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茶王之王

找到约1,017条结果 (用时 0.014 秒)

易武刮风寨,陈化之王

  刮风寨,原本闭塞的深山瑶族村寨,却因茶而声鸣天下!

  刮风寨凭借着独一无二的韵味被很多资深老茶友所喜爱,无论是易武老牌的七村八寨还是近几年的新贵茶,资深茶人谈到易武茶的典型代表,首先想到的就是刮风寨,说它是易武生茶的典型代表一点都不为过。  

  刮风寨路烂,崎岖坎坷,险象环生。刮风寨茶好,细腻入微,刚柔兼备。

  刮风寨的气韵,高香,回甜,代表了生茶的所有优点。更为可贵的是每一泡的优雅之韵让茶友入醉,后期变化之后能体会到越陈越香的魅力。  

  -刮风寨名字由来-

  据当地很多老人回忆:在几十年前,刮风寨在距离现址往下一个叫做田坝的地方,这里距离刮风寨现址有3公里左右,处在两山之间的山坳中,风比较大,地名的来源可能与此有关。

  关于刮风寨名字的由来流传着另一种说法

  以前村寨里有一个非常美丽的姑娘,某一天突然刮来一阵大风把这个美丽的姑娘给吹跑了,自此这个寨子就得名刮风寨了,因其三面迎茶,一口通妖风而得。  

  -刮风寨简介-

  刮风寨,易武七村八寨之一,位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勐腊县易武乡的东北边,与老挝相邻,距老挝边界仅2公里,靠近14号界碑,刮风寨是瑶族聚居村寨,距易武乡政府32公里,国土面积2.74平方公里,年平均气温17.00℃,年降水量2100毫米,刮风寨茶山在易武八寨中海拔最高,也是八寨中产茶最少的一个寨子,老茶树的保留也最为完整。  

  刮风寨是一个纯正的瑶族村寨,总共180多户人家,刮风寨处易武茶山最东面,路极难行。其茶园都在寨子十几公里之外,为国家级森林保护区,生态资源极其完整,物种丰富。

  山路上布满了或大或小十余条河流小溪。然后再徒步走几个小时才能到达刮风寨的山脚下。

  然而,就是这座偏远得令人无从想象的寨子,却生长着无数古茶树。这些树上的每一片茶叶,都蕴藏着深厚柔和之美。

  刮风寨茶树多是混杂在原始森林中,所以产量低,品质最优秀,路途偏远,不容易开发,目前算是普洱茶中的一片净土。长久以来,这里是一个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因其远离现代社会,处于较为原始的生活状态,是以生态环境保持优良,植被极为丰茂,茶树与众多高大乔木、气生植物共享共生,所产的茶叶有一种原始的山野韵味,茶质超乎想象。  

  -从默默无名到备受欢迎-

  2001年之前刮风寨经济落后,全村没有一幢瓦房,温饱问题更是堪忧。由于寨子交通闭塞,远离现代社会,仍处于较为原始的生活状态,是以生态环境保持优良,古茶树生长于原始灌木丛林之间,采摘不易,长久以来这里就是一个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

  刮风寨是瑶族聚居的村落,所以又称瑶寨。由于茶树远离村寨,受地理条件限制,茶农收茶制茶都只能在山上完成,这就导致他们用做菜的炒锅来翻炒茶叶,所以做出的茶叶混杂有一股子菜味、糊味、甚至烟味,茶友戏称其“瑶味”,这也就是刮风寨的低迷史。

  2010年之后,山头茶火热,越来越多的茶友踏访古林遍寻好茶,而交通也有所改善,山外的人开始注意到了刮风寨,随着制茶工艺提升,“瑶味”逐渐变为了山野韵味和蜜香,茶友忽然发现刮风寨的茶质超乎想象,这就是刮风寨的发家史!  

