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茶叶的保质在哪里

找到约7条结果 (用时 0.003 秒)

【壹周小课堂】在这里读懂下关沱茶(二)

  各位茶友,您的好友--关茶知识扫盲员今日已上线!快一起来沉浸在下关沱茶知识的海洋里无法自拔吧,您不知道的下关沱茶、普洱茶知识干货等等都在这里了!

  “普洱茶小白”知识要点一

  普洱茶为什么通常采用紧压型态?
    
  普洱茶产于云南,无论是销往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进贡朝廷,还是出口海外,那里山高路远,交通不便,在古代都要用马帮来运输。

  为了便于运输,减少运输过程中的损耗和保质,就将普洱茶压制成沱、饼、紧、砖等型态,这样一来也节省了空间,非常便于存放。在这个过程中,人们逐渐发现,紧压型态的普洱茶经后期陈化,口感风味更好,越陈越香,于是保留和传承至今。

  “普洱茶小白”知识要点二

  沱茶是什么茶?沱茶属于普洱茶吗?
  沱茶原产于大理下关,初为下关沱茶,后也叫云南沱茶,指紧压茶的一种紧压形态,这种紧压茶于1902年首先在大理的下关镇由当时的永昌祥商号定型,因长期主要集中在下关生产,故以下关沱茶为其代表。

  传统意义上的沱茶皆以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为原料进行压制;随着普洱茶人工渥堆发酵技术在20世纪70年代“成熟”,由下关茶厂首创了以普洱熟茶为原料的出口型沱茶并发展至今。因此,沱茶属于普洱茶的一个代表类型。
  “普洱茶小白”知识要点三

  “七子饼茶”为什么经常被作为普洱茶的代称?
  普洱茶,包括普洱紧压茶(生茶/熟茶)和普洱散茶(熟茶)两大类。其中普洱茶紧压茶根据形制不同分为沱茶、饼茶(圆茶、泡饼、铁饼等)、方茶、砖茶、心脏型紧茶、团茶等。其中,规格为每片357g、每七饼为一筒的普洱茶通常被称为七子饼茶,这也是目前普洱茶产量最大的产品型态。
  普洱茶为什么被称为“七子饼茶”,有多种说法。七子饼茶的形成,大概经历了两个阶段,一是七子圆茶的形成,二是每饼357克规格的明确。
  据《钦定大清会典则例十六.卷四十九》记载:“雍正十三年题准,云南商贩茶,系每七圆为一筒,重四十九两,征收税银一分。今每百斤给一引,应以茶三十二筒为一引,每引收税银三钱二分,于十三年为始,颁给茶引三千,饬发各商行销办课,作为定额造册题销。”雍正十三年即1735年,距今280多年。由此可见,“每七圆为一筒”,是在那个时候作为定制明确并沿袭下来的。作此规定,主要的考虑还是为了方便计量、便于管理茶叶销售与纳税。

  在“每七圆为一筒”成为定制后的两百多年时间里,其每“一圆”的重量经历了各种变化,“圆茶”的名称也发展为“饼茶”,直到目前的每饼357克成为主要规格。每饼357克的型制,可能恰恰是从便于计量——7个357克茶饼,正好是2499克,约合2.5公斤,便于计量与交易。

  “普洱茶小白”知识要点四

  普洱茶和其它茶类相比,主要区别在哪里?
  主要区别在于以下四点:

  一是茶树品种

  普洱茶原料为云南大叶种,区别于中小叶种等茶树品种,“大理茶”是云南大叶种茶的代表性种群之一;

  二是晒青毛茶工艺

  普洱茶毛茶制作过程中采用的是晒青工艺,区别于烘青茶、炒青茶和蒸青茶;

  三是产地

  普洱茶必须是产自(GB/T22111-2008)规定的地理标志保护范围之内,这有别于许多其它茶;

  四是特定加工工艺

  这主要包括熟茶的人工渥堆发酵,以及大部分成品的紧压工艺。

丰顺县茶叶产业念好产业“山水经” 打造大湾区“茶罐子”

