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寸心草

找到约2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沙特《阿拉伯新闻》整版聚焦贵州茶:贵州——中国第一种茶大省

首届中国-阿拉伯国家峰会、中国-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峰会当天,沙特《阿拉伯新闻》整版以《Meet Guizhou, China’s top tea grower》(中译:贵州——中国第一种茶大省)为题聚焦贵州茶。文章从最早发现的古茶树化石到贵州独特的自然环境,到贵州绿茶的代表“都匀毛尖”“湄潭翠芽”以及“遵义红茶”等严谨的生产工艺,讲述了贵州茶“贵”的品质,并以遵义红茶的代表人物福建人叶文盛到湄潭县创业的经历,以及凤冈人罗明刚从打工的农民到“茶王”的故事,讲述了茶园是贵州的风景,也是贵州很多人的生计,体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展现了贵州农村中国式现代化的故事。文章摘要如下:

《阿拉伯新闻》整版聚焦贵州茶

贵州省凤冈县茶海之心

在中国云贵高原上的高山之间有一片绿色的大海——贵州“茶海”。贵州是世界茶树的原产地之一,在那里发现了164万年前的茶籽化石,到现在仍有很多古茶树,是中国保存茶树品种资源最丰富的省份之一,茶叶种植面积已达到700万亩,是中国茶叶种植第一大省。贵州省是中国唯一兼具低纬度、高海拔、多云雾、雨热同期的农业产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量丰沛,就好像上天留下的一个天然大温棚。

“都匀毛尖”产区

“都匀毛尖”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贡茶,获得了一系列奖项,“都匀毛尖”制作技艺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贵州正成为中国最大高标准茶园基地、中国最大茶加工集聚基地、中国最大茶产品出口基地。贵州已成为中国茶原料中心,有中国最大规模的茶园。贵州省88个县有78个县产茶,在中国茶业百强县中,贵州就有10个县,其中贵州省湄潭县连续三年成为“中国茶业百强县”第一名。

湄潭翠芽

茶叶是中国的民间大使,像极了中国人——含蓄、温润。在贵州,有很多一辈子一心一意种茶的人,他们的一生就是为了将种茶、制茶的技艺传承下去,也有很多外地人被贵州良好的茶叶种植环境所吸引而来到贵州,将传统技艺与现代工艺相结合,用贵州孕育的优质茶树资源加工出最好的茶叶。

遵义红

贵州茶为什么“贵”?正如在中国文化中,贵州的“贵”是珍贵、宝贵的意思。贵州茶也恰如其名,是高品质的茶,除了天然的生态环境,还体现在茶叶种植、加工的每一个环节。在贵州,由于那里的人们种植茶叶更加尊重自然、遵循自然法则,他们不用化肥和农药,因此生产的茶叶就像贵州的名字一样非常宝贵。石油是沙特的液体黄金,茶叶是贵州的金叶子。

由于贵州交通的现代化,成千上万的大桥(中国很多著名的大桥都在贵州,那里是中国的桥梁博物馆)把贵州和世界联结在一起。现在,贵州从西面沿着陆上古丝绸之路可以通过火车到达欧洲,从东面通过海上古丝绸之路可以到达波斯湾,现在的贵州茶叶已经出口到了欧洲、日本、美国等世界各地。

“汲来江水烹新茗,买尽青山当画屏。”茶在中国人的诗词里,茶在中国人的生活中。中国人在茶里品味生活,在茶里了解世界,就像中国人离不开石油一样,中国人也离不开茶叶。贵州茶是自然的馈赠,也是贵州人心血的结晶。贵州人把茶叶又叫寸心草,那一抹茶香,是贵州人从心里发出的温润的爱。

(转自:遵义发布APP)

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秋风渡辽水 叶落满西山 —— 2018一任天真“圆融”熟茶品饮

秋尽草衰,霜飞蝶舞,翠减红消,雁影踪匿。霜降已过,严冬将至,北国的肃杀冰雪将再次降临人间。眼底苍凉,心头凛冽,这四季的轮回将世人置于囹圄之内,“玩弄”于股掌之间。
繁情冗事,每日奔忙于城乡之间。朝,见证城市的繁华风物;夕,品尝乡村的萧索况味。见民风之淳朴,感民生之多艰,内心深处五味翻作十味,不可尽说。辽水不语,西山静伫,一字无题处,落叶尽是愁!

