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茶为万病之药

找到约469条结果 (用时 0.019 秒)

茶叶为“万病之药”?查证过吗?不要再自欺欺人和误人子弟了!

本文作者:陆鹏LuPeng,Ph.D.东京大学农学与生命科学研究科应用生命化学专业博士后

最近,我在豆瓣读书上看到了一本评分高达8.0分的书,是由浙江大学茶学系王岳飞教授和徐平老师编写的《茶文化与茶健康》。该书于2014年1月首次出版,经过修订后又在2017年9月出版了第二版。从大家的留言可以看出该书在饮茶爱好者中的评价非常不错[1]。

茶叶为“万病之药”?查证过吗?

我本人也十分喜欢王岳飞教授有关茶学概论的大学网络公开课[2]。在听课的过程中,我学到了不少关于茶叶相关的生化知识。王岳飞教授也是我本人十分尊敬的一位教授,他在园艺学领域的研究颇有价值。但是,当我看完《茶文化与茶健康(第二版)》的第五、六、七章之后,我觉得其中有一些地方与我自身的想法不太一样。因此,我想借此机会谈一下我自己的浅见。

《茶文化与茶健康(第二版)》的第五、六、七章的标题分别为“茶食品与保健品”、“茶为‘万病之药’”、“茶保健九大功效”。主要内容为介绍茶叶的保健效果。行文方式对读者来说十分亲切,使人有非常良好的阅读体验。不过令人遗憾的是,在通篇阅读之后,所有的关键论证部分都没有标注明确的信源,这大大降低了文中论点的可信程度。读者如果想要查证其观点的正确性也变得十分困难。其中有一些论述也有待商榷。下面我们就第六章“茶为‘万病之药’”为例(《茶文化与茶健康》第二版,第54页),做一个详细的剖析,也希望大家在听完我的浅见后能自己思索一下。

万病之药查证信源

王岳飞教授在第六章开篇说:“茶为什么可以叫做‘万病之药’?大家知道如果一个药是‘万病之药’,如果我说我这个药能够治百病,那一定是狗皮膏药、假药,对不对?你这个药什么都能治那肯定谁都不信,但‘茶为万病之药’这句话绝对正确。怎么去理解这句话?先来了解一下‘茶为万病之药’这句话的历史回顾,然后再了解“茶为万病之药”的理论依据是什么。”

我的观点是:任何药物对某种疾病是否有效,最直接简单的科学证据就是去看权威期刊发表的临床医学论文。就算没有临床研究,至少也得引用经过科学界同行审评后发表的学术论文来进行论证。某项药物的有效性,只能通过科学实验来证明。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人们对它的情感都是过于主观和片面的。如果你同意我的观点,那么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茶为‘万病之药’”的论证。

【原文1】:

茶叶在我国最早作为药物使用,以前把茶叶叫茶药。最早的药理功效的记载是在《神农本草》里面茶的起源部分。这里面说神农“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到了汉代就把它当成长生不老的仙药。医圣张仲景在《伤寒论》里面有关于茶的评论“茶治脓血甚效”。名医华佗也讲了一句“苦茶久食益思意”,就是说茶对身体有很大的好处。唐代陆羽在《茶经》里也记载了很多茶的功效。所以在唐朝以前的人就认识到茶的功效不少,不仅可以让我们提神、明目、有力气、精神愉快,还可以减肥、增强思维的敏锐度等。那么宋代以后,关于茶功效的记载就更加深入了。像苏东坡的《茶说》、吴淑的《茶赋》、顾元庆的《茶谱》,包括李时珍的《本草纲目》里面都描写到茶的功效。

【查证1】:

已经有农业考古学者指出,《神农本草》里根本没有真正记载过神农“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的语句[3],[4],[5],不过这不是我们今天关注的重点。

我认为这一段文字有以下两点主要问题:

1,企图在古文中寻找答案;

2,树立无关权威。

咱们先讨论第一个。文中引用了张仲景在《伤寒论》中的一句“茶治脓血甚效”;华佗的一句“苦茶久食益思意”;陆羽的《茶经》以及李时珍的《本草纲目》等等。这些文献的记载应该是没什么问题,但是我们必须清楚的认识到中国的古代并没有科学思维,一般是基于个例的主观推测。古代医书中的记载本身就需要通过现代科学来验证。仅仅因为茶叶的功效在古代文献中有所记载就得出它确有这些功效的结论,这样的论证并不可取。