  立夏时节,丰顺大地绿意盎然,茶香四溢。

  沿着山路盘旋而上,不时可碰见正在茶园劳作的茶农。“今年春茶收入大概在10万元左右,现在春茶采摘制作已经进入尾声。”稍作休息的茶农饶大叔笑着说道。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丰顺县茶叶产业发展的生动注释。2018年7月,丰顺县茶叶产业园获批为广东省第一批现代农业产业园,由此启动了丰顺茶叶产业的转型升级,抢滩布局绿色生态产业。

  截至2019年底,丰顺县茶叶产业园区农业总产值逾12.8亿元,其中茶叶产业(主导产业)总产值超9.13亿元,占比为71.303%。产业园内农民收入17448元,对比全县农民收入增加2911.9元。

  一片“茶叶”做到一个“茶业”,丰顺县走出了一条因地制宜、多措并举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发展道路,茶叶产业园也已成为丰顺县农业转型升级,助力乡村振兴发展的重要助力。

  近日,笔者走进丰顺县,探寻在生态引领下,丰顺县是如何发力产业园建设,让“小叶子”成为“大产业”的?

  提品质

  以量取胜到以质为先

  “来来来,试一下我们今年新制作的黄茶,看看味道如何。”刚进入丰顺县龙丰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的茶室,总经理朱勇腾就迫不及待泡起茶,聊起了他与茶叶的故事。

  一直以来,丰顺县都是梅州九大名茶产区之一,茶叶产业也是丰顺的农业支柱产业之一。丰顺茶叶产业优势产区的硒含量达到0.79—1mg/公斤土,高出国家中等富硒标准(0.4mg/公斤土)1倍多,是广东省乃至华南地区重要的富硒茶叶产地。

  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使得丰顺大地的茶叶种植如火如荼,产量也逐年上升。截至目前,丰顺县拥有高山优质茶叶面积10.8万亩,占全省茶叶面积八分之一,茶叶企业多达百家。

  “茶叶产量的上升侧面反映出丰顺县茶叶产业的良好发展趋势,但同时也暴露出发展弊端,部分茶农、茶企还没有品质这个意识。”丰顺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刘斐表示,品质不一,茶叶产业的发展后劲就不足,久而久之便会成为制约丰顺茶产业发展的重要瓶颈之一。

  为此,丰顺县多措并举,积极引导提升广大茶企、茶农的品质意识,但并没有形成“点动成线、线动成面”的效果。在刘斐看来,产业园的建设是破解品质不一这一难题的关键。

  “我们突出一个整体规划建设,既要保量更要保质,在量和质之间,突出质量优先。”刘斐说,乘着茶叶产业园建设的东风,丰顺县着力在量的基础上提质,印发了《关于印发梅州市丰顺县茶叶产业园三年建设方案(2018—2020年)的通知》(丰府办函〔2018〕224号),并出台了《关于印发丰顺县推进科技创新驱动、发展精致高效农业的奖励实施办法的通知》(丰府办函〔2018〕168号)。

  沿着蜿蜒的盘山公路逶迤而上,烟雾缭绕的大山深处,丰顺县龙岗镇江坑村连片的茶林若隐若现。在阳光的照射下,茶叶晶莹透亮。微风拂面而来, 空气夹杂着缕缕茶香,清新宜人。

  作为丰顺县茶叶产业园龙头企业之一,丰顺县龙丰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经过多方考察、论证,根据江坑村的高山气候、土壤优质等条件,确定建设千亩高山优质茶基地,带动村民发展茶叶种植。

  该公司运用天敌友好型智能杀虫灯、降解型色诱板等绿色防控技术,按照精准、精细、精深的要求细化管控措施,推广绿色防控技术与统防统治融合发展。“生态茶既让荒山披上绿装,又让百姓增收致富,实现了双赢。”朱勇腾介绍,正是周边区域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如气候温和湿润、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这些生态和资源优势,决定了高小茶香气馥郁,口感轻柔顺滑的品质。

  与此同时,丰顺县还与广东省农业科学院、高校等科研院校合作,引进茶树良种,建设种苗基地,全面加强茶叶生产的质量安全建设,推进无公害、绿色、有机茶叶产地产品认定。

  值得一提的是,丰顺县定期委托第三方检测机构对茶叶产业园龙头企业、二级实施主体开展茶叶专项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抽查,确保茶叶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通过系列举措,让茶企、茶农意识到品质的重要性,通过品质赢得市场。”刘斐说,丰顺县茶叶产业园还投入250万元开展丰顺高山茶茶叶质量与产地安全监控服务建设项目,从源头上把控茶叶品质。

