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鄂茶10号

找到约145条结果 (用时 0.012 秒)

郭子涵·学茶:初识采花毛尖-条形特种绿茶

扁片形特种绿茶的学习告一段落

这几天研究一下条形特种绿茶

 

条形茶

在制作过程中

受到推揉、滚揉、搓揉等手势

使条索卷紧成条的一类茶

 

揉捻

是条形茶初步成条的关键工序

 

条形茶与针形茶极为相似

但是条索不要求像针形那样紧直如松针

 

条形茶产地分布广泛

品类与数量超多

选择有代表性的为例介绍


 

今天就来了解一下

 

采花毛尖

 

没错,是采花

我也确认了好几遍

 

创制于1991年

产于湖北省五峰土家族自治县

 

一看到五峰就想到五峰乡

想到了古茶园之旅

马上百度地图

发现五峰乡和竹溪茶园所在的郧县

在湖北中西部

 

而这个五峰土家族自治县

在西南方向500公里的宜昌

属于武陵山支脉

云贵高原东延部分的尾翼地带

 

全境皆为山区

是传统的茶叶种植区

2000多年的茶叶生产历史

 

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

空气湿度大、昼夜温差大

具有明显的长江河谷气候特征

土壤富含锌、硒等多种有益微量元素

十分适宜茶树省政

 

茶叶是五峰的特色产业和主导产业

改革开放后全县先后研制开发了:

五大系列、50多个品种的名优茶

重点培育了“采花毛尖”、“天麻剑毫”等品牌

通过政府引导、市场运作

各大茶企自由运作、合并兼并,强强联合

最终成立新的“湖北采花茶业有限公司”

 

 

回到主角“采花毛尖”上来

 

分类

采花毛尖王

高山叠翠

高山玉茗

尊品1716

至尊贡芽

… …

9个规格产品

 

 

品质特点

 

外形条索细秀、紧直、显毫

色泽翠绿油润

 

汤色清澈明亮

香气清高持久

 

滋味鲜醇回甘

叶底嫩绿明亮、匀齐

 

 

鲜叶要求

 

适制品种:

五峰本地群体种

鄂茶1号、鄂茶7号、鄂茶10号

 

一般在清明前10天开采

不同等级茶叶对鲜叶的要求不同

从单芽到一芽二叶

 


高级采花毛尖以单芽为主

要求芽长约2.5厘米

过长或过短都不要

 

并做到“四不采”

不采紫芽、杂色芽;

不采空心轻芽;

不采病斑、虫口及损伤芽;

不采雨天或露水芽

 

采摘时注意保持鲜叶的完整性

避免损伤芽叶

 

 

工艺流程

 

鲜叶摊放→杀青→揉捻→炒二青(毛火)→整形→初烘→复烘提香→精制包装

 

1、鲜叶摊放

鲜叶及时摊放在清洁、无异味竹席

厚薄均匀,嫩叶薄摊,老叶厚摊

一般摊放5〜6 小时

减重率为10%-15%

鲜叶含水量不超过70%

 

摊放适度:

叶梗变软叶缘稍卷

叶色由鲜绿光亮转为暗绿

散发清香

 

2、杀青

掌握投叶量、锅温、时间杀青程度

传统工艺采用八方复干机

投叶量3-4公斤

温度160-180 °C

杀青时间7 min左右

茶叶含水量降至58%-60%时下机摊凉回潮

 

新工艺使用:

汽热杀青机和滚筒连续杀青机

 

杀青叶标准:

叶色由鲜绿转为暗绿

稍有刺手感,手捏叶软,略有黏性

叶梗折而不断

青草气消失

 

3、揉捻

传统的手工揉捻方法:

将青叶放在簸箕上

采用理、搓、揉手法

先轻揉搓,再适度重搓

而后再轻揉,理、搓

至茶条湿润、稍直即可

 

机械揉捻:

