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第一批茶苗

找到约616条结果 (用时 0.012 秒)

安吉1500万株“爱心茶苗”扎根川湘黔 一路向西!最后一批扶贫白茶苗昨日运抵青川

 

1600多公里,这是从浙江省安吉县溪龙乡黄杜村到四川省青川县沙州镇青坪村的距离。

 

昨天上午,当最后一批50万株茶苗经过长途奔驰顺利运到目的地时,驾驶员段勇长舒一口气。

 

村民们开心地领取茶苗 通讯员 丁峰 摄


村民第一时间把茶苗种下去 通讯员 丁峰 摄

安吉黄杜村白茶园


自去年10月18日首批300万株茶苗启运起,经过近5个月的时间,安吉县黄杜村党员群众捐赠的1500万株扶贫苗,终于全部运抵受捐地。其中青川县共受捐450万株。

 

植树节将至,青川县借助“爱心茶苗”种植的契机开展植树活动,种下满眼翠绿,孕育崭新生活。

 

未来,这批来自浙江的“爱心茶苗”将深深扎根中西部,引领更多贫困地区早日走上致富路,也将浙江百姓的关怀与牵挂,深深植根在当地百姓心里,让友谊之苗开花。

 

“爱心茶苗”抵青川

 

昨天是个大好的晴天,青川县沙州镇青坪村,一片热闹的景象。

 

货车车厢外,青坪村村民小心翼翼把茶苗搬下车,整齐地摆在空地上。“这些都是爱心茶苗,可不能弄坏了。”村民强自浩激动不已。

 

昨天上午9时15分,装载着最后50万株安吉“爱心茶苗”的冷链车,平安抵达四川省青川县沙州镇青坪村。货车驶进村口的那一刻,锣鼓喧天,掌声雷动。挂有“溪龙乡黄杜村‘白叶一号’扶贫苗”几个大字的横幅,在阳光的映衬下格外显眼。

 

经过近3个小时的忙碌,整车茶苗被卸完。青坪村委前的空地,放眼望去一片翠绿,淡淡的茶香弥漫在空气中。忙碌了一个上午的村民,脸上洋溢起幸福的笑容。

 

“这批苗种下后,450万株‘白叶一号’茶苗种植就全部完成了。”青川县农业产业化发展中心主任张迅说,青川“白叶一号”茶苗规划种植面积1500亩,分布在青川县沙州镇、瓦砾乡和关庄镇等3个乡镇的11个村,惠及512户共1544人。

 

心系他乡助脱贫

 

这批“爱心茶苗”的背后,有一个美丽的故事。

 

安吉县溪龙乡黄杜村,这个早些年在当地“出名”的穷山村,因为一片叶子富了一方百姓。坚持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之路,种植白茶让黄杜村乃至整个安吉县收获了绿色红利。

 

黄杜村村民饮水思源,致富后更心系贫困地区发展,主动提出先富帮助后富。

 

去年4月,黄杜村党总支书记盛阿伟等20名党员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汇报了村里种植白茶致富的情况,并提出愿意捐献1500万株茶苗帮助贫困地区脱贫。

 

很快,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传来,充分肯定这种为党分忧、先富帮后富的精神,勉励大家把帮扶困难群众这种事做实做好做出成效,带动更多人为脱贫攻坚贡献力量。这一喜讯,让全省党员干部群众深受鼓舞,更让黄杜村党员群众倍感振奋。

 

自去年10月18日首批300万株茶苗启运起,至今年春节前,黄杜村已经将1350万株茶苗运往贵州省普安县、沿河县,湖南省古丈县和四川省青川县。

 

“此次的50万株茶苗是最后一批。”黄杜村党总支书记盛阿伟表示,剩下的150万株捐往青川的茶苗之所以等到前几天分3批启运,是因为这段时间天气回暖,且青川县新平整的土地近期已准备就绪,适合茶苗运送和栽种。

 

在接到对方通知后,黄杜村立即组织人手起苗、运送。

 

精心种植共富裕

 

去年10月20日首批茶苗抵达青川县后,当地村民就第一时间开展种植。在已经种植完毕的茶园里,一垄垄的茶苗被黑色的遮阴网覆盖,粗大的水管遍布茶园。

 

