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茶史

找到约4,999条结果 (用时 0.016 秒)

【大益茶史05】你普洱崩盘,关我大益肾么事?

友情提示:

本文篇幅近5000+字,宜为睡前读物或者私人时间读物

书接上回,咱们接着来啊!

之前写大益茶史,多是按照时间顺序,然后以历任厂长经历作为线索进行记录。随着吴远之接任,厂长这个概念成为了过去式。04年之后,普洱成为“风口上的猪”,吴远之也乘着普洱的春风,着手操盘着复兴大益的宏图计划,但正是这股风刮得太猛,也导致了市场07年的崩盘,这一期我们就聊聊茶人耳熟能详的普洱崩盘事件,严格来说并不属于大益茶史的范畴,但是在乱世之中能够活下来,也能间接佐证吴远之的超前眼光。

我们先把时间线拉回2002年,这时候的吴远之还在保山水泥“玩泥巴”,11月24日(一说23日),广州茶博会正如火如荼的进行中,由云南茶商提供的“宫廷普洱”被广州茶博会评选为当年普洱茶王,净重100克,也就是二两,再加上鲁迅先生收藏过的故事,起拍价格便来到一万元,拍卖一经开始,茶王受到了茶迷的疯狂追捧。一时间,竞拍号牌频频举起。整个竞拍过程中,一位来自顺德的梁姓买家,手持93号牌,时年55岁,无疑是现场最靓的仔,他一出手便报出2.4万元的价格。一众买主一看,大叔你不讲武德啊,于是纷纷拿出斗地主的魄力,大你,压死。价格随即被抬到了10万,在场的人们以看热闹的心态将现场围的水泄不通,竟然情不自禁的鼓起了掌,直呼好家伙。梁先生本来心里价位是12万,也许受人追捧的虚荣,一举祭出王炸16万。现场安静了,竞主沉默了,主持人懵逼了,再三询问后,各路竞拍者表示要不起,不要。最终茶王以16万元被梁先生带走,留下身前身后功与名。

如果你对16万/100g感受不是很强烈,我们可以换算一下。

16万/100g,每g便是1600元,折合成散片价格是在57万,换做一提,直逼400万。这是一个会让轩辕号哭泣,让千羽流泪的价格,任何的明星产品,在这个价格面前,都会泯为众人,黯然失色。更何况,那是在18年前,那年,京城内城四区的房价也不过4300元/平方米(数据源自房天下)。毫无疑问,2002年震古烁今的16万元人民币,创造了自茶叶拍卖史以来的最高记录。即使在那个2G网络的时代,依旧让普洱茶在一夜之间成为国内顶流,曝光度丝毫不低于一年后的艳照门、汶川地震等事件。

分享一个2004年的小故事:时年,身为云南省青联常委的胡明方同志远赴北京参加一场会议,与会某位领导人听说他来自昆明,就随口说了一句:“你们那的普洱茶不错啊!”出生在湖南的胡明方一头雾水,啥是普洱茶?现场的空气突然安静下来,胡明方只能向领导报以尴尬而不失礼貌的微笑,大家都是官场混的,这次进京自己是代表云南省,对普洱的无知是一个极度丢面子的事情。

回到驻地,胡明方当即翻阅各种资料,才勉强洞察普洱茶一二。当晚,他与云南省团委、茶协等各方人士的协商下,有了马帮进京的想法,旨在以政府视角,组建一波马帮举行了一场全国性的营销活动,以此来体现政府对普洱的认可与重视,这不是广告公司开两场头脑风暴会就能完善的营销活动,因此这时候也仅仅是个想法,属于少年的血气方刚,三分钟热情。后续还需要做好各项准备。谁知2004年底,云南茶协赴广州茶博会期间,马帮要进京的消息不胫而走,胡明方听到消息的时候,虽然嘴上还在问候“内奸”身体健康,但是已然被逼上了“绝路”,只能硬着头皮启动计划。

马帮进京不仅仅是一群牧马人进京那么简单,医疗,补给,宣传,贡品等等资源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为了避免打上劳民伤财,浪费公共资源的标签,马帮进京需要“师出有名”,即一个正当理由。胡明方与一级演员张国立取得联系,拟邀张国立作为马帮进京活动的代言人,并且承诺沿途募集到的资金建筑希望小学,为自己套上了公益的名号。

