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福圆昌易武正山难喝

找到约7条结果 (用时 0.007 秒)

撬开一片易武茶

  有最多号级茶的产地

  北京,在2016年的一场拍卖会上,蓝标宋聘号普洱茶一筒7饼共2287克,红标宋聘号普洱圆茶1饼净重306克,在多轮疯抢中分别以成交价880万人民币、260万人民币被藏家收入囊中!这将普洱茶的魅力再次推向新高。

  易武,作为清朝贡茶和号级茶产地,从来也不乏人追捧!

  与此同时,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喜爱并收藏普洱茶,关于“拼配”和“纯料”的争论也达到前所未有的热度!

  让我们拨开历史迷雾,回顾号级茶产生的特定时空:

  清末民初,由于国家积贫积弱,边疆危机四伏,西双版纳地处西南边地一隅,不仅环境“蛮荒”还加上瘴疠横行,交通状况更是苦不堪言!不少茶庄大量破产,产量急降至10000担左右,在这种艰难状况下,仍有少量茶号维持生产,正是这些茶号最后的坚持,无意中造就了当今受人瞩目的“号级茶”!

  号级茶产生的年代,那些运送货物的“茶马古道”、“官马大道”,于道路本身而言却是鸟道羊肠,崎岖难行,这并不亚于“难于上青天”的蜀道!更别提入深山老林采茶的路,如果能勉强称作“路”的话!茶庄收购茶菁,都要仰赖人力:即要人力采收、又要人力背运,往往5-10km的采茶道路,来回程就需时一整天!必须从四面八方凑够足够量的茶菁后,才能紧压成形出售。

  这关于茶菁的采办,有号级茶庄自身的声明(内票)为证:

  1、福圆昌号内票:

  “本号易武大街开张福元昌记,专办普洱正山,地道细嫩尖芽,加工督造,历年已久,远近驰名,诚恐假冒,故特加此内票以杜蒙混。主人余福生”。

  “普洱正山”:非特指“易武正山”;

  “细嫩尖芽”:原料较为高级,非粗枝老叶;

  “督造”:非亲力亲为,而是按规定工艺采买他人毛料!

  2、同兴号内票:

  云南普洱茶产于普洱府属之七山,日易武、日倚邦、日漫乃、日蛮松、曰攸罗、日漫腊、日漫洒,此七山惟易武所产者为最佳,其味天然清香,无需人工熏造,其性温和,不寒不热,又能消食解暑,于滋养卫生大有裨益,历来进贡之茶均易武产者也。又茶分粗细两种,粗茶即老茶也,细茶即嫩尖也。自曾祖住易武百有余年,拣采春季发生之嫩尖茶,新春正印,细白尖,并未掺杂别山所产。近有采买坝区所产之一种坝茶伪造冒充易武山茶者甚多。特列刷圆形白牌印分别真伪,勿使鱼目混珠,得购此者见可以辨,仕商赐顾请认明本号招牌,庶不致误。云南易武同兴号主人向质卿谨识。

  “易武正山”:虽指明“易武正山”,但仔细琢磨,易武正山辖现在的七村八寨,放在今天茶友追求“极致”来说,最多只能算“易武系拼配茶”!

  3、双狮同庆号内票:

  “启者,本号向在云南易武茶山选办普洱正山细嫩馨香茶叶加重萌芽精工督造发往香港销售,中外驰名……”

  同理,选办的是“普洱正山”而非单指易武正山。

  再次回归热闹的易武

  提起普洱茶,易武总是绕不开的关键!这个地处国家边境的小镇随着爱茶人在90年代末的踏足再次被关注、那些被战事,封闭落后所尘封了几代的制茶技艺也被重拾!

  突然间,成百数千的人涌入易武茶山探寻究竟,随之而来的,连麻黑、落水洞、高山寨等这些易武正山的传统产区都不再能满足好茶人的热情求知欲望,很多细分小茶区被单独罗列出来谈论:薄荷塘、刮风寨茶王茶、茶坪、铜箐河、冷水河、白花箐等!

  人人津津乐道这些不同风味背后的原因:典型的热带季风气候,群山起伏、沟壑纵横、河道迂回曲折带来的复杂地理环境,土壤含石砾多所带来的透气性与所富含的微量元素,不同山寨、产区的朝向、日照时间、海拨等……这造就了各个茶区不同的风味:

  落水洞:香扬但涩味重;

  麻黑:鲜爽味浓,但余味有些短促;

  刮风寨:入口即引爆味蕾,余味悠长令人难忘;

  铜箐河:水粗味重,但独特的香气的它的一技之长;

  弯弓:香扬水细,特别是中段逐渐发力,令人沉醉;

  薄荷塘:是目前易武最著名的产区,甜美细腻、精致生动,不用等待陈年,现喝就已使人陶醉!

