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标准体系构建及品质鉴定技术研究》项目

    云南省质监局党组书记、局长 杨榆坚

    科技革命突飞猛进、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科技和人才竞争日趋激烈,质监工作责任越来越大、要求越来越高、任务越来越重。今天,省局召开全省质监系统科技暨人才工作会议,既是落实云南省委、省政府和国家质检总局有关重要会议精神的动员会、部署会,也是传达贯彻省第九次党代会有关科技和人才工作要求的实际行动、具体举措。会议结合质监系统的实际,进一步总结经验,分析形势,明确方向,动员全系统行动起来,举全系统之力,集全系统之智,为推动云南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再作新贡献,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省委、省政府、国家质检总局和省级有关部门对云南质监科技和人才工作十分关心。省委常委、副省长李江同志多次对全系统检验检测机构能力建设进行调研,对人才队伍建设给予了极大关心,对开好这次会议提出了明确要求,并为大会发来了贺词。总局在国家检测中心建设、科研项目审批等方面给予了热忱帮助。省委组织部、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科技厅的有关领导莅临会议指导,充分体现了各级党委、政府,各有关方面对云南质监事业发展的高度重视,让我们非常感动、倍受鼓舞。

    这次省局和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联合对“十一五”期间评选出的52个优秀科技项目、涌现出的47名科技工作先进个人进行了表彰奖励。在这次表彰的优秀科技项目中,有在电力、冶金、烟草、化工等领域得到推广应用,达到国际先进、国内领先水平,填补了国内空白,由我们自主研发的《高精度交直流电流校准源研制》等项目;有国家科技部下达的,为普洱茶地方标准上升为国家标准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的《普洱茶标准体系构建及品质鉴定技术研究》项目;有全省首屈一指、全国名列前茅,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填补了云南省乃至国内主传动轴和迂回轮主轴检验技术空白的《大型游乐设施主传动轴、客运索道迂回轮主轴免拆卸无损检测方法》等成果,这些科研成果是质监科技领域一颗颗耀眼的明珠,是全系统众多科技项目的缩影,是全系统长期实施“科技兴检”的结晶。特别是通过一大批有影响、效益好的科技项目实施,为全系统各类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提供了广阔舞台,涌现出了一批以陈万才、朱自科、冯雷、陆健等同志为代表的先进科技工作者,他们弘扬科学精神、恪守职业道德,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在他们身上集中展现了全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热爱质监、甘于奉献、团结协作的精神,勤奋学习、勇于实践、探索求知的精神,实事求是、崇尚科学、善于创造的精神,百折不挠、拼搏进取、敢为人先的精神。希望全系统以他们为榜样,创造出更多的科技成果,涌现出更多的优秀人才,用一流的业绩证明我们无愧于这个时代,无愧于质监系统对我们的期待,无愧于省委、省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对我们的重托。在这里,我代表省局党组向受到表彰的科研项目和先进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全系统为质监事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广大科技工作者和各类优秀人才致以诚挚的问候和崇高的敬意!

    一、看到成绩,找准差距

    在省委、省政府和国家质检总局的正确领导下,我们紧紧围绕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入实施质量兴省战略,有效履行质量综合管理和行政执法职能,圆满完成了各项任务,为促进云南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十一五”时期,质监科技不断发展,质监人才不断壮大,与质监事业一路同行、爬坡奋进。质监事业健康发展,质监地位不断提高,是对质监科技和人才工作成效的生动注解和最好诠释。随着省委、省政府大力实施标准化发展战略、质量兴省战略,全系统上下抢抓机遇,将质量问题上升至促进云南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和“两强一堡”建设的高度统筹谋划、深入推进,不断为质监事业注入新的强大动力。全系统加快实施了检验检测能力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壮大了现有检验检测机构实力,筹建了一批国家级检测中心和省级质检中心,改善了一批基层检验检测机构基础条件,培养了一批学科带头人、技术骨干和优秀人才,为质监事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一是整体实力显著增强。全系统检验检测机构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巨变。截止目前,实验室总面积增加到10万㎡,较垂管时的2.7万㎡增长了270%;设备固定资产总额由垂管时的2229.9万元提高到3.5亿元,增幅近15倍;检验检测设备达到1万多台(套),其中,20万元以上的设备就达282台(套),不少设备较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也属领先水平;检验检测项目拓展到3000余项。省局直属检验检测机构具备了同国内先进检验检测机构同台竞争的基本素质、实力和基础,总局领导评价省计量院的科研能力是“北有黑龙江,南有云南”,省质检院的食品检验、省特检院的索道检测、省珠宝院的翡翠检测、省建材站的水泥检验等能力和水平都得到了国内普遍认可;曲靖、普洱、版纳等14个州市局高起点新建了实验室,15个州市局综合技术检测中心普遍配备了气相、液相色谱和气质联用仪等一批高精尖检验设备,综合实力得到了进一步增强。两年来全系统检验检测机构非税收入已占当年总收入的60%以上。