  2010年至今刮风寨已成为“赫赫有名”的明星村寨,原料一饼难求。

  2001年通公路

  2008年通电

  2009年穿寨而行的小河上架起了石拱桥

  2012年通往茶王树茶地的小马路修通

  2016年成为中国第一皮卡村  

  -刮风寨五大国有林-

  刮风寨寨子周边没有古茶树,最近的古茶林距离人居住的地方有10多公里之远,而且交通极为不便,采摘困难,人为的破坏很小。

  刮风寨古树分布在约50平方公里原始森林中,由于被其他杂木遮挡,受到的日照少,属于阳光漫射,这样的茶叶生长速度较为缓慢,茶树生长分散。其中大部份没有矮化,都是在国有林中间。村子里每3-4户茶农家占据一片古树茶,主要集中在白沙河、茶坪、茶王树、冷水河和黑水梁子等地,优越的自然条件和生态环境,为刮风寨的茶树创造了最适宜生长的条件,这里生长的茶树树龄都在几百年以上。基于这些客观的条件因素,刮风寨片区的生态环境圈是独一无二的。

  刮风寨茶地很多,挑选五个优质地块介绍。  

  刮风寨茶王树

  如果说刮风寨是易武七村八寨茶区标杆性山头之一,那么茶王树就是刮风寨的王者,在刮风寨中可谓一枝独秀,傲视群雄,它以近乎完美无可挑剔的口感,成为刮风寨的顶级代表!

  茶王树是一片茶地的名字,因其地曾经有一棵三人才能合抱的大茶树,故而名茶王树,茶王树茶在易武茶中独具魅力,由于产量稀少,故而比较珍贵。茶园的管理权属于刮风寨,但茶王树离刮风寨路途还很遥远。

  茶王树与弯弓白茶园一河之隔,对山相望。目前茶王树可釆摘茶林面积约三百亩,为刮风寨30余户人家所拥有,年产古树茶约2吨,古茶树树龄均在百年以上。

  去刮风寨茶王树的路途艰难,从易武出发,开皮卡用3小时走完22公里的山路,再从寨子里开一个小时左右的摩托车,再步行大致半小时才能到达茶王树的所在地。步行是要从1650米的海拔下到1400米的海拔,也就是说垂直距离250米。  

  茶王树目前掌管者是瑶族,但他们并不是最早来此地的人。最早居住在茶王树的是回族和布朗族。布朗族在此种植了普洱茶,后来迁徙到老挝,此地被瑶族接管。瑶族接管后砍了不少茶树,种植粮食。再到后来瑶族搬到了如今刮风寨所在的地方,而茶王树则荒废成国有林。

  茶王树的茶,刚猛强劲而含蓄内敛,由柔至刚,层次鲜明,展现出霸气而内敛的劲道,茶汤饱满,柔韧中暗含劲道,刚柔并济,仙风道骨,很有几分风清扬的感觉。

  茶王树在易武茶区后宫三千佳丽中脱颖而出,并非偶然,它的出身、内涵、度量、学识都有过人之处,它的至柔、至甜、至醇、至润深入人心,它的茶气冲击力虽不像老班章这样的直接霸气,却有着厚积薄发连绵不绝的非凡气势,这样的“茶皇后”品上一泡,能让你回味无穷,终身难忘。  

  刮风寨冷水河

  冷水河是遗落古树茶。量及其稀少,而且距离寨子很远。古茶树基本没有经过人为矮化,人工管理比较少,保持着自然生长,而且在原始森林中,参天的古木和古茶混生,生态及其原始。全程需徒步走3-4个小时以上,一路上不断翻山越岭,跋山涉水,沿途都是崇山峻岭,蛇虫出没,费尽千辛万险才能到达茶山。

  冷水河的生态在易武国有林中属于上乘的顶级生态环境,破坏相对小很多。古茶园在茶王树的对面,隔河相望。于采茶来说可以是最比较远的国有林古茶园,是那种去了不想回来,回来不想去的古茶园。估计也是这个原因,平日里古茶园也因路途遥远而疏于管理,也致其生态和茶园共生共荣,也致其出产的茶叶原野气韵要比很多易武国有林茶好,茶气很足,那力道一股一股的。。这里气候湿润、整个古茶园是一个大陡坡,茶园被原始森林环抱,优越的自然条件和生态环境,为古树茶创造了最适宜生长的条件。  

  冷水河的特点,除了至柔、至甜、至醇、至润之外,还应加上一个“至烈”,它的冲击力不像老班章的直接,却有着厚积薄发连绵不绝的非凡气势,新茶干茶墨黑,生津迅速,滋味综合性强且稳定。入口,就能让你感受到原始森林的粗犷与博大,和丝丝的滑润细腻。

