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茶旅第一镇

找到约1,649条结果 (用时 0.031 秒)

中国富锌富硒有机茶之乡永安镇,“茶旅一体”打造森林康养旅游小镇



  近几年来,永安镇始终坚持“茶旅一体化”发展思路,大力发展茶产业和旅游业,该镇因茶而兴、因茶而富,先后荣获了“中国富锌富硒有机茶之乡”“中国十大最美茶乡”“国家级出口茶叶质量安全示范区”等殊荣。那么“十四五”时期,永安镇作为我县最大的茶旅一体化乡镇将如何抢抓发展机遇,围绕开好局、起好步抓实各项工作,促进地方高质量发展呢?专栏《开局话发展书记镇长谈“十四五”》今天专访了永安镇党委书记王鹏。



  永安镇位于凤冈县西北部,距县城35公里,辖三村两社区,有群众6400多户28000多人。作为我县最大的产茶大镇,“十四五”期间,该镇将坚持“茶旅一体化”发展思路,立足资源禀赋,做足茶文章,促进地方高质量发展。



  永安镇党委书记王鹏:一是打造“双有机”战略实践样板。我们永安镇有6万亩生态茶园(其中有机认证茶园2.08万亩),有100多家茶企,以此为基础有信心有底气在“双有机”战略实践中树立新标杆、打造新样板。今年我们将再一次申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国家创新实践基地,不断健全“3+2”(即:镇、村、组+茶叶加工企业+茶农两个利益主体),大力开展“农民思想文化革命、茶叶精深加工技术革命、农资产品市场革命”三场革命,坚决守住凤冈锌硒茶安全底线,守住凤冈出口茶安全底线,给世界一杯干净茶。二是主要从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率先破题。“十四五”规划首战主要是全面开启乡村振兴,我们将在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健全防贫监测预警帮扶机制基础上,紧紧围绕有序推动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以坝区建设为依托,以农业产业发展为主线,以提升“十百千”乡村振兴示范点建设为重点,以文明(卫生、生态)村寨创建为抓手,积极打造“农旅一体、茶旅一体”的现代乡村振兴示范点。三是我们主要从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新路。永安镇紧紧围绕世界锌硒茶生产出口基地、中华茶旅第一镇、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和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创建目标。持续巩固茶叶产业主导地位,认真做好“茶文章”。在一产上,以6万亩生态茶园提质增效为重点,不断扩大有机茶园认证面积,全力守好茶产业生命线。在二产上,将持续培育壮大龙头企业、规范管理中小型茶叶加工企业,鼓励茶企开展设备和加工工艺改进,推进茶叶精深加工,培育壮大茶叶出口规模,推动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在三产上,我们将以“茶旅一体”为抓手,做深做实禅茶瑜伽、森林康养、乡村旅游等产业,奋力打造森林康养旅游目的地。



  县委十二届十三次全会提出“八个走前列”和“两个上台阶”的工作目标,对标目标任务,永安镇将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重点从调优产业结构提质量、做强康养旅游求突破和抓项目建设强动力三个方面重点发力,推进“生态工业化、城乡一体化、农业现代化、茶旅一体化”,奋力实现既定目标任务。



  永安镇党委书记王鹏:一是聚焦产业结构提质量。在茶园改造升级、产业精深加工上下功夫,推动茶叶精深加工多元化,积极推进“村社合一”,实现茶叶专业合作社深度发展,今年我们将力争茶叶出口达到7亿元以上,确保茶叶综合产值同比上升5%以上。同时,在大力发展蚕桑、“稻+”、辣椒、大葱、食用菌、烤烟、精品水果等产业上做文章,因地制宜发展家禽和畜牧养殖业,不断填补产业空缺,充实产业结构。二是聚焦康养旅游求突破。依托镇域生态优势和产业特色,以茶产业为主体、康养旅游为载体,深入挖掘茶旅文化、丰富茶旅内容、打造独特的茶旅品牌。以森林康养基地建设、乡村旅游重点村创建为契机,积极开展乡村旅游标准化创建工作,挖掘打造本土特色餐饮品牌,推进全镇餐饮和住宿等服务业健康发展。三是聚焦项目建设强动力。永安镇以“十四五”规划为契机,科学谋划编制项目并积极向上争取,为“十四五”发展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奠定了坚实基础。今年我们永安镇共编制“十四五”项目71个,其中挤进省级项目库8个、市级项目库11个、县级项目库54个。


  今年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聚焦既定目标,永安镇着力在防风险守底线、抓质量保安全、抓发展开新局等方面下功夫,抓实抓细各项工作,为“十四五”规划发展开好局、起好步。



