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化黑茶全自动化流水生产线
年综合总产值180亿元,税收3亿元,凭借一个农产品,安化交出了这样优异的成绩单。这,在全国都屈指可数。
过去12年,安化黑茶产业复兴之路走得铿锵有力,从昔日专供西北偏远地区的边销茶圈子走出来,走进主要面向内销的茶业大市场,红遍大江南北,成功实现从年产值千万元到百亿元的量级跃迁,书写了中国茶业的“安化奇迹”。
喷涌安化黑茶厚积薄发
“冰碛岩、七星灶,金花朵朵药;八木春、九重工,雪峰山水冲;十两卷、百两饼,茶马古道饮;千两茶、万年藏,盛世茶都香。”这首带有浓厚地域色彩的安化民谣,道出了安化黑茶独特的地域生长环境、制作工艺和产品特质。
安化地处湘中偏北、北纬28度黄金产茶带,是中国黑茶之乡,万里茶路的起点之一。这里山奇、水碧、洞幽、林茂,拥有7亿年前形成、储量占全球90%的冰碛岩,茶树“山崖水畔,不种自生”。正是在这样的独特条件下,诞生了独特的安化黑茶。
安化黑茶属六大茶类中的黑茶类,是以安化特色地域内生产的毛茶为主要原料,经过独特工艺加工而成。安化黑茶产品齐全,分为三尖(天尖、生尖、贡尖)、三砖(伏砖、黑砖、花砖)、一花卷(千两茶、百两茶等),尤以千两茶、茯砖茶更为独特。同时安化是我国紧压茶的发祥地之一,第一片黑砖茶、第一片花砖茶均诞生在这里。
2006年以来,安化立足资源禀赋,全力打造“安化黑茶”这一特色产业,累计整合涉农资金3.5亿元支持茶园基地建设,基地面积以每年2万亩以上速度增长,全县基地达35万亩。按照“小块茶园、林中有茶、茶中有林”的“安化模式”,累计建设有机生态茶园18万多亩,有机认证茶园6万多亩。
升级产业“五化”异军突起
“一业兴,百业旺。历经多年市场洗礼与积淀,安化黑茶逐步走上了高质量、可持续的产业健康发展之路。”安化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县茶业办主任肖伟群充满自豪,他认为,安化黑茶从一个产品上升到了一个产业,并成为湖南省实现千亿湘茶战略目标的重要力量,得益于安化确定大产业思路,坚守持久发展定力,推动了整个产业的“五化”进程。
行业标准化。安化全力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国家级出口茶叶安全示范区”,制定安化黑茶从茶园到茶杯的标准体系,先后组织制订并颁布了8项国家标准、14个地方标准。全省首部文化遗产保护类地方性法规《益阳市安化黑茶文化遗产保护条例》2018年1月1日正式实施。打造了一个安化黑茶从种植、加工、生产、销售、冲泡、茶旅等涵盖一、二、三产业的标准规范。
产品科技化。安化聘请7位国内顶级茶叶科学家担任安化黑茶产业发展首席顾问,加强产研结合,攻关核心技术,《黑茶提质增效关键技术创新与产业化应用》科研项目获评201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加强360多件专利成果转化应用,速溶茶、黑茶饮料、化妆品等创新产品不断涌现,产业链不断延伸。
管理现代化。安化黑茶产业的蓬勃发展,带动了种茶、制茶、评茶、茶艺、包装、旅游、文化、广告等产业的迅猛发展,一、二、三产业相互支撑、互补,结构不断优化。县茶业协会坚持公共品牌授权评审与行业秩序规范相结合,先后对已列入和新申请使用“安化黑茶”证明商标的企业进行了检查验收和评审授权;目前,授权使用“安化黑茶”证明商标的128家,其中县内105家,县外13家。
生产机械化。安化黑茶坚持用工业化理念发展农业产业,着力培育发展龙头企业,规划建设安化黑茶产业园,引导企业向园区聚集。目前,全县已实现采摘、毛茶加工的机械化、自动化,包装、物流的机械化、自动化正在铺开,多个企业已建成从鲜叶到成品的全自动化流水线,中茶安化茶厂、盛唐黑金的黑茶饮已建成GMP生产线。
产业品牌化。安化黑茶把“品牌战略”作为安化黑茶从产品到产业升级的根本,持之以恒,牢固坚守。在国家工商总局注册了“安化黑茶”证明商标,还注册了“安化茶”“安化千两茶”等一批保护性商标,分别在国家质检总局、工商总局注册了“安化黑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成功申报了国家地理标志产品、2个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荣获中国驰名商标3个、省级著名商标12个,中华老字号1个,湖南老字号2个,荣获全国知名品牌示范区等。
