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大益新VI元素

找到约4条结果 (用时 0.001 秒)

茶企终端门店升级,究竟升级了什么?

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路口,如何跨越与前进?很多企业选择了变革升级!

就茶行业而言,可以看到华祥苑、中茶、武夷星、大益茶……各大品牌茶企都在终端门店上下足了工夫。那么,这些新升级的门店如何打破大众对传统茶企门店固有的刻板印象?茶企终端门店升级,又究竟升级了什么?一起来看看。

打破固有“刻板印象”

茶企终端门店迎来焕新时代

在大众固有的印象中,茶叶店古朴、沉闷、单调,是中老年人才会光顾的场所,与新时代的年轻消费者几乎“绝缘”。

近年来,众多茶企终端门店升级焕新,不管从外部门头、门店整体设计、内部陈设展列、室内装潢、功能分区和整体视觉感官上,都发生了“冲击性”的变化,吸引着不同类型的消费者。

  

位于昆明七彩俊园商业区大益茶店,是一个将商务、人文、餐饮、休闲及购物相互融合的复合型多功能城市中央生活体。其店面自带东方生活美学的特定空间,通过现代艺术风格与传统中国茶文化元素之间的巧妙搭配和空间分隔,把单一的产品销售模式升级为提供商务洽谈、休闲打卡、茶道花道培训的多维空间,让进店的消费者享受到更舒适的茶饮体验,刺激拍照打卡的意愿,以及邀请好友二次进店的可能。

△昆明七彩俊园商业区大益茶店图片来源:茶悦世界

“为了更好地服务现代化主流消费群体,大益茶近年来一直在进行升级,我们希望把传统的、偏中老年的消费习惯,通过门店升级来吸引更多年轻的消费群体来喝茶,并喜欢上喝茶。”大益茶厦门店负责人分享道。

△大益茶厦门思明区店受访者供图

新式茶饮和传统茶饮之间能互相融合吗?2020年7月,首家以“传统工夫茶+新式茶饮”模式亮相的孝文家茶宁波店,演绎着传统与新潮碰撞。一楼采用简约现代化设计,将产地好茶和时下流行的调饮茶结合玩转年轻人最爱的新式茶饮。二楼质朴典雅,主打传统工夫茶,包厢雅座皆备,优质的消费场景将新中式高端路线进行到底。

△孝文家茶宁波店图片来源:孝文家茶

同样走高端路线的还有华祥苑,新店“华祥苑国缤茶”区别于“华祥苑茗茶”标准店,整体风格更加高端。金棕为主的门头色调、巨型的门头占位,配合内部的“国缤蓝”,高端大气之感尽显。

△图片来源:华祥苑

据了解,华祥苑国缤茶店主要从门头、空间、储存、包间上进行了升级,定位高端商务人士。店内设置国缤专柜与老班章专柜,专门陈列国缤茶、G500老班章,还配备了专业茶仓,专门存放普洱茶和白茶。

△华祥苑国缤茶店内景图片来源:华祥苑

今年6月,首次以SI(空间识别系统)来打造的鼎存白茶全新形象店,门头从之前沉稳低调的红色门头换成清新亮眼的绿色,优化了logo设计使其更加精致。内部空间和陈列自带丰富的白茶文化元素,以“铜锈绿”和“香槟金”为主色调,将传统与现代融合,让人眼前一亮。

△以VI系统打造的鼎存白茶福州店图片来源:鼎存白茶

“2021年,我们实施全新的MI(理念识别系统)、VI(视觉识别系统)、SI(空间识别系统)为一体的企业识别系统。希望通过门店升级,提升消费者的品茗体验感和对品牌的信赖感与认同感。同时,以白茶文化为引领,更好地展示福鼎白茶文化,为实现‘中国高端白茶’的品牌梦想而努力。”鼎存白茶工作人员表示。

△鼎存白茶福州店内景图片来源:鼎存白茶

今年8月焕新的武夷星三姑度假区旗舰店,新店门头依旧是其主打的红色调,但在细节上通过灯光应用和字体设计等方式让门头变得更加精美、有辨识度。新店还利用通透无遮挡的玻璃橱窗,让人一览店内精心设计的产品陈列和内部空间,无形中拉近了茶企与消费者之间的距离,而且更加吸睛,夜间效果尤佳。

