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茶马古道运的是什么茶

找到约48条结果 (用时 0.012 秒)

蒋跃登:中蒙俄“万里茶道”运的是什么茶?| 东西问

这是一条繁荣、和平的世纪动脉,推动沿线地区发展繁荣,形成多元文化对话,促进民族融合,也将中华文化推向全世界。

全长1.4万公里的“万里茶道”是古代一条以茶叶为大宗商品的长距离贸易线路。2013年,为复兴这条古道,中、蒙、俄三国联合发起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倡议;2019年,“万里茶道”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中蒙俄“万里茶道”运的是什么茶?答案是黑茶为主。湖南安化是中国黑茶之源、茶马古道和万里茶路源点,安化黑茶大约元末明初即在蒙、俄地区出现,万历年间被定为官茶,远销西北。一片古老的“东方树叶”,如何编织起“万里茶道”的传奇之旅?湖南省茶叶协会常务副会长、《中国茶全书•安化黑茶卷》主编蒋跃登近日接受中新社“东西问”专访,对此进行解读。

安化黑茶博物馆。李良兵 摄

现将访谈实录摘要如下:

中新社记者:为何安化黑茶被称为中国黑茶的始祖,中国黑茶发展经过哪些阶段?

蒋跃登:中国黑茶是一类比较特殊的茶产品,它以杀青后发酵为主要特征,长途贩运一般需要紧压,以缩小体积、限定重量。历史上,黑茶主要满足西北游牧民族和国外民众补充膳食纤维、摄取微量元素等饮食需求,因而交易一般由官府主导,以官茶或商茶形式,数量巨大。

历史上,最先达到上述三个要求的只有安化黑茶。唐末以来,安化就因茶树“山崖水畔不种自生”而为外界所知,唐末安化出产的渠江薄片就是紧压茶,史载“一斤八十枚”。明代中晚期,安化输边之茶被确定为官茶,鼎盛时达到年产数十万担的规模,同期历史文献中已明确将安化所产输边茶叶称为黑茶,这是黑茶名称首次出现。

中国黑茶的发展,明代以前是早期,完整的制作工艺尚在探索之中,传统黑茶产品体系尚未形成,产地仅有湖广安化、四川雅安、陕西汉南。明清是黑茶发展鼎盛时期,制作工艺成熟,传统黑茶产品体系基本形成,产地向云南、广西、福建、湖北等地拓展,黑茶产品逐渐销往国外。20世纪以来,中国黑茶生产逐渐向机械化、现代化发展,经营由官方垄断走向市场化。

千两茶踩制。邓吉元 摄

中新社记者:为何说晋商与安化茶人共同开辟了以安化为起点至中俄边境恰克图的“万里茶路”?

蒋跃登:中外茶道主要有中蒙俄万里茶道、海上茶叶之路及循丝绸之路的茶道等三条。中蒙俄万里茶道开辟和运行中,晋商和安化茶人一起建立了茶叶生产运销的完整产业链,从茶园种植预买到茶叶初制精制、茶产品运输、行业管理等,甚为完善;且形成了针对行业和万里茶道经营运作的《行商遗要》、行业禁碑、水运章程等规程。

晋商和安化茶人还参与甚至主导了万里茶道开辟和运营过程中的各项变革,如清前期废除茶马司改行“商茶”、清中期历次西北用兵的后勤保障、清晚期左宗棠茶务改革、民国时期易货贸易和统制经营等。晋商和安化茶人还一起创制了“三尖三砖一花卷”等长盛不衰的传统黑茶产品。

梅山文化生态园。戴爱玲 摄

中新社记者:当前中蒙俄“万里茶道”联合申遗,安化作为南方重要起点之一,提供了哪些资料佐证?

蒋跃登:湖南黑茶文化是“万里茶道”的源头之一。以安化为起点,宋至近代就存在由资江入洞庭湖达汉口,再经襄阳西进或经社旗北上的两条茶道;宋至明代,还开辟了从安化经新化、邵阳、辰州、酉阳、广安等地的茶叶走私及易粮通道;宋至清晚期,也断续维持了从安化达湘潭,再通广州的茶叶运销通道,这些贸易通道最终都汇入中国与世界交流沟通的“万里茶道”。

安化山道崎岖,交通极为不便,晋、陕等外地茶商与当地茶农采取肩扛、马驮等原始运输方式,将采摘初制加工的黑毛茶运至资江沿岸进行精制加工,再运向世界。他们在安化开设茶行、茶庄、茶号达300余家,还参与造桥、修路、建寺等其他公益活动。安化县域境内现存大量古茶园、古道、古拱桥及风雨廊桥、古茶叶作坊、古集镇、茶叶加工厂、古碑刻等茶文化遗迹遗物,充分体现当年“万里茶道”茶市的繁荣。

永锡桥。周德舒 摄

中新社记者:近代以来,“万里茶道”的逐渐没落与安化黑茶的发展历程有何相关性,又具有怎样的代表性?

