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各地茶艺

找到约1,861条结果 (用时 0.005 秒)

茶艺培训乱象与茶艺师的装逼

九月伊始,2022年杭州亚运会宣传片会徽宣传片“西湖水,龙井茶”新鲜出炉,就遇到一阵“瓢泼秋雨”。宣传片中,美女茶艺师倒用茶夹拨茶的动作,被细心网友扒出,一时间引发“资深”茶人热议、批判。

且不论该片造成的社会舆论到底有多大,我们是不是需要反思:当下茶艺师培训是否真的有专业可谈?

喝茶,是简单的事,只要茶好喝,泡的好,无人在意。但从表演的角度来看,则是一个笑谈。

这些“资深”茶人,重视表演,远胜茶品本身的精神。

“艺”,解读,阐释,沟通,传达,挥发,以及用肢体语言赞美。“艺”的存在,使得无言之茶有了叙述,有了吟哦,有了雄辩;使得寂寞之茶有了鲜活,有了涌动,有了飞舞。一“艺”傍茶,茶则熠熠生辉,娓娓有韵。

可见,茶艺师存在的意义是“表演”,而非洗茶倒茶让人喝这么简单。

国家人社部早已明察茶艺师存在的尴尬境况,为规整茶艺培训乱象,防止乱收费,取缔了各种上岗证,曾于2016年取消茶艺师、评茶员等的考证和资质审定。

然政策实施不到一年,该惠民之策就被全国各地捍卫茶艺师证的热潮所击破。基于强烈保留茶艺师的呼声,考虑到更进一步弘扬传承民族茶文化需求,人社部于去年又恢复了培训考证,令茶业内某些操作者暗自窃喜。

究竟是“谁”保全了这些茶艺师的职称?

全国各地有成千上万的茶艺培训机构,披着弘扬茶文化的外衣,骨子里就是赚钱。

显然,林立国内的茶艺培训机构和所谓的“茶艺师”才是最终的受益者。

帕斯卡尔在《思想录》中说:

“我们自身的利益也是一种奇妙的工具,足以使我们眼花缭乱。”

如开设“国家高级茶艺师”精选课程的某大学堂,发文称:

“‘资深’茶爱好者变身‘评论家’,层出不穷。我们鼓励那些真正公正客观的茶评人。可是,一个重要条件是,茶评人专注评茶本身,专业客观。茶评人可品可藏,就是不能卖茶,更不能‘监制’、‘出品’。这样真正独立的茶评人,在当下茶界,却一个也没有。”

言辞义正,大有破乱象之势。堂而皇之的言辞背后,是他们微店内热闹的卖茶、卖茶具的生意。

其网站上介绍的诸名师,简介冗长,头衔众多。某老师所谓的高级茶艺师,就是三级,在茶艺师里是较低的级别。我朋友家卖茶看店的小姑娘入行一年就是高级了。还有一个什么级别也没有,其他头衔都是故弄玄虚,如此师资也敢开课教授,你说能教你什么呢?你又能学到什么呢?

而将自己的茶品捆绑销售的“老师”,利用茶学知识促销商品,学茶者能成为好的传播者与鉴赏者吗?

他们不是说茶界没一个批评者吗?龙爷我就是。

茶艺师类似的引导,背离了喝茶的个体差异性体验。从某种程度上说,是对学习者的八股教育和机械培训。

培训机构的水平该从何判断?有些茶艺培训机构打出的“资深授课茶艺老师”是高级茶艺师,初入门者乍一听真觉得很高级。查阅国家职业标准,茶艺师共分五个等级:初级茶艺师(五级)、中级茶艺师(四级)、高级茶艺师(三级)、茶艺技师(二级)、高级茶艺技师(一级)。

这些级别要怎么评定?部分严格的机构,要求从中级茶艺师开始考,有些可以直接考高级茶艺师。这样一来,这“高级茶艺师”就没有那么高级了,甚至只是一个入门级的。

一个获得国家认可的资格认证。无论合理与否,民众都会盲从,以为“存在即合理。”很多茶艺师因在抖音等各种网络平台及APP开茶艺(泡茶)直播,当起了网红,圈粉无数。

她们一般以诸如茶艺仙子、茶水仙儿等不沾风尘的昵称自诩,或着古装、或戴面纱,晒脸晒肉晒妖媚晒清纯晒泡茶之态无所不晒,其实质也是想从你的腰包里掏钱。

茶之道,在他们手里成为某种获取资本的套路和手段。妩媚也好,诱惑也罢,这些茶艺师的泡茶之术,不是为饮而泡,亦不像是为艺术而艺术,因此无法归为行为艺术,正如书法界“大书、特书”丑书一样,乱象横斜,不堪入目。

