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大益大益一级小散

找到约18条结果 (用时 0.007 秒)

【大益茶史05】你普洱崩盘,关我大益肾么事?

友情提示:

本文篇幅近5000+字,宜为睡前读物或者私人时间读物

书接上回,咱们接着来啊!

之前写大益茶史,多是按照时间顺序,然后以历任厂长经历作为线索进行记录。随着吴远之接任,厂长这个概念成为了过去式。04年之后,普洱成为“风口上的猪”,吴远之也乘着普洱的春风,着手操盘着复兴大益的宏图计划,但正是这股风刮得太猛,也导致了市场07年的崩盘,这一期我们就聊聊茶人耳熟能详的普洱崩盘事件,严格来说并不属于大益茶史的范畴,但是在乱世之中能够活下来,也能间接佐证吴远之的超前眼光。

我们先把时间线拉回2002年,这时候的吴远之还在保山水泥“玩泥巴”,11月24日(一说23日),广州茶博会正如火如荼的进行中,由云南茶商提供的“宫廷普洱”被广州茶博会评选为当年普洱茶王,净重100克,也就是二两,再加上鲁迅先生收藏过的故事,起拍价格便来到一万元,拍卖一经开始,茶王受到了茶迷的疯狂追捧。一时间,竞拍号牌频频举起。整个竞拍过程中,一位来自顺德的梁姓买家,手持93号牌,时年55岁,无疑是现场最靓的仔,他一出手便报出2.4万元的价格。一众买主一看,大叔你不讲武德啊,于是纷纷拿出斗地主的魄力,大你,压死。价格随即被抬到了10万,在场的人们以看热闹的心态将现场围的水泄不通,竟然情不自禁的鼓起了掌,直呼好家伙。梁先生本来心里价位是12万,也许受人追捧的虚荣,一举祭出王炸16万。现场安静了,竞主沉默了,主持人懵逼了,再三询问后,各路竞拍者表示要不起,不要。最终茶王以16万元被梁先生带走,留下身前身后功与名。

如果你对16万/100g感受不是很强烈,我们可以换算一下。

16万/100g,每g便是1600元,折合成散片价格是在57万,换做一提,直逼400万。这是一个会让轩辕号哭泣,让千羽流泪的价格,任何的明星产品,在这个价格面前,都会泯为众人,黯然失色。更何况,那是在18年前,那年,京城内城四区的房价也不过4300元/平方米(数据源自房天下)。毫无疑问,2002年震古烁今的16万元人民币,创造了自茶叶拍卖史以来的最高记录。即使在那个2G网络的时代,依旧让普洱茶在一夜之间成为国内顶流,曝光度丝毫不低于一年后的艳照门、汶川地震等事件。

分享一个2004年的小故事:时年,身为云南省青联常委的胡明方同志远赴北京参加一场会议,与会某位领导人听说他来自昆明,就随口说了一句:“你们那的普洱茶不错啊!”出生在湖南的胡明方一头雾水,啥是普洱茶?现场的空气突然安静下来,胡明方只能向领导报以尴尬而不失礼貌的微笑,大家都是官场混的,这次进京自己是代表云南省,对普洱的无知是一个极度丢面子的事情。

回到驻地,胡明方当即翻阅各种资料,才勉强洞察普洱茶一二。当晚,他与云南省团委、茶协等各方人士的协商下,有了马帮进京的想法,旨在以政府视角,组建一波马帮举行了一场全国性的营销活动,以此来体现政府对普洱的认可与重视,这不是广告公司开两场头脑风暴会就能完善的营销活动,因此这时候也仅仅是个想法,属于少年的血气方刚,三分钟热情。后续还需要做好各项准备。谁知2004年底,云南茶协赴广州茶博会期间,马帮要进京的消息不胫而走,胡明方听到消息的时候,虽然嘴上还在问候“内奸”身体健康,但是已然被逼上了“绝路”,只能硬着头皮启动计划。