[page]

    二是检测体系加快构建。我们以“国内领先,西部一流”为奋斗目标,认真实施“三年行动计划”,已用两年时间投入近2.3亿元,着力提升全系统检验检测机构的装备水平和技术能力,这在全国也不多见。硬件设施的改善,使国家级检测中心和省级质检机构的龙头作用进一步巩固,州市级检验检测机构中坚力量得到强化。项目建设理念的不断强化,使各级检验检测机构分层、错位发展态势逐步显现,恶性竞争和低水平重复建设状况得到较大改善,全系统检验检测体系构架已现雏形。系统内重点项目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建成了国家热带农副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等5个国家级检测中心,填补了我省空白;大理州、曲靖市分别设立了乳制品、煤化工省级质检中心;景洪、瑞丽、腾冲、龙陵建立了州市级技术检测中心派出的专业珠宝检验站;宣威设立了宣威火腿肉制品质检站,基层检验检测基础得到夯实。

    三是科研力度不断加大。省级检验检测机构加强了技术研究、难点攻关、前沿追踪工作,抓住食品、特种设备、建材、能源及节能产品、公共安全产品的安全性分析等重点课题研究,提高了检验检测技术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全系统科研经费投入不断加大,科研管理机制不断完善,科研工作力度不断增强。“十一五”期间共投入科研经费2133万元,年均355.5万元,仅今年就已投入了523万元,先后完成《地理标志产品-普洱茶》等85个国家和行业标准、152个地方标准的制修订工作。《滇池流域锅炉用水水源水质对工业蒸汽锅炉节能减排的影响》、《茶叶中多农残GC-MS同时检测方法研究》等一批科研项目取得重要成果,“液体置换法气体流量检测标准装置”等4个项目获得国家专利,《80KA强直流电流标准装置》的研究达到国内领先水平,部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十一五”期间,共完成科研项目92项,其中,18项获得科研成果奖。省质检院、省计量院先后被国家质检总局表彰为科技兴检先进集体。

    四是职能作用有效发挥。以强化公共技术服务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认真履行产品质量安全重要守卫者的职责,不断强化行政监管的技术支撑力度。近三年来,全系统先后组织33853个批次产(商)品质量监督抽查、查处9139起产品质量违法行为、处置36起食品和56起特种设备突发事件,积极应对问题奶粉事件、处置苏丹红、瘦肉精等一系列突发事件,对食品中有毒有害物质的鉴定排查、产品质量的风险监测、风险评估和技术仲裁、行政执法,产业质量状况的研究和质量安全风险的评估预测,为行政监管宏观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和建议等方面,检验检测机构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不断强化产业转型升级的服务力度。不少州市局综合技术检测中心创新服务举措,深入开展实验室开放、“质监邀您看企业,食品安全大家行”等活动,以地方产业发展为支撑,主动融入产业的意识不断增强,围绕区域经济发展需求,积极提供检验检测公共服务,如保山突出糖和咖啡、红河突出食品饮料和有色金属等,促进了当地产业发展,得到了政府、社会和企业充分肯定,检验检测机构影响力不断提升。