一人一念一恒心,
任劳任碌任晨昏。
天然天选天载道,
真材真味真昆仑。(赠李老板)
李桂荣,一任天真品牌创始人,东莞著名企业家。而立之年便已事业大成,锦绣多金,身家丰厚。凭着对普洱茶的一腔热忱,毅然决然杀入普洱江湖。多年风雨坎坷,寸心未改,初衷未变。
拜诸葛为师,习茶试茶制茶,谦虚谨慎苦心孤诣。为追求古树茶的纯正与高端,亲入茶山,踏遍滇境。每棵茶树,每一片叶子,都是他纯净到几于透明的真爱。而这份爱缠绵悱恻了十几年。堂堂七尺男儿,心思细腻一至于斯,令人慨叹。
追求极致,不计成本,任性的洒脱,天真的“烂漫”。茶是他的事业,更是他人生的作品。将这种盎然的,甚至于孤绝的兴趣与热爱揉进岁月、融入茶品,真乃茶客之幸,文化之福,岂有他哉!
李贽曾言:失却童心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
一真自得,素琴横月,短笛吟风,开荣利之缚,脱妄念之锁。
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白乐天)
这苍苍莽莽的大江湖,弘愿三千,待你好看!

礼佛之名

此茶由一任天真公司诚意出品,名叫“圆融”。此茶名虽不是一任首创,但能取此名,那一定是集一任原料工艺之大成!
“圆融”一词来自于佛教,圆满融通之意。圆者,周遍也;融者,融通也。若就妄执之念言之,则诸法现事事差别;若就理性之念言之,则诸法遍融通无碍。若流云静水,不二差别,是为“圆融”。诗曰:
静听水流潺潺过,一坐十万八千劫。
由来谛观梦中事,花尽难寻春去也。(借用)
佛门深广,佛法高奥,不敢妄言。我本身也没有宗教信仰,无神论者一枚。但我认为,任何形式的文化要想在中华深耕兴盛,就必须与人民相结合,依靠人民的宏阔市场和伟大力量,才能立于不败之地。鉴古视今,概莫能外。
中土汉传佛教两大流派:净土宗、禅宗。净土宗笃信净土极乐,接引佛(阿弥陀佛)带你到西方琉璃净土,脱离苦海。那里没有阶级压迫与剝削,祥和一片,人人平等。这在君主专制时代被视为“无君”,大逆不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净土宗不组建家庭,不繁衍后代,徒众皆姓“释”,不随父姓。这在儒家文化扛鼎的时代被视为“无父”,大不孝。试想,无君无父,不忠不孝,想在君主制的社会中发展壮大,无异于以卵击石,绝无可能。
在这种历史背景之下,向皇权妥协,与儒家和解,便成为必由之路。而禅宗的去哲学化,去思辨化,便在此时走向了前台,并完美地传承到今天。
何谓禅宗?世俗化的佛教,儒学化的佛教。即使不识字,也不耽误修行。佛度众生,度所有有缘人。今时今日,中国发展江河奔流、气贯长虹。物质的突飞猛进也映衬出了精神灵魂的部分缺失。信佛礼佛,尊佛重佛,情理之中。但我想,今人谈佛讲禅当有底线。一为初衷,二为尺度。
一味以出世之学,谋入世之利。求官、求财、求名、求子、标榜、忽悠、卖弄,那佛与禅便失却大道而直入小径,剝离大智慧,仅存小聪明。
禅宗讲修行,而这种修行便是生活中的修行。此中妙门,赵州大和尚早已阐明。而近代演音法师半世绚烂,最后归于寂静空门,他曾言:心术境明笃实,言语简重真切。以毫末之修脱浮世之困。佛为本,禅为表;心为本,经为表。
我想这其中的道理人人都明白,心中有佛比嘴上笔尖有佛更重要。做正人,谋正事,走正道,你便是现世之“佛”。自己便把自己度了,何须再烦扰诸天之佛,诸山菩萨?
(个人看法)
喝茶也是如此!茶有真味,在于一品。喝,是第一要务。怀感恩之心,持敬畏之心,足矣!把茶事弄的太复杂,舍本逐末,真的好吗?(个人看法)
禅在天地间,更在人心中。

华贵之形

基本信息:
品牌:一任天真
分类:普洱茶 - 熟茶
厂家:西双版纳一任茶业有限公司
规格:357克/饼,7饼/筒,28饼/件
净重:357克
工艺:熟茶
形状:饼茶
年份:2018
原料: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
标准:GB/T22111-2008
保质期:越陈越香

此茶包装极尽奢华,主体色调为帝王金,这颜色的选择便已彰显茶的身份与段位,不必多言。背景图案是龙戏珠,明珠璀璨,金龙在天,云飞纵览。舞乾坤,动风雷,气势非凡!中央两个大字依右向左排开:圆融。我仔细观察,这个“融”字好像错了,左边形旁下方多了一横。历代“融”字没有这般写法,商周时期的青铜器“鬲”也没有这般写法。存疑!
当然,也可能是我见识鄙陋,或者法师别有心思用意,刻意为之!

