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历史
  • 细说普洱茶历史(23)

    芳村茶商们除了明里比做茶的数量,暗里还比着质量。大家都知道,数量只是面子,短暂的,质量才是实力,长远的。
  • 中茶勐海茶厂分厂:被世人遗忘的云南第一个现代化茶厂

    提到云南人们便会想到茶叶,而提到茶叶不得不提到西双版纳,在这个美丽富饶的西南边陲有着许多关于它和茶的故事。
  • 细说普洱茶历史(22)

    88青饼的价值,升值,给了当时的茶客很大的信心,在他们心目中自然而然地形成了普洱茶升值的意识和概念。
  • 细说普洱茶历史(21)

    2000年以前,勐海茶厂生产红茶为主,产能严重过剩。工人有七、八百人,国营企业,又是不能随便解雇员工。
  • 细说普洱茶历史(20)

    八、九十年代芳村茶商到云南做普洱茶是走临沧、保山那条线的,但那时是做散熟普,2000年时要做紧压普洱茶。那么他们去哪里做呢?
  • 细说普洱茶历史(19)

    假如不是一个偶然的机会,存放出一批干仓的88青饼,而且还有一定的量,十多年后投放到市场,也正值市场兴起普洱茶的时候,我们很难想像普洱茶还要在湿仓这个误区徘徊多久。
  • 细说普洱茶历史(18)

    市场那么快告别湿仓茶(港仓),除了湿仓茶的确不太好喝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利益。如果,湿仓茶令芳村茶商很好赚,可能芳村茶商会很积极地继续推销湿仓茶的。
  • 细说普洱茶历史(17)

    前文,普洱新茶由于生涩和刺激性大,不适合南方人的口感;旧茶温驯、刺激性小却符合了南方人的口感。
  • 细说普洱茶历史(16)

     2000年—2003年,是普洱茶市场成熟的时期,越来越多人懂得了干仓和A货。市场朝着健康方向发展,荔湾的茶的功不可抹,他们发挥了很大的积极作用。
  • 细说普洱茶历史(15)

    所以既然市场上有干仓老茶存在,尽管数量很少,还是有人知道区分的。不然的话今天的普洱茶市场可能还是湿仓茶(港仓)作主导。
  • 细说普洱茶历史(14)

    新的普洱茶生涩,刺激性大是不符合南方人的饮食习惯的,南方人口味偏清淡,普洱茶放到旧变得温驯,不刺激,是能适合南方人的口味的。应该说普洱茶放旧,是从无意到有意的。
  • 细说普洱茶历史(13)

    我们放在家里的茶叶,有些茶叶一不小心,没注意放好封好,特别在潮湿天气,很容易就受潮发霉了。
  • 细说普洱茶历史(12)

     市场刚开始的时候,人的认识水平不高,商品质量会良莠不齐,优劣混杂。这是市场发展的初级阶段。
  • 细说普洱茶历史(11)

    芳村茶叶市场是全国乃至东南亚甚至是全世界最大的茶叶集散地,各种各样的茶叶在这里集中后,又散发至各地各处。
  • 细说普洱茶历史(10)

    有相当的群体喝高品普洱茶,就有相当的需求。但去哪里买货呢?这就成问题了,而且成了很大的问题。因为,当时东莞是没有茶叶市场的,根本就无法买到高品的普洱茶。
  • 普洱寻踪—— 一 西双版纳茶区篇

     普洱茶是以云南省一定区域内的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为原料,经过后发酵加工而成的散茶和紧压茶。
  • 小青柑的前世今生,一文看透茶界“萌宠”的来历

    小青柑属于一种再加工茶,它的出现大约是在几年前。一种说法是当时新会有片果园因为修路占道要拆除,果子已经长出来了,弃之可惜,于是就有人按照大红柑的做法制成小青柑,从此小青柑
  • 细说普洱茶历史(9)

    前文说到,茶楼茶兴起菊普,是八十年代初回乡探亲的港人带起的。这些都是工薪阶层,他们都是喝大众化的平价茶,很少机会接触到高档的贵价茶。
  • 细说普洱茶历史(8)

    芳村茶叶市场,刚开始送货到茶楼,大排档,是红茶、绿茶、花茶。后来茶楼茶兴起菊普,自然就多了散熟普这个品种。
  • 诉说普洱老茶那些鲜为人知的历史

    八七年底,普洱茶开始直接地进入台湾市场。八八年,台湾茶艺界组团到云南考察,带回来了样品,但以青沱、青饼及七子饼为主,这一趟并未掀起很大涟漪,但却是一个开端的萌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