    五是队伍结构明显改善。以增强服务本领为目标,以提高能力建设为核心,以专业技能培训为重点,通过学历提升、职业资质考核、技能比武、与昆明理工大学合办质量发展研究院、在省局设立“云南省标准化、计量和质量专业高级职称资格评审委员会”等多项举措,解决了人才培养、高级职称评定的瓶颈,进一步拓展了全系统人才成长的渠道,促进了高层次人才脱颖而出,引进、培养的一批优秀中青年知识分子正逐步成为学科带头人和技术骨干,一支具有一定规模、专业种类较为齐全、素质能力不断提高的质监人才队伍正逐步形成。截止2010年底,全系统共有党政人才1517人,专业技术人才891人,行政执法人才1856人。高、中、初级专业技术人才比例达到2.0︰4.2︰3.8;各类人才日趋年轻化,45岁以下党政和专业技术人才占两类人才总数的71.5%,成为质监事业发展的中坚力量;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各类人员达1723人,占全系统在职人员的56.5%,其中,检验检测机构中具有本科学历的579人、硕士67人、博士2人,副高职181人,正高职实现零的突破,达到7 人,高级职称人数处于西部领先水平。“十一五”期间,培养国家质检总局“优秀中青年专家”1名,国家质检总局学术技术带头人1名,获得国家质检总局表彰的“科技兴检”先进个人4名。今年,省计量院朱自科同志被评为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陈万才同志被列为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及省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对象。

[page]

    成绩来之不易,成效可圈可点,成果可喜可贺。多年的工作实践,让我们深切体会到:只有坚持实施“科技兴检”,才能为质监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坚强的技术保障;只有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才能实现质监科技事业跨越式发展;只有坚持提升能力、勇于创新,才能更好地发挥技术保障作用;只有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才能在关键技术和科技前沿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只有坚持以人为本,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才能培育和稳定各类人才队伍,实现“人才强检”。

    欣喜之余,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纵向比,发展成就显著、变化令人鼓舞;横向看,各省市区质监系统你追我赶、竞相发展,我们是前有标兵、后有追兵,全系统科技和人才工作的总体水平与省委、省政府、国家质检总局和全省人民的新期盼、新要求还有很大差距,科技和人才服务质监事业的力度仍然需要加强,发展不够快、不充分、不协调、不平衡仍然是全系统检验检测机构的现状,表现在:机构发展“快”而不“齐”,系统内检验检测机构之间发展不平衡还较为明显;能力建设“增”而不“强”,“检不了、检不出、检不准、检不快、检不全”的问题还不同程度存在;产业结合“紧”而不“密”,已有检验检测项目与地方产业结合度低、覆盖面小,形不成有效的检验检测服务网络;资源集聚“联”而不“合”,系统技术、人才等优势的聚合效应没有充分发挥;队伍素质“有”而不“优”,高素质人才匮乏,现有人员面临本领恐慌。存在以上问题、不足,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历史、经济、社会等客观因素,也有重视程度不够、资金投入不足、创新能力不强、体制机制不活等主观原因,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制约质监科技和人才发展的“瓶颈”,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下大力气加以解决。

    二、认清形势,把握方向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是国家发展的战略资源,是科学发展的第一推动力。人才是科技的主要载体,是最活跃的生产力,是科学发展的核心竞争力。省第九次党代会把“推动云南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加快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作为今后5年全省各族人民共同奋斗目标和行动纲领,并提出“必须坚持科教兴滇、人才强省,增强发展的支撑能力……把科技创新和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引领云南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借助科技和人才这一有力撑杆,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跃上一个新台阶”。质监科技和人才工作已处在一个历史交汇点上,处在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时刻。在推动云南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的关键阶段,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充分发挥质监科技和人才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推动作用,比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深入实施“科技兴检”、“人才强检”战略。省委提出,要“深入实施创新型云南行动计划和质量兴省战略”,“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做大做强特色优势产业……大力培育现代生物、光电子、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节能环保、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这些工作涉及质量、计量、标准、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等质监科技诸多领域,要求质监工作全过程、全系统、全领域增添科技元素、增强科技含量、提升科技实力,需要质监检验检测机构主动对接大通道、大基地、大平台建设,加快进入省委、省政府确立的产业园区和基地,积极融入产业链条和环节,在提升传统产业标准技术水平上采取新举措,在解决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关键检测技术难题上发挥新作用,在满足企业公共服务需求上实现新突破,在节能减排技术保障水平上实现新提升,满足产业发展的各项检验检测需求,当好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守卫者,履行好支撑、保障和服务职责。