至于第二点,如果引用张仲景、华佗、陆羽、李时珍等古人的理由是他们与医学相关的话,那么引用苏东坡、吴淑、顾元庆等文人的作品就不太能够理解了。就算是一位科学家,不管他的名气有多大,在他擅长的领域之外,都有可能犯常识性的错误。古代的这些文人虽然名气很大,但是都是与医学不相干的名人。如此树立无关权威,似乎透露着这么一个信息:让大家认为古代名人们都说喝茶有这些功效了,你还不信吗?但是我们必须认识到,文人也只是文采好,对茶叶的功效怕是没有什么研究,文人的记载并不能证明茶叶就一定具有那些功效。

【原文2】:

茶的功效在《本草纲目》里面有记载:“茶苦而寒最能降火”。“火”会引起身体很多问题。那么像日本种茶的鼻祖——荣西,“茶禅一味”是他提出来的。他在《吃茶养生记》里面讲到“茶者养生之仙药,延龄之妙术也”。他觉得茶能够养生,能够延长我们的寿命。茶刚开始传到欧洲去时,它不是放在食品店、茶叶店里卖的。它是放到药房里卖的,它是作为一种药去卖的。

【查证2】:

这段论证原文比较散,我按顺序依次发表一下我的浅见:

1,本草纲目的例子,我的理解是,“火”会引起身体很多问题,茶叶能降火,所以茶有很多功效,是“万病之药”。上火是一个我们经常听到的比较神秘且不能被定量的一个概念。为此我去查了一下中医对于火的描述。根据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中医学基础》关于热(火)邪的记载:凡致病具有燔灼、炎上、急迫基本特性的外邪,称为热(火)邪。热邪,又称温邪、温热之邪。热之极则为火。温、热、火邪三者仅程度不同,没有本质区别。然而热(火)邪只是中医学中致病“六淫”中的“一淫”。“六淫”中其他的致病因素还包括“风邪”、“寒邪”、“暑邪”、“湿邪”和“燥邪”[6]。茶叶能不能降火我不知道,不过就算能降火,那么茶叶是否也能治疗其余“五淫”引起的疾病呢?

2,日本荣西法师的例子也涉及树立无关权威。我们知道,哪怕是在当代,医学知识的更新换代都是非常快的。一名老医学专家的个人观点如果没有经得住同行审评,也是不能被科学界所认可的。日本荣西法师虽然有名,但是他个人对茶叶能够延长寿命的观点,也仅仅只是他个人的观点。并不能因为他有名,就用他说的话来论证茶叶能够延长人们寿命。

3,欧洲人把茶叶当药的例子。我不否认茶叶有一定的药用价值,但不能证明茶叶是“万病之药”,这过于夸大茶叶的功效。

【原文3】:

20世纪80年代以后,再次出现了研究茶的高潮,因为日本科学家最早揭示了茶里面的茶多酚能够抑制人体的癌细胞活性。所以从那个时候开始,研究茶的科学家越来越多了。浙江中医药大学的林乾良教授总结了很多的文献,把茶的传统功效归结为让人少睡、安神、明目等24项。从这些总结来看,茶真的可以预防治疗很多的疾病,这句话“茶为万病之药”应该是非常正确的。

【查证3】:

这段话其实已经不证自明了。林乾良教授总结了24项茶叶功效。我认为与其称“‘茶为万病之药’应该是非常正确的”,这24项就包含了人类所有的疾病了吗?我实在无法理解怎么就“非常正确”了,不如展开介绍林乾良教授总结的24项有限功效

【原文4】:

