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茶道一词最早出现在

找到约86条结果 (用时 0.011 秒)

中华茶文化“之最”

中华茶文化源远流长。据陆羽茶经记载,“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这句话广为流传,但实际秦代以前关于茶的确切记载极少,而有限的一些记载也仍然存在争论和有待进一步考证之处。

历史与文化学者王玲认为,“茶的最初发现、应用和种植是由民众而来,但形成文化现象确先从上层开始。统治阶级和文人把饮茶作为一种高级享受和精神力量而超出它的一般自然使用价值,才可以说出现了茶文化。这大体是从晋代开始。”

 

从存世文献资料和出土文物看,汉代及以后才有关于茶的确切记载。有学者研究后认为,从文献与考古的角度看,我们不妨将两汉时期看作是饮茶与茶事的起源期,将魏晋南北朝看作茶文化的萌芽期和形成期,唐朝是茶文化的全面兴盛期,宋代则是茶文化的再次繁荣期。在随后的元明清各朝,又各有自己特色。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中华茶文化之最”,我们不妨来暂列一二。

 

1、最早的“以茶代酒”

 

晋朝陈寿《三国志·吴志·韦曜传》:“皓每飨宴,无不竟日,坐席无能否率已七升为限,虽不悉入口,皆浇灌取尽。曜素饮酒不过二升,初见礼异时,常为裁减,或密赐荈以当酒。”

 

孙皓(242年—284年),是三国时期吴国的末代皇帝(264年—280年在位),喜欢喝酒,而且喜欢大摆宴席整天喝酒。在座者无论能喝不能喝,都以七升为限,即便不完全喝下,也要全部“浇灌取尽”。不过,韦曜另外。韦曜原是孙皓的父亲南阳王孙和的老师,故孙皓对韦曜特殊照顾,或者降低要求,或者悄悄的给他换上茶,以茶代酒。

 

孙皓嗜酒如命,甚至是最终因酒误国,但却留下了“以茶代酒”的典故。

 

2、最早出现茶叶内容的诗

 

从现存的资料看,茶叶成为歌咏的内容,最早见于西晋孙楚的《出歌》:

 

茱萸出芳树颠,鲤鱼出洛水泉。白盐出河东,美豉出鲁渊。姜桂茶荈出巴蜀,椒橘木兰出高山。蓼苏出沟渠,精稗出中田。

 

孙楚(?-293年),字子荆。太原中都(今山西省平遥县西北)人,西晋官员、文学家。曹魏骠骑将军孙资之孙,南阳太守孙宏之子。《出歌》描述了各地名产,其中写道:“姜桂茶荈”出自巴蜀。

 

3、最早的以茶为主题的诗歌

 

在现存的正史古籍中,西晋杜育的《荈赋》是中国茶叶史上第一篇完整地记载了茶叶从种植到品饮全过程的作品,从茶叶的种植和生长环境到采摘时节,从劳动场景到选水择具烹茶,再到饮茶的效用,这在中国茶文化史上是头一次。

 

灵山惟岳,奇产所钟。瞻彼卷阿,实曰夕阳。厥生荈草,弥谷被岗。承丰壤之滋润,受甘露之霄降。月惟初秋,农功少休;结偶同旅,是采是求。水则岷方之注,挹彼清流;器择陶简,出自东瓯;酌之以匏,取式公刘。惟兹初成,沫沈华浮。焕如积雪,晔若春敷。若乃淳染真辰,色绩青霜,白黄若虚。调神和内,倦解慵除。

 

杜育(?~311),西晋文学家。字方叔,襄城邓陵人,司马懿的军师杜袭之孙。幼年随父从河北迁移至湖北习武弄文,号称神童,也作天才少年。长大成人后,一表人材,怀有文韬武略,时人又称其“杜圣”。官至右将军,曾任国子祭酒。

 

4、最早关于贡茶的确切记载

 

《华阳国志·巴志》记载:“周武王伐纣,实得巴蜀之师,著乎尚书……其地东至鱼复,西至僰道,北接汉中,南极黔涪。土植五谷,牲具六畜,桑蚕麻苎,鱼盐钢铁,丹漆茶蜜……皆纳贡之。”

