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茶的故乡,也是最早制茶饮茶的国度。自上古神农时代的【药饮】至唐代陆羽的【瀹饮】,再到明代的【泡饮】,茶文化涵盖了修身养性之道。时至今日人们又应通过何种途径来满足内心的精神渴求?中国传统茶道,承袭自唐宋茶人师祖的茶事风雅,在现代生活中以茶为媒介,来寻求内心的宁静和平衡。
茶器
最让人真切感受到这样一席茶味道的,就是这些因茶而设的器具。说起来,无论是唐代陆羽创制的茶器二十八式,还是宋代审安老人的十二种茶器,抑或现代茶席包括煮水器、泡茶器、品茗杯这些茶器十余种的选择,不同的材质器形,以及它们之间彼此连接关系,都隐藏着神秘的符号,而经验老道的喝茶人是符号的破译者,从这只壶、那只杯的关系中,在心里慢慢勾画出将要喝到茶的性格和味道。
茶器的选择,是对泡茶人的反作用,泡茶人对器皿的取舍尺度,从要冲瀹的茶品、所用冲泡手法来考量,进一步还要感知季节、时辰这些因素对茶的影响,最终呈现出一席茶。
茶席
茶席是茶事进行的空间,也是泡茶人对茶事认识的综合表达。一个茶席的思考重点,是如何展现所要泡的茶。由此,茶席的季节性和地域性不是独立于茶事之外的,而是由泡茶人结合当下和对茶性的理解而通过铺陈的细节来呈现的。四季的更迭、晨昏交替,气候的转变、泡茶空间所在,这些因素都是日常泡茶择茶要考虑到的因素,也是泡茶人积累的生活素养。
选择契合的茶品,由对茶性的认识出发,选择茶的泡法、再由此决定泡茶的茶器具,其他配合的器具围绕这个内容而配合,呈现出的茶席,自然带有鲜明的季节和地域性。当然不同的茶席也是可以观察其中蕴涵的季节因素的。春天的某日,天气微濛。选择碗泡台湾高山乌龙茶,高山茶的清冷韵致能够在这样的天气里更深长细腻的表现出来。
茶器除品杯以甜白釉的品杯来感受纡回的香气和细腻口感外,茶碗、杯托、花器多是暖色调的陶器,而蓝色席布上一枝北方早春的海棠更是微带清寒季节的鲜明意味。在暑气渐生的时候,夏天的茶席常以简淡的色彩和清简的茶器营造清凉的夏日空间,一簇小黄杨的茶花、石砚的茶盘、景德镇的白瓷杯,让人有清泉石上流的凉意。这一席泡的是凤凰单丛的黄栀香。黄栀香是单丛茶里高香鲜爽的一种,口感微苦而生津迅速,正是适合溽热天气来消暑的。
茶声
起炭从点燃一枝油薪竹开始,鹅毛扇扇动的风声里,油薪竹的火焰带着一缕白烟自下而上地升起,龙眼炭开始有爆裂声,让人心生期待,不过这个时候的扇子舞动反倒更加透着舒缓和沉稳。直到炭炉里噗地一声,火焰结结实实地围绕在逐渐泛白地炭块之间。壶里地水开始鸣叫,正是所谓“松风”的鸣响。注水温壶、投茶入壶、出汤入杯,淅沥水声和器皿碰撞的声响,如果静下心来,就会听到茶席上全然不同的情绪,隐约而细微,但是却让人清晰探寻到最无可隐匿的内心。
茶事
对喝茶这件事,古人说得直白,“饮茶以客少为贵,众则喧,喧则雅趣乏矣。独啜曰幽,二客曰胜, 三四曰趣,五六曰泛……”仔细思量,其中的深意并非单以形式上人数的多寡来断定喝茶雅俗之别,避免嘈杂喧嚣回归内心的宁静和疏淡才是喝茶的本意。
近年爱茶者人数日增,若不是把茶当做解渴的饮品或者攀比的名品,会渐渐觉察到喝茶的过程会带给我们的更多滋养。这样的滋养,隐于平淡生活中了然无痕地与茶的对话,由此养成对茶深切感知的思考习惯,又凭借不同的喝茶形式传递,无论是独啜还是约几个朋友茶聚,是常年如同抽丝剥茧般积累得来的喝茶理念在特定时空的集中展现。
每次茶会有不同形式的表达,茶品茶器的选定、茶席的铺陈,花木的选择、空间的安排,凡此种种细节,远超想象。茶品的选定,关乎对茶客人的体贴,除季节气候而外所要瀹泡的茶品前后逻辑也同样要考虑到对味觉体感的影响。茶会上容易被忽略的茶谱,如同古曲的工尺谱,其实是茶会的法度。让茶与器之间辉映出另一番神韵,使不同茶品表现得淋漓尽致,这是长期养成的功夫。
茶会
茶会不同的茶席空间错落组合,移步易景的观念来自中国传统园林的风致。在一个空落的厅堂里,“无中生有”构建出传统的花木掩映、心手闲适的意境。这些形式的背后,由无数个细小的信念和绵密的行为在做支撑。爱茶人的行为理念总是如同细流在茶事中涓涓流过。
入口屏风前陶罐里粗大的枝条,并非是为了营造气氛而砍伐的树木,是前几天经过离家不远的路边时,看到园林工人正修剪花坛里的枯死的树木,理下长长短短的枝条是为了保证花木过冬保留必须的养分,一大捆用麻绳捆扎的不同种类的枝条被我欣然讨要过来,将要丢弃在路边的枝条在茶会上恰恰就是意态天然的点睛之笔。这大概就是所谓无用之用,这样的器物在每次茶会里都会出现,都会唤起很多人内心的柔情,也都会成为提亮茶事的一笔。
一场茶会,对于泡茶人和喝茶人来说,是彼此的成就。交织而成的视觉嗅觉味觉听觉的飨宴,其实只有短短的几个小时。但在被视为弥漫着粗浮气息的时代,能够专心去成就一瞬的绚烂,是一种隽永的深意。茶会对客人来说,喝到一杯感怀于心的茶汤,他也许不会看到背后琐碎的过程,但正是这些不断与自己内心对话的日常琐屑,让小小的茶汤能够幻化万千的心意。
茶会结束的时候,打包整理器具、家具收拾整理搬运——又回到最初的空落,似乎一切了无痕迹。朋友来告别,有了依依不舍的伤感,这也许是一场茶事另一个不在预料中的提醒,对每个当下珍惜就好。
喝茶,真的只是一种生活方式。
常会遇到一些朋友,提及茶总是小心地说:自己不懂,即便是喝茶,也是随便喝喝。不管这谨慎的态度是不是谦虚,其实懂不懂茶对大多数人来说,真的不那么重要。如果喝了某款茶感觉还不错,能接着喝下去就足够了。
