悠久的茶叶事业也带来深远的影响。这次盛会也为国人创造了一个宣传茶文化、宣传茶叶保健作用、宣传茶德、从而进一步振兴中华茶业的极好机会。奥运会是人类文明、团结、友誼、和平、正义的象征,它充分体现了公开、公正、公平的竟争精神,中国茶德与奥运精神是相通共融的。

  健一一是奥运精神、奥运经济与中国茶德、茶业经济共同的追求。科学实验和世界各国人们饮茶实践证明,茶是有丰富营养价值和保健功效的饮料,茶是当今世界人民最喜爱的饮料,21世纪是茶饮料的世纪。茶业界要向奥运会学习,要善于仿古,更要敢于创新。奥林匹克运动会起源于公元前776年的古代奥林匹亚赛,奥运会自法国人倡导复兴至2008北京奥运会共29届了,奥运会是世界上影响最深远的体育盛会。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茶、园栽茶、食用茶的国家,古代吃茶,现代改为泡饮或速溶冷饮。笔者在紫阳富硒茶开发研究中发现:紫阳茶平均含硒量为0.6530ppm(印度红茶0.046ppm,斯里兰卡红茶0.098ppm),但水溶硒仅为总硒的10%左右,为了更多地吸收利用茶叶中的硒,提高人体健康水平,提出仿古吃茶的倡议。目前茶叶超微细化技术完全可以作为仿古吃茶的创新技术,希望用奥林匹克精神,开发出运动员专用的原汁、原味、富硒保健吃茶食饮品,使茶产业和更多的茶叶消费者共同受益。

  以茶交友,以茶雅志,从中央到地方,从官场到民间已深入到了各民族的亿万民众之中。自古至今,都有人提倡以茶代酒,“颇与幽子逢,煮茶当酒饮。”“我浮碗面啜先春,何须美酒压吴姬。”“寒春客来茶当酒”,“美酒伤身一盏中,何如佳茗乐融融。”唐代大诗人白居易也有一名诗“新秋松影下,半庭钟声后,清影不宜昏,聊将茶代酒。”人们从实践中认识到“酒使世界昏庸,茶让人类清醒”。

  茶是和平的使者,友好的媒介。自古以来,我国茶叶隨着丝绸之路传到欧洲、逐渐风靡全世界与丝绸、瓷器等,成为共结和平、友谊、合作的纽带。在与外国人一同"茶叙"交流中,共话友好未来时,也充分理解正如中国人喜欢茶而一些外国人喜欢啤酒一样,茶的含蓄内敛和酒的热烈奔放代表了品味生命、解读世界的两种不同方式。但是,茶和酒并不是不可兼容的,既可以酒逢知已千杯少,也可以品茶品味品人生。中国主张"和而不同",而欧盟强调"多元一体"。通过一带一路的交流和沿线各国的共同努力,促进人类各种文明之花竞相绽放。2017年,彰显民族文化以音像资料的形式在国际舞台频闪,《中国茶:东方神韵》获美国艾美奖为中国茶走向国际发出民族文化自信的信号。全球政党大会在北京召开,巧借以茶会友、品茶论道的中国传统文化,寓意中国共产党邀请世界政党共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政党责任,描绘共同建设美好世界的宏伟蓝图。领导人茶叙成为高层会面的重要议式之一。

  三、传统茶德望大力弘扬

  1989年,我主持的《紫阳富硒茶品质、含硒水平与保健作用研究》(5),在北京通过了科学鉴定,鉴定认为:紫阳富硒茶是具有广阔前景的保健品,特别是对人体硒补充有益,并具有一定的防癌、抗癌、抗衰老作用,为国内首次通过审定的富硒茶,其研究成果为国内领先水平,本研究具有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为国内富硒茶开发研究开创了先例。中国微量元素与健康学会理事长,中国营养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老区建设委员会名誉会长,《中国营养丛书》主编于若木题词:“开发富硒紫阳茶为全国人民健康服务是紫阳县义不容辞的责任已已仲秋于若木。”品尝了历史名茶紫阳毛尖后,又挥笔题词“紫阳茶富硒抗癌,色香味俱佳,系茶中珍品”,"国饮新秀天然富硒紫阳茶"。习仲勋副委员长老家在陕西富平,是紫阳茶的老销区,他从小酷爱紫阳茶,品尝了历史名茶紫阳毛尖茶后,欣然题词:“健康佳品,驰誉神州”。

  硒是人体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是各国学术界在大力研究抗癌防衰机制的热点。紫阳县是我国少有的一个富硒地带,富硒食品可提高缺硒人群的健康水平,延长他们的寿命。紫阳茶作为硒的载体,具有许多优势,硒与茶中的有机物和蛋白质或氨基酸结合,在进入人体后吸收利用率高,且无副作用。其次,紫阳茶中除硒外,还富含锌、铜、铁、锰、氟,这些微量元素与硒协同作用,提高保健效果。紫阳茶中有各种维生素,如VC、VE、VB1、VB2、胡萝卜素,在清除自由基方面也与硒协同作用。

  茶叶中特有的茶多酚、儿茶素本身即具有抗癌、抗突变、抗氧化、抑制脂质过氧化作用,硒与茶中这些有益成分结合起作用,达到延缓人体衰老作用,使人体处于正常的健康状态,常饮富硒茶是补硒的最好途径。通过新闻媒体的宣传,紫阳富硒茶文化深入人心,紫阳富硒茶香飘海内外。

  随着茶文化活动的广泛深入开展,进一步加深了对"和敬廉健"传统茶德的认识,为进一步强化民族文化自信,以健康的姿态,大踏步步入大健康时代,特再重申,大声叫响"和敬廉健"传统茶德,大力予以弘扬。

  (一)“和”一一以和为贵,和气待人。

  “和”是儒、道、佛三教共通的哲学思想理念,不但代表天人合一的本体世界,而且代表人文环境的整体和谐,代表人性之美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与氛围,以和为贵、和气待人、和气生财,取中和以待人,行中庸以理事,以“和”作为一种襟怀,一种高尚的格调,一种气度,一种境界,一种在品茗中细细体悟和表达的世界观和处世观。

  陆羽煮茶的风炉用五行生克制作,茶艺公道杯的匀汤调味,品茗的器、水、境、人等,都强调和谐、和法、和静、和美、和爱,做人以“和”相处,家和万事兴,家庭和睦,社会和谐,事业兴旺,人民安乐,其乐融融。只有明白了这些处世至理,人生才会处惊不变,荣辱不苟,生命之树就会常青。

  民间如此,政界亦同。中国人历来爱好和平,周恩来总理倡导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典范。他一生爱好不多,唯对茶叶情有独钟,他利用茶做外交,打开了中美关系的"冰封",他高超运用中国茶道的精髓,以茶待客,使客人舒适惬意。胡锦涛在任中共中央总书记时,在《省部级主要领导提高构建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中指出,当前,处理国际事务,突出和平与发展的主题,博得全世界人民的爱戴。在国内,我们构建和谐社会,就是要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技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的政治局面,巩固和发展民主团结、生动活泼、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

  2005年5月,中国国民党连战主席到大陆访问,以茶示和,在北京老舍茶馆品茶后写下了“振兴茶文化,祥和两岸情”的题词。其寓意就是企盼两岸和平,共同繁荣。

  2010年5月31日下午2时45分,在毗邻日本皇宫的新大谷饭店芙蓉厅里,当时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中日文化界知名人士座谈会。座谈会中,温家宝总理和千玄室有一段亲切而温暖的互动。满头银发的千玄室先生身着一袭灰色和服,神情飘逸。他曾先后访华100余次,开创了日本茶道界与中国友好交流的先河。他谈到了曾经与邓小平先生的会面。当他献茶之时,邓小平对他说,茶是中国的根,茶道在日本又非常盛行。茶道最重要的是和平之心。中日两国文化有很多相通的地方,希望两国珍惜这种共通的文化。温家宝听后点头说道:茶是中国的根,也是和平的象征,蚕丝也是如此。当年,徐福、郑和两位中国航海家带出去的是茶和蚕丝,传递的是和平和友谊。(6)

  习近平主席也多次与外国领导人一同"茶叙",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品茶叙谈,和国际友人一起,品茶品味品人生,促进人类文明之花竞相绽放。

  (二)“敬”一一客来敬茶,敬爱为人。

  无论是过去的以茶祭祖,或是今日的客来敬茶,都充分表明了上茶的敬意。客来敬茶,敬爱为人,以茶示礼,人敬人高,互敬互爱。古有贡茶以事君,君有赐茶以敬臣。久逢知己,敬茶洗尘,品茶叙旧,增进情谊;客人来访,初次见面,敬茶以示礼貌,以茶为媒介,边喝茶边交谈,增进相互了解;朋友相聚,以茶传情,互爱同乐,既文明又敬重,是文明敬爱之举;长辈上级来临,更以敬茶为尊重之意,祝寿贺喜,以精美的包装茶作礼品,是现代生活的高尚表现。举行茶话会,往往是大家欢聚一堂,手捧香茶,有说有笑,其乐融融;朋友,亲人见面,清茶一杯,交流情感,气氛融洽,有水乳交融之感。团体商谈,协商议事,在融洽的气氛中,往往更能促进互谅互让,有益于联合与协作,使交流交往活动更有成效。在家庭里,子媳奉茶以孝敬父母;夫妻互敬,伉俪恩爱;兄以茶友弟,弟以茶恭兄;朋友往来,敬之以茶,友谊更深。举茶为饮,合乎五伦十义:父慈、子孝、夫唱妇随、兄友、弟恭、友信、朋谊、君敬、臣忠。茶人要在敬业爱岗作好本职工作的同时,经常品茗把盏,感受茶礼,培养和提高自己的精神品位,锻炼以礼于人的行为意志,敬人爱民,助人为乐,做一名礼遇有度、尊敬别人、有爱心、献爱心、受人尊敬的时代新人。

  (三)“廉”一一廉洁奉公,反腐倡廉。

  清茶是廉洁的象征。清茶一杯,以茶代酒,是古代的廉政之举,也是现代提倡精神文明的高尚表现。永明十一年,齐武帝兼颐七月诏:“我灵上慎勿以牲为祭,唯设饼、茶饮、干饭、酒脯而已”,以帝王之尊而令其灵上仅设饼、茶之类为祭,可谓廉洁也。

  庄晚芳教授提出的中国茶德,把“廉”放在第一位,推行清廉,无私奉献,上誉德政,下名美德。出生在安徽徽州茶区的大思想家朱熹,与茶结缘,一生清廉,从小戒酒饮茶,以茶修德,以茶明伦,以茶寓理,不重虚华,崇尚廉俭,成为理学宗师。康熙、乾隆时代请三老进京品茶,敬老、清廉两相宜,“千叟宴”因此名传千古。1982年新春茶话会,人民大会堂对联为:“座上清茶依旧,国中景象常新”,?表明我国两个文明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以茶示廉在当今社会更是有着积极的意义,改革开放,社会进步,人们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综合国力逐步强大,但是一些人走上了腐化堕落、违法犯罪的道路,2001年9月26日《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要求:“加强理想信念和廉洁从政的教育,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廉洁自律,管好自己,管好配偶、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管好分管地区、部门和单位的党风廉政建设。大力宣传清正廉洁、克已奉公、敢于同腐败现象作斗争的党员干部的模范事迹,弘扬正气。”为构建共同富裕文明的和谐社会,全社会要齐心协力,倡廉风,戒淫奢。人们对政府、对官员的最大期望是清廉、公正。衷心希望政府强调廉政建设,提倡廉洁奉公,严格控制公费宴请,禁用名烟,少用美酒,戒烟限酒,以茶代酒,清茶一杯,多向宾客、尤其是海外贵宾推介国饮,倡导清廉节俭精神文明的社会风气!

  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中共中央政治局2012年12月4日召开会议,审议中央政治局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第八条明文规定:?要厉行勤俭节约,严格遵守廉洁从政有关规定。(8)

  (四)“健”一一身心保健,健康长寿。

  伟大的中国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之一.?心理建设.?以饮食为证》中写道:“中国常人所饮者为清茶,所食者为淡饭,而加以菜蔬、豆腐、此等之食料,为今卫生家所考得为最有益于养生者也。故中国穷乡僻壤之人,饮食不及酒肉者,常多上寿。”他又说:“茶为文明古国所即知己用之一种饮料,……就茶言,是为最合卫生、最优美之人类饮料!”

  如今人们深刻认识到:健康是金子,健康是快乐,健康是财富,追求健康就是追求文明进步。做21世纪的健康人必须具备:有力的心脏,聪慧的头脑,强健的体魄,充沛的精力,美好的心境,有序的生活。

  健,包括四层内容:

  1、心态健康。21世纪是一个大健康时代,人类将追求心理、生理、社会、环境的完全健康。“健”即身心健康,情绪稳定,精力旺盛,身体健康,愿人们通过饮茶健康长寿,这是当代中国茶德应该大力倡导的。

  中国正面临着第二次卫生革命的战略转折,生活水平迅速提高的中国百姓,在尽情享受现代文明的时候,“文明病”即生活方式病正日益流行,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肥胖症、癌症等疾病正严重地威胁着我们的健康与生命。健康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人们对心身健康的重视标志着社会的进步,无论是人类自身的发展、自我价值的实现,还是参与社会发展和享受社会发展成果,都必须以自身健康为前提,没有健康的心身一切无从谈起,也无法实现。人们要以健康的心态饮茶,要营造健康的饮茶环境,通过饮茶给人们带来身体健康。

  2、茶叶本身是保健饮料。孙中山先生在《三民主义.?民生主义》的演讲中说:“外国人没有茶以前,他们都是喝酒,后来得了中国的茶,便喝茶来代酒,以后喝茶成习惯,茶便成了一种需要品……譬如就饮料一项说,中国人发明茶叶,至今为世界之一大需要,文明各国争用之,以茶代酒,更可免了酒患,有益于人类不少。”

  英国不产茶,但早已以爱饮茶闻名于世,时至今日茶仍然是英国的“国饮”。英国大诗人柯勒力治(1772-1834)诗曰:

  “因为有茶喝要感谢上帝!