现代医学又证明了整个论断,像我们现在中外营养学家评的“十大健康长寿食品”、像中国的《大众医学》2003年评了一个“十大健康食品”里面都有茶叶。美国的《时代周刊》和《时代》杂志都把茶作为最好的抗氧化食品或者营养食品去推荐。德国的《焦点》杂志把茶列为十大健康长寿食品。而且绿茶有神奇的功效,它能够防止动脉硬化、防止前列腺癌、能够减肥、能够燃烧脂肪。茶的这些功效在其他中外文献中都有论及。现在全世界对茶与健康关系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很多科学家在研究茶跟健康的关系,从1985年到今天世界上有茶与健康关系的文献数量越来越多。1985年只要三五篇,到2005年就有500多篇,现在有1000多篇。这表明全世界科学家都在关注茶的健康作用。

【查证4】:

这一段开头虽然说了“现代医学又证明了整个论断”。但是下文的例子中没有一个是现代医学的相关的。中国的《大众医学》,美国的《时代周刊》和《时代》以及德国的《焦点》都不是科学界广泛认可的现代医学领域权威期刊。而且就算这些杂志的报道是可信的,他们也仅仅刊登了茶叶的有限功效,而并不是把茶叶报道为“万病之药”。比如:美国的《时代周刊》和《时代》报道了绿茶的抗氧化功效。德国的《焦点》杂志报道了长寿。《大众医学》2003年评了一个“十大健康食品”里面都有茶叶”就更有意思了。按照这个逻辑是不是当年同样被评为“十大健康食品”的花椰菜等十字花科蔬菜;牛奶、酸奶;海鱼;番茄;黑木耳、松蘑等菌菇类;胡萝卜;荞麦(燕麦);禽蛋蛋白[7]都能被称为“万病之药”了?

原文段落最后提到了研究茶叶的论文越来越多,这固然是一件好事。但是我们仔细分析一下就可以意识到,随着教育和科技的发展,大部分研究领域的论文都会只增不减,研究茶叶的论文多了,并不代表茶叶就是“万病之药”。茶叶的功效是一个客观实在。有什么效果就是什么效果,这与发表论文的数量有什么关系呢?

【原文5】:

第二方面我们要了解一下茶为什么可以叫做“万病之药”。它的功效成分很多,茶里面有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对人体的身体功能有很多的好处,所以有人把茶树叫做合成珍稀化合物的天然工厂。这个茶树长成以后,你把叶片采下来以后,可以作为一个药物去使用。有人甚至把茶里面的茶多酚叫做“第七营养素”。我们知道食品有六大营养素,现在有人把茶多酚提高到这个高度了,表示茶的功效与人体健康的关系非常大。现代医学有一个学说叫做“自由基病因学”,它可以解释“茶为万病之药”的说法。

【查证5】:

“有人把茶树叫做合成珍稀化合物的天然工厂”,“有人甚至把茶里面的茶多酚叫做‘第七营养素’”。如果王教授是写散文,我没意见。但如果是严肃的论证,这种“有人”实在太不严肃了,你至少应该告诉我们到底是什么人吧?否则我们如何知道这个“人”是不是某个茶叶厂的厂长呢?某人有比较新颖的观点这本身并没有什么不可以,但是不管是谁提出的科学观点,都必须经过科学界的同行审评才能被广泛认可。至少到目前为止,没有某一个国际权威机构和国家级组织把茶树叫做合成珍惜化合物的天然工厂,也没有把茶里面的茶多酚叫做“第七营养素”。这怕只是“某人”的一厢情愿。

自由基病因学也检索不到,所有的词条均来自于王岳飞教授本人。因此,自由基病因学也并不是广泛认可的一个理论。只怕是故意创造听上去高大上的词汇提升所谓的可信度。

科学精神证据为王

其实这本书的第五、六、七章充斥着大量类似的论述。时间有限,就不一一列举了。写在最后,我觉得科普文不能因为读者是小白,就丢失了科学精神和论证的逻辑。作为科研工作者所创作的科普文更应该摆事实讲证据,否则不仅起不到科普的效果,反而愚弄了大众,岂不贻笑大方。

参考信源:

[1]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25808052/

[2]https://www.icourse163.org/course/0901ZJU181-1206695831

[3]林乾良.神农得茶之说不可信[J].中国茶叶,2013,35(06):37-38.

[4]陈椽.《“神农得茶解毒”考评》读后反思[J].农业考古,1994(04):187-189.

[5]周树斌.“神农得茶解毒”考评[J].农业考古,1991(02):196-200.