喝了那么多茶,面对茶的类别,还是一知半解。
六大基本茶类
六大茶类的划分基础是在制作中,由茶叶发酵的不同程度决定的。发酵程度同时影响着茶的口感和功效,这就是为什么你要了解它的原因所在。
发酵程度越高的茶,茶性更温和,比如红茶、黑茶就适合胃不太好的人喝;相反,不发酵或是轻度发酵的茶,茶性微寒,适合降火去燥,但脾胃较弱的人应适量。
不同的茶叶有不同的茶性,顺应茶性泡出来的茶,才能最大发挥茶的口感、香气、汤色。六大茶的冲泡方式多种多样,只要记住绿茶和黄茶不要闷着,其它想怎么泡就怎么泡,没有特定的冲泡手法,别人告诉你的方式不见得适合你自己,只有你自己喜欢就好。
5、功效篇
绿茶
六大茶类之首。
零发酵,茶多酚最多。
性微寒,微苦,回甘。
清热祛燥,提神醒脑。
不适合肠胃较弱的人群。
白茶
茶中珍品。
轻度发酵,茶性清凉。
滋味清淡、回甘。
富含茶多糖,适合降糖需求人群。
黄茶
中国独有茶类。
汤色杏黄清澈。
轻微发酵,口感清爽香醇。
富含茶多酚和咖啡因。
提神醒脑,消食化滞。
乌龙(青茶)
绿叶镶红边,绿茶+红茶之和。
又叫青茶,属半发酵茶。
降血脂、胆固醇,适合三高人群。
提神醒脑,不宜空腹饮用。
红茶
世界人民最爱。
茶性温润,无刺激。
口感甜醇。
调节脾胃功能,适宜肠胃不好的人群。
黑茶
红、浓、陈、醇。
后发酵茶类,微生物发酵。
香气独特,口感醇厚。
改善肠道环境,调节脂肪代谢。
中国茶道
唐代诗人韦应物《喜园中茶生》诗云:
性洁不可污,为饮涤尘烦。
此物信灵味,本自出山原。
聊因理郡余,率尔植荒园。
喜随众草长,得与幽人言。
中国茶道兴于唐,盛于宋、明,衰于清代。
中国茶道有三义:饮茶之道、饮茶修道、饮茶即道。
饮茶之道是饮茶的艺术,且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它与诗文、字画、建筑、天然环境相结合,把饮茶从日常的物质糊口上升到精神文化层次;饮茶修道是把修行落实于饮茶的艺术形式之中,重在修炼身心、了悟大道;饮茶即道是中国茶道的最高追乞降最高境界,煮水烹茶,无非妙道。
中国茶道在从事茶事时所讲究的“真”,不仅包括茶应是真茶、真香、真味;环境最好是真山真水;挂的字画最好是名家名人的真迹;用的器具最好是真竹、真木、真陶、真瓷,还包含了对人要真心,敬客要真情,说话要真诚,新静要真闲。茶是活动的每一个环节都要认真,每一个环节都要求真。
鲁迅先生说过:“有好茶喝,会喝好茶,是一种清福”。
茶道法则:
唐代为克服九难,即造、别、器、火、水、炙、末、煮、饮。宋代为三点与三不点品茶,“三点”为新茶、甘泉、洁器为一,天气好为一,风流儒雅、气味相投的佳客为一;反之,是为“三不点”。
明代为十三宜与七禁忌。“十三宜”为一无事、二佳客、三独坐、四咏诗、五挥翰、六徜徉、七睡起、八宿醒、九清供、十精舍、十一会心、十二鉴赏、十三文僮;“七禁忌”为一不如法、二恶具、三主客不韵、四冠裳苛礼、五荤肴杂味、六忙冗、七壁间案头多恶趣。
中国茶道的具体表现形式:①煎茶 ②斗茶 ③工夫茶
“茶圣”陆羽煎茶
斗茶图卷
赵孟頫: 斗茶图 (元代画家)
而喝饮茶历史发展到现在,人们对茶艺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也有了新的改进,以使饮茶这一过程更加丰富细腻。现今中国功夫茶操作规程有以下十三程式,合称为功夫茶十三程式。
一、行茶注点,如人饮水,各有异趣
二、温壶:茶欲展香必先温壶,作为行茶前的暖身动作。热水可在壶内停留片刻,同时可进行赏茶。
三、赏茶:从观赏茶叶的外形,进而期待茶汤,是引导客人走入茶人预构情境的必要流程。
四、温盅:壶水可直接温盅,应专注于每一环节的注水倾汤,当做指尖运气的练习。
五、温杯:夏天温盅的水可利用以暖杯,冬天则可分别预热。待茶出汤前再将杯中之水倾出,有利聚香。
六、纳茶:球形或体积小的茶可直接经茶则入壶,膨松或条形茶则可借助茶匙,先往后松茶再推前。若茶则太小,可把茶则当滑溜梯,边转动茶仓边溜茶。唯茶则不应停靠在壶口,恐沾湿。
七、注汤:水应煮沸再依茶类需要而降温,烧水壶点注时可注意由低注点再直线拉高,待水满至壶约七八分时,再压低以断水,如书法的提笔与按笔,点注时指尖应自然运气。气压低闷时壶小不易展茶,可做淋壶追热的动作,先循壶外圈后往内圈淋,或右手从五点钟方向运水切入。
八、候场:壶是茶修行的道场,一如面对结跏趺坐的行者,应避免心浮气躁,干扰茶汤的气场。茶人在候汤的片刻可目视壶而作观想,心定神闲。
九、出汤:倾壶瞬间应如跳水员腾空一跃之势,可先放开壶盖,到一定角度在扣紧,然后九十度角垂直手腕,放松手臂,待茶汤几近倾出,再做个回壶的动作将剩余茶汤尽出,避免久浸苦涩。
十、分茶:斟茶时需注意茶盅角度,流口的中心点微微朝内,便于控制汤流。利用拇指与中指力量运转茶盅,使茶汤一如橄榄油的滑度落下。
十一、传杯:浅托能突出杯身线条,但不易将杯托起,可利用手的虎口靠着杯身角度将茶传送出去,并注意此刻杯身是否呈水平状,避免茶汤溅出。
十二、去渣:当茶汤高潮退去渐趋平淡时,应适时停下。观赏叶底是主人向茶做的最后致敬,一如送行者的姿态,庄严感怀。
十三、清壶:去渣后以热水涤荡壶体,并借水之旋力将茶末瞬间倾出。食指扣入鋬内,以中指与拇指运转壶身,唯壶嘴应微微朝上,避免碰撞。