  易武,如同回到当年清朝普洱茶贸易鼎盛时期,外地茶商涌入为当地制茶带来先进的理念和技艺,本地茶农也为这突如其来的致富产业所感染,虽拙朴但也小心翼翼的珍惜着袓上的福荫。

  制茶人、茶农、茶友;拼配、纯料,或者极致产区,有心人如数百年前云南石屏人在清朝创造了普洱盛世一般,用心以沉、用心以诚,和当地的茶农融为一体,仔细探研掌握易武每个茶区特点,讲究每个制茶环节,以严谨和恰当的方式,将一款茶最好的天赋完美呈现。

福元昌普洱茶,每一种老滋味的背后,都有一段值得追寻的故事

  老房子、老字号,诉说老滋味

  在茶马古道重镇的百年老宅

  百年福元昌传奇与你相见

  福元昌城市茶会第一站圆满结束

  2019年9月11日下午,普洱市石屏会馆内的茶马驿栈茶友云集、茶香氲氤。一群爱茶的人,为追寻老字号的滋味而来。小雨初歇的初秋午后,我们在茶马古道重镇的百年老宅里,细品百年福元昌老滋味。在快节奏生活中,我们慢下来,用一杯茶的时间,探寻老字号风靡百年之由。

  茶会开始前,熟普沐手入席

  百年老宅里话百年传奇

  因为茶叶贸易的繁荣,普洱在明清时期商旅云集,热闹非凡。在勐海县福元昌茶厂董事长聂素娥女士看来,让老字号从百年老宅、从普洱茶最老的集散地和交易地走向全国是一件意义非凡事。普洱站是福元昌城市茶会的第一站,接下来的几个月,勐海县福元昌茶厂将携手茶业复兴在全国21个城市推出传芳系列的品鉴茶会。
  普洱站的茶会由石屏会馆茶马驿栈掌门人道道主持,在这座她精心守护的百年老宅里,道道为我们讲述了百年福元昌的历史传奇:

  福元昌,普洱茶百年历史老字号。余福生(19世纪末-1945年)是福元昌号创始人,于民国年间在易武大街开创此号。“福元昌号”凭借余福生的勤奋诚信、选料考究,和制作的茶品优良,赢得极高的声誉,荣列当年四大名茶庄之一。勐海县福元昌茶厂,以“余福生福元昌”为商号,立志于传承百年福元昌的制茶技艺与精神文化精髓。
  石屏会馆茶马驿栈掌门人道道

  2013年秋北京嘉德拍卖进行的“案上云烟——文房珍玩”专场中,“福元昌圆茶”一桶(七片)以1035万元的天价成交。2019年5月27号,东京中央拍卖于香港四季酒店举办的《一期一会听茶闻香》春季拍卖会上,福元昌号级茶紫票一提七饼,以人民币2311万成交,再一次刷新普洱老茶拍卖市场的价值,成为当之无愧的“最贵普洱茶王”。近年各拍卖行里关于“福元昌”的这些高价拍卖纪录,让我们看到了福元昌普洱茶的魅力,也看到市场给出了福元昌普洱茶老字号一个真正可度量的价值。
  了解福元昌的历史传承背景之后,茶友们开始静心喝茶。今天一共安排了三款茶:福元昌经典复刻版、福元昌经典蓝票、2002年易武正山。每一款茶的前五泡,茶友都静心细品,5泡之后再进行交流。

  第一款茶:福元昌经典复刻版
  福元昌经典复刻版,是勐海县福元昌茶厂2019年的新品。是对百年福元昌号级茶的一个经典复刻。这款复刻版精选百年老号茶庄号级茶传统之核心原料产区-易武老茶园。易武古茶山有着悠久的历史,是茶马古道的起源,是普洱茶中最古老的王者代表,现在依然是普洱茶保持热度最高的茶区。
  易武是福元昌繁荣昌盛的起点,也是百年福元昌茶品的缔造地。作为极具陈化力量的大叶种普洱茶原料产区,易武是百年号级茶天价的秘密。易武也是福元昌重点专注、并无可替代的核心原料产区。福元昌回归之日开始,即在易武山深耕,还原与守护百年老茶园,并寻源古六山大茶山老字号经典小茶区。精选经验丰富的手工制茶老师傅,从生态茶园到古法工艺,还原百年福元昌味的经典传承。
  位于易武古镇的福元昌老宅

  福元昌经典复刻版,精选易武顶级小产区早春古树茶,历经7年沉淀,完美复刻。配合这款复刻版同时发售的,还有一款纪念茶,可以让大家感受到与复刻版同源的风味,感受易武茶的香扬水柔。