    当前国内外环境十分复杂,我们还面临着不少困难和挑战。从发展环境看,检验检测市场的逐步形成,内外竞争日趋激烈,国外检验检测机构来势迅猛;国内其他部门、单位的技术机构正不断涌入检验检测领域;外省质监检验检测机构大手笔、高起点、国际化的发展战略不断呈现。高端领域没有竞争能力,低端市场恶性竞争日益严重,我们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将不断受到冲击和挤压。如不加快检验检测机构发展,我们与先进兄弟省市质监系统的差距将不断拉大,将会丧失与国内外检验检测机构抗衡的能力。从履职需求看,大量新材料、新工艺、新方法的使用,应检品种不断增加,使质监部门提升产品质量、维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难度在加大;各地建设项目增加、企业改造加快、设备更新周期缩短、在线检测要求提高,大型企业普遍采用的先进检测技术和设备高于基层检验检测能力和装备,使质监部门实施动态监管、保障设备安全、生产安全的难度在加大;大量假冒伪劣问题的存在,制假售假手段不断翻新、花样百出,对质监装备水平、人才队伍素质、检验检测项目、数据精确度等方面要求越来越高,使质监部门发现、鉴别、查处的难度在加大。因此,出人才、出成果、出效益已成为全系统在新形势下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必然要求,成为全系统不断提升履职水平、强化公共服务的必然选择,成为全系统弥补差距不足、积极应对挑战的必由之路。任务催人奋进,压力就是动力,差距就是潜力,危机就是转机。全系统上下要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良好局面,以只争朝夕、锐意进取的昂扬斗志,以不懈奋斗、爬坡奋进的坚韧品质,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人才,解放科技生产力,把科技与人才工作作为科学发展之本、和谐发展之基、跨越发展之策,使质监科技优势转化为实力优势,人才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引领质监事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

[page]

    质监事业要发展,关键在科技,核心在人才。推动全系统科技和人才工作总体水平提高,已成为质监事业发展中非常紧迫的大事。全省质监系统要紧紧扣住“两强一堡”建设和质量兴省战略总体要求,认真贯彻“十二字”方针,牢固树立“六为”理念,紧紧围绕“五局”目标,充分发挥“五个”作用,统筹兼顾,全面履职,把科技和人才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实施科技兴检、人才强检战略,坚持以发展为目的,以项目为依托,以人才为支撑,以体制为保障,把质监技术机构建成检测技术的高地、科研成果的摇篮、人才成长的熔炉、改革创新的舞台,出人才、出成果、出效益,为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新贡献。

    (一)要出人才,让创业的动力充分涌现出来。实践已反复证明,人才兴,则质检兴;人才强,则质检强。人才成就事业,事业造就人才。人才靠素质立身、靠品德做人、靠实干创业、靠业绩进步,就人才成长而言,学习思考是阶梯,知行统一是法宝,创新思维是钥匙,自我历练是基石。对于人才自身来说,事业就是感召力,环境就是吸引力,服务就是凝聚力。要按照人才成长的规律,创造一切可能条件,让人才的创业动力迸发,让人才的梦想成果实现,锻造一批高素质的质监优秀人才,为实现质监事业的奋斗目标提供人才保障。要尊重人才。思想僵化发现不了人才,观念落后就会埋没人才。要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重大方针,把质监各类优秀人才当骨干、当宝贝、当财富,牢固树立人人皆可成才的观念,按照人才战略优先布局、人才资源优先培养、人才机制优先建立、人才环境优先营造的要求,努力做到:事业发展把人才放到重中之重,工作部署把人才工作摆到优先位置,项目建设把人才配套置于统筹之中,资金预算把人才投入给予重点安排充,考核检查把人才效能作为重要内容。要善用人才。科学发展以人为本,人才发展以用为本。人才作为一种特殊的资源,其价值在于如何开发和使用。质监事业要传棒接力,再建新功,不仅要看是否能不断培养造就大批优秀人才,更要看是否让各方面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施展才华。要以更宽的视野、更高的境界、更大的气魄,把各方面优秀人才及时发现出来,合理使用起来,让各类人才都成为对祖国、对人民、对民族、对事业的有用之才,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人尽其用的生动局面。要打破身份限制、学历歧视、职称束缚、年龄画线,不唯框框选人才,变“伯乐相马”为“赛场选马”,凭思想水平、工作实绩、品德作风、群众公认选拔人才,不让老实人吃亏,不让投机钻营者得利。要坚持重在使用、用当适任、用当其时、用当尽才,不拘一格用人才,破除大才小用、小才大用、专才偏用、歪才正用、埋才不用的狭隘、落后、片面的人才观,不以颜语舍人才,不以小疵掩人才,不以妒谤毁人才,不以好恶弃人才,不以卑微轻人才,要敢为事业用人才,善为人才创舞台。要关爱人才。坚持以“事业留人、感情留人、适当的待遇留人”为原则,格外关心爱护人才、充分鼓励支持人才,对人才高看一眼、厚待一分,健全优秀人才、专家疗养等制度,做到政治上关心、工作上关爱、生活上关照,既压担子、又给待遇,营造“鼓励人才干事业、支持人才干成事业、帮助人才干好事业”的良好环境和氛围。通过5年的努力,培养一批创新能力强的高水平学术技术带头人,锻炼一批不同专业领域高素质科研创新团队,建设一批覆盖质监各领域的优秀人才,使质监队伍的战斗力显著增强。

