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茶叶做得好的

找到约8,617条结果 (用时 0.04 秒)

十月看熟茶① | 熟茶持续升温,做得好的熟茶企业正从哪些方面发力?

 

 

 

封面

第172期

本文大概

2872字

阅读需要

5.5分钟

 

兴茶网 资讯】随着普洱茶消费人群扩张、北方市场的崛起,以及普洱收藏与投资市场持续调整等多重因素,熟茶作为更易消耗的健康饮品,越来越受到市场的欢迎和企业的重视。

 

普洱茶趋于品饮化大众化

 

普洱熟茶的定义来源于2008年国家颁布的《GB/T22111—2008地理标志产品普洱茶》,而其加工工艺却是在上世纪70年代就已经确立,并从上世纪80年代工艺成熟以后,拉开了云南普洱熟茶发展的序幕。

 

从2017年“天猫双11”茶行业数据统计结果中可以看到,在所有茶类单品热销排行榜中,普洱熟茶异军突起,占据该榜排名第一的位置。而行业龙头企业大益的线上店,其单品销量前五名中,就有4款为熟茶。这些数据,也侧面说明了普洱熟茶在消费市场的强劲动力。

 

 

这几年来,熟茶的“提速”发展,大家有目共睹,越来越多的熟茶品牌竞相亮相,越来越多的普洱茶企改变“重生轻熟”的策略,将熟茶纳入长久发展的战略规划中。加大在熟茶产品线上的研发、投入与市场培育。

 

毫无疑问,普洱熟茶正在重新回归业界关注的焦点位置,业内对熟茶升级发展进入更为理性的思考,亦或是更为深切的期待。那么,到底是什么在驱动普洱熟茶加快升级发展呢?一些做得好的熟茶企业,正在从哪些方面发力?

 

聚焦品质,重塑消费者对熟茶的印象

 

如今的消费者,更加注重产品的健康、营养和安全。

 

然而以往消费者对熟茶品质大都有着片面误解,认为熟茶用的是下脚料,是廉价茶,这几年,茶企也意识到这点,需要重塑消费者对熟茶的印象。

 

好品质首先离不开好原料。澜沧古茶依托景迈山茶园优势,并坚持原料仓储建设,润元昌构建千吨级原料库存基地,着力熟茶产品的长线发展,一些企业侧重将优质原叶作为熟茶基础,并有着严格的筛选标准,像五正熟茶、巅茶、云元谷等不少企业用的都是勐海核心茶区的原料。

 

 

专业做熟茶的五正熟茶,一直重视对于源头的把控,其熟茶产品的原料来自于勐海核心产区,今年还携手勐海庆阳茶业有限公司深度整合产业链,后者在老班章核心产区、勐宋核心产区拥有10000余亩优质普洱茶原料基地。

 

“五正熟茶不怕比,欢迎PK”,五正熟茶创始人、云南七子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总裁李亚全在与兴茶君交流时,多次提到五正熟茶对于品质的专注,对于原料有着自己的一套严苛的的选料标准,从根本上保证熟茶的优秀底蕴。

 

在他看来,熟茶行业一直是有标准的,正是因为有标准,他觉得这个行业才更有机会做大,做强。

 

所以标准是熟茶发展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东西,生产有标准,品质好坏有标准,消费者购买选择也就有了相应的标准,只有这样,熟茶行业才能市场化、品牌化、专业化。

 

通过技术概念输出,强化自身专业性

 

有人说,熟茶是一门技术活,没有金刚钻,不要轻易碰熟茶。这话有些道理,熟茶自上世纪80年代工艺成熟以后,从此拉开了云南普洱熟茶发展的序幕,行业人也深知,熟茶比生茶难做,且风险更高。

 

也正因为如此,技术,对于熟茶企业来说,也是自身的“秘籍”,虽然各家有各招,但不管怎样,越来也多的茶企倾向于在技术方面进行积累与投入,并在技术层面上进行概念输出,打造自己的标签与传播属性。

 

 

在今年广州春季茶博会上,一些熟茶创新技术的发布,引发业界强烈关注,而这些技术转化成果也正式大力推向市场。

 

像巅茶“天脉”技术,最大限度的保持了古树熟茶的茶气与香气,打开了普洱熟茶的古树纯料发酵制作的新局面,更是巅茶对熟茶领域深耕的又一讯号。

 

润元昌也在今年广州春季茶博会期间举办了“润活”发酵技术发布会,基于“润活”发酵技术的新品蓝铁首次登场,为熟茶制作注入新活力。

 