蒋跃登:黑茶最早“走出去”促成了欧洲饮茶习俗与文化,中国茶叶14至17世纪就出现在中亚、波斯、印度西北部等地,并通过阿拉伯人逐步传播到欧洲。同期,欧洲传教士开始到中国传教,并将中国茶叶及饮茶习俗介绍到欧洲。如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1552-1610)《中国札记》中,就有对饮茶习俗的详细记载。所以中国最早成规模的茶叶出口贸易在明代,而此时作为大宗产品出口的,只可能是已大规模生产的安化黑茶等湖南黑茶,欧洲称之为“black tea”。

此后,直到18世纪红茶创制并出口,进而完全取代黑茶,欧洲人还以“black tea”称呼红茶。当时,在汉口英俄茶叶商战中,英商败北撤离汉口茶市,转移到印度和斯里兰卡开辟印度红茶市场,汉口茶叶港地位受到威胁。而俄商直接向茶农收购、加工茶叶,并改走江海水路海运,由汉水北上的陆路运茶商道逐渐萎缩。1905年横贯西伯利亚的大铁路全线通车,茶叶绝大部分由火车输往俄国,万里茶道淡出历史舞台。

湖南黑茶作为中国大宗茶叶的代表,最早传入欧洲,并促成“下午茶”等生活习性的养成。近代以来,与欧美等地区的大宗红茶贸易、与中北亚地区的黑茶贸易,一直是影响湖南经济兴衰的重要因素。据清代《湖南通志》记载:长沙府所属12县,共产茶约12500吨,其中安化占70%。可以说,安化黑茶蕴含着中华文化的融合力、凝聚力,及“廉、美、和、敬”之精神。

天道山茶园。贺迪清 摄

中新社记者:“万里茶道”的联合申遗,对中国黑茶及其茶文化有何积极作用?

蒋跃登:万里茶道沟通亚洲大陆南北方向农耕文明与草原游牧文明的核心区域,并延伸至中亚和东欧等地区,展现了茶叶成为全球性商品的世界性贸易繁盛期。这是一条繁荣、和平的世纪动脉,推动沿线地区发展繁荣,形成多元文化对话,促进民族融合,也将中华文化推向全世界。如今,茶叶成为世界三大无酒精类饮料之首。

中国黑茶至今仍然保留着旺盛的发展活力。目前安化黑茶持续出口俄罗斯、中亚、欧洲、东南亚、美洲等地,成为中华茶文化影响世界的代表之一。以申遗为龙头深化茶文化遗产保护,既能使濒临倾圮的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和利用,提升民众对遗产的保护意识,也为世界了解中国提供了重要渠道。

茶叶参与了丝绸之路、万里茶道的物资交换与文化交流,万里茶道是呈线状、群体的动态遗产,具有更高的遗产、考古和旅游价值。茶道遗存的建筑文化,以其独特的艺术造诣和时代特征被视为历史缩影,为研究中国对外贸易、建筑历史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体现出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和审美取向。契合全球健康饮茶新趋势的黑茶文化,也将继续融入并引领全球茶文化发展潮流。

受访者简介:

蒋跃登,《中国茶全书•安化黑茶卷》主编,湖南省茶业协会常务副会长,现任安化县万里茶道申遗领导小组顾问、安化县茶业协会会长。2006年至2018年,兼任安化县茶产业茶文化开发领导小组组长,是安化黑茶复兴决策的亲历者和黑茶振兴的指挥者、执行者,参与“万里茶道(湖南段)”申遗工作。

来源:中新社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这,就是青砖茶,今年已1016岁

青砖茶属黑茶,源自湖北,盛行世界,既是全球同享的健康饮品,也是中华文化的亮丽名片。

从制茶技艺在口传身授中实现代际传承,为多民族实践所共享和珍视,到茶叶作为“使者”,通过经贸往来和人文交流,在世界各地广泛传播……一杯青砖茶,千年香,万里传,为文化多样性和文明创造力写下生动注脚。

图丨湖北的青砖茶是中国黑茶代表之一

中国有六大茶类,要说最朴实、默默无名的,要属黑茶。比起白茶、绿茶的清爽,乌龙茶的香,红茶的甜,黑茶往往只能用粗犷来形容。

近年来,随着黑茶刮油脂,降血脂等功效的推广,逐渐受到现代人的喜爱。同时,今冬在年轻群体中兴起的“围炉烤茶”,也让最适合“煮制”的黑茶,引领起茶消费的新风潮。

黑茶最早是作为边销茶诞生的,可追溯到唐宋时茶马交易。

当时的制作工艺,还只能做出绿茶。由于交通不便,茶叶常常需要数月甚至半年之久,才能送达内蒙、西藏等地区。

一路上经过风吹雨晒,干湿交替,让原本的绿茶在微生物的作用下产生了发酵,滋味变得更“浓醇”,形成了最早的黑茶雏形。

到了明代时,黑茶制茶工艺基本形成,成为销往中国西北边境的主力茶。

黑茶在边疆地区广受欢迎,有一个重要原因——当地人以牧业为主,牛羊肉易得,蔬菜水果缺乏。肉吃多了,自然油腻,而黑茶,是最好的解腻饮品,不仅刮油脂,还能获取膳食纤维。由此,黑茶也成为边疆人民的“生命之饮”,如同盐、水、粮食一般。