故有人调侃说:“天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茶服小姐姐……”意味深长。

以茶问道、求道,赋予茶以神性、隐秘和佛性。简而言之,喝茶是一种生活,茶道应该是自然至善的。

我们且看日本的茶艺。近茶室要净手,入茶室要躬身,茶室布置十分自然和谐,如果墙上挂有花主体的画,那么席上绝不会再有任何插花;如果茶壶是圆的,茶杯一定是方的。没有重复,就意味着没有多余,没有拖泥带水。所有的陈设,包括茶艺师的举动,都是减到极简,恰到妙处,目的使茶客全部身心不受外在影响和阻碍,深深沉浸在与茶的品味、体悟交流中。

《茶艺师》国家职业标准编写专家、泊园系列品牌创始人张卫华先生说:

“随着人们对茶文化感知的深入,茶界内外对‘茶艺表演’异议不断,新标准已改为‘茶艺演示’。演示:通过一些方式和工具,将信息传达给他人,是一种信息传达的行为方式。利用实验或实物、工具把事物的过程显示出来的过程,让人认识或理解。”

他认为,当下茶艺师及茶艺师培训之乱象,主要存在于一些非品牌的小微培训机构,他们完全以利己为目的,对行业发展没有丝毫责任感。而已具备品牌的培训机构,基本上都能严于律己,以行业发展为己任,这对茶产业发展是有利的。所以,希望我能抓出真正的“茶艺李鬼”。

很多茶艺师,窃茶之名,张牙舞爪,搔首弄姿,以夸张、做作的手法和姿态展示着他们的泡茶技艺。他们身着古装,打扮成仙女、大神的模样,手蹈足舞,惺惺作态,装着一副不食人间烟火之貌,措辞朦胧,玄乎其玄,仿佛想引领我们进入他们执迷的古代世界。

古人生活的世界是何模样,是否有茶艺师这一形象,若有?是否真有这一套繁缛、做作的泡茶艺术。

把“茶艺师”那一套不入“主流”的表演搬在茶桌上去品赏,我们是否看得下去?听得下去?喝得下去?

即便看完脸不红心不跳,喝起来茶是否真的有“艺”的味道?听起来是否有“修辞立其诚”的诚?

帕斯卡尔在《思想录》中还说过:

“最可哀的事就是看到人人都只考虑手段而不顾目的。”

茶艺师既非一种纯粹的职业,也非茶道的必要环节,注定只能是一种另类的存在。

另类不是出类拔萃,而是与世道格格不入。这与他们的奇装异服、言行举止大有同工。他们所受的培训、文化教养为他们铺开了这条与社会殊途渐远的不归之路。

茶作为一门国粹,茶文化于国于民不可不重视,但茶艺师这一角色被妖魔化,它对中国茶文化的发展、传承、传播、弘扬,国际地位,以及“文化自信”的建立无足轻重。

那么,茶道中,茶艺师到底可有还是可无?

在茶桌上,少个做作的茶艺师在场,喝什么样的茶是什么样的味,爱茶之人皆懂茶艺,能泡好茶,能品好茶。

某友闲谈中称:

“一次茶会,茶艺师泡茶分享,大家默默喝完没有说话,茶艺师见状打破沉默,问大家有没有喝到鸭屎香,众人随即一脸懵,但可能是为了不显外行,还真有人连声应对,点头发出长长的‘嗯......’”

这也许只是朋友为调侃装逼茶艺师讲的一个笑话,但可以从中看出他对茶艺师的见地。

随后,他接着说:

“茶会过后,茶艺师拿出一本张德芬的《如何成为更好的自己》,要求在座各位接力朗读,然后说出茶给自己带来的影响。人群中一壮汉,声情并茂地读了一段,谈到影响直说茶是他的灵魂伴侣,这位茶艺师就是媒人,我,服,了!”

