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消费场景来盘活传统茶,我们离真正的茶文化复兴有多久?

  海底捞已经火到2020年,喜茶也已经开到500多家店。谁能想到一个卖火锅的餐饮店,引发热议的是其服务而非菜品;谁能想到一个卖奶茶的茶饮店,官网的介绍居然用了大幅版面讲美学?
图/ 喜茶
 
  又有谁能想到2019年双11横空出世的茶叶电商黑马“小茶婆婆”,某店铺主页首款主推产品不打“古树升值”牌,却打“原创包装”牌?包括小罐茶,在包装上的渲染也用了大量笔墨。
图/ 小茶婆婆
图/ 小罐茶
 
  网红品牌都喜欢不务正业?不好好做产品尽去收割国民智商税?这些说法年轻人不会同意,毕竟“绝对理性”用在消费上,纯粹就是个伪命题。
 
  都说盛世兴茶,中国茶兴于唐朝,盛于宋代。近年来,随着茶行业对崛起的意识逐渐强烈,人们对茶业复兴充满期待。而这个“复兴”,多少是对标“唐宋”而言的。
 
  唐宋时期,我国茶业大概是什么情况呢?
 
  唐朝:吴觉农的《茶经述评》里写,“按793年得税钱四十万缗计算,茶叶总值为四百万缗,如以每斤五十文计算,当时产茶量至少为八十万担。”该说法是按税钱来计算其产量,如数据准确,那么唐朝的茶产量应在4万t以上。据吕振羽著《简明中国通史》里载的数据,“肃宗乾元二年(759),唐朝全国169州,除逃亡隐漏正税户口外,总户数为3107716户;总人口为31609973人。”也就是茶叶按总产量4万t计算,平均每户有茶12.87kg,每人有茶1.76kg。但据艾媒数据,2018年我国茶叶人均消费量也就1.4kg,也并不多。
 
  唐代茶叶种类包括贡茶、礼茶、自饮茶和私贩茶。在这个时期,中国茶还传入了印度、巴基斯坦、日本和朝鲜。
 
  傅筑夫在《古代经济史概论》里写道,茶以外其它农产物的商品性过程在唐代还不显著,只有茶的商品化过程最为典型。
图/ 网络
 
  唐代茶文化得以大力传播,跟神宗关系极大。古代文献中有许多唐代僧人种茶、采茶、饮茶的记载。茶圣陆羽本人就出身佛门,其师傅、好友也都是爱茶之人。佛教的大发展,进一步促进了茶文化的大发展。
 
  宋代:宋代商业和手工业空前发展,北宋初期实行恤商政策,政府为了财政和茶马互市贸易需要,对茶实行专卖。但同时,官方贸易、民间贸易、海外贸易皆开花。
 
  而宋代茶文化趋于精英文化,上至皇帝,下至文人士大夫都喜欢饮茶,写茶,大力推茶,也让茶文化发展达到了高峰。
 
  归结起来,“国盛”只是一个大前提,人们在满足饱腹之余,有了更多的时间精力托与消遣。此时“茶兴”的源动力更多是因为,背后有至少一个阶层以上的中流砥柱力量在大力推动,比如拥有绝对主权的皇帝,拥有广泛社会影响力的文人士大夫,佛教僧人,让饮茶形成当时的一种主流文化。
 
  而到了现代,茶业很难达到古代兴盛局面。一是由于时代不断向前发展,衍生出咖啡、奶茶、果汁饮料各种多元文化,茶文化的关注度被分流了;二是如今推动茶文化的这些中坚力量的话语权或者说影响力已经远不及古代的皇帝、士大夫和佛教等,以前一首茶诗能流传千古,现在专家们出一本茶书的传播意义已经极其有限,甚至这些力量显得非常分散,难成一统。
 