[page]

    (二)要出成果,让创新的活力充分迸发出来。做好质监科技工作,科研是重点;做好科研工作,创新是关键。质监部门要想抓住历史机遇、赢得发展先机,最根本的是靠质监科技的力量,最关键的是大幅提高质监自主创新能力,最迫切的是大力激发全系统的创新精神、充分释放全系统的创造活力。要遵循科技创新的规律,时刻瞄准科技、产业和社会发展趋势,以项目为载体、为依托,围绕基础性、突破性、带动性强的关键技术开展科研攻关,实现关键领域、关键环节的重大突破,多出成果,出好成果。要着力在基础性技术研究方面出成果。围绕质量、计量、标准化、认证认可、监管、检验等基础工作,尽快占领优势领域科技制高点,加快介入高新技术产品、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性能等高精密度关键检测技术和快速检测方法的研究,大力开展产品质量控制与可靠性、质量综合评价体系等技术研究与应用,完善产品质量检测技术体系、评价体系,增强质监科技的基础和后劲,建设特色鲜明、具有较强综合实力、促进产业发展的科研创新基地、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基地、科技人才培养基地、国内外科技合作基地。要在公共安全科技保障能力方面出成果。加强食品安全关键检测技术、筛查鉴别技术、检测试剂、检测装备的研发,开展食品安全风险监测预警、溯源控制和应急保障等关键技术研究,建立食品安全风险监控平台,实现食品安全监管关键技术突破。加强节能标准制定、节能认证、节能检测等节能减排技术研究,提出对高耗能产品和特种设备节能监管的技术措施,促进节能减排,在特种设备诊断评价、检测监测、应急救援、节能降耗、法规标准支撑和科学监管方面实现突破。要在实用装备和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出成果。加快质监科研成果的转化、应用与共享,加大质监电子政务体系和信息化综合运用系统建设,立足“短、平、快、准”的要求,大力推广效率更高、速度更快、精度更准的检测技术和装备,满足一线行政执法的迫切需要。力争到“十二五”末,全系统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取得一批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科研成果和质监工作急需的实用成果;转化一批科技成果,基础科学、应用技术和检测方法,研究实力整体提高;全面完成省级检验检测机构“二次创业”,建设西部一流的权威检验检测基地,努力达到检得出、检得快、检得好。