  永安镇党委书记王鹏:我们镇将围绕三个方面做好开局和起步。一是全力防风险守底线。按照“六保六稳”总体要求,坚决禁止违规新增债务,全面完成“清欠”工作。继续推进“双控”体系建设和“六级六覆盖”网格化管理,强化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围绕社会民生、立足财政实际、顺应群众关切,办好民生实事。二是全力抓质量保安全。以抓茶叶质量安全为核心,以品质提升及项目建设为支撑,强化茶园统防统治,加大茶园日常巡逻密度和违规行为查处力度,督促茶企清洁化生产和工艺提升,促进茶产业高质量发展。三是全力抓发展开新局。坚持以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为抓手,推动项目建设比拼年、招商引资竞赛年工作目标任务落地落实。加大项目对接争取力度,及时顺应政策调整编制新项目,确保规划项目及早落地落实。主动拓宽招商引资渠道,广泛开展招商活动,全力确保各项经济指标实现预期目标。


  (来源:凤鸣高冈)

凤冈茶旅一体化:让茶业成为发展旅游的突破口

凤冈县位于贵州东北部,是遵义的东大门。近年来,凤冈县先后获得“中国富锌富硒有机茶之乡”、“中国名茶之乡”、“全国重点产茶县”、“全国特色产茶县”等称号。目前,全县已拥有茶园总面积达31.2万亩,年产茶叶1.5万吨,产值达9亿余元。现有的3.18万亩有机茶园,是迄今西南地区最大的有机茶生产基地。茶已经成为凤冈县群众增收致富来源最大、覆盖面最广的产业。

凤冈原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地方,旅游发展较为滞后,直到2006年5月,凤冈县旅游局方才正式成立,如何寻找发展旅游的出口摆在首要位置。凤冈有着极其丰富与独具特色的茶文化底蕴,但当时在旅游业中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反映与展示,地方茶艺、茶俗逐渐淡化。因此,挖掘与展示凤冈的茶文化成为了重要任务。凤冈旅游局意识到依托凤冈种种茶文化习俗,可开展以茶文化作为内涵的茶业生态旅游,可让游客置身于飘香的生态茶园和浓厚的少数民族茶文化氛围中,通过开展观赏独具特色的民族茶艺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使游客感受到头顶蓝天白云、背靠青山绿水的惬意和体会到回归自然、亲近自然的情趣。

 

从2006年开始,凤冈县以永安镇田坝村为中心,开始着手打造凤冈“茶文化乡村旅游区”。田坝村座落在茶海之中,又拥有万亩茶园,故也被称为“西部茶海之心”。如今,这里不仅种植有机茶,还在茶园中套种桂花树,依靠茶林相间的独特精致,逐步从单一的茶产业向茶旅一体化方向发展。茶海之心被评为国家3A景区,茶园被自然的地形分割,高低错落,深浅有致。茶中有林、林中有茶、树中有花,茶林相间,行走在茶海之心,在惊叹这里茶气飘香、百花争艳的同时,游客们还可以亲手摘茶、制茶,喝上自己动手制作的茶叶,并将劳动果实带回家让亲朋好友品尝,充分感受到无穷的乐趣。

目前,茶海之心拥有陈氏茶庄、仙人岭茶庄、迎春茶院等近40家生态茶庄,这些茶庄各具特色,大大“给力”茶叶生态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一次接待游客住宿可达600余人。精致茶庄的发展,已成为凤冈乡村独特的旅游配套服务设施。茶庄主人系列化的“原生态”待客环节,如今已成为游客修身养性、休闲娱乐的极好之地。

 

为营造茶乡氛围,凤冈县将茶文化元素融入城镇化建设当中来,绘制茶文化标语,形成“茶树”遍地、“茶”字遍街,处处茶影的茶乡特色。目前,田坝、太极洞、中华山等景区茶叶覆盖面积达到80%以上。同时,选择部分土地打造人文景观,种植祥龙、凤凰、太极等图案种植。建成观光体验茶园1万余亩,人文景观40余处,形成“茶中有林、林中有茶”的独特景观。并重点挖掘以茶为重点的历史民俗文化,包装成符合现代旅游理念的原生态文化。

 

八年来,凤冈县在坚持大力发展茶叶产业的同时,积极打造“中华茶旅第一镇”,实施“茶区景区一体化、茶旅基础设施一体化、茶旅文化一体化、茶旅品牌一体化、茶旅茶品一体化”的生态旅游发展模式,成功打造了“春采茶、夏观荷、秋览桂、冬游林”式的四季有风景、移步亦换景的旅游大景区,构建了茶区集“一观、二闻、三采、四炒、五品、六膳、七娱、八购、九学、十住”于一体的体验式旅游,受到全国各地游客的青睐。