现代茶学研究对此进行了佐证,同时发现,长期饮用黑茶对人体的血脂、血糖、血压、血管硬化均具有良好的调节作用。

图丨2014-2021年黑茶产量占全国茶叶比例

黑茶在我国六大茶类中的产量,常年位居第三。

现今黑茶产量比较大的主要有湖北(青砖茶)、湖南(安化黑茶)、四川(四川边茶)、广西(六堡茶)、云南(普洱熟茶)等五大产区,同时陕西、安徽等地也有代表黑茶生产。

01

湖北黑茶,外销历史悠久

要说湖北与蒙古、俄罗斯的联系,过去会让很多人摸不着头脑。如若以茶为脉,就能发现它们因为湖北的黑茶——青砖茶联系紧密。

2020年,一段中蒙“羊来茶往”的外交佳话,为两国民间津津乐道,广为流传,成为中蒙友好的绝佳例证。这其中的主打“茶”,便是直到现在,仍受到蒙古人民的喜爱,且是制作蒙古奶茶的必备原料——湖北青砖茶。

图丨正在烘制的湖北青砖茶

而一百多年前,全长1.4万公里,经我国北方至蒙古高原再至俄罗斯西伯里亚腹地的驼道,然后延长至全部欧洲的“万里茶道”上,则是由以赤壁青砖茶为代表的黑茶唱主角。

19世纪下半叶,汉口输出的茶叶占国内茶叶出口量的一半以上,其中的黑茶便以湖北青砖茶比例最大。这也使得赤壁羊楼洞成为了欧亚万里茶道的源头之一。

图丨赤壁羊楼洞是欧亚万里茶道源头

其实,翻开湖北青砖茶的外销历史,可以发现它一脉相承,世代相传,从未断代。

据河北省《万全县志》早在宋景德年间(1004年)朝廷就从湖北调拨饼茶与蒙古国进行茶马交易。

到明建文年间(约1400年)湖北制茶业已经相当发达,制成圆柱体冒盒茶,外面用竹篾做外包装,这就是后来百两茶、千两茶的前身。

图丨明代,湖北制茶业相当发达,制成圆柱体冒盒茶,是百两茶、千两茶的前身

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经过改进紧压茶生产技术,把外形设计成长方体,具有划时代意义世界第一块砖茶在湖北赤壁羊楼洞诞生。

而后,湖北黑茶进入了它最辉煌的黄金发展时期——“长盛川”“生甡川”“昌生”“赵李桥”等一大批湖北著名商号,相继成为万里茶道的开拓者,在沿线开设260余个分号,占据当时茶业贸易的半壁江山,被誉为“万里茶道上的瑰宝”,引领中国茶走出国门,影响世界。

图丨世界第一块砖茶在湖北赤壁羊楼洞诞生,经典延续至今

如今,作为黑茶绝对代表的湖北青砖茶,依旧是北销的主力,主要销往内蒙古、新疆、甘肃、宁夏、西藏等地区,其在内蒙古黑茶市场的占有率近9成。

咸宁赤壁、宜昌等地是它的主要产区。

图丨位于宜昌的长盛川高山茶园基地

11月29日,我国政府申报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成功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项目涉及全国15个省(区、市)的44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湖北有3个项目包含其中,分别是绿茶制作技艺中的恩施玉露制作技艺,黑茶制作技艺中的赵李桥砖茶制作技艺、长盛川青砖茶制作技艺。

图丨湖北黑茶制艺助力“中国茶”申遗成功

可以想见,以湖北黑茶为代表的荆楚茗品,将搭乘“中国茶”申遗成功的东风,架起对外交流的桥梁,让世界看到湖北茶文化、茶技艺的多彩魅力。

02

现代砖茶鼻祖

赤壁青砖茶

羊楼古巷青石幽,洞庄百年木楼秋。

千载修得茶香绕,观音泉韵洗风流。

这首出自《明朝·洞庄颂》的诗,以寥寥28个字,将赤壁羊楼洞的历史风貌、独特韵味勾勒了出来。

图丨羊楼洞的中国青砖茶博物馆

说到赤壁,人们想到的是战火纷飞的赤壁古战场,却鲜少有人知道这座“茶叶圣地”,这座屹立千年的小镇,起于汉晋,兴于唐宋,盛于清朝,作为砖茶的发祥地,乃中国著名茶产业地之一,也是中国茶业第一古镇。

图丨咸宁赤壁古战场

据史料记载早在西汉南北朝时期,赤壁就有了采茶饮茶的习俗。

三国魏时张揖编撰的《广雅》记载:“荆、巴间采茶做饼,叶老者,饼成以米膏出之。”在西汉南北朝时期这种采茶做饼之法其实就是现今饼茶、砖茶的制作雏形,在中国西南的云南、四川、湖北等省沿袭至今。蒲圻(现赤壁)在秦汉间就属荆州南郡,在三国前后分属汉昌、江夏、巴陵等郡。

到了唐代,饮茶之俗风靡全国,茶叶的采摘不仅出于山间野茶,开始出现成片化的茶园。

而蒲圻(现赤壁)的羊楼洞就位于湘鄂赣三省边陲,这给当时的蒲圻茶叶种植与销售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据五代十国后蜀毛文锡于867年著《茶谱》记载:“鄂州之东山、蒲圻、唐年县,皆产茶,大茶黑色如韭叶,极软,治头疼”。宋朝地理志书《太平寰宇记》记载:“鄂州蒲圻、唐年诸县,其民……唯以种茶为业。”