以轻揉为主

中间适当加压

揉捻时间因机型大小及原料老嫩而不同

一般15-40分钟

 

揉捻适度:

茶条基本成形,柔软湿润稍粘手

 

4、炒二青(毛火)

进一步挥发青气

紧缩条索,散发水分,有利整形

 

传统工艺使用八方复干机

投叶量同样3-4公斤

滚筒温度为100-120 °C,滚炒4-5分钟

然后温度降低到70-80 °C,再炒8-10分钟

待茶叶含水量降到33%-35%

茶条微有刺手感时

下机摊凉回潮

 

新工艺使用6CH-3型、10型烘干机

进风口温度105-120 °C

上叶厚度 1.5-2厘米

时间10-12分钟

茶叶含水量35%左右

下机摊凉回潮

 

5、整形

关键工序

 

传统工艺·采用全手工进行

使用100厘米*200厘米的铝板蒸汽平台灶

或6CMU-2型热风整形平台灶

铝板温度80-90 °C

投叶量根据个人情况灵活掌握

一般0.3-0.4公斤

理条、搂条、搓条、抽条撒条等手法

交替进行

用力先轻后重再轻

 

全程20分钟左右

前10分钟以搓为主,边搓边炕;

后10分钟紧条提毫,以炕为主,手法要轻

至茶条完全失去黏性,茶芽挺直匀整

含水量降到15%时,下机摊凉

 

机械做形:

选用6CLZ-60型理条机

火温先高后低

锅温140-160 °C

每槽投叶量150-200克

前期使用软细棒加压

时间10-15分钟

至含水量15%时,下机摊凉

 

6、初烘

足干是茶叶外形和内质进一步形成优化的过程

 

传统工艺:

使用当地俗称的“帽帽炕”烘茶

以木炭为热源

炕上先铺一层细纱布,再铺茶烘焙

投叶量1公斤左右

温度60-80°C,先高后低

每隔2分钟左右轻翻一次

烘至茶叶含水量在10%左右时下炕

时间15分钟左右

 

平台灶烘干:

选用6CPZ-2型热风整形平台灶

温度70-80 °C

时间30分钟左右

叶层厚度2-4厘米

中间人工翻动8-10次

茶叶含水量10%左右,下灶摊凉

 

7、复烘提香

传统工艺:

仍然使用“帽帽炕”烘茶,方法同上

投叶量为初烘叶2-3笼并一笼

温度60-70 °C,先高后低

时间30-40分钟

待茶香显露,手捻茶叶成粉

含水量5%,即可起烘摊凉

 

机械提香:

选用6CMU-2型热风整形平台灶

温度60-70°C

时间30-45分钟

叶层厚度3-4厘米

中间人工翻动7-8次

茶叶含水量5%,下灶摊凉

 

使用6CTH-6. 0型提香机足干

箱温先高后低,60-80°C

每次投叶量11-12公斤

时间约40分钟

含水量5%时下机摊凉

 

8、精制包装

烘干的茶叶经摊凉后

采用6CFX-25型名茶风选机进行风选

除去灰、片、末

再进行筛分、色选

人工精拣和感官审评、分级

然后用防潮袋装好,入库保管


恩施正在成为“中国茶谷”!

东湖茶叙5周年效应持续发酵,近日,经济日报、农民日报等央媒对恩施硒茶进行了集中关注和报道。今日出版的经济日报更是对恩施打造“中国茶谷”的努力和取得的成绩给予了高度赞誉。

经济日报——

湖北恩施打造“中国茶谷”

硒茶千里绿,片片诉真情。湖北恩施州是我国重要的茶树原产地,种茶与制茶历史悠久。近年来,恩施州委、州政府聚焦品种、品质、品牌,统筹发展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坚持种茶只种生态茶、做茶只做匠心茶、卖茶只卖良心茶,着力打造“中国茶谷”。