而这些年,云元谷推崇的“大发酵”技术,构造了从鲜叶的甄选到成品上市的全面系统化发酵技术,强调让茶人感受到纯料熟茶的醇厚茶韵。

 

五正熟茶在短短两年内,其茶品能被高端市场认可,其中之一,也正是因为其背后有着一个16年的技术积累、专业性强的技术团队,并全程使用“363普洱茶审评法”跟进指导生产,保证产品品质的稳定。

 

这些企业正是通过技术创新提升产品的品质、保证产品品质的稳定性,并以这样的方式,来强化企业的专业化与创新感,这对于后续抢占市场,是非常有利的。消费者可能不需要知道你这个技术背后的原理与故事,但至少知道你的在技术上塑造的概念,通过技术概念输出,来强化自身的专业度,形成差异化,快速抢占消费者心智

 

一些业内人士也认为,正是由于技术的逐步成熟和企业对熟茶品质的重视,消费者对熟茶的喜爱和追捧,以及整体口碑的提升,正在成为现实。

 

走品牌之路,打造鲜明而清晰的辨识度

 

茶企在生茶领域的竞争,最终多以原料优质取胜;而做好熟茶,则对企业的专业技术实力、资金实力与工艺水平有更高的要求,换句话说,竞争门槛更高,而这点,更具有构建品牌壁垒的价值。一些熟茶企业也正是看中了这点,在品牌建设之路上也是全力以赴。

 

以其“专业、专注、只做熟茶”的定位,五正熟茶迅速引起业内广泛关注,其品牌建设与传播传层面,也是从深度与广度进行了差异化传播。不论从深度还是广度上,都与受众建立了强关联的联系与沟通。除了线下的品鉴会,其既有在专业媒体上强化专一、专注的品质与品牌特质,也在飞机上的杂志上《中国民航》上刊登广告,面向高端消费人群进行有效沟通,也为品牌形象的高端化增添了有力注解。这一系列的传播的过程,就是五正熟茶品牌不断落实,不断强化的过程。

 

 

另一家专注熟茶领域的品牌——巅茶,继上一次,其“如锦”荣获“2018春季中国(广州)国际茶业博览会唯一指定纪念茶”称号后,今年秋季,巅茶“和悦”又荣获“2018秋季中国(广州)国际茶业博览会唯一指定纪念茶”称号,2018春秋两届茶博会唯一指定纪念茶均为巅茶所包揽。不仅是提升了自身品牌影响力,也让业界看到不一样的熟茶行业新气象

 

而如云元谷这样的专业熟茶制造商,通过持续参加全国多场专业性的茶博会,与当地经销商一起组织熟茶专场品鉴会、主题茶会等方式,不断地向消费者传递品牌形象与产品特质。

 

 

熟茶面对的是大众品饮市场,面对的是广大的消费型茶客,可以预见,熟茶企业越来越重视品牌的力量,并寻求差异化的突破。已具备相当综合实力的普洱茶企如大益、五正熟茶、中茶、澜沧古茶等已先期进入熟茶赛道,而巅茶、云元谷、润元昌等企业也积极在产品、技术、服务等领域寻求创新突破,实现品牌升级

 

普洱熟茶的消费品饮价值重新被市场认可

 

现如今,无论是普洱茶市场的理性回归,还是喝茶养生的意识被人们逐渐认可,都为熟茶的兴起提供了先决条件。卫生、安全、标准化的熟茶产品,会引来更多的消费者,使得熟茶成为大健康时代的主流饮品之一。

 

 

普洱熟茶作为茶叶重要的品类,在这短短几十年的发展种,经历了不少动荡曲折,市场现在逐渐升温,市场上也涌现了一批不断创新的熟茶品牌,熟茶的消费品饮价值重新被市场认可,接下来,熟茶升级发展或将对普洱茶行业格局产生深刻的影响。

 

 

 

 

茶企的外部市场与内部等级秩序交易

在欧洲陷入负利率的时代,中国经济也失速,普通人要过体面生活只能小领域深耕,绝大部分品牌也如是,将被逼成为日本式的匠心品牌。做茶的迟早都会明白,将来资产增长远比产品销售增长重要……市面流行的营销书不再是圣经,因为它解释不了未来!

产品销售增长,是年度增长。资产增长是财富积累增长。年度增长,不等于财富积累增长,因为当年增加的销售额不一定能归库,转化为资产租金收益。企业发展,短期看产品销售,长期靠资产租金收益。销售源自业务收入,而品牌其实是向社会收取无形资产租金,或征税,比如苹果税、茅台税。能不能收租或收税,就是销售型企业与品牌企业的最大不同!

