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2016黄芽首批

找到约75条结果 (用时 0.012 秒)

邛崃黑茶今尤香:文君茶成首批“邛崃黑茶”地理标志产品使用权的背后

编者按 邛崃市系国家级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国家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国家生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试验区、四川省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天府旅游名县、中国茶叶百强县(市)、全国生态建设十强县、四川省30个茶叶优势县(市)之一。“邛崃黑茶”2015年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称号、“四川省优秀区域公用品牌”称号。

邛崃产茶历史悠久。史料记载,邛崃产茶可追溯到两千年前的秦汉时期,是世界黑茶的发源地。公元903 年,中国首个黑茶产品——火番饼在邛崃诞生。后蜀大臣毛文锡集茶事研究之大成,撰写的巨著《茶谱》,记载了 40 余种唐代名茶之品名、性状,其中记述:“临邛数邑茶,有火前、火后、嫩绿、黄芽号。又有火番饼, “火番饼”即中国最早的黑茶。

“邛崃黑茶”作为六大茶类之一,因其降“三高”和降血压、血糖,防止氟中毒,暖胃助睡眠,且越陈越香、易于储藏等;加之相比其它茶类更适合搭配肉食,与现代都市人的生活习惯相契合,因此深受消费者喜爱。

邛崃市委、市政府为满足人们日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高度重视“邛崃黑茶”产业的发展,2017年成立邛茶产业协会,协会成员单位四川省文君茶业公司、四川省花秋茶业公司、成都市碧涛茶业公司等6家重点茶叶产业化龙头企业获得“邛崃黑茶”地理标志产品使用权。通过发挥协会的纽带与引导作用,建立和完善行业组织体系,统筹邛崃黑茶品牌打造:

——构建利益联结机制创新模式。以协会为引领、企业为核心,建立“产业协会+龙头企业+茶研所+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的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创新模式,形成在茶叶种植、生产加工、产品营销、茶叶仓储、包装运输等方面的利益联结机制,无缝衔接,为“邛崃黑茶”品牌打造提供机制保障。

——制定行业规范技术标准。协会组织制定高于邛崃黑茶地标产品标准的《邛崃黑茶种植技术规范》、《邛崃黑茶鲜叶原料检验规程》和《邛崃黑茶加工(散茶)技术规程》等6个内控子标准,1个团体标准1个成都市地方标准,确保邛崃黑茶产品的市场核心竞争力。

——建设茶叶标准化基地。通过茶叶基地标准化示范建设与辐射带动,推动茶园标准化管理, 5000亩邛崃黑茶基地获得有机认证,建设邛崃黑茶专用原料基地4万亩,确保邛崃黑茶原料优质、安全。

——增强科技创新能力。与四川农业大学、四川省茶叶研究所、西南农大等科研院校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研发破解制约邛崃黑茶生产加工的关键技术瓶颈,强化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新方法研究,开发科技含量高、品质优异、消费者喜爱的新产品。

——品牌设计与认证。成员茶叶企业围绕“邛崃黑茶”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品牌建设,开展“邛崃黑茶”自主品牌设计,研发创新了巧克力状黑茶、铜钱状黑茶、5克砖型饼茶、下半场黑茶等新产品15个,打造“文君”“天问” “君悦”“花秋”“碧涛”“金川”“南宝高山”等黑茶品牌12个;开展品牌认证,已拥有茶叶有机认证产品6个、国家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1个、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1个,四川省著名商标3个、名牌产品3个。

——加强品牌宣传。着力在品牌推介、品牌宣传以及电商平台销售方面下功夫:组织成员茶企业参加全国各地茶叶展会、展销、推介和茶叶品鉴会、文君茶文化节、邛崃黑茶茶艺大赛等活动;通过多种媒体、平台和多种形式宣传提升邛崃黑茶影响力,2017年、2021年文君牌邛崃黑茶两次评为“四川十大名茶”。目前,线上平台年销售额千万元以上,产品销往国内31个省市区和新加坡、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

四川省文君茶业公司系中国驰名商标企业、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国家发明专利技术企业、中国茶企业百强、四川省名牌产品企业、精制川茶加工示范企业、全国有机茶和绿色食品示范基地,2015年首批成为“邛崃黑茶”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使用单位,2021年邛崃文君茶取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该公司紧紧抓住“首批‘邛崃黑茶’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使用单位”这一发展的新机遇,通过市场调研,转型升级强化黑茶生产,并注册了“文君火番饼”等黑茶商标,开启发展新时代。