安化黑茶被湖南省委、省政府列入重点打造的农产品三大品牌之一,在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香港国际茶叶与美食展、中国农产品交易会等大型活动上被多次重磅推介,特别是2018年年初湖南卫视隆重推出六集新闻纪录大片《黑茶大业》,在湖南卫视春节联欢晚会、世界华人华侨大联欢现场由汪涵、何炅特别推介安化黑茶,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和强烈反响。安化黑茶宣传广告入驻机场、高铁站、高速公路,“安化黑茶专列”飞驰大江南北。
2018年12月20日,中国区域农业品牌发展论坛暨中国区域农业品牌发展联盟成立仪式上,权威发布的2018年中国区域农业品牌影响力排行榜,安化黑茶位居茶叶类榜首。
融合茶旅一体“双擎”发力
“以茶带旅,以旅兴茶”,安化全域生态旅游“茶”特色彰显。近年来,安化立足黑茶特色产业和生态资源禀赋,持续推进茶旅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将茶产业发展与茶园观光、民俗风情、林旅融合、森林康养等有机结合,发展成具有独特茶文化特色的茶旅融合旅游项目,强力推进旅游重点项目建设,促进梅山文化、茶文化与旅游业深度融合。
安化全力打造“一条资水风光带贯穿县域、两个旅游综合服务核兼顾东西、三条特色旅游发展廊道串联全境、八处旅游引擎项目辐射带动、十个旅游主题小镇彰显特色、百家茶旅庄园点缀成趣”的旅游发展总体布局,安化黑茶特色小镇雪峰湖大道修通,小镇骨架已经拉开。茶乡花海生态体验园建设如火如荼。云台山风景区入围国家4A级旅游景区,玻璃吊桥、云上栈道、飞机餐厅等别致的景点已建成纳客……13个重点茶旅项目强势推进,打造数条精品旅游线路和茶乡综合体,推进茶山、茶湖、茶带、茶路建设,形成“以点集群、连群成廊、走廊带区、片区发展”的全景旅游体验格局,以茶促旅、以旅兴茶让山城安化华美蝶变。
如今,安化全域旅游格局已基本成型,茶旅融合发展全面发力,完成旅游项目投资23亿元,云台山风景区顺利通过“国家4A级旅游景区景观质量评价”,茶乡花海生态体验园初具雏形,安化黑茶特色小镇建设稳步推进,成功申报第三批湖南省精品旅游线路重点县,全县去年接待游客650万人次,综合收入52亿元。(资料来源:益阳日报,记者:周云峰,通讯员:刘刚贵陈尚彪)
2018年11月28日上午,由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平阳县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18中国黄茶·平阳黄汤文化节开幕式暨主题会议”在平阳隆重举行。与其说是一次平阳黄汤区域公用品牌的推介会,还不如说是一次高举“中国黄茶”品类大旗,谋划黄茶产业未来的行业诊断会,也是黄茶产业抱团营销、黄茶图谋崛起的誓师大会。
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会长周国富,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副会长于辉达,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副会长、湖南农业大学教授刘仲华,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秘书长梅宇,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党委书记姜仁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党委书记郑国建,浙江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王建跃,浙江省茶叶产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冯泉林,安徽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院长张正竹,岳阳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李激扬,温州市政协副主席、温州市茶文化研究会会长徐有平,温州市委农办(农业局)主任(局长)张亨利,中共平阳县委书记董智武等领导嘉宾出席开幕式。
在中国六大茶类里,黄茶是最弱小的品类,2017年总产量只有7000余吨,在茶叶总体市场的销售份额占比不到1%,只有0.35%。在绿茶龙井茶、乌龙茶、普洱茶、福鼎白茶、安化黑茶以及以正山小种为代表的红茶轮番热销旺销之后,有着君山银针、蒙顶黄芽、霍山黄芽、平阳黄汤等历史文化名茶的黄茶,能否黄者归来,成为下一个风口的热销旺销茶类茶品?不仅是黄茶产区人士,更是业界包括喜欢茶的消费者在内一直在期待在思考!