饮茶十三式看起来过于繁琐,但对真正热爱饮茶之人而言,却不必可少。如苏东坡诗句所写:“从来佳茗似佳人。”可见饮茶个中之味,余味无穷。
石蕴玉而山辉,水怀珠而川媚。中国茶道得佛教文化的滋养,如石蕴玉,如水含珠。佛教对茶道的贡献是多方面的。如名山名寺产名茶,佛教推动了茶叶的生产;寺庙施茶,促进了茶文化的传播;寺中以茶礼佛,以茶敬客,丰富了茶礼的表现形式;然而最重要的贡献当属把禅语、佛典、公案融入茶事活动,为中国茶道注入了灵魂。
一、无
无是历史上禅僧常书写的一个字,也是茶室中常挂的墨宝。
无成为禅语出于赵州和尚的无公案。从前有一个僧人问赵州和尚:门前那只狗是否有佛性? 发问的僧人心里想,佛经中写道一切众生皆有佛性,那么狗自然有佛性,师父回答一定是有。可是赵州和尚回答却是无。
赵州和尚是有道高僧,他不会不懂众生皆有佛性。但是他为什么偏要说无呢?这是这段禅宗公案的关键。按理讲,既然众生皆有佛性,狗是众生之一,狗当然亦有佛性,可见赵州和尚所说的无不是世俗所说的无,而是超越了世俗认为的有、无之上的无,是佛教的世界观的反映。
讲到无,不能不提起五祖传道的典故。禅宗五祖弘忍在将传授衣钵前,曾召集所有的弟子门人,要他们各自写出对佛法的了悟心得,谁写得最好就把衣钵传给谁。
弘忍的首座弟子神秀是个饱学高僧,他写道: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
弘忍认为这偈文美则美,但尚未悟出佛法真谛。而当时寺中一位烧水小和尚慧能也作了一偈文: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弘忍认为,慧能了悟了。于是当夜就将达摩祖师留下的袈裟和铁衣钵传给了慧能,后来慧能便成了禅宗六祖。
因为慧能明白了诸性无常,诸法无我,涅盘寂静的真理。只有认识了世界本来无一物,才能进一步认识到无一物中物尽藏,有花有月有楼台。
茶学界普遍认为,只有了悟了"无"的境界,才能创造出"禅茶一味"的真境。无是茶道艺术创造的源泉。
二、直心是道场
茶道界把茶室视为修心悟道的道场。这一禅语典出《维摩经.菩萨品第四》。据该经记载:有一天光严童子为寻求适于修行的清静场所,决心离开喧闹的城市。在他快要出城时,正巧遇到维摩诘居士。
光严童子问他:你从哪里来?
我从道场来。
道场在哪里?
直心是道场。
听到维摩诘居士讲直心是道场,光严童子大悟。既然直心是道场,那么又何必要离开这喧闹的都市去四处寻找清静的修身之地呢?
“直心”即纯洁清静之心,要抛弃一切烦恼,灭绝一切妄念,纯一无杂之心。有了“直心”,在任何地方都可以修心,若无"直心",就是在最清静的深山古刹中也修不出正果。
维摩诘也称为维摩,是与佛祖同时代的著名居士,他妻妾众多,资财无数,一方面潇洒人生,游戏风尘,享受世间富贵,一方面又精悉佛理,崇佛向道,修成了救世菩萨,在佛教界被喻为火中生莲花。
茶道认为现实世界即理想世界,求道、证道、悟道在现实中就可进行,解脱也只能在现实中去实现。"直心是道场"是茶人喜爱的座右铭。
三、平常心是道
这一禅语出自《五灯会元》卷四。赵州从谂禅师在其修行之初曾问师父泉普愿:
如何是道?
平常心是道。
平常心是道后来广为流传,成为千古名言。平常心是指把应该这样做,不应该那样做等,按世俗常规去办事的主观能动之心彻底忘却,而保持一颗毫无造作,不浮不躁,不卑不亢,不贪不嗔的虚静之心。
这则公案的含义十分丰富,茶道和禅宗一样,通过提倡平常心是道来强调随性适意,安闲无为,应缘投物,随机应变。日常生活中处处有禅,事事是道。我们提倡平常心是道,还体现了禅宗与茶道对解放人性的追求,以及直面声色世界,用心去拥抱大自然的现实态度。
四、万古长空,一朝风月
这句话典出《五灯会元》卷二。有一次有个僧人问崇慧禅师达摩祖师尚未来中国时,中国有没有佛法。 崇慧说:尚未来时的事暂且不论,如今的事怎么做? 僧人满头雾水,莫明其妙,又问:我实在不领会,请指点。 崇慧禅师说:万古长空,一朝风月。 意思是长空万古永存,风月朝朝不同。隐指佛法与天地同存,不依达摩来否而变,而禅悟则是每个人自己的事,应该着眼自身,着眼现实,着眼当前,而不管达摩来否。
五、横眠竖坐
典出《五灯会元》卷十一。蕴聪禅师嗣法于首山省念禅师,达到大悟后住襄州谷隐山传道说法。有一天一个僧人问他:什么是道? 蕴聪禅师回答:车子碾,马儿踏的就是道。 来僧又请教:什么是道中人? 禅师答:倒着睡,竖着坐的就是道中人。
这个典故与千利休的茶道即烧水点茶是同一境界。横眠竖坐是人的固有习性。求道即是随缘任运,破除我执与法执。达到人性的彻底解放,获得完全的自由,无拘无束地做到横着睡、竖着坐。道在平平常常的日常生活之中,获得了人性解放的人即是道中之人。
六、月印千江水
典出《五灯会元》卷十四。典故反映了悟道成佛的心路。
有个僧人问道隐禅师:什么是成佛之路? 禅师答:神妙地指示着人的灵机的,就是那碧波澄澈的秋水中映现着的月亮。 僧人又问:三家同时来邀请,不知去谁家才好? 道隐禅师回答:月印千江水,门门尽有僧。 禅宗精神和茶道义理一样,好比月印千江水,普照大千世界,谁悟了它,谁就能见性成佛。
七、不如抛却去寻春
典出《柳亭诗语》。宋代理学家朱熹写了首诗:川原红绿一时新,暮雨朝晴更可人;书册埋头何日了,不如抛却去寻春。
陆象山听到后高兴地说:元晦(朱熹字元晦)到现在总算是觉悟了!
