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白沙溪厂

找到约145条结果 (用时 0.003 秒)

白沙溪:茶香遍流九洲城

安化县大型企业访谈节目《梅山茶话》(第一季)于即日起在各大互联网平台首播。在这里,我们看茶人产茶、制茶、品茗黑茶,感受安化地道茶文化。何为茶?何以制茶?今天,我们就去安化县寻找答案。

(白沙溪大师工坊)

要探访安化县“老牌”黑茶厂,建厂84年的白沙溪当仁不让。湖南省白沙溪茶厂股份有限公司始建于1939年,前身为湖南省白沙溪茶厂(国有),2007年改制重组股份公司,迄今已有84年悠久历史,集茶叶生产(加工)、科研、销售、茶文化传播、旅游等为一体,是省级龙头企业,连续14年上榜全国茶叶行业百强企业。回味白沙溪84年的发展历史,是一幅黑茶巨著,亦是一路艰辛。

(馆内成列着见证84年发展历史的黑砖茶)

开端·筹办白沙溪茶厂

抗日战争爆发以后,安化大山里的黑茶难以运输出去,当时安化有这样一句俗语“安化山里没有田,一件茶叶要吃半年。”哪怕是中国黑茶之乡,茶也运不出去,这是安化黑茶发展面临的第一个深层问题。1939年3月,时任湖南省茶叶管理处副处长的彭先泽至安化,筹设黑砖茶厂研制砖茶。通过在安化的调查考察,选定江南坪租赁德和庆记、德和俊记、德和云记茶行为厂,购置6台手摇螺旋式压砖机投入生产。这就是白沙溪茶厂的前身,于民族危难的战争硝烟中诞生,为国为民、实业报国,开创黑茶民族产业的先河。从1952年开始,白沙溪茶厂组建专门研制机构,从陕西泾阳取水进行对比,通过严格的控温控湿,反复试验,终于在1953年生产出湖南第一片茯砖茶。从此,白沙溪茶厂打破了“离开了泾阳的技术、离开了泾阳的水、离开了泾阳的空气,就不可能制出茯砖茶”的技术瓶颈,结束了300余年相沿成习的“湖南产毛茶、陕西发花”的历史,实现茯砖茶“移地筑制”的神话。白沙溪的建成,使安化成为了湖南紧压茶的发祥地,全国边销茶的摇篮,创造了紧压茶史上的数个第一,中国第一片黑砖茶、湖南第一片茯砖茶、中国第一片花砖茶都在这里诞生。白沙溪还挖掘、传承和发展了民间传统茶叶产品天、贡、生尖茶和花卷茶(俗称千两茶),早在1956年就被评为全国优秀茶厂。

(红色厂房是时间和岁月的记忆)

当解放以后,白沙溪茶厂按制实行计划经济,定点生产、归口经营、计划调拨、保障供应,“无定不收价”。白沙溪在国家的保障和党委政府对产业的高度重视下,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从原来的全手工、到半机械化、到机械化到现在的智能化,才实现了非常大的飞跃。

进入市场经济时期,国有体制有点赶不上市场的步伐,白沙溪开始出现了一些危机。“特别是90年代2000年初期,我们经历了这么10多年这样一个阶段。从2007年改制以后,状况才进行了改变。”湖南省白沙溪茶厂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刘新安回忆道。

白沙溪改制后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拥有营销网点3000余家,产品畅销海内外20多个国家。

“白沙溪84年的发展历程,能够发展成如此大的黑茶产业,走过来艰辛,也收获了很多。”刘新安说。

(完整保留传承黑茶制作工艺)

发展·创造的背后是传承

自白沙溪改制以后,茶厂的生产建设得到了新的飞跃。“当时我们为追求品质,生产在一般的情况下都是5%的次品,而在通过继续改造以后,达到了万分之五,在生产质量得到保障,也评为了全国的优秀厂商。”刘新安说。