  福元昌从2012年开始,涉足到这片茶区,因为它具备福元昌老茶园的全部原始生态特征:植被丰富,茶树杂生于森林各山野植物之中,鲜有人干预,地形陡峭,不易采摘。高山阔野,森林秘境之下,使得这些古树得以修养,经过养护,近两年,这片老茶园以其极佳的生态,出现了可遇不可求的紫芽,养出一杯归山野的茶王清野之气。
  这款茶茶汤黄亮油润,粘稠透亮,蜜香典雅,茶汤亲和欢快,回甘强烈迅速,韵味悠长,体感温良舒适。
  认真喝了5杯复刻版之后,茶友开始今天第一环节的讨论。

  茶友钟老师:因为工作的关系,我有机会接触到很多百年老茶,包括宋聘号、福元昌号,以及故宫的老茶也有幸喝到。喝过百年老茶也就知道为什么有人说普洱茶是所有茶人的终点站,而易武又是所有普洱茶的终点站,因为它的确是非常地有魅力。现在大家都在纠结一个问题,就是什么样的茶叶它才具备越陈越香的价值?这的确是很难评述,但有一点能够确定,好的易武茶经过百年好的存放,确实会变得香甘厚滑,就像云南野生蜂蜜,很粘稠,有厚度。最近几年,我也在新茶里寻找,有没有一款能够有百年福元昌的带给我的那种感觉。
  茶友:我们现在喝的是复刻版,很有意思,时过境迁,我好奇的是复刻的核心是什么?

  聂素娥:我们从2012年复号开始,到今年整整七年时间。这七年间,我们做了很多准备和沉淀,今年,我们做的传芳系列产品也面向了市场。今天,在这样一个美好的下午,我们一起在这栋百年老宅里,分享福元昌用七年时间沉淀的这两款茶,我非常激动。其实,我一直对老物有很深的情怀,今天茶会所在的这栋老宅,是茶马古道上唯一一个还在原址经营的茶马古驿栈,我们能够遥想,一百年之前,易武大街上那些林立的老字号茶庄的茶品是如何通过这条茶马古道,历经普洱茶马驿栈,运往世界各地。当然,那个队伍里也有福元昌昌号……百年后的今天,在这个老宅里,带来了福元昌回归市场的茶品,我很感恩,感恩这个美好的时代,也感谢大家今天的到来。
  勐海县福元昌茶厂董事长聂素娥女士

  刚刚钟老师提的问题非常好,喜欢喝茶的人一定是带着问题而来,尤其是对于这样一个百年老字号,现在整个社会也在关注老字号的复兴。明清时期,普洱就成为重要的普洱茶集散地、交易地和加工地,百年后的今天,当我们重新回到这个地方时,就有了一种历史与现实的交集感,是具有特殊意义的!

  此次活动的发心,是让老字号从这个最古老的普洱茶集散地和交易地、以这栋百年老宅为起点,走向全国,今天是我们【传芳系列】城市茶会的第一站,也是因为这个历史原因,所以我要把普洱选做城市茶会的第一站。接下来我们会在全国21个城市做【传芳系列】的品鉴茶会。
  我们这两款茶是今天的主角。2012年,我们建立勐海县福元昌茶厂,立志传承与复兴福元昌号。刚刚茶友的提问很好,也是我今天要解答的:在这七年间我们做了什么?这七年来,我们还原产地,还原茶园,还原工艺,还原配方,还原制茶精神,恪守福元昌百年传统选料方法,精准复刻与回归福元昌老茶庄传统的老味道。我们在古六大茶山扎根,寻找那些生态环境极好的老茶园进行守护与长期的口感追踪,并做数据检测与积累。从原料到工艺,去寻源与追溯,严格苛求每一款茶品的品质。
  刚刚这位老师非常幸运,能够喝到百年之前的福元昌茶,其实,福元昌当时就因为品质优良名列四大名茶庄之一,为什么现在也依然能位居普洱茶王之贵,就是因为它选料的考究,茶品的精良。如今,我们的传承依然是延续福元昌老号茶庄的原料精选之美和传统工艺守护之美。我们希望这样的一套产品,最终能够代表普洱茶老号茶庄最正统的原料与传统的工艺,让普洱茶老茶庄的味道能够得以延续,茶友们能够喝到老号茶庄的文化记忆和风味传承。
  香港茶展蓝票首发

