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茶叶市场,比较奇怪。
春茶的时候,山上行情还不错。但到了终端,茶叶很难卖。
其实,普洱茶,仍然是中国茶圈最火的茶,卖茶的玩茶的,无人不普洱。只是,这两年特殊的经济背景,导致市场更卷了。
-01-卖茶的人越来越多
春茶还不错,终端差难卖。
主要是:在山上,做的是同行的生意,春茶季,做茶的茶商要按计划开发今年的产品,同行订单积攒在一个月内,茶叶自然好做。
但是,离开了茶山,市场就分散了。每个茶商对接自己的客户,茶叶一饼一提地卖,自然没有山上那么好做。
按理来说,春茶好做,下半年也不会差,但今年的情况,比较特殊。
新进入茶行业的人多,卷的就是老茶商。
目前,互联网和房地产两个大产业不景气,带动就业的能力不如前几年。
很多人失业后,跑顺风车,送外卖。但这两个行业消化不了那么多人。很大一部分人,进入了茶行业。毕竟,茶行业入门门槛较低,找个身边卖茶的,就能跟着一起干。
这样的背景下,茶行业承担了就业蓄水池,冲突安全阀的社会功能。
总之,这两年涌入茶行业的新人太多了。市场没有扩大多少,进来卖茶的人突然多了,市场摊在每一个卖茶的人身上,茶自然难卖了。
-02-茶叶市场,双重冲击
前些年卖茶,价格整体上稳而贵。
但这两年,价格被打得太乱。以至于有人问:普洱茶的价格体系是不是崩了。其实,这是新人正在整顿茶叶市场。
老茶商可能会说:普洱茶越陈越香,降价会扰乱市场。
然而,什么越陈越贵,不能降价?新人根本不管这些,只要能赚一点,新人就敢大胆的卖,现在的茶叶市场,一片价格战,便宜也能买到品质不错的茶。
老一辈茶商卖茶,大多数人是负重运营。
每年的原料支出,线下实体店的房租水电以及员工工资,决定了老茶商的茶叶,摊平每一项支出后,卖价并不便宜。
对于一个老茶商来说,卖1000块的茶叶,可能赚150块。
然而,同样的茶叶,新人在直播间卖450,新人也能挣150块。一旦客户买过450块的茶叶,根本不可能再回头买1000的茶叶。
新人入场,大搞直播,用更低的价格,把老茶商的市场分走了。
其次,市场正在消费降级
经济形势好的时候,享受好茶。但收入减少,或是对未来预期降低的时候,喝茶的支出就缩减了。
当前的茶叶市场,每年愿意花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玩茶的富豪仍然有,但大多数中产群体消费茶叶,正在消费降级。
以前经济预期好的时候,天天喝5000一公斤的茶叶。现在高低搭配,一公斤5000的,搭配3000一公斤的口粮,喝茶照样开心。
这样的市场变局之下,茶叶市场,卷的就是线下的老茶商。
其实,普洱茶仍然是中国茶圈最火的茶,但市场此起彼伏,消费降级了,新人多了,老茶商的市场,被新人分走了。老茶商觉得茶叶更难卖了。
-03-新人卖纯料,旧人库存变现
现在,很多老茶商很痛苦:
但也只能说:现在新进来卖茶的人,根本就是不讲武德地干。
台地茶的暴利,已经被直播打回原形。山头茶的价格水分,早晚也会被挤干的。
新进入茶行业的人,主要卖台地茶和山头纯料。现在的山头茶,市场已经相当透明,茶商如果冲进去跟新人一起卖新茶、卖纯料,根本做不过新人。
但老茶商们的优势是库存,作为一个在行业摸爬滚打多年的老茶商,没个几吨十几吨的茶叶库存,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卖茶的。
而且,云南山头茶的价格,十多年前,非常便宜。试想,2011年,正气塘的鲜叶才5块钱一斤,懂过茶也不过小几百元一公斤。