马帮进京不仅仅是一群牧马人进京那么简单,医疗,补给,宣传,贡品等等资源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为了避免打上劳民伤财,浪费公共资源的标签,马帮进京需要“师出有名”,即一个正当理由。胡明方与一级演员张国立取得联系,拟邀张国立作为马帮进京活动的代言人,并且承诺沿途募集到的资金建筑希望小学,为自己套上了公益的名号。

2005年5月,由120匹马、11个民族、46个马锅头组成的大马帮,驮着六吨普洱茶从云南出发,途径成都、西安、太原、河北的80多个县、市,行程4000多公里(说8000公里的都是缺心眼,官方记录是8000里),于10月9日到达北京。

浩浩荡荡的前往数千公里外的京城,成就了普洱茶行业迄今为止最为成功的营销案例,没有之一,4个月之后。当马帮行走在北京的大街上,引起了北京市民的空前热情,在全国各路媒体的狂轰滥炸下,马帮新闻事件引发了全国性的普洱茶热潮,从而推动着普洱茶迅速升温。

· 马帮进京路线图

这一年的大益也没有闲着,北京的马帮在10月27日计划返回昆明,另一支马帮也即将迎来启程,大益拉上云南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也组建了自己的马帮,以重走茶马古道,弘扬传统文化的名义,走进了西藏,同样捐建了不少学校。

· 马帮西藏行路线图

整个05年,在马帮的带动下,普洱彻底火了。

06年全年可以说是高调炒作普洱茶概念的一年,从主流媒体到门户网站都将普洱茶描述成可以长期投资的理财品。其中CCTV多次在财经频道播放相关题材的节目,更有一期长达49分钟的专题节目,详细的讲述了那年的火爆。(原视频已经上传至公众号后台,可回复关键词“疯狂的普洱”查看完整版)同时,各大拍卖行大量普洱老茶成交,进一步堆高了人们对普洱茶收藏的热情。

这一系列的曝光操作,让普洱的名声如日中天,社会的热度飞升也就图一乐,真要拉价格赚钱还是得看资本的骚操作。

2006年初,大量的资本开始涌入市场,让人们产生了不必要的幻想,认为普洱行业支棱了起来了,整个行业忘乎所以,刮起了浮躁风,最终形成全民热炒普洱茶的狂潮。各行各业的人都来投身普洱茶事业,炒房的已经举不动刀了,还是炒普洱的骚,热门产品一天一个价,甚至一天几个价,价格哗哗的直往上窜,平均升值100%-200%。要说最骚的还是某些品牌,给个批号自己做都行,甚至有些包装的纸箱子都能卖几千。。。可以说,但凡我奶奶在那个时候还能扑腾两下,必然也会投入到潮普洱的大军之中,这股势头异常恐怖,恐怖到连普通茶商都觉得不安的那种。

不完全统计,从2004年到2007年,进入云南普洱茶茶界和周边行业的资金,大概在140个亿左右。这个风气一路追到2007年,但是,资本的目的是用钱赚钱,跟建设行业,发展行业关系不大,当钱赚够了,当即一招釜底抽薪,抽走资金,剩下那些来不及跑路的,全部成为高位接盘侠。

简而言之,普洱大热,资本进入,价格飞升,资本跑路,市场崩盘。

可以说04-07年的普洱,是一股汹涌的浪潮,但退潮的时候,总有裸泳的人。

· 退潮的时候……

07年是大部分茶人的痛,史称“普洱崩盘了”,对于彼时还在暗恋初中女同学我的来说,没有参与过,以后来人的姿态去回顾这段历史,显然就佛系了很多,但是对于深陷其中的人,那段时间必然不好过,满仓的普洱,这茶汤苦涩,才下眉头,又上心头。反正就是不断上头。