△武夷星三姑旗舰店图片来源:武夷星茶业有限公司

针对门店升级,武夷星茶业品牌总监江佳道说道:“我们每两年都会在原有基础上进行终端门店升级,每次围绕一个主旨进行。这次升级最大的不同之处是强调直营店的销售属性,不管是从灯箱、主题打造、空间设计、饮茶体验感和系列产品的陈列划分上,都有了更高的要求。直营门店作为茶企对B端和C端受众的窗口,我们希望担负起自己的责任和使命,去引领这个市场,去输出属于岩茶品牌的新标准和新规范。”

据了解,在规范标准门店形象的同时,武夷星也积极尝试以文化店为载体探索茶空间的多种可能性,去年福州富力武夷星文化店的建设过程中就采用了完全不同的设计语言,将传统茶叶门店打造成兼具艺术性和展览性的空间。

△武夷星福州富力文化店图片来源:武夷星茶业有限公司

纵观新升级的茶企门店发现,门头的升级主要从颜色、外形整体框架和橱窗设计上进行焕新。而作为真正把消费者留下的店内格调、布局和茶饮服务才是升级的内核所在。新升级的茶企,告别了旧时空间狭小、产品摆放紧凑的挤压感,空间上普遍宽敞明亮、简洁雅致,整体更加现代化、时尚潮流化。

终端门店升级的背后

是企业愿景的落地生根

任何一个品牌的成功,都不是单点的胜利,而是系统的成功。做品牌,比拼的是整条价值链系统,换门头、改logo、调整空间布局只是品牌升级的表面映射。事实上,在洞察市场后根据自身品牌定位而展开的一系列动作才是系统的革新。

关于终端门店升级,受访茶企均表示,这不是“突然”的行为,而是长久以来的布局和规划。

当前,茶企终端门店迎来了革新迭代时期。作为连通茶企与消费者之间的桥梁,期待未来的茶企门店更加地标准化、规范化、多元化,并跟随时代的脉搏探索更多的可能性。同时,带着茶企的温度让中国茶被更多的消费群体接受。让喝茶,变成是一件易得又很美的事。

来源:说茶ShowCha,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拐点专题·产品篇|向消费市场进发,做天下人的茶!

一、拐点已至,大潮之下,谁能独占鳌头?

转眼间2018年已过了大半,纵观茶行业这半年来的发展,它又出现不少新趋势!

2018年1月,佳兆业集团与兴海茶业签约,正式进军中国茶行业,引发全行业的关注;2月,“一纸合同”搅动一池春水,68万元/公斤的老班章拉开了春茶大战的序幕,高价春茶层出不穷;3月,天猫开茶馆、京东包茶山等,各大电商纷纷掘金春茶市场,2018电商春茶争夺战开打;4、5月各地茶博会陆续开幕,各大茶企一展风采;6月,618年中大促,茶叶电商纷纷发力,线上销售获高度关注……

这一系列的信息无不透露着2018年的机遇与挑战。说得详细一点,就近期几场茶博会而言,我们也可以初见端倪。

1.新营销渐火

第二届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上,阿里巴巴专门为此举办了茶叶电商节,现场展示茶叶新零售样板店,展示茶叶电子商务的魅力。

2.北方茶叶市场渐火

部分实力茶企纷纷聚焦北方的茶博会,或两地同时参展,或放弃南方参与北方茶博会。

3.柑普茶市场正在回归理性

柑普茶整体呈现“退火”趋势,参展的柑普茶企业逐步减少,部分柑普茶企开始转型。

4.普洱茶企“去山头化”拐点已现

老班章、冰岛等耳熟能详的“名山茶”更多集中在杂牌大排档展区,而品牌茶企的特装展区除了个别无法摆脱老班章等名山茶路径依赖的厂商外,更多茶企展出重心已转向熟茶、高端拼配、中期茶领域。