  物以稀为贵,冷水河的茶产量极少,2020年春茶价格已跟茶王树不相上下。  

  刮风寨黑水梁子

  黑水梁子位于易武的最高峰,最高海拔海拔2020米,隐藏在高海拔的原始森林中,数百年来很少有人涉足过,由于长期无人为干预,在密林之中自由生长。

  黑水梁子山路崎岖,生态环境独一无二,很少有人能够去到,树龄极老,一年只能采摘一次,干茶黝黑,发亮,毫毛明显,茶性滋味相对茶王树醇厚,森林茶滋味明显,丰盈,饮后口腔,喉咙清凉感明显。  

  刮风寨白沙河

  白沙河离刮风寨约15公里左右路程,早年挖矿的小公路直通茶地上头,非常方便。白沙河与茶王树茶地中间隔有三家村茶地,靠近河边的古树根部很大,与茶王树茶地一样早年受山火焚烧过,海拔落差也大。

  白沙河的特点是高香飘逸,弱势是涩感偏重。白沙河比较好进入生态相对来说一般而且涩度比较高且长,覆盖面以狭长扩张,大多古树在沟洼两侧,早期的时候这片茶林的茶树覆盖率和树龄都很大,因这片地是最早开发的,距离寨子是最好的路,再因水源和土地肥沃导致很多茶树因种粮食被砍荒,甚是可惜。白沙河新茶干茶芽头白嫩肥厚,山野气息稍弱,水路粗狂、茶劲直接,涩感稍显,属于刮风寨中均衡型古树。  

  刮风寨茶坪

  茶坪离刮风寨约15公里路程,其中11公里为麻黑公路,4公里左右为婉蜒小路,可摩托车骑行到达茶地,也是刮风寨最早开发出来的茶地。刮风寨几大茶地中,茶坪古树采摘时间最早,比茶王树、白沙河早期很多。  

  茶坪的特点主要表现为茶汤清透显油质感,滋味清冽,微凉喉部涩显长。整体滋味较茶王树为平淡一些。茶坪地普洱茶也有自身的魅力特点。茶坪新茶干茶芽头纤细,如同柳叶,色泽油绿,香气特别,茶汤清透显油质感,水路细、润,甜味当先,涩感微弱,汤润至喉,滋味清冽,微凉喉部涩显长。属于刮风寨中娇美型古树。

  茶坪应该是刮风寨中最中庸的一个村落知名度高生态不错茶树比较集中和高大,口感上是典型的易武口感。  

  -刮风寨茶特点-

  刮风寨的神秘之处就在于,入口就能让你感受到原始森林的粗犷与博大,和丝丝的滑润细腻。满身轻利,神清智明。

  易武茶香扬水柔,而刮风寨更以阴柔见长,江内茶中之上品。细细品啜着,甜醇中含着天然浓郁的蜜香,柔滑细腻中藏着强劲却内敛的茶气,苦涩也含蓄着。喉韵绵延悠长,沁心入腹,使人有安稳、充实、舒顺的满足感。

  刮风寨的茶,无论外形、感觉、香气都与一般意义上的易武茶有所不同,茶汤比麻黑、落水洞一带的滋味要浓烈很多,有一定的野性,蜜香混合花香,香气很足。有一种很独特的香气。口感细腻顺滑,稍有霸气。和丁家寨的也不一样,回甘很持久,越到后面,甜味越足。  

  -陈化之王刮风寨-

  刮风寨的茶有一种特殊的森林的原始味道,这是很多杂生林的茶树所共有的特点,其他的味道与易武的元素差不多,但刮风寨的甜度及喉韵的深度,是最为出色的,由于生长速度慢,茶叶的植物性蛋白含量高,一把茶的重量远重于其他的茶叶,茶汤的浓稠度也较高,会有粥面的感觉,这是所有好茶共有的现象,汤水浓稠,滋味必然丰富,树的根有多深,喉韵也有多深。  

  刮风寨的口感和后期陈化,都代表着易武茶的顶级水准。随着制茶工艺的日益精细,收藏价值逐步被开发和认可,刮风寨的成名绝非一朝一夕,多年来经受住了挑剔茶人的考验。

  刮风寨如同一位内心坚定淡然的女子,于深山之中遗世而独立,隐隐于江湖,给人距离感,但当你愿意静下心来,细嗅细品珍视她时,她将报予全部温柔。

  如今的刮风寨因茶而出名,那些曾经守着山林的瑶族迎来了他们的曙光和祖辈留下的财富。

走遍安徽,谁才是绿茶之王?