总之,一年赚多少钱不重要,重要的是每年都有稳定的年金收入,最好是以复利计算的年金收入。

经济高速增长,抓产品销售很有用,因为新市场的机会大于财富积累效益。经济增长失速,财富积累效益就会大于产品营销效益。在未来,营销失效是大概率事件,由营销为大转向资产管理为王,是今后茶企发展的最大变局。

说下自由市场与权利等级组织。

自由市场靠竞争,打一场营销争夺战,三分政冶七分军事,狼性团队说了算。但我们要明白,企业真正发大财的靠组织力量与产权,而组织与产权都是建立在等级秩序的基础上,其并不是市场规则说了算,而是政治与法律框架下的契约行为说了算,也就是三分军事,七分政治,不是由市场的自发机制来分配,而是由权利等级秩序来分配。企业做市场,讲高度自由竞争的军事,而企业内部管理却是专制的,或者说企业本质上是一种专制组织,这种专制组织却参与了自由市场竞争。专制组织与产权制度会扭曲市场,由自由市场变成讲政治的权利垄断型市场……

茶企怎样升级,明白了“三分营销,七分制度建设”,才谈得上升级。近几年来,中国空前讲政治,抓产权,民企也建党支部,这表明无序的商业自由竞争进入了权利等级分配新阶段。

卖货的,不如分货的。

茶叶做得好的品牌,都是在产品上市交易前,将产品在渠道里分了。为什么其在自由市场里不用竞价交易,就能轻松地一分了之?是因为其企业制度向渠道扩张,从而“企业代替了市场”,外部的经销商体系内部化了,一场市场交易变成企业内部权利秩序分配,当然这种分配是一种法律保护的产权契约交易行为……

你在做市场,别人在分市场;你在外部跑业务,别人在内部分钱……这就是差距!你把营销4P,定位理论读一万遍,这些市场营销显学,会告诉你企业与市场交易的真相吗?

企业代替市场,是企业做大的开始。

阿里巴巴为什么做得大,还不是把外部的市场交易变成了平台的内部交易,在“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的旗帜下,阿里巴巴大可敌国,从而“企业代替了市场”。茶企为什么喜欢做全产业链?还不是想让外部的茶农、料头、代工厂、经销商与消费者,由外部自由市场交易,变成内部人的内循环交易……

为什么内循环比外循环重要,内部制度建设比外部自由贸易重要,现在明白了吧!

这就可以解释,用轻资产模式做大企业,为什么是伪命题:企业做太轻,很难将外部市场转化为内部管理。这就是企业做大了,都是重资产的根本原因!

重资产,有利于降低企业的产品交易成本,尤其是比产品更基础、更根本的要素交易成本。什么叫生产要素,自然资源、劳动力、资本、技术、信息与制度即是,离开这些根本要素,你能开办企业吗?

企业代替市场,会出现寡头垄断,其极致是取消自由市场,搞计划经济。

企业代替市场,会降低产品交易成本,因此垄断企业的产品不愁卖,计划体制下的国企根本不用做市场,计划调拨即可。但这种企业代替市场,甚至不要市场的行为,会增加要素交易成本。没有自由统一的大市场,自然资源、劳动力、资本、技术、制度与信息等生产要素不能自由交易,企业的生产成本不能用市场交易价格来衡量,市场配置资源失效,会导致垄断行业与计划经济社会缺乏效率,从而阻碍创新、产业升级、生产扩大与国民财富的增加。这就是搞计划经济的纷纷转型市场经济,国家要节制资本,打压垄断利益集团的原因 。

垄断企业,将交易成本向外部转嫁,即企业分享内部超级利润,而将生产要素不能自由流通的成本,由整个社会承担,故国家不得不打压这种损公肥私行为!前几年,大数据热,垄断的互联网企业不是喊,大数据可搞计划经济,其心可诛!

文/白马非马 请上帝喝茶工作室出品

郑州茶叶市场:复市开业的节奏也不一

时光总是不紧不慢地由着性子流逝,元宵节一过,短暂而幸福的新春佳节就这样结束了,绝大多数商户陆续复市。

 

不过,郑州的一些茶叶商户仍然大门紧锁,看上去并不急于开门营业。

 

尤其是一些或偏僻或平时空铺相对较多的市场,复市的节奏略慢一些。

 

这背后,透露着郑州茶叶类市场偏多,多数市场“肚子填不饱”的窘境。

 

还有的茶叶市场,干脆引入蔬菜、干调和肉类,在茶叶市场里拼入蔬菜市场。

 

绝大多数茶商已经复市营业

 

