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茶道公道杯

找到约396条结果 (用时 0.005 秒)

开汤嗅香有讲究,判断大益茶的香气不能只靠“挂杯香”

  疏香皓齿有余味,更觉鹤心通杳冥。

  每次品茶,先闻茶香。

  闻香识茶,是一件有趣的事情,因为茶香会告诉你,茶的秘密。
  围绕普洱茶的“茶香”,有很多重要的话题。此前,益信君跟大家一起探讨过如何分辨普洱茶的香型,但除此以外,茶人们还需要准确地判断一款茶香气的高低、持久度、醇正度,才能了解它的品质和价值。

  为此我们邀请到大益茶道院三阶茶道师鞠世金给大家做专业的解析,如何正确、科学地鉴别一款普洱茶的香气。
  ▲大益茶道院三阶茶道师、茶道讲师鞠世金

  专业审评闻香

  判断普洱茶品质的重要方式

  普洱茶的专业审评中,通常以250mL的审评杯浸泡5.0g茶样5分钟,沥干茶汤后分热闻、温闻、冷闻三步进行,每一步各有意义。
  茶叶的香气受茶树品种、产地、季节、采制方法等因素影响,审评茶叶香气时,除辨别香型外,主要比较香气的纯异、高低和持久性。

  ▲专业审评时须严格执行投茶量、冲水量、出汤时间等方面的要求,再进行闻香。

  【热闻】:主要辨别茶品的纯异度,鉴别经过沸水充分浸泡后的茶叶是否有烟焦、酸馊、霉陈等异味、杂味,品质好的茶叶一般香味纯正,沁人心脾。

  【温闻】:主要辩别茶品香型及优次,优质普洱茶经冲泡后会随水蒸气挥发出蜜香、甜香、花果香、糖香等单一香气或多种复合香气。仔细辨认,趣味无穷。

  【冷闻】:主要辩别茶香的持久度、茶叶的耐泡度,有些茶香气馥郁却不持久,茶汤没了香气也就没了,有些茶虽香气淡薄,茶香反而持久不散。

  操作办法

  根据茶道师所示范的普洱茶专业审评闻香方法,热闻、温闻时一手持审评杯、一手持杯盖,杯斜约45°、以半掩盖的形式,用杯盖快速煽动茶香三次,一边煽一边深吸气——这种方法可以称之为“三次吸气法”。
  ▲热闻与温闻采用“三次吸气法”

  冷闻作为闻香的最后一个步骤,此时茶叶已经完全冷却,可以直接掀盖闻或将茶叶倒在杯盖中嗅闻。
  ▲冷闻时可将茶叶倒在杯盖中

  据鞠老师介绍,热闻、温闻时,也有人习惯一次性掀盖闻香。采用这种方法闻香,掀盖时间只能在固定3到5秒,时间太短对香气感受不充分,时间太长外面的气味容易进入杯中。为了正确判断茶叶香气,还是更建议在闻香时采用“三次吸气法。”

  注意事项

  茶叶具有很强的吸附性,闻茶香之前一定要先做好个人清洁工作,与茶接触时要避免使用高香护肤品、护手霜或香水。因为,近距离闻香的过程中,茶叶很容易吸附这些外来香气或异味,从而影响茶品香气。
  ▲热闻时要注意鼻子与审评杯的距离,谨防热气涌入鼻腔被烫伤。

  掀盖时,只能吸气不能呼气,避免呼出的气体进入杯中影响茶香。

  日常冲泡闻香

  可作为鉴别茶品的辅助手段

  在日常的冲泡中,大多数益友也喜欢闻公道杯上附着的香气,或是喝完茶后杯底残留的香气。这两种方法称闻“挂杯香”或“杯底香”,都可作为判别一款茶好坏的辅助手段之一。
  ▲日常冲泡以闻“挂杯香”为主

  操作办法

  “挂杯香”即留存于公道杯或品茗杯内的香气,也可分热闻和冷闻。公道杯中的茶汤分完后趁热在杯口闻一下,然后等公道杯稍冷再闻,从第一泡闻到最后一泡,对比茶香的持久度和变化。
  ▲使用公道杯或品茗杯闻香