安徽究竟有多少好茶?

01、100多年的优等生

安徽,是上帝的茶室。皖南和皖西两大中国顶级茶区,都在北纬30度线上,这是出产中国茶的黄金地带。

这些地方群峰竞秀,雨水充沛,山高林密,生态绝佳。上天的眷顾形成了安徽茶“品质高、感观强、香气足、口感好”的群体特性。而安徽人自古善制茶,茶随徽商行销天下,让品牌远播四方。

与很多省份茶园动辄几千亩连片不同,安徽茶园一般都是小面积,一片片分布在高海拔密林深处,懂茶的人,自然懂得这意味着什么。

群山环抱中的茶园

新中国成立后,每逢名茶评比,安徽必霸榜。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评选出中国10大名茶,安徽独占三席。此后全国10大名茶评比,要追溯到新中国建立之后的1959年,安徽依然有3个品牌入选,高居第一。1982年商业部茶畜局在湖南长沙召开全国名茶评选会,安徽有4个入围,全国第一。最近的一次评选,是2017年首届中国国际茶博会,评出10大名茶。没什么悬念,安徽还是第一。

100多年来,安徽茶始终以卓越的品质,傲视群雄。

黄山毛峰

02、“佛系卖茶”

但今天说这么多,并不是表扬安徽茶,而是要谈谈安徽茶的突出短板——营销。

安徽名茶多,但论品牌影响力,吃的多是老底子。翻开典籍能讲几天,谈到眼下乏善可陈。相对于近些年云南、福建、浙江、贵州、四川在品牌营销上的高歌猛进,安徽差距逐年拉大。很多安徽人有个误解,觉得安徽这么多名茶,肯定销售很厉害。其实不是的。安徽茶大部分份额还是在省内,在省外的存在感并不高。

安徽茶界,普遍不善,甚至不愿搞品牌营销,小富即安心态浓厚。此外,因为大企业少,能力也不足。

前不久,东篱到岳西县包家乡石佛村去拜访冯立彬。作为岳西翠兰的创制人之一、制作技艺省级非遗传承人,冯立彬身上沉淀很多茶文化和历史资源,但很少看到关于他的报道,文化也没有转化为系列产品。比起有些省份围绕“非遗传人”炒作“大师茶”“签名版”的操作,老冯真是低调到有点萧瑟。

“前些年只知制茶。茶做好不就行了吗?”老冯这么说。

冯立彬

姚河乡香炉村,是岳西翠兰另一个发源地。1983年,香炉村人刘会根与冯立彬一起创制岳西翠兰。在他的茶园里,足足有100多棵树龄在300到500年的古茶树。古茶树,现今茶江湖最热的题材,这要是放在在福建或者浙江,肯定要讲出精彩的故事,开发“茶王”系列产品。但刘会根只把它作为普通茶卖,就是这么任性。

香炉村竹山茶园,树龄在500年的古茶树

管中窥豹,可见一斑。安徽有4个全国性名茶,还有一大批地方名优茶,具备深厚的历史和文化积淀。别人没有都能编出来,还讲得神乎其神,但安徽人硬是不去讲、讲不好。

再一个原因,是产业发展不足。

2014年,省里曾在中央电视台安排搞一年的品牌集中宣传,一下选了4个,这在其他省份是难以想象的,难免传播力分化。在其他省说哪个茶是第一不算太难,排个前三前五一般没有争议,但是安徽自己评个十大名茶都头疼,这也算是“幸福的烦恼”。

今天安徽的名优茶绝大部分还是手工制作

这从侧面也说明,安徽茶产业还在低水平阶段,发展不足,龙头企业少,无法把区域资源整合起来。据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发布的“2018年中国茶叶百强企业名单”,前20名中安徽只有一个企业上榜,排在第16位。大企业少,就没有人扛大旗、闯市场。