图丨赤壁青砖茶产业发展集团旗下的万亩茶园

而元明时期,特别是明代,强大的明帝国威服四夷,商品经济相当发达,茶叶的需求极大地增长,茶叶逐渐形成工业化的生产,当时的蒲圻(现赤壁)由于其地理优势,居于汉口与岳州两大城市之间,羊楼洞开始出现较具规模的制茶业。

明中期,羊楼洞茶区出产的茶叶为了降低运费、减少损耗和便于长途运输,于是改变了宋代以来用米浆将茶叶黏合成饼状的办法,开始生产圆锥形状的帽盒茶,它便是青砖茶的雏形。

图丨赤壁青砖茶发酵料

乾隆年间,蒲圻(现赤壁)羊楼洞一带每年已可生产边销“帽盒茶”十万盒(八十万斤),羊楼洞因此也成为鄂湘赣三省交界处的茶叶产销集散中心。后来由于长途运输和储存需要,“帽盒茶”被进一步改进为砖茶。

嘉庆二十年(1815)蒲圻贡生周顺倜在他所作的《莼川竹枝词》中以诗词的方式介绍了羊楼洞制作砖茶的细节:“茶乡生计即山农,压作方砖白纸封。别有红笺书小字,西商监制自芙蓉。”

可见至少在嘉庆年间就有成型的砖茶出现。清代中后期随着制茶技术的改进,羊楼洞的砖茶生产日趋成熟。

时间来到近现代。

1843年,俄罗斯商人把淘汰下来的火车头拉到羊楼洞压制砖茶,世界上第一块机制青砖茶在赤壁羊楼洞问世,开启了赤壁青砖茶的科技时代。

19世纪90年代以后,俄商大增华茶进口额,代替英国主宰了汉口的茶叶市场,从1894—1917年,俄商购茶达到高峰,主要购买地在湖北,年需量在90万担左右,主要是砖茶,因而羊楼洞茶在这一时期砖茶生产大涨,形成砖茶生产的高峰。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后,沙俄在汉口和羊楼洞的茶厂停业,羊楼洞茶事受到暂短的挫伤,之后,茶庄主权归于华商,得以恢复。

图丨汉口的巴公房子,见证赤壁青砖茶近现代的兴衰

20世纪20年代,除恢复原有的茶厂外,汉口的“义兴”“聚兴顺”等茶号大发展,采购湖北、湖南的大量老青茶,仍在羊楼洞开庄制砖茶,使羊楼洞茶业具回升之势。

2021年9月来自中国茶叶界的知名专家学者云集赤壁,共同参与“赤壁青砖茶高峰论坛”一致认为:赤壁青砖茶始于公元1006年(北宋景德三年),产自北纬30度线“中国黑茶黄金发酵区——羊楼洞”。

近年来,咸宁市围绕打造百亿茶产业,大做茶“文章”,全市茶园面积达到51.19万亩,年产茶7.81万吨、综合产值130亿。其中,青砖茶产量达6.2万吨,是全国规模最大的青砖茶产区,“赤壁青砖茶”获中国驰名商标,品牌价值超过38亿元,在全国黑茶类排名中列居第3位。

03

六百多年、二十代人传承

湖北青砖茶

湖北黑茶制作技艺中的长盛川湖北青砖茶,起源于鄂西南地区,继承发展在宜昌。

图丨长盛川湖北青砖茶高山茶园

公元1368年(明洪武元年),何氏祖先何德海始创“长盛川青砖茶制作技艺“,首制帽盒茶。

相传,何氏在运送茶叶过程中,天降大雨,茶叶被偶然发酵,发酵后的茶叶口感醇厚、滑润。于是,何氏家族开始研究茶叶发酵工艺,并逐步稳固工艺流程,长盛川湖北青砖茶制作工艺开始出现。

图丨长盛川得到清廷皇家御赐的“红色双龙票”

明末清初,随着万里茶道的兴起,何氏家族与晋商渠家联手扩大经营,得朝廷御赐“红色双龙票”。长盛川湖北青砖茶经汉水,越黄河,行销西北和欧亚各国,衍生出“长顺川”“玉盛川”等50多个川字系列品牌,一度成为万里茶道上的主要流通商品,备受万里茶道沿线各国及地区追捧。

在有的地方,青砖茶甚至可以当货币流通,卢布和银元,都不及砖茶好用。

抗战时期,鄂南长盛川茶庄毁于战火,宜昌长盛川茶庄店面虽然被毁,但其生产依旧持续。

20世纪80年代,何氏建字辈兄弟开始着手在宜昌恢复青砖茶传统制作工艺。

经过精心准备,2013年在宜昌正式成立湖北长盛川青砖茶研究所,传承长盛川湖北青砖茶传统制作技艺。

图丨长盛川园区大门

宜昌,土壤肥沃,红黄壤偏酸,土壤有机质含量丰富,部分土壤含人体必需硒、锌微量元素。特别适合优质茶叶生长。

根据2015国家茶叶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对长盛川湖北青砖茶的检验报告显示,水浸出物的含量为30.6%,比国家标准高出9.6个百分点。较高的茶水浸出物和游离的氨基酸造就了长盛川青砖茶汤色红亮,陈香浓郁,回甘明显的品质特点。