  塑品牌

  从出门卖茶到顾客上门

  “每当制出新茶便会邀茶友品尝,不断改进工艺。”老制茶人何火球冲着新制作的茶饼,说起丰顺的茶叶品牌发展。

  2001年,何火球便瞄准品牌建设,成功注册“马图茶”商标和成立梅州市马图茶业有限公司,产品先后荣获广东省第六届、七届、八届名优茶质量竞赛金奖。凭借多年经验,何火球的马图茶在省内越来越受欢迎,吸引众多茶商和茶客上门采购。

  何火球卖茶方式的转变,也是梅州丰顺茶叶品牌效应的缩影。

  “最开始有部分茶企是注册了品牌的,如马图绿茶、马山绿茶,‘老茶亭’高山有机茶,韩山岩露茶等,但都是各自运营,对于一些散户小户来说,不能享受到品牌带来的市场。”刘斐说。

  丰顺县茶叶产业园建设主要内容是生态茶园建设项目、茶叶加工与质量体系建设项目、茶叶科技体系建设项目、茶叶品牌体系建设项目、茶企发展融资贷款贴息项目五大类目共计64个项目。在茶叶品牌体系建设项目中,丰顺县明确了丰顺高山茶品牌体系的建设。

  “这个品牌是丰顺公用品牌,茶企可以免费使用,只要符合使用标准就可以申请。在使用过程中,茶叶品质需要全程接受监督。”刘斐介绍,丰顺还通过举办“丰顺县高山茶文化节”、茶业峰会,参加农博会等系列活动,打响丰顺高山茶品牌。

  “有品牌就有市场,消费者就知道这个茶叶产自哪里,品质如何。”作为新一代茶农,陈斌根据自己的想法,创立梅州释迦岽生态茶业有限公司,采取“公司+基地+合作社”模式,实行农业产业化种植,打造“释迦山云雾绿茶”品牌,进一步在丰顺高山茶大品牌的影响下,做好“茶文章”,实现双赢。

  “我们不仅要用好丰顺高山茶这个大品牌,也要运营好自己的品牌。过去父辈都要走出大山卖茶,现在茶叶还没有开始采摘,订单就来了。”陈斌认为,没有品牌建设推广,是走不出一条可持续发展道路的。

  丰顺茶叶品牌众人建,众人护,形成了辐射带动的良好效应。

  2019年9月,梅州市庆祝2019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暨首届中国梅州国际茶业精英峰会在丰顺韩山举行。在峰会开幕式上,丰顺县获授“国际茶叶魅力之乡”荣誉称号,这是丰顺有史以来取得的第一块“国际号”沉甸甸的金字招牌。

  近年来,梅州市立足生态之优、之特、之美,把打造“嘉应茶”作为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的重中之重,创新“嘉应茶”品牌,打造粤港澳大湾区“茶罐子”。作为“嘉应茶”的重要组成部分,丰顺茶叶也在积极探索新的品牌推广之路。

  “我们目前在深圳、广州等地都有专门推广,品牌认可度逐渐提升。”产业园项目牵头实施主体、广东天亿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苏志雄告诉笔者,在梅州市委、市政府的帮助下,当前已经成立广东嘉应茶业有限公司,立足梅州(丰顺)茶叶产业的发展,进一步推动嘉应茶的品牌推广,形成联动产业链。

  重融合

  单一产业变为多元产业

  驱车行驶在位于丰顺县北斗镇桐岽村的茶园,良好的植被驱散了夏日的炎热,使人流连于大山间。

  “茶叶生产是有周期性的,如何在空白期延长茶产业的产业链,这就必须融合一二三产业的发展。”茶园负责人王艺桦说。得益于经过丰顺高铁的通车,他对未来的茶旅融合发展充满信心:“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种好茶制好茶,完善配套开拓休闲旅游市场。”

  以生态茶园建设为基础,丰顺县结合休闲旅游热点作为突破点,重点发展梅州韩山生态区、潭江古茶树文化旅游融合区,培育提升韩山、马山、龙丰、华承、顺兴、凤畲、九龙嶂、嘉洪大周湖八个茶旅融合基地。