“2018中国黄茶·平阳黄汤文化节”集结了几乎所有黄茶产区的政府主管部门、行业协会、黄茶生产企业。全国茶标委黄茶工作组一届三次会议与中国茶叶流通协会黄茶专业委员会成立筹备会议暨中国黄茶产业联盟(平阳)联席会议同时举行。
2018,中国黄茶在平阳吹响集结号,“中国黄茶”从平阳起锚远航!
中共平阳县委书记董智武致辞
在28日上午的开幕式暨主题会议上,平阳县委书记董智武介绍了平阳黄茶深厚的历史底蕴以及今日平阳黄茶的产业现状。
平阳茶脉悠长、影响深远,早在唐代,平阳的茶叶就已名声在外,《唐书·食货志》中有记载:“浙产茶十州,五十五县,有横阳(即今平阳)”;宋代温州郡建茶场于平阳,并设置专管茶叶机构,缴纳茶税;明代中期,“平阳蔡家山茶”成为浙江名茶;民国时期,平阳茶类众多,远销海内外,盛极一时,成为浙江重点产茶县。平阳黄汤,正是在这片有着一千多年种茶采茶制茶历史、有着深厚茶文化基础的土壤中孕育并发展。平阳黄汤始制于清朝,乾隆年间纳为贡品,民国时期每年有千余担平阳黄汤销往北京、天津、营口一带,胜名远播海内外。近年来,在上级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平阳茶产业持续蓬勃发展,现有生产茶园面积4.8万亩,生产企业100余家,年产量近千吨,年综合产值近2亿元。平阳黄汤被称作“杯中黄金”,乃黄茶之珍品,凭借其绵长而富有意蕴的醇厚茶香、精湛的“九闷九烘”非遗工艺、“玉米香,杏黄汤”的高贵品质赢得了国际、国家级金奖40多枚,跻身“中国四大黄茶”,获得农产品地理标志和国家地理标志,被评为“中华文化名茶”和浙江省区域名牌农产品,平阳也先后被评为“中国黄茶(平阳黄汤)之乡”“中国茶文化之乡”。
千年茶文化,今朝共传扬!希望能以此次中国黄茶·平阳黄汤文化节为新的起点,进一步弘扬平阳深厚的茶文化,提升茶品位,做优茶产业,使平阳黄汤真正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和特色品牌。
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会长周国富致辞
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秘书长梅宇致辞
温州市委农办(农业局)主任(局长)张亨利致辞
浙江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王建跃致辞
主题会议的重头戏是湖南农业大学教授刘仲华的主旨讲演。来自著名黄茶品类岳阳黄茶、君山银针故乡的刘仲华教授对黄茶产业诊断式的思考与建议引起与会者的极大反响。
黄茶一直落后于其他茶类,黄茶产品品类特征不明显是主要原因,黄茶不黄,有的甚至干脆向绿茶靠,向名优绿茶借势,导致黄绿不分,生产者缺乏品类自信。黄茶如何形成自己的优势?从迷失的方向中找回品类自信是关键,之所以为黄茶,就一定要做好“黄”字文章,把“黄”字文章做到家,闷黄工艺是黄茶区别于其他茶类的关键,从生产的角度,要把黄茶做黄做亮;从消费者品鉴的角度,要给黄茶梳理出鲜明的品饮特征:黄、纯、甘、爽,是黄茶的品饮特征。刘教授如是说。
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副会长、湖南农业大学教授刘仲华主题发言
解决了生产者对黄茶产品品质、质量标准和消费者对黄茶品类品饮特征的认知后,我们还需要给消费者一个为什么选择喝黄茶的理由,刘教授通过他和他团队的科学研究给出的理由是,除了六大茶类共有的健康属性外,黄茶具有养胃、降糖、润肺的保健养生功效。
在28日上午的开幕式上,刘忠华教授代表湖南农业大学与平阳县人民政府签约。就以平阳黄汤为代表的黄茶的健康养生机理进行专项研究。
最能为黄茶养胃功效现身说法的是子久公司的董事长周拥军,他因长期喝平阳黄汤治愈好胃病,以感恩之心,跨界转身来投资茶行业,专注于平阳黄汤,以做好喝的茶,健康的茶为理念。黄茶的降糖功效的研究,安徽农业大学也早有研究成果见报,黄茶中的黄大茶具有显著降糖功效,在业界早已盛传。
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会长周国富授牌,中共平阳县委书记董智武接牌
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会长周国富授牌,平阳县人民政府副县长王文胜接牌
如黑茶的降三高,刘仲华教授给出的黄茶具有“养胃降糖润肺”的健康功效,六字真言,一定会让业界与消费者对黄茶重新认识,刮目惊艳!