图丨长盛川青砖茶汤色红亮

传统长盛川湖北青砖茶从采摘到包装有77道工序,全由手工完成。

在600多年发展历程中,其加工工具和工艺虽然经过多次改进,但传统制作技艺一直保留下来,即使今天使用机械化生产,渥堆、干燥、包装等工序仍然保持传统手工艺。

图丨湖北青砖茶的传统制作技艺一直保留下来

如今,长盛川湖北青砖茶已再次走出国门。先后在法国、乌克兰、蒙古国、俄罗斯、澳大利亚、阿联酋等数十个国家开展经贸文化交流,将青砖茶文化带到了世界各地。

04

生命之饮,亦是世界之饮

300多年前,“万里茶道”从湖北赤壁羊楼洞出发,直达欧洲,形成古代一条以茶叶为大宗商品的长距离贸易线路。

2013年,为复兴这条古道,中、蒙、俄三国联合发起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倡议;2019年,“万里茶道”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中蒙俄“万里茶道”运的是什么茶?答案是黑茶为主。

图丨中蒙俄“万里茶道”运的以黑茶为主

中国茶叶14至17世纪就出现在中亚、波斯、印度西北部等地,并通过阿拉伯人逐步传播到欧洲。而此时作为大宗产品出口的茶叶,只可能是已大规模生产的青砖茶等黑茶,欧洲称之为“black tea”。

此后,直到18世纪红茶创制并出口,进而完全取代黑茶,欧洲人还以“black tea”称呼红茶。

图丨黑茶最早“走出去”促成了欧洲饮茶习俗与文化

湖北的青砖茶作为中国大宗茶叶的代表,最早传入欧洲,并促成“下午茶”等生活习性与文化的养成。

先说蒙古。一直以来,面粉、肉、砖茶,是蒙古人不可缺少的三种食品。

北方高寒,多以肉食。“以其腥肉之食,非茶不消,青稞之热,非茶不解”。以其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功效,成为北方草原各族人民的生活必需品,被誉为生命之茶。

为了消解牛羊肉之腥、均衡营养,蒙族同胞每天将砖茶加入牛羊奶中一起煮,制成奶茶饮用。

图丨蒙族同胞每天将砖茶加入奶中,制成奶茶饮用

当每一个草原蒙古人家把青砖茶放进滚沸蒸腾的炊具中,飘起袅袅清香的时候,生活的满足感定会油然而生。

而这,竟是几千里外湖北长江边的茶农、茶工、茶商们千百年走出的茶马古道,孕育出的一个民族浓厚的奶茶文化。

图丨赤壁羊楼洞古镇

俄国学者阿·马·波兹德涅耶夫在他的《蒙古及蒙古人》中记述——

呼和浩特的商业中,自古以来最主要的项目就是茶叶,而茶叶之中又以砖茶,尤其是二十四块一箱的砖茶为主。这种茶叶几乎总是专门供给当地的汉族居民和土默特居民用的。

奇怪的是,“在归化城和归化城周围地区,除了这种二十四块一箱的砖茶,可以说从来就不饮用其他的茶叶,再富有的商人和牧民也都不喝白毫茶和花茶,而只喝这种砖茶。由于这种风俗习惯,就在最多不过十年以前,这种砖茶在归化城的销售量竟达四万箱。”

这一记载有力地说明了生活在内蒙古的蒙古族汉族饮食文化的接近性和对青砖茶的依赖性有多么趋同。

图丨青砖茶是蒙族人民的生活必需品

而更北边的俄罗斯,相对于中国来说,饮茶的历史不算太长,但茶在俄罗斯民族文化中却同样占有重要位置。

有史料记载,最早进入俄罗斯的茶叶是蒙古可汗作为礼品送给俄国沙皇的中国茶叶。俄国沙皇一饮上瘾,从此茶便堂尔皇之地进入了俄罗斯宫廷,随后又扩大到俄罗斯贵族家庭。

到如今,俄罗斯俨然成为是世界主要茶叶消费国和进口国之一。俄罗斯人每年的茶叶消费量是美国人的6倍、中国人的2倍。

图丨茶在俄罗斯民族文化中占有重要位置

历史学家阿列克谢·沃雷涅茨在《俄罗斯星球》上发表的一篇文章中写道,“到19世纪中叶,所有社会阶层,从贵族到最穷的农民都在喝茶。”

可以说,饮茶,将俄罗斯各个阶层的人联系在了一起。

从饮茶形式上来看,与中国人的香茗一杯,细品慢饮不同,俄罗斯人喝茶,不是为了解渴,也不是为了待客或消遣,他们喝茶时一定要伴以大盘小碟的蛋糕、烤饼、馅饼、甜面包、饼干、糖块、果酱、蜂蜜等“茶点”,将饮茶作为佐餐的重要部分。

图丨俄罗斯将饮茶作为佐餐的重要部分

在俄罗斯有“无茶炊便不能算饮茶”的说法。茶炊,即喝茶用的热水壶,装有把手、龙头和支脚,是俄罗斯茶文化的代表。

每当主人将茶炊端到桌上,那茶香便飘得满屋生辉。尤其是在寒冷的冬季,窗外大雪纷飞,屋里炉火正红,摆上铜茶炊。一会儿便喷出蒸气,吱吱作响,再搭配桌上放着的面包、方糖、果酱及各种甜食,那种感觉真是好不惬意。

只有这样,俄罗斯节日的气氛、人间的亲情才得以尽情喧染。

图丨俄罗斯有“无茶炊便不能算饮茶”的说法

05

湖北“青砖”变“轻砖”