2005年5月,由120匹马、11个民族、46个马锅头组成的大马帮,驮着六吨普洱茶从云南出发,途径成都、西安、太原、河北的80多个县、市,行程4000多公里(说8000公里的都是缺心眼,官方记录是8000里),于10月9日到达北京。

浩浩荡荡的前往数千公里外的京城,成就了普洱茶行业迄今为止最为成功的营销案例,没有之一,4个月之后。当马帮行走在北京的大街上,引起了北京市民的空前热情,在全国各路媒体的狂轰滥炸下,马帮新闻事件引发了全国性的普洱茶热潮,从而推动着普洱茶迅速升温。

· 马帮进京路线图

这一年的大益也没有闲着,北京的马帮在10月27日计划返回昆明,另一支马帮也即将迎来启程,大益拉上云南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也组建了自己的马帮,以重走茶马古道,弘扬传统文化的名义,走进了西藏,同样捐建了不少学校。

· 马帮西藏行路线图

整个05年,在马帮的带动下,普洱彻底火了。

06年全年可以说是高调炒作普洱茶概念的一年,从主流媒体到门户网站都将普洱茶描述成可以长期投资的理财品。其中CCTV多次在财经频道播放相关题材的节目,更有一期长达49分钟的专题节目,详细的讲述了那年的火爆。(原视频已经上传至公众号后台,可回复关键词“疯狂的普洱”查看完整版)同时,各大拍卖行大量普洱老茶成交,进一步堆高了人们对普洱茶收藏的热情。

这一系列的曝光操作,让普洱的名声如日中天,社会的热度飞升也就图一乐,真要拉价格赚钱还是得看资本的骚操作。

2006年初,大量的资本开始涌入市场,让人们产生了不必要的幻想,认为普洱行业支棱了起来了,整个行业忘乎所以,刮起了浮躁风,最终形成全民热炒普洱茶的狂潮。各行各业的人都来投身普洱茶事业,炒房的已经举不动刀了,还是炒普洱的骚,热门产品一天一个价,甚至一天几个价,价格哗哗的直往上窜,平均升值100%-200%。要说最骚的还是某些品牌,给个批号自己做都行,甚至有些包装的纸箱子都能卖几千。。。可以说,但凡我奶奶在那个时候还能扑腾两下,必然也会投入到潮普洱的大军之中,这股势头异常恐怖,恐怖到连普通茶商都觉得不安的那种。

不完全统计,从2004年到2007年,进入云南普洱茶茶界和周边行业的资金,大概在140个亿左右。这个风气一路追到2007年,但是,资本的目的是用钱赚钱,跟建设行业,发展行业关系不大,当钱赚够了,当即一招釜底抽薪,抽走资金,剩下那些来不及跑路的,全部成为高位接盘侠。

简而言之,普洱大热,资本进入,价格飞升,资本跑路,市场崩盘。

可以说04-07年的普洱,是一股汹涌的浪潮,但退潮的时候,总有裸泳的人。

· 退潮的时候……

07年是大部分茶人的痛,史称“普洱崩盘了”,对于彼时还在暗恋初中女同学我的来说,没有参与过,以后来人的姿态去回顾这段历史,显然就佛系了很多,但是对于深陷其中的人,那段时间必然不好过,满仓的普洱,这茶汤苦涩,才下眉头,又上心头。反正就是不断上头。

然后我们来看看系列的主角,前面已经剧透了,07年的大益并没有受到太多的影响,这时候就不得不感叹大益董事长再次展现出超前的眼界,大益一直以来都有提前备货的习惯。0405年原料价格极其便宜,按照大益的习惯一般是提前1~2年收购第二年产品的原料,但是对于其他高价收购0607年毛茶的商家来说,崩盘造成低价销售产品是要产生巨额亏损的。而大益则因为07年原料收购较少躲过一劫,纵观整个07年的营业额,谈不上多优秀,但也超过了06年,斩获6个亿。