然后我们来看看系列的主角,前面已经剧透了,07年的大益并没有受到太多的影响,这时候就不得不感叹大益董事长再次展现出超前的眼界,大益一直以来都有提前备货的习惯。0405年原料价格极其便宜,按照大益的习惯一般是提前1~2年收购第二年产品的原料,但是对于其他高价收购0607年毛茶的商家来说,崩盘造成低价销售产品是要产生巨额亏损的。而大益则因为07年原料收购较少躲过一劫,纵观整个07年的营业额,谈不上多优秀,但也超过了06年,斩获6个亿。

于是,在整个市场一路唱衰的时候,大益高调宣布,成立集团制,集团的好处,除了大家都能想到的便于管理,资源再利用等客观优势,最重要的是,这是一件极度有面子的事情,尤其是整体大盘崩塌的时候,唯有大益能释放一些积极的信号,这是自身实力的体现,更是向人们灌输一个概念,任凭市场萎靡,我大益依旧临危不惧。天时、地利、人和,大益占完了,这个行业巨头,也就没什么悬念了。

这个时候,老版的《蜘蛛侠三部曲》都已经上映,大益深知“能力越大,责任越大”的规则,既然成为了龙头,必然就需要承担起“救市”的责任,除了上述的马帮进藏以外,大益还以合作伙伴的名义参与了崔永元主持的“我的长征”栏目,同年,大益不仅在北京建立了大益国际茶文化交流中心,让更多的人来认识大益的茶,体会到品茗的快乐与神韵。还出资成立了云南大益爱心基金会,让人们看到大益不仅仅是一个只会谋利的企业,更在公益上有突出贡献。

2008年,更是以5000万的价格中标了央视黄金时段的广告投放权,成为第一家在央视招标中亮相并获得成功的茶品牌。“5000万显然不是一个小数目”,但是吴远之在采访中说到,“这笔钱花的值,今天大益是有能力来做这件事的,如果我们不做,可能三年,五年后其他企业也会来做,现在我们占领了这样的品牌高点,无论对企业自身还是行业整体,意义都是非常重大的。”

可以说07年大益,与市场的茶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多数茶人表示自己年轻不懂事,跟错了队伍,也悟出了一个人生道理:人这一辈子,选择比努力更重要。于是纷纷转投吴总麾下,自此成为大益忠实的拥趸。并在后续的十余年,作为大益的基本盘。10年初,大益“瑞虎吉祥”粉墨登场,作为生肖系列的首款产品,凭借庞大的客户群,一举成为普洱茶圈每年的保留节目,引得众多品牌争相模仿,如果说苹果发布会是科技圈的春晚,那么大益生肖饼的发布会,无异就是普洱圈的春晚,因此,你不得不感叹,那时吴远之先生屡次打开了天眼,提前洞察了市场。

本来还想聊聊14年的“崩盘”,但是看了各项数据,14年PK07年,难免有点小家子气了。完全不是同个量级,现在字数3000字,为了体现本系列的厚重感,我决定加更到4000字左右,为此,在这里我想聊聊“崩盘”的概念。先说结论,任何一款金融产品,不是在崩盘中,便是在崩盘的路上。理论上而言,各行各业的崩盘理应是一种必然的事件。但如今巨头林立的普洱茶市,在国家的认可与推广下,很长一段时间内,断不会因为单款产品的发布导致整个大盘崩塌。这个时间很长,至少看完这篇文章的大部分人应该是等不了的。