  上个月我们在香港做了这款蓝票的首发。香港是真正的百年号级茶的留世地,当我们的品牌亮相国际茶展的时候,香港茶友特别激动,有几位老人过来握住我的手说:“我家有百年福元昌的老茶,我喝过,很好。”我也很激动。我希望,在百年之后,依然有人会对我们的后人说:“你们的茶我们喝过,很好。”这就是一种传承。所以,大家今天在这样的一个茶会上,能够感受到我们的茶汤风味,感受到我们对老字号的这种情怀与坚定,这就是我们做这件事的意义。
  第二款茶  福元昌经典蓝票
  福元昌经典蓝票,是福元昌茶厂传芳系列2019年新品。精选古六大茶山的2019年的早春古树茶,承古法之技,寻源头之韵,是百年福元昌蕴阳刚之气的茶品。2019年8月,在香港国际茶展上首发,香港是普洱茶百年号级茶的留世地,大家对福元昌的认知与喜爱尤甚。这款蓝票极受认可。

  茶汤油润浓稠,明黄透亮,香气甜醇花蜜香,山韵饱满,回甘强烈,生津持久;圆润甘美,内敛醇厚,穿透力强。叶底肥厚柔软,叶质厚实。
  喝完蓝票之后,茶友们进入了新一轮的精彩讨论。

  茶友:我对茶研究不多,但我觉得传承老字号更多的是一种味道的传承。今天我也有一个问题想请教大家:如何在喝新茶的时候就知道它是否有收藏价值?
  聂素娥:为什么我们要寻源古六山?因为目前能够给我们作范本的就是那些号级茶,这些存世的百年号级茶已经向我们证明了古六山原料产区的茶是值得存放的,这些都是现有的标本。所以,我说如果你要存茶,首选易武或古六山一定没有错。还有勐海茶厂的那些经典中期茶,比如大白菜这类的产品,也足够能以说明,勐海茶区的茶,有留存价值。因为有优秀茶品能够“述说”出那个产区的原料优势。所以,原料与工艺,都是一款茶是否有留存价值的必要条件。

  茶友:今天很高兴能在这里喝到福元昌的这两款好茶,除了好茶值得分享,福元昌贺开的民宿也值得分享。福元昌的贺开民宿我去住过,设计得很用心,走几分钟就可以到达贺开古茶园,在茶室里就可以看美丽的云海、日出日落。
  聂素娥:谢谢茶友的认可。我们今天给大家准备了300元的抵金券,感谢大家对福元昌的关注与支持。大家可以用于购买福元昌传芳系列的产品以及我们在贺开茶宿的住宿。贺开茶宿就建在曼弄老寨里,万亩古茶园就在边上,欢迎大家有空去住住,走进古茶山去了解古树茶。
  为了让茶友在一场茶会上体会普洱茶滋味的变化。除了福元昌的传芳系列茶品之外,茶会的主办方还特意为大家准备了一款2002年的易武老茶,从两款新茶到一款17年普洱茶,茶友们体会着茶汤滋味在岁月中的转变,谈论着普洱茶滋味的变化、谈论着老字号与老滋味的迷人之处。

  道道:说到老字号,我自己也很感慨,熟悉我的朋友都知道,我在这个地方做了七年,当时找到这个地方也是机缘巧合,在这里待得越久,我就越觉得普洱茶文化博大精深。很多人都以为我已经遁入空门了,其实“茶门”和“空门”还是有一定距离的,我非常喜爱纷繁的红尘,至少现在还没有要遁入空门的念头。
  刚才讲到老思茅的故事,可能很多人都不太清楚,我们门前的这条路就是边城东路,这是以前老思茅城墙的位置,而红绿灯口是原来老思茅城门的位置,所以马帮当年是从老街那边赶着马,驮着茶,通过城门进入到老思茅城的第一站就是石屏会馆,现在大家在的这间房是第二个院子(当年作为客厅),我们前面小花园的位置是第一个院子(当年作为拴马处),所以,今天我们在做的事情其实也是一百多年前石屏会馆的一个复刻版,只不过它是迷你型的,因为在它最繁盛的时候,石屏会馆有64间这样的房子、7个大院子,目前只剩下一个半院子了,虽然感觉很遗憾,但我已经觉得非常好了。因为我刚刚参加工作是在区委办公室,当时经历了一个事情,让我印象非常深刻,那个时候我不知道我会与石屏会馆发生后面这样的故事——石屏会馆差点被拆掉改建超市,多亏了当时的区委书记力主将它保留了下来,所以大家今天也才有机会继续在这个地方喝我们百年老字号的复刻版的茶。
  杨静茜:我们今天的主题是老房子、老字号、老滋味。在生活节奏飞快的今天,这个话题显得很有意思。为了今天的茶会,配合普洱茶老字号的滋味,我们专门准备了老思茅老字号糕点,有荔枝酥、夹心饼干。我们还特意去找了鞋底饼,但是因为店家忙着做月饼,没买到。
  老思茅传统糕点:荔枝酥、夹心饼干

