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红之父冯绍裘,同时也是安化茶业功勋

  中国茶叶的上千年历史中,涌现了无数茶学家,他们同劳动人民一起创造了丰富绚丽的中国茶文化,中国茶文化独树一帜,影响深远,是中华文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时间到了20世纪,在1988年,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农业百科全书·茶业卷》中,中国茶学界公推出20世纪的十大茶学家,这十大茶学家就是我们所说的“二十世纪中国十大茶学家”。他们分别是吴觉农、胡浩川、冯绍裘、蒋芸生、方翰周、王泽农、陈椽、庄晚芳、李联标、张天福。
滇红之父冯绍裘,同时也是安化茶业功勋
  冯绍裘是我国机制茶之父、滇红创始人,是我国公认的著名红茶专家。他一生潜心茶叶研究和生产,改写了戴维斯描述的云南茶叶历史。他寻得中国红茶宝地,创制出世界一流红茶,并且开启了中国红茶新纪元,为我国培养出大批的茶叶专家。
 
  冯绍裘,湖南衡阳县人,毕业于河北保定农业专科学校。他曾3次来安化工作,是什么机缘让他与安化有如此深厚的渊源呢?
 
  1938年9月底,一个湖南人乘汽车从昆明出发,沿滇缅公路颠簸了三天两夜后,又花十天时间,一双脚丈量云南的广袤土地。在茶马古道上,这位湖南人似乎对什么都不关心,一路上见茶就看、就摸、就嗅、就品,有时还采撷几片茶叶装进包里。他,就是中国著名的茶叶专家、被誉为“滇红之父”的冯绍裘。
 
  前两次与一个人有很重要的关系,这个人是他在保定农业专科学校的同学李厚徵。李厚徵,湖南湘潭人,曾任湖南省茶叶讲习所所长。
 
  1924年,冯绍裘被他聘请到讲习所任专业课老师,从此踏上了从事茶叶工作的道路;后来,升任该所教务主任。
 
  寻根问源知由来。《湖南省档案》农业历史资料清晰地记录着:安化县茶叶试验场沿革始于1917年(民国6年)创办于长沙岳麓山的湖南茶业讲习所,1920年,湖南茶业讲习所迁址至安化。1928年(民国17年),改为湖南茶事试验场,由现代中国茶叶大师冯绍裘担任首任场长。
 
  建国后,湖南茶事试验场组建为湖南省人民政府农林厅安化茶场,并于上世纪五十年代改为安化县茶叶试验场,场长是杨开慧烈士的长兄杨开智先生。这里是国内最早的四家茶叶科研单位之一、我省第一家茶叶学校、茶事试验场,第一家集茶叶种植、加工、科研于一体的国有茶场,先后成就了冯绍裘、黄本鸿、彭先泽等三位茶学大师。1932年,冯绍裘设计的木质揉茶机(群众称绍裘式揉茶机),开湖南茶叶制作机械化之先河;1938年,茶技师黄本鸿发明了铁木结构的抖筛机、拣茶机等茶叶机械,是湖南红茶精致机械之始祖;1953年开办西南茶叶干部学习班,1958年创办安化县茶叶学校,为我国茶业界培养了一大批技术人才;1958年4月最早研制成功分级红茶(即红碎茶),让湖南成为国家出口茶产品(红碎茶)的重要基地之一。
 
  冯绍裘在安化最早是从事科研和教学工作。1928年,湖南茶叶讲习所因经费困难停办,改名为湖南茶事试验场,冯绍裘被委任为场长,直到1932年调离。1924年至1928年,他先后在湖南茶叶讲习所任专业课教师和教务主任;1928年开始,他在湖南茶事试验场任场长,同时从事科研和教学工作。
 
  冯绍裘擅长制茶评茶,1928年他所制砖茶获“中华国货展览会”一等奖。1933年以他为主试制的机制绿茶1350公斤,经实业部沪、汉两商品检验局检验,“品质较日本的绿茶更有特色”。他还聘请杭州的“龙井”“珠茶”技师三人来安化开办训练班,后来该厂编写了制作红茶、蒸青、扁茶及珠茶等技术小册子,广为推广。
 
  1941年抗日战争期间,交通受阻,县内红茶无法外运,内销黑茶也大量积压。在茶叶外销、内销极其困难的情况下,冯绍裘在两仪茶厂积极试制内销绿茶新产品,有扁平形的“芙蓉仙”“玉液奇”“文合秀”“江南春”,团形的“乌云碧”“高泽録”“镇华峰”“小桃源”“联凤珠”“结龙团”“天然色”,自然式的“两腋轻”等,曾得到湖南省建设厅的嘉奖。他的评茶技术造诣极深,人称“冯鼻子”,在中外茶叶界享有盛誉。
 
  第二次是1942年,时任中茶公司总技师的李厚徵在安化督办砖茶生产,他请从云南回湘探亲的冯绍裘留下来,帮助解决黑茶压砖的问题,到1948年才离开。
 
  解放后,冯绍裘任湖南省茶叶公司总经理,中南区茶业公司副总经理,湖北省茶叶进出口公司总技师,高级工程师,武汉大学茶叶专修科副教授,中国茶叶学会一、二届理事。
 
  冯绍裘第三次来安化是1950年4月。他已是中茶公司华中南区公司副总经理,由汉口到安化来检查工作并策划红茶收购产制业务,非常忙碌,但他还是专门为安化茶叶制作练习生训练班讲课。他讲课的内容《夏茶秋茶采制应注意的几点》发表在当时的《安化茶讯》上。
 