从去年起,青川县在各大茶园中开展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道路、水管以及冬天防冻的地膜等一应俱全。目前,茶苗成活率非常高,当地村民对“爱心茶苗”脱贫致富充满信心。

 

据了解,最后一批茶苗将全部种植在沙州镇,该镇青坪村是种植主战场。

 

“要种好最后一批爱心苗。”青坪村党支部书记汪勇明说,由于村里部分种植地区海拔较高,不容易种植,所以接下来的茶苗种植将有一部分放在和青坪村毗邻的松林村连片种植。为了让茶苗尽早能够落地生根,村里聘请了当地200多名村民来帮忙,尽快让茶苗落地生根。

 

安吉也时刻关心着这批爱心茶苗的种植生长情况。为确保茶苗种活种好,截至目前,安吉县已累计派出各级技术人员6批30人次,对受捐地进行种植指导。

 

“当地还采用稻草、地膜等对茶苗进行覆盖。虽然过了一个冬天,但各地种下的茶苗成活率都在90%以上。”安吉县溪龙乡黄杜村支部委员阮波说。

 

“接下去,我们要和受捐地一起努力把茶苗种好种出效益,助力贫困群众早日走上致富路,使茶苗成为脱贫苗、致富叶。”盛阿伟说。

(来源:杭州日报)

茶产业一周综述:茶产业助力第五个国家扶贫日

一帖事便知,纵览茶界事。为了让大家更好的了解一周内茶产业发生了哪些事情,小编将在未来每周五集中整理出部分本周内茶产业发生的,以供大家阅览。本周迎来了第五个国家扶贫日,接下来就跟随小编,看看茶产业有哪些相关行动。

 

 

从浙江安吉出发,扶贫茶苗运往扶贫一线

 

18日,浙江省安吉县黄杜村,举行“一片叶子富了一方百姓”——安吉捐赠茶苗启运活动。

 

15年前,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到安吉县调研,提出“一片叶子富了一方百姓”。这些年来,黄杜村党员群众牢记总书记的嘱托,打响了安吉白茶品牌,蹚出了一条以茶富农、以茶兴业的脱贫致富道路。“吃水不忘挖井人,致富不忘党的恩”,今年4月,村里20名农民党员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汇报村里种植白茶致富的情况,提出捐赠1500万株茶苗帮助贫困地区群众脱贫,得到了总书记的充分肯定。18日,第一批运往四川青川等地的捐赠茶苗正式启运。

 

 

黄杜村党总支书记盛阿伟说,“截至目前,我们已完成受捐地区茶苗种植技术人员的培训工作,并派出技术指导小组,到受捐地配合指导土地翻耕等茶苗种植的前期准备工作。第一批茶苗捐赠运出后,我们将马上赶往受捐地现场示范种植、蹲点指导,也将安排人员赴种植地积极帮助受捐地茶农解决各种问题和困难。”

 

据了解,这批茶苗是精选的“白叶一号”——安吉白茶里最优质的品种。受捐地代表、青川县委副书记、县长刘自强介绍,青川已经请专家学者综合分析自然条件、科学研判规划区域,确定沙州、关庄、瓦砾三个乡镇为项目实施地,成立了土地专业合作社和茶叶专业合作社,完成了1500亩土地整理。

 

浙江省茶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吴骁承诺,“白叶一号”茶苗捐到哪里,浙茶集团的加工、品牌、承销就跟到哪里,确保爱心茶栽得活、种得好、有销路。集团将对受捐贫困户实行包销原则,确保受捐贫困村民从中稳定受益、增收脱贫。

(文章来源:人民日报)
 

 

 

云南 - 云南启动“扶贫茶”公益活动 以茶为媒精准扶贫

 

17日,在中国第5个扶贫日之际,云南省启动“以茶为媒·精准扶贫——‘10·17’扶贫茶助推脱贫攻坚”公益活动,旨在精准构建“消费者+生产企业+建档立卡茶农”的带贫帮贫机制,帮助贫困茶农脱贫致富。

 

党的十八大以来,云南省实现556万贫困人口脱贫、2770个贫困村出列、15个贫困县(市)摘帽。但目前,该省仍有332万贫困人口、73个贫困县,贫困人口、贫困县数量均居全国第一。

 

 