但市场上有不少茶人喜欢将崩盘二字作为口头禅,假装是自己是07年的过来佼佼者。于万千磨难中,坚韧的存活下来的人中龙凤,拥有丰富的普洱操作经验,拉倒吧,正儿八经靠普洱发了大财的人,大部分已经实现财务自由,再不济也不会道貌岸然逢人便传播崩盘论。前段时间沧海跌破8万的时候,便屡屡有人高瞻远瞩,表示市场要崩盘了,集体装死吧,震撼我妈一整年,你让他卖货跑路吧,他又表示自己还可以一战,扶她起来。与立牌坊的小姐无异。试想即使沧海跌破4万呢?市场依旧不会崩盘,但是因为炒家个人实力不足导致的自我崩盘,这是可能的。将崩盘二字屡屡挂在口中,不会为自己贴上丝毫的光彩,也不会受到后浪门投来羡慕的目光,现在后浪们的眼界骚多了。反而会体现出个人风控能力的不足,塑造自己十余年人傻钱多的憨厚样。当然,对于年迈的老茶人而言,我们需要保留足够的尊重,毕竟就连当年16万拿下普洱王的梁先生,如今也是73岁的古稀老叟。

但有些年纪轻轻的市场后浪就比较搞笑了,但凡明星产品走绿的时候,就开始大放崩盘厥词,试想07年的时候,这群后浪,不过还在嗷嗷长毛的年龄。这里没有对任何人不敬的意思,只是觉得既然大家都选择了这个行业,相信大益这种话大家可能听烦了,我们不妨相信自己的选择,还是那句话,选择永远都比努力更重要。当然,如果只是普通外围,那这段对你就不受用了。

·崩盘?

字数凑够,就此打住,如果确实有人希望我聊这个话题,我们再单独开一篇内容。这个时候,如果还有人支持崩盘论,不妨想想十年前那群告诉你房价会崩盘下跌的朋友,如果你们还是朋友的话。

大益茶史差不多也快结束了,往后,可能还逐步回归到行情的探讨,如果各位朋友关于大益,普洱之类的信息希望了解的,也可以私信或者评论联系我,如果有需求,我这边会再进行整理讲解,谢谢。

最后,我再抛一个投票,涉及到个人文章的字数问题,不少人反馈过字数太多了,但是个人认为这样的阅读体验会更有沉浸感。提出的观点也能做到有理有据,不知道看到这里的朋友,你对我内容的字数有和看法吗?

中期茶豪门,班章茶三雄:六星孔雀、土鸡沱、大白菜

之前有位年轻人带着一饼茶找上门,说家里长辈过世,留下了这饼普洱茶,当时老人说是“六星孔雀”,并再三叮嘱说非常有价值,一定要妥善保管。

疫情后他资金周转不开,便想着拿这饼茶卖点钱救急,我在鉴定为正品后,给万江的朋友打了个电话,很快派过来一个小伙子,确认无误后当场银行转账45万。

而这,其实就是中老期明星茶交易市场的常态。一饼看似普通的普洱茶,却有人开价几十万不限量地去收,这不仅仅是炒作,更是整个行业对这饼茶价值的认可。

而这款“六星孔雀”,其实是勐海茶厂于2003年出品的一款400克的班章生态茶,出厂时不过200元左右,现在已经涨到了大几十万,其价翻万倍的价格神话,正是孔雀系列,土鸡沱,大白菜等班章系茶品崛起的标志。

今天这篇文章,陆离就来和茶友们聊聊这三款茶品的发迹史。

大益申请有机认证的前因

1996年前后,云南省茶司正式实行部门承包制,分出了数十个部门,自主灵活经营,引动定制茶热潮;香港回归前夕,头盘商制度解体,南天贸易公司衰落,老茶货源易手;台湾茶人登临易武,吹响产区复兴号角;港台普洱茶热潮吹拂珠三角,普洱茶知名度不断提高...整个普洱茶界呈现出一番生机勃勃,万物竞发的景象。

然而,曙光之下,危机悄然爆发,同一时期,一批出口级滇红被欧洲海关发现农残超标,以往扛大梁的普洱熟茶也因食品卫生问题无法出口。次年,整个云南的茶叶外销市场都进入冰河期,几大国营茶厂均破产倒闭的风险,此时,求变就成了各家的当务之急。