  每一种老滋味的背后,其实都有一段值得追寻的历史文化。我昨天在朋友圈晒了三张美食,一张4年的老献鸡、一盘生态猪的凉片、还有一杯景迈的熟茶。我发的定位是普洱石屏会馆。几分钟之后,一个朋友评论说,你怎么到普洱吃石屏菜?很多没来过普洱的朋友都不清楚,因为在昆明的石屏会馆,我们吃的是石屏豆腐以及其他的石屏特色菜。但在这个石屏会馆,我们吃的是正宗的思茅菜、喝最有韵味的普洱茶。
  纯正土鸡汤

  对于普洱茶来说,石屏商人、古六大茶山、茶马古道是交织在一切的。我们在一些文献里可以查到思茅鼎春利老茶庄,曾经就在对面的戴家巷,这个老字号在20世纪初从古六山买毛料来加工销往内地,东南亚等地。今天的茶会选择在这样一个特别的地方举办,也希望福元昌的传芳系列,从这里开始,再次出发,延续书写普洱茶的辉煌。
  茶会不知不觉进行了两个多小时,老字号的味道在我们的齿间、心头继续蔓延,老滋味的美好与传奇还意犹未尽,福元昌城市茶会普洱站的活动也开始接近尾声。
  风华藏心,岁月不败。勐海县福元昌茶厂,传承普洱茶百年历史老字号-福元昌,让老字号在新时代散发新的光彩。立足世界茶源与普洱茶原产地--西双版纳,取纯正优质的原料,承古老制茶技法精髓,还原一饼地道而富有灵性的福元昌圆茶。
  福元昌号,不再是一个历史情结,带着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远离的亲切随和,面对面与当今茶友对话。

  福元昌邀您开启最美丽的遇见与茶生活之旅!福元昌期望每一个城市有更多温暖的家人!

在西双版纳最美茶书馆喝茶聊天,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福元昌立足世界茶源—西双版纳,专注正山纯料,传承老字号的经典味道。自建厂之日便坚持取纯正优质的原料,承古老制茶技法精髓,努力延续云南普洱茶一山一味之美:由一杯黄汤到一杯红汤。

 

  6月28日晚上,茶业复兴第141期沙龙在西双版纳告庄最美茶书馆举行。这期沙龙,我们回到了普洱茶的原产地,聊了聊勐海味,在澜沧江边的仲夏夜,一起品尝了一杯忘不了的易武纯料熟茶。

  聂素娥:大家晚上好,欢迎大家的到来。我看今天来了很多告庄做茶的人,我非常开心,做茶就是要多交流,也感谢周老师的到来,欢迎大家。

  首先跟大家介绍一下我们的品牌。福元昌号是一个百年老字号,创始人为余福生。百年之前“福元昌号”在余福生的经营之下凭借其优良的品质和极高的声誉位居当时四大名庄之列。百年之后的2013年秋,北京嘉德进行的“案上云烟——文房珍玩”专场中,“福元昌圆茶”一桶(七片)以1035万元的天价成交,再次把“福元昌”这个老字号带回到世人的眼中,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我们翻越历史和从现今保存的茶品发现,当年的福元昌茶品都是裸饼包装,7饼一提,得以保存和流传下来可以识别的便只有内飞和内票。内票分为蓝票、白票和紫票,都是由创始人余福生亲自书写后做的篆刻。在《普洱茶记》当中,予以福元昌“普洱茶王”之誉。

  我和我先生是土生土长的版纳人,从2005就开始跑茶山做茶,2010年,受到余福生后人的委托,全权经营“福元昌号”传承老字号。

 

  这么多年来我们都是自己亲力亲为,坚持自己上山收原料,坚持传统的贡茶制作工艺,真正可以说是做到了把控每一片茶叶的品质。坚持正山纯料,多年来行走于版纳各个茶山,所以我们自己也是普洱茶跌宕起伏和茶山发展的见证者。

 

  易武是福元昌的根也是我们的核心产区,普洱茶说到底就是原料与工艺,立足并深耕于茶山,是我们对于原料把控的基础。从最早易武建的初制所,以及2008年我们在勐海贺开建立的初制所,到去年贺开茶山博物馆的建成,每一步,都是我们扎根茶山的决心与见证。

  “传世为王”是现在福元昌的理念,有百年福元昌圆茶在先,我们竭力让福元昌现在的每一饼茶都能传世。每一饼茶里有一丝不苟的工艺,纯正优质的原料。不管是过往还是现在,余福生福元昌都立志传承经典老字号的味道。

 

  原产地仓储,“茶山仓”的概念也是我们今年力推的。今年开始,我们版纳仓库里储存的5年-15年的不同山头的中期茶,会慢慢推向市场。所以我们下半年,主要就是推出我们不同陈期的“茶山仓”产品,让市场通过一饼饼优质茶,对我们福元昌老字号有一个整体的认知,并了解原产地仓储的优势和普洱茶时间之美。