为健康而饮,但更多喜欢茶的人,是为香气滋味口感的品味而饮!黄茶,如果在香气上能有重大技术突破,具有黄、纯、甘、爽、香品饮特征的黄茶,一定会让愈来愈多的人喜欢!
黄茶,是稀有小品类,是茶中贵族,杯中黄金!
我们说:黄者骄傲,平阳显贵!
平阳人说:品平阳黄汤,享美好生活!
除平阳黄汤外,中国黄茶还有岳阳黄茶(君山银针)、蒙顶黄芽、霍山黄芽、莫干黄芽、远安黄茶、沩山毛尖、广东大叶青……
这一些黄茶每一款都带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你喜欢茶,却没有品鉴过,会是一种遗憾!
刘仲华教授说,中国茶产业的下一个风口在黄茶,中国黄茶在平阳起步!茗边观察认为,只要黄茶人有足够的品类自信,黄者骄傲,中国黄茶崛起的时机已经到来!下一个风口:中国黄茶!
相关链接:
“黄”者归来的平阳黄汤
平阳产茶历史悠久,始于唐代,至今已有1300余年,明朝“蔡家山茶”成为地方名茶,初露锋芒;宋代温州郡建茶场于此,闻名遐迩;清朝鼎盛时期,平阳黄汤列为乾隆贡品,极负盛名;民国时期,远销北京天津一带,弥香远近;后因多种原因一度停产,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恢复生产,历史名茶平阳黄汤重现江湖。近年来,平阳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每年下发1000万元扶持专项用于茶产业进一步提升。平阳黄汤产业发展基础良好:2018年底,全县茶园总面积4.8万亩,平阳黄汤年产量50吨,综合产值近2亿元,全县茶叶生产企业86家,其中省级标准化名茶厂1家,年销售额500万元以上企业5家,1千万元以上企业1家。“全国三十座最美茶园”1座,茶叶专卖店12家,“浙江十佳茶馆”1家。平阳黄汤获批“2018浙江区域名牌农产品”。平阳黄汤加工技艺高深精湛:平阳黄汤荣获国家级或国际性金奖40余枚,其“杏黄汤.玉米香”的高贵品质得益于精湛的“九烘九焖”非遗工艺,该工艺在中国黄茶加工史中独树一旗,极具特色。平阳黄汤品牌建设成效显著:平阳黄汤出台地方标准,成功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和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确保平阳黄汤茶原产地域保护,核心产区更是入选农业部认定的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2016年以来,县委书记亲自挂帅分别在北京老舍茶馆、杭州中国国际茶博会内精心安排 “平阳黄汤品牌推介会”。联合CCTV拍摄平阳黄汤专题片并登陆央视播放,提升品牌影响,打造黄茶旗舰。平阳县也陆续荣获“中国黄茶之乡”和“中国茶文化之乡”称号,声名鹊起。平阳县积极围绕“民俗”、“特色”两张名片,打造朝阳产业,实现“让茶走出去,让游客走进来”的愿景。
平阳黄汤,属黄茶类中的黄小茶,始制于清代,距今已有200余年历史,是中国四大传统黄茶之一。主要产于浙江省温州市平阳县,历史上其周边的泰顺、瑞安等县亦有生产,故又名温州黄汤。
[历史悠久]平阳县地处浙江省温州之南东海之滨,产茶历史悠久,始于唐代,至今已有1300余年,据《唐书·食货志》载:“浙产茶十州,五十五县,有永嘉、安固、横阳、乐城四县名”(这里的横阳就是如今的平阳)。宋代,温州郡建茶场于平阳,并设置专管茶叶机构,实施“禁榷法”,缴纳茶税。明朝,“平阳蔡家山茶”弥香远近,成为地方名茶。平阳黄汤诞生于清朝,乾隆年间纳为贡品,美名远扬,到民国时期,每年仍有千余担平阳黄汤销往北京、天津一带,产品深受市场欢迎,而后因多种原因逐渐停产,市场难觅踪影,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恢复生产,历史名茶重现江湖。
