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茶叶合作社党建典型案例

找到约3条结果 (用时 0.004 秒)

贵州普安一茶叶合作社入选第二批全国农民合作社典型案例

12月1日,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发布第二批全国农民合作社典型案例,贵州省普安县细寨布依人家茶叶专业合作社入选。

今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吉林省考察调研时指出,要积极扶持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鼓励各地因地制宜探索不同的专业合作社模式,把合作社办得更加红火。

为进一步总结推广农民合作社因地制宜探索发展的实践经验,农业农村部在各地推荐的基础上,遴选确定第二批47家农民合作社典型案例,主要分为“党建引领强社,提升规范发展水平”“助力脱贫攻坚,带动农户增收致富”“创新经营模式,加强成员利益联结”“增强服务能力,促进乡村产业振兴”“开展联合合作,提升市场竞争能力”走绿色发展道路,推动产业转型”六种类型。

据悉,此次遴选中,贵州省共2家合作社获评典型案例,均为“党建引领强社,提升规范发展水平”类型。

普安县细寨布依人家茶叶专业合作成立于2009年5月,现有社员533户,其中精准贫困户104户(残疾人16户)。合作社在2015年成立“江西坡返乡创业民工党支部”,有农民党员9人,在产业发展中以党建为引领,充分发挥党员在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先锋模范作用,强化基地建设,优化制茶工艺,提高产品质量,大力拓展市场,线下开设“普安红”专卖实体店15家,合作社带动效应越来越明显。

图丨天下普安

脱贫攻坚期间,该合作社优先吸纳贫困户为社员,88户贫困户以437亩茶园入股合作社。一方面优先保护收购贫困户茶青、聘用到基地管理茶园、进加工厂当生产工人、到销售部担任茶艺师、销售经理或店长等增加收入;另一方面实施贫困户二次分红,使得合作社帮扶的贫困户全部如期脱贫,联合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打造“文军扶贫茶”,进一步提升了扶贫效果。

图丨天下普安

【原标题】普安一茶叶合作社入选第二批全国农民合作社典型案例

注:内容来源普安县融媒体中心综合,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梧州市加快六堡茶生态产业化经营助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案例

9月20日,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资源厅办公室印发《广西壮族自治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典型案例(第一批)》,围绕生态产业化经营、生态治理及价值提升、生态保护补偿和生态资源指标交易等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模式,推出首批10个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典型案例,发挥典型案例的典型引领和示范推广作用,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实践探索,进一步厚植广西生态环境优势。我们将陆续报道具体案例。本期推出的是《梧州市加快六堡茶生态产业化经营助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案例》。

梧州市将“六堡茶特色茶产业发展”纳入梧州市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试点重点任务,以全产业链思维,坚持科学谋划、产业驱动、品牌塑造、文化带动、金融保障,构建全产业链现代茶产业体系,助推梧州市六堡茶由“侨销茶”发展为“畅销茶”,以六堡茶产业振兴引领乡村振兴,实现了生态价值、社会价值、经济价值、文化价值的综合提升。

案例背景

漫山遍地的六堡茶园。潘绍珊摄

梧州六堡茶是中国“三大黑茶”之一,原产于梧州市苍梧县六堡镇,已有1500年多发展史,在清嘉庆年间,就以“红、浓、陈、醇”及其独特的槟榔香味而位列中国二十四名茶,远销东南亚及粤港澳地区,成为著名的“侨销茶”,形成了积淀深厚的“茶船古道”文化。对比云南普洱茶、湖南安化黑茶,由于生产规模较小、茶仓体系不完善、产品宣传推广不足等问题,梧州市六堡茶面临着以广西境内消费为主、在全国市场占有率逐步下降的局面。

近年来,梧州市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茶产业发展的重要指示,严格落实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打造千亿元茶产业的决策部署,将“六堡茶特色茶产业发展”纳入梧州市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试点重点任务,以全产业链思维,坚持科学谋划、产业驱动、品牌塑造、文化带动、金融保障,构建全产业链现代茶产业体系,助推梧州市六堡茶由“侨销茶”发展为“畅销茶”,以六堡茶产业振兴引领乡村振兴,实现了生态价值、社会价值、经济价值、文化价值的综合提升。