最先采取行动的是勐海茶厂,其以早些年开辟的布朗山和巴达基地为基础,以标准最高的绿色有机食品为目标,重整茶园,严格管理,争取国际认证,经过数年的准备,于1999年申请并通过了国际公认的绿色食品、有机(天然)食品两个认证,尚属云南首例。

当时有机食品认证的整体造型,酷似一颗大白菜,印上这一商标的茶品,就是日后江湖俗称的大白菜了,不过大白菜系列,乃至之后的星级孔雀,土鸡沱茶品能有今日的地位与身价,除了勐海茶厂方面的努力外,还离不开这两位深耕班章,潜力做茶的大国茶匠——何广深,何宝强。

何氏兄弟接触普洱茶的契机

有关这两位茶人的传记与采访,大多会从其90年代末发掘班章开始,其实何氏兄弟早年主要经营的是出口到台湾的高端乌龙茶,其从安溪转战到布朗的契机,可能正是当年台湾的那波普洱茶热。

20世纪30年代,中国台湾省就从福建引种了乌龙茶种,不过当时的茶园海拔较低,种出的茶叶口感苦涩,需要进一步发酵,做出的乌龙茶汤色红亮,被称为“红水乌龙“;而后产区则迁往海拔更高的阿里山和梨山,做出的高山乌龙茶,无需过多发酵,品饮特征也向绿茶靠齐,被称为“绿水乌龙”。

20世纪80年代,台湾茶叶界和兴起茶王审评赛,对制茶工艺产生深远影响,导致绿水乌龙兴起,红水乌龙则逐渐退出市场,不过绿水乌龙品质虽好,价格却越来越贵,茶性也偏寒凉,逐渐脱离了大众市场。

与此同时,大陆品质精良的紫砂壶在台湾茶圈不胫而走,身价倍增,但此时两岸尚未通商,只能通过走私获取,而走私船为了获取更多利益,除了紫砂壶外还兼运铁罐岩茶,高档铁观音等名贵茶类,从香港中转时,也会买一些价格低廉的普洱茶饼和茶砖用来填补空隙,以防风浪颠簸磕碰茶壶,俗称“压船舱”。


一开始,台湾茶人并看不上这些吸附了舱中异味的“臭浦茶”,而高山乌龙茶高端化造成的大众市场空白,却逐渐被价格亲民,用途广泛,耐泡养胃的普洱茶占据,后来一些胃功能弱的茶人开始尝试并宣传普洱茶,这又促进了更多高品质普洱老茶的到来,这就是台湾的“普洱茶热”由来。

可能正是因为普洱茶在台湾的爆火,专做高端乌龙茶的何氏兄弟才会注意到普洱茶,并在命运的安排下来到普洱茶的故乡云南,开启了一段传奇制茶故事。

白菜孔雀土鸡沱的诞生

20世纪90年代末,何氏兄弟偶然来到布朗山上人迹罕至的班章茶区,这里红酸土资源丰富,有着大片布朗族先民栽种出的古茶树园,生态环境得天独厚,但却是“藏在深闺无人知”,这里的茶农也时代过着清贫的生活。

而何宝强却一眼相中了这里,并决定亲自选取原料制作普洱茶,可能也正是受高端乌龙茶的经营思维影响,何氏兄弟并没有选择主流的按等级划分配方,而是将收来的茶青按不同等级划分,再分别制作纯料普洱茶。

不过山里条件差,只能进行初加工,何氏兄弟便来到勐海县,找茶厂寻求合作,正好赶上勐海茶厂为缓解资金压力而开创的来料加工模式,双方一拍即合,决定在勐海茶厂压制由何氏兄弟挑选的这批班章茶。

更巧的是,厂里刚通过绿色食品及有机天然食品双认证不久,何氏兄弟的这批原料又符合认证要求,双方经过协商后,便在包装的中心印上了大大的有机认证标志,即1999年问世的第一款大白菜——“千年古树青饼”。