于是,在整个市场一路唱衰的时候,大益高调宣布,成立集团制,集团的好处,除了大家都能想到的便于管理,资源再利用等客观优势,最重要的是,这是一件极度有面子的事情,尤其是整体大盘崩塌的时候,唯有大益能释放一些积极的信号,这是自身实力的体现,更是向人们灌输一个概念,任凭市场萎靡,我大益依旧临危不惧。天时、地利、人和,大益占完了,这个行业巨头,也就没什么悬念了。

这个时候,老版的《蜘蛛侠三部曲》都已经上映,大益深知“能力越大,责任越大”的规则,既然成为了龙头,必然就需要承担起“救市”的责任,除了上述的马帮进藏以外,大益还以合作伙伴的名义参与了崔永元主持的“我的长征”栏目,同年,大益不仅在北京建立了大益国际茶文化交流中心,让更多的人来认识大益的茶,体会到品茗的快乐与神韵。还出资成立了云南大益爱心基金会,让人们看到大益不仅仅是一个只会谋利的企业,更在公益上有突出贡献。

2008年,更是以5000万的价格中标了央视黄金时段的广告投放权,成为第一家在央视招标中亮相并获得成功的茶品牌。“5000万显然不是一个小数目”,但是吴远之在采访中说到,“这笔钱花的值,今天大益是有能力来做这件事的,如果我们不做,可能三年,五年后其他企业也会来做,现在我们占领了这样的品牌高点,无论对企业自身还是行业整体,意义都是非常重大的。”

可以说07年大益,与市场的茶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多数茶人表示自己年轻不懂事,跟错了队伍,也悟出了一个人生道理:人这一辈子,选择比努力更重要。于是纷纷转投吴总麾下,自此成为大益忠实的拥趸。并在后续的十余年,作为大益的基本盘。10年初,大益“瑞虎吉祥”粉墨登场,作为生肖系列的首款产品,凭借庞大的客户群,一举成为普洱茶圈每年的保留节目,引得众多品牌争相模仿,如果说苹果发布会是科技圈的春晚,那么大益生肖饼的发布会,无异就是普洱圈的春晚,因此,你不得不感叹,那时吴远之先生屡次打开了天眼,提前洞察了市场。

本来还想聊聊14年的“崩盘”,但是看了各项数据,14年PK07年,难免有点小家子气了。完全不是同个量级,现在字数3000字,为了体现本系列的厚重感,我决定加更到4000字左右,为此,在这里我想聊聊“崩盘”的概念。先说结论,任何一款金融产品,不是在崩盘中,便是在崩盘的路上。理论上而言,各行各业的崩盘理应是一种必然的事件。但如今巨头林立的普洱茶市,在国家的认可与推广下,很长一段时间内,断不会因为单款产品的发布导致整个大盘崩塌。这个时间很长,至少看完这篇文章的大部分人应该是等不了的。

但市场上有不少茶人喜欢将崩盘二字作为口头禅,假装是自己是07年的过来佼佼者。于万千磨难中,坚韧的存活下来的人中龙凤,拥有丰富的普洱操作经验,拉倒吧,正儿八经靠普洱发了大财的人,大部分已经实现财务自由,再不济也不会道貌岸然逢人便传播崩盘论。前段时间沧海跌破8万的时候,便屡屡有人高瞻远瞩,表示市场要崩盘了,集体装死吧,震撼我妈一整年,你让他卖货跑路吧,他又表示自己还可以一战,扶她起来。与立牌坊的小姐无异。试想即使沧海跌破4万呢?市场依旧不会崩盘,但是因为炒家个人实力不足导致的自我崩盘,这是可能的。将崩盘二字屡屡挂在口中,不会为自己贴上丝毫的光彩,也不会受到后浪门投来羡慕的目光,现在后浪们的眼界骚多了。反而会体现出个人风控能力的不足,塑造自己十余年人傻钱多的憨厚样。当然,对于年迈的老茶人而言,我们需要保留足够的尊重,毕竟就连当年16万拿下普洱王的梁先生,如今也是73岁的古稀老叟。

但有些年纪轻轻的市场后浪就比较搞笑了,但凡明星产品走绿的时候,就开始大放崩盘厥词,试想07年的时候,这群后浪,不过还在嗷嗷长毛的年龄。这里没有对任何人不敬的意思,只是觉得既然大家都选择了这个行业,相信大益这种话大家可能听烦了,我们不妨相信自己的选择,还是那句话,选择永远都比努力更重要。当然,如果只是普通外围,那这段对你就不受用了。

·崩盘?