目前,恩施州共有茶园面积180余万亩,综合产值超200亿元,83万茶农过上富足生活,成为建设“两山”实践创新示范区的样本。

深入挖掘茶文化

恩施茶的历史源远流长,据《茶经》等史书记载,恩施还是万里茶道源头之一。

2022年底,继恩施玉露、利川红、伍家台贡茶传统制作技艺被列入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后,“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恩施玉露制作技艺名列其中。

“我从1959年起,摸索10余年写成《恩施玉露生产技术》一书,不能让恩施玉露蒸青工艺失传。”恩施玉露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杨胜伟说。2018年,恩施职业技术学院恩施玉露制作技艺传承基地、国际硒茶大师杨胜伟工作室建成,目前已培养1000多名茶叶技能人才。

制作技艺的传承是一代代恩施茶人的使命,茶道和茶艺的传承则是茶文化薪火相传的见证。

采茶人塑像、制茶工艺室、茶艺培训室……作为湖北省利川市忠路镇“茶文化进校园”试点学校之一,忠路镇民族小学校内茶元素遍布校园。“学校积极响应全州推进茶文化‘十大工程’建设,从2021年春季学期开设茶文化特色课程。”据该校校长曾杰介绍,2021年,在“湖北工匠杯”技能大赛第十一届茶业职业技能大赛中,该校与湖北恩施学院硒茶学院合作参加团体赛并荣获金奖。

为深入挖掘恩施茶文化,讲好茶故事,恩施州还编撰一批茶文化书籍,整理创作“六口茶”“硒茶香飘飘”“恩施玉露之歌”等一批茶歌舞节目,着力建设龙马抹茶小镇、世界硒茶小镇等茶叶特色小镇。

如今的恩施,品玉露、喝利川红、唱茶歌、作茶诗、斗茶艺等文化形式精彩纷呈,由土家烤茶演变而来的围炉煮茶备受游客喜爱。

硒茶俏销国内外

恩施州位于武陵山腹地,地处北纬30°“黄金产茶带”,森林覆盖率达70.14%,绿水青山赋予恩施茶“底气”;恩施是“世界硒都”,全州96%土壤含硒、59%土壤富硒,出产茶叶天然富含有机硒,让茶叶极富“灵气”。

如何让集“底气”“灵气”于一身的小小茶叶“人气”满满?这是摆在恩施州委、州政府和83万茶农面前的一道必答题。

3月15日,恩施州委书记胡超文到恩施市屯堡乡调研茶叶基地管护和茶产业发展情况时表示,各级部门和企业要大力推进科技创新、产品创新、营销创新,推动生产、加工、销售各环节提质增效,做强茶叶企业,提升茶叶品质,延伸茶产业链,积极开拓市场,打造硒茶产业创新高地、质量高地、开放高地。

近年来,恩施州将茶产业作为绿色生态产业、特色优势产业、脱贫主导产业,大力支持恩施硒茶、恩施玉露、利川红等做大做强。同时,围绕打造“中国茶谷”目标,坚持“品牌引领、绿色发展”思路,持续推动全州茶产业由规模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

“有机,是恩施州茶产业的一张亮丽名片。”恩施市花枝山生态农业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刘小英告诉记者,“如今,按照全州统一的种植规范,公司统一技术指导,统一加工生产和品牌销售,茶叶提质增收,多方受益。”

“茶园只准施用有机堆肥、入园茶篓须标明序号、加工有机茶和普通茶机器分开……”利川市忠路镇打造的“生耕甘露”茶园获得世界有机农业最高标准——“德米特”认证,负责人谢文英说,该茶园出产的“生耕甘露”等产品成为有机茶界的新宠,俏销国内外。

从无人问津到成为国事活动茶叙用茶,恩施硒茶一路走来确属不易。“好品种是产业的基础。”州农科院副院长张强见证了一代代科研人员攻坚克难,更新换代茶树品种、种植模式,提升茶叶品质。

