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茶权威知识出版

找到约56条结果 (用时 0.006 秒)

近三年茶文化图书出版有哪些变化?

2000年以来,随着茶产业的快速发展,中国与世界的交流互融,茶文化呈现出繁荣局面,茶知识得到了广泛普及,这其中,得益于茶文化图书的大量出版。近期,中华合作时报·茶周刊全媒体联合茶书网就近三年茶文化图书的出版市场进行了调查统计,现状如下:

由数量增长向质量提升转变

自2000年后,茶文化书籍出版数量在逐年增加,2010年后,增加幅度较大。据茶书网介绍,2000年时,每年公开出版的茶书可能不到10本;到2010年时,已突破百本,出版数量快速增加;到2020年达到高峰,之后开始下降。下降的原因主要是受疫情影响和出版成本的增加。

众所周知,近年来,国家新闻出版署收紧了书号,减少了书号资源的下放数量,导致书籍出版的难度越来越大。书号的收紧,意味着提升书籍品质,出版社精心策划选题,邀约权威作者,讲究设计装帧,全面提升茶书品质。

出版单位品牌效应显现

随着茶文化图书出版数量的增加,部分国字号大型出版社为提升出版质量和树立茶书出版品牌,组建了相对专业的部门,专注茶行业书籍出版,每年茶文化书籍的出版数量在增加。

统计发现,从2019—2021年出版的茶书中,中国农业出版社、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茶书数量逐年增加,正在形成品牌效应。这些单位通过积极参加茶行业博览会、参评每年的茶媒联盟推荐阅读十大图书、召开重点茶书发布会等活动,打造茶书在出版领域的品牌影响力。

茶书内容正在走向科普化

从出版内容来看,调查统计显示,科学普及类和社科人文类占比较高,学术技术类和产业经济类占比在下降。这意味着横跨一二三产业的茶行业,正在走向融合发展,茶文化书籍的语境和表达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茶书的读者分为两大部分,茶行业专业读者和社会大众读者。专业读者以知识提升为主要需求,更注重书籍的权威性和专业水准。而大众读者的需求更侧重茶知识的普及性和可读性,内容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成为茶文化图书作者的共识,也意味着发行量的扩大。

据统计,2000年之前出版的茶书,首印大多在1000册以下;2000年—2010年,印刷量多在1000—2000册;2010年之后,印刷量多在2000—5000册。近年来,发行量5000册以上的图书比比皆是。

定价多位于30—100元

调查显示,购买茶文化图书的人群年龄大多为30岁以上,这部分人群收入较高,对生活品质有着更高的追求,热衷于传统文化。而中国茶文化,悠久历史、蕴含诸多文化元素,茶图书成为该类消费者重点选购的图书。经常有购书者反映,茶书的定价相对于文史类等大众书籍来说价格略显偏高,这与茶书的发行量相对较少有关。

调查中,多数读者认为科普类的茶文化书籍期望价格在50元以下。事实上,合理的定价,意味着茶书发行量的增大,也对茶书的宣传起到更广泛的作用。

内容由综合类向垂直类方向发展

中华合作时报·茶周刊全媒体注意到,随着茶产业的深入发展,茶文化图书内容由综合类向垂直类方向深入。过去更侧重于中国茶的历史文化、茶叶类别等综合知识的普及。

近年来,茶书内容愈加细分,按照每一个茶叶品类出版的书籍越来越多,如福鼎白茶、安化黑茶、六堡茶等每个茶类均有多本书籍出版,有的细分到某个茶类的细分产区,如普洱茶产区中的古六大茶山、景迈山等;有的专注茶席、贡茶、调制茶饮等内容。调查中发现,随着一些茶类的市场热销,出版的书籍也随之增多,如近年来,黑茶、白茶市场的兴起,该类茶的书籍出版也在逐年增加。

线上渠道正在成为茶书销售主体

从销售渠道来看,网络已经成为全民购书的主渠道,各大出版社均在当当网、京东、淘宝等商城开设旗舰店,上架销售出版书籍。由于茶行业书籍相对专业,也诞生了几家专注于茶书销售的平台,如创办15年的茶书网,涵盖了国内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出版的所有茶书,以全、专为特色,通过线上、线下销售相结合的方式,成为国内最大的茶书销售平台。