这些茶存到今天,昆明干仓转化十几年,纵然卖200块一饼,茶客也非常乐意接受,茶商也能实现库存变现。
对于老茶商来说,仓库里一大堆茶叶,主产品线不能受影响,但可以把其它品质好的茶叶挑出来,自己适当赚一点,薄利多销,卖给老茶客,茶客会很喜欢的。
老茶商有很多信任自己的老客户,可以库存变现。
但如果身边没有几个客户,这招千万别试。茶,玩的是圈子,一个茶商能影响到的人,永远是身边信任他的人。
如果是不信任你的人,纵然好茶卖便宜。别人也会说:假的,智商税。
这就是普洱茶行业的神奇现象:降价,也不一定能卖出去。
因为价格和品质没有标准,更因为买茶的人都被坑过,信任难能可贵。
写在最后:
生活,各有各的不易。生在茶圈,互相羡慕着。
做山头茶的老板,羡慕茶农,每年春茶坐等原料款,日子过得那叫一个滋润。
茶农羡慕茶商,茶商会运营,能赚得更多。
老茶商羡慕新人轻装上阵,做茶没有任何压力。新人羡慕老茶商十年古树茶红利,实现了人生的逆天改命。
大伙儿就这样互相羡慕着,越羡慕越浮躁。
可是,当你用心去观察生活,你会发现:
晚上7点,有人下班就一路小跑,趁着菜市场关门前,买到经济又实惠的菜,和心爱的人手牵着手回家做饭。
晚上8点,忙碌一天的茶店小老板刚送走客人,从气喘吁吁的小哥手里接过外卖,狼吞虎咽地吃着便餐。
晚上10点,茶城的灯已经熄灭了,还能听见直播的茶商激动的喊叫生,今天,他的直播间终于超过20个人。
凌晨11点,茶商拖着疲惫的身体开着车回家的时候,等红灯的时候,看着两个代驾的小哥聊起了身边的趣事和今天的收益。
而茶商羡慕的茶农,躺在床上夜不能寐,三天之后,要还3万块的贷款,到哪里去凑钱。
谁的生活,不是一边光鲜亮丽,一边一地鸡毛。只是,有的人选择了歇斯底里,有的人选择了沉默中负重前行。
行业起起伏伏,更需要走好自己的路,做好自己的事,过好自己的生活。
来源:普洱话江湖,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茶圈有个怪象:
茶行业以线下为主,但无论茶城还是街边茶店,几乎看不到客人。
奇怪的是:看不见客人,茶店还很难倒闭,一些街边茶店,甚至堪比钉子户。这让很多人好奇:茶老板到底是怎么赚钱的?
其实,茶叶店冷清只是表象,真正的生意都在背后。
-01-
茶叶店,背后的生意
一个平平无奇的茶叶店,牌子上印着xx茶业,这个茶店的背后,可能就是毛料商/品牌商,他们算是茶行业比较有实力的茶商。
茶商一年大部分的生意,春茶的时候,在茶山就做了。
他们的工厂在茶山,仓库在小区里。茶叶店,只是他们在城市里的根据地,根本不靠茶店赚钱。
大茶商:春茶不做,全年寂寞
3-5月的春茶,短短两个月,撑起了茶商一年50%以上的收入。
春茶,茶客和小茶商都跑上茶山,尤其喜欢跑到名山名寨。而名山的原料,大多数都被茶商收了。
在茶山,茶商既可以卖鲜叶,又可以卖毛料,还可以做产品定制。
像冰岛,老班章,昔归这些名寨茶,大多数是鲜叶交易。普通寨子,大部分卖的是毛料。
大茶商或者毛料商走货,数量都非常可观,多一点的几吨,少一点的几十公斤。
就像去年,某茶商包了冰岛坝歪老杨家的茶叶,做成毛料后,100公斤的订单都走了4个(有茶友可能喝过他的茶)。
订单,大一点连本带利几十万(茶山利润透明,通常10-15%的利润),小一点的几万块。一年只需要春茶,就有不菲的收入。
毛料商的背后,通常还有一个小品牌。通常的做法是:春秋两季卖原料赚大钱,平时淡季卖品牌挣生活费。
品牌商:有经销商撑着
品牌商,从毛料商手里搞到原料,或者自己承包茶园,开发茶叶产品,卖给经销商。
品牌商,根据品牌本身的大小,通常有几家、十几家、甚至上百家经销商(大多数品牌商,经销商很难超过5个)。