禅宗认为,对禅的追求,不应当把自己关在书斋或埋头在古籍中,而应当到大自然中去。中国茶道特别崇尚亲近自然,观照自然,顺应自然,回归自然。因为大自然的一切都是佛理智慧的显现。青青翠竹,尽是真如;郁郁黄花,无非般若。
八、青山不碍白云飞
典出《五灯会元》卷三。有个僧人问河南紫玉山的道通禅师:怎样才能够从三界中解脱出来? 道通禅师不回答而反问:你在里边已待多少时间了?
僧人又问:究竟如何解脱? 禅师说:青山不碍白云飞。
佛教把世俗世界分为欲界、色界和无色界,超脱三界才能超脱生死轮回,达到涅磐的境界。道通禅师把青山比做囚禁思想、束缚人性的戒律,而人性如白云,只要白云想飞,青山是阻碍不了的。
九、日日是好日
典出《云门广录》卷中,《碧岩录》亦有载,其大意是有一次上堂时,妙总禅师说:云门文偃曾对弟子说‘十五号以前暂且不问,十五号后的日子怎样,请每人说一句。’ 没等众人回答,他自己就说‘日日是好日’。妙总禅师认为云门文偃把佛法和世间法都说完全了。
如下禅语也是茶人十分喜欢并经常引用的:
吃茶去。
看脚下。
柳绿花红。
独坐大雄峰。
春来草自青。
云在青山水在瓶。
永夜无风月独清。
摘茶更莫别思量。
天共白云晓,水和明月流。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春风大雅能容物,秋水文章不染尘。
竹影扫阶尘不动,月穿潭底水无痕。
一、酒满敬人,茶满欺人
因为酒是冷的,客人接手不会被烫,而茶是热的,满了接手时茶杯很热,这就会让客人之手被烫,有时还会因受烫致茶杯掉下地打破了,给客人造成难堪。
二、先尊后卑,先老后少
到人家跟前说声“请喝茶”,对方回以“莫拘礼”、“莫客气”、“谢谢”。如果是较多人的场合,杯不便收回,放在各人面前桌上。在第一次斟茶时,要先尊老后卑幼,第二遍时就可按序斟上去。
对方在接受斟茶时,要有回敬反应:
喝茶是长辈的,用食指在桌上轻弹两下,表示感谢
小辈平辈的用食、中指在桌面轻弹二次表示感谢
三、先客后主,司炉最末
在敬茶时除了论资排辈,按步就方之外,还得先敬客人来宾然后自家人。在场的人全都喝过茶之后,这个司炉的,俗称“柜长”(煮茶冲茶者)才可以饮喝,否则就对客人不敬,叫“蛮主欺客”、“待人不恭”。
四、强宾压主,响杯檫盘
客人喝茶提盅时不能任意把盅脚在茶盘沿上檫,茶喝完放盅要轻手,不能让盅发出声响,否则是“强宾压主”或“有意挑衅”。
五、喝茶皱眉,表示弃嫌
客人喝茶时不能皱眉,这是对主人示警动作,主人发现客人皱眉,就会认为人家嫌弃自己茶不好,不合口味。
六、头冲脚惜(音同),二冲茶叶
主人冲茶时,头冲必须冲后倒掉不可喝。因为里面有杂质不宜喝饮,很多地方有“头冲脚惜(音同),二冲茶叶”之称,要是让客人喝头冲茶就是欺侮人家。
七、新客换茶
宾主喝茶时,中间有新客到来,主人要表示欢迎,立即换茶,否则被认为“慢客”,“待之不恭”。换茶叶之后的二冲茶要新客先饮,如新客一再推卸叫“却之不恭”。
八、暗下逐客令
主人热情好客,每以浓茶待人,但有时因自己工作关系饮茶时间长会误工作或是客人的话不投机,客人夜访影响睡眠,主人故意不换茶叶,客人就要察觉到主人是“暗下逐客令”,抽身告辞,否则会惹主人没趣。
九、无茶色
主人待茶,茶水从浓到淡,数冲之后便要更换茶叶,如不更换茶叶会被人认为“无茶色”。“无茶色”其意有二,一是茶已无色还在冲,是对客人冷淡,不尽地主之谊;二是由于上一点引申对人不恭,办事不认真,效果不显著,欲有“某人无茶色”。
十、茶三酒四秃桃二
在茶盘上放三个杯,是由于俗语“茶三酒四秃桃二”而来,总认为茶必三人同喝,酒必须四人为伍,便于猜拳行酒令;可是外出看风景游玩就以二人为宜,二人便于统一意见,满足游兴。
一、尊人
中国茶道中,尊人的思想在表现形式上常见于对茶具的命名以及对茶的认识上。茶人们习惯于把有托盘的盖杯称为“三才杯”。杯托为“地”、杯盖为“天”,杯子为“人”。意思是天大、地大、人更大。如果连杯子、托盘、杯盖一同端起来品茗,这种拿杯手法称为“三才合一”
二、贵生
贵生是道家为茶道注入的功利主义思想。在道家贵生、养生、乐生思想的影响下,中国茶道特别注重“茶之功”,即注重茶的保健养生的功能,以及怡情养性的功能。
道家品茶不讲究太多的规矩,而是从养生贵生的目的出发,以茶来助长功行内力。如马钰的一首《长思仁·茶》中写道:一枪茶,二枪茶,休献机心名利家,无眠未作差。
无为茶,自然茶,天赐休心与道家,无眠功行加。
可见,道家饮茶与世俗热心于名利的人品茶不同,贪图功利名禄的人饮茶会失眠,这表明他们的精神境界太差。而茶是天赐给道家的琼浆仙露,饮了茶更有精神,不嗜睡就更能体道悟道,增添功力和道行。