具体做法

“茶姑”正在采摘六堡茶。潘绍珊摄

一是科学谋划,引领生态产业化发展。立法护航茶文化发展。《梧州市六堡茶文化保护条例》经自治区人大常委会批准,于2021年11月发布,2022年1月1日起实施,规范了梧州市六堡茶文化的保护、传承、发展和利用等,并划定苍梧县六堡镇为六堡茶文化核心保护区,明确政府部门相关工作职责。统筹指挥茶产业绿色转型。梧州市委、市政府成立梧州市六堡茶产业发展指挥部,统筹梧州市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等工作,统筹全市涉茶重大项目建设,负责打造六堡茶产业成为乡村振兴支柱产业。科学谋划茶产业高质量发展。于2021年12月出台梧州市六堡茶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组织实施生态茶园建设、茶企扶优壮大、人才培养、市场拓展、品牌提升、数字赋能等6大工程,推动六堡茶生态产业高质量发展。

二是产业驱动,打造规模化生态产业。多举措提升六堡茶生态农业规模。优化茶园种植布局。编制梧州市生态茶园建设“十四五”规划,构建全市“一核两优四拓展”的茶园种植规划总体布局,力争到“十四五”期末实现梧州市生态茶园种植规模持续扩大、综合效益稳步上升的目标。扩大茶园种植面积。于2021年12月全面启动六堡茶生态茶园建设大会战,努力实现全市六堡茶园面积大突破;出台《梧州市支持六堡茶茶园建设政策》,通过落实林木采伐指标,保障茶园种植规模建设。强化核心区自然资源要素保障。实施《梧州市自然资源服务苍梧县六堡茶产业和乡村振兴措施》,优化建设用地管控,在村庄规划中合理布局和预留六堡茶种植、加工、仓储、展示、产品研发等用地,强化六堡茶产业发展的自然资源要素保障。提升茶产业生态产品质量。依托广西六堡茶产业科研人才小高地,实施自治区科技重大专项“六堡茶‘八新双增’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化示范项目”,从茶树品种选育繁育、茶园低改、高效生态栽培、加工关键技术、陈化仓储关键技术、六堡茶活性成分分析、质量安全评价与控制技术研究等六大板块19个课题开展技术攻关,推动六堡茶产量、品质全面提升。建立“联农”机制。采用“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产业模式,引导村集体经济组织通过土地入股方式与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垦植茶园等合作,或引导村集体经济组织以资金入股优质茶园、茶企,探索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茶企、茶农利益联结机制,带动茶农茶企增收、集体经济增效。

盛产六堡茶的梧州市苍梧县六堡镇。潘绍珊摄

三是品牌塑造,提升生态产品价值。健全经营标准体系。实施六堡茶标准及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形成国家标准1项、广西地方标准18项、梧州地方标准4项及“茶船古道”团体标准16项,涵盖茶树育苗、栽培管理、茶叶采摘、六堡茶加工、包装、贮运等环节,实现从茶苗到茶杯全程标准化,保障六堡茶产品质量。打造品牌矩阵。支持全市茶企采取合资合作、兼并重组、股份制等方式壮大规模;举办各类招商引资活动,引入国内外龙头企业及市内其他相关大型企业投资六堡茶产业;扩展梧州六堡茶区域公共品牌和“茶船古道”文化品牌内涵,带动“中茶”“三鹤”“茂圣”“苍松”“芊河”等一批优秀企业品牌,形成有效的品牌矩阵。推进生态产品供需精准对接。出版《茶船古道》《中国六堡茶》等六堡茶文化专著,举办“茶船古道·新丝路”六堡茶行销全球系列活动及“茶船古道杯”梧州市六堡茶茶艺师技能大赛、第三届中国(广西)六堡茶斗茶大会、“一品六堡天下梧茶”梧州六堡茶展销会等大型茶事活动,参加全国各地大型国际茶业博览会并开展品鉴推介活动,不断提升梧州六堡茶区域公用品牌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四是文化带动,通过茶文旅融合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开发新型生态产品。在保持六堡茶“红、浓、陈、醇”传统特性的基础上,研发六堡茶速溶茶、茉莉六堡、柠檬六堡、红柑堡、小青柑等六堡茶新产品及六堡茶酒、六堡茶菜、六堡茶麦芽糖、六堡茶蛋糕、六堡茶冰淇淋、六堡茶保健品、六堡茶文创产品等,将梧州六堡茶打造成“网红美食”、广西特产行销全国和“一市一品”的核心产品。延伸茶产业链。开发“茶旅+民宿”“茶旅+研学”“茶旅+康养”等茶旅康养融合新业态,重点推进摩天岭六堡茶海、苍梧县六堡茶特色小镇旅游区、黑石山茶文旅综合体、六堡山坪瑶乡田园综合体等项目建设,规划建设六堡镇出梨埠镇过木双镇经东安江、贺江至西江的“茶船古道”茶文旅休闲项目,打造集茶叶种植、生产、加工、种植、观光、养生于一体的茶旅原生胜地,成为乡村振兴示范样板。