此次启动的公益活动,将通过搭建市场连接贫困茶农的“桥梁”,精准构建“消费者+生产企业+建档立卡茶农”的带贫帮贫机制,共同推出扶贫茶,助力普洱、临沧、西双版纳等普洱茶产区12.53万户46.22万建档立卡贫困茶农脱贫致富。

 

据悉,为保证扶贫茶产品质量,云南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将全过程监督扶贫茶生产,并采取大数据对质量控制追溯。

 

云南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倡议,各类企业、社会各界人士伸出援助之手,兴一片茶叶、富一方百姓,把对贫困民众的关爱之情投入到购买扶贫茶的具体行动之中。

 

“实践证明,扶贫茶是把产业扶贫和社会扶贫紧密结合的有效手段,是助推贫困民众实现稳定增收的有效渠道。”中共临沧市委副书记张剑萍介绍称,2017年以来,该市率先采取“公司+合作社+建档立卡茶农”的方式,发动24户茶企收购贫困户的茶叶,推出扶贫茶。目前,24户茶企共收购贫困户茶叶原料2000多吨,生产茶饼40多万饼,实现销售收入1亿多元。

(文章来源:中新网)

 

 

 

湖北发布十大旅游扶贫计划,打造茶文化旅游线、精品旅游名村等

 

10月17日,“中国扶贫日湖北旅游行暨房县诗经(黄酒)文化旅游节”活动在十堰房县举行。省旅游委现场发布了《湖北旅游扶贫新十大行动计划》,进一步推动旅游扶贫。

 

 

《十大行动计划》包括:持续推进深度贫困区的旅游扶贫,推进旅游与农业、文化等产业的全面深度融合,到2020年,深度贫困区的旅游扶贫重点村基本建成完整的旅游产业体系;继续支持大别山、武陵山、秦巴山、幕阜山四大连片特困地区的旅游扶贫工程,在贫困区重点培育5个以上的具有省际区域影响力、要素配套齐全、年接待游客数量达到500万人次以上的县域乡村旅游目的地;支持四大连片贫困区创建5个精品旅游强县、10个精品旅游名镇、20个精品旅游名村和30个精品民宿;持续推进贫困区旅游与茶叶、中医药产业的融合,支持四大贫困片区开展茶旅融合,支持建设10家以上的茶文化旅游示范景区,打造10条茶文化旅游精品线路;集中培育15个“乡村旅游后备箱工程基地”,培育20个以上的安全、优质、有特色的旅游商品品牌,使旅游购物收入占贫困区旅游总收入的25%以上;持续支持旅行社结对帮扶9个深度贫困县,鼓励旅游景区参加旅游精准扶贫事业,鼓励高星级饭店与贫困区市场主体签订采购协议,进行农旅对接;持续支持贫困区培育四季乡村旅游品牌;持续开展金融帮扶旅游扶贫,启动第一批全省金融支持旅游扶贫优质项目;持续开展旅游扶贫模式的推广探索,编写并推广湖北省旅游扶贫经典案例;持续支持贫困区旅游促进乡村振兴事业,把旅游培育成为贫困区乡村振兴的引领产业、美丽乡村的有效载体、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和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统计显示,“十二五”以来,全省累计有110万人通过旅游实现脱贫,2017年旅游扶贫的建档立卡重点村人均通过旅游增收5000元以上。

(文章来源:武汉晚报)

 

 

 

建德苞茶获评全国首个茶叶类农产品国家气候标志

 

10月15日,全国气候与气候变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组织气候、生态、环境、地理等领域的专家,对国家气候中心编制的《建德苞茶国家气候标志评估报告》进行了严格评审,专家组一致认为:建德苞茶符合国家气候标志优质农产品气候品质类评价标准,授予其国家气候标志。

 

 

建德位于浙江西部,为陆羽《茶经》中记载的中国八大茶区之一的古睦州。苞茶创制于清同治年间,原名为“严州苞茶”,1979年进行恢复创新,改名为建德苞茶。建德苞茶形似弯月,汤色嫩绿明亮,香气幽香清甜,滋味鲜醇回甘,叶底嫩匀成朵。建德苞茶先后荣获“中国文化名茶”称号及北京茶叶博览会金奖。2008年5月,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建德苞茶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目前,我市已经启动了建德苞茶区域公共品牌建设计划。

 