这款茶品的特征有班章、纯料、大益标、有机标志,为今后的白菜系列茶品的用料与品质奠定了基调,而整个白菜系列产品线众多,有生熟之分,有饼、砖、沱形态差异,也有大饼小饼不同不同规格,更有着用料差异分明的一级青、贡饼、橡筋茶、大叶青等特殊品类。

2000年,有7款带有“有机食品标识”的大白菜茶品问世,分别为班章青贡饼、班章熟贡饼、班章1号熟饼、班章2号熟饼、班章特2号熟饼、一级青饼、班章9号青饼、班章珍藏青饼、班章橡筋茶,其中4生、3熟,都为何氏兄弟选料定做。

2001年,有机食品认证迟迟没有审核完毕,因此只出了班章青贡饼和班章珍藏青饼这两款茶品;2002年,在提前筹备下,至少有8款使用了有机食品标识的大白菜问世,也出现了“茶王青饼”、“珍藏精品”、“特制精品”这三个经典大白菜系列。

到了2003年春茶季,制茶背景则更加复杂,非典的肆虐,让很多茶农的毛料都无法及时送到厂里加工,云南茶区又罕见地下起连绵春雨,茶品初加工和品质都受到一定影响,再加上有机食品认证迟迟没有通过年度审核,一边是无法使用的有机食品标识,一边是这批急待加工出厂的高品质班章原料,何氏兄弟只好弃用大白菜版面,并请人紧急设计绘制新版面。

由于时间紧迫,新版面只是以棕色版面打底,并画了一只造型简易的孔雀,并以星级的多少表示三种不同等级的茶品,这就是当年产量极少,日后却闻名茶圈的03年四星孔雀,五星孔雀和六星孔雀。


了解这些茶品的朋友们都知道,整个白菜系列品类众多,市场上时不时还会有人放货,但03年这三款星级“孔雀”,散片散提都很少有货,更别提整件了尤其是六星孔雀,传闻这款茶出厂时不过三百多片,留存至今的数量而想而知。

关于六星孔雀,此前的市场上还流转有句耐人寻味的话:如果你有1饼六星孔雀,可以轻松卖到40万元,但你带着50万元,却不一定能买到1饼六星孔雀。其实,作为一款正品数量恒定,身负改制前老茶,何氏兄弟代表作等光环的茶品,六星孔雀的高价更多的是一种象征意义,是观察市场走势的一个重要风向标。

到了2004年,资金雄厚的云南博闻投资有限公司全面接手国营勐海茶厂,在重新规范生产管理并完成所有订单后,此前的来料加工模式也被一并取消,何氏兄弟就改和兴海茶厂合作继续压制普洱茶,不过当年刚刚起步的兴海没有通过有机认证,大白菜定制茶被迫断了传承。

在与兴海茶厂合作期间,另一款在茶圈大名鼎鼎的土鸡沱也出厂问世,这款茶的大名是“2004年班章乔木生态沱”,只是因为包装上的孔雀太过简陋,便被市场起了“土鸡沱”的诨名。

不过,土鸡的包装虽土,但用料却是最顶级的,由于成本较高,土鸡沱在刚出厂时的市场价是4800元一件,折合80元一沱,而如今的土鸡沱早已是今非昔比,老福今,班章料,存量小,种种因素的叠加,让它的价格如火箭般猛涨,已迈过10万一沱的门槛,而且还是一茶难求。

豪门茶品背后的疑点与历史

作为样式丰富,均价大几万的中期茶豪门,围绕着大白菜和孔雀系列不仅有光环,也有不少疑点,其中市场最关注的,莫过于白菜系列这么火,为什么大益不做了?