[品质优异] 平阳黄汤是具有鲜明特色的名优茶,品质优异,风味独特,以“干茶显黄、汤色杏黄、叶底嫩黄、嫩玉米香”三黄一香而著称,其外形细紧纤秀,色泽黄绿显毫,香气清高幽远,汤色杏黄明亮,滋味甘醇爽口,叶底嫩黄成朵匀齐。
[树种独特] 历史上平阳黄汤主要选用本地群体种品种鲜叶为原料,现主要选用无性系良种平阳特早茶初展嫩芽为原料。平阳特早茶是平阳县农业科技人员,在鳌江镇海拔528米的大坪山上发现发芽特别早当地人叫“早茶儿”的本地群体种茶树,随后经过近10年时间单株选育而成的茶树良种,1998年5月4日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被全国茶树育种权威浙江大学茶学系刘祖生教授等茶叶专家认定为“是国内罕见的开发名优早茶的珍贵品种资源”。该品种具有发芽特早、无生殖生长、成品茶香气高等特点,现已成为平阳县茶树当家品种,也是平阳黄汤最适制品种。
[原生态环境] 平阳居中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带,温暖湿润,雨水充沛,四季分明,土壤肥沃,森林覆盖率高,水土资源与动植物资源丰富,环境质量和生物性保持良好,极宜茶树种植。平阳黄汤采摘茶园大部分分布在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南雁荡山区的乡镇,具得天独厚的原生态条件,产地春季回暖早,茶芽萌发早,茶叶上市早,奠定了平阳黄汤良好的品质基础。
[“九烘九闷”古法工艺] 平阳黄汤加工工艺采用非遗传承的“九烘九闷”的古法闷黄工艺,需经摊青、杀青、揉捻、闷堆、初烘、闷烘等程序,历时72小时以上不等。工艺特点为闷黄在揉捻之后进行,后期通过闷烘结合二次闷黄进一步促进黄变,因而平阳黄汤在黄茶系列中,以闷黄次数多、时间长而著称,在黄茶类中独树一帜。
平阳黄汤的传承与创新
平阳黄汤,属黄茶类中的黄小茶,始制于清朝,距今已有200余年。据传清乾隆年间,温州平阳盛产茶叶,主销北京、天津、上海、营口等地。由于当时茶场设备简单,大都采用手工制作,茶青经杀青或揉捻后,不能及时进行烘干,致使揉捻叶闷堆三四小时甚至十多小时,再进行烘干,这样生产的茶叶刺激性减弱、滋味醇厚,反而更受顾客的喜爱,受此启发,于是茶匠们通过不断摸索完善,逐渐创制了平阳黄汤。因其品质优异,特色明显,并成为浙江地方官督办的主要例贡茶,当时在浙江的贡茶中数量最大。嘉庆十五年平阳黄汤列入全国出口外销名茶名录,自此胜名远播海内外。后来温州地区泰顺、永嘉、瑞安等县也纷纷学制,在温州有了较大的生产规模,所以之后亦有称温州黄汤,但品质以平阳北港(南雁荡山区)所产为最佳。
直到20世纪30年代初期,平阳黄汤每年仍有千余担运销京津沪等大城市。抗战爆发后,民不聊生,流离失所,平阳黄汤生产逐年下降,逐渐沦为民间制茶师傅的自制自饮的茶品,市场难觅其影。
20世纪80年代初,为恢复平阳黄汤的加工工艺,让历史名茶重放光彩,平阳县政府组织茶叶技术人员与茶农重新进行挖掘研究。1987年,平阳县水头名茶开发场开始研究采用传统工艺试制平阳黄汤,经过多年的摸索研究、完善提高,克服了系列技术难关,成功恢复平阳黄汤的生产。2004年,上海市茶叶学会对经这一加工工艺制成的平阳黄汤给予审评意见:达到黄茶工艺标准。2006年,浙江大学茶学系教授刘祖生、副教授胡月龄等专家也对平阳黄汤进行审评,给予较高评价。