字数凑够,就此打住,如果确实有人希望我聊这个话题,我们再单独开一篇内容。这个时候,如果还有人支持崩盘论,不妨想想十年前那群告诉你房价会崩盘下跌的朋友,如果你们还是朋友的话。

大益茶史差不多也快结束了,往后,可能还逐步回归到行情的探讨,如果各位朋友关于大益,普洱之类的信息希望了解的,也可以私信或者评论联系我,如果有需求,我这边会再进行整理讲解,谢谢。

最后,我再抛一个投票,涉及到个人文章的字数问题,不少人反馈过字数太多了,但是个人认为这样的阅读体验会更有沉浸感。提出的观点也能做到有理有据,不知道看到这里的朋友,你对我内容的字数有和看法吗?

茶诗中的“贡茶”史


古时候,中国的文人们都喜欢将自己心中的不忿或是现实的生活写入诗歌之中,因此中国的诗歌丰富多彩,既能抒发情感,又能表现现实。


而茶诗也是在这样的文化之中应运而生。茶诗大多由文人雅士在品茶之中创作而出,或写出茶之滋味、或写出饮茶情绪等等。




今天我们就从历史上的那些著名茶诗,来寻找一下关于贡茶的历史吧


⻄晋左思的《娇⼥》诗也许是中国最早的茶诗了“⼼为茶荈剧。吹嘘对鼎”。


写的左思的两位娇⼥,因急着要品⾹茗,就⽤嘴对着烧⽔的“鼎”吹⽓。与左思此诗差不多年代的还有两⾸咏茶诗:⼀⾸是张载的《登成都楼》,⽤“芳茶冠六清,溢味播九区”的诗句,赞成都的茶;


⼀⾸是孙楚的《孙楚歌》,⽤“姜、桂、茶出巴蜀,椒、橘、⽊兰出⾼⼭”的诗句,点明了茶的产地。到唐宋以后,茶的诗词骤然增多,这些茶诗茶词既反映了诗⼈们对茶的宝爱,也反映出茶叶在⼈们⽂化⽣活中的地位。


自唐以后,历代的名茶绝大部分被列为贡品,每年最早采制的新茶首先派专人送入皇宫,供皇帝享用,往往是为了表示特別的恩宠,皇帝才舍得用茶赏赐亲信的大臣。


唐代柳宗元在《为武中丞谢赐新茶表》一文中写出了得到皇帝赐予的一斤新茶后的诚惶诚恐、欣喜无限的心情:


“臣某言,中使窦某至,奉宣旨赐臣新茶一斤者,天睠忽临,时珍俯及,捧载惊忭,以喜以惶。……衔恩敢同以尝酒,涤虑方切于饮水,抚事循涯,陨越无地,臣不任感戴欣忭之至。



纵观古今诗词,它们都有一大共性,那便是社会职能。透过诗词,我们不仅能够体会到作者的情绪表达,思想内涵,更能从中观察出当时的社会民情,风气习俗等。


宋代茶饮风俗形式,在其历史时间与空间具有时代的特征、社会的特色。在宋代,全国范围内出产茶叶200多个品种。其中,皇家的贡茶最具有代表性。


北宋王朝初立,宋帝设立茶局,派重臣督造皇家御茶,他们最终选定福建建州凤凰山北苑贡茶为皇家御茶,旷世奇茗也由此诞生,掀开了中国茶叶史上新的篇章。据记载,皇家贡茶“龙团凤饼”为宋真宗时期宰相丁谓所创,小“龙团凤饼”是宋四大书法家、福建转运史蔡襄所造。


宋徽宗年间,郑可简改制的“龙团胜雪”成为中国制茶史上的一个神话,至今无法超越。


宋代贡茶之美、茶叶之精,使得大量文人墨客为之倾倒。饮茶不仅成了人们物质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进入上层社会的精神生活,成为文学艺术的主题之一。