此外,随着自媒体的兴起,一些专注茶文化研究的工作者精选部分优质茶书,针对特定人群,通过自媒体平台进行推广销售。

出品:中华合作时报·茶周刊全媒体

如有侵权 请联系删除

六堡茶有着强大的生命力

六堡茶是一种活的茶,因为它有着强大的生命力。

六堡茶千百年间一路走来,传承至今,证明它有着强大的历史文化生命力;六堡茶的制作工艺一脉相承,不断革新,证明它有着强大的工艺技术生命力;六堡茶独特的“槟榔香”口感享誉海内外,使它有着强大的感官生命力;六堡茶又是一种适合收藏的茶,越陈越佳的品质特性,使它具有强大的价值生命力;六堡茶还具有优异的保健养生功效,能够很好地增强饮用者自身的生命力……梧州六堡茶研究院组织修编撰写《六堡茶大观》一书,旨在对六堡茶所涉及的各个领域进行体系化总结和梳理,以便全面、科学、系统地推介六堡茶的活力所在,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和认识六堡茶。

近年来,梧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大力扶持和发展六堡茶产业,使六堡茶产业发展迅速。在六堡茶产业的生命力不断得到增强、六堡茶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得到提升的同时,更迫切需要有专业的工具书籍为整个六堡茶产业总结过去,勾勒未来,既可为决策层提供信息参考,又能使基层读者增进知识见闻,以加深各界对六堡茶的整体认知。


《六堡茶大观》全书从历史文化入手,涵盖了六堡茶的定义归属、生产种植、产业发展、保健养生、收藏选购、冲泡品饮等各个方面,通过严谨的研究挖掘,使用了大量珍贵的图片和文献信息,高度体现出作为六堡茶工具书籍的专业性和权威性,既是一本六堡茶知识的百科全书,又是一座六堡茶文化的大观园,具有非常高的价值和潜在影响力,是作为六堡茶书籍高端藏品的绝佳选择。

六堡茶是活的,而且它的生命力还需要不断增强。《六堡茶大观》的编著者们,都是六堡茶研究领域的专业人员,他们运用生动的笔触,把专业性和可读性融为一体,深入挖掘六堡茶历史文化传承和养生保健功效,集中展示六堡茶的无穷魅力。同时,科学严谨的文字又彰显了本书的高层次和权威性,为有品味需求的爱好者们提供了一种富含活力的阅读文本。希望更多的人通过这本书了解六堡茶,喜爱六堡茶,研究六堡茶,宣传六堡茶,推广六堡茶,赋予六堡茶更强大的生命力。

—— 《六堡茶大观》序

《六堡茶大观》作品简介

梧州,一座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岭南文化名城,特殊的地理生态环境孕育了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六堡茶。六堡茶,清朝嘉庆年间就位列全国二十四名茶,以“红、浓、陈、醇”四绝而著称于世。

《六堡茶大观》一书主要内容分十大部分,分别为六堡茶历史文化、产业发展、生产技术、选购收藏等。该书通过搜集、挖掘、整理现有历史文化,全面调查分析产业发展态势,紧跟潮流追踪六堡茶生产先进技术,以图文并茂形式,向读者全方位、立体式呈现千年六堡茶的独特风韵。该书可读性强,既可以作为六堡茶爱好者的科普知识手册,又是六堡茶从业人员、研究学者的工具书。

《茶船古道》作品简介

《茶船古道》全书分为三章三十三节,使用考证论述和叙述实录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系统化的资料文献考据和实地田野调查,全景展示了中国六堡茶对外行销渠道——“茶船古道”的历史成因、线路走向和发展历程,并对六堡茶文化,乃至中国茶文化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走向进行了剖析。该书在确保真实客观的基础上,使用了优美的文学表现手法,并大量配发珍贵的历史照片和资料文档,可谓集科学性和可读性于一身。是目今为止,对“茶船古道”研究最全面最系统的工具书籍,也是中国茶叶行销史中的一部优秀作品。

古道越千年 茶香绕古今

图书《茶船古道》出版引起社会各界关注

古道越千年,茶香绕古今。近期,由市委宣传部牵头组织、梧州日报社负责编写、梧州市茶产业发展服务中心等单位配合完成的图书《茶船古道》和读者见面了。该书的出版发行,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与好评。一些专家学者、茶人茶商认为,《茶船古道》完整勾勒出六堡茶的外销通道,是中国茶文化对外交流、中国茶产品对外贸易的鲜活例证,有助于促进六堡茶文化的传承弘扬和开发利用。

图书《茶船古道》出版的消息在《梧州日报》《西江都市报》两报以及“梧州日报”“梧州零距离”“西江都市报”“梧州发布”等公众号刊发或推送后,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海外网、网易、新浪网、凤凰网、今日头条等众多门户网站以及中国茶叶网、中国黑茶网等专业网站纷纷推送相关信息,境内外的不少茶人茶商和茶文化研究机构也在各自的微信朋友圈或公众号主动转发,相当部分市民与六堡茶爱好者来电或在“梧州零距离”公众号后台留言,咨询《茶船古道》相关的购买信息。