  很多年后,当时的学生廖奇伟、方永奎还能回忆起上课的情形。
 
  冯绍裘在安化期间,他主持茶叶栽培、改良、育种、采摘,主持茶叶加工、新产品开发,培养茶叶人才,在民间推广茶叶科技,作出了很大贡献。抗战时,在黑茶滑坡时,他带领人们开发“芙蓉仙”、“玉液奇”、“联凤珠”等绿茶品种十多个,受到国民政府嘉奖。
 
  冯绍裘不仅擅长于红茶研制加工,对工夫红茶也有很深的造诣,品茶评茶也有相当深厚的功底,在茶界享有“冯鼻子”之美称。1955年他在湖北宜昌邓村考察茶叶生产时,依靠鼻子的嗅觉在仓库里把带有清幽兰花香的高香红茶一袋一袋挑选出来,系上标签,运往宜都茶厂,单独加工、单独成箱、单独出口,受到苏联茶师的高度评价。
 
  冯绍裘被誉为“滇红之父”,他的身影遍及国内所有的红茶产区。在湖南安化、江西修水、安徽祁门以及云南凤庆,他的足迹踏遍了这些地方的的山山水水,一路上踏出了一条中国红茶的发展轨迹。千百年来,陆羽《茶经》被中国茶界奉为圭臬。但《茶经》中的叙事早已远去,《茶经》中的产品早已湮灭,《茶经》中的场景早已成了历史的遗迹。冯绍裘研制的祁红,湖红,滇红,就是中国当代最高的茶品。他的《祁红茶品质分级之研究》、《红茶制造法》、《叶绿素对红茶品质的影响》、《“滇红”史略》等著作,堪称当代《茶经》。
滇红之父冯绍裘,同时也是安化茶业功勋
  1995年,云南省立冯绍裘铜像,冠“滇红之父”。
 
  千百年来,安化制茶一直采用手揉脚踩,人工制作,不但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茶叶品质不高,而且不符合食品卫生要求。1928年,冯绍裘租佃安化黄沙坪谌姓山地200余亩,开荒种茶。随后,他从上海购入动力制茶机械五台(蒸茶机、复炒机、炒揉机、揉捻机、干燥机各一台),在安化投入使用。这是安化茶叶制造使用机械的开始,也是湖南应用茶叶初制机械的开始。
 
  后来,他自行设计手推式木质吊桶揉捻机和A型烘茶机,1947年在安化集资试办群力机械制茶厂,加工制作20多部投入使用,效果不错,比手工生产提高工效六七倍,茶叶制作质量大有提高。由于取材容易、结构简单,这种木质揉茶机上世纪五十年代曾在安化县内大量推广,俗称“绍裘式”揉茶机,现在的茶农家里还经常能够见到。“绍裘式”揉茶机的推广运用,实现了由“人工揉茶”向“机械揉茶”的历史性突破,在改变手工制茶传统、推进机械加工方面作出了贡献,冯绍裘因此被誉为机制茶之父,成为中国机械制茶奠基人之一。
 
  湖南茶叶讲习所于1920年由长沙岳麓山迁至安化县小淹,茶叶讲习所为国内开办较早的茶叶专业学校之一,李厚徵、彭国钧先后为负责人,冯绍裘为教师、后来担任讲习所教务主任。1934年吴觉农先生在《湖南省茶叶视察报告书》中认为:“湖南茶叶学校(讲习所)较其他各省完备。”经费除由省拨给外,安化县教育局也给予一定补贴(每个学生每年60元)。冯绍裘在讲习所,除了讲授土壤、农业气象、茶叶制造等课程外,还和学生一道,参加该所茶园和制茶厂的生产实践活动,刻苦钻研并掌握了茶叶栽培、茶叶制造技术,为他以后步入茶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滇红之父冯绍裘,同时也是安化茶业功勋
  冯绍裘从1924年开始,到1932年离开,在安化的8年时间里主要从事茶叶科研、教学工作,培养了王坤、刘凤文、周世胄、刘宝祥、文世银、黄甲寰、周三才等大量茶叶优秀人才。
 
  安化的茶叶系统性科学研究是从冯绍裘任湖南茶事试验场场长时正式开始的,主要试验内容有茶树品种比较,播种时期及深度,移植距离、茶园绿肥、剪枝、施肥、机制茶叶等项目,这是当时国内最早的茶叶科研示范单位之一,从那以后,安化茶叶科研薪火相传,至今一直没有中断。
 
  尽管冯绍裘茶叶生涯中最为精彩的一段是在云南顺宁研发滇红,成为滇红创始人,被誉为“滇红之父”,但他3次来安化工作,为安化乃至湖南茶叶的发展所作出的杰出贡献,同样光彩照人,彪炳千秋。
 
  综合自:益阳日报/汪勇、普洱、滇红等
责编: 红666
普洱茶品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