  “今后要推进茶旅融合延伸产业链条,深入挖掘茶产业的功能内涵,打造集观、采、制、品、购等体验活动为一体的茶旅融合基地,实现‘茶园变景区’的转变。”朱勇腾表示,公司正积极推动茶产业品牌化、精品化建设,茶叶产量产值均实现持续稳定增长,有力带动农民增收,促进乡村振兴。

  在建设茶叶产业园的过程中,丰顺多次召开专题会议,从各类项目中累计扶持1085.89万元县级配套资金,用于园区内企业建设发展。丰顺县农业、财政、发改、自然资源、林业、水利、交通运输、金融等各部门通力配合,并积极向上级部门争取项目建设资金,从交通道路建设,电力网络覆盖支持,水利灌溉等方面予以大力支持,物流网络建设政策等方面优先支持产业园建设。

  以产业园的建设,推动农业的发展,促农民增收。

  按照建设规划,丰顺县茶叶产业园项目由一个牵头实施主体和9家省市级龙头企业参与实施,带动19家各类茶叶经营主体发展,以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为纽带,广大农民和生产基地为依托,推动资金、项目、三产、科技等方面融合,不断提高茶农的组织化程度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产业园各实施主体大多采用“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贫困户)”的模式开展运营。“产业园项目建成后,可辐射带动从事茶叶产业,包括种植、加工、流通、品牌营销等环节的农户数预计达1.2万户。”刘斐表示,按照目标,丰顺县正逐步打造成全国茶旅融合发展样板区、广东省高标准高品质茶叶生产示范区、广东省产业化精准扶贫典型示范区。

  此外,丰顺还以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为“龙头”,以“生态+”内容为指引,充分发挥生态、温泉、文化等资源优势,大力发展“茶旅融合”,培育文化创意、健康养生、休闲运动等新业态,加快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县。

  ■记者观察

  产业园建设要有“面子”

  更要有“里子”

  建设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是省委、省政府作出的重要决策部署。2020—2022年,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列为省重点建设项目。创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一项具体抓手和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大举措,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和探索农民持续增收新机制的重要平台。

  丰顺县茶叶产业园在建设过程中,从品质提升到品牌建设,从单一产业到融合发展,都有对应规划和政策支持,切实把现代农业产业园作为乡村产业振兴的“牛鼻子”、主抓手,取得的成效也是显而易见的。

  以丰顺县茶叶产业园作为例子,茶叶园要如何建设?不外乎分为“面子”和“里子”两方面。

  “面子”建设,主要解决的是怎么建的问题。产业园的建设,首先得有整体规划,不能盲目随意推进。丰顺县茶叶产业园在建设之初,做足深调研,印发《关于印发梅州市丰顺县茶叶产业园三年建设方案(2018—2020年)的通知》,出台《关于印发丰顺县推进科技创新驱动、发展精致高效农业的奖励实施办法的通知》等政策推动建设进度,成功把良好的发展基础转化为发展优势。同时,丰顺县切实加强部门协同配合,推动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又好又快发展。

  “里子”建设,主要解决的是建成怎样的问题。产业园的建设是一盘棋,有牵头实施主体,也有带动各类经营主体。建设过程中,不能是单一的,也不能是缺少主题的,既要把两者的优势发挥出来,也要形成互补,真正产生“1+1>2”的效果。

  此外,还需要注意的是,产业园建设最终目的是要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和农民增收致富,因此要积极探索利益机制,建立融合发展模式,形成可持续发展。

  南方日报记者 黄培强 通讯员 胡金辉 郑坤 叶思琪 张佳胜

  编辑: 詹海珊

  来源:南方网

「首届普洱茶仓储论坛」带你揭开普洱茶“越陈越香”的神秘面纱

  2018年6月29日上午,云南茶叶流通协会“2018年第三次会员双月活动——云南省首届普洱茶仓储论坛—追寻普洱茶越陈越香之谜”在西双版纳茶仓有限责任公司茶学院举办。本次活动由云南省茶叶流通协会主办,云南六大茶山茶业股份有限公司、西双版纳茶仓有限责任公司承办。此次活动还受到了云南省农业厅、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广东省茶业行业协会、广东省茶文化促进会等多家单位的共同支持。