“我们在恩施围炉煮茶,欢迎你来品尝。”各级领导干部带头推介或直播“带货”,拓展国内大市场。同时,越来越多恩施茶企相继在“一带一路”参与国家投资布局,成为中国茶叶进军国际市场的生力军。

在恩施州恩施市屯堡乡花枝山村,村民在采收春茶。曾伟/摄

截至目前,恩施州干毛茶年总产量13万吨,建成茶叶全域绿色化示范乡镇22个、示范村131个,茶叶加工规上企业96家,茶叶种植收入占茶农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一半。全州茶叶出口量和货值分别从2018年的3682.7吨、6960.8万元增至2022年的20723.7吨、32967.9万元,占了全省一半。

科技赋能强产业

“推进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离不开科技支撑。”2022年,第三十届中国茶业科技年会在恩施州举办,恩施州委副书记、州长夏锡璠的阐述,引起与会专家强烈共鸣。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恩施茶叫响世界的背后,离不开良种繁育。1988年,两株早芽茶树在恩施市芭蕉侗族乡灯笼坝村茶园被发现,后被命名为“恩T1号”“恩T2号”。几经繁育、试验、观察,“恩T1号”被选育为如今闻名天下的“玉露1号”,成为加工制作“恩施玉露”的专属品种。该品种于2021年完成国家茶树新品种登记工作。

同时,州农科院联合中国农科院、省农科院、华中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校,从品种选育、繁育推广、种植、管护等方面进行全产业链研发,大幅提升茶叶的抗病、抗虫、抗高温、抗冻害等能力,成功选育出“鄂茶10号”“鄂茶14号”“玉露1号”3个省级评审品种。2022年3月初,“玉露1号”获得农业农村部品种登记并授权,可在全国适宜种植区域推广。

近年来,为深化“绿色”标签,恩施州委、州政府大力实施茶产业全域绿色化战略,强化全国有机农业示范基地、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湖北省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着力推进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目前,恩施州茶树良种化率85%,成为湖北省第一大茶树良种繁育基地。同时,州农科院通过技术创新,实现新建茶园“一年交园子”投产目标,确保茶树成活率达95%,有效缩短了茶园投产年限。

在全国率先实现茶树无性系良种工厂化快繁育苗、推广“内环式”茶园种植模式、制定全州茶叶产品质量标准和生产技术规程、推进加工清洁化……科技赋能,茶叶身价翻倍。2017年至2022年,恩施州茶叶鲜叶均价从10.2元/公斤增长为22元/公斤,增幅115.69%;茶农收入从26.24亿元增长为60亿元,增幅128.66%。

科技赋能,富了茶农强了产业。小小茶叶,实现了由“绿”转“金”的蝶变。

(作者:经济日报记者董庆森柳洁)


农民日报——

湖北恩施州:愿得茶香飘四海不负青山不负人

4月24日,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州委、州政府在武汉市东湖宾馆举办“致敬江城感恩奋进”“恩施玉露”“利川红”东湖国事活动茶叙用茶五周年暨全球推广启动仪式。湖北省政府、省政协、武汉市及省直有关单位负责人,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华中农业大学、湖北省农科院的茶叶专家,外国及港澳驻汉机构,全国各界茶叶行业学(协)会及客商代表参加活动。

“白云黄鹤传千秋,江城之畔谢知音。愿得茶香飘四海,不负青山不负人。”恩施州委书记胡超文介绍,近年来,恩施州围绕一片小小的茶叶,把茶区变成景区、把茶园变成公园、把茶山变成金山。全州茶园面积超过180万亩,综合产值超过200亿元,让80万茶农走上致富路。湖北省委书记王蒙徽、省长王忠林对恩施茶产业多次鼓励。恩施州将坚定不移做大茶规模、提升茶品质,用心用情服务茶企业、创新茶科技,不遗余力做强茶品牌、弘扬茶文化。