  鞠老师提醒,在日常冲泡中除了闻公道杯和品茗杯,也可以在使用盖碗冲泡时,沥干茶汤后先闻一闻盖碗里茶的香气,以此来鉴别茶的香型和茶香的纯异度。
  ▲使用盖碗闻香

  注意事项

  普洱茶的杯底香和茶具(杯子的材质、造型)、不同的用水、水温、天气以及个人嗅觉灵敏度等很多因素都有关系,对于一款普洱茶综合的、全面的评判还要结合汤色、滋味、叶底等多项因素才能下定论。
  ▲日常冲泡切勿以闻香作为判断茶品品质的唯一依据。

  大益茶的每一款茶品,都有着独特的茶香和稳定的香型。结合专业茶道师的讲解,益信君也给大家做了多款明星茶品的茶香总结和归纳,让大家在闻香实操中可以对照借鉴——

  花果香代表茶品

  7542
  热闻:清香、甜香;

  温闻:花果香明显;

  冷闻:甜香持久。

  综合来讲,花果香浓郁是它的显著特征,作为勐海茶茶厂出产量最大的青饼、生茶标杆,它的香气是一代又一代茶人的记忆。

  花蜜香代表茶品

  拱金耙银
  热闻:甜香明显;

  温闻:花蜜香明显;

  冷闻:蜜甜香持久。

  综合来讲,花蜜香馥郁高扬。有一种说法是,闻花蜜香通过闻品茗杯、公道杯中的“挂杯香”,感受更为凸显。

  花香、甜香代表茶品

  一团春意
  热闻:清香;

  温闻:花香甜香明显;

  冷闻:甜香持久。

  “一团春意”的香气就和它的名字一样,花香甜香持久、春意悠然,当茶遇到水的瞬间,品茶人便能感受到春意扑面而来直沁心间,心生愉悦春暖花开。

  焦糖香代表茶品

  7572
  热闻:甜香明显;

  温闻:焦糖香;

  冷闻:甜香持久。

  焦糖香是熟茶的主要香气特征,发酵适度、“勐海味”十足的7572不仅是熟茶标杆,也是焦糖香的代表。

  菌香代表茶品

  益原素(A方)
  热闻:菌香明显;

  温闻:菌香带甜香;

  冷闻:菌香甜香持久。

  益原素堪称菌香代表型产品,采用第三代智能发酵技术使得它拥有自己的独特香气,一定能让你留下深刻印象。

  荷香代表茶品

  金针白莲
  热闻:糖香明显;

  温闻:荷香初显;

  冷闻:糖香持久。

  芽紧细似针、有通透荷香之气是金针白莲的最大特点。

  香气是普洱茶重要的组成部份。喝茶的时候如果不懂闻香,那将是茶人的一大损失。

  不过,理论终究要结合实践,要能成为“闻香识茶”的个中高手,只有经过不断地积累和亲身试验,才能从中学得到更多的体验与感悟。让我们在学习中一同进步吧!

简易茶道教学

  

  很多朋友说,你们茶行业的人真的是瞎讲究,泡个茶也能折腾出那么多弯弯绕出来,简直受不了。小四有幸观看了几场功夫茶道表演,只感觉那个高大上啊,那是喝茶吗?不!喝仙露琼浆的过程只怕也没这么赏心悦目。当然了,对于性子急的朋友来说,可能真的是瞎讲究了。

  小四琢磨了好些时日,给大家分享一组不是那么瞎讲究的,把能省的步骤都省掉看起来却不失文雅的泡茶过程,请斧正:

  撬茶

  用茶针(茶刀)把普洱茶自茶饼上撬下一泡的量(一般为8g-12g,视盖碗大小定量。)用茶夹拿出来放到碟子中。这道程序叫鉴赏香茗。按照礼节,我们还应该向客人介绍茶叶的特点。年份、山头、仓储情况、工艺等都应该介绍给客人。接下来,是孟臣淋霖,也就是用开水浇壶身。(如果用盖碗,这个步骤可以略过。)然后把茶投入泡茶壶(碗)中。

  