5.中外茶业交流日益频繁

大型的茶博会上,基本都可见海外茶企参展,其中第二届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尤为明显,如斯里兰卡、土耳其、马来西亚等国家,茶企都是在官方的带领下抱团参加了茶博会。

当然,新时代大背景下,茶行业新的发展趋势远不止这些。我们认为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与推广下,茶行业无论从消费者角度、创业团队的成熟度,还是从基础设施、上游生产、供应链到下游支付、物流基础,都已经日趋完备,品牌市场已经到达了快速爆发的阶段,因而,2018年正是非常关键的转型升级元年,也是茶行业由种植经济向品牌经济转型的“拐点”之年。

因此,本刊编辑部通过走访几十家企业、经销商等,以求从产品、营销、渠道等方面深度剖析2018年茶行业的机遇与挑战!

二、产品篇:向消费市场进发!做天下人的茶

中国经济由大转强,承载着中国文明,代表着中国文化符号的商品必将出现,而茶叶就具备这样的精髓内涵和文明特质。但茶叶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在国内还没有被完全普及。中国作为一个产茶大国,国内很多人却对茶叶的认知不深。

茶文化需要传承,但要让广泛的人先去接受。《舌尖上的中国》等节目的热播,都体现了国人文化消费、个性消费的潜力。未来随着文化环境的成熟和多元化,茶叶这种传统的、具有精神内涵的载体将越来越被国人所接受。

1.近乎行业共识:基于消费流通的产品理念

在消费升级的大环境下,传统、单调的茶叶产品开始滞销,这是毋容置疑的。很多传统茶企的年销售额不断下滑,日渐萎缩的收藏市场迫使茶企不得不转向消费市场发力。

而面对众多不懂行的消费者,传统茶企的很多原有产品是不符合其消费预期的。而怎样引导大众消费者的认知,如何让消费者形成“这个茶适合我”的认知,是很多传统茶企在探索的问题。

(1)又好又便宜,不买它买啥

圈内的天价茶虽然很多,但影响力仅仅只在行业内。很多茶商反映,现在市场上高端茶、礼品茶的销量大幅缩水,每斤几千元的茶叶很难卖了。据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产业经济研究室发布的《茶叶品牌化消费行为与营销策略》研究报告显示,购买单价(斤)3000元以上的茶叶的消费者只占总比例的8%。

而产品终归还是需要终端的经销商来打通渠道,消费者才能接触到产品。价格下去了,经销商愿意拿货,消费者才愿意买。

传成老树白茶招商总监林居能就认为:“在当下的市场,只有可以流通的产品才是市场需要的。白茶就充分迎合了这种需求,所以这两年在市场很火。消费者方面,则需要强调功能性,或者提升产品对他的吸引力。目前大众消费市场才是茶行业的未来。”

针对这样的消费环境,很多茶企推出了很多价格亲民的产品。像今年广州春季茶博会热推的几款产品:润元昌的蓝铁,巅茶的春暖、F8、如锦,雾雨深的寒露,无一不是价位亲民的消费茶。这些产品虽然价格亲民,但质量反而更加精益求精。

润元昌营销总监王奋斗表示:“这些年我们不断研发尝试,终于进入了新时代的渥堆发酵阶段,通过选用春茶等优质原料、通过“富氧发酵”、“加压发酵”等一系列新工艺的应用,发酵出有享受感的精品熟茶。一直以来,保证推出的每一款熟茶都是精品,既是我们的企业标准,也是我们的自信。”

(2)喝茶?有好处才喝,没毛病

茶叶的基础价值是品饮价值,消费者最终关心的还是实际问题。对于大众消费者而言,茶应该是简单、健康、功能性明确的,能够简单辨别的。

让消费者形成的产品认知更加简单直接及突出产品的功能性是促成产品销售的首要基础。毕竟,消费者每买一个东西都会想“我买这个东西对我有什么用?”。而近年火热的熟茶和柑普茶就是属于功能性较为明确的茶品,大众都认为其养胃理气、护肺化痰。