  而随着信息载体不断变化,从以前的竹简、到后来宣纸、报纸、收音机、电视、互联网,信息传播格局的更替,相应地衍生了一大批新产业,又淘汰了一大批旧产业。
 
  相对地,茶行业正处于新旧更替的尴尬位置中,甚至有些迷恋老格局。
 
  比如,传统中式茶馆多如牛毛,什么花梨木、紫檀、大理石装潢通通来一波,好看不好看不重要,关键要大气、大气还是大气!但是全国所有茶馆里,能喊出名号的却寥寥无几。
图/ 网络
 
  而“吼堂”火锅店式的大胆新潮装潢风格,其实是值得传统茶馆学习的。一种活泼生气的消费场景搭建出来了,浓郁代入感来了,人们的消费欲也就出来了。管它是在里面喝茶、吃饭,还是聊天,至少里子和面子到位了。
 
  当然,茶行业迷恋老格局是有原因的。茶叶历史源远流长,趋于中庸文化,因此无论是出于有意还是无意,它的消费者基本盘基本就锚定在了“中老年人”群体里。
 
  所以很多有点历史的茶品牌,产品体系风格整体上也都是大红、大黄、大蓝,稳重、中庸、大气那一套,因为它的用户基本盘就是那些“老人”们,年轻人喜不喜欢不重要,老人们喜欢就行。不能说品牌跟不上时代,毕竟深耕领域十几年几十年,培育形成的用户基本盘都已经定下来了,在激烈竞争中只做细分市场,巩固已有用户,在服务好已有用户基础上,再做稍稍扩张,也是一个方向。
图/ 网络
 
  同时,老牌们的营销体系也非常直率,厂家——运营总部——经销代理商——消费者,不玩花样,耿直耿直的。这基本也限定了老牌们发展的上限,即做得好,不一定做得大。
 
  还有一个隐性风险在于,如果老牌们跟风转型求新,开始去迎合新生年轻消费者,也容易对原来基本盘的老用户造成伤害。比较好的方式是,重新创立一个新的子品牌,在子品牌上开始新征程。
 
  相反,新生品牌诸如小罐茶和喜茶们的基本盘也很明确,就是要圈新生代年轻消费者。
 
  新生代品牌没有什么千百年文化故事可讲,这是他们的短板,他们也不会过分强调产品原料是如何,还有价格如何,因为这些信息在互联网冲击下,基本已经呈透明化。
 
  他们重点下工夫的地方在于,紧紧围绕年轻消费者打造出了一系列“消费场景”,包括但不限于漂亮的产品包装、有趣有格调的门店装潢、人格化的贴心服务、好玩的互联网社交、网络直播活动等形式,既然激发人们的消费欲望,又能在之后进一步反哺品牌的传播效应。
图/ 臧墨墨
 
  回过头来说,搭建这么多的消费场景,搞这么多花样来吸引关注度,产品质量真不值得多说几句?这正是新消费趋势下的逻辑:产品是底色,它可以隐于内。而所有消费场景的打造最终都会回归产品。
 
  所以,喜茶一个小门店卫生检验不达标就是一次品牌危机,海底捞被曝一次食品问题就会在网上引起轩然大浪。所有消费场景的打造能称得上“上限”,但产品质量一定是“底线”。
 
  就未来而言,基于中老人群体基本盘的茶叶市场,逐渐会形成存量市场,动能效应逐渐式微。新的增量市场,一定是会出现在基于新基建5G技术应用上的领域,而新生代的年轻人们,恰恰会是这些新技术、新消费方式的熟练应用者。
 
  品牌无论是发展,还是打造产品,起初是向上走,暂时是向下走,但终究是要向上走。未来的消费基本盘走势,一定是趋向年轻人群体。年轻人喜欢新式消费场景,就给他新式消费场景,他要是不喜欢,就帮他创造新式消费场景。没有必要去阻挡时间的发展洪流与历史的发展进程。
图/ 臧墨墨
 
  近年来汉服的复兴与破圈,已经见证了当代年轻人们的传播力、凝聚力、号召力。希望在不久的将来,年轻人也能逐渐发展成为推动茶文化传播发展的中坚力量,把传统茶的格局盘活,让饮茶重现昔日主流角色,实现真正的中国茶复兴。
责编: 墨墨001
普洱茶品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