  没有茶的世界真难以想像—让人怎么活!

  我幸而生在有了茶的世界。”

  茶叶是21世纪的健康饮料,绿茶尤其是紫阳富硒茶的抗癌保健作用已经科学试验证实,“紫阳富硒茶是具有广阔前景的保健品,特别是对人体硒补充有益,并具有一定的防癌、抗癌、抗衰老作用,为国内首次通过审定的富硒茶,其研究成果为国内领先水平,”(5)

  卫生部心血管病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洪昭光教授在他的《健康快车座右铭》中指出: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是踏上健康快车的四大基石。他提出的科学合理膳食“红、黄、绿、白、黑”,其中“绿”指的就是绿茶,他肯定地说,绿茶含有多种抗氧自由基的物质,喝茶能够延年益寿,减少肿瘤,防止动脉硬化,让人们享受茶寿(108岁)的幸福。

  3、大力推广茶叶生产的全程清洁化管理。随着世界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和科学素质的提高,人们对食品卫生和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00年我国加入WTO,茶叶出口与国际接轨,要求更高,?2002年12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了《清洁化生产法》。茶叶作为一种保健品,作为国饮,更应该执行《清洁化生产法》,在茶园园地选择、茶树种植、茶叶加工、包装运输全过程中作好清洁化管理。我国广大茶区,尤其是西部欠发达茶区,山青水秀,空气清新,氧气充足,恰是一个天然氧吧,加之长期以来很少使用农药、化肥,茶叶多次检验都不存在农药残毒。据此,我们更要加倍珍惜这一天然优势资源,要充分利用法律手段,保护好环境,按国家标准,生产出更多更好的天然富硒保健茶、无公害茶、绿色食品茶、有机茶,为世界各国人民健康服务。

  4、为人类健康大力推广饮茶。据传医学专家在纽约的国际科学大会上,提出了一个健康第一的幸福快乐数字人生逻辑表述题,健康是写在数字首位的“1”,?权利、地位、金钱、爱情、亲情……均是写在“1”?之后的“0”,?“0”?越多,幸福快乐数字越大;但是如果没有首位的“1”,?再多的“0”?也等于“0”?了。茶有益于人身健康为健康饮料,是毫无疑问的。推广饮茶,应该从每个家庭开始,烟茶要分家,营造家庭无烟健康环境,一家大小健康,全家快乐,家家健康,家家快乐。茶为国饮,推广饮茶,促进国人健康。茶飘世界,让全人类健康快乐。茶馆、茶楼、茶店都要有身体健康的评茶师、茶艺师为顾客服务。

  为了提高全民族、全人类的健康水平,我衷心的希望大家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传统茶德,进一步叫响和敬亷健传统茶德,培养健康的品茶养身好习惯:敬茶不散烟,劝人不抽烟;敬酒不罚酒,劝喝健身酒,不喝伤身酒,允许茶代酒。生活有规律,健康伴你走。

  祝年轻人健美健壮,老年人健康长寿!(7)

  2019年元月8日于广东惠州

  【备注】

  (1)原载《茶业通报》1994年第3期;1994年8月在中国第三届国际茶文化研讨会上交流,并载入《农业考古》1995年第2期《法门寺唐代茶文化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专辑》。

  (2)见1991年在《茶叶》三期

  (3)《中国楹联报》2005年12月30日第2版刊载了在天的文章《茶味八德》

  (4)《农业考古》1999年2期)

  (5)程良斌编著《紫阳富硒茶研究与开发》陕西科技出版社2011.04出版

  (6)(据新华网)摘自《中国茶叶》2010年7期

  (7)本文部分内容曾送第十二届国际茶文化研讨会交流。载入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沈立江主编《茶业与民生—第十二届国际茶文化研讨会论文精编》186页

雅安蒙顶甘露,中国历史名茶

  雅安,地处神秘的北纬30度地球金腰带上,被誉为“天府之肺,熊猫故乡”,是一座最滋润的城市,是古南方丝绸之路的门户和川藏茶马古道的起点。境内蒙顶山是世界茶文明发祥地、世界茶文化发源地、世界茶文化圣山,多云、多雨、多雾等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孕育了鼎鼎有名的蒙顶山茶,以其娟秀的外形、精湛的制艺、独特的品质、悠久的历史、灿烂的茶文化而蜚声中外,载誉史册。

  蒙顶山茶历史上称蒙山茶、蒙顶茶,因产于蒙顶山而得名,拥有有文字记载2000多年的人工栽培史和1169年的贡茶史,具有“形美、香高、味爽”的品质特点。主要有蒙顶甘露、蒙顶石花、蒙顶黄芽、玉叶长春、万春银叶等历史名茶,其中蒙顶甘露是最具代表的一款历史文化名茶,也是中国卷曲形名优绿茶的杰出代表、中国最早出现的卷曲(揉捻)形绿茶,还是中国十大名茶,被誉为“人间甘露”,被尊为“茶中故旧,名茶先驱”。

  一、“甘露”的内涵

  (一)“甘露”的最早出处

  “甘露”一词最早出自《老子》:“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意指甜美的露水。古人认为甘露降,是太平瑞征。

  (二)“甘露”的涵义

  在百度上搜索,就知道甘露有三种解释:

  一是甘美、甘甜的露。《汉书·宣帝纪》:“乃者凤皇集 泰山、陈留,甘露降未央宫 ……获蒙嘉瑞,赐兹祉福,夙夜兢兢,靡有骄色。”宋代梅尧臣《和永叔桐花》:“晓枝滴甘露,味落寒泉中。”明朝李时珍《本草纲目·水一·甘露》﹝释名﹞引《瑞应图》:“甘露,美露也。神灵之精,仁瑞之泽,其凝如脂,其甘如饴,故有甘、膏、酒、浆之名。” 这些著述对甘露均有极深的赞誉。

  二是指甘蕉花苞中的甜味汁液。清代吴其濬《植物名实图考·甘蕉》:“甘蕉,生岭北者开花,花苞有露,极甘,通呼甘露。”此文中的甘露与上述著述中的甘露几乎近似。

  三是佛教语。梵语的意译,喻佛法、涅槃等。《法华经·药草喻品》:“为大众说甘露浄法。”南朝梁沉约 《和王卫军解讲》:“甘露为谁演,得一标道心。”南朝梁萧统《东斋听讲》诗:“既参甘露旨,方欲书缙绅。”由此可见,佛教以甘露喻佛法之法味,融物质与精神于不二。

  二、蒙顶甘露作为茶名的历史渊源

  “甘露”作为茶名,最早见于南宋地理总志《方舆胜览》蒙山条:“在严道南十里有五顶,前一峰最高,曰上清峰,产甘露茶。常有瑞云及现相影现。” 这是甘露作为茶名最早的时间,距今近900年。

  《方舆胜览》是祝穆编撰的地理类书籍,成书于南宋理宗嘉熙三年(1239年)。全书共七十卷,主要记载南宋临安府(今浙江杭州)及其辖下的浙西路、浙东路、江东路、江西路等十七路所属的府州等地的郡名、风俗、形胜、土产、山川、学馆、亭台、楼阁、轩榭、古迹、名官、人物、题咏等,内容十分丰富全面,对于了解南宋时期江南各地的经济、文化、风俗、民情、山川、土产等大有裨益。  

  明世宗嘉靖20年(1541年)编修的《四川总志》、《雅安府志》有“上清峰产甘露”之记载,与《方舆胜览》一脉相承。但此时的“甘露”非彼时的甘露。众所周知,从唐代到明朝以前,全国各地进贡茶叶都制成大小不同的团状,即所谓龙团凤饼。明朝初期因明太祖朱元璋于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废团茶,兴散茶”和纪念“甘露祖师”吴理真的缘故,甘露茶越加兴盛。自此,蒙顶山茶贡品改为散茶,品名有甘露、黄芽、石花、雀舌、芽白等 ,其中甘露名列第一。后来, 上清峰“皇茶园”的七株“仙茶”被钦定为正贡茶,“每茶时叶生,智矩寺僧报,有司往视,籍记叶之多少采制……贡京师仅一钱有奇 ”。初时散茶以蒸青制法为主,但出现苦味难除、香味不正等缺点,于是出现了利用干热发挥茶叶优良香气的炒青技术。当时,上清峰所产“甘露”茶,经150年时间积淀,集历代制茶之大成,采用炒青制法,按“半炒烘,形卷曲”的工艺要求,精工细作,色、香、味、形并重,因而后来居上,品质最佳。“医圣”李时珍在其撰写的《本草纲目》“果部·第三十二卷·茶叶”中这样评价蒙顶山茶:“真茶性冷,唯雅州蒙山出者温而主疾”,道出了蒙顶山茶的茶性是温性茶,这与蒙顶甘露为代表的蒙顶山茶独特的加工工艺有着极大的关系。

  黄龙德在其撰写的《茶说》中这样描述蒙顶甘露制作工艺:“先将釜烧热,每芽四两,做一次下釜,炒去青气。以手急拨不停,睹其将熟,就釜内轻手揉卷,取起铺于箕上,用扇扇冷。俟炒至十余釜,总复炒之。旋炒旋冷,如此五次。其茶碧绿,形如蚕钩,斯成佳品”,这与现代的三炒、三揉、三烘如出一辙,从而使甘露成卷曲形。历史上要求甘露具有“十分调雪粉,一啜咽云津”,“香云蒙覆其上,凝结不散”的香味品质。可见,蒙顶甘露的茶汤清冽回甘,犹似甘露。

  据考证,蒙顶甘露实际上是宋徽宗宣和二年(1120年)创制的蒙顶山名茶“万春银叶”和宣和四年(1122年)创制的“玉叶长春”两种贡茶炒制经验的基础上研制成的,质量超过唐、宋时期的“石花”。清代,“仙茶”正式归皇室祭祀专用,蒙顶甘露享有“解渴咽仙茶,涤烦沃甘露”(详见黄云鹄《蒙顶留题》)之“仙茶”美誉。

  (一)名字与甘露年号有关

  蒙顶山人工植茶历史有两千余年,通过现存有关茶叶记载的最早资料王褒《僮约》和吴理真在蒙顶山种植茶树的史实可以证明,蒙顶山是人类有文字记载茶树种植驯化最早的地方(详见陈椽《茶业通史》),时间在西汉甘露年间,正是汉宣帝刘询(公元前91年—前48年)执政期间,也是他最早设立“甘露”年号。据考证,“甘露”是中国古代重复使用年号较多的一个词。三国魏高贵乡公曹髦、三国吴乌程侯孙皓在、十六国时期前秦宣昭帝苻坚、南北朝高昌君主麴光等人在位期间均使用过“甘露”年号。植茶始祖吴理真也正是在西汉甘露年间(公元前53年-前50年)在蒙顶山驯化七株野生茶树开启人工种茶先河。刘询本名刘病已,是汉武帝的曾孙、西汉第十位皇帝,在位期间先后使用过多个年号,其中“甘露”是第6个,前后共四年。

  (二)名字与佛教有关

  甘露是和佛教医药学息息相关的物品。甘露的梵文是“amrita”,具有“长生”或“不死”之意。甘露作为茶名,具有浓郁的佛教色彩。佛教兴盛以后,甘露一词常为其所用。蒙顶山茶称甘露,与宋代蒙顶山佛教兴盛密切相关。  

  蒙顶甘露原料

  许多古代名茶,最初都是在寺院种植、采摘并加工的,所以在中国有“自古名寺出名茶”的说法。佛教传入中国大约在两汉之际,当时茶祖吴理真在蒙顶山最早人工种植茶树。历史上,蒙顶山贡茶皆为蒙顶山僧人所制作,据《名山县志》记载:蒙顶贡茶全由山上佛教寺院管理,所需费用由县衙门行文,各寺院摊付,违者法办。各寺院及寺僧之间,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各行其是。如:千佛寺分工管理茶树,司职和尚称薅茶僧;天盖寺分工守护茶树,司职和尚称看茶僧;静居庵(院)分工采茶,司职和尚称摘茶僧;智矩寺分工制茶,司职和尚称制茶僧。贡茶的采制、包装、运送均极为庄重,须按贡茶礼仪进行。每年茶树春芽始发,看茶僧即上报,司职人员前往茶园视看并籍记茶叶数量。名山县官于吉日着官服、率僚属及全县72寺院僧人,上山焚香礼拜仙茶后,司职人员领摘茶僧12人入茶园(先后称为贡茶院、仙茶园、皇茶园),在官员监督下按规定数量摘取鲜嫩茶叶。所摘茶叶交由智矩寺制茶僧制成贡茶。制作中,众僧盘坐诵经。据此我们认为:大约在晚唐时,蒙顶山智矩寺实际上已成为当时四川也是中国第一个政教合一的茶叶加工厂。蒙顶山贡茶由寺庙管理、采摘官办、僧人制作、官差运送的格局,自唐至清延续了1169年之久。因此,蒙顶山茶文化中贡茶文化和禅茶文化是互相交融、浑然一体、不可分割的。