建德苞茶产区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温度适宜降水丰沛,冬暖夏凉宜人小气候明显。建德苞茶的气候品质优势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气候资源优势突出。建德年平均气温和春梢期平均气温适宜,≥10℃积温高,日较差大;降水充沛,平均相对湿度适宜;年平均日照时数和日照百分率等条件均非常适宜茶树生长和茶叶品质形成。二是气候风险总体偏低。高温热害、低温冷冻害、雪灾、干旱等风险低。三是建德苞茶品质佳。建德苞茶水浸出物含量多,氨基酸含量高,茶多酚含量合适,优良的气候条件造就了建德苞茶色、香、味独特的品质特点。四是生态环境优越。良好的空气质量、土壤状况、植被条件、水质条件和丰富的水资源以及独特的地形地貌构造了优越的生态环境。

(文章来源:建德

 

 

 

2021年湖南茶叶乡村振兴“十大重点县”长沙县:三湘第一县·百里茶廊美如画

▲全国三十座最美茶园之一——金井茶园

翻开长沙县地图,一条蜿蜒100多公里的绿带,串起春华、路口、高桥、金井、开慧、福临、北山7个乡镇,勾勒出一个大写“几”字。

在这个“几”字上,分布着2个农业部标准茶叶园、5个省级优势特色茶叶产业园、2家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省级龙头企业;1个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长沙绿茶)、3个中国驰名商标(“金井”“湘丰”“怡清源”)、2个湖南省著名商标(“金鼎山”“高桥银毫”)。

这是全县最具活力的农业产业聚集带,湖南省五大、长沙市四大优势产业带之一——百里茶廊。

▲长沙县百里茶廊示意图

近年来,长沙市委、市政府将长沙绿茶作为长沙县“一县一特”的主导产业加快发展。以百里茶廊为核心区域的茶产业带迅速崛起,沿线发展茶园10.43万亩,县外订单茶园面积40余万亩。2020年,加工干茶7.58万吨,实现销售收入 22.1亿元,茶及相关产业综合产值41.6亿元。

长沙县先后荣获“全国重点产茶县”、“全国三绿工程茶业示范县”、“国家标准茶园建设基地县”等称号。2020年中国茶业百强县榜单,长沙县挺进10强位居第7位,成为中国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当之无愧的“排头兵”!

“文化统筹”领风骚

长沙县是著名的茶叶之乡,又是“三湘第一县”,一直引领着湖南茶业的发展。

这里产茶历史悠久,文化底蕴厚重,早在西汉时期已开始茶叶生产,唐代诗人有“湘资泛轻花”的题咏,到五代马楚王朝时期,长沙种茶业盛极一时。明清时期,县内仅高桥、金井一带茶行就达48家,高桥茶庄乃全国72家著名茶庄之一。

历代文人墨客曾留下了许多颂赞长沙茶叶的篇章。《本草纲目》曾载:“楚之茶,则有湖南之白露,长沙之铁色”,近代文豪郭沫若、著名画家何香凝感于长沙绿茶佳茗,以茶为题,吟歌作赋,题诗作画。

▲第七届长沙(国际)茶文化旅游节

走进近现代,敢为人先的长沙人把握潮流,以更富时代感的方式为茶文化标记新的注脚。

长沙县成了中华茶祖节主要主办地。2005年、2006年连续举办了两届中国湖南·星沙茶文化节,推进了茶祖文化和我省千亿茶产业战略和茶叶四大优势产业带的形成。2015-2021年,长沙县连续举办多届长沙(国际)茶旅文化节,以节会为平台,构建起茶文旅融合发展一体化的新格局。

在湘茶文化的“大部头”中,长沙县浓墨重彩,书写了重要篇章。

“绿水青山”硬指标

百里茶廊地处省会城市东大门,机场、高速、国省道连通乡镇,路网四通八达,区位得天独厚。在这“寸土寸金”之地,长沙县下大决心开辟了一方茶叶发展的“净土”。

市县两级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长沙市“一县一特”农业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加快茶产业发展五年行动方案(2018-2022年)》和《关于加快长沙县茶叶产业发展的意见》,每年安排5000万用于“一县一特”茶产业的发展。