凤冈县旅游局副局长熊玉飞介绍,当地茶旅一体化规划的重点体现出“茶”字,即要以茶为中心,又要以凤冈民族茶文化为重点,结合茶叶生产的特点,宣传当地的民俗与茶叶风情,让客人在“游”中真正领略到博大精深的茶文化。凤冈县探索出“走进茶海之心·感受茶庄心灵之旅”生态旅游发展特色之路,从事业接待型迈上了市场化发展的道路。“茶旅一体”的发展模式丰富了旅游活动内容,也适应了居民消费的升级需要,在带动茶农脱贫致富的同时,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在凤冈田坝,每年因旅游相关带来的茶叶的销售收入在5000万元左右。在茶叶种植加工快速发展的基础上,凤冈茶产业从简单的“种茶”、“卖茶”、“喝茶”向茶叶生产、加工、销售、休闲、娱乐一体化发展转变,茶产业与加工业、文化业、旅游业、服务业相融合,围绕茶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  

 

当地传承和利用民间原生态推推灯、丝弦灯、长短唢呐为主的茶庄歌舞表演和土家族油茶体验活动,深受游客喜爱,成为推介凤冈茶旅产业的名片。“茶旅联姻”则是凤冈旅游产业的又一发展趋势。凤冈正在利用茶海之心景区环境优美,特别适合自驾游、山地自行车运动、登山健身、徒步等休闲体育项目这一实际,积极发展体育项目,积极探索“旅游产业与体育产业相结合”的发展之路。

 

 

探访“中国白茶第一镇”

福建“八山一水一分田”,发展特色现代农业的资源禀赋得天独厚。近年来,福建走特色路、打特色牌,发展茶叶、蔬菜、水果、水产、食用菌等十大乡村特色产业,已走出一条独具福建特色的乡村产业振兴之路。

中国白茶第一村—柏柳村(记者 龚雯摄)

东经120度、北纬27度——这是福建省宁德市福鼎市点头镇的地理坐标。一如葡萄酒的“黄金纬度”,神奇的北纬27度成为福鼎白茶的“黄金纬度”,这里盛产中国白茶。

点头镇依山傍海,是国家级茶树良种福鼎大白茶、福鼎大毫茶的原产地,被誉为“中国白茶第一镇”。近年来,点头镇以茶产业为抓手促进乡村振兴,推进中国白茶特色小镇建设,成为全国知名的特色小镇。

中国白茶第一镇福鼎点头镇茶青交易场景(朱乃章摄)

走进“中国白茶第一村”点头镇柏柳村,耄耋之年的“福鼎白茶制作技艺”唯一一位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梅相靖,正端坐屋前与人弈棋。他的身后,古老的“白茶作坊”古朴典雅,似乎在诉说着“中国白茶在福鼎”的那段峥嵘岁月。

一位返乡企业家的“生态茶图景”

点头镇白茶历史悠久,当地盛传,自北宋始,福鼎白茶就是皇家贡品,品味甚佳且产量极少,仅在太姥山上有几棵母茶树。

20多年前,出生于点头镇翁溪村的纪相炳最犯愁的一件事就是:家乡的茶叶有优良基因,却种在深山难卖出。

由于熟谙白茶蕴含的价值,以及种植技术,彼时在天津创业的纪相炳萌生了返乡制茶,并提升白茶品质的想法。

点头镇翁溪村村民纪相炳返乡推动白茶产业发展(记者龚雯摄)

2004年,纪相炳回到翁溪村,将1968年的牛埕岗旧知青茶场流转过来。他说服周边村民流转出自家茶园,加入高标准白茶种植队伍,给予每亩茶园资金补助和技术、肥料支持,并以高价收购茶青,种植面积从最初100多亩扩大到现今的1600多亩。

回忆最初在村中四处游说的场景,茶农们的抗拒和不理解令他印象深刻。后来,纪相炳与茶农签订保障合同,才有了茶农的陆续加入。

牵起村民的手,纪相炳按自己的思路开始实施“振兴茶村”的远景目标。

十几年来,村民们都吃了“定心丸”,今年48岁的纪相炳也有了新想法:不仅要将生态茶种植全覆盖,还要打造村民参与、活态呈现茶文化的“东山下茶人村”,将高品质白茶送出去,把茶客、游客引进来。

如今,他创办的纪生缘(福建)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从生态种植、传统晒制到“茶旅融合”,成为白茶行业的全链条龙头企业。他带头成立的福鼎市翁溪白茶专业合作社社员稳定、茶叶优质。

点头镇茶园葱茏(纪相炳供图)

通过纪相炳的带动,村民每亩白茶每年的收益能达到18000元,还能通过“东山下茶人村”项目统一改建的住房收租。此外,他们在纪生缘公司上班、做茶,经过口口相传,改变着种茶理念和乡村共建观念。翁溪村共4000多亩茶园也跟上无公害、生态种植步伐。