  (三)名字与三位“甘露大师”有关

  1.吴理真

  蒙顶山茶取名甘露,是为纪念“甘露大师”吴理真在西汉甘露年间人工种茶。据古籍、古碑和清代《四川通志》等史书记载,蒙顶山茶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西汉甘露年间(公元前53年-前50年),邑人(当时的严道县,今雅安名山)吴理真“携灵茗之种,植于五峰之中”,在有“天下大蒙山”之称的蒙山顶上的五峰之间驯化七株野生茶树,培育出“高不盈尺,不生不灭,迥异寻常”,“其叶细长,网脉对分,味甘而清,色黄而碧,酌杯中,香云罩覆,久凝不散”的七株“仙茶”,开创了世界上有文字记载最早人工种茶的历史先河,因此被公认为世界上有文字记载最早人工种茶第一人。从此茶叶走向全国、走向世界,成为惠及全人类的健康饮品。从三国开始,作为禅茶,蒙顶山茶要满足得道高僧参禅修身养性之用;从唐太宗执政开始,作为边茶,蒙顶山茶需要满足边疆少数民族同胞品饮需要和朝廷以茶易马之用;从唐玄宗天宝元年(公元742年)起,作为贡茶,蒙顶山茶要满足皇室祭天祀祖和日常品饮之用。从此,蒙顶山以“仙茶”泽福百姓,以“道茶”恩惠天下,以“佛茶”祭天祀祖,以“贡茶”享誉全国,以“边茶”缘和世界,千古流芳。吴理真因开拓蒙顶山,首创种茶,为后人怀念,不断神化。南宋京师天旱,祖师受祈礼显灵救苍生,功绩昭著,淳熙十三年(1186年),宋孝宗敕其为“甘露普慧妙济大师”,享受民众祭祀。上清 峰茶被列为正贡茶 ,修建石栏维护赐名“ 皇茶园 ”,并居高塑白石虎巡守 。淳熙戌申(1188年),宋孝宗又敕赐其“甘露普慧妙济菩萨”,俗称“甘露大师”,后人称赞其“甘露祖师”“植茶始祖”。南宋光宗绍熙三年(1192年)所立石碑“宋甘露祖师像并行状”碑文、南宋王象之《舆地记胜》、明代杨慎《蒙茶辨》中均有记载。今天,蒙顶山天盖寺茶祖殿供奉着吴理真的雕塑,上有“灵应甘露普慧妙济菩萨”的牌匾。  

  植茶始祖吴理真雕塑

  2.智矩寺创始人普惠禅师

  北宋太祖、太宗、真宗皇帝都崇尚佛教,佛教再次进入昌盛时期,智矩院由佛家接管后改称智矩寺,普惠禅师任主持时,将其发展为川西第一大寺,香火鼎盛,功不可没,后人怀念,口碑所封“甘露大师”。  

  灵应甘露普惠妙济菩萨

  3.西域来僧不动上师

  北宋时,西域梵僧不动上师住锡蒙顶山永兴寺,创编《蒙山施食仪》,融通显、密经典及瑜伽诸部而成,深为佛教界所信奉,已编入《禅门日诵》和《早晚课》之中。不动上师被当时佛教信众认为其智其愿、其悲其行,如甘露之妙药,故以“甘露”之名美之,呼曰“甘露祖师”。现永兴寺正门石壁上尤存“甘露”石刻古迹,侧门挂有曾任中国佛教协会会长的一诚法师题写的“甘露道场”的牌匾。

  (四)众多与“甘露”相关的历史遗迹  

  永兴寺甘露道场

  蒙顶山是一座儒释道文化和茶文化交融的一座圣山,山上有众多用“甘露”命名的古迹,诸如甘露寺、甘露桥、甘露峰、 甘露灵泉院、甘露井、甘露石室、甘露道场等,还有“甘露宗风” “一瓢甘露”等题字。可见,蒙顶山茶文化发展进程中,深受中国土生土长宗教道家文化的影响和融合。

  1.甘露寺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名为“甘露寺”的寺庙不下十处。为什么叫甘露的寺庙那么多?可能是因为这些地方周边发现甘泉,或者天降甘露而得名。而位于蒙顶山花鹿池的甘露寺,供奉之人号“甘露”,所产茶叶也叫“甘露”,确实是名副其实的“甘露寺”。明代叶桂章在其《甘露寺》一诗中说:“一掬灵湫天上来,数茎仙掌削蓬莱。行云行雨飞金相,踞虎蟠龙绕鹫台”。  

  甘露寺

  2.甘露桥

  蒙顶山历史上曾经有十二座石桥,其中有甘露桥一座,相传“甘露祖师”亲为踩桥。

  3.甘露峰

  蒙顶有三十八峰,其中上清、甘露、玉女、灵泉、菱角五峰,如“五峰参差比,真是一朵莲”。

  4.甘露灵泉院

  蒙顶五峰入口处有明朝天启二年(1622年)重修的“甘露灵泉院”石牌坊,上面镌有“一瓢甘露”“法沫西来”的题刻,旁立重修的“甘露灵泉碑记”。 

  甘露灵泉院石碑坊  

  5.甘露井

  上清峰下侧、“甘露灵泉院”石牌坊之上是古蒙泉,又称“甘露井”。相传为植茶始祖吴理真种茶汲水之处,又因传说羌江河神之女“蒙茶仙姑”从此井出入,故又名“龙井”,井侧立有明代熹宗天启二年(1622年)无名氏所题“蒙泉”二字、清咸丰年间曾任雅州太守的黄云鹄所题“古蒙泉”三字。井后石壁上有斗大“甘露”二字,苍劲有力,其中“甘”字形如一口井。据《雅州府志》载:“井内斗水,雨不盈,日旱不涸,后人盖之以石。游者虔礼,揭石取水烹茶,则有异香。若擅自揭取,须晴日,即时大雨”。明代文学家王世贞在《龙蜀余闻》中高度赞扬甘露井:“味清妙甘冽,在惠泉之上”;李应元在《登蒙顶》一诗中写道:“振衣百仞冈头路,蒙顶苍苍倚大罗……上清风冷余霜雪,甘露泉空只薜萝。”

  6.甘露石室

  蒙顶五峰中,玉女峰最高,其对面是甘露峰,峰巅有甘露石室,又名蒙顶石殿,为全石结构。相传此屋为植茶始祖吴理真种茶休憩之所,也是传说当年吴理真和“蒙茶仙姑”结庐处。南宋时,供奉吴理真石像于内,明代重修。清代赵怡在《甘露石室》诗中写道:“五顶作莲花,花心甘露家”。  

  三、蒙顶甘露的贡茶、仙茶历史

  (一)贡茶历史

  蒙顶山茶历来以贡茶著称。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列为贡品,开始入贡皇室。至宪宗时,进贡数量超过全国许多贡品名茶。尤其到中唐时期,名气甚至一度超过了唐代的官方贡茶—顾渚紫笋。唐《国史补》记载:“剑南有蒙顶石花,或小方,或散芽,号为第一”。明代名将王越(黎阳王)曾感慨:“若教陆羽持公论,应是人间第一茶”。宋代《新唐书》、《宣和北苑贡茶录》、《锦绣万花谷集》,明代《西吴里语》,清代《四川通志》等,都有蒙顶山贡茶记载 。蒙顶山茶能在1169年中年年岁岁皆为贡品,清朝时还被专用于皇帝祀天祭祖,这是蒙顶山茶品质绝佳、珍奇名贵的铁证。

  到了宋代,蒙顶山茶因专用于以茶易马,进贡数量减少。宋代熊蕃所著《宣和北苑贡茶录》列举当时全国几种贡茶,万春银叶、玉叶长春名列其中。当时,蒙顶石花、露芽、谷芽、圣杨花、吉祥蕊、不压膏、石苍芽膏等名茶,位居全国前八名。贡品虽不多,但采摘 、制作更精细。

  名山历代官员都把采制、进 贡蒙顶山茶奉为神圣职责,上年冬天即做好准备工作,如筹备经费、打制包装、组织人力等。到春茶萌发之际,县官朝服上山主持采摘、制作。宋代孙渐在《蒙山留题》云:“余莅任斯土,每采贡茶,必亲履其地…… 因蒙茶攸关贡品 。”明清时达到顶峰。明神宗万历年间,名山知县张朝普记载:“蒙山为仙茶之所,每岁必职贡。”清代,蒙顶山茶进贡由政府统一管理,寺庙、僧人、僧会、锡匠分工承担种茶、制茶、制瓶等工作。故宫出版社2014年版 《清代贡茶研究》记载:按照清宫进单,清代主要的进贡茶叶省份有13个。四川省进贡的茶叶有仙茶为“正贡 ”,专用于皇室祭天(郊天)之用,“仙茶、陪茶、菱角湾茶、蒙顶山茶、灌县细茶、名山茶、观音茶、青城芽茶、春茗茶、锅焙茶”等10种, 其中 “仙茶” “陪茶 ”“菱角湾茶 ”“春茗茶”“观音茶”5种即出自蒙顶山 。

  清代蒙顶山贡茶用途等级森严。清代中期以“皇茶园 ”是清代最主要的祭祀用茶。园外“围绕大岩石,另有数十株茶”所产茶叶为“ 副贡”和“陪贡”;“副贡”皇帝享用 ,“ 陪贡 ”分与妃嫔及受宠之人。菱角峰下茶为“菱角湾茶”,多用于赏赐贵族、臣下、外藩各部、外国使臣,或宴饮 。  

  特级甘露开汤

  贡茶采制、包装、运送、接收,制度完备,仪式讲究,十分神秘。清光绪版《名山县志》收录有知县赵懿《蒙顶茶说 》,详细记载了贡茶采制、运送过程 :“每岁采贡三百六十五叶,天子郊天及祀太庙用之。岁以四月之吉祷采,命僧会司,领摘茶僧十二人入园,官亲督而摘之。尽摘其嫩芽,笼归山半智矩寺,乃剪裁粗细,及虫蚀,每芽只连拣取一叶,先火而焙之。焙用新釜燃猛火,以纸裹叶熨釜中,候半焉,出而揉之,诸僧围坐一案,复一一开所揉,匀摊纸上,弸于釜口烘令干,又精拣其青润完洁者为正片贡茶。茶经焙,稍粗则叶背焦黄,稍嫩则黯黑,此皆剔为余,茶不登贡品,再后焙剪弃者,入釜炒焉,置木架为茶床,竹荐为茶箔,起茶箔中,揉令成颗,复疏而焙之,曰颗子茶以充副贡,并献大使。不足,即漫山产者充之。每贡仙茶正片,贮两银瓶,瓶制方高四寸二分,宽四寸;陪茶两银瓶,菱角湾茶两银瓶,瓶制园如花瓶式。颗子茶大小十八锡瓶,皆盛以木箱黄缣,丹印封之。临发,县官卜吉,朝服叩阙,选吏解赴布政司投贡房,经过州县,谨护送之。”

  大意是:每年春天,茶树刚抽芽,县令便选择吉日,沐斋更衣,穿上朝服,率领僚属来到上清峰,先是设案焚香,跪拜再三。接着,选择十二名僧人入茶园,在县令的亲自督促下采摘茶叶。每芽只取一叶,茶采三百六十五叶,送交制茶僧炒制。炒制时,众寺僧盘坐诵经。先用新釜烘焙,茶叶半蔫即取出,由围坐的僧人一一展开,匀摊纸上,绷于釜口,让其焙干。又精选其中青润完洁者为正片贡茶。其它的都剔为余茶,制成颗子茶,以充副贡,献给地方大吏。贡茶时正片贮于两个方形银瓶中,瓶高四寸二分,宽四寸。陪茶也分装锡瓶。银瓶、锡瓶都盛入木箱,用黄绸包裹,丹印封住。入贡前,县令又卜选吉日,穿朝服向京师方向叩拜,选派得力官吏解送,经过的州县,都悉心加以护送。这似乎已不是采茶制茗,而是在膜拜圣物,祈求苍天保佑。十二僧人、三百六十五叶,象征十二月、三百六十五天,暗含岁岁平安,年年丰收之渴求。

  (二)仙茶历史

  蒙顶山上清峰的七株茶树并非凡种,而是“仙茶”。五代毛文锡《茶谱》记载:相传,很久以前,有位老和尚生了重病,久治不愈。有一次,和尚遇到一位老翁,老翁告诉他,蒙山中顶有茶树,在春分前后,你早日候于一旁,一旦春雷初发,马上并手采摘,只能采三天,三天过后便无效了。三日之中,如果采到一两,用本地水煎服,能治任何宿疾;若服二两,一辈子消灾去疾;服三两,可以脱胎换骨;四两,就地成仙了。老和尚听了此言,便到中顶造了间屋,虔诚地等候时机,结果采到了一两多,煎成茶汤。没想到才喝一半,病就痊愈了。过些日子,和尚到城里办事,熟人看了他,无不惊呆,老和尚居然返老还童,看上去像三十来岁的人,眉发乌青。后来,他到青城山访道,不知所终。蒙顶山中的“仙茶”,即由此而来。