做到高品质,其一是传承。白沙溪茶厂作为安化黑茶非遗技艺传承保护单位、安化黑茶的工艺源头、黑茶标准起草标准样制作单位以及引领行业的龙头企业,将安化黑茶制作的非遗技艺进行传承与发展,建立非遗传承保护生产基地。目前,国家、省、县级制茶师4人,认定千两茶、天尖茶非遗传承人7人,省级传承人2人,技术人员160余人。

白沙溪对传统工艺传承是坚定的。1952年,安化千两茶的制作技艺从民间作坊引进到白沙溪茶厂,才正式进行标准化和国有化的生产;1953年,白沙溪通过私人作坊将茯砖茶的制作工艺固定下来、稳定下来,生产了湖南的第一块茯砖茶……

(白沙溪非遗技艺馆)

2014年5月,以天尖茶为代表产品,安化天尖茶制作技艺被列入安化县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湖南省白沙溪茶厂股份有限公司为该技艺保护单位。2016年5月,认定为市级非遗保护名录;2019年10月,安化天尖茶制作技艺被列入湖南省第四批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湘尖茶(天尖、生尖、贡尖)制作技艺从作坊到茶厂,从茶农手工制作到规范标准化制作,传承至今已有200多年。

通过三尖一花卷传承,稳定了白沙溪茶厂的产品体系和技术体系。“非遗技艺是一个地域特色,是一种需要能工巧匠才能做出来的东西。所以我们才说,‘世界只有中国有,中国只有湖南有,湖南只有安化有。’”刘新安表示。非遗技艺制作的产品,既是茶,更是茶文化的一个瑰宝,必须得到传承和发展。

(黑茶文化博物物馆)

创新·走上茶旅之路

资江之畔的安化县小淹镇就是白沙溪的厂址,享资水之秀美,纳山川之灵气。近年来,安化县,以旅助茶、以茶助旅,茶旅文融合发展。白沙溪按照国家旅游景区标准打造“茶旅一体化”黑茶文化产业园,并于2016年成功申报国家3A级旅游景区。

“工厂有这么好的环境,如果加上我们好的配套建设,就能够打造这样既是厂区,又是生产加工的景区的白沙溪。进入白沙溪的人看上去就两个字,舒服。”刘新安说。

白沙溪黑茶文化产业园内,除了可以领略20世纪50年代老厂房建筑群外,还拥有黑茶博物馆、茶文化走廊、千两茶王塔、万里茶道起点、古树茶园、钧泽源有机茶园、非遗技艺馆、千两茶踩制场、50年代老厂房、沿江风光带等十大特色茶旅景点。

(白沙溪古树茶园)

黑茶长廊沿河堤而建,全长76米,仿风雨廊桥风格,红漆黛瓦,曲折廊回,廊内展示有安化黑茶历史人文故事和茶联茶诗,文化气息浓厚。傍晚时分,游人可在此喝茶纳凉,坐赏风景,倾听着白沙溪八十载兴衰更替、风雨变迁的故事。白沙溪码头旁边的古茶园内种植上百棵老茶树,老干虬枝,一片青绿,焕发着无限生机。

白沙溪还依据现有的景观建设,打造研学基地。“我办研学基地的初心,那就是要从娃娃抓起,每一个本地安化人都要了解黑茶,知道黑茶。他们长大后,要走向全国、走向世界,要使安化黑茶产业能够长久的传承,这就是我的初心。”刘新安说。

近年来,白沙溪不仅将产学研合作,更在传承中创新。2012年,白沙溪与中国工程院刘仲华院士合作开发的《白沙溪千两茶功能研究》获得巨大的健康理论成果。2016年,白沙溪参与的刘仲华院士团队研究项目《黑茶提质增效关键技术创新与产业化应用》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创新产品达30多个,柱型、墩型、圆型、灯笼型,千两、百两、5000两、万两,还可量身定制,满足不同需求,年生产量由几百支达2万余支,产品销售达亿元。