    (三)要出效益,让创优的实力充分展现出来。质监部门是技术执法部门,“凭技术执法、靠数据说话”是质监部门的突出特点和显著特征。科技工作是质监部门的生命线。提高质监工作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效性和贡献率,关键在质监部门的技术实力和科研水平,根本在充分发挥质监科技作用,使潜在的科技和人才资源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为服务云南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技术保障,为履行质监职能提供技术支撑,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要当好产业发展助推器,不断加强产业发展和质量水平前瞻性研究,掌握变化趋势,制定产业发展急需的技术标准和质监科技措施,做到快人一步、高人一等、强人一筹;围绕传统、优势、支柱产业转型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发展,同步提升检验检测能力,选择优势领域开展前沿科技研究,做到技术水平与产业发展相协调,在引导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发挥引领作用。要当好企业发展服务器,大力开展技术开发、技术服务、技术咨询、技术转让等科技活动,鼓励有实力的检验检测机构走出去,直接参与国际检测检验市场竞争,帮助企业解决工艺和技术难题,分析产品、装备问题,提供来料检测、产品质量监控等各项企业所需服务,发挥就近服务企业作用,提高服务效率。要当好科技创新孵化器,全面参与各种创新载体建设,在解决产业发展关键性技术难题上有所突破,向企业提供新产品研发测试、装备研制等服务,加快研究产业亟需的检测技术,降低产业自主创新成本和风险,丰富科技资源,完善共享机制,为全社会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要当好质量安全监控器。注重增强质监科技软、硬实力,加快提升科技研发、应对破解、预警应急、科技服务和自主创新等质监科技综合能力建设,围绕产品生产许可、监督抽查、质量评价、安全追溯、缺陷产品召回,综合运用标准化、计量、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现代信息技术等科技手段,提高质监执法打假能力,发挥质监12365举报投诉系统功能,增加质量监管的科技含量,加快实现监管方式由运动式向常态化转变,监管手段由传统型向现代化转变,监管层次由低端向高端延伸,提升产品质量安全全过程监管水平。到“十二五”末,质监科技整体水平全面提高,促进质监事业发展、保障公共安全的能力显著增强;科技体制改革不断深入,检验检测机构布局合理,重点突出,技术装备和能力建设显著增强;质监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初具规模,科研能力显著增强,闯出一条有质监科技特色的“双效益、双丰收”道路,让质监事业发展之路越走越宽,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质监科技的实力和优质高效的服务。

[page]

    三、突出重点,抓住关键

    科技、人才工作任重道远,涉及方方面面,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我们始终坚持发展方向,紧紧围绕目标任务,突出重点,抓住关键,进一步凝心聚力抓落实、统筹兼顾抓落实、心无旁骛抓落实、鼓足干劲抓落实、奋发有为抓落实,努力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质监部门履职需要。全系统要重点抓好三个关键环节:

    第一,抓队伍强素质。“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有一流的设备,没有一流的人才,事业发展是一句空话。在人才的素质要求上,要坚持以德修身、以德服众、以德领才、以德润才、德才兼备。把厚德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注重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培养造就品学兼优、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要优化管理人才,提升领导能力。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进一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推行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等选人用人机制,不断创新干部选任、培训、考核、监督制度和方法。加强后备人才队伍建设,加大培养选拔优秀中青年干部力度,加快培养复合型人才。改善管理人才队伍构成,强化培训教育,稳定骨干人才,吸纳优秀人才,形成一支既懂管理又有较高专业素养的复合型管理人才队伍。要盘活技术人才,提高人才效益。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建立以岗位管理和聘用制为主要内容的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实行评聘分开,探索建立技术职称动态评聘机制,工资待遇按受聘专业技术岗位确定。推进产学研结合,集聚各类人才,发挥人才、智力的聚合效应,努力构建高级职称引领,中级职称主力,初级职称后备的人才队伍梯次结构。充分发挥系统协会作用,鼓励各类离退休人才继续为质监事业发展建功立业。要造就领军人才,发挥带动作用。壮大、提升各类领军人才队伍,建立专家、拔尖人才库。完善学科带头人制度,制定和实施“优秀中青年专家”、学科带头人、技术骨干选拔培养计划,采取推荐优秀人才参与国家和省重大项目研究、推荐学科带头人进入专业技术委员会或行业权威组织等特殊措施,造就一批能够把握时代潮流、进行前沿开拓、带动人才群体的领军人才。支持管理干部开拓创新,发挥其在组织领导事业发展中的核心作用;支持高级专家开发项目,推动相互交流与协作,发挥其在科技创新和构建一流人才团队中的引领作用;支持技能精英施展技能特长,发挥其在技艺改造、技术革新和传帮带中的中坚作用。要引进急需人才,满足重点需求。积极搭建集聚人才的事业平台。发挥技术机构对人才的吸附效应,通过检验检测技术创新集聚人才,实现人才的集约增效;立足事业发展的需要,加强人才需求预测,注重人才引进的针对性和适用性,切实加强具有博士、硕士以上学历,或具有高级职称以上的高层次急需人才的引进。要培养实用人才,充实基层力量。重视和加强基层人才队伍建设,加大基层实用型、复合型专业人才和基层技术骨干的培养力度,使基层都有专业带头人。加强专业技术人员的技术培训和学术交流,鼓励中青年技术人员从事科研,经常性开展执法技能大比武、岗位练兵、能力验证、项目比对等活动,建立各类人员上挂下派实习制度,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各类人员学技成才。