更多的道家高人都把茶当作忘却红尘烦恼,逍遥享乐精神的一大乐事。对此,道教南宗五祖之一的白玉蟾在《水调歌头·咏茶》一词中写得很妙。
二月一番雨,昨夜一声雷。
枪旗争展,建溪春色占先魁。
采取枝头雀舌,带露和烟捣碎,炼作紫金堆。
碾破春无限,飞起绿尘埃。
汲新泉,烹活火,试将来,放下兔毫瓯子,滋味舌头回。
唤醒青州从事,战退睡魔百万,梦不到阳台。
两腋清风起,我欲上蓬莱。
三、坐忘
“坐忘”石道家为了要在茶道达到“至虚极,守静笃”的境界而提出的致静法门。受老子思想的影响,中国茶道把“静”视为“四谛”之一。如何使自己在品茗时心境达到“一私不留”、一尘不染,一妄不存的空灵境界呢?道家也为茶道提供了入静的法门,这称之为“坐忘”,即,忘掉自己的肉身,忘掉自己的聪明。茶道提倡人与自然的相互沟通,融化物我之间的界限,以及“涤除玄鉴”“澄心味象”的审美观照,均可通过“坐忘”来实现。
四、无己
道家不拘名教,纯任自然,旷达逍遥的厨师态度也是中国茶道的处世之道。道家所说的“无己”就是茶道中追求的“无我”。无我,并非是从肉体上消灭自我,而是从精神上泯灭物我的对立,达到契合自然、心纳万物。“无我”是中国茶道对心境的最高追求,近几年来台湾海峡两岸茶人频频联合举办国际“无我”茶会,日本、韩国茶人也积极参与,这正是对”无我“境界的一种有益尝试。
五、道法自然,返朴归真
中国茶道强调“道法自然”,包含了物质、行为、精神三个层次。
物质方面,中国茶道认为:“茶是南方之嘉木”。是大自然恩赐的“珍木灵芽”,在种茶、采茶、制茶时必须顺应大自然的规律才能产出好茶,行为方面,中国茶道讲究在茶事活动中,一切要以自然味美,一朴实味美,东则行云流水,静如山岳磐石,笑则如春花自开,言则如山泉吟诉,一举手,一投足,一颦一笑都应发自自然,任由心性,好不造作。
精神方面,道法自然,返朴归真,表现为自己的性心得到完全解放,使自己的心境得到清静、恬淡、寂寞、无为,使自己的心灵随茶香弥漫,仿佛自己与宇宙融合,升华到“悟我“的境界。
中国茶道是美的哲学
日本茶道是美的宗教,中国茶道可称之为美的哲学。归纳起来主要基于五个方面的原因。
其一,中国茶道美学的根可溯源到先秦和魏晋南北朝。奠定中国古典美学理论基础的宗师们不是佛学大师,而是大哲学家。如老子、孔子、庄子、以及《周易》的作者等等。
其二、中国茶道美学理论基础源于一些哲学命题。如“和”、“道”、“气”、“神”、“气韵”、“意境”等等。
其三、中国茶道美学在发展过程中主要吸收了释、道、儒三教的哲学理念。
其四、中国茶道美学强调的不是从美学的一般表现形式上去欣赏和理解茶道美而是从“天人合一”的哲学理念出发,要求“涤除玄鉴”、“澄怀味象”从小茶壶中去探求宇宙的玄机,从淡淡的茶汤中去品悟人生百味。
其五、中国茶道美学不仅仅是茶事活动中追求美感的理论指导,更重要的是从哲学的高度,广泛而深刻地影响看茶人,特别是知识分子茶人的思维方式、审美情趣,艺术想象力及人格的形成。
总之,中国茶道中既有佛教圆通空灵之美,又有道教幽玄旷达之美,以及儒家文雅含蓄之美。
我国茶道审美文化的最显著特征之一,即乃虚静之美也。
追溯历史,早在先秦时代,诸子百家对于虚静之说,就曾经有过种种论述,云: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虚静恬淡寂寞无为者,天地之本也……虚静之说,本是根底于道家的审美学说。虚者,即虚无之谓也。就大处来说,天地本是从虚无而来,万物本是由虚无而生。至于就小处来说,即如我国茶道审美文化中的这个虚静之美,其“虚”与“静”之间的辩证关系则亦不例外。这就是说,静乃始于虚也。有虚才有静,无虚则无静。虚静之间的辩证关系之真谛,即在于此。
中国茶道的虚静之美,极富我国传统审美文化的特色。比之日本“茶道四规”中所言的枯寂之美,亦称沉寂之美、静寂之美,两者有着本质上的差异。这是因为,日本茶道文化属于禅道文化,亦即佛门文化的性质。故尔就日本茶道来说,他们在茶事操作的程式中,在茶道审美的过程中,其一招一式,一举一动,都需要表达佛门的教义并教规。这就正如日本禅师寂庵宗泽所说的那样:茶意即禅意也,因此舍掉禅之外,就没有茶意;不知道禅味的话,也就不知道茶味。这证明,日本茶道就其本质来说,它只不过是一种禅道模式。他们奉行的茶道美学,则是禅味至上主义的禅道美学,始终至虔至诚地追求充满禅道理念的枯寂之美。所以,就日本茶道来说,他们很难体悟中国茶道的虚静之美。试想,若让心界的全部空间充满宗教的教义、教规,针插不进,水泼不进。如此境况,怎能有感悟茶道的虚静之美可言呢。当然,日本茶道的宗教信仰,本是无可厚非的。这里作出两种不同性质的茶道审美文化的比较,旨在说明因两国国情的不同,因而彼此在茶道审美文化方面亦殊有差异。正视这一点,则更有利于彼此之间开展茶道文化交流,便于求同存异,取长补短。