  出席此次活动的嘉宾有西双版纳副州长杜寒冰;云南省政府原副省长、省政协副主席、云南省茶叶流通协会创会会长陈勋儒先生;湖南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刘仲华先生;研究员、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副所长、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质量与风险评估创新团队首席科学家鲁成银先生;研究员、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副院长、全国茶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杨秀芳女士;以及关心普洱茶发展的领导、茶叶行业的专家学者、企业家、以及各大媒体记者的朋友们。

  

  本次双月活动的主题是“云南省首届普洱茶仓储论坛—追寻普洱茶越陈越香之谜”。

  西双版纳副州长杜寒冰在致辞中代表州委州人民政府欢迎大家的到来,她指出首届的茶仓论坛举办十分有意义,因为茶叶除了在种植、加工过程中,仓储是十分重要的环节。此次论坛对在仓储环节提升普洱茶质量有着积极意义。

  云南六大茶山茶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阮殿蓉在欢迎致辞中讲到:

  优质普洱茶的陈香必须是建立在安全卫生上的陈香,从茶园到茶杯都必须符合质量卫生标准,并可追溯。普洱茶原产地标准仓储的建立,将严格按照进仓检验、出仓检验、全程高科技监控、每年抽样送第三方检测做到卫生可控、年份可控、质量可控,让时间真正参与制造,让消费者喝得眀明白白,实现普洱茶年份茶的透明化市场交易,依托标准化的原产地仓储让西双版纳成为互联网时代的线上线下交易中心,让更多的税收留在原产地。

  六大茶山建立16年,阮殿蓉董事长从业20年,至今为止六大茶山已经有(160多)吨的实物样,她希望各个企业能留下档案样,希望从业人员可以守住底线,为普洱茶的健康发展作出自已的贡献。”

  

  本着学习、交流、传承、创新的宗旨,此次双月活动举行了云南省首届普洱茶仓储论坛,探寻了普洱茶越陈越香之谜。仓储是形成普洱茶品质的重要环节,也是广受市场关注的问题。过去谈仓储,大多是广州、香港、马来西亚等普洱茶传统销区的问题。而如今,随着整个行业的不断发展,普洱茶的从业人群和消费基数在不断扩大,南北各地都在开始尝试建立本地仓储。

  仓储这一环节不像茶叶种植和加工,我们有很多的资料可以参考。在仓储环节,我们的知识和经验还相对欠缺,所以今天特别邀请到了行业最顶尖的专家们对这个问题进行一次深度讨论。

  论坛由六大茶山董事长阮殿蓉女士主持,以下为论坛精彩发言摘录:

  阮殿蓉:关于仓储的问题是普洱茶界、消费者都很关心的问题,我想首先有请刘仲华教授回答普洱茶在存储过程中,功能物质和呈味物质具体会发生些什么样的变化?这些变化有没有所谓的峰值曲线?

  刘仲华:谢谢阮总、谢谢全国茶界同仁,很高兴来到茶的原产地,茶的故乡。茶叶储存过程中的规律性变化,这是我们茶叶科学中一直在研究和关注的问题,但目前还处在研究之中,还没有确切的研究结果。严格的科学意义上讲,最令人信服的办法是对同一厂家、同一批次产品在不同地方的仓储进行追踪、检测。但是茶产业发展太快,目前的科研还跟不上市场,暂时还没有做到科学的引领,只能在普洱茶存放中进行研究,样本可能来自不同茶园、不同茶厂,所以我们只能从趋势上进行研究。

  简单来讲,茶的品质和功能成分是重叠的,影响存放品质的三大物质是多酚类、氨基酸类、生物碱类。在存放过程中,多酚类物质随着时间不断氧化、衰减,总量在下降。氨基酸成分,在我们的样本中发现,一方面是游离氨基酸的减少,另一个方面是蛋白质从不可溶变成可溶。生物碱类比较稳定,变化规律不是特别明显。另外,糖类从多糖变成双糖,变成单糖。果胶从不溶变成可溶,大分子物质会变成小分子,增加可溶物质。我们对不同年份普洱茶的水浸出物的分析,水浸出物总量基本没变,但是物质组合发生了变化,所以存放得当的普洱茶会让我们感受到浓、醇、厚、滑。