“资源成就责任,能力成就实力。”白沙溪将坚守初心,秉承匠心,以更新的理念,更完美的产品,用山里人朴实、宽厚、仁慈、博大的情怀,留下了一页又一页值得回味的黑茶史。

来源:时刻新W

白沙溪建厂80周年盛大庆典,耀眼黑茶界

     2019年921日,白沙溪黑茶文化产业园嘉朋满座,喜气祥和。“致敬·开创 白沙溪茶厂建厂80周年”盛大庆典在这里隆重举行。来自全国各地领导嘉宾欢聚一堂,喜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追忆白沙溪80年艰苦创业砥励奋进历程;分享白沙溪80年发展壮大辉煌成就;共襄中国黑茶产业发展大计,憧憬祖国强盛美好愿景。


  


    湖南省白沙溪茶厂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新安致欢迎辞。刘新安表示,我们今天欢聚一堂,喜庆湖南省白沙溪茶厂建厂八十周年。感怀白沙溪80年茶路历程,分享80年丰硕成果,憧憬美好未来。80年艰苦奋斗,白沙溪发展变化翻天复地;80年敢为人先,白沙溪创新创造硕果累累;80年追求卓越,标准先行,以品质铸就白沙溪品牌;80年乐于奉献,带动产业发展地方增收贡献巨大;80年家与国与厂命运相系,员工幸福指数节节攀升。今年,适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白沙溪建厂80周年。如今,白沙溪厚积薄发,风华正茂。我们将坚守初心,坚定信念,精诚团结,砥励奋进,一代一代接续努力,再创新的辉煌!


    


  安化县委书记刘勇会致辞。刘勇会表示,我们今天迎来了白沙溪茶厂成立80周年的大喜日子。近十年来,安化立足资源禀赋,全力打造“安化黑茶”这一特色产业,将安化黑茶从一个产品上升到一个产业,成为湖南省实现千亿湘茶战略目标的重要力量。而白沙溪茶厂是在民族抗战的特殊历史背景下诞生的老牌企业,80年坚守安化黑茶产业第一线,是安化黑茶的龙头,中国黑茶标志性品牌。安化黑茶已逐步走上高质量、可持续的产业发展之路,正在全力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国家级出口茶叶安全示范区和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县委、县政府将在新时代新机遇下,做好产业发展顶层设计,建立和完善产业多元化发展体系,创新、创造、开拓、开放,从不同角度宣传推广安化黑茶,让安化黑茶,世界共享。


 


    著名茶学专家、湖南农业大学刘仲华教授现场讲述安化黑茶健康生活的科学定义和光明未来。大量的研究证明,安化黑茶具有降血脂、减肥胖、降血压、降血糖,防治糖尿病的作用。黑茶具有良好的降解脂肪、抗血凝、促纤维蛋白原溶解作用和显著抑制血小板聚集,还能使血管壁松弛,增加血管有效直径,从而抑制主动脉及冠状动脉内壁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达到降压、软化血管,防治心血管疾病的目的。茶叶中特有的氨基酸茶氨酸能通过活化多巴胺能神经元,起到抑制血压升高的作用。此处,还发现茶叶中的咖啡碱和儿茶素类能使血管壁松弛,增加血管的有效直径,通过血管舒张而使血压下降。


 


    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秘书长梅宇致辞。梅宇表示,黑茶是我国特有的茶类,兴于唐,盛于明清,历史厚重、文化独特,在中华民族文化融合与经贸往来中长期发挥着重要作用。作为中国黑茶的领军企业,白沙溪茶厂已经发展成为一个总资产数亿元的现代化茶叶精制加工企业和茶旅文、产学研同步发展的现代化黑茶产业园区,在中国茶叶行业百强企业中连年位居前茅,被全国供销合作总社评为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被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和国家民委经济司认定为“民族经济发展边茶老字号”;刘新安总经理也先后当选为“中国茶叶行业年度经济人物”、湖南省人大代表。我们有理由也有信心期待白沙溪茶厂必将成为百年企业、千年企业,为中国茶产业乃至世界茶产业的兴旺发达持续贡献自己的力量!