侨宝市场部总监陈月明指出,“柑普茶在这几年能够突飞猛进,原因之一是它和现在的空气污染是对标的,所以这就决定了柑普茶的更广泛流通,它不仅仅局限于喝茶的人,也适合于健康、养生的人,受众面更广。侨宝在向消费者推广自己的柑普茶时,也会关注健康、养生的问题,向更多的消费者推广其清肺、护肺、润肺的功效。”

普洱茶品牌巅茶创始人卢志明也表示:“巅茶在熟茶技术上是很成熟的,包括后面我们出的产品也是以熟茶为主,,我们今年推出的几款熟茶市场反响都很好。熟茶作为消耗产品,其健康价值较高,消费者的粘性往往比较强。我们品牌目前的产品比例也是三七分,生茶占三成,七成是熟茶。”

(3)客官,我这什么茶都有哦

根据中国茶叶流通协会2017年报告显示,我国茶叶消费群体逐渐年轻化,同时消费逐渐升级,预计将达到4.9亿。这意味着饮茶主力人群将不再那么明晰,从以往中老年人群为主转变到全年龄段人群,茶叶消费者对茶叶的需求也变得多样。

在市场转型大趋势下,品类过少、产品线过窄的传统茶企难以进一步扩展市场。做红绿茶的只做红绿茶,做普洱茶的只做普洱,无法抓住机遇,拥抱这一波红利。

目前,已有不少茶企往新品类进军。如普洱茶知名品牌润元昌茶业就进军白茶行业,成立白茶品牌妙贡堂,业界瞩目。妙贡堂总经理郑之贤坦言:“除看到白茶行情上扬外,让我们下定决心做白茶的最重要原因还是我们普洱茶体系积累的渠道经销商。当时,我们做过一个调查,600多家渠道商主动要求我们做白茶的就达10%。现在的市场环境,商家都希望多元化经营。”

用多元化的产品线来适应更广大的消费群体,目前可能只有大品牌才可以做到尽善尽美,但茶企都在往这个方向尝试。至于如何协调原有品牌与新品牌之间的关系,已是下一阶段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

2.万变不离其宗:以消费者体验为中心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生活品味不断提升,茶叶消费趋势更为现代化、多元化。这让企业更加重视突出产品创新及品牌推广,使产品更加贴近生活与市场。

很多茶企也开始不断寻找与时俱进的营销方式,实现对茶叶品牌的塑造,同时加强了从产品培训、品牌推广、客户营销等环节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和支持,采用现代化生产及营销方式,形成自己的系统性营销观念。茶企在出新品的时候,也开始经过科学的品牌调研与诊断,提炼高度差异化的产品核心价值。

这一切都是为了让消费者的体验更好。

(1)不止是喝茶,还有场景

曾经,茶叶店的人气是非常旺的,“天下茶人是一家”。一泡茶,就可以从东侃到西,一聊完天,钱茶两清,宾主尽欢。茶店也只要人坐在店里看着,有客人上门来了也只管聊天喝茶。现在已不行了,某市场茶店老板表示:坐店守一天,能有一两个上门的客人就不错了。

对于茶叶店,总是给人一种古典老成的感觉,让很多大众消费者难以亲近,客观上阻挡了年轻一代了解茶的兴趣。年轻消费群往往会被令人感到耳目一新的门店设计所吸引,这迫使茶企要设计出更能体现品牌元素、品牌文化及更强品牌亲和力的体验消费场景,如大益的大益茶庭、下关的微关世界、合和昌的欢乐茶醍、TMS的太姥茶亭,凭借新式的茶吧设计、独具匠心的场景设置等一系列简洁明了的VI形象,吸睛无数。

“现在年轻人对喝茶还是有一点点排斥,怎样去拉近与他们的距离,我们会向现在的新茶饮品牌(喜茶、奈雪)学习,但是我们不会在茶里加入奶、还是单纯的做茶。”TMS品牌营销团队内部人士表示,他们在吸取连锁茶饮行业先进经验的同时,也保留着茶文化的根基。