在“两宋”时期,先后有180多位诗人、词人用文章赞颂宋代贡茶,诗词达400篇。宋代的贡茶记录着宋代人深耕茶史的足迹,记录着宋茶创造茶史的辉煌。建茶入诗,比比皆是。


北宋文学家苏轼把佳茗和佳人联系在一起,写出了“从来佳茗似佳人”的佳句,为人们所传诵。


陆游写了300多首茶诗,成为历代诗人中写茶最多的一位。陆游对建茶更是情有独钟,他入闽做茶官,就生活在建茶之地建州。“建溪官茶天下绝” 的名句,出自于他的《建安雪》。


欧阳修在病中喜得建茶,品尝之余,遂作《和梅公仪尝建茶》。“莫夸李白仙人掌,且作卢仝走笔章”,这是梅尧臣的诗句,是说北苑“龙凤团茶”可以比得上“仙人掌茶”,也可与“阳羡紫笋茶” 媲美。



宋人欧阳修《龙茶录后序》中说,“茶为物之至精,而小团又其精者”,当小龙团被列为贡品以后,更是难以得到。当时的皇帝宋仁宗也非常珍惜,就是辅佐他左右的大臣也不易得到赏赐。


只有在“南郊大礼,致斋之夕”四位高级臣僚才共同分得一饼,分割成四份各自带回家中宝藏,仅是在贵客到来时,才拿出来传观展玩。



珍贵如此,无以复加。宋代文人王禹偁在《恩赐龙凤茶》一诗中说:“样标龙凤号题新,赐得还因作近臣。”“爱惜不尝惟恐尽,除将供养白头亲。”


此外,黄庭坚的《谢送碾赐壑源拣芽》,杨万里的《谢木媪之舍人分送讲筵赐茶》诗中都专门吟咏了赐茶之事,这些可以说是最上层的赠茶习俗。


到了元代,贡茶一直是传统的团饼茶,也还在沿用宋代的龙团茶制法,龙凤团、密云龙的名称仍在。元代皇帝也经常赐给大臣贡茶,“讲筵分赐密云龙”。


龙团茶仍要经过碾末,然后烹点。大臣虞集写过这样的诗句:“摩挲旧赐碾龙团,紫磨无声玉井寒。”宰相耶律楚材写道:“黄金小碾飞琼屑,碧玉深瓯点雪芽。”品饮贡茶的这种情趣与宋代别无二致。



但是在民间及士大夫私下的品茶生活上,元代渐渐发生着转变。元代诗人汪炎昶在《咀丛间新茶二绝》中,写他摘取新茶直接咀嚼,感觉极有韵味,不经过复杂的制作,尝到了茶叶的本真滋味,诗中写道:


湿带烟霏绿乍芒,不经烟火韵尤长。铜瓶雪滚伤真味,石皑尘飞泄嫩香。


       从诗中可以看出,文人们在追求茶的真味,有一种强烈的减少制作程序以保存茶叶真味的要求。宋代已经产生了散茶,元代除了宫廷,民间饮用散茶已经非常普遍。

非常有意思的是,为皇宫修贡的武夷地区,也在大量生产散茶,而且散茶居于主流。元诗人蔡廷秀在《茶灶石》诗中写道:“仙人应爱武夷茶,旋汲新泉煮嫩芽。”


这个茶灶石,就是南宋儒学大师朱熹在武夷讲学时经常品茶的地方。朱熹当年所饮之茶,应是散茶无疑。当时朱熹带领学生亲自种茶采茶,品饮的就是制作简单而不失真味的芽叶散茶。


        明朝开国之始,贡茶主要由武夷地区的建宁府贡进,还是依照宋代以来的方式,研造成团茶,有大龙团、小龙团。

这滞后于茶事发展的状况,是一种恪守陈规的作法,从概念上人们仍以加工繁琐的龙团为精品。


但洪武二十四年九月(1391年)明太祖朱元璋下发了一道诏令:“岁贡上供茶,罢造龙团,听茶户惟采芽茶以进。”正式宣布皇室不再需要团饼茶了,这道诏令成了炒青散茶取代蒸青团茶的转折点。


明太祖的这一诏令,的确起到了分水岭的作用,从此,散茶成为绝对主流,由此炒青也成为主流制茶方法而延续至今。明太祖朱元璋为什么特意下发这么一道诏令?