   


    白沙溪茶厂股份有限公司王双如,李华健,肖益平,刘新安四位相关负责人(从左至右)讲述白沙溪改革创新,引领安化黑茶产业走向品牌化产业发展道路的故事。2007年,白沙溪甩开几十年计划拐杖,赌上全部身家积积蓄买回老厂房,改制重组湖南省白沙溪茶厂股份有限公司,裸身搏击市场经济洪流,一块砖茶闯天下。抓质量,重研发,强创新,铸品牌。改制12年,完成产值33. 6亿  销售25. 7亿,纳税2.5亿。资产总额3.8亿元,公司总占地面积达88000平方米。带动县域经济总量20亿。跻身中国茶叶行业综合实力百强企业15强,最受消费者喜爱十大农业品牌,中国驰名商标。创造了中国黑茶产业改革发展崛起的传奇。成为安化黑茶、湖南黑茶乃至中国黑茶响亮品牌。


   

 

    白沙溪老职工代表讲述白沙溪艰苦创业、敢为人先的建厂、兴厂故事。新职工代表向他们献花致敬,80年前,白沙溪茶厂迎着抗战的炮火诞生,用一片茶叶托起救国救民的神圣使命,架起民族团结纽带桥梁。1939年,白沙溪茶厂第一任厂长彭先泽先生,来到家乡创办“湖南省砖茶厂”,第一片黑砖茶、第一片茯砖茶、第一片花砖茶相继在这里诞生,1941年第一批10万片砖茶西运兰州,拯救家乡茶业,缓解西北茶荒,出口创汇,偿还外债。白沙溪成为中国紧压茶的发源地,边销茶的摇篮,全国第一批边销茶定点生产厂家。80年坚守边销,为国家政治稳定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白沙溪评为新中国60年茶事功勋企业,全国民族经济发展边茶老字号。


   

 

   安化黑茶白沙溪收藏大家,广东省茶文化促进会会长、天得茶业董事长蔡金华应邀参加了此次盛典,并组织了广东省茶文化促进会理事会部分成员同去观礼,与白沙溪相关负责人和茶友合影留念,共同欣喜见证了白沙溪建厂80周年,发展壮大的辉煌成就。


  

白沙溪黑茶 雪峰山的光阴恋曲

安化黑茶的往昔锋芒,大约已悉数敛入“白沙溪”的意蕴里。

(一)

雪峰山巍然。

茶马古道吹来的风牵来遥远,古老梅山似乎正在茶香里悟道。山野中每一棵茶树俨然都已参透了红尘,以一种超脱的姿态向着天空打开了枝杈。

从古至今,黑茶一直在雪峰山的掌心里杀青、揉捻、堆渥、干燥……这一分外鲜明的地理标识,或许正是深邃古远的梅山文化滋生出的一条枝蔓。

没有人知道,安化那生满茶树的山野,到底栖着多少认祖归宗的灵魂,显然飘荡在四野的茶香就是最好的安魂曲。

或者沿着梅山文化的脉络,去解析黑茶的意蕴,并非虚妄之念。当专家推测出长沙马王堆汉墓中出土的茶叶来自安化时,我想就足以确认黑茶是梅山文化的一枚标签,秦汉之时被封为“梅王”的楚越大将梅鋗也许就饮过黑茶。

光阴的雨静静落下。黑茶继续在雪峰山的掌心里孵化。千年之后,梅王只在史册里留痕,化作一枚古旧的人文符号,而黑茶却在千余载日月精华的滋养中窑变。

唐宣宗大中十年(公元856年),县令杨晔在其《膳夫经手录》里用文字拓下了安化黑茶的身影,那便是古远的“渠江薄片茶”。五代毛文锡的《茶谱》中对渠江薄片性状勾勒如下:其色如铁,而芳香异常,烹之无渣也。

拈在光阴指尖的渠江薄片,芳香了一个又一个朝代。北宋翟守素开梅之后,安化始置县,彼时这里的茶树已是漫山遍野,“山崖水畔,不种自生”。

黑茶的古远叙事,在北宋终得以纳入官方版权范围,从而打上鲜明的地域印记。大约从那时起,渠江薄片的另一称谓“安化茶”面世,而这犹如时光千锤百炼的“铁色茶”,坦然承载起安化的前生今世,在历史天空划出一道夺目的痕迹。

(二)