第一个原因是大益失去有机认证资格。有机食品是需要每年认证的,而在2006年,据说是因为抽样不合格,大益的布朗基地失去了有机认证的资格,赶在此前生产的班章有机贡饼,班章有机青饼,班章有机普饼这三款,就成了大益留有遗憾的大白菜收尾作,市场上称为“末代白菜”。

第二个原因是三方“白菜”之争。其中何氏兄弟是选料与出资方,而大益则是精加工与出品方,早年双方对“白菜”的归属权未达成共识,直到后来福今和今大福才更侧重于“白菜”茶品的宣传,不过大白菜并不是商标,而是有机认证的标识,因此两家用的都是形似白菜的新商标,而大益则将孔雀系列一直传承了下来。

此外,白菜系列火了之后,市场上出现了大量蹭热度的模仿者,有的确实通过了有机认证,但口感一般,有的只是找了个很像有机认证的“白菜标”,标榜“勐海出品”,都不敢注明厂名。更有甚者干脆直接抢注了“大白菜”商标,狐假虎威地称自己的茶品是大白菜,实则挂羊头卖狗肉,成为了市场的一大笑谈。

只是,市场的喧嚣过后,那些诞生于艰难岁月的定制茶却已再难重现,正可谓白菜孔雀今犹在,不见昔日炒茶匠。一源清井今犹在,不见当年作词人...

来源:陆离茶寮,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刘杏益—大师益品 “砖”为您来



一款寄托着湘茶公司三十年情怀与信念的品质好茶来了!

一款承载着益阳茶厂树立百年品牌梦想的经典黑茶来了!

一款沉淀着中国制茶大师毕生高超技艺的大师作品来了!

一款寄托着天下爱茶人无数期待的年终福利来了!
       


2018年12月12日,在湖南省茶业集团有限公司成立30周年之际,由中国制茶大师刘杏益先生率核心团队研制,湖南省益阳茶厂有限公司重磅推出的“大师益品”茯砖茶惊艳面市,为2018年终的中国茶市点燃冬天里的一把火。


制茶大师,非遗工艺


茯茶是湖南黑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内含金花,即“冠突散囊菌”。它吸收茶叶中的有效成分,产生一系列有益于人体健康的小分子化合物,而茯茶的特殊口感和功效也由此而生。在湖南省益阳茶厂,有这样一位爱茶、痴茶、制茶的老茶人,他已专注于茯茶30年。他,就是中国制茶大师刘杏益。



刘杏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黑茶制作技艺(茯砖茶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高级评茶师,全国茶叶标准技术委员会茯茶工作组副组长,湖南省益阳茶厂有限公司副总经理,2018年6月,被评为首批“中国制茶大师”。


30年来,在益阳茶厂,刘杏益大师参与研发了100多款产品,每款产品均得到了市场的认可,成为行业内响当当的金花茯茶大师。特别是2005年,由他主导研发的高档系列茯砖茶一品茯茶,改变了茯砖茶以边销茶为主的局面,全面进入内销市场,开辟湖南黑茶全面兴盛的新纪元。


开茶有【益】,【茗】不虚传


因湘茶公司成立三十周年机缘而生的湘益“大师益品”茯砖茶,是由中国制茶大师刘杏益先生率核心团队,甄选益阳茶厂“国家万吨原料储备库”存放三年以上的一级黑毛茶为原料,经湘益自主研发的新一代清洁化,自动化,标准化生产线压制成型,在具有六十年生产历史的“金花酵库”中发花干燥而成。近六十年专一不间断用于茯茶发花、其他企业不可复制的“金花酵库”,六十年来其酵库形成稳定、纯正的微生物菌群,是造就湘益茯茶永恒的经典,是湘益茯茶品质卓越的根本保证。

    


湘益“大师益品”茯砖茶砖面平整,棱角分明,金花茂盛、均匀,汤色橙黄明亮,菌香浓郁,香气纯正,滋味醇和,是品饮、收藏与赠礼之佳品。这款凝聚着刘杏益大师无数心血、精益求精的匠心巨作,着实为天下爱茶人所翘首以盼、孜孜以求。


(资料来源:大茶帮)

找到约17条结果 (用时 0.005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1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