  清代,蒙顶山茶被誉为“仙茶”,自乾隆四年(1739年)始至清代结束(1911年),专供祭天祀祖,是唯一用银瓶装的贡茶,更是皇帝的日用茶。蒙顶山“仙茶”祭天、祭太庙的用途,只在清晚时期才有,标志着蒙顶山茶的使用价值发挥到了极致,也是蒙顶山茶自唐代“号为第一”以来又一次达到了皇家贡茶的高峰。乾隆皇帝曾作《烹雪叠口旧作韵》:“通红兽炭室酿春,积素龙墀云遗屑。石铛聊复煮蒙山,清兴未与当年别”,对蒙顶“仙茶”给予了圣赞。  

  清代的祭祀活动分大祭、中祭与群祭。乾隆皇帝时重新规定了大祭范围:祭人、祭地、祭太庙,一直延续至清末。而有关以“仙茶”为首的蒙顶山五茶品(即仙茶、陪茶、菱角湾茶、观音茶、春茗茶)祭天、祭太庙的记载,可从前面赵懿撰写的《蒙顶茶说》一文中管窥一豹。文中还记述“相传仙茶,民间不可瀹饮,一蠢吏窃饮之。被震雷击死。私往撷者,山有白虎巡逻,以故樵牧不敢擅入。官采时,虽亢阳亦必云雨。懿验之,果然。此山之灵异与,抑亦天家玉食之重也”,足见蒙顶“仙茶”之神韵。

  蒙顶山茶在当时所有贡茶中地位独一无二,得到文人墨客的大书特书。晚清著名书法家、诗人、画家何绍基写有一首《名山蒙顶贡茶赋示陈新盘明府》诗,以歌颂蒙顶贡茶为主题,对蒙顶山茶的贡茶地位、县衙重视以及采摘标准、制作工艺、进贡品类、护送过程均进行了详细描述。全诗为:“蜀茶蒙顶最珍重,三百六十瓣充贡。银瓶价领布政司,礼事虔将郊庙用。旗枪初报谷雨前,县官洁祀当春仲。正茶七株副者三,旋摘轻烘速驰送。仙人手植东京前,后来化身入蒙泉。古风古雨饱嘘吮,高三尺寿二千年。朱阑环之锁纽贯,县官来时一开看。我于茶品太疏略,喜陟高山到天半。夹江昨读酒官碑,名山令谒甘露师。敢云饮啜事琐琐,民生国典相纲纬。榷酤源流有通塞,当官桑孔要深思。”

  清代蒙顶山茶何以称为“仙茶”呢?赵懿在《蒙顶茶说》中解释到:“其茶,叶细而长,味甘而清,色黄而碧,酌杯中香云蒙覆其上,凝结不散。以其意,谓曰仙茶”。这与北宋《东斋记事》提到的:蒙山茶生长时,“雾覆其上,若有神物护持之”,有异曲同工之妙。蒙顶山茶在云中生,云在茶中行:出产此茶的时节,时常有祥云出现,以“云”派生出“神”,而神庇护着茶,“仙”的寓意也就涵盖其中。“仙茶”历经数朝而最终定名,更与其独特的生长环境、优异的品质息息相关。

  皇帝为什么会选择蒙顶山茶作为祭祖“仙茶”呢?有学者提出:乾隆皇帝信佛,而其父雍正晚年崇信道教,以茶祀祖,尤其讲究,而蒙顶山茶是“佛门仙茶”,于佛道可两全,也便是唯一可选。

  民国建立,蒙顶山茶停贡。但在初年,名山县知事仍照旧制采制,作为县内重大祭祀之用,或作馈赠上司的礼品。建国后,蒙顶名茶被列为国家礼茶。1959年,蒙顶甘露参加外贸部组织的全国名茶评选,获得“中国十大名茶”称号。而后,蒙顶甘露一直保持着国家级、部级、省级优质产品称号。在一些重大展览与评选活动中,蒙顶甘露茶曾先后夺得陆羽杯金牌奖、甘露杯金牌奖等奖项。1992年6月,在香港国际食品博览会上,“蒙顶甘露”独步天下,夺得金牌奖。2001年,美联社和《纽约日报》将蒙顶甘露评为“中国十大名茶”。2017年,包括蒙顶甘露在内的“蒙顶山茶”区域公用品牌被原农业部评定为“中国十大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以蒙顶甘露为主要内涵的蒙顶山茶文化系统入选第四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目前,雅安全市明前蒙顶甘露年产量1000吨左右,产品远销大江南北,产值近10亿元,深受消费者青睐,正逐渐从历史名茶凤凰涅槃成现实名茶。  

  世界超模向蒙山茶传统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向世全学做手工蒙顶甘露

  作者简介

  陈开义,男,47岁,现任四川省茶叶行业协会副会长、雅安市农业农村局四级调研员(先后担任过名山县文体局长、名山区文联主席、雅安市茶办副主任、名山区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主任)。先后在《中华茶文化》、《茶博览》、《茶周刊》、《中国茶叶市场》、《中国茶业》、《走遍中国》、《徽茶》、《星星诗刊》、《四川日报》、《四川农村日报》、《四川人大权力报》、《四川政协报》、《圭臬诗刊》、《调查与决策》、《四川三农》、《农村建设》、《四川茶叶》、《四川省情》、《四川文学》、《四川旅游》、《四川画报》、《四川文艺》、《县域经济》、《茶缘》、《四川水利报》、《深圳特区报》和今日头条、北京茶叶网、亚太茶业网、凤凰网四川、网易、快资讯、一点资讯、名茶网、中华名茶网、茗边、手机搜狐网、手机新浪网、新茶网、茶旅世界、四川茶报等50余家媒体发表各类文章400多篇(件)。参与主编名山抗震救灾专著《撼魂》,参与编辑《茶祖故里行》、《吴之英评传》、《丰碑》等著述,有作品入选《2019四川诗歌年鉴》、《雅雨清风——雅安70年文学作品精选集》、《蒙山雅韵》、《蒙山春来早》、《茶祖故里行》等专辑,著有个人文集《杯中岁月》。先后有10多篇作品在省市各级征文比赛中获奖,先后参与主编《蒙顶山茶文化读本》、《蒙顶山丛谭》》等茶文化书籍,主编名山区文艺刊物《蒙顶山》和《雅安日报.今日名山》蒙顶文苑文艺副刊和编辑《蒙顶山茶》刊。

  (来源:陈开义)  雅安,地处神秘的北纬30度地球金腰带上,被誉为“天府之肺,熊猫故乡”,是一座最滋润的城市,是古南方丝绸之路的门户和川藏茶马古道的起点。境内蒙顶山是世界茶文明发祥地、世界茶文化发源地、世界茶文化圣山,多云、多雨、多雾等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孕育了鼎鼎有名的蒙顶山茶,以其娟秀的外形、精湛的制艺、独特的品质、悠久的历史、灿烂的茶文化而蜚声中外,载誉史册。

  蒙顶山茶历史上称蒙山茶、蒙顶茶,因产于蒙顶山而得名,拥有有文字记载2000多年的人工栽培史和1169年的贡茶史,具有“形美、香高、味爽”的品质特点。主要有蒙顶甘露、蒙顶石花、蒙顶黄芽、玉叶长春、万春银叶等历史名茶,其中蒙顶甘露是最具代表的一款历史文化名茶,也是中国卷曲形名优绿茶的杰出代表、中国最早出现的卷曲(揉捻)形绿茶,还是中国十大名茶,被誉为“人间甘露”,被尊为“茶中故旧,名茶先驱”。

  一、“甘露”的内涵

  (一)“甘露”的最早出处

  “甘露”一词最早出自《老子》:“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意指甜美的露水。古人认为甘露降,是太平瑞征。

  (二)“甘露”的涵义

  在百度上搜索,就知道甘露有三种解释:

  一是甘美、甘甜的露。《汉书·宣帝纪》:“乃者凤皇集 泰山、陈留,甘露降未央宫 ……获蒙嘉瑞,赐兹祉福,夙夜兢兢,靡有骄色。”宋代梅尧臣《和永叔桐花》:“晓枝滴甘露,味落寒泉中。”明朝李时珍《本草纲目·水一·甘露》﹝释名﹞引《瑞应图》:“甘露,美露也。神灵之精,仁瑞之泽,其凝如脂,其甘如饴,故有甘、膏、酒、浆之名。” 这些著述对甘露均有极深的赞誉。

  二是指甘蕉花苞中的甜味汁液。清代吴其濬《植物名实图考·甘蕉》:“甘蕉,生岭北者开花,花苞有露,极甘,通呼甘露。”此文中的甘露与上述著述中的甘露几乎近似。

  三是佛教语。梵语的意译,喻佛法、涅槃等。《法华经·药草喻品》:“为大众说甘露浄法。”南朝梁沉约 《和王卫军解讲》:“甘露为谁演,得一标道心。”南朝梁萧统《东斋听讲》诗:“既参甘露旨,方欲书缙绅。”由此可见,佛教以甘露喻佛法之法味,融物质与精神于不二。

  二、蒙顶甘露作为茶名的历史渊源

  “甘露”作为茶名,最早见于南宋地理总志《方舆胜览》蒙山条:“在严道南十里有五顶,前一峰最高,曰上清峰,产甘露茶。常有瑞云及现相影现。” 这是甘露作为茶名最早的时间,距今近900年。

  《方舆胜览》是祝穆编撰的地理类书籍,成书于南宋理宗嘉熙三年(1239年)。全书共七十卷,主要记载南宋临安府(今浙江杭州)及其辖下的浙西路、浙东路、江东路、江西路等十七路所属的府州等地的郡名、风俗、形胜、土产、山川、学馆、亭台、楼阁、轩榭、古迹、名官、人物、题咏等,内容十分丰富全面,对于了解南宋时期江南各地的经济、文化、风俗、民情、山川、土产等大有裨益。  

  明世宗嘉靖20年(1541年)编修的《四川总志》、《雅安府志》有“上清峰产甘露”之记载,与《方舆胜览》一脉相承。但此时的“甘露”非彼时的甘露。众所周知,从唐代到明朝以前,全国各地进贡茶叶都制成大小不同的团状,即所谓龙团凤饼。明朝初期因明太祖朱元璋于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废团茶,兴散茶”和纪念“甘露祖师”吴理真的缘故,甘露茶越加兴盛。自此,蒙顶山茶贡品改为散茶,品名有甘露、黄芽、石花、雀舌、芽白等 ,其中甘露名列第一。后来, 上清峰“皇茶园”的七株“仙茶”被钦定为正贡茶,“每茶时叶生,智矩寺僧报,有司往视,籍记叶之多少采制……贡京师仅一钱有奇 ”。初时散茶以蒸青制法为主,但出现苦味难除、香味不正等缺点,于是出现了利用干热发挥茶叶优良香气的炒青技术。当时,上清峰所产“甘露”茶,经150年时间积淀,集历代制茶之大成,采用炒青制法,按“半炒烘,形卷曲”的工艺要求,精工细作,色、香、味、形并重,因而后来居上,品质最佳。“医圣”李时珍在其撰写的《本草纲目》“果部·第三十二卷·茶叶”中这样评价蒙顶山茶:“真茶性冷,唯雅州蒙山出者温而主疾”,道出了蒙顶山茶的茶性是温性茶,这与蒙顶甘露为代表的蒙顶山茶独特的加工工艺有着极大的关系。

  黄龙德在其撰写的《茶说》中这样描述蒙顶甘露制作工艺:“先将釜烧热,每芽四两,做一次下釜,炒去青气。以手急拨不停,睹其将熟,就釜内轻手揉卷,取起铺于箕上,用扇扇冷。俟炒至十余釜,总复炒之。旋炒旋冷,如此五次。其茶碧绿,形如蚕钩,斯成佳品”,这与现代的三炒、三揉、三烘如出一辙,从而使甘露成卷曲形。历史上要求甘露具有“十分调雪粉,一啜咽云津”,“香云蒙覆其上,凝结不散”的香味品质。可见,蒙顶甘露的茶汤清冽回甘,犹似甘露。

  据考证,蒙顶甘露实际上是宋徽宗宣和二年(1120年)创制的蒙顶山名茶“万春银叶”和宣和四年(1122年)创制的“玉叶长春”两种贡茶炒制经验的基础上研制成的,质量超过唐、宋时期的“石花”。清代,“仙茶”正式归皇室祭祀专用,蒙顶甘露享有“解渴咽仙茶,涤烦沃甘露”(详见黄云鹄《蒙顶留题》)之“仙茶”美誉。

  (一)名字与甘露年号有关

  蒙顶山人工植茶历史有两千余年,通过现存有关茶叶记载的最早资料王褒《僮约》和吴理真在蒙顶山种植茶树的史实可以证明,蒙顶山是人类有文字记载茶树种植驯化最早的地方(详见陈椽《茶业通史》),时间在西汉甘露年间,正是汉宣帝刘询(公元前91年—前48年)执政期间,也是他最早设立“甘露”年号。据考证,“甘露”是中国古代重复使用年号较多的一个词。三国魏高贵乡公曹髦、三国吴乌程侯孙皓在、十六国时期前秦宣昭帝苻坚、南北朝高昌君主麴光等人在位期间均使用过“甘露”年号。植茶始祖吴理真也正是在西汉甘露年间(公元前53年-前50年)在蒙顶山驯化七株野生茶树开启人工种茶先河。刘询本名刘病已,是汉武帝的曾孙、西汉第十位皇帝,在位期间先后使用过多个年号,其中“甘露”是第6个,前后共四年。