    第二,抓项目助提升。项目建设要立足实际,坚持重点随着大局定、项目跟着重点走、人才围着项目转,注重与专业技术委员会的建设相结合,与建设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相结合,与引进和培养人才相结合,与加强检验检测技术研究相结合,与应对国际技术性贸易壁垒相结合,编制实施全系统检验检测项目规划,建设一批重点检验检测项目,进一步抓好检验检测能力提升三年行动计划的落实,提高项目的综合效益。要大力提升以国家检测中心和省级检验检测机构为龙头的科研能力建设。着力加大高、精、尖领域检验检测项目建设力度,解决检验检测技术难题,提高科技创新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着力面向国家、我省科技需求,紧跟国际、国内科技前沿,在战略性新兴产业、优势传统产业等领域,积极承担具有战略性、全局性、前瞻性的重大科研项目;着力构建人才培训和交流机制,加快实验基地建设,带动全系统科技软硬件水平的整体提高。立足桥头堡建设,树立接轨国际的意识,扩大按国际权威技术标准和规范进行检验检测的项目覆盖面,提高检验检测结果国际间认可水平,加快国际先进技术的应用,培育国际认可的检验检测自主品牌,提高在周边国家的检验检测话语权。通过大力提升资源整合、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人才聚集等方面的创新能力,把国家中心、省级检验检测机构建设成为一流装备、一流环境、一流人才、一流管理的科研机构,充分发挥“龙头”的引领和带动作用,实现“产业布局到哪里,质监服务跟进到哪里”。要大力提升以州市级检验检测机构为骨干的技术支撑能力建设。以《质检系统检验检测机构能力建设基本要求》为重点,注重能力达标、突出产业特色、实现差异发展,积极承担具有实用性、应急性和培育性科研项目,加快培养质检科技创新人才,在支撑质监履行职责、维护产品质量安全、服务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对外贸易发展等方面,提升检验检测能力。要大力提升以基层食品安全专业检验检测机构和一线执法检验检测机构为基础的技术保障能力建设。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保障执法一线检验检测工作的基本环境条件;加强检验检测机构管理,提高检测水平,提高自身发展能力;加强县级检验检测机构能力建设,把检验检测工作延伸到基层,加大政策、资金、人才支持力度,努力形成特色鲜明、保障有力的服务一线执法的检验检测网络,充分发挥质监执法的技术保障作用。

[page]

    第三,抓管理促发展。实现质监科技跨越式发展,全面提升质监科技能力,必须加强管理。优化技术机构布局。围绕全省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布局,在重点、特色产业聚焦的中心城市和省委、省政府确立的千亿元产业园区,充分发挥比较优势,统筹安排新增项目,打造区域特色项目,加大国家中心和省级中心建设力度,通过加强检验检测机构和项目建设规划和管理,实现优势互补、合作共赢,提高检验检测机构建设与产业发展的结合度,形成侧重点突出、差异性明显的系统项目建设新格局。强化机构内部管理。建立完善检验检测机构内部质量监管机制,进一步完善用工、薪酬制度和绩效考核体系,规范检验机构检验人员持证上岗、能力比对等一系列制度,严格执行收费标准和财务制度,注重检验检测机构文化建设。要在完善检验检测机构内部管理运行机制的基础上,开展检验检测机构品牌创建活动,加大政策支持,培育一批行业和社会认可的品牌实验室,增强核心竞争力。加强工作质量监管。进一步加强检验检测机构质量意识教育,定期组织法规政策和行风职业道德培训,增强检验检测机构的社会责任感。积极采取现场评审检查、证后监督检查和日常例行检查等多种方式和增加能力验证和比对试验频次等多种手段,进一步加大检验检测工作质量监管力度,提高监管的有效性。