他笑了笑,接着说:

“培训卖茶,长袍大褂也行,装神弄鬼,借机开课卜卦,就真的不能忍了。据说这课是请了知名老道,教人认八字,探索八卦,还与时俱进,用八字APP测算每日运势。问这和茶学有关?玄师摸着胸前的金色大佛牌说了一句:茶禅一味。更为关键的是,还真有人信,学徒每期十几二十个。”

这一连桩,与传销何异?令人汗颜。

泡茶、喝茶本身确实是可严谨,也可随意的事,生活亦然。但如果不严谨,而是做作、别扭和装逼呢?

茶文化的概念太宽泛,而文化是不可学的,当你无限深入它时,它自然而然就会渗入你的精神世界。你若想知道茶史,那你就去查阅历史典籍,去各地实地考察,搜集各种历史资料;你若想知道如何做茶,那你就深入茶山,与民同乐,虚心向每一位茶农学习请教。这些,都是学习茶文化的过程。

常有朋友问,在哪里可以学到真正的茶文化?

我可能会推荐中国茶叶学会的周智修老师,是因为她致力茶艺,知行合一,尤其杰出。她二十多年如一日,耕耘在茶艺培训的讲台上,组织并参与编写30余套茶艺培训教材。她组织创办的两届全国茶艺大赛,吸引全国各地7000余名选手参赛。她组织起草的大赛技术规已成为各地茶艺大赛的评分标准,其最新出版的《习茶精要详解》是一本学习茶道与茶艺堪称典范的著作。

茶道的本质在于生活,自古以来,为茶人都在强调真实感受的传递。茶之美,原初就是朴素主义的,茶艺与茶文化的精神从来都是大道至简、返璞归真。只有待繁华落尽,才能体验落叶归根的深刻。

古人之训,不可不扬。茶人应气度从容,怀以古仁人之心去感化饮者。但这世间并非所有的事物都能接受春风化雨。

面对这样的世道,我的眼中容不下沙子,尽管要接受千磨万击,但我仍然不会放下茶界独立批评者的理想和担当,砥砺前行。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当你喝茶喝到兴致,与其听看茶艺师的所谓表演,不如独自起舞。

茶艺培训乱象与茶艺师的装逼

九月伊始,2022年杭州亚运会宣传片会徽宣传片“西湖水,龙井茶”新鲜出炉,就遇到一阵“瓢泼秋雨”。宣传片中,美女茶艺师倒用茶夹拨茶的动作,被细心网友扒出,一时间引发“资深”茶人热议、批判。

且不论该片造成的社会舆论到底有多大,我们是不是需要反思:当下茶艺师培训是否真的有专业可谈?

喝茶,是简单的事,只要茶好喝,泡的好,无人在意。但从表演的角度来看,则是一个笑谈。

这些“资深”茶人,重视表演,远胜茶品本身的精神。

“艺”,解读,阐释,沟通,传达,挥发,以及用肢体语言赞美。“艺”的存在,使得无言之茶有了叙述,有了吟哦,有了雄辩;使得寂寞之茶有了鲜活,有了涌动,有了飞舞。一“艺”傍茶,茶则熠熠生辉,娓娓有韵。

可见,茶艺师存在的意义是“表演”,而非洗茶倒茶让人喝这么简单。

国家人社部早已明察茶艺师存在的尴尬境况,为规整茶艺培训乱象,防止乱收费,取缔了各种上岗证,曾于2016年取消茶艺师、评茶员等的考证和资质审定。

然政策实施不到一年,该惠民之策就被全国各地捍卫茶艺师证的热潮所击破。基于强烈保留茶艺师的呼声,考虑到更进一步弘扬传承民族茶文化需求,人社部于去年又恢复了培训考证,令茶业内某些操作者暗自窃喜。

究竟是“谁”保全了这些茶艺师的职称?

全国各地有成千上万的茶艺培训机构,披着弘扬茶文化的外衣,骨子里就是赚钱。

显然,林立国内的茶艺培训机构和所谓的“茶艺师”才是最终的受益者。

帕斯卡尔在《思想录》中说:

“我们自身的利益也是一种奇妙的工具,足以使我们眼花缭乱。”

如开设“国家高级茶艺师”精选课程的云南某大学堂,发文称:

“‘资深’茶爱好者变身‘评论家’,层出不穷。我们鼓励那些真正公正客观的茶评人。可是,一个重要条件是,茶评人专注评茶本身,专业客观。茶评人可品可藏,就是不能卖茶,更不能‘监制’、‘出品’。这样真正独立的茶评人,在当下茶界,却一个也没有。”

言辞义正,大有破乱象之势。堂而皇之的言辞背后,是他们微店内热闹的卖茶、卖茶具的生意。

其网站上介绍的诸名师,简介冗长,头衔众多。某老师所谓的高级茶艺师,就是三级,在茶艺师里是较低的级别。我朋友家卖茶看店的小姑娘入行一年就是高级了。还有一个什么级别也没有,其他头衔都是故弄玄虚,如此师资也敢开课教授,你说能教你什么呢?你又能学到什么呢?