  (二)名字与佛教有关

  甘露是和佛教医药学息息相关的物品。甘露的梵文是“amrita”,具有“长生”或“不死”之意。甘露作为茶名,具有浓郁的佛教色彩。佛教兴盛以后,甘露一词常为其所用。蒙顶山茶称甘露,与宋代蒙顶山佛教兴盛密切相关。  

  蒙顶甘露原料

  许多古代名茶,最初都是在寺院种植、采摘并加工的,所以在中国有“自古名寺出名茶”的说法。佛教传入中国大约在两汉之际,当时茶祖吴理真在蒙顶山最早人工种植茶树。历史上,蒙顶山贡茶皆为蒙顶山僧人所制作,据《名山县志》记载:蒙顶贡茶全由山上佛教寺院管理,所需费用由县衙门行文,各寺院摊付,违者法办。各寺院及寺僧之间,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各行其是。如:千佛寺分工管理茶树,司职和尚称薅茶僧;天盖寺分工守护茶树,司职和尚称看茶僧;静居庵(院)分工采茶,司职和尚称摘茶僧;智矩寺分工制茶,司职和尚称制茶僧。贡茶的采制、包装、运送均极为庄重,须按贡茶礼仪进行。每年茶树春芽始发,看茶僧即上报,司职人员前往茶园视看并籍记茶叶数量。名山县官于吉日着官服、率僚属及全县72寺院僧人,上山焚香礼拜仙茶后,司职人员领摘茶僧12人入茶园(先后称为贡茶院、仙茶园、皇茶园),在官员监督下按规定数量摘取鲜嫩茶叶。所摘茶叶交由智矩寺制茶僧制成贡茶。制作中,众僧盘坐诵经。据此我们认为:大约在晚唐时,蒙顶山智矩寺实际上已成为当时四川也是中国第一个政教合一的茶叶加工厂。蒙顶山贡茶由寺庙管理、采摘官办、僧人制作、官差运送的格局,自唐至清延续了1169年之久。因此,蒙顶山茶文化中贡茶文化和禅茶文化是互相交融、浑然一体、不可分割的。

  (三)名字与三位“甘露大师”有关

  1.吴理真

  蒙顶山茶取名甘露,是为纪念“甘露大师”吴理真在西汉甘露年间人工种茶。据古籍、古碑和清代《四川通志》等史书记载,蒙顶山茶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西汉甘露年间(公元前53年-前50年),邑人(当时的严道县,今雅安名山)吴理真“携灵茗之种,植于五峰之中”,在有“天下大蒙山”之称的蒙山顶上的五峰之间驯化七株野生茶树,培育出“高不盈尺,不生不灭,迥异寻常”,“其叶细长,网脉对分,味甘而清,色黄而碧,酌杯中,香云罩覆,久凝不散”的七株“仙茶”,开创了世界上有文字记载最早人工种茶的历史先河,因此被公认为世界上有文字记载最早人工种茶第一人。从此茶叶走向全国、走向世界,成为惠及全人类的健康饮品。从三国开始,作为禅茶,蒙顶山茶要满足得道高僧参禅修身养性之用;从唐太宗执政开始,作为边茶,蒙顶山茶需要满足边疆少数民族同胞品饮需要和朝廷以茶易马之用;从唐玄宗天宝元年(公元742年)起,作为贡茶,蒙顶山茶要满足皇室祭天祀祖和日常品饮之用。从此,蒙顶山以“仙茶”泽福百姓,以“道茶”恩惠天下,以“佛茶”祭天祀祖,以“贡茶”享誉全国,以“边茶”缘和世界,千古流芳。吴理真因开拓蒙顶山,首创种茶,为后人怀念,不断神化。南宋京师天旱,祖师受祈礼显灵救苍生,功绩昭著,淳熙十三年(1186年),宋孝宗敕其为“甘露普慧妙济大师”,享受民众祭祀。上清 峰茶被列为正贡茶 ,修建石栏维护赐名“ 皇茶园 ”,并居高塑白石虎巡守 。淳熙戌申(1188年),宋孝宗又敕赐其“甘露普慧妙济菩萨”,俗称“甘露大师”,后人称赞其“甘露祖师”“植茶始祖”。南宋光宗绍熙三年(1192年)所立石碑“宋甘露祖师像并行状”碑文、南宋王象之《舆地记胜》、明代杨慎《蒙茶辨》中均有记载。今天,蒙顶山天盖寺茶祖殿供奉着吴理真的雕塑,上有“灵应甘露普慧妙济菩萨”的牌匾。  

  植茶始祖吴理真雕塑

  2.智矩寺创始人普惠禅师

  北宋太祖、太宗、真宗皇帝都崇尚佛教,佛教再次进入昌盛时期,智矩院由佛家接管后改称智矩寺,普惠禅师任主持时,将其发展为川西第一大寺,香火鼎盛,功不可没,后人怀念,口碑所封“甘露大师”。  

  灵应甘露普惠妙济菩萨

  3.西域来僧不动上师

  北宋时,西域梵僧不动上师住锡蒙顶山永兴寺,创编《蒙山施食仪》,融通显、密经典及瑜伽诸部而成,深为佛教界所信奉,已编入《禅门日诵》和《早晚课》之中。不动上师被当时佛教信众认为其智其愿、其悲其行,如甘露之妙药,故以“甘露”之名美之,呼曰“甘露祖师”。现永兴寺正门石壁上尤存“甘露”石刻古迹,侧门挂有曾任中国佛教协会会长的一诚法师题写的“甘露道场”的牌匾。

  (四)众多与“甘露”相关的历史遗迹  

  永兴寺甘露道场

  蒙顶山是一座儒释道文化和茶文化交融的一座圣山,山上有众多用“甘露”命名的古迹,诸如甘露寺、甘露桥、甘露峰、 甘露灵泉院、甘露井、甘露石室、甘露道场等,还有“甘露宗风” “一瓢甘露”等题字。可见,蒙顶山茶文化发展进程中,深受中国土生土长宗教道家文化的影响和融合。

  1.甘露寺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名为“甘露寺”的寺庙不下十处。为什么叫甘露的寺庙那么多?可能是因为这些地方周边发现甘泉,或者天降甘露而得名。而位于蒙顶山花鹿池的甘露寺,供奉之人号“甘露”,所产茶叶也叫“甘露”,确实是名副其实的“甘露寺”。明代叶桂章在其《甘露寺》一诗中说:“一掬灵湫天上来,数茎仙掌削蓬莱。行云行雨飞金相,踞虎蟠龙绕鹫台”。  

  甘露寺

  2.甘露桥

  蒙顶山历史上曾经有十二座石桥,其中有甘露桥一座,相传“甘露祖师”亲为踩桥。

  3.甘露峰

  蒙顶有三十八峰,其中上清、甘露、玉女、灵泉、菱角五峰,如“五峰参差比,真是一朵莲”。

  4.甘露灵泉院

  蒙顶五峰入口处有明朝天启二年(1622年)重修的“甘露灵泉院”石牌坊,上面镌有“一瓢甘露”“法沫西来”的题刻,旁立重修的“甘露灵泉碑记”。 

  甘露灵泉院石碑坊  

  5.甘露井

  上清峰下侧、“甘露灵泉院”石牌坊之上是古蒙泉,又称“甘露井”。相传为植茶始祖吴理真种茶汲水之处,又因传说羌江河神之女“蒙茶仙姑”从此井出入,故又名“龙井”,井侧立有明代熹宗天启二年(1622年)无名氏所题“蒙泉”二字、清咸丰年间曾任雅州太守的黄云鹄所题“古蒙泉”三字。井后石壁上有斗大“甘露”二字,苍劲有力,其中“甘”字形如一口井。据《雅州府志》载:“井内斗水,雨不盈,日旱不涸,后人盖之以石。游者虔礼,揭石取水烹茶,则有异香。若擅自揭取,须晴日,即时大雨”。明代文学家王世贞在《龙蜀余闻》中高度赞扬甘露井:“味清妙甘冽,在惠泉之上”;李应元在《登蒙顶》一诗中写道:“振衣百仞冈头路,蒙顶苍苍倚大罗……上清风冷余霜雪,甘露泉空只薜萝。”

  6.甘露石室

  蒙顶五峰中,玉女峰最高,其对面是甘露峰,峰巅有甘露石室,又名蒙顶石殿,为全石结构。相传此屋为植茶始祖吴理真种茶休憩之所,也是传说当年吴理真和“蒙茶仙姑”结庐处。南宋时,供奉吴理真石像于内,明代重修。清代赵怡在《甘露石室》诗中写道:“五顶作莲花,花心甘露家”。  

  三、蒙顶甘露的贡茶、仙茶历史

  (一)贡茶历史

  蒙顶山茶历来以贡茶著称。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列为贡品,开始入贡皇室。至宪宗时,进贡数量超过全国许多贡品名茶。尤其到中唐时期,名气甚至一度超过了唐代的官方贡茶—顾渚紫笋。唐《国史补》记载:“剑南有蒙顶石花,或小方,或散芽,号为第一”。明代名将王越(黎阳王)曾感慨:“若教陆羽持公论,应是人间第一茶”。宋代《新唐书》、《宣和北苑贡茶录》、《锦绣万花谷集》,明代《西吴里语》,清代《四川通志》等,都有蒙顶山贡茶记载 。蒙顶山茶能在1169年中年年岁岁皆为贡品,清朝时还被专用于皇帝祀天祭祖,这是蒙顶山茶品质绝佳、珍奇名贵的铁证。

  到了宋代,蒙顶山茶因专用于以茶易马,进贡数量减少。宋代熊蕃所著《宣和北苑贡茶录》列举当时全国几种贡茶,万春银叶、玉叶长春名列其中。当时,蒙顶石花、露芽、谷芽、圣杨花、吉祥蕊、不压膏、石苍芽膏等名茶,位居全国前八名。贡品虽不多,但采摘 、制作更精细。

  名山历代官员都把采制、进 贡蒙顶山茶奉为神圣职责,上年冬天即做好准备工作,如筹备经费、打制包装、组织人力等。到春茶萌发之际,县官朝服上山主持采摘、制作。宋代孙渐在《蒙山留题》云:“余莅任斯土,每采贡茶,必亲履其地…… 因蒙茶攸关贡品 。”明清时达到顶峰。明神宗万历年间,名山知县张朝普记载:“蒙山为仙茶之所,每岁必职贡。”清代,蒙顶山茶进贡由政府统一管理,寺庙、僧人、僧会、锡匠分工承担种茶、制茶、制瓶等工作。故宫出版社2014年版 《清代贡茶研究》记载:按照清宫进单,清代主要的进贡茶叶省份有13个。四川省进贡的茶叶有仙茶为“正贡 ”,专用于皇室祭天(郊天)之用,“仙茶、陪茶、菱角湾茶、蒙顶山茶、灌县细茶、名山茶、观音茶、青城芽茶、春茗茶、锅焙茶”等10种, 其中 “仙茶” “陪茶 ”“菱角湾茶 ”“春茗茶”“观音茶”5种即出自蒙顶山 。

  清代蒙顶山贡茶用途等级森严。清代中期以“皇茶园 ”是清代最主要的祭祀用茶。园外“围绕大岩石,另有数十株茶”所产茶叶为“ 副贡”和“陪贡”;“副贡”皇帝享用 ,“ 陪贡 ”分与妃嫔及受宠之人。菱角峰下茶为“菱角湾茶”,多用于赏赐贵族、臣下、外藩各部、外国使臣,或宴饮 。  

  特级甘露开汤

  贡茶采制、包装、运送、接收,制度完备,仪式讲究,十分神秘。清光绪版《名山县志》收录有知县赵懿《蒙顶茶说 》,详细记载了贡茶采制、运送过程 :“每岁采贡三百六十五叶,天子郊天及祀太庙用之。岁以四月之吉祷采,命僧会司,领摘茶僧十二人入园,官亲督而摘之。尽摘其嫩芽,笼归山半智矩寺,乃剪裁粗细,及虫蚀,每芽只连拣取一叶,先火而焙之。焙用新釜燃猛火,以纸裹叶熨釜中,候半焉,出而揉之,诸僧围坐一案,复一一开所揉,匀摊纸上,弸于釜口烘令干,又精拣其青润完洁者为正片贡茶。茶经焙,稍粗则叶背焦黄,稍嫩则黯黑,此皆剔为余,茶不登贡品,再后焙剪弃者,入釜炒焉,置木架为茶床,竹荐为茶箔,起茶箔中,揉令成颗,复疏而焙之,曰颗子茶以充副贡,并献大使。不足,即漫山产者充之。每贡仙茶正片,贮两银瓶,瓶制方高四寸二分,宽四寸;陪茶两银瓶,菱角湾茶两银瓶,瓶制园如花瓶式。颗子茶大小十八锡瓶,皆盛以木箱黄缣,丹印封之。临发,县官卜吉,朝服叩阙,选吏解赴布政司投贡房,经过州县,谨护送之。”