 

《华阳国志》,又名《华阳国记》,是一部专门记述古代中国西南地区地方历史、地理、人物等的地方志著作,由东晋常璩撰写于晋穆帝永和四年至永和十年(348354年)。

 

不过,据有关学者考证,这段文字只能说明汉魏有茶,不能直接证明周代巴地已经产茶,因此不能将其作为关于贡茶最早的确切记载。

 

关于贡茶的确切记载,见于晋代,唐慎薇《证类本草》记载:“又温峤上表,贡茶千斤,茗三百斤。

 

5、最早关于宫廷中饮茶的记载

 

南齐武帝萧赜临终遗诏说:“灵座上慎勿以牲为祭,惟设饼、茶饮、干饭、酒脯而已。天下贵贱,咸同此制。”这是最早关于中国古代宫廷饮茶的确切记载。

 

萧赜(440年—493年),字宣远,齐高帝萧道成长子,母刘智容。高帝死后,时为太子的他继位,年号永明,史称齐武帝。他力行节俭,不喜游宴。通好北朝,减少军事调动,任用良吏,政事修明。在位的十一年间带动了经济文化的发展,社会较为安定,使百姓无鸡鸣犬吠之警,都邑之盛,士女富逸。史称永明之治。

 

虽然《赵飞燕别传》中有关于汉成帝和茶的记载,但实际上《赵飞燕别传》是宋人秦醇所作的传奇,不能作为信史。

 

6、最早的贡茶院

 

唐代茶业与茶文化兴盛。唐代贡茶制度始于高祖武德三年(620年),即唐王朝建立后的第三年,当时的土贡中就已经有了茶。不过,唐代的贡茶制度的完善,是中唐时期,一是民贡,二是官焙,设立官茶园,也即贡茶院。贡茶院的制度,开始于唐代宗大历五年(770年),地址是在湖州常兴和义兴二县交界处的顾渚山。

 

顾渚贡茶院位于今天浙江省长兴县顾渚山侧的虎头岩。它是督造唐代贡茶顾渚紫笋茶的场所,也可以说是有史可稽的中国历史上首座茶叶加工工场。

 

唐代宗李豫(727779年),唐肃宗李亨长子,762年-779年在位,是一位嗜茶的皇帝。唐代宗时期,是茶文化发展的黄金时期,陆羽的《茶经》也正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问世的。

 

7、最早的被记载于诗词中的寺院茶会

 

惠福寺与陈留诸官茶会(得西字)》是唐代诗人刘长卿创作的一首诗词,其中留下了关于唐代也是古代可查的最早的寺院茶会的记载:

 

到此机事遣,自嫌尘网迷。因知万法幻,尽与浮云齐。疏竹映高枕,空花随杖藜。香飘诸天外,日隐双林西。傲吏方见狎,真僧幸相携。能令归客意,不复还东溪。

 

刘长卿(726 786),字文房,汉族,宣城(今属安徽)人,唐代诗人。后迁居洛阳,河间(今属河北)为其郡望。玄宗天宝年间进士。肃宗至德中官监察御史,后为长洲县尉,因事下狱,贬南巴尉。代宗大历中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又被诬再贬睦州司马。德宗建中年间,官终随州刺史,世称刘随州。刘长卿最被广为人知的一首诗是《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大家一定不陌生: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8、最早的茶学专著

 

《茶经》是唐代陆羽在长期调查研究后所著,是中国最早系统总结和介绍茶叶起源、制造、品饮、产区以及文化的专著,也是世界上第一部茶书。该书对于中国茶业和茶文化发展起到了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茶文化史上具有重要历史地位。

 

陆羽(733804),字鸿渐,复州竟陵(今湖北天门)人,一名疾,字季疵,自号桑苎翁,又号竟陵子、东冈子和茶山御史等。陆羽是唐代著名的茶学家,被誉为“茶仙”,尊为“茶圣”,祀为“茶神”。

 

9、最早的“茶道”一词的记载

 

“茶道”一词,最早出现在唐代诗僧皎然的《饮茶歌诮崔石使君》:

 