品牌商每年开发出新产品,都会有经销商补货。经销商拿一次货,少说也是十万块。
每年春茶和秋茶补补货,日子过得不亦乐乎。如果招到新的经销商,那呢,品牌老板,在梦里都会笑醒。
对于大茶商来说:一年的运营成本,在茶山就已经赚得差不多了。
开一个茶叶店,无非就是有个喝茶的地方,接待一下客户,能吸引一些新客户当然更好。
对他们来说:在某种程度上,茶叶店就是个摆设。开店能卖茶当然不错,但卖不出去,也没关系。
而一些茶商,喜欢开一个又一个的店,是在明目张胆地告诉市场:店多实力大,做茶跟着我,一起吃香喝辣。
开茶店的特殊人群
有一类人,经历过生活的残酷,也遭到过社会的毒打,摸爬滚打几十年,终于实现财富自由。
钱多了,开个茶叶店,不为卖茶,只为寻一份心静和内心的安宁(没错,茶就是有这种魅力)。让自己有个喝茶的地方。
平时约上三五个朋友,到自己的茶空间,喝喝茶,聊聊人生,偶尔弹一曲不知哪里学来的半吊子古筝。谈起茶来,开口闭口都是人生的意义,如何在一杯茶里,寻一份生活的静谧。
茶店装修得很豪华的背后,有可能就是这类人。矿老板,地产老板,以及其他行业的老板,开的茶叶店,充满了土豪气息。
茶城里,开豪车的,大多数是这类人。
-02-
小茶店:深谙江湖套路
茶叶市场,绝大多数人开茶叶店,目标很明确:单纯地为了养家糊口。
很多茶叶店,面积不大,里面的茶叶,一个蛇皮口袋,或者一个纸箱,一堆毛料,摆放略显杂乱无章。
一眼望去,卖不完的茶叶,流露着被生活毒打过的辛酸。这类茶叶店占比很高,开得多,倒闭的也多。
然而,这类人开的茶叶店里也没人,他们到底是怎么赚钱的。
这些小老板,深谙茶叶江湖套路,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老茶客以诚相待,新客户看人下菜。
简言之,躲在线下,闷声发财。
首先,茶叶利润高
茶叶利润高,早不是什么秘密了。
利润高的背后是:茶叶是慢消品,卖的很慢。比如小茶店,没有品牌商的走货渠道,没有毛料商的山头市场。一袋茶叶,够卖大半年。
如果小茶店卖一饼茶叶只能赚10块钱,那么,上有老下有小的小茶店老板,早关门大吉了。
所以,茶叶卖的慢是事实,但利润的确可观。
据中国茶叶流通协会数据:2020年,我国茶叶产量298.6万吨,内销茶叶220.16万吨,内销总额2888.84亿元。2020年,我国茶叶的内销均价为131.21元/公斤。
2020年,国内市场卖出去220.16万吨茶叶,均价为131.21元/公斤。
而且,在茶山,原料价格比131.21元/公斤的内销均价还低,十几块、几十块,近百元一公斤的原料比比皆是。
然而,到了市场之后,几乎见不到131.21元/公斤的产品。
排除名山古树(古树茶是真的贵),平时买口粮茶的价格,与131.21元/公斤的内销均价对比,茶叶的利润,可以管中窥豹。
其次,小老板有自己的圈子
每一个茶店,能在市场活下来,都有很多老客户。
老客户,通常不会到茶叶店里喝茶。但在茶老板的圈里看到什么茶,会直接购买。老客户是一个茶叶店活下去的根本,任何一个茶老板,对老客户,非但不敢欺骗,反而还会多给优惠。
所以,茶叶店里虽然看不见人,但最重要的老客户的生意,在手机上就做了。
最后,茶叶没有标准
一袋茶叶放在面前,做茶十几年的人,也未必喝得出这袋茶叶来自哪一个山头。大多数茶客,更是喝不出是不是古树。
没有品质标准,也没有价格标准。也就是说:卖多少价格,看茶客喝茶的道行,也看茶商的人品。
面对懂茶的人,任何一个卖茶的都不敢坑。但如果不懂茶的人遇到人品不好的茶商:
三言两语试出你懂不懂茶,无论什么茶,无论多高的价,只要你敢买,他就敢卖。简单地说,看人下菜。
比如,茶老板问新客人平时喝什么茶?