  大意是:每年春天,茶树刚抽芽,县令便选择吉日,沐斋更衣,穿上朝服,率领僚属来到上清峰,先是设案焚香,跪拜再三。接着,选择十二名僧人入茶园,在县令的亲自督促下采摘茶叶。每芽只取一叶,茶采三百六十五叶,送交制茶僧炒制。炒制时,众寺僧盘坐诵经。先用新釜烘焙,茶叶半蔫即取出,由围坐的僧人一一展开,匀摊纸上,绷于釜口,让其焙干。又精选其中青润完洁者为正片贡茶。其它的都剔为余茶,制成颗子茶,以充副贡,献给地方大吏。贡茶时正片贮于两个方形银瓶中,瓶高四寸二分,宽四寸。陪茶也分装锡瓶。银瓶、锡瓶都盛入木箱,用黄绸包裹,丹印封住。入贡前,县令又卜选吉日,穿朝服向京师方向叩拜,选派得力官吏解送,经过的州县,都悉心加以护送。这似乎已不是采茶制茗,而是在膜拜圣物,祈求苍天保佑。十二僧人、三百六十五叶,象征十二月、三百六十五天,暗含岁岁平安,年年丰收之渴求。

  (二)仙茶历史

  蒙顶山上清峰的七株茶树并非凡种,而是“仙茶”。五代毛文锡《茶谱》记载:相传,很久以前,有位老和尚生了重病,久治不愈。有一次,和尚遇到一位老翁,老翁告诉他,蒙山中顶有茶树,在春分前后,你早日候于一旁,一旦春雷初发,马上并手采摘,只能采三天,三天过后便无效了。三日之中,如果采到一两,用本地水煎服,能治任何宿疾;若服二两,一辈子消灾去疾;服三两,可以脱胎换骨;四两,就地成仙了。老和尚听了此言,便到中顶造了间屋,虔诚地等候时机,结果采到了一两多,煎成茶汤。没想到才喝一半,病就痊愈了。过些日子,和尚到城里办事,熟人看了他,无不惊呆,老和尚居然返老还童,看上去像三十来岁的人,眉发乌青。后来,他到青城山访道,不知所终。蒙顶山中的“仙茶”,即由此而来。

  清代,蒙顶山茶被誉为“仙茶”,自乾隆四年(1739年)始至清代结束(1911年),专供祭天祀祖,是唯一用银瓶装的贡茶,更是皇帝的日用茶。蒙顶山“仙茶”祭天、祭太庙的用途,只在清晚时期才有,标志着蒙顶山茶的使用价值发挥到了极致,也是蒙顶山茶自唐代“号为第一”以来又一次达到了皇家贡茶的高峰。乾隆皇帝曾作《烹雪叠口旧作韵》:“通红兽炭室酿春,积素龙墀云遗屑。石铛聊复煮蒙山,清兴未与当年别”,对蒙顶“仙茶”给予了圣赞。  

  清代的祭祀活动分大祭、中祭与群祭。乾隆皇帝时重新规定了大祭范围:祭人、祭地、祭太庙,一直延续至清末。而有关以“仙茶”为首的蒙顶山五茶品(即仙茶、陪茶、菱角湾茶、观音茶、春茗茶)祭天、祭太庙的记载,可从前面赵懿撰写的《蒙顶茶说》一文中管窥一豹。文中还记述“相传仙茶,民间不可瀹饮,一蠢吏窃饮之。被震雷击死。私往撷者,山有白虎巡逻,以故樵牧不敢擅入。官采时,虽亢阳亦必云雨。懿验之,果然。此山之灵异与,抑亦天家玉食之重也”,足见蒙顶“仙茶”之神韵。

  蒙顶山茶在当时所有贡茶中地位独一无二,得到文人墨客的大书特书。晚清著名书法家、诗人、画家何绍基写有一首《名山蒙顶贡茶赋示陈新盘明府》诗,以歌颂蒙顶贡茶为主题,对蒙顶山茶的贡茶地位、县衙重视以及采摘标准、制作工艺、进贡品类、护送过程均进行了详细描述。全诗为:“蜀茶蒙顶最珍重,三百六十瓣充贡。银瓶价领布政司,礼事虔将郊庙用。旗枪初报谷雨前,县官洁祀当春仲。正茶七株副者三,旋摘轻烘速驰送。仙人手植东京前,后来化身入蒙泉。古风古雨饱嘘吮,高三尺寿二千年。朱阑环之锁纽贯,县官来时一开看。我于茶品太疏略,喜陟高山到天半。夹江昨读酒官碑,名山令谒甘露师。敢云饮啜事琐琐,民生国典相纲纬。榷酤源流有通塞,当官桑孔要深思。”

  清代蒙顶山茶何以称为“仙茶”呢?赵懿在《蒙顶茶说》中解释到:“其茶,叶细而长,味甘而清,色黄而碧,酌杯中香云蒙覆其上,凝结不散。以其意,谓曰仙茶”。这与北宋《东斋记事》提到的:蒙山茶生长时,“雾覆其上,若有神物护持之”,有异曲同工之妙。蒙顶山茶在云中生,云在茶中行:出产此茶的时节,时常有祥云出现,以“云”派生出“神”,而神庇护着茶,“仙”的寓意也就涵盖其中。“仙茶”历经数朝而最终定名,更与其独特的生长环境、优异的品质息息相关。

  皇帝为什么会选择蒙顶山茶作为祭祖“仙茶”呢?有学者提出:乾隆皇帝信佛,而其父雍正晚年崇信道教,以茶祀祖,尤其讲究,而蒙顶山茶是“佛门仙茶”,于佛道可两全,也便是唯一可选。

  民国建立,蒙顶山茶停贡。但在初年,名山县知事仍照旧制采制,作为县内重大祭祀之用,或作馈赠上司的礼品。建国后,蒙顶名茶被列为国家礼茶。1959年,蒙顶甘露参加外贸部组织的全国名茶评选,获得“中国十大名茶”称号。而后,蒙顶甘露一直保持着国家级、部级、省级优质产品称号。在一些重大展览与评选活动中,蒙顶甘露茶曾先后夺得陆羽杯金牌奖、甘露杯金牌奖等奖项。1992年6月,在香港国际食品博览会上,“蒙顶甘露”独步天下,夺得金牌奖。2001年,美联社和《纽约日报》将蒙顶甘露评为“中国十大名茶”。2017年,包括蒙顶甘露在内的“蒙顶山茶”区域公用品牌被原农业部评定为“中国十大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以蒙顶甘露为主要内涵的蒙顶山茶文化系统入选第四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目前,雅安全市明前蒙顶甘露年产量1000吨左右,产品远销大江南北,产值近10亿元,深受消费者青睐,正逐渐从历史名茶凤凰涅槃成现实名茶。  

  世界超模向蒙山茶传统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向世全学做手工蒙顶甘露

  作者简介

  陈开义,男,47岁,现任四川省茶叶行业协会副会长、雅安市农业农村局四级调研员(先后担任过名山县文体局长、名山区文联主席、雅安市茶办副主任、名山区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主任)。先后在《中华茶文化》、《茶博览》、《茶周刊》、《中国茶叶市场》、《中国茶业》、《走遍中国》、《徽茶》、《星星诗刊》、《四川日报》、《四川农村日报》、《四川人大权力报》、《四川政协报》、《圭臬诗刊》、《调查与决策》、《四川三农》、《农村建设》、《四川茶叶》、《四川省情》、《四川文学》、《四川旅游》、《四川画报》、《四川文艺》、《县域经济》、《茶缘》、《四川水利报》、《深圳特区报》和今日头条、北京茶叶网、亚太茶业网、凤凰网四川、网易、快资讯、一点资讯、名茶网、中华名茶网、茗边、手机搜狐网、手机新浪网、新茶网、茶旅世界、四川茶报等50余家媒体发表各类文章400多篇(件)。参与主编名山抗震救灾专著《撼魂》,参与编辑《茶祖故里行》、《吴之英评传》、《丰碑》等著述,有作品入选《2019四川诗歌年鉴》、《雅雨清风——雅安70年文学作品精选集》、《蒙山雅韵》、《蒙山春来早》、《茶祖故里行》等专辑,著有个人文集《杯中岁月》。先后有10多篇作品在省市各级征文比赛中获奖,先后参与主编《蒙顶山茶文化读本》、《蒙顶山丛谭》》等茶文化书籍,主编名山区文艺刊物《蒙顶山》和《雅安日报.今日名山》蒙顶文苑文艺副刊和编辑《蒙顶山茶》刊。

  (来源:陈开义)

2020年各主要茶区十大事件

  2020年浙江茶产业十大资讯

  1、浙江茶叶量价齐升。2020年,全省干毛茶产量19.1万吨,农业产值238.5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0.5%和5.8%。

  2、浙江代表队喜获“全国红茶加工竞赛双第一”。由农业农村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华全国总工会联合主办的2020年全国茶叶加工工(精制)职业技能大赛于2020年10月9日—10月11日在福建武夷山举行。浙江代表队荣获“全国团体第一名”,浙江开化选手李群勇荣获“个人第一名”称号。

  3、“名优茶系列地方标准”项目获“浙江省标准创新贡献奖”称号。2020年9月25日,浙江省质量大会在浙江省人民大会堂召开。会上表彰了2020年度浙江省标准创新贡献奖获奖单位。浙江省农技推广中心主导制定的“名优茶系列地方标准”获“浙江标准创新优秀贡献奖”称号。

  4、浙江扎实推进龙井茶质量提升与证明商标规范使用。为进一步传承保持龙井茶独特品质,推进新地理标志更换使用,2020年11月17日,浙江省龙井茶质量与证明商标使用培训班在杭州举行。

  5、全国茶标委绿茶工作组成立。2020年12月24日,全国茶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绿茶工作组成立大会在杭州召开。全国茶标委绿茶工作组正式成立,标志着中国绿茶标准化建设跃上新台阶。

  6、浙江茶业学院成立。2020年5月21日,由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浙江茶业学院在浙江绍兴正式成立。浙江茶业学院由浙江省供销合作社联合社和浙江省农业农村厅共同主管主办,浙江农业商贸职业学院和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承办。

  7、浙江省抹茶产业发展健康高效。2020年7月20日,浙江省农业农村厅和浙江省供销合作社在杭州联合召开全省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座谈会,探讨推进浙江省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对策和措施。

  8、浙江省茶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七十周年。2020年12月28日,浙茶集团在杭州举行成立70周年纪念大会。

  9、第七届中华茶奥会在龙坞茶镇举行。2020年12月26日,以事茶为主题、以茶人为主角的奥林匹克式的赛事活动——第七届中华茶奥会在杭州开幕。

  10、“丽水香茶”冠名高铁列车。2020年11月19日,“丽水香茶”高铁冠名列车首发仪式在上海虹桥站举行。

  (浙江省茶产业协会秘书长刁学刚供稿)

  2020年贵州茶界十大资讯

  1、12月4日,贵州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审议通过,《贵州省茶产业发展条例》自2021年2月1日起正式施行。《条例》立足贵州省茶产业发展实际,将全省近年来发展茶产业工作的成功经验和做法上升为法规条款,从制度上保障了全省茶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2、6月9日,贵州省茶产业发展大会在湄潭县举行。会议提出了全省茶产业发展“守正创新、正本清源、确立地位”的总体思路,牢固树立“企业主体、政府引导、科技支撑”的发展理念,为全省脱贫攻坚提供了支撑和保障。

  3、4月18日,2020年贵州春季斗茶大赛系列活动在贵阳市南明河畔甲秀广场启动。此次活动的举办,为疫情之下的贵州春茶产销提振了信心,增强了发展动力,促进了茶叶消费。

  4、5月28日,第12届贵州省茶产业博览会在湄潭主会场隆重开幕,这是茶博会举办以来首次创新“1+N”办会模式。活动期间共举办产销对接100余次,现场累计销售金额370.8万元;签订订单665项,金额达26.99亿元;签订合作协议项目25个,涉及金额24.4亿元。

  5、贵州茶出口成绩亮眼。截至11月30号,贵阳海关共检验检疫出口茶叶6173吨,金额2.1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70.8%和72%,茶叶出口金额位居全省出口农产品第一。特别是首列中欧直发班列搭建了大通道、大流通,加快了“黔茶出海”的速度。

  6、5月20日,贵州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了DB52T/149——2020《贵州茶叶冲泡品饮指南》省级地方标准。该标准的核心内容即规定了“高水温、多投茶、快出汤、茶水分离、不洗茶”的贵州冲泡方法,充分呈现了贵州茶嫩、鲜、香、浓、醇的独特品质。

  7、5月20日,贵阳春茶季暨首个“国际茶日”主题活动在贵阳甲秀广场举行。此次活动以“干净黔茶·全球共享”为主题,倡导“茶为国饮”的健康生活方式,在全省范围内营造了“知茶、爱茶、饮茶”的良好氛围。

  8、从2020年5月开始,以“干净黔茶·全球共享”为主题的专场推介活动分别在兰州、长春、济南等三个北方中心市场陆续开展。推介活动围绕贵州茶的生长环境、产品特点、干净品质,展现了黔茶的文化底蕴和产品自信。