五是金融支持,强化茶产业发展的绿色金融保障。搭建公共茶仓。建设带有“仓储+评估+金融”等功能的茶船古道六堡茶公共茶仓,仓储量达2000吨,并形成标准化、信息化和现代化仓储评估体系;建立六堡茶价值评估鉴定中心和专家库,按照茶品质成分指标检测、专家感官评审、市场因素评估等系列流程,评估六堡茶价值,为金融机构和茶企提供参考。推进涉茶绿色金融产品。推出“六堡茶贷”“六堡茶商贷”和“六堡茶企贷”等绿色金融产品,2021年六堡茶贷款授信9453.6万元,比年初增加3266.4万元,“六堡茶贷”在六堡镇17个行政村100%全覆盖,服务茶商、茶农数量超100户,实现绿色金融助力茶企发展。谋划国际茶业交易中心。印发《广西粤桂国际茶业交易中心建设工作方案》,着力打造以茶叶交易中心为核心、以六堡茶合规仓储体系为基础进行仓单交易的茶叶交易一级市场,推动形成六堡茶公允价值,为金融机构提供六堡茶评估依据。

主要成效

鸟瞰六堡茶园。潘绍珊摄

一是生态产品供给能力显著提升。六堡茶种植面积高速增长。梧州市全市现有茶园总面积约20.43万亩,较2021年增加了2.23万亩,茶园面积增长了约12%,较2015年增加了13.43万亩,茶园面积增长了近2倍,目前在建的千亩以上茶园有28个,万亩以上茶园有8个,茶园规模逐步扩大。六堡茶产量稳步增长。2021年全市六堡茶产量2.5万吨,较2020年六堡茶产量提高了0.5万吨;2022年一季度,全市春茶产量1124.34吨,比上年同期增长了399.7吨,同比增长55.16%。六堡茶产值显著增长。随着六堡茶园面积和茶产品产量逐年增长,2021年梧州六堡茶产值达45亿元,较2015年的10亿元增加了35亿元,增长了3.5倍。梧州市六堡茶产业呈现出量价齐飞、产销两旺的高速发展势头。

二是生态产品价值持续显化。六堡茶茶企规模扩大。到2021年,梧州市共有SC认证茶企72家,其中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2家,自治区级农业龙头企业7家,“中华老字号”2个,“广西老字号”3个,规模以上企业9家,出口备案企业13家。六堡茶区域公共品牌影响力提升。六堡茶制作技艺成功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梧州市现有国家级非遗传承人1人,自治区级非遗传承人9人;中国制茶大师2人,国茶工匠1人。2021年“梧州六堡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成功获批,“六堡茶”入选中欧地理标志协定第二批保护产品名录,六堡茶企业广泛申请使用梧州六堡茶国家地理标志。六堡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增值。2022年,“梧州六堡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估值达37.64亿元,较2021年增加5.30亿元,增幅约16.4%,较2019年六堡茶品牌价值的23.4亿元增加了14.24亿元,增幅约52.3%,居广西茶叶区域公用品牌第一位,居全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第26位,获评为“2022中国茶叶最具品牌传播力品牌”,六堡茶品牌价值、生态产品价值显化明显。