单层棉纸,剝开观茶饼。饼压制很紧实,坚硬,手压可感。饼面光洁明亮,饱满,丰润,云荼灿烂。金芽喷薄,华贵非凡。细观察,饼面上覆点点“白霜”(不懂),并有细密的纵横条纹。茶窝稍偏,不居中。边缘紧凑,圆满,无掉渣碎落。

茶窝处取茶,虽紧实,还算顺利。针透入茶饼,悄无声息,茶针可感油润十足,摩擦力大。饼开成片,叶芽梗紧密相连,并不分离。放入小碟,金芽闪烁,乌墨点缀,质感沉稳,厚实。躺在碟中,甚至有“牛排”的即视感,肉丰筋劲,令人垂涎。

干茶:香纯正,熟香陈香,丝丝咸香,无异杂味。
润茶后,半封闭盖碗3分钟后,开始冲泡品饮。
润茶过程,熟香陈香一冲而起,带点点堆味,可感。3分钟后再闻,堆味消失,熟香更浓更纯。

醇浓之香

共12泡,定点环壁缓注水,前5泡水温99℃,后面调整为93℃,冲泡全程不加盖。

1到4泡,陈香熟香谷物香为主调,二泡起,香入茶汤。陈香纯正,熟香诱人,谷物香悠悠润润,锦上添花。杯底香气凝聚,浓郁且持久!

5到8泡,茶的熟香更盛,香醇、极致。谷物香陈香低回旋转,轻轻柔柔。茶香入鼻,大脑为之一醒,精神为之一振。这是嗅觉的盛宴,自然,畅快,入肺静心。
此刻果香入汤,茶汤滋味更加丰富。熟香陈香使汤丰腴肥美,果香甜香使之婉动轻灵。香香罗列,甜甜交叠,欢快恣肆,曼妙轻奢,绵延弥漫,裹口挂舌。这绚烂绽放于杯盏之间,不负此茶的盛名。
挂杯香散淡优雅,陈香甜香缭绕,轻抚茶席而尽。

9到12泡,香气变弱,10泡起,凑近细闻才能感知。挂杯和杯底香转为木香甜香,木香显于甜香。汤中香仍以熟香果甜香为主,果甜香虽似缎缕蛛丝,但便如菜中之辣,汤中之鲜,只一点便一击而中,一中而入魂。惊鸿一瞥虽短,但瞬间也可以定格为永恒。
是的,这是熟茶。但这款“圆融”在香这个层面却不输一般的生茶,尤其是汤里香。香丰富且纯粹,极具层次感。熟香陈香撑起了茶香的骨架和轮廓,而果香甜香便如冠上的锦玉东珠,温润又璀璨,一方一颗足矣!
捻尽香魂终觉逝,刹那芳华岂敢轻。

饱满之汤

润茶水显深橘红色,油润明亮,趋近饱满,品质已相当高。汤底略有碎渣灰分。
1到4泡,色暗沉幽深,带稠厚感。倾倒时如绸带一般,挂杯明显。汤面油膜包裹,激起汤“泡”经久不散。入口柔绵软糯,水路顺滑细腻。茶汤中苦无涩,苦味化开迅速,无明显收敛感。三泡始,舌面舌根留甜,口腔无沙麻感,喉感舒适。
5到8泡,汤色无明显变化,重南红色,重栗红色,甚至红中带黑。汤稠厚感,醇稠感更胜一筹。入口,仍具微苦底,使柔且油的茶汤保持它的雄健感,不流于至柔,更不至于零落成泥。我个人认为,不管生茶还是熟茶,这种骨架感,这种柔软中的锋利感不能缺失。正所谓柔中蕴刚,方能无往而不利。
茶汤绵润绵密,有厚度有密度有滑度。口含汤,用舌头搅动轻推,是一种回弹感与牵扯感,相当别致,耐人玩味!
唇间,舌间,喉间,汤体流转轻滑,滴滴点点,似涂油抹蜜一般,妥帖,熨帖,直入人心!
9到12泡,通过延时坐杯的方法,汤体保持一定的厚度,但稠度粘度下降。色稍变弱,通透清亮起来,更显华丽风韵。
入口,十泡起苦底消失,口腔留甜明显且持久,味足,水路清滑,没有丢失它的滋润感和轨迹感。当汤体在喉间滚落的刹那,身心为之悸动,是赞美,是赞叹。更是心底油然而生的真实感动,切切侃侃,心心念念。
七窍生玉环,心底踏飞燕。

