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都可茶叶

找到约24,921条结果 (用时 0.042 秒)

武夷岩茶都可被称作大红袍吗

  所有的武夷岩茶都可被称作大红袍吗?

  周六,窗外的马路上,不再是车水马龙,甚至没有一辆车,只有一群气喘吁吁奔跑的人,打开窗子,想打破了真空,外面的加油声与嘈杂声开始声声入耳,看着这些奔跑的人,我心中佩服不已,能参加马拉松本身就很了不起,更遑论跑得下全程的人了。大约精神上受到了他们的鼓舞,咸鱼躺的我立马起身,着手找些事情做,那就泡些大红袍喝吧。喝着茶,看着直播比赛,惬意啊。就这样看了会儿,接到了茶友电话,问我最近在喝什么茶。

  在聊天的过程中,他突然问我一个问题,把我给问懵了,问题是所有的武夷岩茶都可被称作大红袍吗?此问题有些超纲,我拿不准答案,如果回答大红袍属于武夷岩茶,武夷岩茶却不是大红袍似乎有些不妥。但这个问题的答案到底是什么呢?是否有这种说法呢?我查看了相关资料,没想到真的从书中看到了类似的话,不过这句话有个大前提,从品牌概念上看。在该前提下,武夷岩茶便是品牌大红袍。

  先来说一下武夷岩茶,最初正宗的武夷岩茶仅指正岩产区的茶,正岩产区为丹霞地貌,地理环境和气候环境较高,所以造就了有显著岩韵的岩茶,这些岩茶品质较高,闻名遐迩。正岩之外的其它产区所产茶叶生产工艺与正岩茶一样,最终的品质虽然达不到正岩茶级别,但总归也是有岩韵的优品茶,所以武夷岩茶的概念得到延伸与推广,武夷山所有半发酵的茶都有资格称为武夷岩茶,武夷岩茶开始称为武夷乌龙茶的公共品牌。

  大红袍是乌龙茶,其品质在所有的武夷岩茶中数一数二,当地政府将其作为武夷岩茶的代表,又因为大红袍名声过盛,便借助大红袍的名气来推广武夷岩茶,并创造了大红袍这个公共品牌,此后,武夷岩茶的推广效果果真显著,像肉桂、水仙这些武夷岩茶也开始成为比较名贵的武夷岩茶。所以后来将武夷岩茶称作品牌大红袍,便成了理所当然的事。

湖北恩施:茶企入驻!落都村茶叶终于有了销路

恩施市沙地乡落都村,自清末即有种茶、制茶、饮茶的习俗。落都村的茶,香酽浓郁,回甘无比,沙地乡民间对落都茶有“落都一口茶,回甘来年春”的美誉。时下正是采摘明前茶的黄金时期,在落都村元宝山茶园里,处处是茶农们忙碌的身影。但由于落都村是沙地乡最偏远的山村之一,受交通条件的限制,茶叶外销问题一直困扰着茶农们。

吴立亮曾是村里的贫困户,也是一位老茶农,每年采茶季,吴立亮都需要将采来的鲜叶运到10多公里外的邻村卖,极不方便。

恩施市委宣传部驻落都村“尖刀班”第一书记李贵俊介绍,以前茶农都是自己骑三轮车或者搭车去其他村卖茶,住得较远的茶农白天出去卖茶,晚上才能回家,还不一定能卖完。为此,“尖刀班”成员分成三个小组,帮茶农到邻村卖茶。

为彻底解决落都村茶叶销路问题

“尖刀班”成员和村委会负责人

决定在村里修建茶厂

2020年12月,“尖刀班”和村委会筹资100多万元,在村里建起了占地600平方米的茶厂。今年3月,经过招商引资,一家茶企入驻该村,目前已正式投产,落都村的茶农终于不用出村卖茶叶了。

“我现在白天摘茶,下午就去村里的茶厂卖茶,每天收入几百块,收入翻了几倍。”吴立亮高兴地说。

郭自平家田里长有野茶,村里有了茶企,他是感激又支持。他说:“村里能把茶企引进来,真的是太好了,我们卖茶方便多了”。

解决销路的同时

在落都村“尖刀班”的指导下

村党支部书记郭运隆

领头成立了合作社

带领茶农种茶、管护茶园

据了解,近两年来,落都村投入产业发展资金200多万元,发展茶叶1000余亩,特色产业总面积达2280亩,如今正在规划“茶旅融合”之路。

落都村

未来可期!

实习生杜磊 全媒体记者刘学成

原标题:茶企入驻!落都村茶叶终于有了销路~

注:内容来源恩施发布 ,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茶企,已经发不出工资了!可茶叶,降价也没卖掉!