  今天来的,大多数都是做茶的,大家都知道,要做到“一山一味,纯料普洱”,真的需要坚守。今天品鉴的这款熟茶,是我们刚刚推出的纯料易武熟茶。好的熟茶成为这两年市场的热点,市场现状是“好生茶易得,好熟茶难寻”。一款好的生茶多半只是价格的问题,但是熟茶却不一样。

  因为它不仅需要优质的原料,还需成熟的发酵技术,最后还要保证仓储的妥当,所以好的熟茶比较难找。我们这几年做的易武熟茶、布朗熟茶都形成了我们特殊的“福元昌”味,勐海发酵不仅有“勐海味”,还带有我们福元昌特有的滋味与口感。

  周重林:董事长刚刚介绍余福生福元昌,很感慨,在云南边疆这个地区,有这样一个老字号非常不容易。从晚清到现在能够影响我们的就是这些老字号,实际上就是一个以物品来传承,其它地方,都是文字在传承,普洱茶很了不起,有物的东西在传承。

  一年前,我们在易武考察,进入一个民居,里面有一个压饼的磨盘,上面有一个“元”字,茶农说这肯定是福元昌。到底是不是我们不得而知,但因为与元有关的就只有福元昌。我们去年跟聂董事长去考察,我们也非常惊讶,我们现在说生普更多的是原料,但其实过去我们也讲究工艺。

 

  这几年我们也在探讨,假如普洱茶讲原料又讲工艺会怎么样?过去我们最多问一问是不是勐海发的?发茶的水是什么水?我们现在还会问,是产自哪个山头的?我认为这几年,熟茶成熟的标志是大家敢于亮出自己的底子来。美不美是每个时代的人去如何加持。现在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解决真善美的真。

 

  为什么要传承老字号,难道他只是好产品吗?其实我们承接的不仅是物质的东西,还是精神的东西,我们要让当代的人也传承这种。

  做熟茶,前几年有跟风的成分,跟风也不能长久,继续在浪尖的人,会坚持一些精神的东西。过去的那些人也没有喝过熟茶,他们也不知道熟茶是什么样子,更多的是在模仿。生茶受制于边疆,退无可退,就只能勇敢的迎面而上。而当下,我们一方面学习前人的精神创造,另一方面要思考如何在今天这个时候引领风潮。

 

  聂素娥:易武是很多老字号的源头,有着悠久和深厚的根基。但是为什么现在很多人建厂都要在勐海呢?因为勐海有着非常充裕的古茶树资源,成熟的技术和便利的交通。普洱茶在传统和工艺上都受到原来勐海茶厂的很多影响,现在作为中国普洱茶第一县,也是现代普洱茶集散中心。如此重要的位置,由此可见勐海周边能够出现老班章这样的地理产品与它的地理环境还是有很大关系的。

  勐海味究竟是什么味?最早是说勐海茶厂做的熟茶,是勐海独特的自然环境和水造就的。我们现在喝到这一款茶是纯正的易武料,在勐海发酵,有易武生茶里的那种甜润和丰富的“勐海味”呈现。福元昌现在的每一个产品我们都非常谨慎,我们努力让每一款茶都能在市场上有记忆,我们平常都是小批量的出品,但是这款“易武熟”是我们的一个大单品,我们想让别人通过我们这款茶,充分认识到“福元昌”味。这款茶是2015年就发酵的,这个月初才压成饼,大众价位,大家天天喝都能喝得起的,带有经典韵和山头味的健康好熟茶。关于熟茶,关于这款熟茶,我希望大家能多多探讨。

  周重林:姚荷生在《水摆夷风土记》(1948年)中写了一篇文章,就是写勐海,他在感叹普洱府的衰落,勐海的兴起,那时候勐海有好的咖啡,有好的茶,他觉得这个地方特别棒。这个地方是当时世界上最聪明的一帮人在做茶。勐海茶厂的创办者范和钧先生早些年和吴觉农出过《中国茶叶的问题》,他们是带着中国茶的使命感来做茶。所以,从那时候开始,这一群人,都把这里当做守住中国最后的一块地方,要在中国的最边缘之地,塑造一个茶叶长城。

 

  今天的熟茶喝到有愉悦感,真的很好。普洱茶高速发展的近20年就是勐海味,现在做茶厂的不在勐海,好像就不成熟。去易武朝圣,把茶收回来勐海做,还是在易武来加工,再次回到历史秩序中。所以,看这些,不管他怎么来还,都是回归到自己的秩序中。

  我有时候也在尝试,不喝熟茶,喝点其它茶。再折回来喝熟茶,真的是就别重逢的感觉,你老是喝一种茶就会有点麻木的感觉,但我还真没做到一天不喝茶。熟茶可以支撑人持久的去喝你就是天天喝,也能承受得了。你看有些朋友在追很热门的小产区,你一想到自己的腰包鼓不鼓,就歇菜了。这款茶357元我是消费得起的,让大家都能享受。