▲湘丰茶业有限公司的飞跃茶叶基地:中国科学院唯一一家有机茶示范基地,面积3200亩,被评为国家级茶叶标准化示范基地

瞄准茶叶种植这个“先手棋”,长沙县科学布局、高标建设:

一方面,鼓励荒山荒地、低效果园改造种茶,坚持“生态化、良种化、规范化、标准化”原则,新扩茶园基地。一方面,完善“标准统一、集中连片、企业经营、农户管理、利益共享、持续发展”的茶园建设开发模式,对老旧茶园进行改造,全力打造适应机械化生产的高标准茶园。

目前,全县已建设了一批国内领先、示范效果突出的高品质、高标准有机茶园,打造了金井镇沙田村、石井村、开慧镇石燕村、葛家山村等多个千亩茶叶专业村。“百里茶廊”串起来、美起来,充分发挥了规模效应、集聚效应和景观生态效应。

▲金井茶园

▲开慧骄杨茶园

▲怡清源长春茶园

“科技创新”增活力

走进湘丰智能装备科技园,一排排绿植掩映的楼宇、工厂,一条条现代化生产线,投资2000万元打造智能茶叶精制装备研发与产业化中心……让人一下子就感受到了长沙茶业发展的蓬勃生机。

▲湘丰集团花园式工厂

作为“中国茶业十大领军企业”、“国家绿色工厂”、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湘丰茶业旗下拥有两个全资子公司、八个控股子/孙公司、两个分公司和六个参股公司,四大产业园区,实现了茶苗繁育、茶叶种植、茶叶加工、茶叶销售、茶叶装备研发制造销售、科技推广、茶文化传播、茶业旅游等业务全面发展。

公司在县域内自有茶园面积5.5万亩,拥有现代化茶叶加工厂房42000多平米,在省内主产茶区建有生态茶园和加工厂,总产能12万吨。目前,公司名优绿茶市场份额居全省第一,产品销往全国,出口中东、欧盟、西亚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2020年排名中国茶行业综合实力百强企业第五位。

湘丰是“产业巨舰”,也是“智慧大脑”。据湘丰集团茶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程孝介绍,公司与中国科学院亚热带生态研究所、中国茶叶研究所、湖南省茶叶研究所、湖南农业大学等多家科研院所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在自主创新方面,已申请获批专利50多项,发表研究论文80多篇,荣获湖南省农产品创新贡献奖等多个政府奖项。湘丰自主研发了适用于六大茶类加工的全自动清洁化、标准化、模块化、智能化、数字化生产线,助力国产茶叶的规模化生产。

▲湘丰茶业中科院亚热带农业环境观测站

“科技创新是长沙茶叶企业根植骨髓的基因,也是长沙县茶产业发展的密码。”长沙县农业综合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主任彭亚表示。

近年来,长沙县加快推进茶叶机械设备数字化、标准化、智能化的转型升级,全面提升茶叶绿色加工能力和水平。金井茶业引进了茶叶初制、精制加工设备和有机袋泡茶自动化生产线,湘丰茶业研发全国首条炒青绿茶全自动生产线,鸿大茶叶公司引进了浙江勤工机械 50G/100G/250G全自动包装线2条,为全省第一条出口茶叶包装生产线。

▲标准化全自动生产线

依托省茶叶科学研究所、湖南农业大学,建立了长沙绿茶名优茶技术创新中心,改进茶叶加工工艺,提升茶叶品质,丰富茶叶品类。目前全县已形成以绿茶为主体,红碎茶、绿碎茶和黑茶、出口茶、名优茶、礼品茶和办公茶多茶类共同发展格局。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该县依托省茶叶科学研究所打造了全国茶树“育繁推一体化”育苗中心;以龙头企业作示范引领,建设了一批优质母本园及无性系良种茶苗繁育基地,是名副其实的“湖南茶苗繁育第一县”。

目前,长沙县共拥有国家级龙头企业2家(湘丰、金井)、省级1家(怡清源)、市级3家(鸿大、金湘园、荣福);湖南省茶研所实验茶场是全国茶苗繁育能力最强的基地。金井镇获批湖南农业特色小镇(绿茶小镇)。