郑州市茶叶市场众多,复市开业的节奏也不一样。河南商报记者近日先后走访近10家茶城了解到,对于市场整体来说,多数集中在初五至初八开始营业,甚至像国香茶城,由于是街铺市商业,春节期间还有不少商户根本没有放假,茶城的市场方也是安排管理人员轮岗上班。

 

市场管理方介绍,其实春节期间,尤其是初六之前,国香茶城没有放假回家的商户,生意还算不错。由于是临街商铺,周围有大量的住宅小区和商业体,也多有市民出来逛街、品茶,加上一些下游客商补货,茶城的商户一天下来,也能卖几千块钱。

 

直到初五、初六,因为民间有“破五”习俗,国香茶城里更多的商户开始营业。郑州市内的茶城陆续开业,而市民也都开始上班,商户的单日营收平均下来也就有所回落了。虽然客流量较春节期间大幅增长,但成交效率却开始打折扣。

 

所谓“早起的鸟儿有虫吃”吧,那些在别人休假的时候仍然坚守的人,多少也赚了些辛苦钱。

 

市场方开市的时间虽然比较集中,但市场内商户返郑复市的节奏却不大一样。

 

在郑州南部区域一家茶城,过完元宵节,仍然有四分之一强,三分之一弱的商户锁着店门,透过玻璃门,从店内的陈设看,当时仍没有复市营业。这家市场还贴着一张通知,敦促所有已经交费的商户2017年2月15日前“务必来市场正常营业”,否则,“将视其为自动放弃经营权”。

 

与之较为类似的是这家市场向南不远处的另一家茶叶市场,当日也仍然有约四分之一的商户尚未复市。

 

相比较而言,像唐人街茶城、国香茶城、凤凰茶城、花园茶城这些三、四代茶城,复市节奏则更快一些,多数市场元宵节后的复市率已经达到95%,只有偶尔几家店铺上着锁,且其中有些上锁的,看得出是临时外出。

 

有茶城商户担心“不安定”,不敢续长租

 

一位在两座茶城都开有店铺的茶商不无感慨地评价说,其实各茶城的复市节奏,基本反映了茶城的景气度,复市营业越快,整体经营应该越理想一些。

 

不过或许也有例外,郑州北部区域一建筑体量颇具规模的茶城,虽然复市节奏与国香茶城、凤凰茶城等相比不遑多让,但其空铺却多得相当惊人。尤其是这座茶城的二楼,有部分茶巷两旁的十来家相邻店铺竟全都空着。

 

该茶城一位正在经营的商户介绍,茶城的空铺确实非常多,尽管开业已经一年半了,但茶叶类的招商情况并不理想,商户并不是很多。

 

一位了解情况的业内人士则透露,当时拥有上千商户的北茶城由于城中村改造拆迁,这座茶城招商的时候,可能对形势有些判断失误,租金有点高,条件不够优厚,而在此档口,北部区域一下子起来好几个茶城,商户分流了。

 

这其中体量最大的就是艺茂国际仓,涵盖多项业态,除了茶叶、茶具、古玩,还涉及花鸟鱼虫、文化娱乐等业态。尽管该市场距离市区相对较为偏远,但河南商报记者近日探访时发现,已有大量茶叶、茶具类商户进驻,并开门营业。

 

据市场企划部人士介绍,目前市场签约商户300多家,有些已经开业,有些正在装修。

 

近年来,郑州茶叶批发市场和北茶城的相继拆迁,产生裂变效应,郑州的茶城日渐增多,有30多家。提起北京的茶叶市场,人们就想起马连道,提起广州的茶叶市场,人们就会想到芳村。但在郑州,却没有同等级别和知名度的市场。

 

市场的分化,商户的分散,使得郑州的绝大多数市场都“填不饱肚子”,有些市场空铺还相当多,也让一些茶商产生了不小的焦虑和不安定感。北部区域一座茶叶市场,虽然2015年已经开业,但其大门口仍然悬挂着“隆重招商”的条幅,“北茶城主承接地,交一年送半年,零元租金入驻”,招商政策不可谓不优惠。但该市场开业时就已入驻的一位商户却道出心中隐忧。

 

这位商户说:“这座市场的周围,有大量的居民社区,我还是比较有信心的。但是,这座茶城所属的楼盘目前还没有建好,工程还停着,市场内冬不暖、夏不凉,没有暖气,而且相比原来在北茶城我承担的房租也高了很多。原来这座市场已经有100多商户了,后来却又走了一部分,所以我也不敢一次交太长时间的房租,这次先交了半年,市场送了三个月。”这位商户的担心是,“现在连停车场都是临时的,万一哪一天市场真的又有变化呢?所以也不敢续长租。”