此次活动以品鉴交流会的形式举办,设有100张茶席,分为感恩、致敬、奋进三个篇章,特邀相关茶叶专家做恩施茶产业发展报告。恩施州州长夏锡璠等领导为武汉市最美劳动者代表、武汉市优秀市民代表、武汉市对口帮扶先进代表、恩施硒茶品牌运营推广单位、恩施茶行业突出贡献个人敬献致敬礼。湖北省、武汉市、恩施州,外国驻汉机构等有关单位领导,共同见证“恩施玉露”“利川红”全球推广活动启动。

自古香茗出深山,好山好水出好茶

湖北是名副其实的茶叶大省,享有“世界硒都”美誉的湖北恩施,是湖北第一大产茶区。茶产业成为恩施的一张亮丽名片,更成为恩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产业。

五年前的芳菲四月,中印两国领导人在武汉东湖茶叙漫步,“恩施玉露”和“利川红”代表鄂茶礼遇国宾。2019年,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在武汉举办,指定“恩施玉露、利川红”为绿茶、红茶独家供应商。2021年,恩施硒茶作为湖北全球特别推介活动的“湖北珍品”,在众多外交国事中频频亮相、崭露头角,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得到越来越多茶客茶商的认可和青睐。

“恩施的一缕茶香翻山越岭,踏梦而来,与武汉这座城市结下不解之缘,恩施硒茶走出大山、享誉世界的美好愿景正一步步化为现实。”湖北省政协副主席王红玲表示,灵秀湖北,生态好茶,恩施硒茶,和而不同。当前,湖北全面开启构建全国新发展格局先行区的新征程,恩施迈出了建设“两山”实践创新示范区的新步伐,未来更可期。纪念东湖茶叙五周年之际,是感念荣誉的隆重庆典,更是恩施硒茶根植武汉市场、推广至全国乃至世界的新的起点。湖北将乘势而上、借势而进,力争在全国茶产业发展大潮中勇立潮头,奋勇争先,让湖北名茶誉满四海,香飘神州!

蒸青绿茶“恩施玉露”,曾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以形似松针、干茶翠绿、茶汤青绿、叶底嫩绿的品质特征而著称于世。“利川红”历经170余年的历史积淀通过技艺创新和品种创新形成特种工夫红茶,以玛瑙红、花蜜香、冷后浑的显著特征独树一帜。在恩施州,茶文化与巴楚文化、民族文化相互融合、交相辉映。

乡村振兴小康路,江城难忘共饮茶

成为东湖国事活动茶叙用茶后,五年来,恩施州以此为重大契机,大力深耕武汉市场,造就了“恩施玉露”誉满三镇、“利川红”红遍江城。

2021年以来,武汉市按照党中央的决策部署,高质量开展恩施对口帮扶工作,尤其以茶产业的成果最为显著,一片叶子成就一个产业,一个产业富裕一方百姓。此次全球推广启动仪式活动,是恩施玉露、利川红品牌借助武汉东湖茶叙这一国事,借助武汉对口帮扶这一机遇,进一步根植武汉市场、推广至全球的又一次重大实践。

“恩施硒茶与武汉已经结下了不解之缘。”武汉市副市长王清华表示,历史上,恩施茶在被誉为东方茶港的汉口远销欧美;在当今,“一红一绿”恩施硒茶在江城武汉香飘世界。东湖茶叙五年以来,恩施硒茶产品质量获得了武汉各大茶市的认可,遍地开花的品牌形象店在江城扎根。武汉市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湖北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大力支持恩施玉露、利川红品牌的发展,让对口帮扶结出累累硕果,让“一红一绿”誉满全球!

