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远烈:倾力推动云茶产业发展

  李远烈曾担任过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简称省茶科所)情报资料室副主任、主任、副所长、助理研究员,《云南茶叶》期刊责任编辑、副主编等职,还兼职中国茶叶学会理事、云南省茶叶学会副理事长、西双版纳州茶业协会副理事长、丽江市华坪县人民政府茶叶技术顾问等。他推广茶叶技术、培训实用人才、从事茶叶科技创新、编辑茶叶刊物、开展古茶树考察,为推动云茶产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推广茶叶技术 培训实用人才
 
  李远烈在大理农校茶叶专业毕业后,于1959年9月分配到省茶科所工作。1960年至1963年,他从事古茶园复壮增产提质工作,为西双版纳州、思茅地区(现为普洱市)等古老茶区茶园改造提供了技术样板和技术支撑。20世纪60年代中期,省茶科所举办全省茶叶技术培训班和开办省茶叶学校,李远烈被调任茶校三班班主任,同时兼任一班、二班茶树栽培课老师,为全省茶区培养了200多名实用技术人才。1965年底至1966年,茶校还招收了40人组成的半年制勐海民族班,为勐海县培养了一批少数民族茶叶技术人员。1968年8月,省茶科所“半农半读农业学校”在李远烈、思永刚、李永龄等老师的辛勤努力下,130多名学员顺利毕业,为省内主要茶区培养出了一批有较高政治觉悟和一定理论水平,又能实际参加生产劳动的中级茶叶技术人才。l984年至1987年,省茶科所与勐海县茶叶局、勐海茶厂联合举办了为期3年的首届职业高中茶叶专业班,共有学生46人。李永龄、罗亨文、李远烈等教师参与授课。1992年9月,省茶科所创办茶叶专业技术函授学校,李远烈带领《云南茶叶》编辑部、情报资料室等部门编写有关函授教材。函授班开设《茶树高产稳产规范化管理技术》《红、绿名茶加工新工艺》《茶树无性系良种繁殖技术》等6门课程,共有省内各茶区的23名学员参加函授学习。李远烈不同时期培养的学生、学员分布在云南各茶区,为云南省科技兴茶和茶叶产业快速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此外,李远烈还到缅甸、老挝等周边国家考察茶叶种植发展情况,为缅甸、泰国培养了不少茶叶种植技术和茶树扦插育苗技术人才。
 
  从事科技创新 编辑茶叶刊物
  20世纪70年代,李远烈参与茶树新品种选育和气象观测等工作。其间,李远烈参加了全国大专院校统编教材——《茶树良种选育学》审定会。李远烈抓住机会学习大学茶叶技术专业教材,丰富专业知识,并结合自己工作实际,撰写相关茶叶生产技术和知识的文章发表在报刊杂志上,普及茶叶科技知识。20世纪70至80年代,李远烈、张顺高等人对普洱茶历史进行研究,撰写了科普文章《普洱茶史话》。后来,李远烈担任《云南茶叶》责任编辑和《茶叶信息》副主编。他自学茶叶刊物编辑知识,参加刊物编辑知识培训,向有经验的老师和前辈学习请教,还自学了摄影、胶卷冲洗等技术,不仅丰富了《云南茶叶》内容,美化了刊物,还增加了刊物的吸引力和发行量。《云南茶叶》从1980年创刊到李远烈退休共发行75期,每期刊印2000册,发行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并与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各省市(自治区)茶叶科研单位、大专院校进行刊物互换,增进了茶界的相互了解,普及了茶叶知识,宣传了云南茶叶。1986年,《云南茶叶》编辑部被云南省对外经济贸易厅、云南省农牧渔业厅授予“加快茶叶发展,扩大茶叶出口成绩显著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李远烈被评为全国农口系统优秀编辑。
 
  开展古茶树考察 科技兴茶惠乡梓
 
  古茶树是世界茶树原产地活的见证和化石。1990年,为抢救和保护勐海县南糯山800多年栽培型茶王树和巴达贺松大黑山1700多年的野生茶树王,勐海县成立了保护茶树王管理委员会。李远烈参与南糯山栽培型茶王树保护工作。通过努力抢救,南糯山栽培型茶王树存活至1995年,为古茶树保护积累了成功经验。1994年,李远烈在昆明参加“中国第三届国际茶文化研讨会”,交流了题为《古茶树开发利用及其保护》的论文,引起与会专家学者的讨论。李远烈还应邀参加普洱市澜沧邦崴大茶树考察论证会及镇沅千家寨野生古茶树考察,为古茶树面世并得到较好保护和科学研究付出了心血。
  丽江市华坪县20世纪60年代曾引进茶叶种植,因技术落后和无加工龙头企业而告失败。1987年,李远烈撰写的《在金沙江燥热地带发展大叶茶的探讨》在《云南茶叶》杂志发表,为当地发展茶叶产业提振了信心。他还带领科技人员到华坪县开展茶叶发展调研并开展科学论证,为华坪县发展茶叶产业制定规划,撰写《华坪县永兴发展茶叶生产考察汇报》,并协调举办茶叶科技培训,培养茶叶技术人才,还协助开展改种换植试验,拉开了华坪县茶叶产业发展序幕。到2013年,华坪县茶叶种植面积1.56万亩,采摘面积1.3万亩,产量275吨,产值1650万元。
  退休之后,李远烈仍情系云茶产业发展。2005年,他应州质量技术监督局、州茶业协会、勐海茶厂等单位邀请,参加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普洱茶原料加工工艺研究,并制作科普光碟,为普洱茶规范化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如今,年过八旬的李远烈仍然思维清晰,精神矍铄,坚持看书学习。笔者几次去拜访他,都见他在看《唐诗三百首》《古文观止》《云南茶树病虫害防治》及《云南茶叶》等书刊,真是一个“活到老、学到老”的典范。
责编: yunhong
普洱茶品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