  9、11月18日,在云南省勐海县举行的第十六届中国茶业经济年会上,贵州多个产茶县、茶叶企业在多项评比中脱颖而出。其中,湄潭县荣获2020年中国茶业百强县第一名。进入榜单的还有凤冈县、石阡县、都匀市、黎平县、正安县、余庆县、金沙县、普安县、西秀区、思南县。

  10、9月4日,“贵州绿茶”首家品牌店在吉林省长春市吉福国际茶城揭牌,这标志着贵州省首个在全国市场上使用的规范门头的品牌店正式亮相。贵州绿茶品牌形象店的规范使用,开启了贵州绿茶进军全国大市场、大流通的品牌营销之路。

  (贵州省绿茶品牌发展促进会供稿)

  

  2、陕西省茶人联谊会在西安举办“国际茶日”庆祝活动。5月18日至23日,联谊会举办了汉中、安康、商洛茶叶品鉴会,陕西十大爱茶人表彰会。活动接待了上万人,把更多陕西好茶推荐给广大市民。

  3、7月3日,纪念紫阳富硒茶专家评定30周年座谈会暨“中茶牌”紫阳富硒茶新品发布会在陕西紫阳举行。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陕西省茶人联谊会和安康市人民政府、市农业农村局(茶叶局)等单位领导和茶叶专家出席座谈会。

  4、8月6日,由中国茶叶学会主办的第十届“中茶杯”国际鼎承茶王大赛获奖茶样名单揭晓。其中,安康市农科院茶叶研究所的“农科天香红茶”获得红茶类特别金奖。紫阳县关南春茶叶公司的“裴坝红牌紫阳红茶”、紫阳县莲花茶叶专业合作社的“茗峰源牌紫阳红茶”获得红茶类金奖。安康汉水韵茶叶公司的“安康富硒茶”“蒿河银梭牌毛针”获得绿茶类金奖。泾渭茯茶有限公司“泾渭牌陕西官茶”获得黑茶类金奖。

  5、8月24日,第十四届西安茶博会在西安国际(浐灞)会展中心闭幕。本届茶博会由中国茶叶流通协会、陕西省供销合作总社、农业农村厅共同主办。据不完全统计,茶博会接待观众5.6万人次,实现销售和协议金额5.4亿元,现场销售3210万元。

  6、10月4日,农业农村部公示了第四批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域名单,其中汉中市汉中仙毫榜上有名。该茶品质优异,生长纬度高、海拔高、云雾几率高、富含锌硒、远离污染,其自然地理优势和生长环境使此茶具有香高、味浓、耐泡、形美的品质特点。

  7、10月23日,在第八届中国茶叶博览会全国名优茶推荐遴选活动评奖结果中,陕西12企业取得好成绩。安康市汉滨区星庐农业发展科技有限公司的荒野富硒红茶、泾阳百富茯砖茶有限公司的泾阳茯砖茶珍藏版获得创新金奖。泾阳元顺茶叶股份有限公司的鸿茯砖茶、陕西聚众创新实业有限公司的鸿福聚德茯茶、商南沁园春茶叶有限责任公司的商南龙井获得金奖。西乡巴山春雨、汉中绿娇子等8家企业获得银奖。

  8、10月31日,商南县全新策划打造的“商南鹿茗”公用品牌公开亮相。截至2019年底,商南县共建茶园25万亩,年产茶叶6000吨,产值9.6亿元,品牌价值4.44亿元。

  9、陕西茶大放异彩。11月19日,第十六届茶叶经济年会上,陕西泾阳县荣获“2020年度茶业品牌建设十强县”称号;紫阳县、平利县、泾阳县荣获“2020年度茶业百强县”称号;陕西苍山秦茶集团有限公司、咸阳泾渭茯茶有限公司、汉中山花茶业有限公司、宁强县千山茶业有限公司荣获“2020年度茶业百强企业”称号。

  10、12月1日,陕西省委、省政府发布《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文件指出,有关部门要在推进特色现代农业建设中,做精绿茶,做亮茯茶,提升陕茶品质,建设150万亩高质量标准茶园。

  (陕西省茶人联谊会会长韩星海供稿)

  2020年湖南茶产业十大资讯

  2020年湖南茶产业十大资讯由湖南省茶业协会、湖南省茶叶学会、湖南省大湘西茶产业发展促进会、湖南省红茶产业发展促进会、湖南省茶叶研究所共同发布。

  01、抗击疫情,湖南茶人积极行动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湖南省茶业协会、湖南省茶叶学会、湖南省大湘西茶产业发展促进会和湖南省茶业集团、白沙溪茶厂等上百家单位积极组织捐赠行动。截至2020年3月28日,累计捐赠财、物价值达2800万元。2020年3月27日,湖南省茶业集团在国务院联防联控资讯发布会上受到国家防疫指挥部表扬。

  02、2020年“湖南红茶”价量齐升

  面对疫情和新的市场变化,湖南红茶界积极抗疫,全力复工复产,努力开拓市场。湖南省红茶产业发展促进会先后与湖南经视、红网、茶周刊等业界权威媒体合作,加大了“湖南红茶”品牌宣传力度。全省积极组织红茶企业赴省内外多地进行展示、展销推介活动。截至2020年12月31日,湖南红茶实现年产量7万吨,综合产值达202亿元。

  03、“潇湘”茶公共品牌价值排名全国第四

  2020年,浙江大学CARD中国农业品牌研究中心、中国茶叶品牌价值评估课题组对“潇湘”茶品牌进行专业市场评估,“潇湘”茶公共品牌价值为67.11亿元,在全国排名第四。“潇湘”茶公共品牌自成立的五年来,拥有坚实的品牌基础及忠实的消费群体。“潇湘”茶促进了一大批龙头企业快速成长,带动了当地茶农持续增收致富。

  04、“杰出中华茶人”名单出炉6位湖南茶人上榜

  2020年11月6日,在由中华茶人联谊会、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海峡两岸茶业交流协会共同主办的“杰出中华茶人”推选活动中,本省茶人施兆鹏、刘仲华等6位获评“杰出中华茶人”称号。

  05、2020中华茶祖节、2020湖南省茶叶行业工作会议举办

  2020年4月19日—4月20日,2020中华茶祖节、2020湖南省茶叶行业工作会议在湖南湘西吉首举办;同期举办了第五届湘西黄金茶品茶节暨湘西黄金茶推介会、湘西黄金茶百亿产业发展论坛等系列活动,采用直播带货等营销创新方式,突出品牌宣传和产业宣传。

  06、第十二届湖南茶业博览会举办

  2020第十二届湖南茶业博览会于2020年9月11日—9月14日在长沙举行。茶博会囊括了本省重点产茶县、知名茶品牌和龙头企业,还吸引了全国近千家知名茶企、茶品牌、茶商参展参会。本届茶博会上,“郴州福茶”闪亮登场,25家授牌企业参展,现场销售茶叶2334公斤,销售额466800元,签订订单5600万元,网红带货销售额80多万元。

  07、湖南茶业科技创新论坛举行

  2020年11月27日,由湖南省茶叶学会、湖南省茶业协会、湖南省大湘西茶产业发展促进会等单位承办的2020湖南茶业科技创新论坛暨湖南省茶叶学会换届选举大会在湖南娄底新化县举行。本次换届选举大会选举产生了湖南省茶叶学会第十二届理事、常务理事、秘书长、理事长等,湖南农业大学教授肖力争当选新一届理事长。

  08、湖南茶营销模式不断创新

安化“网红县长”陈灿平(右)在直播间推介安化黑茶。

  2020年,茶产业传统营销模式大受冲击,湖南茶界不断创新营销模式。安化等产茶县将茶园开园节活动改在网上进行;湘茶在央视、人民网、新华社、湖南卫视等平台增加宣推力度;安化黑茶、湖南红茶、潇湘茶等区域品牌在湖南省内外举办数十场宣推活动。

  09、“五彩湘茶(湖南红茶)”系列活动举行

  2020年5月21日,在长沙举行庆祝首个“国际茶日”暨“五彩湘茶(湖南红茶)”进机关行动,随后陆续展开多场茶文化进校园等活动。2020年12月20日,湖南省茶业协会茶馆分会第二届会员代表大会暨“五彩湘茶(湖南红茶)”进茶馆活动启动仪式在长沙举行。在“五彩湘茶(湖南红茶)”进茶馆的启动仪式上,10家茶馆代表与湖南省茶业协会茶馆分会、湖南省红茶产业促进会签订了“五彩湘茶(湖南红茶)进茶馆战略合作协议”。

  10、凝心聚力,茶业湘军夯实地基

  2020年6月—8月,由湖南省茶业协会、湖南省红茶产业发展促进会联合湖南省大湘西茶产业发展促进会、湖南省茶叶研究所、湖南农业大学茶学系组成的茶产业调研小组深入到湖南12个市州、36个县市区进行茶产业走访、调研,召开26场座谈会,为当地茶产业高质量发展进言献策。

  2020年6月—9月,湖南开展了2020湖南茶叶“精准脱贫先进县(市)”、“精准扶贫十大区域公共品牌”、“精准扶贫企业品牌”、“精准扶贫十佳企业”的评选、推介、宣传、表彰活动。

  2020年11月18日,在第十六届中国茶业经济年会上,湖南产茶县、茶企屡获殊荣。

  2020年12月,湖南金井茶业有限公司获评农业产业化国家级龙头企业。截至2020年12月31日,湖南已有六家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湖南省茶业协会供稿)

  2020年广东茶界十大资讯

  02、广东茶界积极复工复产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肆虐,春茶的生产与销售经历了严峻的考验。在此背景下,广东省茶业行业协会携手广州益武国际展览有限公司,于2020年3月—4月到广东茶叶主产区清远英德、韶关仁化、乐昌、潮州凤凰饶平等地,助力产区茶企茶农防疫复工,做好产销对接工作。

  03、广东举办国际茶日活动

  2020年5月21日,由广东省茶叶学会、广东省茶业行业协会主办,广州益武国际展览有限公司、广州国茶荟文化策划有限公司承办的2020年首届国际茶日暨第十二届全民饮茶日广东区域活动在广州启动。此项活动得到了广东各地市的积极响应,对宣传茶为国饮、全民饮茶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04、广东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落幕

  2020年8月13日,广东省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广东省“问山杯”茶艺技师职业技能竞赛在广州落下帷幕。该竞赛由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承办单位广东省茶业行业协会主办。2020年9月10日,在“2020中国(珠海)国际茶业博览会”上,主办方举办了颁奖典礼暨金奖选手汇报表演。

  05、“杰出中华茶人”名单出炉,3位广东茶人上榜

  2020年,中华茶人联谊会联合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海峡两岸茶业交流协会共同主办“杰出中华茶人”推选活动,面向全球推选在茶业各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100位“杰出中华茶人”。其中,华南农业大学教授王登良、广东茶叶进出口有限公司董事长穆有为、广东省茶业行业协会专职副会长张黎明获得“杰出中华茶人”称号。

  06、广东茶人、茶企荣获“广东省劳动模范”、“广东省先进集体”称号

  2020年12月,2020年广东省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和先进集体表彰大会在广州举行。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发布了关于表彰广东省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和先进集体的决定。

  广东鸿雁茶业有限公司茶艺师及茶叶销售、茶艺队创新工作室领衔人张扬娣荣获“广东省劳动模范”称号;乐昌市沿溪山茶场有限公司、德高信茶业控股有限公司科技创新中心荣获“广东省先进集体”称号。

  07、经济年会召开,广东收获颇丰

  2020年11月18日—11月20日,“在第十六届中国茶业经济年会”上,广东多个产茶县、茶叶企业在多项评比中脱颖而出。广东省茶业行业协会荣获“中国茶叶流通协会行业复工复产优秀单位”称号;英德市荣获“2020年度茶业品牌建设十强县”称号;英德市、大埔县、紫金县荣获“2020年度茶业百强县”称号;广东茶叶进出口有限公司、广东省大埔县西岩茶叶集团有限公司、广东凯达茶业股份有限公司、英德八百秀才茶业有限公司、江门丽宫国际食品股份有限公司5家茶企荣获“2020年度茶业百强企业”称号。

  08、“创新中国茶年度论坛”举办

  2020年11月25日,由广东省茶文化促进会、广州茶文化促进会、广州益武国际展览有限公司主办的“创新中国茶2020·年度论坛”在广州举行。本次年度论坛以“打破边界,重新定义中国茶”为主题,聚焦产业前沿,助力茶产业的转型升级。论坛现场,跨界学者、业内专家、行业领袖等超过千人参加,一同深入讨论茶产业的创新之路。本次论坛开设了线上直播,得到行业内外高度关注。

  09、广州茶博会、深圳茶博会举行

  2020年11月至12月,广州茶博会、深圳茶博会先后在广州、深圳举行。茶博会现场人气不减,上千家品牌企业参展。展品包括茶叶、茶具、茶家具、茶服、茶食品及各类茶周边产品等,涵盖茶行业全产业链。极大助力了茶产业复苏和发展。

  10、51家茶企获“广东省重点农业龙头企业”称号

  2020年12月28日,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公布了省重点农业龙头企业名单,51家茶企榜上有名。这51家茶企分布于广东各产茶区,分别为韶关4家、河源6家、梅州19家、汕尾2家、江门3家、湛江3家、清远9家、潮州4家、云浮1家。

  (广东省茶业行业协会供稿)