“我们在线下的体验店会以加盟店的形式去发展,同时为他们提供的品牌共享、装修设计、规范培训、货源和营销支持,使商家免除后顾之忧,让茶行业真正变成了一个简单专业但又标准化的行业,从而让茶真正融入到大家的生活里。”

(2)好不好喝不说,至少要好看

在当今社会不仅需要做出品质好的茶,还要用大众喜欢的形式进行推广,透过产品包装,有效引导并充分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让消费者没有选择困难症。在这个“颜即正义”的时代,消费者更喜欢通过“一见钟情”来产生购买欲望。

目前国内市场上也不乏一些有创新思路的茶叶品牌,这些品牌往往更注重与年轻消费者的沟通,其重设计、重推广,使品牌在短期内推广开去。毕竟,要塑造一个茶叶品牌,物理价值的呈现远远不够。

普洱茶品牌合和昌就在今年的广州春季茶博会推出了几款包装靓丽,文案独到的新产品。合和昌常务副总钟广荣表示,“我们的每个产品都有自己的版式,高档的产品结合高端的设计,甚至在一些必要的产品上,都有自己个性的试饮包装,这也是时尚快捷的品牌运营的一个重要环节。我们把这称之为“文化落地”,去搭建一些有效的东西,让他们切实的感受到茶。”

跨界的设计公司往往会给茶行业带来很多新的思路,华上设计公司总经理马海涛就认为,“每个时代都有年轻人,所以品牌包装设计需保持一颗年轻的心。针对年轻人的特点个性、张扬、自我,设计包装要有新意,如何增加产品的附加值须要经营者花更多的心思,并不是只有奢华的包装才能提高产品的档次,在环保低碳的消费理念大行其道的今日,就更须要用简约而不简单,充满独特购物体验的包装来打动年轻人,提升企业形象。”

当茶企把产品和用户的沟通放在第一位,该来的自然会来。

(3)我的茶可以不用盖碗泡

随着饮茶人群的扩大,茶叶消费需求趋向多样化,茶企在茶叶品饮方式上的引导和普及很重要。简单化和标准化的品饮方法是大众消费者所必需的,传统茶叶消费者以中老年人为主,习惯以斤为价值衡量单位,用一整套较为繁琐的传统茶具来进行茶叶冲泡。

这种单调传统的品饮方式已无法适应更广大的消费群体,很多茶企也在产品上进行了很多调整来引导消费者。

“许多年轻人不喜欢喝茶是因为他们觉得喝茶很麻烦,现在我们开始主抓这部分群体的需求,做了一个年轻化的转变。”TMS品牌营销团队内部人士表示,产品的引导要有针对性,需要从消费者角度出发。

“我们有一个口号是‘简单喝茶’,从人群上我们已经帮你选好了你适合喝哪些茶,就是让受众知道自己适合喝哪些茶,并选用小包装控制茶的量让冲泡更简单。我们在推出产品前做了很多工作,产品在面向特定受众群体时定是适合他们的。”

3.打造工业体系:后端建设日趋完善

工业,意味着标准化、品质稳定、规模化、持续供给能力强,产品商业表达符合社会消费需求。茶行业可能距离完善的工业阶段还有点距离,但一直在进步,最直观的表现——各大商超入驻的国内茶叶品牌开始增多。

“通过我们的专业能力抽丝剥茧,把茶的要素进行统一,从重量、价格到工艺、评级做到让消费者认知和体验的标准化。”小罐茶品牌创始人杜国楹说。

(1)茶园不光大,还得好

多数农产品的品质都与其产地关系密切,茶叶也是如此。土壤、地形、海拔、气候、光照等因素对于茶叶鲜叶的品质非常重要。值得庆幸的是,作为传统行业,大部分茶企对源头的重视程度很高。

新锐普洱茶品牌燕语茶业算是其中的代表,其在茶山源头成立了“燕语爱心基金”和“燕语茶山联盟”,可谓是开行业先河。

燕语茶业营销总监王丽莉表示,“传统茶企可能更关注商业模式,但燕语并不关注这点。燕语目前还是专注于源头建设,服务于产品品质。为了做好产品而去到源头,而不是因为市场反馈的信息而去到源头做规划。我们在源头通过茶山联盟来设立很多标准,精选有产区代表性的原料,保证产品是优中选优的。”