以“龙头”为引领,中小茶叶企业做大做强做优,产业集群强势崛起。长沙县成为湖南省首家以茶叶产业作为主导产业的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2020年底获得“三品一标”数量达136个,位于全省前列,且地理标志产品“长沙绿茶”主要产区均在县域内,获得农业系统认定的有机茶园1100亩,绿色茶园3430亩,有机认证产品4个,绿色认证产品7个。

“三产融合”火乡村

“浙有龙井,湘有金井”,金井绿茶,素有美名。

霜降时节,走进金井镇金龙村,在茶文化交流展示中心、非遗手工制茶传习所、自然茶馆感受茶文化,在金茶公园、茶叶迷宫欣赏茶风景,遍野绿意盎然,茶香闻之心醉。

▲金井茶业基地

“今年国庆,我们这里游客特别多,一晚上开过来的房车就有100多台。”金井镇金龙村党支部书记刘宇兴奋地说,“这些年,多亏金井茶业的茶旅项目,美了村庄、富了村民。现在,村企共建美丽宜居乡村,打造无人酒店、露营基地和中南地区最大的天文台,明年开春定能惊艳八方游客!”

▲魅力茶园,快乐骑行

在在长沙,只要饮茶者,必听过“金井”的名号。湖南金井茶业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集茶叶种植、加工、销售、科研、旅游于一体的集团公司,拥有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中国驰名商标、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五星级企业、全国三十座最美茶园、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湖南省老字号企业等诸多“名片”。现有茶园面积近10万亩(含县外订单茶园),带动茶农5万多人,下辖6个加工厂,年加工能力7000多吨,2020年产值45186万元。

今年以来,为落实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公司以党建为引领,积极探索村企共建共治共享模式。在金龙村,村集体、村民筹资108万元,村企共建集群片区共投资330万元,总筹工超过3500工时,村民自发腾地600平方米,修缮硬件、美化环境,共建“美丽宜居村庄”。

“在产业振兴方面,金井茶业在一二产业上发力,90%以上的三产让给老百姓做。公司打造‘网红打卡地’,做好引流、培训、监督工作,老百姓开餐饮、办民宿、卖特产。通过乡村振兴整村推进示范片建设,达到农业高质高效、农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目的。”湖南金井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周宇介绍。

▲“天天向上”节目组走进金井

金龙村大丘墈组的汤亚刚常年在外地工作,眼下他回到老宅子,琢磨着更长远的发展。作为第一批签约《民宿合作协议》、尝试政企村三方合作的村民,汤亚刚信心十足:“我家的‘大三间’背靠茶园,耳房、主卧、客厅推窗见绿,做民宿得天独厚。我计划投资50万元,把房子改装成阳光民宿,让更多游客感受到茶乡之美。”

美丽风景带来了大好“钱”景。如今,每年来茶园及周边观光、体验的游客超过20万人次/年,旅游综合收入超过600万元/年。老百姓生活在茶园、生产在茶园,享受茶园生态,吃上“农文旅融合”饭,日子过得比蜜甜。金龙村获评国家级生态村、全国文明村。

金龙村的幸福生活,是茶文旅融合助力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长沙县以湘丰、金井两家茶叶龙头企业为引领,汇集多方力量联合打造茶叶生产、加工、贸易、文化和休闲游综合基地。金井“绿茶小镇”全域旅游茶乡小镇、高桥“明清茶文化”主题镇、开慧“红色茶旅”小镇、北山“茶梅旅”特色镇等一批茶旅小镇如雨后春笋般崛起。

全县茶产业影响力、带动力进一步提升,茶叶企业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6000多人,共计支付劳务工资9000多万元,带动农资服务、包装材料、物流业、服务业等行业同步发展。

特别是金井镇,从事茶叶种植、生产、销售的从业人员多达6万人次,2020年茶产业产值达16亿元,一跃成为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强镇。全年共计接待游客100余万人次,茶园周边的村民仅游客接待收入增长了40%左右。

▲茶旅经济红红火火

“结合乡村振兴五年计划,未来五年,长沙县茶产业发展将以产茶为基础,推动茶文旅深度融合,实现茶园面积稳定在10万亩左右,综合产值突破55亿元。”长沙县农业综合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主任彭亚信心满满。

如今的“百里茶廊”,绿意盎然、生机勃发!

一种看得见山、望得见水、“大美乡村”的幸福画卷正徐徐展开……

来源:湖南茶业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613条结果 (用时 0.006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3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