  茶叶香气的变化复杂,香气的变化和储存环节的温度与水分密切相关,当我们确保温度、湿度最优的情况下,茶叶的香气从清香、花香(低沸点)转变为陈香。我在这里要感谢阮总去年给我提供六大茶山过去15年统一规格的普洱茶作为研究样,阮总无私的奉献,让我找到普洱茶存放转化物质规律。这些茶前面15年在她的茶仓,未来10年在我的实验室继续跟踪,我的文章在10年、15年之后可以完整的呈现给大家。

  阮殿蓉:昨天一见面我就问刘教授,我给你的茶研究得怎么样了?刘教授说还要再等10年,所以我觉得普洱茶真是个孤独的行业,在此也对科研人员的严谨表示感谢。普洱茶出厂的那一天才是生命的开始,业界把仓储看做普洱茶的“最后一道工序”,我想请鲁成银研究员解答在仓储的过程中如何借助茶叶审评和检验技术对藏茶的品质进行监控和适当干预?如何建立有效的“仓储品控”?

  鲁成银:谈茶叶保鲜的话很简单,但普洱茶的仓储不仅仅是保鲜。保鲜是防止品质的下降,变坏,普洱茶要执行这个标准的话是有了,但普洱茶仓储的目的不是保鲜,我觉得普洱茶仓储是茶叶出厂前的最后一道工序,我觉得可以叫“存化”工艺,这个要做全国标准很难。每一家有不同的“存化”工艺,我想再次强调普洱茶是风味食品。

  所有的茶叶在仓储过程中有四个因子很重要:水分、温度、氧气、光。以绿茶为例,绿茶储存是要保质,出厂时是最佳的,所以要低湿低温,抽气充氮、避光保存。普洱茶的储存条件与绿茶不一样,但也需要通过这四个因子来调配满足不同客户的需要,不同企业可以采取不同参数。

  当一个企业选择一个/几个参数,就要严格控制。入仓就要做感官审评,按照一定的参数不断取样,存放一段时间后检测,感官审评还可以结合化学指标来分析。我感觉现在仓储还是比较乱,还没有出现逻辑完整的系统,我希望企业可以更完整的建立系统。

  阮殿蓉:普洱茶在仓储过程中受潮了怎么办?如果吸到杂气怎么办?

  刘仲华:我非常赞同鲁教授对几大要素的总结,水分、温度、氧气、光是茶叶储存的四大因素。我觉得任何东西都有度,既然是论坛,就没有标准答案,我就简单谈一谈,假设我们的茶在储存过程中遭遇空气湿度大,如果是发生不利的霉变,质量体系里面不提倡,但变化在临界点内的是可以修复。以生茶为例,储存环境湿度要小于75%,如果南方遇到高温高湿,没有及时控制,短时期不用太担忧,但是长时间就要处理。如果已经霉了,要迅速降低湿度,提高相对温度。低湿低温也不是不可以,但是更难把握。温湿度的变化,你把控得好,可以加速物质转化。

  鲁成银:刚刚阮总说的这个霉变和吸味的问题我来处理的话先需要做风险评估,测定是轻度、中度还是重度霉变。我会做感官审评,如果汤色已经变暗,有酸馊味,茶叶完全腐败,就可以放弃了。如果茶汤滋味浓醇回甘、茶汤红艳,只是表面霉变,我会想办法挽救。可以再进一步进行微生物分析,做霉菌的鉴别、做真菌的色谱。

  阮殿蓉:作为厂家,安全卫生是基本。我想我们厂家也要注意这个问题,存了变质的茶,你浪费的光阴可能大于茶的成本。下面我想请教杨研究员回答一下,国家有没有可能制定仓储的国标?