重构产业生态、专业化分工、产业市场化,是目前茶企都在走的路。

(2)神说,稳定还要有量

大众消费的茶,需要极强的标准化生产能力和稳定性高的供应链供给能力,才可以提供持续稳定的供应保障,才能为茶产品泛市场化奠定基础,即需要以产业结果为导向,建设规模化、标准化的供应链体系作为保障。

而目前具备优质供应链能力的全产业链品牌茶企虽然不多,但都极其稳健,知名茶叶品牌勐乐山就是其中之一。

勐乐山总经理贺远勇表示,“其实我们也知道现在什么类型的产品热销,但是我们比较保守稳健,因为我们对产品的选择有要求。像白茶很火,我们不是不懂,是因为整个产业链很多东西我们没有办法控制。所以我们基本上今年不会去涉及它。因为你控制不了的东西,必然会有一些问题。”

贺远勇表示,茶企的供应链建设很重要,直接影响到产品的稳定和产能。“我们很重视全产业链建设,像我们做柑普,一定是要有自己的柑普工厂。只有产业链完善,才是有生命力的。只有你做得有生命力,你的品质各方面能控制,那么你把产品推出来,那才是对你的消费者,对你的经销商负责任,这是我们品牌最基本的理念。”

4.结语

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产业经济研究室发布的《茶叶品牌化消费行为与营销策略》报告显示,在品牌忠诚度方面,来自10座城市的1万名茶叶消费者当中,只有11%的人购买的茶明确来自同一家企业,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我国茶叶消费市场的空间还非常大。

广东省茶业行业协会专职副会长张黎明认为:“目前,茶叶正在回归日常饮品的属性,自饮茶展现出新的增长潜力,茶叶消费从最初的“礼品”、“自饮”不断的延伸和细化,由此衍生出多元化的新需求,新模式。为此,把口粮茶作为基础,满足更多的人喝好茶和性价比高的茶的愿望,让更多的人喝到好茶,做大众喝得起的好茶,才能推进我国茶产业的发展,使市场更加良性发展。”

文/呵呵、喃喃语

后疫情时代,是茶叶重构品牌最好机会吗

  进入4月底,随着武汉重症病例实现了清零,湖北开始进入复工复产阶段。这也意味着国内疫情已基本进入了康复期,各行各业的经济也开始进入了新一轮“建设”阶段。

  比起仍处在焦灼中的庞大旅游业、餐饮业等,“船小好调头”的茶业却让人看到了一些希望。

  从消费市场来看,茶叶报复性消费可能性已经不大,转而变成了理性的刺激性消费、恢复性消费。对于一些品牌而言,尽管现在茶品的消费体量不能同年而语,但没肉至少还有汤,少量出货,再不济也能维持现金流,支撑其度过本次疫情危机。  

  而那些还没熬到恢复期就被淘汰掉的裸泳者们空缺下来的位置,接下来会有新进者补上。加上外围经济都在缓慢复苏大环境下,茶叶市场整体大换血将是必然,这也将是茶叶重构品牌的最好时机。

  近年来,茶行业迈进入了品牌化时代,消费者从关注品类逐渐转向关注品牌,购物看品牌,成了大多数消费者的决策根据,这也是互联网语境下加速催生的现象,但本质上还是“消费信任机制”发生了改变的问题。

  在以往,某些传统线下茶叶市场,品牌茶跟无品牌茶的消费差异并不算大。这是因为大多数商家是本地经营者,左邻右舍基本熟悉,说白了对方几斤几两都知道,这是建立在“熟人朋友圈”信任机制上的买卖行为;到了网络时代,茶叶销售转到了网络,信任机制发生了变化,不再是熟人买卖,买方卖方互不相识,消费者购物则需要通过产品的公众口碑、评价、公开品牌形象等多方信息综合考量,最终决定购买。  