当时,平阳黄汤虽然恢复了生产,达到了黄茶标准,但产量非常有限,品质还不稳定。为了进一步提高平阳黄汤品质,完全呈现历史名茶皇家风范,2008年开始,平阳县天韵茶叶有限公司总经理钟维标,遍访老茶人、茶专家,致力于平阳黄汤的研究提高,2009年夏天他在山门镇满田山访茶时,遇到了老茶农吴全和师傅,交谈中得知这位60多岁的老茶人祖祖辈辈都是茶农,爷爷吴汝钏(1958年去世)是民国时期北港闻名的平阳黄汤制作高手,父亲吴明帮(2008年91岁高龄辞世),子承父业,一生事茶,犹爱平阳黄汤,他自己一直在少量制作平阳黄汤,是平阳民间唯一沿用古法生产平阳黄汤的老茶人,也使得这一传统做法得以绵延传承。从那以后,钟维标拜他为师,经常拜访、虚心求教,并开始了师徒俩共同研究恢复历史名茶的重任。通过师徒俩的不懈努力,终于在总结前人平阳黄汤“复烘复闷”的独特的加工工艺基础上,创新发展了“九烘九闷”闷黄工艺。采用“九烘九闷”工艺生产的平阳黄汤,在中国黄茶类中“闷黄”时间最长,“闷黄”次数最多,“闷黄”最为充分,并造就其“玉米香,杏黄汤”的独特品质。
目前,平阳黄汤“平阳黄汤茶叶加工工艺”和“‘九烘九闷’闷黄工艺”已获国家发明专利。钟维标也于2016年成功申请了平阳黄汤制作技艺温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平阳县天韵茶叶有公司成功申请为平阳黄汤制作技艺温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钟维标也通过招收学徒的形式,把这一传统技艺传承下去,让更多的茶人掌握平阳黄汤“九烘九闷”闷黄工艺,使平阳黄汤产业再创辉煌。
近年来,平阳黄汤在保持传统黄小茶特色的基础上,根据市场需要,还不断开发了黄芽茶、黄汤饼(紧压茶)等新产品。同时在适制品种上,独辟蹊径开发了黄金叶(品种黄茶)平阳黄汤,“三黄”特征更加明显,滋味更加鲜醇,深受市场欢迎,丰富了产品线,拓展了黄茶的发展空间。
平阳黄汤产业发展概况
近年来,平阳县充分发挥历史文化、品种资源和自然条件优势,按照创建“中国黄茶之乡”和“浙江早茶强县”的战略目标,以挖掘开发平阳黄汤为重点,致力于文化兴茶、品牌兴茶、科技兴茶、旅游兴茶、龙头兴茶,做大做强平阳黄汤区域公共品牌,将茶产业真正打造成为效益农业的主导产业。现有茶园总面积4.8万亩,茶叶总产量680吨,茶叶综合产值超2亿元。
1、出台扶持政策,优化发展环境
平阳县委、县政府高度重度茶产业发展,将其作为效益农业主导产业来抓。一是成立了“平阳县茶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切实加强领导;二是建立“平阳县茶产业发展专家组”,邀请省内外著名茶叶专家担任专家组成员,为平阳县茶产业发展献计献策和提供智力支持;三是不断加大扶持力度,2015年县政府出台了《平阳县加快茶叶产业发展扶持办法(试行)》,连续三年(2016—2018年),县财政每年安排1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扶持茶产业发展。此外,还出台了茶叶低温气象指数保险等系列配套政策,促进茶产业平稳发展。
2、发展良种茶园,夯实产业基础
平阳发展茶叶生产,有着得天独厚的品种资源----平阳特早茶优势。该品种是县农业科技人员,自行从本地群体种中选育成的特早茶品种,具有发芽特早、无生殖生长、成品茶香气高等特点,被认定为浙江省茶树良种,是国内罕见的开发名优早茶的珍贵品种资源,现已成为平阳县茶树当家品种,也是平阳黄汤最适制品种。近年来,全县共发展以平阳特早茶为主的无性系良种茶园4.0万多亩,茶树良种率提高到80%以上,被浙江省农业厅评为“全省茶树良种化先进县”,为茶叶品质提升和茶叶标准化生产打下了良好基础。