明人沈德符在《万历野获编.补遗》卷一中说:“国初四方贡茶,以建宁、阳羡茶品为上。时犹仍宋制,所进者俱碾而揉之,为大小龙团。





诗人张岱曾在诗文《曲中妓王月生》中写道:“白瓯沸雪发兰香,色若梨花透窗纸。”从这句诗中可以看出诗人对于茶叶的香气以及颜色作出自己的评价,并且描绘出了茶水清澈透亮的感觉。


这证明明朝的诗人更加赞赏茶香清幽似兰,茶色清淡透亮的茶品,不再只关注于口感,更加注重茶的品质。


图片

清代茶诗数量庞大,也有许多著名诗篇。如高鹗的《茶》诗:"瓦铫煮春雪,淡香生古瓷。晴窗分乳后,寒夜客来时。漱齿浓消酒,浇胸清入诗。樵青与孤鹤,风味尔偏宜。"


边寿民的《好事近·茶壶茶瓶》词:"石鼎煮名泉,一缕回廊烟细。绝爱漱香轻碧,是头纲风味。素瓷浅蓝紫泥壶,亦复当人意,聊淬辩锋词锷,濯诗魂书气。"两首诗词都在淡雅之中,透出无限韵味。


当然,我们不得不说的是,清代最善写茶诗的可能还是乾隆皇帝。茶在这位"康乾盛世"主宰者之一的生活中,是具有重要地位的。


相传,当他85岁要退位时,一位大臣谄媚地说:"国不可一日无君啊。"乾隆皇帝则回答说:"君不可一日无茶啊。"就是这位皇帝,撰写过几百首茶诗。其中有一首专门写普洱茶的:


《烹雪用前韵》清·乾隆皇帝独有普洱号刚坚,清标未足夸雀舌。点成一椀金茎露,品泉陆羽应惭拙。寒香沃心俗虑蠲,蜀笺端砚几间设。兴来走笔一哦诗,韵叶冰霜倍清绝。

这是一首乾隆皇帝赞美普洱茶的茶诗妙句,乾隆尤爱普洱,曾作御制诗赞普洱多首,诗中多为极尽赞颂之语,写出了诗人饮罢普洱之后的愉快心情及对普洱的喜爱之情。


纵观我国的茶文化,以茶作诗为载体起起伏伏发展。尽管茶文化有过落寞的时候,但茶诗却依然在诗歌发展之中占有一席之地。


【大益茶史06】你大妈已经不是你大妈了,你大益还是你大益

友情提示:

本文篇幅3500字,宜为睡前读物或者私人时间读物

书接上回,咱们接着来啊!

上回说到,2007年,资本一招釜底抽薪,让普洱行业盛极而衰的同时,也让无数单纯的茶人见识到了资本的力量,深深感叹资本就像一座城一样,城外的人想进去,城里的人,真会玩儿。2008年,普洱行业这头近年的猛虎直接被被打成了病猫,大小茶企一蹶不振。虽然谈不上苟延残喘,但也属实需要一段时间回血疗养。

但是我们的大益显然就不一样了,因为吴总超前的战略布局让大益幸免于难,在一众茶企以泪洗面的时候,大益容光焕发,印堂红润,宛如一名提前交卷的高考学霸,带着一股王者之风,淡然的走出考场,并将目光聚焦到了下一个风口。

2007年,大益已经贵为集团制企业,作为公司中的公司,企业中的大哥,那么旗下必然需要一波「小弟」作为资深忠实的拥趸,不然跟一个光杆司令一样,很尴尬。传出去就等于堂堂集团企业,集了个寂寞?于是兼并、收购、新开都是势在必行。在我们的传统文化中,大哥从来都不是因为自己做过什么而成为大哥,而是因为有了一群小弟之后,自然就成了大哥。

一众子公司中,快乐品茗无疑是当下最骚的那颗星,也承载着大益对下一个风口的野望,这个风口便是互联网。我知道现在说互联网是风口估计会被我奶奶笑掉大牙,但是12年前,互联网更多是一个玩游戏查资料的工具,确实蕴含着无限的潜力。快乐品茗主推的BTOC的概念也应势成为了大益网络布局的先头兵。