而将自己的茶品捆绑销售的“老师”,利用茶学知识促销商品,学茶者能成为好的传播者与鉴赏者吗?

他们不是说茶界没一个批评者吗?龙爷我就是。

茶艺师类似的引导,背离了喝茶的个体差异性体验。从某种程度上说,是对学习者的八股教育和机械培训。

培训机构的水平该从何判断?有些茶艺培训机构打出的“资深授课茶艺老师”是高级茶艺师,初入门者乍一听真觉得很高级。查阅国家职业标准,茶艺师共分五个等级:初级茶艺师(五级)、中级茶艺师(四级)、高级茶艺师(三级)、茶艺技师(二级)、高级茶艺技师(一级)。

这些级别要怎么评定?部分严格的机构,要求从中级茶艺师开始考,有些可以直接考高级茶艺师。这样一来,这“高级茶艺师”就没有那么高级了,甚至只是一个入门级的。

一个获得国家认可的资格认证。无论合理与否,民众都会盲从,以为“存在即合理。”很多茶艺师因在抖音等各种网络平台及APP开茶艺(泡茶)直播,当起了网红,圈粉无数。

她们一般以诸如茶艺仙子、茶水仙儿等不沾风尘的昵称自诩,或着古装、或戴面纱,晒脸晒肉晒妖媚晒清纯晒泡茶之态无所不晒,其实质也是想从你的腰包里掏钱。

茶之道,在他们手里成为某种获取资本的套路和手段。妩媚也好,诱惑也罢,这些茶艺师的泡茶之术,不是为饮而泡,亦不像是为艺术而艺术,因此无法归为行为艺术,正如书法界“大书、特书”丑书一样,乱象横斜,不堪入目。

故有人调侃说:“天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茶服小姐姐……”意味深长。  

以茶问道、求道,赋予茶以神性、隐秘和佛性。简而言之,喝茶是一种生活,茶道应该是自然至善的。

我们且看日本的茶艺。近茶室要净手,入茶室要躬身,茶室布置十分自然和谐,如果墙上挂有花主体的画,那么席上绝不会再有任何插花;如果茶壶是圆的,茶杯一定是方的。没有重复,就意味着没有多余,没有拖泥带水。所有的陈设,包括茶艺师的举动,都是减到极简,恰到妙处,目的使茶客全部身心不受外在影响和阻碍,深深沉浸在与茶的品味、体悟交流中。

《茶艺师》国家职业标准编写专家、泊园系列品牌创始人张卫华先生说:

“随着人们对茶文化感知的深入,茶界内外对‘茶艺表演’异议不断,新标准已改为‘茶艺演示’。演示:通过一些方式和工具,将信息传达给他人,是一种信息传达的行为方式。利用实验或实物、工具把事物的过程显示出来的过程,让人认识或理解。”

他认为,当下茶艺师及茶艺师培训之乱象,主要存在于一些非品牌的小微培训机构,他们完全以利己为目的,对行业发展没有丝毫责任感。而已具备品牌的培训机构,基本上都能严于律己,以行业发展为己任,这对茶产业发展是有利的。所以,希望我能抓出真正的“茶艺李鬼”。

很多茶艺师,窃茶之名,张牙舞爪,搔首弄姿,以夸张、做作的手法和姿态展示着他们的泡茶技艺。他们身着古装,打扮成仙女、大神的模样,手蹈足舞,惺惺作态,装着一副不食人间烟火之貌,措辞朦胧,玄乎其玄,仿佛想引领我们进入他们执迷的古代世界。

古人生活的世界是何模样,是否有茶艺师这一形象,若有?是否真有这一套繁缛、做作的泡茶艺术。

把“茶艺师”那一套不入“主流”的表演搬在茶桌上去品赏,我们是否看得下去?听得下去?喝得下去?

即便看完脸不红心不跳,喝起来茶是否真的有“艺”的味道?听起来是否有“修辞立其诚”的诚?