公司着力研究年轻人市场,做了3万份调查问卷,1000次街边采访、50场意见采集会,了解他们对新饮品的需求,最终推出一款简约时尚、方便快捷、原芽原叶的邛崃黑茶,取名“下半场黑茶”。为此,公司一是严格按有机茶和原生态茶叶种植标准,邛崃文君茶取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认证、有机茶认证和原生态茶叶认证;二是视产品质量为生命,从源头抓起,建立了从茶园到茶杯的全程监控和可追溯体系,先后取得ISO9001、ISO22000、ISO14000、GAP和有机茶等多项认证,评为四川省名牌产品、名牌农产品、知名农产品品牌、“十大名茶”等;三是始终把科技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强大引擎和支撑,先后获国家专利11项,自主研发16项,研究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18项,创新名茶18只,大大提升了产品质量和市场核心竞争力。2015年,文君牌文君黑茶获第十三届峨眉杯金奖;“文君牌邛崃黑茶”2016年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2017年、2021年两次荣获四川“十大名茶”称号,三次获中国(四川)国际茶博会金奖等;2019年,文君牌邛崃黑茶列入成都市、四川省地方名优产品推荐目录,公司评为四川十大茶叶企业并取得良好农业规范认证证书。

公司产品通过线上电子商务平台和线下实体店等多渠道销售,畅销国内20多个省、市、区及省内各地,远销俄罗斯、日本、韩国、美国等,市场美誉度高,营业收入、净利润、公司资产状况良好。

文君茶业培养出“中国制茶大师”、“四川省制茶大师”、“农村手工艺大师(茶艺类)”、“成都工匠”、“崃山工匠”;“成都市吴曲制茶大师工作室”,开发茶叶新产品22种,研究茶叶新工艺、新技术12项,领导研究四川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自主创新成果产业化项目等30余项,各类发明专利10余项;获国际茶博会金奖、中茶杯奖、四川省名茶金奖等30余项,科技成果1项、成都市科技进步三等奖和专利优秀奖各1项。

2015年,文君茶业首批成为“邛崃黑茶”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使用单位后,吴曲总经理不忘制茶初心,带领公司研发团队首创——采用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茉莉花黑茶窨制技术,推出“茉莉花邛崃黑茶”新产品成功面市,该技术不仅填补了国内空白,也开启了邛崃黑茶新时代,2021年授权实用新型发明专利2项。

邛崃黑茶属后发酵,曾是西南少数民族“不可一日无茶”的生命之饮。茉莉花辛、甘、凉,有助于理气安神。据了解,茉莉花邛崃黑茶通过恒温、恒湿环境,经过“文君”特有的“养、散、堆、翻、扬、筛”、烘、炒、提、关等技艺,茉莉吐香,茶叶吸香,深度融合,一放一吸,周而复始,茶香花香相得益彰。

来源:茗人说茗事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霍山县:一茶一产业 霍山黄芽地理标志 保护工程显成效

7月15日,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司、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在北京举办2021年全国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培训班。霍山县人民政府副县长朱静代表安徽省在会上做典型交流发言。

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绿色发展新思想后,尤其是2016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安徽视察,首站来到六安,指出“大别山的生态环境有了很大改善,绿水青山就是你们的金山银山”后,六安市委市政府高起点谋划,高站位布局六安茶谷、淠淮生态经济带、江淮果岭和西山药库四大绿色产业发展平台建设,高标准推进农业特色产业“138+N”工程,发展壮大茶叶等特色产业,增加“三品一标”等高品质农产品供给,取得了明显成效。霍山县作为六安市的全国“两山”理论实践创新基地,坚持推行“政府引导、龙头带动、市场运作”的产业发展模式,持续培育基地、壮大龙头,努力推动茶产业高质量发展,霍山黄芽于2018年被农业农村部认定为农产品地理标志;2019年实施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2020年入选《中欧地理标志协定》首批保护名录。目前,霍山县茶园面积已发展到17.17万亩,年产茶叶8500余吨,拥有茶叶省级龙头企业2家,市县级龙头企业30多家。其中,抱儿钟秀公司、汉唐清茗公司分别跻身2020年全国茶叶企业百强榜第42位、90位。2021年霍山黄芽品牌价值评估高达80.72亿元。

注重标准引领,推动产业发展。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霍山县加快推进茶树良种化进程,坚持“化肥农药不下田”,实行茶园“双替代”,引导茶农科学化种植采摘,加大有机、绿色认证力度,全县绿色食品(茶叶)基地达10.1万亩。此外,通过积极融入六安茶谷建设,一体推进种茶、采茶、制茶、品茶,打造茶谷旅游精品线路,扮靓全景霍山形象,2021年该县荣膺全国“区域特色美丽茶乡”称号。

注重品牌打造,加大市场保护。为加强霍山黄芽标识的保护和使用管理,霍山县茶叶产业协会建立了二维码授权系统,企业通过授权获得地理标志二维码使用许可,录入产品生产、加工、存储等环节资料,消费者通过扫描二维码溯源产品信息,保障了霍山黄芽的产品质量和品牌信誉。目前,经霍山县茶叶产业协会授权使用霍山黄芽标识的企业和个人已达130多家,有效杜绝了商标侵权行为和产品假冒伪劣现象,大大提高了霍山黄芽的市场美誉度。