BTOC这个说法在当时来看是非常高端洋气的,其实就是前两年吹得很火的B2C,跟O2O也没啥本质的区别,即没有中间商赚差价,企业直接面对消费者。再简单说,就是大益想开一家网店。

但那个时候,国内的互联网经济还处在萌芽阶段,淘宝成立时间不足5年,网购是专属时尚弄潮儿的玩法,绑定银行卡,开通网银,安全令牌甚至是等待物流这一系列操作,对于人们来说还是太过复杂。平心而论,那个时候的普洱茶受众年龄比现在更长一些,他们自然是难以接受的。

但是作为龙头老大,不仅仅需要讨好用户,更需要承担起教育用户的责任,大益对快乐品茗显然是寄予够厚望的(当然,后来者站在上帝角度就不会这么想了),注册资本2000万元,核心业务便是推广网上消费,并且试图把快乐品茗建成网上华人第一茶社区。这是大益电商+社交的雏形,也是现在我奶奶都明白的财富密码,快乐品茗不仅是销售自己的产品,他们还将野心伸向了线下的商户,希望整合茶馆资源并且为平台用户进行主题推荐,引导他们去线下进行消费。最终实现用户、合作伙伴及快乐品茗的三方共赢。

这一步显然就迈的有点大了,大到可能扯到某些人的「蛋」了,国内互联网经济一直以来都有一道天堑,你可以做电商,也可以做社交,但是你要做电商+社交,这必然会牵扯到互联网的顶层蛋糕,即使只是一个特定的人群,也应当将这种可能性扼杀在摇篮中,会有人不答应,明面上打压是不应该的,但无形之中,设立诸多路障。即使你能跨过去,也必然会让你恶心好一阵子。

贵为普洱巨头的大益虽然正是春风得意时,但是在跨行业的竞争中,大益就显得有点力不从心了。想法是丰满的,但可能是人才储备不足,可能利益关系没有疏通,可能是不愿为行业带来更多纷争,可能是单纯的不想干了,反正结果挺冰冷的。

这道天堑至今依旧存在于国内互联网的天花板,所属的两大马姓企业大家也应该猜到了。

这个跑偏了,回来!我们还是回到快乐品茗的成立初期,这个时候的快乐品茗是真的快乐,公司召集了一大群极富创新力的经营团队和优秀的技术团队,希望采用先进的网站表现形式,提供极具人性化的电子商务服务,公司成立之初,便推出过一款订制的750克生熟茶饼,名称就是「快乐品茗」,快乐到自信,当然,目前已经很少公开销售了。不过前面说的这些都比较虚,最快乐的还是集团爸爸规划的1亿元人民币的投资款。划重点,是「规划」。

在快乐品茗异常快乐的那一年,中国也奏响了一曲冰与火之歌,这是华夏人民异常团结的一年,先有08年汶川地震这场大国之殇,后有北京奥运这场大国之荣,这一年的中国,经历着冰火两重天,并且顽强的向世界展示着自己的姿态与风采,刷新着世界对我们的认知。对于08年的中国,奈何本人没文化,一句“我次奥”行天下。

2009年5月12日,正逢汶川大地震一周年纪念,全国政协委员、阳光文化基金会与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展开合作,在北京银泰中心柏悦酒店举办了一场名为“风雨之后见彩虹——‘汶川大地震孤残儿童救助专项基金’慈善答谢晚宴”。

作为晚宴的重头戏,现场还举行了慈善拍卖,按理说,作为晚宴的捐献嘉宾之一,大益完全可以以大哥的姿态独自前往,但是到了拍卖环节,大益推出的捐献产品却打上了快乐品茗的名号,这里没有对快乐品茗不敬的意思,只是从侧面印证大益对快乐品茗的重视。于是,人们看到了快乐品茗在当年推出的全新定制茶“奔牛”,在官方的阐述中,牛是吉祥如意的象征,是坚韧不拔的象征,更是奋然前行的象征。不会被眼前的困难打倒,敢于努力奋斗,重建家园,乐观自信的中国人的象征。可见,奔牛是对汶川人民的一次鼓舞。