中国黑茶至今仍然保留着旺盛的发展活力。

无论从历史还是现实来看,湖北的青砖茶无疑是黑茶王国的开辟者、先驱,有理由顶戴万千瞩目的皇冠。目前青砖茶持续出口俄罗斯、中亚、欧洲、东南亚、美洲等地,成为中华茶文化影响世界的代表之一。

过去,喝青砖茶需先用茶刀或茶锥从砖茶的边缘撬开,顺着茶叶的纹路慢慢将砖茶一层层地拨开,然后将砖茶放入大容量紫砂壶中煮制。但这也成为青砖茶消费的核心痛点——对于生活节奏求快、求便的年轻人来说太过繁琐,他们大都不愿将时间花在撬砖、煮茶上。

图丨过去喝青砖茶需撬砖、煮制,太过繁琐

青砖茶走过了几百年,已经有了一定的文化底蕴。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市场对青砖茶的需求也不一样了。怎么让青砖茶“轻起来”,是湖北一直在做的努力。

如今的青砖茶,早已不再是原来的一块“板砖”,它变得越来越轻、越来越时髦、越来越受年轻人的喜爱。

围绕“青砖”变“轻砖”,近年来,湖北已开发出青砖茶袋泡茶、巧克力砖茶、速溶茶、凉茶、奶茶、茶雪糕、茶面膜等300余种新型产品和衍生产品。与此同时,湖北茶企们将年轻化的语言文案融入传统青砖茶,也让古老的青砖茶有了新样态。

从创“轻”到创“新”,改变的不仅仅是古老青砖茶的重量、煮茶的方式,更重要的是引流年轻人认识青砖茶,品尝青砖茶,感受健康味道。

图丨趣味青砖茶,颇受年轻人喜爱

万里茶道远,文化济世长。

湖北的古茶园、古茶号林林总总,老茶厂、老字号起起落落,古茶道、古长亭隐隐约约,无一不述说着青砖茶的故事。

茶砖铺路路万里,没有走不到的地方,砖茶飘香香千年,没有打不开的心扉。

青砖茶是湖北的心、历史的印。

大千世界,只此青砖。

来源:请你喝杯湖北茶

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普洱茶到底纯料好还是拼配好?

导语:普洱茶流行,不过而二十来年间,从懵懂到认知,从小白变大神,我们经历、并附和了许多概念,从产区到山头、从古树到高杆、从毛茶到年份、从拼配到纯料......

正因为世间没有绝对,所以大家各执一词,至于那个好那个坏,正如佛家那句偈语: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以下为正文

不要当什么理中客。什么纯料也好,什么拼配也可以,普洱茶就是拼配好!

拼配茶自古就有,现在最早的记载是1825年阮福的《普洱茶记》:其入商贩之手,而外细内粗者,名改造茶;所谓的外细内粗,就是普洱紧压茶外面用较嫩的茶撒面,因为嫩茶柔韧性好,粘性强,可以包住紧压茶的外面,里面就用较为粗老的料就行,当前拼配的普洱茶都有这个特点,外表细嫩,显毫,里面的料较为粗老,如果外面不用细料,直接粗老的压,往往就会存在压不紧,压制不成形的情况。

也就是说早在1825年前就有了拼配!

拼配最早源于古六大茶山

认为拼配茶不高端的傻缺相当多,而实际上普洱茶的驰名于世的那些老茶都是拼配茶,比如50年代的大红印,大名鼎鼎的福元昌,宋聘号,88青,73青,97水蓝印,六星班章孔雀,大白菜无一不是拼配茶。

纯料是原料角度,拼配是技术角度,本身二者就没什么可比性,有人偏偏要拿来比较,脑子瓦特了!

纯料是个伪命题,实际上应该归入天然拼配这一块,因为古树纯料都是混采,不分等级,嫩的老的常常混杂,从这一角度而言,必定是拼配无疑。

我们常常说的拼配是人为的将不同产区,不同级别,不同品质的原料进行搭配,以便降低成本,提高品质,有人觉得降低成本好刺眼,实际上所谓的古树纯料降低成本的方式直接是假冒伪劣,商人吗,做茶降低成本情有可原,但是比起所谓古树纯料,拼配要有节操的多。

如今存世的老茶都是拼配的

普洱茶天然和拼配就挂钩,纯料才是红绿茶乌龙黄茶白茶追求的,很多中国茶都以细嫩,极品芽头为追求,这才是真正的纯料,古树纯料和人家比起来渣渣都不是,有图比较:

为什么普洱茶天然和拼配挂钩,第一因为它是紧压茶,第二因为它是后发酵茶,特性是越陈越香。

紧压茶有个压制适度的问题,都是嫩茶压,压得太紧,撬不动,喝得时候非常麻烦;都是粗料,压不紧,很容易就散架了,必须得老嫩搭配,才能压得松紧适中。普洱茶为什么要压呢?方便运输,加大运量,当年普洱茶是边销茶,运到边疆路途凶险,茶马古道,能装多尽量装多,于是就选择压紧运输。结论就很明显了,先有紧压后有拼配。