关于中国茶道审美文化中的虚静之说,对于日常品茗审美而言,并非空泛,仔细品味,有助于在品茗生活中更好地获得审美感悟。其实虚静之说并不玄奥,只需明白一点,即静乃始于虚也,在内心世界的空间里,在受到外物之苦时,在品茗审美之前,需把心灵空间的挤轧之物、堆垒之物,尽量排解开去,静下神来,定下心来,开始走进品茗审美的境界,静静领悟茶之色、茶之香、茶之味、茶之形的种种美感,以及赏鉴茶道文化生活中的择器之美、择水之美、择侣之美、择境之美。这一切,不正是属于虚静之美的境界么﹖
由此可知,历代诗人兼茶人在从事咏茶的创作生活中,在茶道审美的感悟并吟咏中,自然皆离不开亦虚亦静的精神氛围与精神境界。尤其当心灵世界的静氛形成之时,则更给茶道审美感悟并咏茶创作营造了最佳契机。禅有禅悟,茶有茶思。就茶道审美与咏茶创作来说,茶悟出茶思,茶悟出茶情,茶悟出的是不失茶氛的灵气,茶悟出的是不失茶韵的美感,这一切皆跟所谓禅悟迥乎其异。需知,由茶悟而升华,即堪达于无穷美妙的艺术境界,甚至达于像卢仝在《七碗茶诗》中所讴歌的那般如梦如幻,如恍如惚,如通仙灵,如御清风的诗性境界。这正是中国茶道及其审美文化,包括虚静之美所达到的一种最高精神境界和艺术境界。
或问,这虚静之“静”,是不是意味着自始至终需“静”得鸦雀无声,需“静”得肃穆庄严,如日本茶道那般地枯寂呢﹖当然不是这样。中国茶道审美文化中的虚静之说,实质上是指心灵世界的虚静,至于外界环境的宁静,兼顾即可。只要自我心灵不失虚静,则茗叙也罢、说笑也罢、听曲也罢、赏戏也罢,在啜茗中兴之所至,或则朗吟,或则放歌,或则手之舞之、足之蹈之,皆无不可。无怪蜀都一带茶馆,历来盛行摆龙门阵,那就叫做静中有闹,闹中有静,雅中有俗,俗中有雅。这可以说是虚静之美的一种动态样式,动态风貌罢。
文/网络综合
春节总少不了聚会,以茶会友的过程中,和口感一样重要的是仪式感。虽说是好友亲朋,“礼仪”也是不能马虎的,若不是亲戚,也不是格外相熟的朋友,细节之处就更显得人情意暖了。
— P A R T . 1 —
茶席布置
若是家中小茶会,茶席布置应简单,无需奢华,但需洁净,不使用的器具尽量在桌面以外。
若是主题茶会,可以从茶席四要素“焚香、挂画、插花、点茶”入手,切合主题进行开展。泡台的布置除体现艺术性外,更要结合实用性。
— P A R T . 2 —
泡茶准备
(1)煮水
煮水是着手泡茶前最早准备的环节,以把控客人的待茶时间。煮水时忌壶嘴直对宾客与主人,应调节适当角度,避免水开有蒸气冒出时对主客品茗的影响。
放置茶壶时,壶嘴不能正对他人,正对他人则表示请人赶快离开,是非常不礼貌的。
(2)赏茶
主人在泡茶前,应先拿出一些名优茶供客人挑选,以表达主人对客人的尊重,同时让客人仔细欣赏茶的外形、色泽和干香。
取茶时,散茶类用茶则取适量于茶荷中,饼茶则用茶针撬取。因为干茶容易吸附异味和水分。
整个过程中应避免或尽量减少手对茶叶的直接接触,以免手部的汗液和清洁时残留的细微香气对干茶品质的影响。
奉送茶荷时,用双手托于底部进行递送,或置于泡台前便于宾客观赏的位置。
(3)温杯洁具
所有茶具从外观上看必须是干净的,没有茶垢、杂质、指纹等之类的异物附着。一些人喜欢使用老物品,因为上面残留着岁月的痕迹,但是不包括残留的令人不悦的水渍或茶渣。
温杯洁具除清洗茶具外,更重要的目的在于对茶具进行预热。用沸水或温水,依照由盖碗,到公道杯,到品茗杯的顺序进行。
— P A R T . 3—
泡茶
(1)投茶
投茶时茶荷适度倾斜,必要时配以茶刮进行。与赏茶时一样,避免手部对茶叶的直接接触,保证干茶的绝对清洁以示对宾客的尊重。
(2)冲泡
冲泡时除名优绿茶外,大部分茶类需要首泡润洗。首泡润洗的目的在于唤醒茶味,首泡被用来再次温杯或直接弃之。
在用右手冲泡注水时,若需沿盖碗进行环绕式注水,应注意逆时讲究。右手按逆时针进行环绕注水,在体态表达上有“招揽”“揽入”“欢迎”之意。对应的,左手环绕注水应遵循顺时针原则。以此细节表示对宾客的尊敬。
(3)出汤
出汤时注意沥尽茶汤,以避免对下泡茶汤的影响,并可保证每泡茶汤之间的自我特色和区分度。同时注意出汤时的姿势,避免盖碗底直对宾客。
— P A R T . 4 —
斟茶
斟茶时需注意茶量和顺序。
(1)茶量
“酒满敬人,茶满欺人”是在茶量上对斟茶礼仪的一句概括,与之对应的是“茶斟七分满,余下三分是人情”,两句谚语背后是人们对生活经验的人性化总结。
酒一般是常温饮用,茶汤需热饮,热烫的茶汤过满不便于品用,留三分人情的体贴,将品茗体验十分化。一方面暗喻了“七分茶三分情”之意,另一方面客人在拿茶杯时也不容易烫到手,合情合理,这便是中国人的茶桌之礼!