  醒茶

  不同年份,不同山头的普洱茶醒的次数和时间有所区别,我们来说说常规一些的普洱茶醒茶过程。适中的水量冲入盖碗中,不要倒得太满,容易烫手。醒茶时间一般为10s-40s,视情况而定。之后把壶中水倒入公道杯,以此洗去茶叶上的浮尘,这叫熏洗仙颜。之后把茶杯放到茶船(茶杯垫)里,再用第一泡茶水烫杯,这叫若琛出谷。又将公道杯沿着茶帕刮去杯底的水,这叫游山玩水。

  在小四看来,泡茶喝茶与弹奏古琴焚香净身一样,是一个静心的过程,一个人只有通过这些优美安详的动作,使得饮者静下心来,这样才可以享受到茶叶本身的滋味而不是“带着情绪的茶水。”

  

  熟茶注水一般需要定点注水,这很重要。(很多朋友都说,你们家的驸马茶我喝的时候感觉很好喝,但是自己泡就感觉不咋地,为什么会这样?大部分茶友问题都出在定点注水上,不但要定点注水,并且注水速率不能太快,中间偏慢或者慢速率注水才能喝到好驸马茶汤。)生茶注水速率最好在购茶的时候也问清楚,不同年份、不同品类的茶肯定是不一样的,同样的茶,注水速率不同,茶味也是有区别的。很多人说,你搞这些花里胡哨眼花缭乱的动作,目的是什么?目的很简单:喝到真正的茶。很久以前看过一篇文章,叫《喝酒喝的是什么?是心情!》,喝茶也一样。不同的是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茶入愁肠,会让自己冷静下来思考如何才能不愁。

  倒茶与喝茶

  到了这一步,茶汤就快喝上嘴了。为每一杯开始斟茶,像关公巡城一般,不能遗漏了每一个杯子,所以倒茶又叫关公巡城。因为我们的盖碗一般只能注100ml-120ml水量,公道杯也小。小四给个建议,口渴的时候,千万不要用这种功夫茶道,不然只会越喝越渴,最后要么气死,要么砸掉茶桌……

  

  我们在巡城的时候,也是有讲究的:要始终按照一个方向来倒茶,不要一会东一会西的,顺时针或者逆时针,一次性倒完。这还没完,倒茶不能倒太满:茶满欺客。(如果客人要求倒满那另当别论。)一定要估算好公道杯里的茶汤,力求每个杯子分到的茶汤分量都差不多。

  到了这一步,大家就可以开始喝茶谈心了。喝茶手势,速率也有讲究,细枝末节,我们就不说了。一句话:怎么开心怎么喝,喝开心了,才是最重要的事情。在客人喝茶的时候,我们可以为其介绍茶汤,口感,茶香等。

  

  有人说,哇小四你这个步骤你敢说是“茶道”?容我笑几个先!广东潮汕功夫茶茶道前前后后30余步骤,小四这里省略了很多,如果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网上搜一下,无论是视频还是文字介绍都特别多。我们的目的不是表演茶道,而是卖茶,客人喝开心了,认识到我们所泡的茶的好处之后买了,我们的目的也就达到了。所以,简易茶道是非常适合茶商的。(求轻喷。)

  

  最后很开心的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我们的名臣系列将于本月上市。

  信茂堂宰相茶

  信茂堂将军茶

  信茂堂尚书茶

  信茂堂御史茶

了解茶道基本知识,做个文艺人!

茶道,就是品赏茶的美感之道。亦被视为一种烹茶饮茶的生活艺术,一种以茶为媒的生活礼仪,一种以茶修身的生活方式。它通过沏茶、赏茶、闻茶、饮茶、增进友谊,美心修德,学习礼法,领略传统美德,是很有益的一种和美仪式。喝茶能静心、静神,有助于陶冶情操、去除杂念。


程序


洗茶:将沸水倒入壶中,又迅速倒出。
冲泡:沸水再次入壶,倒水过程中壶嘴“点头”三次,即“凤凰三点头”,向客人示敬,水要高出壶口,用壶盖拂去茶末儿。
封壶:盖上壶盖,用沸水遍浇壶身。