 

上述这位女商户的担忧,不是没有前车之鉴。

 

就在2016年,郑州南部区域的春来茶城就经营不下去关闭了。

 

这在郑州茶商中,也产生了不小的心理影响。国香茶城一位市场管理人士介绍,茶行业的进入门槛相对较低,尤其是前几年,普洱茶炒得很热,不少人都囤积了大量茶叶,相比更早时候由茶农、茶商成长起来的专业茶人,近年来郑州新成长起来的茶城里,不少茶商是由喝茶、买茶的人转化而来的,“喝了几年茶,以为自己也很懂茶了,又囤了一些茶,就开个店。”

 

进入门槛虽然低,但要想做好,却不容易。

 

在郑州南部区域,有一家已经开了近十年的老牌茶叶市场,元宵节过后,市场内依然冷清,不少茶商也还没有开门营业。

 

倒是其临大街的一座建筑,正在紧锣密鼓地装修,并挂出:“旺铺招租”。

 

然而这座建筑的装修和招租,目标商户却是蔬菜、干调和冷鲜肉类。市场的一位管理负责人毫不避讳地介绍,他们正在招商蔬菜市场,引入的商户,其中一部分,正是当时纬三路水产市场的蔬菜区域零星商户。由于纬三路水产市场搬迁后大部分商户都去了中部两岸,所以留给这座茶城的蔬菜商户并不多。

 

甚至,市场方还直言也确实有向蔬菜市场转变的初步想法。提起市场茶叶商户的开门复市情况,该市场的另一位负责人感叹:“你看看郑州的茶叶市场,竟有30多家,哪里需要这么多市场?北京的茶叶市场,有个马连道就足够了,郑州却比北京、上海还多得多,哪有生意啊!”

 

曾经在广州芳村茶叶市场经营过,又来到郑州经营茶叶6年多的巨平女士对广州和郑州的茶叶市场也进行了一番比较。她说,在广州芳村,有些商户一辈子都在那里经营,你能看到有不少都是老头、老太太,你能买到他们存了好久的茶,而茶叶市场也能围绕在这个区域不断延展,越做越大,越来越全,不像郑州,指不定哪天就要拆迁、搬迁。

 

今年茶市可能仍然会比较“温和”

 

有些商户复市较晚,也有一定的原因。毕竟相比春节前,节后市场显然有所回落。

 

但在接受采访时,多数茶商表示他们已经不再寄望于节日消费。

 

吉享茶业有限公司创始人李怀谦说,他的做法是注重产品的性价比和营销。“即便是淡季,也有做得好的,我们日常都有专门的人负责,把茶叶送给客户品尝,如果好喝,性价比又高,有钱赚,他们怎么会不进货呢?”

 

他还举了个例子,有一款柑普,别人零售卖700元,他们零售只卖300元,给客户的价格是150元,已经留给客户对半的利。“做茶叶,既要考虑到消费者,也要考虑到客户,要把炒茶的,把暴利茶拉下神坛,让茶叶消费和销售都回归理性。”

 

巨大茶叶的巨平也说:“只有淡季的思维,没有淡季的市场”,得想办法。凤凰茶城的老茶人陈留成,也对“淡季”和茶叶市场的下滑一笑置之。在他看来,卖茶叶,得懂茶。凤凰茶城的总经理张瑾介绍,现在圈内不少人都听说过老陈,有时候来找他,不光是进货,更重要的是要听他讲讲茶叶的门道。

 

不管怎么说,对于茶叶市场的整体而言,春节过后,确实有这么一小段淡季,直到清明节前后的春茶上市。然后就是端午节、中秋节和春节。

 

春天,一个畅想的季节,人们总是希望展望美好,看看未来,尤其是整体上处于不安定、不景气状态的茶人。然而,对于郑州的茶商来说,不少人认为,今年甚至未来几年,茶叶市场再难像前些年那样火爆。当年的火爆,其实也可以称作“市场的不理性”。

 

从1983年毕业后就开始在茶厂做推销员,1992年就已经把信阳毛尖卖到郑州的李安贤说,茶叶销售,不能炒作过火,炒到几千、上万元,对市场是个伤害,接下来怎么办?他希望,今后还会是一个健康的、可持续的发展状态。

 

吉享茶业有限公司创始人李怀谦也认为,今年还会是一个平缓的增长状态,市场会比较温和。

 

来源:新浪综合新闻

 

找到约8,308条结果 (用时 0.038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309条结果 (用时 0.001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