如果太满,容易溢出杯子,既烫了手,又浪费了茶叶,还弄得桌面不整洁,败坏了品茶的兴致。
(2)斟茶的顺序
为了配合长幼有序的礼节,排座位时,就应该尽量安排长辈或首席客人坐在泡茶人的最左方。
这样一来,斟茶将会按照顺序,自左向右,最后到自己,如果将主宾安排的位置不对,则斟茶过程中如先给主客斟茶,则顺序将被打乱,从而变得无序。
首次斟茶时应遵循先尊长后卑幼,先敬来宾,最后自斟。
— P A R T . 5 —
奉茶
奉茶时手指放于杯沿以下,避免触碰杯沿,可配以另一只手托于杯底。当用杯垫进行奉茶时,双手托于杯垫,并保持茶汤平稳。
为宾客奉上第一杯茶时,通常不宜过满,应当续到杯身的三分之二处即可。一般情况下,等客人喝过几口之后,即应续上茶,千万不可让杯中的茶叶见底。
顺序:先客后主;先主宾,后次宾;先女士,后男士;先长辈,后晚辈。
喝茶人应右手持杯,左手托杯底,双手奉出才是对主人的尊敬。
论资排辈敬茶,煮茶者最后饮:在敬茶时除了论资排辈之外,还得先敬客人来宾然后自家人。在场的人全都喝过茶之后,“柜长”(煮茶冲茶者)才可以饮喝,否则就对客人不敬,叫“蛮主欺客”、“待人不恭”。
— P A R T . 6 —
续茶
(1)续茶时的讲究
主随客便,不能无限制的续茶;
不要溢出,注意桌面、地上干净,保持优雅状态;
给宾客续茶斟茶时,最好不要在客人面前操作,而且不要让自己的手指碰到茶汤,不可弄脏茶壶茶杯;
注意每道工具摆放整齐有序。
(2)客来换茶
当茶味变淡或有新的客人到来时应及时换茶,若茶刚刚开汤不久,品饮正当时,则需主动告知此时为第几道,以示尊重。
(3)台面清洁
每次斟茶,续茶应保证动作优雅且干净利落,对于难以避免的茶渍应及时清理,滴落的茶汤用茶巾及时擦拭,保证品茗环境干净整洁是待客的最基本礼仪。
— P A R T . 7 —
叩茶礼
给别人倒茶的时候,要是对方敲了几下桌子,他的意思就是在向你道谢的,这也是茶桌上的一种茶文化中的礼仪。
他们在别人给自己倒茶的时候,敲几下桌子,是在向对方表示感谢的,而这一礼仪在清朝乾隆时期就已经出现了,经过时代的演变就成现在的谢茶礼。谢茶礼可也是很讲究的,对不同的人要用不同的手指来敲的。
(1)晚辈向长辈
五指并拢成拳,拳心向下,五个手指同时敲击桌面,相当于五体投地跪拜礼。一般敲三下即可。
(2)平辈之间
食指中指并拢,敲击桌面,相当于双手抱拳作揖。敲三下表示尊重。
(3)长辈向晚辈
食指或中指敲击桌面,相当于点下头即可。如特欣赏晚辈,可敲三下。
— P A R T . 8—
茶礼仪中不礼貌的行为
(1)忌“一口闷”或“亮杯底”
喝酒时一口闷,那是感情深的体现,喝完酒时也会把杯底朝下或杯底亮给别人看,示意一滴不剩,以示尊重。
但喝茶不同,要缓缓地喝、慢慢地品,十分忌讳“一口闷”或者“亮杯底”,不过和喝酒一样,喝茶最好也要喝完,不能浪费了好茶,辜负了主人的一片好意。
(2)严禁随意抽烟、递烟
喝茶时,在未经主人或在场客人允许之前,是不能抽烟的。如果实在想抽,最好喝了五泡之后,征询一下旁人的意见,得到同意后,方可抽。
另外,才坐下就发烟、递烟的行为,也视为失礼,这一点需要谨记!无论家庭茶会还是主题茶会,若是有女士在场,最好不要抽烟。
礼多人不怪,哪怕亲朋聚会,懂得这些,会让人觉得你是个典雅高贵的明礼人,若是在高端茶会等场合,这些礼仪就成了教养的体现。可要记住了!
图文部分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上一期我们在古老中国茶的现代表达 —— 新式茶馆 tea'stone 特色解析(一)的文章中介绍了新式茶馆tea’stone是怎么在品牌调性上来构建自己的特色,今天让我们来看看他们在门店经营上都有哪些不同之处。
集中出品,创新冲泡方式
1
直观呈现
tea'stone 创新研发设计的茶吧台跟普通茶馆或者酒馆的吧台大有区别,一般的茶馆几乎没有设置吧台的习惯,而 tea'stone在店内横梁下设置一个现代的长吧台,包含了展示和出品两大功能。
tea'stone 长吧台不是简单模仿普通酒馆的吧台,而是融合了我们中华传统的茶文化进去,按照泡茶方式演变的历史时间,将横跨两千年的茶技茶法从古至今地展示在吧台上。
吧台依次陈列有汉唐时期炭火煮茶的器皿、明清时期的紫砂壶、以及现代萃茶机器,还摆放茶配糕点的展示柜。这样的方式,不仅为年轻人构建了一个可视并可品尝的茶文化景观,也能让年轻人可以用简单的方式喝到一壶好茶。
tea'stone的茶师多在吧台上煮茶。他们的后面的茶柜展示着tea'stone团队亲赴各大茶山,经过严苛臻选的108种好茶,涵盖了中国六大茶类。
这面墙的茶馆跟我们电视中看到的古代药房的的“百子柜”类似,有数百个抽屉。不同的是,中药房抽屉里放的是名贵药材,而tea'stone 的茶柜抽屉里放的是各种不同的茶叶,每个抽屉上都清楚地写着对应的茶叶名称,茶叶种类之繁多如一个茶叶博物馆。这样既方便茶师们取用茶叶,也能够让顾客直观地看到店内的茶叶种类,可谓是一举两得,非常有传统气息。
tea'stone 的茶师的整个泡茶出品的过程是完全透明化的,顾客都可以在吧台观看茶师泡茶。这样不仅能够保证每一杯茶的品质,也能够让顾客在观看泡茶的过程中学习到茶文化。在喝茶之前能够静静的看茶师用熟练的手法泡出独属于自己的一杯茶,也不失为一种雅兴。
2
集中出品