3、潜心挖掘古法,传承名茶遗韵
为恢复平阳黄汤这一历史名茶,平阳县技术人员和多家茶企经多方寻觅,潜心挖掘,反复研制,终于解决关键的闷黄工艺。传承古法的平阳黄汤加工工艺十分独特,尤其是关键“闷黄”工序,采用“九烘九焖”的古法闷黄工序,闷黄次数多、时间长、黄变程度最充分,在黄茶类中独树一帜,造就平阳黄汤“玉米香、杏黄汤”的高贵品质。恢复古法工艺生产的平阳黄汤,韵味地道,产品品质得到国内茶叶专家的一致认可和好评。目前“平阳黄汤茶叶加工工艺”和“平阳黄汤九烘九闷技术”已经获国家发明专利,制定了《平阳黄汤茶》(DB330326/T01—2014)农业地方标准规范,从而保证了产品质量的统一性和稳定性。平阳黄汤制作工艺还申报了非遗产品和非遗传承人,以得到更好地保护和传承发展,并通过连续举办“平阳黄汤茶叶评比活动”,加工技术水平得到进一步统一和提升,产品质量也有了进一步的提升。
4、加强品牌建设,重塑百年辉煌
平阳黄汤作为百年黄茶品牌,历史上有很高的知名度,许多茶学著作中都有记载,但由于几近失传,因此品牌需要重新打造和宣传。近年来,通过“政府搭台、企业唱戏”模式,开展了系列品牌重塑活动。
一是举办专题推广活动。通过举办“2013浙江省平阳黄汤敬老茶会”、“情系京华 百年回归”北京•平阳黄汤品牌推介会和“首届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平阳黄汤品牌推介会”等活动,借助大型活动平台以及3次活动县委书记都亲自参加推介,博得《人民日报》等媒体高度关注,取得了良好成效,可以说平阳黄汤在北京、杭州等地一炮打响。此外,2017年3月完成乡土魅力茶乡栏目《一杯黄汤品平阳》专题片拍摄,于5月15日在CCTV—7播放,进一步提升了平阳黄汤在全国的知名度。
二是积极组织参加茶叶展会和评比活动。近年来,陆续组织茶企参加了中国国际茶业及茶艺博览会、北京国际茶业展、亚太茶茗大奖评比、中国(岳阳)黄茶文化节、浙江绿茶博览会等30多次活动,推荐选送各类名茶评比茶样120多只,平阳黄汤获国际、国家级金奖40多枚,并获“中华文化名茶”称号, 享誉中外。
三是打造区域公共品牌。以政府运作为主导,集中全县精力精心打造平阳黄汤区域公共品牌,申请了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划定原产地保护范围,制定了品牌管理办法,采用“加盟使用”和“资格认证”的管理模式,实行统一品牌、统一包装、统一标准、统一监管。推行严格的质量监管和品牌监管,以稳定的质量保证品牌的声誉,以良好的品牌形象占据稳固的消费群体。平阳县先后获 “中国黄茶(平阳黄汤)之乡”,“中国茶文化之乡”称号,平阳黄汤作为区域公共“母品牌”知名度、认可度、美誉度不断增强,以“母品牌”引领生产企业打造自有“子品牌”,推动全县茶产业的腾飞。
5、依靠科技进步,打造优质产品
一是全面推行茶园绿色栽培管理,积极鼓励茶企申报无公害、绿色和有机认证,确保产品质量安全。大力支持茶园基础设施建设,推广茶园绿色防控技术,全县建成茶叶主导产业示范园区1个、现代农业精品园3个;二是全面实行茶厂优化改造工程,提升清洁化生产水平。全县已改造茶厂25家,通过QS(CS)认证11家;三是积极开展技术培训活动,邀请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浙江省农业厅、浙江大学茶学系等单位专家来平举办茶园管理培训、平阳黄汤加工技能培训,建立高素质的茶叶科技人员队伍;四是实施浙江省科技富民强县“平阳县茶产业转型升级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开展关键集成技术的攻关,解决了平阳黄汤加工技术难题,提高了茶产业的科技含量。