[6]谢宁.中医学基础.中国中医药出版社(新世纪第四版),2016,p190

[7]http://unn.peopledaily.com.cn/GB/14739/22118/2216932.html

经验科学:茶为万病之药?

中国茶的语境中,茶是一个丰富的载体,一杯浅浅的茶汤里,饱含着中国人的味蕾归属、精神信仰和情感依托。在经验科学的触动下,“万病之药”成为古人最早赋予茶的主要标签。透过这个标签,我们该如何看待茶的药用价值和健康功效呢?

茶里,有中国人的精神信仰

中医式微,但在每次公共卫生事件出现之际,中医药都会成为关注的热点。且不说组方,从板蓝根到鱼腥草再到双黄连……只要有人说有效,一时间总会趋之若鹜。太久远的姑且不说,单是从这些年来的非典、新冠肺炎来看,中药方剂也的确体现出其独到之处。

每当类似的传染性或感染性疾病肆意传染的时候,无论是媒体上还是公众间,我们总能或多或少地听到茶的声音。因为,茶除了是我们熟知的一种饮品外,还有着独特的中医药学背景。二者的叠加,让茶不仅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不可或缺的地位和作用,在这片健康的树叶里,还包含着中国人的味蕾归属、精神信仰和情感依托,那就是“茶为万病之药”。

如果拂去我们添加在茶身上的名利光环,单就茶本身的自然属性来说,茶不过是一种植物,其叶子经过加工后可以药用、食用、饮用。但我们难以想象的是,一片走向世界的中国茶,给这个世界带来多么大的影响,无论是生活方式、身体健康,还是文化和精神层面。

中国人对茶叶的最早应用,目前主要有三种说法,即药用起源学说、食用起源学说和饮用起源学说。不过占据主导的还是药用起源说,也即药用要比饮用早,这实际上也可以在古代诸多文献中得到印证。

从“治未病”的角度看待茶叶健康

虽然古人说“茶为万病之药”“茶即药也”,但我们也不能“见字如晤”地想当然认为,茶是药,茶能包治百病。经验科学终究来源于经验,虽然是古人千百年来的经验结晶,但难免也有其主观性和盲目性。从现代人的科学视角去审视,我们需要明白此药非彼药。

另一方面,我们固然可以批判性地看待古人对茶的药用价值的生活,但不可否认的是,茶的药用价值和健康功效是中国人上千年来经过不断实践积累下来的智慧。综合历史文献和现代的科学研究,茶叶大致具有益思提神、消除疲劳、止渴生津、清热解暑、利尿解毒、坚齿防龋、消食去油腻、降血脂、预防动脉硬化、通便、治痢、去痰、祛风解表、抗辐射、治心痛、疗疮治阳痿、疗肌、益力气、明目护肝、增强免疫力、延年益寿等功效。

我们现在喝茶,要明了茶首先是一个健康的、有益的产品,然后才是健康功效和药用价值。那么,我们该如何看待茶叶的健康功效与药用价值呢?我想,从“治未病”的角度,或许更接近茶这一健康饮品。

在中医界,有这么一个故事。魏文侯求教于扁鹊,询问他家兄弟三人中谁的医术最好。扁鹊如实回答说,在他兄弟三人中,大哥的医术最好,二哥的医术次之,他的医术最差。魏文侯大惑不解地问,为什么你自以为医术最差,而名声却闻于天下呢?扁鹊回答道:“大哥治病,在病情尚未发作前就施法将病根予以铲除,其医术高超外人不知道,只有家人知道,所以没有名气。二哥治病,是在疾病初起,症状表浅时施治,虽药到病除,但乡里人认为他只是会治小病的医生,故名声不大。而我治病,都是在病人病情危重、痛苦万分之时予以施治,分别应用针灸、药物内服外敷,甚至动用手术,均能够使病情转危为安,逐渐痊愈,大家都认为我的医术神奇,所以能名闻天下。”

“上医治未病,中医治欲病,下医治已病”是中医诞生以来一直坚持的思想,所以《黄帝内经》说:“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

