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茶叶保质

找到约499条结果 (用时 0.014 秒)

桂东县桥头乡:抓好冷链设施建设助力茶叶产业发展

近日,桥头乡桂星桥园春茶叶合作社、君臣红茶专业合作社、鸿湘红农场三家新型经营主体建设的茶叶贮藏冷库顺利通过省农业农村厅验收。“以前没有冷库,我们合作社只敢加工5吨左右春茶。”桂星桥园春合作社理事长陈观华自信地说道,“现在有了冷库,我们可以放开手脚,2022年合作社春茶生产将增加8~10吨,预计增加收益80万元以上”。


桂东县桥头乡历史最悠久、最著名的是绿茶,而气、味、色是绿茶的品质灵魂,这种季节性生产、全年消费的产品,若不进行保鲜处理将香气消失,味道变淡、颜色变黄,很快失去应有的品质风味与保健效果,从而大幅度削低了销售价格。

新建的茶叶贮藏冷库。

近年来,桂东县桥头乡围绕“保供给、减损耗、降成本、强产业、惠民生”,聚焦鲜活农产品产地“最先一公里”,坚持“农有、农用、农享”,帮助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农产品供应链,完善现代农产品流通体系,支持当地合作社新建了SC茶叶加工车间,引进了成套设备,茶叶加工能力大幅度提升。同时在茶叶保质保鲜上下功夫,鼓励当地合作社新建贮藏冷库,为当地合作社扩大生产规模送来了“定心丸”。

为了让新建的茶叶贮藏冷库最快、最大化产生效益,桥头乡党委、政府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启动了2022年新一轮冷藏保鲜基础设施建设的宣传发动工作,鼓舞茶农信心,稳定茶叶生产,促进茶农稳定增收,做强茶叶产业。

来源:红网时刻(通讯员 李利敏),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茶叶仓储, 黑茶仓储品质影响因素及仓储模式

黑茶仓储一般是将黑茶保存在特定建筑、场地或容器里,并在一定温、湿度条件下经微生物、酶及氧化等作用,使其内含物质发生变化的过程,是形成黑茶品质特征的关键步骤。

本期初步总结了仓储对提升黑茶品质的作用、影响仓储的因素及黑茶仓储模式,并以六堡茶为例,分析了六堡茶专业仓储陈化技术在六堡茶生产加工过程中的重要性,继而展望了六堡茶专业仓储技术未来的研究方向。

一、仓储对提升黑茶品质的作用

部分新制黑茶适口性较差,经过一定时间的仓储陈化,刺激性降低,适口性提升,口感呈现滑口生津,回甘加强;黑茶汤色更加明亮,色度加深,消费认可度提升;此外,黑茶渥堆发酵中产生的挥发物会在仓储陈化过程中保留或转化,使香气类型更加丰富。

二、影响黑茶仓储陈化的因素

对于黑茶而言,有利的仓储环境不仅能够减少黑茶的陈化时间,而且有助于黑茶品质的提升。影响黑茶仓储陈化的因素主要有仓储温湿度、仓储时间、仓储地点和其他一些特殊因素。

1. 仓储温湿度对黑茶品质的影响

黑茶在适宜的温湿度条件下陈化,有利于促进其品质成分转化。在其他条件一致的情况下,通常含水量越高,理化反应越剧烈。有研究表明,湿仓贮存(相对湿度85%,温度25~40 ℃)对茶叶各成分的影响相对于干仓贮存(相对湿度70%,温度18~30 ℃)更为明显,能够更快地促进多酚类的氧化降解和色素含量降低等。六堡茶经过两次(1次“高湿”,湿度80%~85%;1次“低湿”,湿度70%~75%)陈化处理,更有利于其陈香品质的呈现。茶叶通常具有吸水还潮的特性,因此茶叶含水量与空气湿度密切相关,如果仓储环境过于干燥,微生物活性会下降,茶叶中的化学成分转化缓慢或停滞,最终导致茶叶品质下降。

2. 仓储时间对黑茶品质的影响

长时间的仓储陈化,有利于黑茶形成更好的风味品质或更佳的保健功效。茯砖茶存放时间越长,其抗腹泻效果越好;康砖茶存放时间越长,其还原能力和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越强。在风味品质成分方面,研究发现延长仓储时间,会使渥堆发酵产生的部分物质在陈化过程中转化为新物质,如六堡茶随仓储陈化时间的延长,多酚类、总糖含量减少,茶黄素、茶红素、茶褐素含量增加,α-法呢烯、水杨酸甲酯、乙酸苯甲酯等香气成分的相对含量增加较明显,六堡茶品质明显提升。