客人:我只喝冰岛古树茶。
茶老板心头一笑:冰岛,我都拿不到货,你还平时喝冰岛古树。然后,找一个有花蜜香,有甜感的茶叶,泡给新客户喝。
茶老板一边闻一边喝一边说:冰糖甜兰花香说的就是我这个冰岛古树茶了。我这个卖的比较良心,4000一公斤。
一阵笑呵呵地忽悠,新客户用2600的价格买了茶叶。其实,他的“冰岛古树”,正气塘的小树茶,成本600块一公斤。
这就叫:不懂茶还喜欢装,不坑你坑谁。
除此之外,逢年过节礼品茶走一波,也是不小的收入。便宜的茶叶,配上豪华包装,充分关照国人面子心理,卖个高价,利润还是很可观的。
写在最后:
茶叶是个江湖。
我国茶叶,喝的是茶,消费的是茶文化。
相比工业化机械茶(标准化高),我国茶叶,消费的是3万个芽头制一斤西湖龙井,7万个芽头制一斤正山小种的名优茶。
这意味着,就品质和价格来说,茶叶,其实没有实用的标准。
没有标准,价格和品质参差不齐,整个市场比较混乱。3000亿规模的茶叶市场,无形中,被分成一个个大大小小的圈子。
喝茶,找适合自己的圈子
茶,终究只是一杯饮料。贵的茶,比如名山古树,口感自然要好一些。但这类茶叶,在小茶商的圈子里消费。
如果自己能在这些茶商的圈子里,买些许好茶,约几个知心好友,慢慢品尝,何乐而不为。
但如果没有在这样的圈子里,与其费尽力气搞来假的名山古树,还不如相信茶无贵贱,适口为珍。
茶,健康的饮料,并没那么复杂。无论价格高低,在一杯茶里,喝出简单、随性的生活方式。
喝出一份有茶相伴的快乐,已经是难能可贵了!
来源:普洱话江湖,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山雨欲来风满楼,任何品牌失败之前都会有征兆,就看你如何面对这些征兆。
有些品牌注意到了,提前采取了预防措施;有些品牌没有注意到,也就什么都没做;有些品牌注意到了,但当时意识不到其中蕴藏的危机,没给予足够重视,除了在失败之后增加后悔因素之外,并没有别的作用。结合远卓专家团队十余年品牌营销咨询及茶产业服务经验,我简要列举十个常见的征兆,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征兆一:少有主见,喜欢跟风做一些面子上的工作。别人设计包装,自己也设计包装;别人做网站,自己也做网站;别人开微薄,自己也开微薄;别人拍微电影,自己也开微电影;别人参展,自己也参展;别人开设旗舰店,自己也开旗舰店。
人云亦云的背后是,决策者从没系统考虑过茶叶为什么能够卖出去,也没有弄清楚茶叶销售背后的成败因素,更没有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一步步构建茶叶品牌的系列支撑点。这样做自然不能把之前的“偶然”成功,变为当前乃至未来的“必然”成功。
征兆二:个人优势没有及时转化为团队优势。尺有所长寸有所短,任何人不能否定的是,能够诞生并有所起色的茶叶品牌,自然有着许多优势,但决策者本人未必能够看到这些优势,即使看到了也未必能看透这些优势。
当然,即使看透了、理清了茶叶品牌的优势,也未必能及时将这些优势有效复制,转变为团队优势乃至更为长远的品牌优势。所以,我们在《点茶成金——快速卖茶72招》中强调“分解”,以便于茶叶销售技能的复制和传承,也便于茶叶品牌竞争优势的与日俱增。
征兆三:相信质量代表一切。质量是茶叶品牌成功的第一块基石,但有了基石,并不表示能够建成高楼大厦。站在茶叶营销的立场来看,只有消费者感知到的质量,才是真正有营销价值的质量,因为现实和认知不能划等号,否则,一切都如“秃子头上的虱子”,明摆着,生活中就不会有那么多的悲剧了。