tea'stone冲泡方式相当新颖,它既不是由茶艺师提供专属冲泡服务,也不是递给你一杯茶就不管了,而是采用中央吧台模式,由茶艺师在中央吧台完成冲泡,将冲泡好的茶汤端给你。
对年轻人来说,这既避免了专人服务带来的尴尬,又可以很好地享受手冲茶的风味。边喝茶边看茶艺师的娴熟技法,和朋友闲聊间了解茶文化、爱上茶文化。
tea'stone 这种集中出品的方式能够很好地保证产品品质,集中出品并不代表机械化的泡茶,他们会用不同形状不同材质的紫砂壶泡不同的茶叶,这样能够保证每种茶之间不会窜味,保证茶的纯正,也是对顾客的负责,对爱茶之人的尊重。每种茶在泡的时候水温也非常讲究,tea'stone 会根据每种茶叶不同的特性去设置最佳的泡茶水温,通过这种精准把控来体现不同茶叶的醇香,确保了每一杯茶饮出品的高端品质。
其次这种集中冲泡的出品方式也能够大大减少人力的浪费,节约用工,降低了tea'stone 的茶馆门槛,能够吸引更多的年轻人。
tea'stone 的集中冲泡还大大提高了产品的出品速度。生活在碎片化的社会,年轻人往往比较浮躁、没有耐心,不同于中老年人慢悠悠的喝茶方式。因此,tea'stone 用集中冲泡的方式大大减少了消费者的等待速度,这也是根据tea'stone 的顾客定位而设置的冲泡方式。
精准定位,拉近顾客距离
tea'stone改变人们对于传统茶馆安静优雅的刻板印象,用紧凑的卡座、热闹的大厅来拉近与年轻消费者的距离,满足年轻群体渴望社交、爱热闹的特性。tea'stone既时尚又门槛低,充分考虑年轻人的需求,不管是门店空间美学、产品适配度还是营业时间,都是为年轻人做出的改变。
tea'stone 也将推广中国传统的茶文化作为自己的一个重要使命,向更多年轻的人推广茶叶,甚至向国外推广中国的茶叶品牌和茶文化。很多年轻的消费者因为tea'stone 开创的这种全新的喝茶方式而爱上喝茶这件事,成为真正的爱茶人。这就是tea'stone 针对当下社会的流行趋势和年轻人的喜好而精准设计的品牌定位。
1
门店空间美学
tea'stone 的品牌标语是“中国茶,新腔调”,所以它各方面的设计都紧跟这个标语,主张符合当代生活情景的喝茶方式,为消费者们提供时尚潮流的喝茶新体验以及全新的茶美学生活方式。在tea'stone 的空间设计风格方面,也是走的年轻化、休闲化的装修风格,模仿盛唐建筑设计门店空间,使用极简的直线条表达空间细节,吧台上空的横木梁、平直、错落,将狭长空间的边界延展开来。
tea'stone每个城市的门店都有自己独有的茶色大地作为门店的特色装饰。茶色大地由一面墙作展示,墙上挂着许多装着茶叶的尖头器具,收集了各种特色茶叶或者标志性土壤。“集合中国茶山人文地理、百余种茶样及风土样本,用艺术设计的形式语言表达出当代中国茶的博物精神。” 这是tea'stone附于门店“茶色大地”装置艺术墙上的一句话。
tea'stone的玻璃也是一大特色,每块玻璃上都有不同的涂鸦和标语,非常符合当下年轻人的审美,彰显自己独特的视觉符号。室内的木制座椅、卡座等的摆放类似于我们现代的咖啡馆的设置,户外的展台也是做的非常好看,为的就是迎合年轻消费者的口味,让他们能够拍出非常唯美的照片,利用了当代年轻人爱拍照打卡的属性。
2
产品适配度
tea'stone 在纯茶的产品品类创新中引入了西式酒饮思路。
这种思路打破了茶的传统形象,为其赋予了现代感。威士忌、啤酒、鸡尾酒……tea'stone 从西方的酒文化中提取了诸如冰球、绵密气泡、盐边等元素,将之与纯茶结合,呈现一种既陌生又熟悉的茶品体验,给年轻人带来新的饮茶感受。
在Tea’Stone的菜单上,还有符合年轻人消费喜欢的奶茶类命名的产品。但不是用简单的纯茶、奶茶来划分,而是命名为“t’粉最爱”、“喝一泡少一泡”、“别处喝不到”、“神作冰茶T’XO”、“啤啤tea”。系列名或是直接表达,或是运用到网络梗、谐音梗,拉近了品牌与年轻人之间的距离。
很多年轻人都是茶小白,在消费的时候可能更多的会点像茶和酒之类的产品。tea'stone的“欢喜杯”就是模仿酒吧酒杯在杯沿加上盐粒或者在茶上加奶泡等,这样能够消减年轻消费者对纯茶饮品的界限感和陌生感。
tea'stone 每一杯茶搭配的餐点,也都不局限于中式点心,而是中式西作。点餐处既有西式烘焙类食品可以搭配,也有例如“山楂、豆腐、汤圆、小笼包”等中式造型的原创类点心可以选择。
在tea'stone,“中国茶的当代化与年轻化”有了新的解题思路,它不仅讲究回归“茶”本身,也注重以中国茶,新腔调”为主线,连接起中国茶的时尚叙事与表达。
3
营业时间
除了口味和设计风格,tea'stone的营业时间也是另一亮点。
tea'stone营业时间从早上10:00到凌晨1:00,开发出“夜茶”时段,让品茶成为都市夜生活的一部分。
除了常规的早午茶和下午茶时段,晚上8:00到11:00也是店铺的营业高峰。在商业中心附近,大家吃完饭后可能还需要一个场所再聊一聊。tea'stone打出“零点茶吧”的概念,为的就是给不想晚上去酒吧、咖啡店的年轻人提供一个聚一聚的场所。茶适合慢饮,这也正是茶的独特优势,中国人对茶的接受度总是更高的。
tea'stone提供较为温和不会影响睡眠的茶饮,在工作节奏较快、加班文化盛行的深圳,倡导养生和不影响第二天上班精神状态的茶饮店,对于年轻人而言将是工作日更合宜的选择。
注明:本文所有图片来自 tea'stone
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