  杨秀芳:今年和云茶有缘,来了好几次了,普洱茶仓储我这几年关注,虽然工作很忙,但是一定要来,技术和机理刚刚两个老师讲得很多,我就讲讲标准的制定。茶叶储存的国家标准有相关规定,包括产品包装、水分控制和管理提出了基本要求,和普洱茶关系大的是对黑茶和紧压茶的储存标准,比如温度小于25℃,湿度小于75%,但是还需要相应的细化标准。普洱茶仓储标准2016年下半年已经正式立项,但还在推进,还需要时间。绿茶的储存主要是保鲜,而普洱茶在储存过程中有转化和提升,这依赖于仓储环境和时间,环境不当的话不利于品质,甚至出现有害,香醇厚香顺滑是消费者心中好的品质。

  普洱茶仓储量越来越大,全国各地都有仓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企业仓储方式不一样,我们需要从行业的角度进行引导。储存了5年、10年的普洱茶以后上市,没有标准的话,消费者可能会很迷惑。为了引导行业的健康发展,仓储标准还要细化。如果按照科学研究的角度10年,15年都不够,但是市场等不到那么久。所以我们目前在调研不同的仓储模式,如果在座的有不错的模式可以推荐,我们去调研。我们的底线是安全和品质。

  阮殿蓉:企业存茶有企标,欢迎各位企业把你们存茶的经验分享出来,促成国标的形成。

  杨秀芳:有可能我们的标准里面有ABCD几种模式,对应几种转化结果,争取做到服务全行业。如果是茶厂的存化工艺,不出场是可以的,但出厂就要符合国家标准。

  

  刘仲华:食品,是要有标准可循,要遵循基本的大规则,我们普洱茶储藏不是简单的存放,是物质转化,这是普洱茶的魅力所在,精准把握四要素去有机组合形成不同风格是普洱茶的魅力所在。普洱茶在出厂前一定要符合普洱茶的国家标准,但是标准要有多元化的空间。

  阮殿蓉:大家可能对高飞比较了解,不太认识卢树勋,其实是一个人。东莞仓的品牌知名度比较高,起步早,做得也比很好。云南的原产地仓才刚刚起步,对于这一点,我想问问卢树勋有什么好的经验可以与我们分享呢?

  卢树勋:刚刚几位专家的发言都高潮迭起,谈得很专业。我们东莞的仓储来了两个代表,蔡金华和双陈的陈总,他们都很有发言权。东莞以前是普通消费、流通普洱茶的小城市,为什么成为藏茶之都,这是业界、媒体界的认可。东莞在10年前是物业过剩的地方,有物业来放茶。广州房价贵,广州是流通仓,中转仓。东莞是标准仓储。我觉得东莞的温湿度和气候都很适合普洱茶的后发酵。

  这几年南茶北调,临沧茶、版纳仓,西北东北我都走过,可以说无仓不成普洱茶,区域不一样,普洱茶口感不一样。普洱茶要定国标,但是可能时间要很长。我觉得可以先做区域仓储的地方标准。版纳仓的建立对我们有没有影响?有影响,但也不是很大,我们每个仓可以多做交流。我们可以广东放几年,昆明放几年,可以叫旅行仓。

  阮殿蓉:我们在昆明、临沧、版纳、东莞都有标准仓,我们做过实验,昆明香高,临沧甜爽,西双版纳韵足、东莞醇厚。我们今天喝的茶——“窖藏”,是四个仓的拼配。今年我们也推了旅行仓。我们做成的成品在旅行、我们的原料也在旅行。我们和茶业复兴从2014年开始做100多场品鉴会,我们在做品鉴会的过程中发现茶做成不同形状、不同大小的口感转化不一样。为什么呢?

  鲁成银:确实如此,饼的松紧程度影响转化。茶压的越紧的吸附能力就会下降,吸收水分、氧气的能力越弱,水解和氧化都变慢,所以同样的时间就会出来不一样的口感。仓储是一个企业的核心机密。这是你最后一个品质形成的要素,你的参数是不能告人的,这里面是有知识产权问题。

  刘仲华:用科学语言来讲,这关系到物理化学和生物化学。物理化学主要受环境因子的影响,而生物化学中则主要是受微生物的影响。

  阮殿蓉:仓储的仓库是不是越大越好?

  刘仲华:工厂可以精准控制温湿度、水分,仓储是不是越大越好?精准的控制并不一定是越大好。要控制环境要素,小一点好。但是因为微生物问题,当你仓储存久,比小仓,新仓,微生物多样性好。这个不是绝对的,环境因素是小好,但微生物因素是大一点、久一点好。

  阮殿蓉:能不能成立各地的仓储委员会?