茶叶农残问题一定要解决好,否则必将成为搞死茶叶品牌的最重的“那一根稻草”。至于有多少茶叶品牌含有超标的农残,我们无法获知真相,但远卓品牌策划公司谢付亮认为,只要存在一些与农残相关的“特供茶”,茶叶农残就应该警钟长鸣,毕竟芸芸众生中,每一个鲜活的生命都值得我们重视和关爱。
征兆四:一切以利润最大化为核心。这样做必然会导致唯利是图,降低产品质量是迟早的事,东窗事发是迟早的事,品牌雪崩也是迟早的事。关爱别人就是关爱自己,伤害别人最终会伤害自己,例如,环境污染后,不仅无辜之人要吃下环境污染带来的“恶果”,造恶者本人也会跟着“自食其果”。
卖茶是关爱别人的结果,赚钱则是卖茶顺带的结果,诸如茶叶有益健康,你要通过卖茶来帮助人们拥有健康;品茶陶冶情操,你要通过卖茶来帮助人们陶冶情操;茶叶能够增值,你要通过卖茶来帮助人们获得经济收益。这不仅是塑造茶叶品牌的前提,也是中国茶产业可持续发展、茶文化繁荣复兴的重要前提。
征兆五:没有把销售放到战略高度,只知道叫“卖”,不思考消费者为什么“买”。销售不是随便聘请几个销售员,坐在店里吹着空调,“守株待兔”,也不是给销售员“打鸡血”,怂恿他们厚着脸皮走街串户搞推销,更不是死死抱着电话不妨,每天打电话给客户,早晨打、晚上打,不顾时机,死缠烂打,“穷追猛打”,弄得客户再也不敢接听或不想接听,直接拉入黑名单。
茶叶销售需要打好产品基础和市场基础,认清消费者做出购买决策的真实步骤,同时也要掌握消费者说话的特征和方式,明白消费者肯定或否定背后的真实原因,提高销售员与客户的沟通能力,《点茶成金》一书对此有系统介绍,这里不再赘述。
征兆六:不重视学习或从不学习。活到老,学到老;“卖”到老,也要学到老。如今,茶叶新品种和新品牌都层出不穷,谁都不能确保自己永远领先,也不能确保自己的茶叶永远都能“卖”出去,更需要日日学习、终身学习。而且,我经常在“茶金会”上强调,不仅老板本人要好学,从高层到中层,从店长到基层员工,全体员工都要好学。
这种学习,尤其是关于卖茶技能的学习,可以从四个方面做起,其一是要有耐心,给自己一段时间,严格要求自己坚持学习,不苛求一口吃个胖子;其二,要从一言一行开始,今天改善一种说话方式,明天改变一种错误举止,一年下来就可以改变三百多种,若能长期坚持,卖茶技能必然大大提高;其三是边学边用,工作中和生活中都要用,例如,《点茶成金》阐述的32种沟通技巧都需要在具体卖茶过程中体会、掌握并升华。其四,卖茶是一种“销售”,生活中“需要他人认可自己的沟通”都可以看作是“销售”,可见,生活中处处都是提高“卖茶技能”的机会,都可以拿来锻炼自我。
征兆七:片面追求文化或茶文化。重视文化及茶文化是茶产业顺利发展的根基之一,但片面重视文化或茶文化,必然会将茶叶品牌带入死胡同。茶文化要用“文盲营销”来激活,否则就容易变为“顽固不化”。“文盲营销”是相对于“文化营销”而言的一种茶叶营销方式,其倡导营销要回归茶叶产品的本质,重心在于强调茶叶在物质层面的功效,同时淡化茶叶几千年来的文化沉淀,让目标受众迅速知晓茶叶的益处,从而渐渐养成健康的饮茶习惯,最终推动茶叶企业乃至茶叶行业的发展。
“文盲营销”在获得认可的同时,也引起不少争议,例如,有人提出“文盲营销”否定了茶文化的作用。事实上,“文盲营销”从未否定过茶文化的积极作用,争议的根本原因不是文盲营销自身的问题,而是不少提出质疑的人抽不出三五钟时间,简要了解一下文盲营销。我们在《茶翅高飞》和《点茶成金》中,都从不同角度重点阐述了文盲营销,需要深入了解的读者可以参考。