悠长之韵

1到4泡,1、2泡无明显体感。三泡始感舌下齿缝生津,悄悄缓缓而来,平和优雅。喉润,体感舒适。汤过喉,有明显的柔韧感和温热感。汤下行,温软的热感一路尾随,有迹可循。四泡起,喉头有轻微回甘,甜的蜜润轻盈。
5到8泡,随着泡数增加推进,体感明显渐强。回甘由喉前推到舌的中后段,范围扩大,并具层次感。汤饮尽,候半分钟,甘甜甘润之感由喉向前蔓延,渐次变弱,到舌中部基本消失。两颊生津,但无收紧感,舌下生津变强,但没有达到鸣泉奏乐、江海波涛的程度。事实上,我喝生茶也从来没有体验过回甘迅猛舌底鸣泉的感觉。人的体感千差万别,也可能是我还没有接触过真正的“硬茶”。茶坑无止境,且喝且追,且品且悦,心急不得。继续努力,再接再厉!
八泡喝完,体感达到顶峰,胃腹部、脸蛋子、手心出现温热感。茶气纯阳,至真,丰沛。
窗外悲秋之雨,窗内却被“圆融”酿成了三月阳春,圆而融之,默而化之,真大境界!
9到12泡,生津回甘均明显衰减,口腔留甜变淡。到十泡已有饱腹感。
喉头舌根依然延续着甜美的淡淡的回甘,甜韵香韵萦绕不散,生生不息。绵长,悠远。
春暮勘不破,岁寒韵天成。

绝妙“底牌”

叶底红褐色,鲜活鲜亮,无碳化现象。梗粗壮,叶宽展,有人为切碎的痕迹,应该是工艺所需。
饱满,柔韧,活性肉感极佳。用手捏揉,质感十足。
这是我见过的最令人惊艳的熟茶叶底,原料的高级,工艺的考究,一任茶业用这品相绝佳的叶底已为您完美呈现!
天地自然的馈赠,一片树叶的传奇。

  一家之评

感谢一任天真,感谢新茶网平台。做为普通人的我能有机会品饮这款高端熟茶,真真是三生有幸。品饮行文如履薄冰,不敢有丝毫怠慢。一家之言,不成体统,望各位茶友多多批评指正!
本篇茶评是我的一次尝试,品饮过程分香、味、韵三个角度去分层剖析陈述。只是感觉新奇,斗胆“犯险”一遭,别无他意,更别无他求。
写茶评其实颇不容易,自己内心深处也在掂量。以己昭昭,使人昏昏,不足取。再说人应该有自知之明,要知晓自己的斤两。反过来说,以己昏昏,使人昭昭,更不可取。那是不负责任!辗转反侧,思来念去恍然顿悟,只须做到一点便可圆融通达,神无挂碍。那就是一个词:老实。我想,只要能做到此点,便能平和坚定,乐天而知命了!(个人看法)
这款“圆融”熟茶,实力浑厚,集一任天真技术原料之大成。色、香、味、韵,汤感、体感,稠度、润度、滑度等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展现了发烧级熟茶的无限魅力与风采!圆润、圆满,融汇、融合,直至“圆融”之大境界!
总评八字可也:春华枝满,圆月天心。
百岁光阴一梦蝶,重回首往事堪嗟。
登西山,瞰辽水,无边落木,红叶翻飞。牛羊归村,寒鸦阵阵。夕阳衔着远山,映出半天红霞。凉薄的秋雨将山野笼罩,静谧中透着三分凄苦与无助。
我在这里整整生活了二十二年,后来念书毕业工作成家,离开了农村,定居在城市。城市缤纷多姿,城市物质丰饶。可十几年来我始终没有依附感,似五根浮萍,轻轻袅袅飘飘荡荡。也许我骨子里的基因和生命的底色永远也无法改变。我总是惦念,惦念那山、那水,那葱茏的树林,和那块深情的土地。
《南乡子      念和平》
春暖杨絮轻,大庙苍苍尽豪英。
风摇云荡月华明,惊惊。
簇花青李载酒行。

弹指如一梦,尧舜煌煌俱尘封。
水枯岭残雨霖铃,争争。
赤心白璧对乌蝇。
(10.28)


图文:令狐糟糕太糟糕
找到约2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