 

  聂素娥:现在在市场上有各种各样的工艺、各种各样的发酵方式,不断在出现,这就说明大家在花心思琢磨熟茶,想着怎么能把熟茶做得更好,也表明市场对熟茶的认知度在不段提高。

 

  过去在我们这个地方是不屑于做熟茶的,但它确实是有市场需求,高端生茶几万块一斤。但真正好的熟茶,在市场上是一个相对的空白。

  我们福元昌就是传统大堆发酵,我认为贴近地面,才会形成有益的菌种,发酵池非常的关键。有益菌种的滋生是需要很多环节的。目前的熟茶工艺是很成熟了,在工艺非常成熟的背景下,就要比原料了,不仅仅生茶要比原料,我们认为熟茶也是这样,原料选取的区域与树龄是熟茶品质的基础。我们在发酵上遵循的是最传统的工艺,用我们自己茶厂里的井水发酵。我们在原料上下功夫。同样一个易武产区,我们会选择不同的寨子来拼配,但绝对是易武正山的原料范围,保证了这款茶纯正的易武味。

  谢茶友:我是2015年来到版纳的,我很感谢聂姐,聂姐是我的第一个贵人,是她带我走进了普洱茶的世界,我觉得我们两个人很契合。原来在景兰国际那边,和她喝茶聊天,福元昌真的是匠人的心态在做普洱茶,品牌这么多,茶这么多,我觉得没必要去区分茶好不好,只要是人对了,茶就对了,我非常认可聂姐。而聂姐的先生邹哥像个茶痴,用心做好每一款茶,一直在认真做普洱茶。我看好福元昌,也相信聂姐,他们对茶的制作我非常佩服。

  熟茶,对身体有好处,对肠胃有好处,因为我肠胃不好,连续喝几天之后,肠胃会有改善。我觉得茶没有好不好的,只有自己合不合适的。我最喜欢的熟茶,生茶,老茶都喝他们家的。

 

  三年时间,我没有系统的学过茶,对茶的知识都是在福元昌学的,我特别喜欢茶,喝茶可以给我带来快乐,喝茶是跟自己对话,我从事茶行业,还是蛮幸福的。

 

  茶友:我也是勐海的,我们家做熟茶有十七八年了,是个家族企业。今天喝着这款熟茶,觉得很不错。

 

  聂素娥:茶行业是个整体的行业,一定要多交流,形成一种合力,才能在市场上产生影响力。

  北京茶友:我是到版纳过年,才知道好茶产自西双版纳,后面就在版纳买了房子定居在这里。所谓的名山名寨对着网上描述的喝,感觉都不像。现在喝了三年了,交了很多学费。以前钱包是鼓鼓的,现在钱包瘪了。

 

  茶友岩柯:我是2006年到版纳的,从06年到现在的改变很大,10年前根本不敢想象,大家可以这样坐在一起聊普洱茶,这也是10年来普洱茶的进步。10年前,昆明也没有多少像今天沙龙这样的机会。

  聂素娥:其实周老师做了一件很重要的事情,他们写茶书也好,沙龙也好,他们在记录,做了在当代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这个时代需要践行者,也需要记录者,二者都是不可或缺的推动力量。

 

  周重林:马悦然来中国,他说如果中国人像成都人一样,就不会有困惑了,这个就是最了不起的。认真的喝茶聊茶,过去没有的,我们缺就缺这个,通过一杯茶好好享受人生。

 

  勐海这边的熟茶与井水有很大的关系,要接地气,不是没有人做过实验,勐海味道,就只有勐海发的出来,已经是四五十年的经验了。傣族人善于驾驭水,为什么其他民族不在坝子里面居住,只有傣族人敢在坝子里住,这也是因为他们善于用水的关系。做熟茶,以后第一句话就是:我家厂里有口井。

 

  聂素娥:井水我以前从来没有特别讲出来,我觉得是一件很自然很普通的事。我们的井就在车间里,独一无二的水,才造就了独特的“福元昌味”,这个是有原因的。

  周重林:魏谋城看得准,我去勐海拜访他,他拿着钥匙把那口井打开。我们一开始就意识到这里的水很重要。

 

  茶友:我是这边土生土长的哈尼族,我从去年才开始了解普洱茶。我觉得你们家的这个熟茶挺好喝的,入口甜,滑,没有渥堆味,这个是我的感受。

 

  聂素娥:包括很多在外面做茶的人,喝到我们的熟茶之后才说,原来熟茶还有这样的。干净无杂味,甜柔顺滑,口感丰富,是我们对每一款熟茶最起码的要求。

 