今年,茶叶市场难。

一些员工稍多一点的茶企,已经连工资都发不下去了。

有茶商说:今年春茶不好做,现金流7月份就用完了。再过几天又要发工资,只能东拼西凑,一个月一个月的熬过去。

这不是个例,而是很多茶企的现状。茶企今年考虑的,根本不是赚钱,而是想方设法先活下去。

共同的问题:茶企有茶没钱

茶企生存这么难,然而,茶企并不是没有财富。

云南茶老板,若是谈起茶叶,谁没有一大仓库的茶叶,有10吨都是小量。

这些茶叶,且不说卖价,仅仅是收茶的成本,都是几百万的资金。

然而,大多数茶商,都是茶叶一大堆,现金流非常匮乏。一年有好几个月需要拆东墙补西墙。

放眼各行各业,只有茶产业这么特殊。

茶叶季节性与行业生存模式

茶行业,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套独特的生存模式。

茶叶,受季节性影响较大,3月到5月春茶季,是茶叶旺季。6月到8月,市场非常冷清。9月到年前,茶礼走一波。随后到次年2月又是淡季。

为适应茶叶的季节性,茶企的生存模式是:春茶季全力以赴,尽量赚够一年的生存费用。平时提高品牌知名度,做一些零售。年前茶礼走一波,尽量撑到来年春茶季。

这种市场模式下,春茶支撑起了茶企一年7成的收入。春茶季行情好,一年都不慌。一旦春茶季不好做,下半年无论怎么挣扎都补不会回来。


茶叶,收得多,卖得少

春茶季,所有的订单汇聚茶山。

原料价格已经很透明,只要几十公斤茶叶,茶农不会卖,茶商也没利润空间。承包茶园,就成了茶农和茶商共同的诉求。

承包茶园,说白了:茶叶是按几百公斤,甚至几吨地收进来。但卖茶的时候,有大半年是一饼一提地卖。

卖掉的,永远没有包茶园收进来的多,茶叶自然越积越多。

茶叶,不是想卖就能卖

有人会说:茶叶卖不掉的原因是,价格虚高,喝不起茶。这只是一方面的原因。

如果茶叶降价就能卖掉,那么,那些有二十来吨货真价实的山头茶的老板,会毫不犹豫的变现走人。

试想,就算货真价实的好茶降到均价500块一公斤,20吨山头茶,20000公斤茶叶,单价500块,也是1000万的收益。

要真能卖掉,茶老板一定会不加思索,直接变现,把欠着的原料款等结清,下半辈子潇洒去了。

关键在于:茶叶,降价也不一定能卖掉。

如果真正的茅台降价,一定大卖,而且,大多数卖茶的都想去抢一瓶。它是标准品,且受众群体大。

然而,茶叶,价格和品质没有实用的标准。这个行业的现状是:优质名山茶一年的产量可能只有500吨。然而,市场上号称名山的,起码也有5万吨。

茶叶市场,造假已经严重得:很少有人相信,市场能买到真正的冰岛老寨古树了。

假茶泛滥,使茶叶市场,被分成一个个小圈子。

只有圈子里相信你的人,才会相信你的茶。这个行业,不是靠产品本身,而是靠人品背书。

一个做货真价实的山头茶的茶企,能影响到的人,只有茶商周围那一群相信他的人。

出了圈子,就算你做货真价实的优质古树茶,别人也不相信你的茶是真的。

真假难辨的市场,做真茶的降价了,别人也不相信你是真的。你还是卖不掉。

茶企,靠现金流活着

支撑一个企业活下去的,从来不是有几吨好茶库存,而是现金流。

一个茶企能影响到的人非常有限,这意味着客户总量,很难有突破。

而且,一个企业开发很多产品,真正好卖的茶叶,可能就那么几款。


比如,一个小茶企有2000个买茶的客户,这个数量短期内不会增加。每个客户每年买3000块的茶叶,这家企业的现金流就是600万元。

这600万元,要支付茶农的原料款,包装费用,员工工资,水电开支,刚好能支撑企业活着。

如果茶企降价20%,客户短期内不会有增长,茶企的现金流却变成了480万元,企业就活不下去了。降价的,基本都凉了。

茶叶的圈子属性,决定了茶企的客户数量有限。除非是不打算继续做茶。不然,茶企通常不会降价。

茶企,要用有限的客户维持茶企的现金流,保障茶企活着。

客户数量没有大突破的时候,茶企非但不敢降价,反而只能涨价。

比如,原本茶企2000个客户,每人买3000的茶叶,一年600万流水。

茶叶涨价20%,有一部分客户觉得价格贵,流失了。但大多数老客户喝惯了好茶,还是会继续买。

虽然流失一部分客户,但茶企涨价后,可能有680万的流水。

普洱茶市场,从源头到终端,绕进了一个奇怪的循环:

茶叶季节性,春茶走量——茶商包茶园,茶企收进来的货多——开发很多产品,好卖的只有几款——茶叶卖的少,存的多——茶叶非标产品——库存茶降价不一定能卖掉——只能靠少量茶叶和有限的客户支撑起现金流——维持高价,继续涨——价格高,限制新客户的开发。

这个循环,在当前的市场,是无解的。它也决定了:茶叶大积压,茶商茶多钱少的局面,几乎是不可能改变的。


行业背景,决定了从业者的选择:

如果收点原料,压几饼茶,当个卖茶的店小二混口饭吃。茶的受众广,只要做好内容,做好品质,小日子也能过得云淡风轻。

然而,要在茶行业做真正的山头茶品牌,勇气可嘉。

来源:普洱话江湖,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24,462条结果 (用时 0.025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459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