与此同时,一些专家学者以及茶人茶商对于《茶船古道》的出版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专家学者们认为,《茶船古道》是难得的专门介绍茶船古道的权威书籍。六堡茶穿江过海,家国情、家乡味浓缩在一片片小小的茶叶里。然而,茶船古道的实物遗迹较少,客观、准确的资料文献也十分匮乏。而《茶船古道》一书作者在掌握充足历史资料的基础上,深入茶船古道沿线国家或地区,通过田野调查的方式,广泛采访历史的参与者和见证者,去伪存真,形成第一手材料,从而准确地勾勒出六堡茶外销通道,为六堡茶文化研究提供了珍贵的史料。该书还是一本可读性极强的文化书籍,章节环环紧扣,论述深入浅出,故事引人入胜,标题整齐对仗,无论是专业人士还是普通群众都能轻松阅读,该书的出版体现出媒体讲好“梧州故事”、传播“梧州声音”的文化自觉,对六堡茶文化传承弘扬、开发利用具有较好的文化支撑作用,有助于六堡茶文化今后在“一带一路”上更好地进行交流传播。

广西六堡茶种质创新与综合利用工程研究中心六堡茶感官审评与鉴定专家库专家、梧州学院中国广西六堡茶研究院研究员吴平认为,《茶船古道》一书是六堡茶茶船古道研究成果的集大成者,其对以往相关历史记载作了有益补充,既强化了六堡茶的文化定位,也进一步增进了受众对茶船古道作为六堡茶文化符号的认同感,为梧州打响茶船古道文化品牌赢得先机。

“《茶船古道》一书内容真实可感,资料全面正确,是宣传、推广茶船古道和六堡茶文化的权威工具书,其受到业界的广泛认可是必然的。”六堡茶制作技艺自治区级非遗传承人、六堡茶国际交流促进会会长陈伯昌说:“今后,促进会将发挥国内外分会布点多、会员联系面广的优势,借力《茶船古道》一书,推动六堡茶文化和六堡茶产业更好地走向世界。”

《茶船古道》既讲述了六堡茶光辉灿烂的外销史,也展望了高质量发展的新未来。对此,市茶产业发展服务中心党组书记、主任马士成,市农科所副所长、茶学博士于翠平都表示,《茶船古道》的出版既有助于扩大六堡茶文化的影响力,又能提振梧州茶人、茶企、茶文化研究者的发展信心,我市应利用这个契机,按照自治区、梧州市关于茶产业的发展部署,做深六堡茶文化研究,夯实六堡茶产业基础,助力六堡茶产业行稳致远。

“千百年来,茶船古道捎去远方的是始终如一的品质、信誉,这需要一代代六堡茶产业人信守、延续。”广西梧州茶厂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何志强说,《茶船古道》为本地六堡茶厂家树品牌、强信心,也激励老字号茶企奋发图强,传承茶船古道精神,做好茶、做口碑茶,让茶船古道更加美名远扬。

来源: 中国六堡茶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茶+文创能否成为产业发展的新引擎?


距离2020年还有近2个月的时间,然而文创日历大战却已早早打响。各行各业纷纷推出不同风格的日历文创产品。如针对高中生的《高考日历》、针对影迷人士的《豆瓣电影日历》、针对爱猫一族的《喵呜日历》,以及众所周知的《故宫日历》等。当下,文创日历已经成为“年末消费”的热门品类。文创日历产品应接不暇,《有茶时光 2020年茶日历》有何亮点?对于传统茶业来说,“茶+文创”这个模式能否成为产业发展的新引擎?


茶+文创 引领美好生活


11月8日,《有茶时光 2020年茶日历》图书分享会暨“茶+文创 引领美好生活”主题论坛在国家会议中心“2019北京国际茶产业博览会”特色文化区举办。


本次活动由中国农业出版社、中国茶叶博物馆、中华合作时报·茶周刊、中国优质农产品开发服务协会优质茶叶分会、深圳市华巨臣实业有限公司联合主办。深圳市华巨臣实业集团副总裁向飞作为主办方代表致辞,中国农业出版社副社长刘爱芳、中国茶叶博物馆副馆长陆骏、中华合作时报·茶周刊主编安明霞、北京三只小蜜蜂文创设计公司总经理吴海峰、弘建茶器创始人张兴荣、北京锦熹文化传媒创始人刘恩东参加主题论坛并发表精彩讲话。


“茶+文创 引领美好生活”主题论坛活动现场。


茶起源于中国,中华茶文化源远流长。在国家提出要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当下,就茶行业目前的发展形势而言,迫切需以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新的引擎,推动这个古老传统的产业进行升级、革新。“茶+文创”这个模式也就应运而生。