越人遗我剡溪茗,采得金芽爨金鼎。

素瓷雪色缥沫香,何似诸仙琼蕊浆。

一饮涤昏寐,情思朗爽满天地。

再饮清我神,忽如飞雨洒轻尘。

三饮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恼。

此物清高世莫知,世人饮酒多自欺。

愁看毕卓瓮间夜,笑向陶潜篱下时。

崔侯啜之意不已,狂歌一曲惊人耳。

孰知茶道全尔真,唯有丹丘得如此。

 

皎然(约720-792年),俗姓谢,字清昼,吴兴(今浙江湖州)人,谢灵运的十世孙,唐代著名诗人,与陆羽为忘年莫逆之交。皎然在文学、佛学、茶学等方面颇有造诣,与颜真卿、灵澈、陆羽等和诗,现存470首诗。崔石约在贞元(唐德宗年号, 785805年)初任湖州刺史,当时皎然居于湖州妙喜寺,两人同饮茶,皎然写下了这首诗。

 

差不多同一时期,唐人封演的《封氏闻见记》中也出现了“茶道”一词。不过,经学者考证,该书写作时间要稍晚与皎然此诗的写作时间。

 

10、最大牌的茶书作者

 

北宋的第八任皇帝宋徽宗赵佶1082-1135),多才多艺:喜爱诗文,擅长书法并创立“瘦金体”,精通茶艺并亲自撰写了《大观茶论》一书。以皇帝之尊亲自撰写茶书,宋徽宗算是最大牌的茶书作者了。宋徽宗还曾经多次为臣下点茶,“亲手调茶,分赐左右”。

 

不过,这位多才多艺的徽宗皇帝,最后却因为治国无方,让北宋王朝断送在了自己手里,以至于“玩物丧国”,令人嗟呀。

 

这个“之最”的名单,还可以列很长,而探究这个“之最”的过程就是了解和体悟中华茶文化不断发展的过程。

正点茶会 | 如何在书与茶的世界里,安顿自己?

早高峰的广州地铁3号线让人崩溃,人多,车厢里的人群像沙丁鱼一样挤在一起。上下车要么是顺着人流被人挤上挤下,要不就像逆浪划水奋勇突围。早高峰人群从四面八方向林和西、体育西、珠江新城、广州塔等商务办公区汇集。没错,这里是广州精英汇聚之地。有人说,地铁3号线停运一天,广州GDP跌落一大半。

 

 

||||||||||

 

 

 

“精英”一词最早出现在17世纪的法国,意指“精选出来的少数”或“优秀人物”。他们在知识、智力、性格、能力等诸多方面超过大多数,对社会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影响和作用。

 

创办了网易的丁磊、拥有恒大地产的许家印、微信的创始人张小龙……各行各业的精英汇集广州,不胜枚举。

 

提起精英,茶道君就会想起《欢乐颂》里的安迪,优雅、能力过人、见识卓远、勤奋、真诚,还懂得享受生活,懂得享受运动与健康的愉悦。

 

   

现实中的精英们是什么样呢?

精英的特征是什么?

精英的职场工作状态是怎样?

精英是如何保持活力,面对挑战的?

精英的日常生活是怎样的?

精英是如何平衡工作和生活的?

如何成为一名精英?

如何在书和一杯茶里安顿自己?

     

 

 

问题很多,不怕。活动嘉宾将给你一一解答。

 

 

 

      活动嘉宾      

 

吴易聪

 

2005年,从澳大利亚中央昆士兰大学工商管理专业毕业,随后进入企业管理咨询行业。曾服务澳大利亚和中国多家知名企业。吴易聪先后在斐济、澳大利亚、欧洲和美国工作和生活,差不多占据了人生三分之一的时间。2014年在广州创办“高地生活”。

 

 

吴垠

 

茶道新生活社长,《茶源地理》系列丛书主编,青鸟种子创始人。致力于打开茶的真实世界,坚信“比故事更打动人的,是真实”。

了解古今历史的中国茶与福鼎白茶简史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栽培、利用茶叶的国家。

据历史资料考证,茶树起源于中国,早在5000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发现了茶有解毒的功效。