黑茶是安化的精魂。

安化于北宋置县之后,“唯茶甲诸州县”,那时节安化黑茶已然俘获了西北游牧民族,成为他们的日常必需品,以致催生出历史上最特别的军队——茶商军。

动荡不安的北宋朝廷,对军马的渴求极其强烈,然而拥有马匹的西北人一点都不稀罕大宋的银子,不过他们稀罕安化茶。以茶换马,促进了茶马古道的兴起。北宋朝廷专门派军队到安化收茶,然后运到西北换成战马,这支军队就是茶商军。

“黑茶一何美?羌马亦何殊?”许多年后,汤显祖曾在《茶马》诗里追问当年往事。美妙的黑茶,威武的羌马,如此风马牛不相干的两种物事,历史却硬生生把它们牵扯到一起。

安化黑茶的醇香浸透了茶马古道。

而关于茶商军的叙事,在南宋则改辙换道。南宋取消了茶叶专卖之后,对茶叶交易课以重税,令茶商无利可图。安化一些走投无路的茶商干脆联合起来,购置武器,组织起茶商军,武装贩茶抗税。南宋淳熙年间,安化茶商黎虎将与赖文政组织的两支茶商军多达三、四千人,朝廷则在资水边设置龙塘寨驻军,用来打击茶商军。

那些年黑茶燃起的战火,就在龙塘寨收藏,那当是岁月对黑茶的锤炼。

(三)

古人眼中的安化,显然是处化外之地。

五代毛文锡在《茶谱》里写道:潭邵之间有渠江,中有茶,而多毒蛇猛兽。渠江薄片茶生长在这里,令人恐怖的毒蛇猛兽也出没在这里。这描述,曾给黑茶敷上几许神秘。

带着些许神秘的安化黑茶,明朝初年列入洪武二十四年的贡茶采办名录,年贡“芽茶”22斤,由县长监督,在大桥、仙溪、九渡水与龙溪等四保采制,史称“四保贡茶”。

而决定黑茶历史走向的一次朝廷辩论,则发生在明万历年二十三年。四百多年前的那场廷辩,御史李楠以安化茶妨碍茶法马政为由,上奏禁运;御史徐娇立即反对,奏称“汉川茶少而值高,湖南茶多而值下,湖南之行,无碍汉中”。

而历史在那时已决意为安化黑茶铺出一条坦途。那场廷辩徐娇胜。安化黑茶正式定为“官茶”,很快便凭实力把整个西北圈粉。

安化黑茶的辉煌由此开启。

明末清初,以安化为起点的“万里茶路”迤逦伸向中俄边境恰克图,开辟出历史上“茶文化”版本的“丝绸之路”,“急先锋”这一角色非安化黑茶莫属。彼时晋商与安化茶商争先携了黑茶沿这条茶路奔驰,茶香浸透了时空,黑茶的传说则洒满了茶路。

黑茶为舟,载来了安化的繁华富庶。那片《茶谱》中毒蛇猛兽出没的土地早已彻底脱去了蛮荒,以致清末知县刘翊忠过安化时吟出了“茶市斯为最,人烟两岸稠”的诗句。

由黑茶孵化出的安化,待其羽翼丰满之时,必然会反哺黑茶。

(四)

在今日清代两江总督陶澍故里,白沙溪茶厂赫然在望。这座技术力量雄厚,拥有先进生产设备的现代企业,正在用她建厂近八十年来积攒的经验与智慧来解析安化黑茶两千多载岁月沉淀出的丰饶与醇美。

八十年前从雪峰山吹来的春风,不只吹醒了漫山遍野的茶树,还吹来了白沙溪茶厂筹建的讯息,当然那是白沙溪茶厂的前身。于安化黑茶来说,这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时间节点,伴随着“中国第一块黑砖茶”落地,正式宣告安化黑茶走向紧压茶时代。

安化黑茶历经两千多年时光的杀青、揉捻、堆渥与成形干燥,终于以茶砖这种形态固着了自己,这当是羽翼渐趋丰满的安化对黑茶的反哺。

早在砖茶制出之前,为便于安化黑茶向遥远的西北行销,相对紧致的花卷茶已于清道光年间面世,并从最初的百两茶发展为之后的千两茶。而安化黑茶则在那时进入鼎盛,在茶的江湖写下一个又一个传奇。