最后,安徽对茶产业虽然很重视,但真金白银支持不多,与浙江、福建、四川、贵州等“以全省之力”打造茶产业相比,力度小得多。

03、说出你的故事

即使是“佛系卖茶”,安徽茶依然有相当大的市场,特别是美誉度很高。这要感谢优秀的品质和祖上的阔绰。这也表明,如果把品牌营销做好,安徽茶产业提升空间巨大。

庆幸的是,安徽人已经意识到品牌的重要性,行动起来了。今年春茶季,几乎所有茶叶重点产区,都围绕公共品牌搞开茶节活动,宣传公共品牌。

4月23日,安徽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第十四届安徽茶博会将于5月14日开幕

去年开始,安徽省把举办了12届的安徽茶博会,从纯商业展会变成政府主导的大型博览会。去年底,徽茶集团也低调挂牌成立。近期,安徽又出台茶产业振兴意见,强调要实施区域公用品牌“走出去”战略,大力宣传安徽茶品牌,弘扬安徽茶文化。这是品牌赋能,提升知名度的主要手段。

安徽历史名茶多,不能再让这些资源沉睡了。

如今,提到歙县大方茶,能眼睛一亮,翘起大拇指说声“这是好茶!”的人,已经不多了。早在1955年,它便跻身中国十大历史名茶。歙县三阳镇岭脚村,位于天目山脉清凉峰下,是大方茶核心区。村民冯全根、冯鑫洲父子,是不多还坚持做大方茶的人。冯全根40多岁,祖上5代做茶。“大方茶创制于唐,兴盛于清,上世纪八十年代畅销,但如今已衰败多年。”冯全根说。

大方茶与龙井茶相似

品牌弱化,曾经威震一方的顶级名茶,最多只能卖4、5百元一斤。“大方茶是扁茶鼻祖,是西湖龙井的前身。但现在很多当龙井卖,价格翻几倍。”冯全根说,他毕生的梦想,就是重塑大方茶品牌辉煌。

在如今的中国茶江湖,众声喧哗,茶王纷争不休,几万几十万乃至上百万高价茶炒作,无非为博个眼球,树个牌子。而我们几百年沉淀的顶级品牌,如果弃之若履,就可惜了。

把故事讲好,必须有“带头大哥”。

一个品牌,一个产业的提升,必须有几家大型龙头企业来带。省内来看,黄山毛峰有谢裕大,六安瓜片有徽六,太平猴魁有猴坑、六百里等。有龙头企业,品牌营销就相对较好,公共品牌的影响力逐年提升。因此省里也强调,今后几年重点培育壮大新型主体,推动有实力的茶叶龙头企业跨区域整合资源,组建大型产销集团。

猴坑古道,一家太平猴魁生产企业的加工基地

这里,东篱想多说几句。品牌知名度、产业竞争力的提高,不是一个人,一个厂在提高,而是需要一群人,一个地区同时提高,是产业的整体提升。这就需要有很强的凝聚力,向心力,一个区域的茶人,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才行。政府要珍惜多年传承形成的品牌,不能任其弱化,甚至湮灭。一方茶人要胸有全局,不能以邻为壑。所谓龙头,不仅仅是自身体量大、资源多、能力强,更多还意味着牺牲,为全局发展牺牲的精神。

很可惜,安徽茶人在这个方面有欠缺。有些历史名茶发展不如预期,就是因为不团结。在跟茶界人士交流的时候,很多人对福建茶人很推崇,“他们甚至可以相互借钱渡难关,可以相互调配货源一起做大市场。”安徽茶人行吗?

安徽茶因为历史悠久,名茶辈出,也不免带着旧时期作坊风气,山里思维,以邻为壑,宁愿守着自己的传统客源和技艺,小富即安,也不愿与同行互通有无,切磋提高,做大市场。当前的茶产业,已经呈现出大生产、大流通、大市场、大消费的趋势,技术的革新、营销的操作、市场的布局等等,都不是单枪匹马可以搞定的。

时代已走进枪林弹雨,你还要靠一把祖传宝剑闯江湖吗?有些茶人该反省反省,痛定思痛了!

云雾环抱的茶园张超勇摄

04、舍得

东篱把投入单独拿出来,说一说,是因为它也是安徽茶品牌营销上做不好的重要原因之一。

“哥不是想低调,腰里真没钱……”

今年春天,东篱走访安徽多个茶区,听到最多的呼吁就是“茶产业是个富民产业,政府要重视”!在农业农村部发布的《全国茶叶重点区域发展规划》中,安徽被列为重点省份,全省共有10个市50余个县(市、区)产茶,茶相关从业人员300多万人。