中国是茶的故乡,经过漫长的历史跋涉,现在茶已经在全世界50多个国家扎下了根,茶叶已经成为风靡世界的三大无酒精饮料之一。

福鼎是中国白茶发源地、中国白茶之乡、中国茶叶之乡和中国茶文化之乡,“华茶1号”福鼎大白茶、“华茶2号”福鼎大毫茶国家级茶树良种原生生长地域。

下面,小编为您同享我国茶简史,了解我国茶历史和茶文化,探寻白茶的前世今生。

一、中国茶贯穿古今

1、神农时代

5000年以前,神农时代利用生叶煮着喝,把茶叶拿来当药用。拿来当药用。

2、西周、东周

3000年以前,开始人工栽培茶树,当菜食。拿来当药用。

3、秦代

2300年以前,开始当茗饮,调煮,羹饮。拿来当药用。

4、汉代

西汉:2000年以前,开始商业化,成都成为我国茶叶最早的集散中心。

东汉:1500年以前,开始制作茶饼,以便运输。

5、唐代

1200年以前左右,受唐代经济、文化的影响陆羽《茶经》的倡导僧道生活和茶为教事吸收的影响,气候条件也有得于茶业的发展。拿来当药用。

“白茶”一词最早出现在陆羽《茶经·七之事》所引述的《永嘉图经》中:“永嘉县东三百里有白茶山”。陈橼教授在《茶业通史》中指出:“永嘉东三百里是海,是南三百里之误。南三百里是福建福鼎(唐为长溪县辖区),系白茶原产地。”

6、宋代

1000年以前泡茶技艺的改进水质的讲究斗茶获得。拿来当药用。

2009中国考古六大新发现之一的西安蓝田吕氏家族墓惊现千年极品白茶,其中一件铜质渣斗内发现了距今近一千年、保存完好的珍贵茶叶,大约有30多根,渣斗器壁上附着有茶叶的痕迹。专家初步认定这上面附着的是白茶,是产自福建福鼎白茶中的芽茶——白毫银针茶。

7、元代

700年以前,制作散茶,重炒略蒸。拿来当药用。

8、明代

距今600多年,白茶、黄茶、黑茶和花茶的工艺相继形成。拿来当药用。

田艺蘅《煮泉小品》中记载:“茶者以火作者为次,生晒者为上,亦近自然,且断火气耳。况作人手器不洁,火候失宜,皆能损其香色也。生晒茶沦于瓯中,则旗枪舒畅,清翠鲜明,尤为可爱。”田艺蘅所述的,正是白毫银针的制法——生晒。

9、清代

300年以前,中国茶风靡世界,独步世界茶市,当时出口茶叶的只有中国,工艺以烘青和炒青为主,制作了乌龙茶、红茶、黑茶、花茶、绿茶、白茶。拿来当药用。

明末清初周亮工莅临太姥山,为福鼎大白茶母茶树题诗:“太姥山高绿雪芽,洞天新泛海天槎。茗禅过岭全平等,义酒还教伴义茶。”现鸿雪洞中留有摩崖石刻。

1796年,福鼎白毫银针创制,被认定为现代白茶的标志。

福鼎白茶被华侨带到东南亚一带,做为居家必备用品,由于华侨们的使用,推动白茶在东南亚的流行,而后茶叶就进入流通领域。

同治四年(1865年)闽省税厘局成立,下设分局一十四,分卡二十一,共三十五处……其三都、沙埕两处则自轮船通行后所添设,原北路之茶均由此两路出口。清末和民国时期,通过福鼎沙埕港进行海上运输茶叶、明矾等各类物资进入繁盛时期。

10、近现代

1846-1886年是中国茶叶的兴盛时期。福鼎茶园面积不断的扩大,茶叶产量迅速增递,有力的促进了对外贸易发展。

1886-1947年,是中国茶叶生产的衰落时期。但福鼎茶叶生产保持不衰。1926到1928年间,资本雄厚的南广帮(南帮指闽南资本家金泰等,广帮指广东资本家广泰等),在白琳设采购点,收购白毫银针与白琳工夫,再把茶叶销往国外。

 

1950-1988年,是中国茶叶生产的恢复发展时期,政府的支持和重视,大力恢复旧茶园,建立新茶园,改进新品种,推行科学种茶,茶叶经济走向稳定发展之路,使得茶叶生产量居世界第二位。