寒露时节登临纪生缘白茶生态观光园,遥望太姥山薄雾笼罩,及近茶园葱茏、漫山遍野,套种的桂花树飘香,前来野炊、摄影、感受福鼎白茶种植文化的茶客不曾间断。

纪相炳正将这里的一切通过抖音短视频传播出去,吸引了2.3万粉丝,为后续替村民直播带货做准备。“这里山美、茶美、人有情,共同富裕可以在翁溪村达成。”纪相炳信心十足。

龙头企业的产业驱动力

近年来,点头镇立足福鼎白茶核心产区、闽浙白茶交易中心等优势,促进产业集聚。目前,全镇入驻茶叶加工企业239家,注册茶叶门市店1300多家,白茶商圈初具规模。

白茶龙头企业成为推进点头镇白茶产业新模式诞生、新技术发展的重要力量,直接或间接地推动了群众增收致富。

坐落于点头镇的“中国白茶窖”(记者龚雯摄)

坐落于点头镇大坪村的六妙白茶股份有限公司,刚公示入选第七批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该公司3万多平方米窖藏面积的“中国白茶窖”是国内首个自然干仓理念的原产地标准白茶窖。除了智能与智慧,“中国白茶窖”提供了“新茶预订+云仓储+茶金融+商城交易”组合的窖藏服务。

六妙白茶股份有限公司不仅在研发生产、窖藏文化、茶旅融合等方面推动白茶产业高质量发展,也在助力农民增收方面做出积极贡献。

该公司总经理张秀钗介绍说,公司通过茶园基地建设,实现土地与茶园流转、茶叶包销,每年为大坪村等结对共建村带来村集体经济收入30多万元,带动当地茶农人均增收1万多元,为村民提供就业岗位近300个。

点头镇的白茶加工生产线解决村民就业(记者龚雯摄)

“我们农忙时去采茶,农闲时去打工,一年到头都可以在家门口挣到钱。”今年68岁的大坪村村民翁扬产告诉记者,“我把4亩茶园租给了六妙公司,每年能拿到租金,加上工资能收入7万元。”

时下,大坪村的茶园层层叠翠,茶农们正给茶树培土、修剪。六妙白茶庄园里一派繁忙景象,工人们正忙着挑拣、压饼与包装。

作为福鼎白茶核心产区,点头镇共有茶园5万多亩,全镇茶叶加工企业200余家,2020年全年茶干总产量达4610吨、毛茶产值5.47亿元,涉茶总产值25.71亿元,茶叶产量、产值双居福鼎市首位。

滨海茶乡打出白茶“组合拳”

伴随着乡村振兴画卷的展开,围绕“茶”产业抒写乡村振兴故事,正在点头镇山海间谱写出新篇章。

点头镇镇长卓光毅表示,近几年,点头镇做大白茶产业,推动白茶三产融合发展,将把全镇打造成为中国白茶特色小镇。

中国白茶特色小镇建设将以“福鼎茶叶交易综合服务中心”为核心,着力完善茶叶产业链、人才创新链和配套服务链建设,打造出一个集城市功能、白茶生产加工仓储流通、茶文化休闲旅游为一体的综合服务型滨海茶乡。

柏柳村茶青萎凋工艺(朱乃章摄)

在茶叶源头提升上,点头镇推进茶园病虫害绿色防控工作,已覆盖3万多亩茶园,同时融入福鼎白茶大数据平台,让全镇茶叶有了“身份”。

今年9月,点头镇在福鼎市率先实施茶园不使用化学农药全覆盖,已建设3000多亩高标准生态茶园。

在加强企业带动上,点头镇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茶农”模式,推动小散茶园向龙头企业流转,企业给予茶农价格保障,既提升茶青品质,又带动了茶农增收。

点头镇茶园葱茏(纪相炳供图)

与此同时,金融助力白茶产业发展,为产业升级注入“金融活水”。工商银行福鼎支行推出的“白茶仓单贷”为茶企与经营户融资提供了资金支持;人保财险福鼎支公司为点头镇1.8万多亩茶园提供1.83亿元保险保障,为该镇无公害茶园建设保驾护航。

为了打响白茶品牌,点头镇已连续举办了十届福鼎白茶开茶节、四届斗茶赛,推动品牌茶产品走出去、强起来;鼓励发展白茶电商,推荐30多家茶企入驻电商平台,进一步释放白茶产业活力。“福鼎白茶”连续12年入选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十强。

坐落于点头镇的“中国白茶窖”(记者 罗晓英摄)

借助点头镇建设“茶乡党建示范带”契机,大坪村、翁溪村、柏柳村等产茶重点村将美丽乡村串点成线,发展生态有机茶园基地和乡村旅游开发等项目。

卓光毅告诉记者,目前点头镇涉茶人口达90%以上,从2015年开始,农民的年人均纯收入从16168元提高到现在的23236元,“茶产业有效助推了农民增收致富。”

来源:央广网、北京茶世界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1,642条结果 (用时 0.012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7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