采茶

最近几年,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调研中走进茶园,了解茶产业发展情况,强调“因茶致富,因茶兴业,能够在这里脱贫奔小康,做好这些事情,把茶叶这个产业做好”,要“统筹做好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这篇大文章”,真正做到“一片叶子富了一方百姓”。

因此,绝不能拿税收贡献的标准来衡量茶产业重要与否,而要看到它在带动农民增收,在落实乡村振兴战略中的重大意义。安徽皖南、皖西茶资源之丰富,堪称全国第一。茶产业涉及百万农户。这些地方多山区、老区、脱贫区,茶产业是实现稳定脱贫,推动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做不好,对不起天赐之资源,也对不住百万茶农的殷切期待。

走访中,茶界许多有识之士纷纷表示,眼下需要政府牵头并给予实质性支持,组织安徽茶企抱团走出去,到省外去打广告、搞推广活动、开设门店,像曾经的徽商一样,让徽茶再次行销海内外。

政策千万条,投入第一条。我们期待,政策能够多一些干货,多一些真金白银。舍得,有舍才有得。

05、说茶王,谁是茶王?

极品、顶级、古树、国礼、老茶、年份……有茶的地方,就有江湖。今天,谁才是茶江湖里的王者?

鲜叶摊晾

其实并没有什么茶王或者王茶。推广适宜的优良品种和科学绿色的种植模式,以先进科技提升工艺,辅以现代营销手段,让茶叶安全优质、产业规模壮大、种植效益提升,带动更多茶区群众稳定增收致富,这样的茶,就是王茶。而为之奋斗的茶人,能团结最广大群体,带动整个产业加快发展的,就是茶界王者。循以节气,采撷稀有鲜叶,精心制作珍品,固然是茶人的追求。但茶之大道,在于普惠,为众人种,供众人饮,才有最旺盛的生命力。

1983年,岳西县决定创制名优茶。在确定标准时几经修改,有人提议标准搞高点,但最终定下了“一芽二叶初展”的标准。“如果标准太高,就失去了普遍基础,创制名优茶首先要讲社会效益。”刘会根回忆。

1985年,岳西翠兰首次跻身全国名茶之列。如今,它在岳西县种植面积已近20万亩,年产量超6000吨,产值超7亿元,带动全县15万茶农人均因茶年收入近5000元。

同样,在黄山、池州、六安、安庆、宣城、滁州,越来越多的农户受惠于茶产业的崛起。去年安徽茶产业综合产值超过470亿元。漫山遍野的小叶子,已经成为山区群众走向全面小康的“绿色银行”。

这样的茶大概就是绿茶之王吧~

出品|安徽日报东篱工作室

文字|史力彭园园

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限量发售·尊贵专享 陈升号2023年“老班章之盛天下”荣耀巨献

老班章之盛天下

茶质卓越,声振寰宇

被世人推崇为“普洱茶王”

有没有一款普洱能够超越老班章?

不曾有!不会有!

超越老班章的,只有老班章自己

盛世巨制

陈升号重磅出品

2015年,陈升号“老班章之盛天下”横空出世

驰名天下,世间老班章无出其右

8年之后,再造经典

2023年“老班章之盛天下”荣耀登场

茶王之王,荣耀巨献

据载老班章村1476年建寨

至今已有547年历史

数百年来,哈尼族人守护着珍贵古茶资源

精挑古老树龄头春老班章芽叶特制

纯正地道

从源头保障品质

2008年,陈升号与老班章村签约合作30年

建立老班章基地,村企携手打造茶王品牌

时至今日,陈升茶业老班章基地

仍然是老班章村内面积最大的茶叶初制所

匠造佳茗

50余年制茶经验

把控品质

“老班章之 盛天下”由中国制茶大师、

拥有50余年制茶经验的匠人

带领弟子打造而成

技艺炉火纯青,茶品超世绝伦

珍贵稀少

尊贵专享

古老树龄头春老班章芽叶

产量珍稀,选料凤毛麟角

成就不凡之质,是不可多得的巅峰佳茗

茶王之王,尊贵专享

有“身份证”的茶

[每套产品都有独立编号]

产品数量稀少、品质珍贵

全球限量发行

每套茶都有独立编号

属于独一无二的品鉴私藏珍品

茶王之王

荣耀巨献

2023年老班章之盛天下

香如九畹兰芳,气若三江游龙

味比醍醐甘露,韵似千古名诗

找到约990条结果 (用时 0.015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27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