 帕斯卡尔在《思想录》中还说过:

“最可哀的事就是看到人人都只考虑手段而不顾目的。”

茶艺师既非一种纯粹的职业,也非茶道的必要环节,注定只能是一种另类的存在。

另类不是出类拔萃,而是与世道格格不入。这与他们的奇装异服、言行举止大有同工。他们所受的培训、文化教养为他们铺开了这条与社会殊途渐远的不归之路。    

茶作为一门国粹,茶文化于国于民不可不重视,但茶艺师这一角色被妖魔化,它对中国茶文化的发展、传承、传播、弘扬,国际地位,以及“文化自信”的建立无足轻重。

那么,茶道中,茶艺师到底可有还是可无?

在茶桌上,少个做作的茶艺师在场,喝什么样的茶是什么样的味,爱茶之人皆懂茶艺,能泡好茶,能品好茶。

某友闲谈中称:

“一次茶会,茶艺师泡茶分享,大家默默喝完没有说话,茶艺师见状打破沉默,问大家有没有喝到鸭屎香,众人随即一脸懵,但可能是为了不显外行,还真有人连声应对,点头发出长长的‘嗯......’”

这也许只是朋友为调侃装逼茶艺师讲的一个笑话,但可以从中看出他对茶艺师的见地。

随后,他接着说:

“茶会过后,茶艺师拿出一本张德芬的《如何成为更好的自己》,要求在座各位接力朗读,然后说出茶给自己带来的影响。人群中一壮汉,声情并茂地读了一段,谈到影响直说茶是他的灵魂伴侣,这位茶艺师就是媒人,我,服,了!”

他笑了笑,接着说:

“培训卖茶,长袍大褂也行,装神弄鬼,借机开课卜卦,就真的不能忍了。据说这课是请了知名老道,教人认八字,探索八卦,还与时俱进,用八字APP测算每日运势。问这和茶学有关?玄师摸着胸前的金色大佛牌说了一句:茶禅一味。更为关键的是,还真有人信,学徒每期十几二十个。”

这一连桩,与传销何异?令人汗颜。

泡茶、喝茶本身确实是可严谨,也可随意的事,生活亦然。但如果不严谨,而是做作、别扭和装逼呢?

茶文化的概念太宽泛,而文化是不可学的,当你无限深入它时,它自然而然就会渗入你的精神世界。你若想知道茶史,那你就去查阅历史典籍,去各地实地考察,搜集各种历史资料;你若想知道如何做茶,那你就深入茶山,与民同乐,虚心向每一位茶农学习请教。这些,都是学习茶文化的过程。 

 常有朋友问,在哪里可以学到真正的茶文化?  

我可能会推荐中国茶叶学会的周智修老师,是因为她致力茶艺,知行合一,尤其杰出。她二十多年如一日,耕耘在茶艺培训的讲台上,组织并参与编写30余套茶艺培训教材。她组织创办的两届全国茶艺大赛,吸引全国各地7000余名选手参赛。她组织起草的大赛技术规已成为各地茶艺大赛的评分标准,其最新出版的《习茶精要详解》是一本学习茶道与茶艺堪称典范的著作。

茶道的本质在于生活,自古以来,为茶人都在强调真实感受的传递。茶之美,原初就是朴素主义的,茶艺与茶文化的精神从来都是大道至简、返璞归真。只有待繁华落尽,才能体验落叶归根的深刻。

古人之训,不可不扬。茶人应气度从容,怀以古仁人之心去感化饮者。但这世间并非所有的事物都能接受春风化雨。

面对这样的世道,我的眼中容不下沙子,尽管要接受千磨万击,但我仍然不会放下茶界独立批评者的理想和担当,砥砺前行。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当你喝茶喝到兴致,与其听看茶艺师的所谓表演,不如独自起舞。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石一龙”(susongyilong)授权转载,作者石一龙,仅供学习使用。「茶叶江湖」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当如发现本公众号信息含有侵犯其著作权的内容时,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其立即删除。

 

 

 

茶叶江湖

微信ID丨jianghutea

细说茶艺表演

自从20世纪70年代,台湾茶人提出“茶艺”概念后,茶文化事业随之兴起,各具地域特色的茶艺馆和大大小小的茶文化盛会则为茶艺表演的出现提供了平台。几十年过去,茶艺表演作为中国茶文化精神传播的载体,早已发展为一种广受人们关注和喜爱的艺术形式了。