 

新中国成立后,福鼎以生产白琳工夫红茶为主。白茶的生产下达任务指标在1962年。1968年, 新工艺白茶发明后,新工艺白茶直销港澳,年产1000担上升至后来每年4000担。

 

1985年,福建省茶叶进出口公司为稳定白茶口感和质量,提升白茶出口量,对白琳茶叶初制厂的大型晾青场所进行改造,成为加热型白茶萎凋车间,即复式萎凋。

 

20世纪80年代,茶叶市场开放,白茶销售主渠道还是以外贸出口为主。福鼎也出现了专门生产白茶的个体合营厂家,他们与省外贸公司签订购销合同,这个阶段白茶在国内市场依然很少见。由于白茶外销主渠道在欧美,因此对白茶农残方面的要求都是按欧盟标准。

从改革开放以来至今,福鼎的白茶外销一直保持1000吨以上。

11、当代

新世纪后,福鼎茶商开始注重打福鼎白茶品牌。

2007年,福鼎市政府强势推出福鼎白茶公共品牌,国内贸易才逐渐超过外销。

二、利用茶的三个阶段

1、药用

发现和利用茶可以追溯到原始时期,“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茶做药用,生嚼内服,清热,外敷消炎解毒。

福鼎白茶由此成为治疗小儿麻疹的圣药。 

2、食用

从生嚼到煮食,茶叶可以和粮食一起煮“茶粥”,“羹印”,或者灼煮,捞起,加调料。今云南基诺族仍有“凉拌茶菜”。

3、饮用

饮用源于食用,饮茶比喝白水解渴。牧区将茶掺入牛奶共饮,少数民族地区有擂茶和打油茶。

 三、饮用茶的三个阶段

1、唐代煮茶法

煮茶前,先把茶叶碾成粉末,烧开水后将调料放入,再将茶粉撒入锅内。饮用时,趁热将茶渣和茶汤一起一起喝下去,谓之“吃茶”。

2、宋代点茶法

即用开水冲泡茶粉,并用茶搅拌后饮用,今日本的抹茶道就是起源于此。

3、明代泡茶法

明代改为整叶茶冲泡,为现代泡茶的开端。

 四、茶区分布

1、世界产茶区

中国、日本、印度、斯里兰卡、孟加拉、巴基斯坦、肯亚、马来西亚、印尼、越南、阿根庭及中南美洲,各国产茶区之茶籽、茶苗及制茶技术皆由中国直接或间接引入。

2、中国四大茶区

中国作为茶叶大国,茶区东起台湾东部海岸,西至西藏贡茶场,南至海南岛榆林海港,北到山东荣城市,包含西南、华南、江南、江北四大茶区。

(1)、西南茶区

西南茶区是中国最古老的茶叶产地,包括云南、贵州、四川、西藏东南部地区。中国的外销碎茶和边茶大多数产自这里,也是高档绿茶、普洱茶和花茶的主要产地。

(2)、华南茶区

华南茶区包括广东、广西、福建、海南、云南南部等地,很多名茶,如福鼎白茶、铁观音、大红袍、凤凰单丛、六堡茶、西山茶等均产自这一茶区。

(3)、江南茶区

江南茶区以长江为界线,从长江抵达南岭,包括浙江、湖南、江西、安徽等地。茶树以灌木型为主,是质优高档绿茶的集中产区,如西湖龙井、碧螺春等,在中国茶区中占据着相当重要的地位。

(4)、江北茶区

江北茶区从长江向北,直抵信阳,从西部的大巴山延伸到江苏北部,包括陕西南部,湖北北部,河南南部,安徽北部以及江苏北部等地区,该茶区以生产绿茶为主,茶树均为灌木型中小叶种,生产的名茶有六安瓜片、信阳毛尖、紫阳毛尖等。

 

《白茶时间》是对中国白茶(福鼎白茶)科学与文化知识的系统梳理,引用了许多专家的白茶论述,文字中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夸张的修饰,纯属“干货”,是学习白茶知识、了解白茶内涵、读懂福鼎白茶的指南。

 

找到约82条结果 (用时 0.004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4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