最终,供现场拍卖的三饼茶品编号分别为0001、0512、2009,独具意义的特殊号码,更加深了这款非凡意味。引起众多企业家竞相拍买,三饼茶共拍得了十万善款。据悉,该款茶精选高山地区大树茶为原料,净重3公斤,全球限量发售2009套。这茶更是蕴含着大益快乐品茗人对灾区人民,对中华民族最真的祝福。义卖结束之后,快乐品茗公司又推出了单饼400克,42片装的生熟奔牛套装。现在市场上说901奔牛青饼套装,实际上还包括了一件42片的奔牛熟茶。值得一提的是,这一年刚好是牛年。因此,奔牛与生肖饼就有了那么一点点的关系。

严格来说,奔牛绝对不算生肖系列的产品,但是无疑为生肖系列指明了方向。

按照大益这样的集团制企业,大多数产品都不可能是拍拍脑袋就上市的,一款产品提前一到两年的时间的做好规划都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产品切合什么热点,采用什么版面,以什么规格发售等等,都需要时间布局。加上大益在普洱崩盘时期,因为自身的高瞻远瞩吃到了红利,「提前规划」必然是大益内部的一条发展准则。我们不难猜到,奔牛在慈善晚宴亮相的同时,距「瑞虎呈现」的发售仅仅7个月的时间。

义卖结束一年之后,我们的快乐品茗就没那么快乐了,不到两年的时间,便从先头兵变成了敢死队,规划中的一个亿,应该还是一个亿,只不过说好的规划,应该也还在规划。如今,快乐品茗仅仅存在于益工坊的商标之中,变成历史的一部分,具体的故事没有找到,有知情的朋友可以透露一下。随着快乐品茗的使命完成,「益黑」与「益喷」开始团结起来,扬眉吐气了一次:看吧,搞不起来吧,看吧,我说不行吧。资本去死,天亡大益的谣言不胫而走。

如今,我们打开上帝视角,基本可以猜到0809年先后成立快乐品茗与会员注册的玩法,可能是大益这家年近古稀的老牌企业拥抱潮流的第一步,小心,谨慎,投石问路间,试探意味极其明显。因此,我认为快乐品茗的存在的最大价值,就是作,尽情的作,作到死即可,快乐才是最重要的,对于大益而言,这是一种战略布局,一种试错尝试,在普洱崩盘后,大益主动砸钱打水漂,这是一种魄力与态度,经历了70载的风雨,你大妈可能不是你大妈了,但你大益,还是你大益。

大益茶史到这里就差不多结束了,前后近四万字的篇幅,耗时近二十天的时间,也只能简单的回顾大益80周年,如管中窥豹。如今的大益,在吴远之先生的带领,惊喜不断,屡创佳绩。再一次回顾大益80周年的风雨历程,以及吴远之的高瞻远瞩,我们不难发现一个真理,好好读书,真的有用!

收集资料的过程中,我也有幸如同各位一样,重新认识了一番大益这个品牌。截止到今天,2020年,大益绝对不是一个从来不会错的企业,他有过疏漏,有过错误。但是可贵的是,最终都能力挽狂澜,将历史延续下去。随着大益知名度越发提高,益黑益喷也成群出现在网络上,关于大益的喷子,不善言辞的我也想单独出一篇内容聊聊。他们凭借一己之力,为他们不喜欢的大益贡献着不菲的热度。作为大益的爱好者,我们应当感谢他们的慷慨解囊。

【大益茶史】系列的结束,不代表大益故事的结束,昨天的微头条已经做了预告,往后的内容,将会针对生肖系列继续回顾大益的近十年的历史,基于某些产品年代久远,网络资料甚少,对当时故事有印象的茶人大多功成名就,也不屑与我谈天说地。因此,后期的文章结构不一定会以一款产品一篇文章的形式配比,具体按照收集资料再做呈现,个人预估生肖系列结束之后,2021年的牛饼也该出信息了。到时候结合之前一篇牛饼的展望,会陆续推出相关的内容,届时,希望大家多多支持,点点赞,走一波转发就行了。

最后,让我们祝福大益,也祝福自己:

你大妈已经不是你大妈了,你大益还是你大益。

找到约4,853条结果 (用时 0.008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146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