  杨秀芳:不同仓有不同风味,各个地区都可以立项,以数据以事实说话。仓储问题预防为主,快速处理,安全卫生为底线,一流企业做保准,我们非常欢迎大家来参与以后公众受益的行业标准。

  阮殿蓉:最后一个问题,云南是否能成为普洱茶仓储交易的集散地,让税收回到云南。

  卢树勋:我觉得流通还是交给大流通市场,原产地提出原产地仓储没问题,我认为不违背经济大环境,怎么都可以。原产地做仓储有它的好处,法国的葡萄酒都是存放3、5年之后再出产。原产地还可以做原料的仓储,成品的仓储可能要交给大流通市场。我觉得大家可以多交流。

  刘仲华:我觉得在国家标准的条件下呈现多元化和个性化。从产业经济来讲,如何从原产地走入消费群体,我觉可能需要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原产地应该有原产地风格。我觉得可以厂仓联动,最终走向消费环境。

  阮殿蓉:我觉得可以通过这样一个窗口,让更多的人了解普洱茶,了解西双版纳。

  专家们的理论来源于长期的研究和试验,刚刚的讨论可谓是全国最高规格的一节茶仓储课堂了。对于普通从业者而言,我们对仓储的认知除了理论学习之外,还得多喝茶,喝不同仓储的茶,进行日常的“对照试验”。论坛期间,承办方六大茶山公司还安排了一场不同仓储地的同款产品鉴会,这款产品的不同口感表现,也让参会人员体会到了仓储对一款普洱茶陈化带来的影响。

  陈勋儒老领导对协会的此次双月活动的举办给予了高度评价,对于刚刚的论坛,陈勋儒老领导也发表了精彩评论:

  这次活动的主题就是仓储论坛,根本就是要我们探讨普洱为什么会越陈越香?普洱茶的消费区域和群体在不断扩大。爱好者形成了普洱茶“越陈越香”的共识,有人说普洱茶是可以喝的古董,“越是年龄大的骨头越硬”。这一切都基于云南的天、云南的地,基于欧亚和印度板块紧抱不放形成的横断山脉。云南的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云南的大叶种就是经过千百年的利用形成的茶树优良品种。优良的原料就是云南大叶种,千百年来形成的普洱茶精湛的工艺和储存形成了普洱茶的越陈越香。

  听了专家学者的发言,我刚刚在思考:第一、仓储是普洱茶加工工艺中的重要环节。我们科学的认识普洱茶的仓储,我们要在仓储中形成受大家喜欢的风味。仓储首先要符合茶叶仓储标准,在这个基础上对普洱茶来说就要有符合普洱茶转化的条件。普洱茶在各个时期都可享受到不同风味,这就是普洱茶的魅力。

  第二,我认为对普洱茶的仓储来讲,不同区域有不同表现,不同消费者有不同喜好,只要他们喜欢就是佳品。但基本前提就是符合标注、安全卫生、没有异味、没有有害物质,所以我不主张讲哪里的仓好。喜欢什么味道,是我们味蕾的记忆。

  第三、整个茶产业产能过剩是严峻问题,普洱茶库存量不小,仓储的过程中,我希望科研单位可以研究出不同仓储条件下茶的最佳品饮期,来扩大消费量。最大量的茶我们要推荐给消费者在最佳品饮期喝掉,回到普洱茶的基本属性“饮品”。让更多的人接受“喝到才能得到健康”。感谢大家一起来传播云南茶产业的正能量。

  在此次活动上,云南省茶叶流通协会常务副会长方可宣读《关于成立云南省茶叶流通协会茶馆专业委员会的通知》《关于成立云南省茶叶流通协会茶旅专业委员会的通知》。云南省茶叶流通协会副会长兼云南省茶叶流通协会茶馆专业委员会主任张明春;云南省茶叶流通协会秘书长兼云南省茶叶流通协会茶旅专业委员会主任南涛发表讲话。

  会议结束后,全体参会人员参观了西双版纳茶仓公司的标准化茶仓,全方位感受原产地仓的魅力。


找到约7条结果 (用时 0.002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