中国农业出版社副社长刘爱芳


在 “茶+文创 让生活更美好”主题论坛上,中国农业出版社副社长刘爱芳首先分享了这本日历创作背后的故事。她提到,中国农业出版社在2017年和2018年都有推出了关于茶的日历,但她认为都不能称之为“文创”产品,直到这本《有茶时光 2020年茶日历》的出版,可见出版社对于“文创”二字的要求之高。这也侧面反映出,传统茶行业对于时下新兴的文化创意产业是需要一个逐步适应的过程的。


中国茶叶博物馆副馆长陆骏


中国茶叶博物馆副馆长陆骏认为,日历本身是一个功能性的产品,在与中国茶结合后,成为了一种茶文化的载体,这是中华茶文化的传播者乐于看到的。相信“茶+文创”将不仅体现在这本茶日历上,今后还会有更多产品与茶合体,成为传播中华茶文化的使者。


中华合作时报·茶周刊主编安明霞


中华合作时报·茶周刊主编安明霞从行业媒体的角度阐述了对“茶+文创”的思考。“茶文化”是中国最古老的文化细分领域之一,蕴含着中国独特的精神内涵。文创产业与传统产业的融合发展已经成为一个市场趋势。故宫的文创产品火遍大江南北,数量已达一万多款,年收入过10亿,让大家都看到古老文化也可以成为当代“网红”的事实。


她认为这是一本颜值高、材料丰、创意足且内容权威的茶日历,特别是加入扫码听音频、看视频的现代化互动形式,让大众用户能够更加深入浅出的学习茶叶知识、感受茶文化的魅力。这本多功能的茶日历在吸引年轻人关注的同时,必然会进一步促进年轻人对茶文化的好奇,用年轻人喜闻乐见的形式让他们接受中国传统茶文化,通过有趣的内容或产品推广中国文化及文创产品,对丰富年轻人的文化生活,传承古老文化都意义深远。


北京锦熹文化传媒创始人刘恩东


北京锦熹文化传媒创始人刘恩东被业界称为“原创故事首席创作师”,他领军的创作团队创作的《大运河传奇》(5卷)入选了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原创原动力”项目等多类奖项。作为一位原创出版专家,他认为“原创是文创的一部分”,一个好的产品是不能脱离文化本身的,这部日历的出版对于中华茶文化的传播有着积极作用。


弘建茶器创始人张兴荣


器为茶之父,弘建茶器是茶具行业里有名的集研发、设计、生产、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企业,业务范围囊括了从对茶器的研发创新到为各类泡茶场景提供解决方案。盖碗茶是一种传统饮茶形式,但从场景需求出发,将盖碗茶便携化,这更能适应当下快节奏的生活状态,让喝茶的限制更少,因而他对典藏版中茶叶小罐的设计给予了肯定,并表示愿意进一步进行深度合作。


北京三只小蜜蜂文创设计公司总经理吴海峰


专注茶行业的品牌梳理、茶叶包装设计的北京三只小蜜蜂文创设计公司总经理吴海峰对于文创产品的“创意”十分看重。他认为,文创产品是基于市场调研,同时让生活艺术化,让艺术生活化的产品,这本日历就符合这个要求。


嘉宾合影。


诚然,文创市场在如火如荼的发展着,茶与文创的结合还存在诸多问题,最突出的一点就是人才。这个模式刚刚起步,大家认识到了茶与文创产业结合的重要性,但文化创意产业属于知识密集型产业,核心是人才,而这却是茶行业的短板。这个问题如何解决还有待各位茶人的思考与努力。


新书揭幕 茶香四溢


新书揭幕仪式。


活动现场还举行了新书揭幕仪式。这本特别的日历自带茶香,让每一天都茶香四溢。


中国农业出版社文艺文教分社编辑李梅作为编辑代表作图书出版介绍。她分别从创作初心、日历内容、制作工艺、创新亮点等方面进行了详细介绍。此外,她还这样形容这本书“当你读累了文字,还可以扫码听一段故事,看一段唯美的视频,信息传达的方式多种多样,可以说是一本真正的融媒体日历” 。



据悉,《有茶时光 2020年茶日历》一书由中国茶叶博物馆馆长吴晓力先生主编,系中国农业出版社与中国茶叶博物馆合作出版的“茶香书香”系列产品项目之一。

全书以全年52周为序,因产茶时节与适饮时节,将六大茶类再加工茶中的52种名茶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深入浅出的介绍了每种茶叶的特点、产区、工艺、泡饮方法、典故传说等。同时,以中国茶叶博物馆的52件馆藏茶具文物介绍结合历代52个茶故事。该日历将记录备忘与阅读陪伴功能进行有机结合,让读者轻松愉悦地认识52种名茶,并对中国茶叶的文化历史有基本了解。 

出品:中华合作时报·茶周刊

监制/安明霞  本期编辑/王 璟

找到约55条结果 (用时 0.006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1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