拼配是压制无意中带来的结果,不过很正常了,在人类历史上,很多技术成果都是副产品,无心插柳柳成荫。

越陈越香的发现和发扬光大更加壮大了拼配,要后发酵,要拼配,必须有一个清晰的发酵梯次,要老嫩,苦涩柔和,香甜结合。如果原料单一,比如都是芽头,口感单一,发酵过程漫长,芽头由于内含物丰富,在后发酵中时最难转化的,滋味会长期苦涩,有人可能不以为然,觉得芽头内含物不丰富,大哥,那是不耐泡,不是内含物不丰富。

压制成饼,必然要求原料不能单一;粗老料才内含物不丰富,不过耐泡,还很容易发酵转化。梗最容易发酵完毕,接下来时黄片,接下来时壮硕料,接下来时中等嫩度的原料,一直到芽头,转化时间逐步拉长。

梗发酵完了有黄片,黄片完了有壮硕的料,这样犹如后备军一样缓缓不断的跟上,可以保证转化的同时滋味提升,普洱茶可以越陈越香,所以普洱茶必须要拼配。

推崇古树纯料是典型的绿茶思维,早就应该摒弃,什么拼配纯料各有千秋更是扯淡,标准的和稀泥,该是什么就是什么,以为自己一分为二,很辩证客观吗,幼稚!

这才是纯料,都是单芽,比起什么单株纯料来说,高级太多;

纯料还是一门智商税,很多人到现在都不醒悟!

智商税这东西,比起国家的正常税收,可谓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悄无声息间你就交了,还得乖乖的交,交了还不知道。智商250的人都不免交,何况大部分的人智商远远达不到250,具体的缴纳途径就是利用你的无知和弱智。

百度百科云:智商税,又称低智商税,网络流行词,是指由于在购物时缺乏判断能力,也就是低智商的表现,花了冤枉钱,这些冤枉钱就被认为是缴了低智商税。

因此,凡事交智商税的人,都是低智商的表现,简称弱智!热水瞬间变凉水的55度杯,一度非常受欢迎,据说还很获得过很多大奖;卵用都没有,价格死贵死贵的减肥达人最爱疯狂甩脂机,除了让你感觉到自己的小肚子在动以便聊以自慰外,没有任何效果;至于什么瘦脸仪,减肥茶更是侮辱智商了;据统计,女性是智商税的重灾区,女同胞们,可注意了!纯料,堪称普洱茶行业最大的智商税!举一个很形象的例子就是,有人拿着刚刚发酵,新鲜出炉没有勾兑的散装白酒和你说,瞧瞧,我这酒,原汁原味,比得过茅台,五粮液。你自己体会一下!

纯料,本来就是一个争议性很大的话题,如何定义纯料,如何确定原料范围本来就是一个跳跃性和跨度相当大的难题。因为从根本上说茶叶所处的的光热,土壤,水分等等条件时时刻刻都在变化,导致即便是一棵树上的茶叶内质也会不同。尽管单株派认为自己才是真正的纯料,然而单枝,单叶,单芽的人很不服气,难不成你比我还纯?

伪纯料,布朗山区范围这么大,这能算纯料?

后来有人认为,一个寨子的就算纯料了,一个山头的也是纯料,至于勐海古树纯料也是勉强可以的,乃至于云南古树纯料都大行其道,人家美其名曰:茶性相同的茶,就是纯料,都是云南的茶嘛,茶性有什么区别?瞬间就是五雷轰顶,这浆糊逻辑,典型的模棱两可和和稀泥,茶性相同,那方面的茶性?

越解释范围越大,越解释越乱,照这个道理来讲,几乎所有的大厂拼配都可以称得上纯料,甚至比市场上大部分的纯料还纯,特别是台地拼配,人家不是说了吗,茶性相同,台地茶难道茶性不同吗?老弟,下次喝纯料搞清楚来源再说!纯料,实际上是一种低技术,低门槛的粗放型产品,除了宣扬原料(主要是古树)可能存在的牛逼,其他一无是处,和农村的散装白酒一个档次。某些纯料派还杜撰普洱茶自古以来就是纯料的传闻,颠倒是非,居心叵测,恰恰相反,普洱茶可能初始诞生的时候是纯料,但早早就用拼配提升内质了。最重要的证据就是阮福的《普洱茶记》:其入商贩之手,而外细内粗者,名改造茶;外细内粗,这不就是撒面,心茶吗,改造茶不就是拼配的结果,这个记载在清朝中期就已经有了,可见拼配茶的悠久历史!

《普洱茶记》普洱茶拼配的重要文献

纯料怎么搞?摘点鲜叶,摊凉杀青晒干,进厂蒸压,稍微检剔一下,蒸蒸揉揉烘干整个外包装纸张就OK了,中间环节基本少得可怜,生产卫生环境基本无从知晓,质量品控基本海市蜃楼。你见过那个纯料企业宣扬自己车间多干净(很可能车间都没有,代加工的)?连加工过程不落地这种基本要求都拿来大肆宣传,至于古法制茶更是子虚乌有,所谓的古法也就是石磨压茶,手工制茶也就存在于视频图片中,其他的就不知所云了!

搞定了原料就能搞定一切,至于以后的深加工,再加工过程,呵呵,谁管?谁关心?消费者又不注重这些,茶鬼发烧友更是只盯着原料,省事省力省成本,代加工一下,收工!这就好比说,我打到一尾鲜鱼,告知众人,今晚的鱼汤肯定好喝,众人肯定犯嘀咕:你小子手艺行吗,搞砸了,喝毛线的鱼汤?纯料派的思路就是这样,我只要打到鲜鱼,就肯定能做好鱼汤,甭管我手艺多烂,反正就行!管杀不管埋啊!何况,现在很多纯料派手上拿着一堆臭鱼!