3. 仓储地点对黑茶品质的影响

仓储地点也显著影响六堡茶感官和理化品质。将六堡茶分别置于广西桂林和广西梧州两地贮存或将其储藏在地窖、仓库或仓库-地窖交替环境下,品质均呈现差异。

4. 超高压、辐照、负氧离子等对黑茶品质的影响

一些特殊因素如超高压处理、辐照处理、负氧离子等也能对黑茶品质及安全性产生影响。对茶叶进行适当的超高压处理或将其储存在负氧离子的环境中,均能有效提升黑茶品质,特别是经高压脉冲电场处理后的黑茶,不仅加快了陈化的过程,且具有较好的杀菌效果。这些特殊的因素对六堡茶品质的影响同样显著,如充氧辐照工艺有效提高了六堡茶茶汤中水浸出物、可溶性糖、氨基酸、茶多糖、茶红素的含量,降低茶黄素、茶多酚、粗纤维、水分的含量,快速有效地改善了六堡茶的品质。

三、黑茶仓储模式研究进展

传统的黑茶仓储模式,通常是利用自然气候条件进行存储,因仓储场地及条件不同,陈化后的黑茶风味各异,还存在仓储空间利用率不高,储存环境条件难以实时监控和及时干预,产品追溯信息的系统性、集成性弱等问题。现代化仓储模式对于仓储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严格控制茶仓的温度、湿度、氧气、光照等条件,从而调控茶叶内含物的转化,来实现茶叶保质增值目的,例如利用木板干仓陈化六堡茶,在降低室温变化的同时,又靠木板自身的吸湿及解吸作用,缓和室内空间的湿度变化,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了微生物的活性,还可以吸附茶香,具有较好的陈化效果。

但是目前现代化仓储模式仍具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未来,可以通过完善仓储标准体系,建立“互联网+大数据+科学陈化+标准仓储+人工智能+金融+现代物流”的创新仓储模式,实现六堡茶“专业仓储+产业融合发展”的示范应用,推动六堡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来源:中国茶叶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消除茶叶消费之痛,政企在行动!

一年一度“3·15”,恰逢春茶上市。

今年的“3·15”提倡“共促消费公平”,这也是茶行业追寻的目标:让消费者买的放心,喝的安心,清除茶叶消费之痛。

“买茶得懂茶,否则会踩坑。”一个行业的消费有着如此的门槛,阻拦了多少想爱却不敢爱的消费群体。

△图片来源:网络

据2019年《新中产饮茶消费洞察报告》显示,即便是拥有较高学历的新中产对茶叶的认知却普遍较少。在南方四省2000名新中产用户中,有86%的新中产在买茶时踩过坑,其中将近一半的人遭遇了品质造假,还有将近三分之一的人,根本不知道自己是否被坑。

可喜的是,相较以往对“3·15”避而不谈的态度,近年来,各产茶区政府纷纷出台政策措施,以规范市场、保障消费者权益;茶企经营者的意识也逐渐加强,积极提升茶叶质量。

政策规范茶叶市场,促进健康消费

2021年9月10日,农业农村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联合发布了《关于促进茶产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

△图片来源:网络

第二条基本原则指出:强化茶农、茶企、茶商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健全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产品追溯体系和监管制度,提升质量安全水平。

第十四条要求健全产业标准体系:具体包含产地环境、品种种苗、投入品管控、产品加工、分等分级、储运保鲜、包装标识、物流运输等关键环节标准的制修订。

第二十一条要求加强市场监管:加强产品包装标识管理,完善鲜叶产地来源等标识内容。依法打击非法生产、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假冒伪劣、虚假违法广告等违法行为,依法查处不按规定明码标价、串通涨价、哄抬价格、价格欺诈等违法行为。加强市场秩序维护,排查“山头茶”“年份茶”“特效茶”“特种茶”“非卖品”“品鉴品”“办事茶”“送礼茶”等非法营销和炒作乱象。  

△图片来源:网络

早在2012年,福建省率先颁布《福建省促进茶产业发展条例》,并于2021年5月27日修改施行,修改后的条例在规范市场方面有更加具体的规定。

例如,第二十八条第四款修改为:“茶叶经营企业对其销售的茶叶产品,应当建立进货查验记录制度,如实记录茶叶的名称、规格、数量、供货者名称、地址、联系方式等内容,并保存相关凭证。记录和凭证保存期限不得少于茶叶保质期满后六个月;没有明确保质期的,保存期不得少于二年。不得销售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茶叶产品。”

之后,贵州、湖北、广西等茶叶大省相继推出茶产业发展条例,依法促进茶行业的健康发展。

除了各项政策措施的颁发,春茶上市之际,各茶产区地方市场监督管理局、农业农村局积极落实行动,开展市场巡查、规范茶叶市场包装使用,加强茶叶生产农药、肥料等投入品管理。