分杯:用茶夹将闻香杯、品茗杯分组,放在茶托上。将壶中茶汤倒入公道杯,使每个人都能品到色、香、味一致的茶。

分壶:将茶汤分别倒入闻香杯,茶斟七分满。
奉茶:以茶奉客。
闻香:客人将茶汤倒入品茶杯,轻嗅闻香杯中的余香。
品茗:客人用三指取品茗杯,分三口轻啜慢饮。


凤凰三点头


分类


煎茶道


把茶末投入壶中和水一块煎煮。最早记述于唐代,有“吃茶”之说。流行于宋代。

法门寺出土的金质茶具,展现了唐代人“吃茶”的情形。茶叶经烘干后碾成粉末,和水一起煮,在煮茶时有时会加入盐等调料,喝茶时与茶叶一起喝下,所以又叫“吃茶”。

唐代的煎茶,是茶的最早艺术品尝形式。




斗茶道


古代文人雅士各携带茶与水,通过比茶面汤花和品尝鉴赏茶汤以定优劣的一种品茶艺术。斗茶又称为茗战,兴于唐代末,盛于宋代。最先流行于福建建州一带。斗茶是古代品茶艺术的最高表现形式。其最终目的是品尝,特别是要吸掉茶面上的汤花,最后斗茶者还要品茶汤,做到色、香、味三者俱佳,才算斗茶的最后胜利。




工夫茶道


清代至今某些地区流行的工夫茶是唐、宋以来品茶艺术的流风余韵。清代工夫茶流行于福建的汀州、漳州、泉州和广东的潮州。后来在安徽祁门地区也有盛行。工夫茶讲究品饮工夫。饮工夫茶,有自煎自品和待客两种,特别是待客,更为讲究。



器具


置茶器

① 茶则:由茶罐中取茶置入茶壶的用具。

② 茶匙:将茶叶由茶则拨入茶壶的器具。

③ 茶漏(斗):放于壶口上导茶入壶,防止茶叶散落壶外。

④ 茶荷:属多功能器具,除兼有前三者作用外,还可视茶形、断多寡、闻干香。

⑤ 茶擂:用于将茶荷中的长条形茶叶压断,方便投入壶中。

⑥ 茶仓:分装茶叶的小茶罐。


理茶器

① 茶夹:将茶渣从壶中、杯中夹出;洗杯时可夹杯防手被烫。

② 茶匙:用以置茶、挖茶渣。

③ 茶针:用于通壶内网。

④ 茶桨(簪):撇去茶沫的用具;尖端用于通壶嘴。

⑤茶刀:取、倒茶叶。


分茶器

① 茶海(茶盅、母杯、公道杯):茶壶中的茶汤泡好后可倒入茶海,然后依人数多寡平均分配;而人数少时则倒出茶水可避免因浸泡太久而产生苦涩味。茶海上放滤网可滤去倒茶时随之流出的茶渣。


品茗器

① 茶杯(品茗杯):用于品啜茶汤。

② 闻香杯:借以保留茶香用来嗅闻鉴别。

③ 杯托:承放茶杯的小托盘,可避免茶汤烫手,也起美观作用。


涤洁器

① 茶盘:用以盛放茶杯或其他茶具的盘子。

② 茶船(茶池、茶洗、壶承):盛放茶壶的器具,也用于盛接溢水及淋壶茶汤,是养壶的必须器具。

③ 渣方:用以盛装茶渣。

④ 水方(茶盂、水盂):用于盛接弃置茶水。

⑤ 涤方:用于放置用过后待洗的杯、盘。

⑥ 茶巾:主要用于干壶,可将茶壶、茶海底部残留的杂水擦干;其次用于抹净桌面水滴。

⑦ 容则:摆放茶则、茶匙、茶夹等器具的容器。


配件

① 煮水器:种类繁多主要有炭炉(潮汕炉)+玉书碨、酒精炉+玻璃水壶、电热水壶、电磁炉等。选用要点为茶具配套和谐、煮水无异味。

② 壶垫:纺织品。用于隔开壶与茶船,避免因碰撞而发出响声影响气氛。

③ 盖置:用来放置茶壶盖、水壶盖的小盘(一般以茶托代替)。

④ 奉茶盘:奉茶用的托盘。

⑤ 茶拂:置茶后用于拂去茶荷中的残存茶末。

⑥ 温度计:用来学习判断水温。

⑦ 茶巾盘:用以放置茶巾、茶拂、温度计等。

⑧ 香炉:喝茶焚香可增茶趣。



理论


天人合一

中国茶道吸收了儒、道思想精华。道家的学说则为茶人的茶道注入了“天人和一 ”的哲学思想,树立了茶道的灵魂。同时,还提供了崇尚自然,崇尚朴素,崇尚真的美学理念和重生、贵生、养生的思想。