  2020湖北茶产业十大资讯

  1、羊来茶往,湖北请蒙古国人民喝茶。2020年疫情期间,蒙古国为支持中国抗疫,主动向中国捐赠三万只羊,随后这些羊分发到了全国尤其是湖北。为感谢蒙古国的“安达之情”,湖北省于2020年12月8日,组织了2万份青砖茶、2000份宜红茶回赠蒙古国。这段中蒙“羊来茶往”的外交佳话,在互联网上不断“刷屏”,成为两国双边关系友好的绝佳例证。

  2、湖北首次为茶产业立法。为促进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湖北省出台了《湖北省促进茶产业发展条例》草案,并于2020年多次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湖北省人大法制委员会联合湖北省农业农村厅组成联合调研组,先后赴省内多地就《条例》进行立法调研。湖北茶产业首次迎来立法。

  3、湖北春茶迎疫而上,逆势突围。春茶收入约占全年茶农茶企收入的七成以上。但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拖住了湖北春茶上市的脚步。对此,一方面,湖北省打出组合拳,将茶叶纳入了物资保供范围,还搭建湖北茶叶产销工作机制和平台,此外主动衔接中茶等国企助销;另一方面,全国人民和众多企事业单位响应“搭把手,拉一把”的讲话精神,为鄂拼单,“战疫助农”,至2020年5月底,湖北春茶销量超越上一年同期,全年春茶销售不降反增,有力巩固了全省脱贫攻坚成果。

  4、湖北茶企联合发出“重振东方茶港”建议。汉口是19世纪“万里茶道”的重要起点,茶叶出口量曾一度占据全国80%以上,被誉为“东方茶港”。2020年疫情之后,湖北茶企联合发出建议:珍惜中央大力支持湖北疫后重振的契机,争取国家为湖北省授牌“中国国际茶叶贸易中心”,联手打造现代版“东方茶港”,推动全省全国茶叶产业高质量发展。

  5、武汉举办疫后首场线下茶博会。2020年9月11日-14日,在各省农业农村厅、商务厅等部门鼎力支持下,第21届中国武汉茶业博览交易会成功举行。这是处于疫情风暴中心的武汉疫后举办的首场线下大型展会,不仅对湖北茶叶销售产生极大的拉动作用,还提振了湖北武汉疫后经济重振的信心,更是一次对全国乃至全球湖北农产品健康安全的形象传播。

  6、赤壁青砖茶变“轻”,更加轻便化、时尚化、功能化。2020年12月11日,赤壁“一带一路”青砖茶产业发展大会羊楼洞举行。通过开拓“万里茶道”经济带沿线国家和地区市场,咸宁和赤壁先后与2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交流合作。此次大会亮点之一,赤壁青砖茶变“轻”,更加轻便化、时尚化、功能化,即泡即饮。

  7、鄂有好茶,礼谢天下!湖北举办首个“国际茶日”系列云活动。2019年,联合国大会宣布将每年5月21日定为“国际茶日”,肯定茶叶的经济、社会和文化价值。为迎接2020年世界首个“国际茶日”,湖北省农业农村厅联合湖北省商务厅、湖北省供销合作总社、湖北省广播电视台举办了“鄂有好茶,礼谢天下”系列云活动。当日,湖北省向全球发出首封“国际茶日湖北倡议书”,邀请全球人士一起来喝湖北好茶。

  8、2020湖北名优茶边疆行收获亿元大单。2020年8月16日-22日,湖北省农业农村厅、省政府政研室、省供销合作总社以及赤壁市、宜昌市、孝感市人民政府等联合主办的“湖北名优茶·健康边疆行”走进内蒙古。该活动是继2018年和2019年湖北名优茶·健康边疆行活动取得良好效果之后,湖北茶企再次抱团征战北疆与俄罗斯、蒙古茶叶消费市场。湖北赵李桥茶厂与当地茶商签订了3000万元供销合同,并且云签约莫斯科和西伯利亚地区1000万美元青、米砖茶销售计划;宜昌鑫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收获了总金额5000万元的采购协议;赤壁乾泰恒茶业公司被二连浩特市场授权生产“三万只羊”青砖茶系列产品。

  9、英山云雾茶等六款湖北茶入选中欧地理标志保护最新名单。2020年7月20日,欧盟理事会决定正式签署中欧地理标志协定,在中国境内的100个欧洲地理标志产品和在欧盟境内的100个中国地理标志产品受到保护,这将为中国茶叶产品进入欧盟市场提升市场的知名度提供有力保障。英山云雾茶、宜都宜红茶、伍家台贡茶、赤壁青砖茶、襄阳高香茶、麻城福白菊等6款湖北茶产品入选该协定。这是湖北省茶叶品牌建设的又一次突破,进一步提升了湖北茶产品知名度、美誉度和市场竞争力。

  10、萧氏茶业董事长肖勇获评2020“国茶工匠·制茶大师”。2020年1月20日-4月30日,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组织开展了“国茶工匠·人物推选——制茶大师”第四次调查工作,最终确定17名申报人为第四批制茶大师候选人。8月28日,评选结果揭晓:湖北宜昌萧氏茶业集团董事长肖勇被评为“国茶工匠·制茶大师”,肖勇是湖北省获此殊荣的唯一一位茶人。(湖北日报农村版)

  2020年云南茶产业十大资讯

  1、“千亿云茶产业”,目标有望实现。2019年,云南省茶叶种植面积676万亩,茶叶总产量43.1万吨,均居全国第二位;茶产业综合产值达936亿元,茶叶出口7958.57吨,占全国出口总量的2.4%,出口金额20.2亿美元;全省有机认证茶园达71万亩,绿色茶园达44万亩。

  2、书记省长现场调研,力促云茶发展。书记省长深入普洱市、临沧市、勐海县,要求深入学习贯彻新发展理念,切实加强自然生态资源保护,扎实开展专项整治,保护好古茶树、古茶山资源,推进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和中国最美丽省份建设,同时,打造普洱茶等优势特色产业,以旅游产业升级发展带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3、“国际茶日”系列活动,提升价值认知。云南省将“国际茶日”活动与“全民饮茶月”结合,组织了14场涵盖全链、形式丰富的茶事活动。提振了会员茶产业发展信心,让更多的人知茶、爱茶,共品茶香茶韵,共享美好生活。

  4、云南茶界守土有责,抗疫不误发展。疫情发生后,云南省茶叶流通协会第一时间发出倡议,茶界纷纷响应,云南茶企积极捐资、捐物,助力抗疫。协会认真了解企业困难,积极反映企业诉求,得到政府高度重视。

  5、经济年会盛大召开,高峰聚焦普洱茶。第十六届中国茶业经济年会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海县隆重召开,年会以“健康中国·科学饮茶·茶王勐海·世界之恋”为主题。特别是普洱茶高峰论坛活动,聚焦了普洱茶产业发展、标准化建设、古茶树资源保护、产品跨界开发,引导行业共同宣传科学饮茶观念。

  6、健康饮品益原素问世,开启茶饮新路径。益原素是大益七号院历时8年,以大益酵池菌群为研究对象,以微生物代谢产物研究为基础,通过工艺传承与创新,采用第三代技术——微生物制茶法制作而成的新饮品。2016年创制“第三代智能发酵技术”,将传统渥堆发酵转为人工可控。益原素问世标志着普洱茶工艺迈上新纪元,开启了云茶利用新路径。

  7、“十大名茶”集中亮相,北京深圳展风姿。云南省已连续三年评出“十大名茶”。云南省茶叶流通协会组织“十大名茶”集体亮相北京国际茶业展,并首作专场推介会。同时,以“喝七彩云茶,品百味人生”为主题的“云南十大名茶”大湾区推介会在中国(深圳)国际秋季茶产业博览会举办。云南“十大名茶”的醇厚和香浓得到社会各界喜爱。

  8、云茶技能学校成立,开启技能提升新篇章。2020年,由云南省茶叶流通协会承接的云南云茶职业技能培训学校正式成立。学校开展职业资格三大类26个类别职业资格培训,标志着云南云茶产业技能提升迈上新台阶。此前云南茶叶流通协会即历时半月,实施双江“一县一业”茶产业培训,参训5000余人次,线上培训达1.76万人。

  9、“杰出中华茶人”出炉,云南省11位茶人上榜。由中华茶人联谊会、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海峡两岸茶业交流协会共同主办的“杰出中华茶人”推选活动,共评出100名“杰出中华茶人”。其中,云南省科研界、企业界等11人入榜。

  10、强化评价检测溯源,确保质量安全。云南省评检溯中心在重点产茶县提供产品质量追溯体系、质量管理体系等技术服务,为省政府“一县一业”示范县建设工作提供技术支撑。包括编制《茶叶质量安全追溯平台建设标准》等标准;为600余批次产品实施溯源服务;组织专家完成200余款茶产品感官审评;为多家企业提供管理咨询,帮助企业建立质量管理标准体系。(云南省茶叶流通协会)

  2020年四川茶产业十大资讯

  1、四川省举行茶产业系统培训。2020年11月9日—11月16日,为期8天的四川省茶产业系统培训在四川宜宾学院举行。全省11个茶叶主产市、30个茶叶优势县政府及农业农村局分管领导、技术骨干等600余人,分别参加了产业管理、企业管理、技术骨干及营销人员等培训。

  2、川茶出口逆势增长,实现“三增”。2020年1月至10月,川茶出口逆势增长,成都海关出口茶叶168批次,3279吨,548.2万美元,同比分别增长78.7%、150.0%、70.6%。同时,川茶面积、产量、产值实现“三增”,全省茶园面积586万亩,毛茶产量33.5万吨,毛茶产值303.8亿元,分别比2019年增长1.03%、2.9%、8.8%。规模以上企业由2019年的181家增加至187家,实现营收191.3亿元、增长7.4%,实现利润12.4亿元,与2019年同比下降1.6%。

  3、第九届四川国际茶业博览会开展。2020年7月2日—7月5日,第九届四川国际茶业博览会在成都举行。国内外参展企业840余家,其间开展了蒙顶山茶·甘露推介会、广元黄茶专场推介会等30余场茶事活动,促进茶业同行交流,推动川茶走向世界。

  4、《2020·川茶竞争力榜单》发布。2020年4月,川报全媒体集群MORE大数据工作室联合四川日报经济资讯部、西南财经大学中国西部经济研究中心,发布《2020·川茶竞争力榜单》。雅安名山区、雨城区,乐山峨眉山市,成都邛崃市、都江堰市、蒲江县,宜宾高县、翠屏区,达州万源市,眉山洪雅县上榜。

  5、“川茶”职业技能竞赛暨四川省“蒙顶山茶杯”评茶员职业技能竞赛举行。2020年9月22日—23日,由四川省总工会、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主办的2020“川茶”职业技能竞赛暨四川省“蒙顶山茶杯”评茶员职业技能竞赛在雅安市名山区举行。荣获竞赛第一名”称号的选手,主办方将向四川省总工会申报四川省“五一劳动奖章”,向四川省人社厅推荐为“四川省技术能手”。

  6、“蒙顶山杯”第五届中国黄茶斗茶大赛举行。2020年7月1日,由中国茶叶流通协会黄茶专业委员会、中国黄茶产业联盟、四川农业大学园艺学院等单位联合主办的“蒙顶山杯”第五届中国黄茶斗茶大赛在四川农业大学成都校区举行。9位知名专家对来自全国60多家生产单位选送的90个黄茶精品进行密码评审,并现场直播。颁奖仪式于2020年9月2日在湖南岳阳举行。

  7、《四川省志·川茶志》公开出版发行。2020年12月9日,由四川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组织编纂的《四川省志·川茶志》由方志出版社公开出版发行。《川茶志》是四川省志特色志,系统记载了四川茶叶初制、精制、再加工、深加工等独特的茶叶加工技术和茶叶产品,具有显著的地方特色和行业特色。

  8、全国第三方评价机构首批茶艺师职业技能等级认定率先在成都进行。2020年5月23日,四川博茗茶产业技能培训中心举行全国第三方评价机构首批茶艺师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工作。四川省多家茶企、茶馆的28名茶艺师参加评价,经第三方评价机构认定颁发的第一本茶艺师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从此诞生。

  9、“竹叶青”成为“2020年迪拜世博会中国馆指定绿茶”。阿联酋迪拜世博会将于2021年10月1日至2022年3月31日盛大举行。2020年10月,经世博会组委会严格审核,四川竹叶青茶业被正式认定为“2020迪拜世博会中国馆指定用茶供应商”,竹叶青峨眉高山绿茶成为“2020年迪拜世博会中国馆指定绿茶”、“2020迪拜世博会中国馆宴会厅官方指定绿茶”。

  10、“蒙顶山茶产业学院”挂牌成立。2020年11月12日,蒙顶山茶产业学院挂牌仪式暨蒙顶山茶产业发展论坛在雅安职业技术学院青年路校区汇雅厅举行。蒙顶山茶产业学院是职业院校探索产教融合、校地行企多方联动的组织形态,拟充分发挥人才培养功能和智库优势,提高社会服务意识和技能,为本土文化传承、弘扬和创新起到引领作用,为学院实现产教深度融合、推进校企协同育人提供崭新平台。

  (四川省茶叶流通协会四川省茶叶行业协会供稿)

  图文来自:茶周刊

找到约598条结果 (用时 0.01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13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