如果我们从“治未病”的角度来理解茶的健康功效,那么就比较符合茶叶这一健康饮品了。

没病时多喝茶,修身养性,健康养生;有病时赶紧去医院,该吃药此药,该打针打针。茶是一种普惠人类的健康饮品,对调理身心、康体养生都有莫大好处,但治的是“未病”,而不是“己病”。

本文节选自《经验科学,“茶为万病之药”引》

作者丨段兆顺

原文刊载《普洱》杂志2020年4月刊

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不再道听途说,这才是“茶为万病之药”的来历

茶起源之始即为药用

根据《神农本草经》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 这里的“荼”是指古代的茶,大意是说,在上古时代,传说中的炎帝,亲口尝百草,以发现为人类治病的植物,竟然一天之内多次中毒。但由于服用茶叶而得救。

唐末五代韩鄂《四时纂要》:“五月:焙茶药。茶药以火阖上,及焙笼中,长令火气至茶。”,又根据《旧五代史·梁书·太祖本纪》:开平二年(908)三月辛巳,“以同州节度使刘知俊为潞州行营招讨使。壬午宴扈驾群臣,并劳知俊,赐以金带、战袍、宝剑、茶药”。

由此可见,茶有药的功效,人类利用茶叶,可能是从药用开始的。也说明了中医之先有茶后有药的历史。后世多以茶饮治疗百病。

《尔雅·释木》曰:‘檟,苦茶。’蔎,香草也,茶含香,故名蔎。茗荈,皆茶之晚采者也。茗又为茶之通称。茶之用,非单功于药食,亦为款客之上需也。”

茶为万病之药的来历

唐代的大医药学家陈藏器,著有《本草拾遗》一书,内容十分赅博,李时珍盛赞他是“搜罗幽隐,自本草以来一人而已”。在《本草拾遗》中,陈藏器对于茶的防治疾病功能有一句很深刻的总结:“茶为万病之药。”这是茶为万病之药的起源,也就是说早在唐朝,我们的先人就系统的认识到茶有多种药用功效了。

中医典籍中茶的功效

我国古代有关茶防治疾病效能的资料极多,见于茶书、药书(本草)、医书以及经史子集之中。1983年,中医专家林乾良曾陆续查阅500多种文献,首次对茶的传统医疗功效加以系统整理,归纳为20项。以后又加以补充修订,《中国茶经》中,提出了茶的传统医疗功效24项,兹列名于下:

少睡

消食

祛风解表

安神

醒酒

坚齿

明目

去肥腻

治心痛

清头目

下气

疗疮治瘘

止渴生津

利水

疗肌

清热

通便

益气力

消暑

治痢

延年益寿

解毒

去痰

其他

从上述茶叶的24项传统功效可以看出,陈藏器所称“茶为万病之药”是非常正确的论断。

近代的科学研究又增加了许多茶的医疗效能,例如:减肥(包括健美)、降血脂、防治动脉硬化(包括抗血栓形成)、降血压、强心(包括防治冠心病)、补血(包括升高白细胞)、抗衰老、抗癌(包括抗突变)、降血糖、抑菌消炎、减轻烟毒、减轻重金属毒、抗辐射等。

茶的抗病养生原理

为什么茶叶能具有如此罕见的既多又佳的医疗效能呢?从现代研究看来,主要与它含有的各种化学物质有关,即“有效成分”,又由于具有某种生物活性故称“活性成分”。

据程启坤《茶化浅析》总结:茶叶中含有12大类成分,细目数以百计。其中,较重要者如茶多酚、咖啡碱、氨基酸、维生素、脂多糖茶色素、芳香物质、酶等有机化学成分;以及磷、钾、钙、锌、硒、氟等无机成分,这些成分都各具特殊的疗效与活性。

其中,要以茶多酚最为复杂,也最为重要。它主要由儿茶素类、黄酮类、花青素和酚酸四类物质组成。

茶多酚具有明显的降血脂、抗动脉硬化、改善毛细血管功能等作用,对于影响中老年人生命和康最重要的心、脑血管疾病有良好的防治效果。此外,茶多酚又有抑菌、消炎、解毒、抗突变、抗癌、抗辐射等功效。

来自《中国茶疗》

找到约452条结果 (用时 0.009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17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