注重品牌带动,强化宣传推广。在办好一年一度的霍山黄芽开茶节基础上,该县还积极组团参加国内有影响力的茶博会、农交会等,霍山黄芽成为历届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交易会上的“常驻嘉宾”,每每销售一空,回头客络绎不绝。2019年以来,该县坚持每年在主销区之一的山西太原举办茶叶专场推介;2020年以来,霍山县克服疫情影响,举办了扶贫助农网络开茶节系列活动,县委、县政府领导亲自上阵直播带茶,全县茶叶产销双升,再创佳绩。

注重产业增收,筑牢振兴基础。坚持把茶产业作为富民产业和支柱产业来抓,逐步提升茶质量与效益,以茶叶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带动贫困户增加收入。2019年以来,结合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的实施,该县累计投入各类资金超1000万元支持贫困户发展良种茶园,全县80%以上贫困户家庭种茶,人均年收入可达5000元/亩,成为该县最稳定和持久的脱贫产业。

“十四五”期间,该县将继续以茶产业为抓手,全面提高茶园管理水平,提升茶产业发展质效,切实将其打造成为乡村振兴的“样板产业”。

来源:霍山县人民政府,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霍山县:一茶一产业 霍山黄芽地理标志保护工程显成效

7月15日,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司、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在北京举办2021年全国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培训班。霍山县人民政府副县长朱静代表安徽省在会上做典型交流发言。

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绿色发展新思想后,尤其是2016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安徽视察,首站来到六安,指出“大别山的生态环境有了很大改善,绿水青山就是你们的金山银山”后,六安市委市政府高起点谋划,高站位布局六安茶谷、淠淮生态经济带、江淮果岭和西山药库四大绿色产业发展平台建设,高标准推进农业特色产业“138+N”工程,发展壮大茶叶等特色产业,增加“三品一标”等高品质农产品供给,取得了明显成效。霍山县作为六安市的全国“两山”理论实践创新基地,坚持推行“政府引导、龙头带动、市场运作”的产业发展模式,持续培育基地、壮大龙头,努力推动茶产业高质量发展,霍山黄芽于2018年被农业农村部认定为农产品地理标志;2019年实施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2020年入选《中欧地理标志协定》首批保护名录。目前,霍山县茶园面积已发展到17.17万亩,年产茶叶8500余吨,拥有茶叶省级龙头企业2家,市县级龙头企业30多家。其中,抱儿钟秀公司、汉唐清茗公司分别跻身2020年全国茶叶企业百强榜第42位、90位。2021年霍山黄芽品牌价值评估高达80.72亿元。

注重标准引领推动产业发展

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霍山县加快推进茶树良种化进程,坚持“化肥农药不下田”,实行茶园“双替代”,引导茶农科学化种植采摘,加大有机、绿色认证力度,全县绿色食品(茶叶)基地达10.1万亩。此外,通过积极融入六安茶谷建设,一体推进种茶、采茶、制茶、品茶,打造茶谷旅游精品线路,扮靓全景霍山形象,2021年霍山县荣膺全国“区域特色美丽茶乡”称号。

注重品牌打造加大市场保护

为加强霍山黄芽标识的保护和使用管理,霍山县茶产业协会建立了二维码授权系统,企业通过授权获得地理标志二维码使用许可,录入产品生产、加工、存储等环节资料,消费者通过扫描二维码溯源产品信息,保障了霍山黄芽的产品质量和品牌信誉。目前,经霍山县茶叶协会授权使用霍山黄芽标识的企业和个人已达130多家,有效杜绝了商标侵权行为和产品假冒伪劣现象,大大提高了霍山黄芽的市场美誉度。

注重品牌带动强化宣传推广

在办好一年一度的霍山黄芽开茶节基础上,霍山县还积极组团参加国内有影响力的茶博会、农交会等,霍山黄芽成为历届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交易会上的“常驻嘉宾”,每每销售一空,回头客络绎不绝。2019年以来,霍山县坚持每年在主销区之一的山西太原举办茶叶专场推介;2020年以来,霍山县克服疫情影响,举办了扶贫助农网络开茶节系列活动,县委、县政府领导亲自上阵直播带茶,全县茶叶产销双升,再创佳绩。

注重产业增收筑牢振兴基础

坚持把茶产业作为富民产业和支柱产业来抓,逐步提升茶质量与效益,以茶叶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带动贫困户增加收入。2019年以来,结合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的实施,霍山县累计投入各类资金超1000万元支持贫困户发展良种茶园,全县80%以上贫困户家庭种茶,人均年收入可达5000元/亩,成为霍山县最稳定和持久的脱贫产业。“十四五”期间,霍山县将继续以茶产业为抓手,全面提高茶园管理水平,提升茶产业发展质效,切实将其打造成为乡村振兴的“样板产业”。

来源/《徽茶》2021年8月刊

文/霍山县农业产业发展中心

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74条结果 (用时 0.006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1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