政府助力茶业发展,构建公平消费

政府部门在对茶行业进行规范的同时,也为茶行业的发展保驾护航。

维护市场公平竞争

2022年3月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第二次会议上,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在工作报告中提到,要维护市场公平竞争,审理“茶颜悦色”奶茶诉“茶颜观色”不正当竞争案,对傍名牌等行为予以制裁。

加强对区域品牌、地理标志的保护力度

根据农业农村部公布,茶叶类农产品地理标志共有229个


△图片来源:地标惠农

今年的两会上,云南省代表团以全团名义提出了《关于推进地理标志保护和管理专门立法的议案》。

2月17日,中国(昆明)区域地理标志产品促进与服务中心启动。该中心将推进昆明区域地理标志运用、农业质量标准创新、服务乡村振兴起到积极作用。

2021年9月,浙江省杭州市申报的西湖龙井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项目,获准成为全国首批筹建的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

近年来,杭州市场监管部门全面加强公共品牌“西湖龙井”保护。西湖龙井”形象全面提升,茶农收入增加,茶企盈利提升,消费者买得明白,多方受益推动西湖龙井进一步良性发展。

提供法律帮助

2021年11月9日,贵州省茶文化研究会与省绿茶品牌发展促进会、贵州某律师事务所联合组建了贵州茶行业法律服务中心。中小企业运用法律工具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不足、能力较弱。该中心将为贵州的民营茶企健康发展提供优质法律服务和坚实法治保障。


△图片来源:网络

茶企积极提升茶质量,推动放心消费

2022年3月10日,中茶公司在建瓯市举办第二十一次中国茶叶质量安全工作会议。会上,中茶公司技术委员会主任委员危赛明表示,中茶将继续致力于全产业链质量安全风险管控体系建设。

3月13日,政和白茶发展论坛暨政名白茶年度经销商大会在政和召开,余步贵总经理说到:食品安全大如天,政名严格管控茶园,建立茶园到茶杯全链可追溯体系,采用物理防治病虫害,减少使用农药。

随着茶行业发展日益规范,大品牌的带头示范效应逐步显著,茶叶消费将越来越轻松简单。

如何解决当前茶叶消费痛点?

回到现实,不可否认,茶叶消费依然存在痛点,我们整理出消费者最关注的三方面,提出相应解决方案供大家参考。

1.拒绝三无产品

应对措施:预包装茶完善标识

近年来,网络报道了多起茶叶店铺因所售茶叶包装盒的标识不完整,而被起诉判赔偿10倍金额的案例。

我国食品安全法规定,预包装食品的包装应标明:名称、净含量、生产日期、成分或者配料表、生产者的名称及联系方式、保质期、产品标准代号、贮存条件、生产许可证编号等事项。

如店铺售卖的是散装茶,注意提供给消费者的发票或收据上的计量单位只能是重量单位,公斤、斤、两等,切不可写成包装数量,如袋、盒等。同时,散装茶需要能提供检测合格报告,以及能证明真实、合法、有效的采购来源。

2.品质缺乏可量化标准

应对措施:宣传产品等级区分

客观上,茶行业还没有可量化的品质标准,主观的等级评价体系,因人而异的口感体验,让消费者尤其是喝茶新手在消费时难以形成信任感。

消费者需要知道,每斤1000元的茶比每斤100元的茶,值在哪?

企业做品牌宣传时,不断强化不同等级的区别,将不同等级设定相应固定的名称或者包装色彩IP。由此,消费者会在心智上对该品牌的品质层次建立认同感,消费时容易产生信任。

3.排斥过度包装

应对措施:包装重颜值重设计、低成本轻材料

什么是过度包装?

①茶叶的包装空隙率不超过45%;

②包装层数在3层及以下;

③除初始包装之外的所有包装成本总和不超过商品销售价格的20%。

根据国家质检总局规定,以上3项指标中,有一项不合格,就属于过度包装。

新消费趋势下,高颜值产品受到青睐,而茶叶包装的高颜值不能靠豪华的包装材料,而需通过充满艺术感、文化内涵的包装设计来展示。


“3·15”晚会,是悬在企业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每年“3·15”前后,大众的关注点都会聚焦在消费上,商家和平台也会提起十二分精力更为小心处理消费安全问题。

但“3·15”,不应该成为一场限定时间的集体吐槽,而需要进一步融入日常生活之中。只有政府、茶企、消费者一起努力,加强对条例政策的完善、对产品质量的要求、对消费安全的关注……才能让茶叶消费天天都是“3·15”。

来源:说茶ShowCha,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494条结果 (用时 0.005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5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