当年的黑砖茶就是一个传奇。

白沙溪茶厂亦是一个传奇,只是当初的白沙溪茶厂还叫做湖南省砖茶厂。

当初那些黑砖茶有着十分雅致的分级,唤作“天”“地”“人”“和”,而它们在兰州市场上则一致被称为“鼓字名牌安化黑砖”,那是因为这些黑茶砖压在砖面的“湖南省砖茶厂压制”八个字是凸起的。

若时光回溯,我想要定格那些粗犷的西北汉子伸手抚摸黑砖茶的画面。安化黑砖茶蕴含的醇厚滋味,大约也只有强健的西北汉子才能咂透。

(五)

我近乎固执地相信,黑茶是阳光的暗语。安化山野中那些得了阳光恩崇的茶树,会在枝头捧出阳光的馈赠——哦,那一枚枚鲜嫩的绿色叶片,微笑着,低语着,它们就是安化黑茶的前生。

这些阳光的结晶,经由安化制茶人的手,全都被打磨成阳光的暗语。黑茶,那如铁的色泽,又有谁知道那是阳光太深的沉积呢?

我相信,已经近八十年历史的白沙溪茶厂一直都在用心解析阳光的暗语。蓄在黑茶里的两千余载时光到底有多醇厚,黑茶知道,安化知道,白沙溪也知道。

从诞生那一刻起,白沙溪就决意捧出黑茶的精髓,不管是天尖、贡尖、生尖,还是黑砖、花砖、茯砖。所有源自安化山野的黑茶,都已历经时光的千锤百炼,它们在白沙溪的掌心里着彩、窑变。

天尖、贡尖与生尖本是安化黑茶中的上品,只有谷雨时节吸纳山水灵气的鲜嫩茶叶才能制得,茶香清冽,当初为西北贵族的最爱。清道光年间,天尖与贡尖亦得皇室青睐,均跻身贡品之列,自是风光无限。

但命运的转承启合从来难料,风光无限之后的安化“三尖”,竟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因为“天”字与“贡”字被视为封建产物,幸好白沙溪以其特有的智慧轻松化解困局,于是“湘尖”一二三号成为时代拓在安化黑茶上的烙印。

“三尖”在白沙溪的掌心里安然。

自从建起白沙溪茶厂,安化黑茶这些阳光的暗语,就一直由它来用心解读。

(六)

是否安化所有的陈旧光阴,都一直在白沙溪黑茶中醒发?

两千多年时光滋养的安化黑茶,曾怎样在舌尖上催开味蕾的花?吹过茶马古道的风,还仍在追忆黑茶的醇美,而岁月已然翻过了一个又一个朝代。

有些美好也会暂时遗落,比如安化花卷茶制作。

但深谙安化黑茶的白沙溪不会错失美好。

把时间的指针拨回上世纪八十年代。为着找回花卷茶制作方法,白沙溪茶厂特意聘请一批身怀绝技的老技工回厂,由他们带领青年职工制作花卷茶。

断了线的风筝,白沙溪又把它拉了回来。

雪峰山捧出鲜嫩的茶叶,任由白沙溪筛制、拣剔、整形、拼堆,然后反复绞、压、跺、滚、锤,终卷起了一个个花卷,再交由时光慢慢焙制,“吸天地之灵气,纳宇宙之精华”……

而今安化山野生出的茶,携着阳光的暗语,交与白沙溪来慢慢捶打。

细细端详白沙溪的图标,我在这图标上嗅到了安化黑茶的醇香,那是深远时光淬炼出的醇香。

原来,安化黑茶两千多载时光沉淀出的丰饶与醇美,已然被白沙溪全部吸纳。

这一刻,我听到白沙溪正以其醇美与丰饶,弹响雪峰山的光阴恋曲!

作者简介:王利军,女,中国散文学会会员,2007年开始文学创作,作品散见于报刊杂志,多次在全国诗文大赛中获三等奖及优秀奖。

(来源:河南热线)

找到约145条结果 (用时 0.003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