征兆八:第一家茶叶店成功,第二家就一定能成功。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人也不能两只脚同时跨进同一条河流。世界时刻都在变,第一家茶叶店成功了,有他的综合原因,复制第一家的做法来开第二家店,并不能保证“一定成功”,关键是第二家有没有在继承第一家优势和特色的基础上,辅以必要的创新,充分地发挥综合优势。
有些茶企甚至连第一家店为什么成功都没彻底搞清楚,就慌里慌张地开出第二家店、第三家店,结果是开得越多、死得越快,并没有形成“1+1>2”的效果。所以,远卓品牌策划公司谢付亮认为,要第二家成功,你首先必须明白第一家为什么成功,然后再搞清楚第二家的综合环境,系统思考成功的各种原因,包括必然原因和偶然原因,然后再给出基于实际的解决方案。
远卓品牌策划公司曾经服务一个客户,新店还没开张,就利用老店的资源和优势,单单一个店就在一周内迅速回款几十万,所以,你必须明白,你到底在卖什么?客户买你的茶叶是为什么,不买你的茶叶又是为什么?客户第二次买你的茶叶是为什么,不再买你的茶叶又是为什么?客户为你介绍新客户是为什么,不介绍新客户又是为什么?关于这类的问题很多,限于篇幅,这里不再赘述,希望你能够认真进行深入思考。
征兆九:市场竞争主要是茶园面积和店铺数量的竞争,只要多多圈地、多多开店就可以做常胜将军。实际上,茶叶品牌竞争的主战场不在茶园,不在茶场,不在茶杯,也不在茶叶店。茶叶品牌竞争的主战场在消费者的大脑。消费者认为你是什么,你就是什么,你很少有解释的机会。即使你有机会解释,人也会受第一印象影响,很难在短时间内立即改变。卖得好的产品未必是就是最好的产品,卖得不好的产品也未必就是不好的产品。
例如,从前人们认为青菜叶子有虫眼,很难看,不愿意买,都想去买好看的青菜,现在的观点渐渐改变了,有虫眼的青菜说明农药少,或者说没打农药,人们反而更愿意买有虫眼的青菜了。可见,消费者的认识和观点很重要,要想卖好茶叶,做强品牌,我们必须紧紧围绕消费者的大脑做工作,为消费者着想,真心去爱消费者,真心帮助消费者,让消费者知道什么是好茶,什么是劣茶,应该选择购买怎样的茶叶,平常应该怎样喝茶等等。
征兆十:忽视网络营销。不管你做不做电子商务,你都要重视网络营销。茶叶品牌要快速出名、快速建渠道,需要积极利用网络营销;如果茶叶品牌出了问题,没有及时解决,一旦在网络上蔓延开来,那就会造成越来越恶劣的负面影响。例如,某茶叶品牌抽检不合格,我们在网络上搜索便知;再如,某茶叶品牌以次充好、短斤缺两,稍稍用心的消费者就能快速知晓这一信息;又如,某茶叶品牌假货泛滥,我们同样可以一查就知。
远卓品牌策划公司谢付亮认为,有人的地方,就一定会有误解。对于茶叶品牌建设而言,这些“坏消息”,不论是他人捏造出来的,还是自己失误造成的,都需要进行危机管理,站在对方的立场上,在第一时间解决危机。有则改之,及时为消费者挽回损失,真诚致歉,给予合理补偿,将错误和危机消灭在萌芽之中;无则加勉,强化危机意识和防患意识,本着做良心生意的原则,有效化解负面信息,把茶叶品牌的损失降到最小。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不管是好消息还是坏消息,互联网的传播速度都是惊人的,所以,对于茶叶品牌而言,“好”也罢,“坏”也罢,都离不开网络营销,都要重视网络营销。只不过,“好”的要让其更“好”,“坏”的要让其变“好”!这正是网络营销的一大魅力,也是诚心待人、换位思考、未雨绸缪的魅力。因此,地方政府和茶叶企业在做好品牌战略之后,还要用一系列的绝妙创意去开展网络营销、用好网络营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