正因为道家“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融入了茶道精神之中,在中国茶人心里充满着对大自然的无比热爱,中国茶人有着回归自然、亲近自然的强烈渴望,所以中国茶人最能领略到“情来爽朗满天地”的激情以及“更觉鹤心杳冥”那种与大自然达到“物我玄会”的绝妙感受。


尊人

中国茶道中,尊人的思想在表现形式上常见于对茶具的命名以及对茶的认识上。茶人们习惯于把有托盘的盖杯称为“三才杯”。杯托 为“地”,杯盖为“天”,杯子为“人”。意思是天大、地大、人更大。如果连杯子、托盘、杯盖一同端起来品茗,这种拿杯手法称为“三才合一”。


贵生

贵生是道家为茶道注入的功利主义思想。在道家贵生、养生、乐生思想的影响下,中国茶道特别注重"茶之功",即注重茶的保健养生以及怡情养性的功能。

道家品茶不讲究太多的规矩,而是从养生贵生的目的出发,以茶来助长功行内力。如马钰的一首《长思仁·茶》中写道:

一枪茶,二枪茶,休献机心名利家,无眠未作差。

无为茶,自然茶,天赐休心与道家,无眠功行加。

可见,道家饮茶与世俗热心于名利的人品茶不同,贪图功利名禄的人饮茶会失眠,这表明他们的精神境界太差。而茶是天赐给道家的琼浆仙露,饮了茶更有精神,不嗜睡就更能体道悟道,增添功力和道行。

更多的道家高人都把茶当作忘却红尘烦恼,逍遥享乐精神的一大乐事。对此,道教南宗五祖之一的白玉蟾在《水调歌头·咏茶》一词中写得很妙:

二月一番雨,昨夜一声雷。枪旗争展,建溪春色占先魁。采取枝头雀舌,带露和烟捣碎,炼作紫金堆。碾破春无限,飞起绿尘埃。

汲新泉,烹活火,试将来,放下兔毫瓯子,滋味舌头回。唤醒青州从事,战退睡魔百万,梦不到阳台。两腋清风起,我欲上蓬莱。


坐忘

“坐忘”是道家为了要在茶道达到“至虚极,守静笃”的境界而提出的致静法门。受老子思想的影响,中国茶道把“静”视为“四谛”之一。如何使自己在品茗时心境达到“一私不留、一尘不染,一妄不存”的空灵境界呢?道家也为茶道提供了入静的法门,这称之为“坐忘”, 即忘掉自己的肉身,忘掉自己的聪明。茶道提倡人与自然的相互沟通,融化物我之间的界限,以及“涤除玄鉴”“澄心味象”的审美观照,均可通过“坐忘”来实现。


无己

道家不拘名教,纯任自然,旷达逍遥的处世态度也是中国茶道的处世之道。道家所说的"无己"就是茶道中追求的"无我"。无我,并非是从肉体上消灭自我,而是从精神上泯灭物我的对立,达到契合自然、心纳万物。“无我”是中国茶道对心境的最高追求,近几年来台湾海峡两岸茶人频频联合举办国际“无我”茶会,日本、韩国茶人也积极参与,这正是对“无我”境界的一种有益尝试。


道法自然

中国茶道强调“道法自然”,包含了物质、行为、精神三个层次。

物质方面,中国茶道认为:“茶是南方之嘉木”。是大自然恩赐的“珍木灵芽”,在种茶、采茶、制茶时必须顺应大自然的规律才能产出好茶。行为方面,中国茶道讲究在茶事活动中,一切要以自然为美,以朴实为美,动则行云流水,静如山岳磐石,笑则如春花自开,言则如山泉吟诉,一举手,一投足,一颦一笑都应发自自然,任由心性,绝无造作。精神方面,道法自然,返朴归真,表现为自己的性心得到完全解放,使自己的心境得到清静、恬淡、寂寞、无为,使自己的心灵随茶香弥漫,仿佛自己与宇宙融合,升华到“无我”的境界。

找到约391条结果 (用时 0.003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5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