“特别感谢东湖茶叙活动,给恩施玉露亮相国事活动,给恩施茶产业巨大发展机会,恩施茶有了翻天覆地的发展。”从事中国蒸青、恩施玉露制作和教育60多年,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绿茶制作技艺(恩施玉露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国际硒茶大师杨胜伟说。

“特别感谢东湖茶叙国事活动,让利川红茶品牌影响力和市场销售有了历史性突破!将会制作出更好的利川红茶,在乡村振兴中再做贡献。”利川星斗山红茶有限责任公司首席制茶师邱健红说。

近年来,恩施州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恩施硒茶”旗下的核心品牌“恩施玉露”“利川红”享誉海内外。截至目前,恩施州有茶园面积180.6万亩,居湖北全省第一位、全国市州级第四位;茶业综合产值224.4亿元,较2018年翻了一番。恩施州州长夏锡璠表示,下一步,恩施州将立足大生态,构建大交通,发展大旅游,打造大产业,进一步彰显“土、硒、茶、凉、绿”特色优势,推进恩施绿色崛起,推动恩施茶产业提质增效、提档升级。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何红卫 乐明凯)

来源:经济日报、农民日报,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恩施茶产业带动83万人就业

恩施州是湖北四大茶叶主产区之一,种植面积180万亩,居全国第四。近几年,该州积极探索“茶产业、茶科技、茶文化”有效对接,巩固了种植规模、产量、产值均位居全省第一的地位,还实现茶叶收益5年增,全州83万人吃上“茶叶饭”。

来自恩施州农业农村局的调查显示,今年恩施春茶上市后,量价齐涨,预计全年茶产量达13万吨(春茶约6万吨),鲜叶销售收入50多亿元,加工销售收入约90亿元,均同比大幅增长。

恩施州农业农村局经作科科长胡兴明介绍,2017年以来,州县两级党委政府出台各种政策发展茶叶,使其成为农民脱贫增收的主导产业,基本实现“镇镇种茶”格局。其中,规模万亩以上的乡镇45个,千亩以上的村479个。

规模和效益双增长,见证了茶产业的壮大。5年来,全州茶叶可采摘面积从110万亩扩大到143万亩,增长30%,鲜叶年销售收入从35亿元增长到50多亿元,平均亩产收益增长40%以上。如果仅算春茶,平均亩产收益从3000元增长到6000元。

今年,恩施春茶上市后十分俏销,全国各地茶商云集恩施。截至3月底,该州鲜叶销售已达13亿元。

“科技创新是恩施茶叶供给侧改革的重要力量。”恩施州农科院相关人士表示,近几年,该院联合中国农科院、省农科院、华中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所,在全州推广30多个国家级优质品种,选育了“鄂茶1号”“鄂茶10号”“玉露1号”等5个地方优质品种,让茶叶的抗病、抗虫、抗高温冻害等能力提升30%。如今,全州茶叶无性系良种率已达90%。

州县两级政府还联合茶企、高校推广绿色种植技术,提升茶叶品质。3月19日,华中农业大学教授倪德江在宣恩县成立茶叶人才工作室,旨在建立伍家台贡茶“鄂茶10号”加工绿针茶的技术体系,打造成全国最大“欧标”茶生产基地。

目前,恩施州有机茶基地认定面积达15.4万亩,有机转换认证总面积达12.82万亩。

2018年,恩施玉露和利川红被列为东湖茶叙指定用茶,“一红一绿”香飘世界。

恩施州文旅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近两年,各县市纷纷举办茶商大会,青年男女穿着土苗服饰,在茶园演唱《六口茶》等民族歌曲,表演肉连响等各种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将民族文化、历史文化巧妙融合在茶文化中,实现了1+1>2的效果,为壮大茶产业注入强大的生命力。以茶旅融合为例,仅宣恩伍家台茶园一年接待游客数十万人次。

恩施州委副书记夏锡璠表示,该州将深度开发挖掘茶文化,加速提高种植、加工等各个环节的科技水平,提升叶子的“含金量”,做强做大茶产业,使其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

图文来源:湖北日报

湖北茶叶网 节选

[版权声明]本图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异议,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142条结果 (用时 0.007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3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