三是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福祉相融合。六堡茶生态产业化发展,盘活了大量闲置的农村资源,也培养壮大了农村经济,增加了当地农民收入。2021年,入股(或合资)六堡茶产业的行政村212个,带动从业人数5万多人,受益村民约24万人;覆盖助力脱贫村91个,受益脱贫约3.53万人。苍梧县六堡茶生态核心区,以六堡特色小镇建设为契机,形成大中村—塘平村—四柳村—山坪村为代表的“百里茶廊”党建促乡村振兴示范带,区内茶农人均可支配收入16900元,比全县平均水平高出39%。2021年六堡茶生态旅游区共接待游客200万人次,实现产值约10亿元。六堡茶生态产业化经营助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真正实现了乡村美、产业兴、农民富。

来源:i自然全媒体,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祁门谱写“三茶统筹”新篇章

祁门红茶是祁门的支柱产业之一,也是一张耀眼的城市名片。近年来,祁门县凝聚各方智慧和力量,抢抓发展机遇,加快融合创新,传播祁门红茶文化,推动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实现“一片叶子富了一方百姓”。

文化融合激活祁红“软实力”。深入挖掘祁红文化特色,以文化创意赋能祁红产业发展,不断提升祁红文创的创意设计水平,构建与祁红文化底蕴相融合的现代祁红产业体系,助推祁红产业发展,鼓励企业和个人共同为祁红文化的发展贡献力量。发布了《创意黄山·祁门红茶文创设计大赛》全球征集令,面向全国茶企启动创新茶叶包装比赛。扎实推进茶文旅深度融合,重磅推出全球首位茶文化虚拟人“群芳最”,开展了世界三大高香红茶(祁门)对话、中蒙俄万里茶道申遗学术研讨会和“秋望长安·祁红飘香”等重大推介20余场次,“祁红风情游”获得“2023全国茶乡旅游精品线路”,祁门县被评为“全国特色美丽茶乡”,作为安徽省唯一代表加入万里茶道申遗城市联盟,祁门红茶制作技艺入选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

科技赋能提升祁红“含金量”。进一步推广现代智慧茶园建设,大力推进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在茶园管理、水肥和病虫害统防治上应用的试点工作,通过物联网一体化云平台建设,实现茶园智慧管理“一指控”,远程精细管理茶园,智慧茶园管理系统在全国茶界处于领先水平。实施茶园绿色高质高效行动,在全县十个重点产茶村共2000余亩茶园开展“六统一”茶园管理,推广茶叶绿色高质高效技术模式,以点带面,进一步提高茶叶鲜叶品质和茶叶亩产效益。2023年,全县绿色、有机茶园认证面积1.58万亩,申报认证面积0.5万亩,全县绿色、有机认证和申报面积占比达到11%。推行“三三机制”,形成了较为完善的茶园绿色防控体系,2023年,完成19647份茶叶农残检测,合格率达99.91%,农残抽样检测位列全市第一梯队。自主研发出全国一流的全自动红茶生产线,将精制13道生产工艺融合在一条生产线上,生产效率提高20倍以上。“皖美首台套”红茶初精制一体化5G智能生产线亮相2023世界制造业大会,该套设备实现了鲜叶到成品茶的全流程不间断作业,从传统2个月左右的时间新茶上市缩短到13个小时。该套设备已入选《2023年第二批安徽省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名单》并在全省推广。

产业提质提升祁红“竞争力”。党建引领,成立祁红产业发展综合党委,“链”接16家重点企业,积极打造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于一体的综合体,助力祁门红茶产业提档升级;完成1项祁门红茶国家标准化示范区和2项省级标准化示范区项目建设。获评“‘三茶统筹’先行县域”“2023全国‘三茶’统筹发展典型案例”和第二批国家农业农村标准化试点示范典型案例。日前,全县共有茶叶企业、合作社400余家,其中省、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0家,规上企业13家。2023年,祁红品牌价值达43亿元、祁红产量达7568吨、综合产值达65亿元,同比增长6.20%、3.67%和17.75%。(李俊、汤俊)

来源:中安在线,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3条结果 (用时 0.001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