回顾历史,从晋代开始,中国最早的茶道萌芽时期,到茶道盛行的唐代,都没有出现专职的茶艺表演,但已经有了与现代茶艺表演有相似之处的历史记载了。据《封氏闻见》记载,唐代的御史大夫李季卿在走访江南一带的时候,曾请茶人常伯熊来表演煮茶。常伯熊在表演时,手拿茶壶,口中说着茶名茶产地,一一详细说明出处典故等,在座诸位无不深深佩服。现在的茶艺表演,也有解说词,其解说词就包含了常伯熊所做的。

而茶圣陆羽在其所著之《茶经》中,也对茶艺表演的过程有详细描述,对选茗、置水、备具、烹煮、品茗各个环节都有讲究,而且制定了一套完整的茶艺表演程序。这些都已经有了浓厚的艺术形式,和及其丰富的文化内涵,极大的推进了茶艺表演的演变过程。

近代,人们在改革开放和改革开放和物质生活日益满足的条件下,越来越重视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想要从满足生理需要的大众饮品中,重新品出古人早以传承,然在近百年的民众生活中渐以消失的中国茶文化精神。林林总总的茶艺馆所推出的茶艺表演,无疑成了普及茶文化精神、引导人们领悟体会中国茶文化精神的优良载体。茶艺表演的出现由中国古代的雏形,渐趋成为普及茶文化必不可缺的茶艺形式,从可能性的存在变为一种实际需要。

因我国地域辽阔且民族众多,各地有各地的茶风茶俗,也就导致了茶艺表演类型颇多,繁花似锦。对于茶艺表演的分类,国内还没有统一的标准,一般是采用以人、茶、表现形式的不同来对茶艺表演进行分类。

按人为主体来划分的话,可以分为宫廷茶艺表演、文士茶艺表演、民俗茶艺表演及宗教茶艺表演四大类型。宫廷茶艺表演是古代皇帝为了祭祖、敬神、宴赐群臣时进行的茶艺表演,一般场面宏大、礼仪繁琐且等级相当森严,政治氛围比较重。文士茶艺表演,是历代文人雅士在品茶斗茗的基础上延伸出来的茶艺表演,文化内涵厚重深远,注重环境和意境及品茗的人。地域性及民族性原因导致我国的民俗茶艺表演,每一种都有其独特韵味。而宗教茶艺表演,目前广泛流传的有禅茶茶艺表演和太极茶艺表演等,其特点是讲究礼仪、气氛庄严肃穆,茶具古朴简单,注重修身养性或以茶释道。

为了顺应自然的茶性,我们会以茶为主体来进行分类。大家都知道我国有六大茶类,绿茶、红茶、乌龙茶、黄茶、白茶和黑茶,再加上花茶和紧压茶,以茶为主体的茶艺表演就有八大类。

根据茶艺表演的表现形式,可以分为表演型茶艺表演和待客型茶艺表演。表演型茶艺侧重表演者的茶艺技巧,对茶艺表演的整体把握程度。待客型茶艺表演一般是一位主人和几位嘉宾一起赏茶、闻香、品茗,环境自然舒适,侧重品茶氛围和宾客心境。

茶艺表演其实不单单只是一种表演,它在中国茶文化的传承上起到了非常重大的意义。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忙碌,真正花在学习茶文化上的时间不会很多,而茶艺表演作为一种可以说带有休闲娱乐性质的表演形式,一定程度上拉近了人们与茶文化的距离,茶文化也借茶艺表演得到了传承。

而现在茶艺表演经常会跑偏主题,追求美女、名器、幽境,却反而忽视了重要的茶。最后才是以茶艺师盛装亮相,进行茶艺表演。一场茶艺表演下来是让人看得如痴如醉还是让人困得想入睡,主要的区别在于茶艺师表现,是浮于表演还是有专注的在投入其实观众都看得很明白。

所以最好的茶艺表演是走心的,对茶的投入,对茶的表现,一切只是为了茶,明白了什么是茶艺表演,这样想着也就不会被外在各种因素喧宾夺主了。

三学堂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传承中国茶文化之美!在这里你可以学习茶知识、茶文化、茶艺培训、养生等知识。感谢您的关注,期待能够分享更多更好有价值的内容给您

找到约1,832条结果 (用时 0.005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29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