杀青

纯料门槛之低,只要两条腿的活人就能办到,拿钱上茶山收点茶压制完了就大功告成。而拼配则门槛则相当高,最起码的两点,一者需要丰富的库存,二是必须依赖娴熟的拼配技术以及技术的传承和积累。

丰富的库存需要来自各地各产区的原料, 不然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原料拼配技术再强也没用。但库存需要极为深厚的资金,要知道普洱茶的库存消化率非常低,所需时间非常漫长,也就是说你回拢这部分资金需要很长的时间,要是碰上个行情惨淡期,现金流断链,就只能关门大吉了。当年行业内一龙头企业2007年收了8.9亿的原料,一直亏损到了2012年底。因此在普洱茶行业,没钱就敢做库存,等于作死!拼配技术不是一朝一夕炼成的,要熟知各茶区的原料特性,以及其相融合的结果,反复调试反复验证,既要经验的累积,也要人才的储备,最好有技术传承和沿用,特别是成熟得配方,这东西和中药得秘方有一拼。大益的7542配方炉火纯青,低端的一些数字唛号陈化几年都可秒杀其他企业,乃至于成为古董登上舞台,好不风光,便是此理!

拼配茶在后期陈化中更优秀

尽管很多企业对于自己拼配的产品相当自信,但拼出来的东西之小儿科,真乃令人观止。一款茶,同一泡,可以泡出完全不同的两个味,根本融合不起来,就像两只手撕你的嘴巴一样,非常难受;有的茶苦的要死,也不丢点柔和的茶,老叶,梗之类进去降低苦味;要不就是涩的要命,不搞点回甘度好,甜柔的茶中和一下。拼配是跟着感觉走,九分天注定,一分靠打拼。而纯料根本不用考虑这些,什么库存,毛线,压完茶卖了行了!技术,不存在的,根本不需要什么技术,原料是什么样,就是什么样,这就是纯料!

话说纯料派当年也是压力山大啊,拼配当道,大厂有钱,家大业大,如何竞争?

诀窍来了,摸黑拼配,拼配是以次充好,用低层次原料拼配出高品质口感,台地农残超标,屌丝小白才喝拼配,有钱有身份智商高的人才喝纯料。最后发展出了茶圈子的著名鄙视链:古树纯料鄙视大厂拼配,这才为纯料打开市场空间,吱吱,真人才啊,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那些年,纯料甚嚣尘上,一副打倒拼配,在拼配身上踏上一万只脚的架势,纯料是普洱茶的未来这种口号都喊得出来,现如今某大师都在呐喊,中毒太深,病入膏肓,无可救药。

88青就是典型的拼配茶

纯料还罔顾普洱茶的特质以及属性!普洱茶的特性和生命是什么?是越陈越香,是发酵,是转化,这就需要内质的醇厚,以及层次有序的发酵梯次,这就需要拼配。内质薄的茶必须加浓强度厚的茶搭配,老叶黄片多了要加点嫩芽,嫩叶提一提厚度;梗发酵陈化快,必须有老叶,中壮叶片,嫩叶,芽头作为后备发酵梯次继续转化;景迈茶不耐泡陈化几年容易掉水,加点布朗就可以增大后转化空间。

纯料就麻烦了,没有拼配,发酵梯次混乱,可能内质还单一,陈化速度快,后转化空间小,尽管有些走狗屎运的纯料茶阴差阳错之下会有较大的转化空间,但代价是大部分的纯料茶变化的单一,生命的短暂,以及品质丰富性的缺乏。所以要喝普洱茶的一山一味,不如直接喝散茶,这才是原汁原味,压制成型了,不免压的不均匀,这边紧那边松,影响到口感,何必喝什么纯料呢?纯料肥了茶农,弱化了品牌建设,导致普洱茶行业最低端的竞争!

纯料拼的是什么,原料!于是大家就开始抢原料,上山下乡一波流,炒完班章炒冰岛,炒完昔归炒懂过,炒完困鹿炒曼松,炒完刮风寨再炒薄荷塘。茶农赚的盆满钵满,原料价格被抬得老高,自己一看玩不下去了,换地方,茶山的候鸟和民工,好不凄凉!这些年,纯料市场没有成就一家那怕稍微有点知名度的企业,还是皮包公司小作坊,茶山流窜作案,反倒成就无数的村寨以及公共品牌,这不仅拉抬了整个普洱茶源头的成本,造成终端盈利困难,而最大的副作用则遗祸整个市场,那就是假冒伪劣的泛滥成灾,难以遏制。

纯料会导致唯原料论

为什么说纯料是普洱茶行业最大的智商税,从历史、技术以及营销角度,它都是极端的low以及上不了台面!不仅坑了消费者,坑了商家自己,未来还要坑茶农,坑整个行业,大家都得交智商税,不交还不行,毕竟一条产业链,都成栓一起的蚂蚱了,还能咋滴?

呜呼哀哉,可悲可叹!

——本文来自小小发酵师,感谢作者付出。

找到约44条结果 (用时 0.004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4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