  在经济市场语境下,品牌就是企业形象、企业价值、市场定位的代名词,包含了公众口碑、评价、安全、附加价值等信息,所以品牌化是资本青睐的重要价值参考点,同样也是当下众多消费者购买决策的直接门槛。

  今年,受疫情影响,茶叶市场颓靡,消费者行为改变,但消费者对食品类商品的安全、健康、功效更为关注,加上互联网传播新形式如直播、短视频等出现,缩短了消费者对品牌认知的路径,茶叶品牌化则更加大有可为。

  而关于茶叶品牌的重构,主要有三种表现形式:

  一、自有品牌形象迭代

  比如更换全新的品牌LOGO、全新的品牌字体、全新的品牌口号和品牌故事等。

  典型的例子是新昌大佛龙井。据悉,近年来新昌茶产业发展也遇到了瓶颈,大佛龙井品牌价值的释放度低于预期,众多的生产经营主体尚未得到理想的品牌溢价。为了提升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在激烈的茶业竞争中站住脚,今年“大佛龙井”开始“换脸”——换上了全新的大佛龙井区域公用品牌符号体系,主要包括品牌LOGO、品牌字体、品牌口号等三大元素,以及品牌故事、辅助图形、宣传样式、专题视频、副口号、卡通人物等内容。  

  还有小罐茶打破固化形象,今年推出了年轻版新品,在VI视觉呈现上,给人的感觉是设计师终于开窍,从沉闷的冷色调(金色)转向亲民的暖色调(红色黄色)了。

  品牌形象分为虚实,“实”的部分指的是外部形象,虚的部分是指品牌价值观、品牌内涵等,常见表现形式为故事。因此当发现有一部分品牌开始讲不一样的故事时,比如从文化故事转向了科技故事,实则他们也在进行自我品牌形象迭代。

  二、从无到有,创新新品牌

  今年以来,行业也涌现了不少新品牌,包括企业自有品牌和区域公用品牌。

  以区域公用品牌为例,今年各地产茶区开始冒出“宜昌毛尖”、“霍山黄大茶”等新的品牌,就连看起来跟茶叶扯不上关系的大上海,在今年也开始有了“自己的茶叶”——经过7年多的研究和培育实现了规模化种植的上海“本帮茶”沪茶一号,看来品牌诞生之路指日可待。

  尽管茶行业有众多老生常谈的痼疾,发展传统、缓慢、体量小等等。但相较于其它行业,茶行业又是不可多得的幸运儿。在其它行业开始失了政策、环境红利优势并出现泡沫化迹象只能自生自灭谋发展时,茶行业依然能够享有不错的政策与环境扶持红利。  

  每年大量财政资金补贴、信贷支持、产业关联、精神文明关联等直接或间接的利好条件,为新品牌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培育土壤。

  4月21日,领导人还亲自考察茶业,并指出要把茶叶这个产业做好,提振了整个行业信心。

  三、原有品牌基础上创建副(子)品牌

  此前,茶行业创建副品牌的茶企不在少数,比如大益、澜沧古茶、润元昌、正皓还有最近频繁曝光的茶饮界的喜茶、香飘飘等。

  而茶企常见的创建副(子)牌的动因主要有这两种:

  1、纵向:开拓新的品类,比如原来做普洱茶,后来为做白茶创建了新的品牌;

  2、横向:开拓新的区域市场,比如喜茶起初区域市场定位在高大上的购物中心、商场,今年开设了新的品牌喜小茶,开始下沉“平价”市场,进驻地下商业街。

  而目的主要也有两种:一是求大,实现现有规模扩张;二是求变,破局当前经营发展瓶颈。 

  而这一轮茶叶品牌的重构潮的出现,也将持续带动产品生产、加工、茶叶包装、茶叶设计等相关联产业。一场市场的洗礼,一场危与机的博弈,更能筛选出强韧的品牌和模式。

  新的历史进程已经开启,更加考验行业从业者的坚守能力与应变能力,不要辛辛苦苦熬过了下雪的日子,却没能熬过雪化的时期。

  作 者|臧 墨 墨

  摄 影|吉 星 坦 罗(部分)

找到约4条结果 (用时 0.001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