6、弘扬黄茶文化,营造发展氛围
为深度挖掘和积极弘扬平阳黄汤茶文化,打响“平阳黄汤”公共区域品牌,推进平阳黄汤产业传承发展,营造全民知茶、爱茶、饮茶的浓厚氛围十分重要。一是开展茶摄影、茶叶诗会、茶叶笔会、茶艺茶道表演等茶文化活动,实施文化兴茶;二是打造茶旅线路,将茶文化与旅游业有机结合起来。全县共建设了水头镇朝阳山畲乡风情平阳黄汤茶园、山门镇生态红豆杉茶园等茶旅线路;三是开辟茶文化推广阵地,营造茶文化氛围,培育茶消费群体。2015年建成的“子久茶博苑”,集平阳黄汤博物馆与茶文化推广中心为一体,是浙江省目前档次最高的茶楼之一,被评为“浙江省十佳文化茶馆”,已成为一个很好的茶文化旅游参观体验点。此外,平阳县还在温州机场、动车南站开设了平阳黄汤宣传展示厅,大大提高了品牌形象和知名度。四是依托县文化队伍,积极创编茶文艺节目。近年来创编的提线木偶剧、温州鼓词、茶艺表演、畲语茶歌等节目雅俗共享,深受观众喜爱,为推广平阳黄汤起到很好的作用。
2010-2022,十二载时光流转,黑茶园经典回归,华章再续,势撼山林。
十二载,初心依旧
中茶黑茶园诞生于2010年,一个风口,一份初心,乘势而起。
2010年,中茶·黑茶以爱茶人品鉴、收藏需求为初衷,创立了中茶黑茶园,以出众品质助推安化黑茶行业提质升级。
中茶秉承“做消费者放心的品质好茶”的初衷,严把源头关,精选安化原料为材,传承安化黑茶传统工艺,只为一杯“品质有保障、消费者放心”的安化黑茶。
转眼十二载时光流转,我们初心依旧。筛选,拼配,斟酌,打磨,只为那一份“心安”,只为那一句“还是那么好喝”。
十二载,经典回归
2010年-2020年的10年间,中茶黑茶园商标屡次调整、更新,但初心未改,经典依旧,市场也从不缺中茶黑茶园的传奇,这就是经典。
2020年,中茶黑茶园创立10周年之际,中茶黑茶园大师系列隆重上市,压仓陈料,年份黑茶,标杆品质好茶再次刷新茶人体验,懂茶更懂爱茶人。
2022年,中茶黑茶园诞生十二周年之际,中茶黑茶园浓情上新,经典回归,如虎添翼,华章再续。
十二载,再创辉煌
2022年,中茶黑茶园延续经典品质风味的同时,创新研发轻便小规格茯砖产品,便于携带、分享;精巧小砖,轻松试饮无压力,对于未曾尝试过的新朋友也非常友好。
十二载风云变幻,中茶黑茶园韬光养晦,厚积薄发,待时机而动。十二载时光流转,中茶黑茶园品质始终如一,而今,中茶黑茶园经典再现,必将名震四野。
匠人心,茶人缘!
中茶黑茶园,
大师精工,懂茶更懂爱茶人。
辉煌再续,敬请期待!
经典推荐
壹
中茶黑茶园手筑茯茶(10年陈)
箱规:700g*12盒
零售价:1920元/盒
经典推荐
贰
中茶黑茶园手筑茯茶(10年陈)
箱规:350g*12盒
零售价:728元/盒
经典推荐
叁
中茶黑茶园手筑茯茶(5年陈)
箱规:700g*12盒
零售价:960元/盒
经典推荐
肆
中茶黑茶园手筑茯茶(5年陈)
箱规:350g*12盒
零售价:458元/盒
经典推荐
伍
中茶黑茶园手筑黑砖(10年陈)
箱规:700g*12盒
零售价:1788元/盒
经典推荐
陆
中茶黑茶园手筑黑砖(5年陈)
箱规:700g*12盒
零售价:925元/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