  周重林:过去,不苦不涩不是茶,没有渥堆不是熟茶。现在观念已经变了。

 

  聂素娥:这个茶喝下去很舒服,在口感上甜甜润润的。喝下去半个小时,嗓子都很舒服,口感的干净对食品来说是最起码的。其次才是说它的韵味,它特殊的香气,以及带有生茶的回甘。

  茶友:我很喜欢告庄,每次来告庄都是会来东土酒吧喝酒,当时他的酒文化做的很好,上个星期我刚好路过这里,我看到东土酒吧已经变成了福元昌茶书馆,还看到有书吧,我很喜欢,我一下子选了好几本。我一直在关注着周老师,我绝对是他的忠实粉丝。今天这款茶很甜很润。我觉得今后这个市场,熟茶是可以走起来的,熟茶一旦热闹起来,可以解决很多问题,我原来在三亚,周边的朋友很关注熟茶,女性偏多。

  聂素娥:熟茶的接受群体很大,不挑体质,大部分人都可以喝。生茶相对复杂,每年都会有新的产区,新的观点出来,追都追不上。生茶500和5000的,很多人都喝不出区别,但熟茶,200一饼和500饼的差别是很大的,普通人都可以区别得出来。

 

  周重林:我觉得熟茶会成为我们短暂的避难所。

  茶友:我是资深的茶叶爱好者。我考了茶艺师,评茶员,我考了很多证,但是也没有从事茶行业。现在在城里做民宿。这个茶很好的,现在这个都还甜着呢,很舒服,很干净。

 

  彭东明:其实,我最开始喝普洱熟茶是在2003年左右,一开始喝熟茶我会拉肚子,因为以前我理解的是肠胃不好喝熟茶才会拉肚子。平常我们喝生茶喝得多一点,这款熟茶比较卫生,我觉得这款茶真的挺好的,1块钱1克,一般人也都消费得起的。

 

  周重林:熟茶过去在技术上是很高级的,认知上是低级的,可能是过去不好的口感,如今大家在慢慢扭转。像福元昌这种好的熟茶产品,不影响睡眠,不挑体质,很多人对熟茶都没有那么多的抗拒,熟茶里一些对身体刺激的东西都被驯化了。

  白开水我们家小孩都不喜欢喝,都要喝有颜色的水,我就给她们喝熟茶。我和我父亲也是喝熟茶的,所以它不分年龄的,可塑性很强。熟茶最关键的一点就是有机会。有人说云南茶产业要得到发展,不要搞山头茶、古树茶了,要发展台地茶。这些人不了解,台地茶、古树茶,那是一种植物啊,和你的产品又什么关系呢?跟产业有关系的就是熟茶,我们有时候把资源型的东西当成了消费品,但最终要把资源呈现在我们的口中才行。

 

  现在云南政府新发布的文件,把茶叶调到最前面,要用茶来打大健康、大生态、我们要做的就是回归产品。

  杨静茜:我是普洱人,我04年第一次接触熟茶,那印象太深刻了,没人教我怎么喝,丢一泡在玻璃杯里,泡了没法喝,我想那时候买到的应该是不合格产品。从那之后好几年都没碰熟茶,08年之后才开始了解,熟茶的历史很久了,产业化的时间也不短了,后来遇到一些好的熟茶之后,我就变成了彻底的熟茶爱好者。

 

  今天是茶业复兴沙龙141期了,熟茶话题这两年也是非常火。特别是北方市场非常火,北方市场是非常肯定熟茶的保健功能。生茶我最喜欢易武茶,平时喝的熟茶里面比较喜欢这种干净的,今天我们谈论的“勐海味,易武甜”,最后还是回到老字号的味道。

  聂素娥:刚刚我们一直在讨论熟茶的原料,工艺,说漏了一点便是仓储。大家知道熟茶做出来都是有堆味的,这就是需要时间来解决。一款熟茶做出来,我们也不急,所有的堆子发酵完了都要摆一摆,我们觉得口感可以了才会上市。所以我们所有上市的产品都不是刚刚做完发酵的茶,都是摆放了不同的时间,今天这款其实已经放了3年了,3年的时间不是所有人都能等得起的,但是我们为了保证熟茶的口感和福元昌的品质,我们每一款熟茶都会如此对待。3年的时间,不仅让这款茶气味,茶汤,口感都十分的干净。喝完之后,整个口腔有回甘,还有生茶的那种层次感,生茶里找到的那种香气,我们在熟茶里面依然可以找到。很多人觉得熟茶都是一样的,但其实每一款易武,每一款布朗都是不一样的,我们有很多不同时期和不同产区的熟茶大家可以等一下到楼下试试,一山一味,一岁一陈,不仅仅限于生茶,熟茶我们也可以聊很多。

找到约7条结果 (用时 0.003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