    借此机会,我对各级检验检测机构和广大干部职工提五点希望。第一,要塑造开放形象。以开放的理念、积极的心态、合作的精神,加强与国内外、省内外、系统内外之间,不同学科、不同研究领域、不同研究课题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做到相互尊重、相互交流、相互配合,构建团结和谐、异彩纷呈、卓有建树的质监科技方队,实现资源的开放、共享、拓展,履行好公共服务职能,做保国安民的质监卫士,做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守卫者。第二,要增强创新意识。激发改革创新活力,在工作中找差距,存忧患。加强与同类技术检测机构和工作人员横向、纵向的对比,不断进取、革新、竞争、超越,敢为人先、勇于探索,不畏艰险、勇攀高峰。只有做到“与时偕行,与时俱进”,才能不断的改革创新、奋发进取、超越自我。第三,要崇尚科学精神。科学就是求真,是实实在在的学问,来不得半点虚假,需要长期积累。科学精神就是追求、探寻事物真相的精神。要准确把握蔡德诚先生提出的科学精神六要素,即“客观的依据、理性的怀疑、多元的思考、平权的争论、实践的检验和宽容的激励”,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用求真、严谨的态度做好每一项工作,做到“六比”,比素质不比物质;比实力不比学历;比能力不比资力;比服务不比职务;比业绩不比人际;比口碑不比金杯。第四,要遵循公正原则。公正是科学的灵魂。公平、公正是质监工作的生命。心中常有公平在,手下自有公正书。信任来自公正,过程决定结果。在工作中要讲求公平正义,用严谨的工作流程确保检验结果真实、准确,用公正获取社会的信任和认可。第五,要秉承务实之风。大力弘扬求真务实作风,培养执着专注的韧性,坚持实事求是,弘扬实干、认真、开拓、拼搏、负责、敬业、自律作风,锲而不舍,脚踏实地,潜心钻研,修成正果,着力树立技术检测机构权威性,打造质监检验检测优质品牌。

[page]

    四、加强领导,提供保障

    做好科技和人才工作,关键在领导。习近平同志指出,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进一步创新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坚持用宏伟事业凝聚人才,用良好环境感召人才,用优质服务吸引人才,用合理待遇激励人才,积极营造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社会氛围,充分调动各类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全系统要振奋精神,开拓创新,同心同德,齐抓共管,把科技和人才工作作为事关全局的大事、要事,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要形成整体合力。各级党组织要认真履行党管人才职责,成立本级科技和人才工作领导机构,建立领导责任制,健全统分结合、协调高效的工作机制,完善统筹规划、协调发展的运行机制,不断提高科技与人才工作的组织化程度。按照“一把手”抓“第一生产力”、“第一资源”的要求,各级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抓科技和人才工作,分管负责人要具体负责,当好“后勤部长”,加快形成统一领导、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共同参与的良好工作格局。组织人事部门和科技管理部门要加强宏观指导、组织协调和督促检查,理顺人才的建设、管理、服务体制,优化人才的培养、使用、流动机制,改善人才的工作、生活、社会环境,成为“人才之家”。各有关部门和检验检测机构要狠抓省局“人才规划”和“加强科技工作意见”的落实,科学编制科学技术和人才培养实施方案,上下同心、左右同步、各方联动,聚集合力、扎实推进。

    要完善激励机制。深刻认识、自觉遵循人才成长规律,注重把握客观性,避免片面性,强化创新意识,切实提高人才工作科学化水平。要创新人才评价发现、培养开发机制,着力破解质监系统在人才引进、培养、使用等方面的体制机制障碍,努力开辟人才引进“绿色通道”,在招录、引进高学历、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等方面采用多种用人方式和灵活多样的人才政策。要创新人才选拔任用机制,为更多德才兼备、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优秀干部脱颖而出创造条件。要创新人才配置流动机制,深入推进人才资源向人才资本转变,按照不求所有、但求所在,不求所在、但求所用的理念,采取合同聘用、聘请客座专家、“星期天”工程师以及课题、项目合作等多种形式,产生人才聚集效应,把优秀人才集聚到云南质监事业中来,解决人才短缺问题。要创新人才激励机制,综合运用物质和精神、事业和情感激励,着力解决奖励以及经费保障、收入分配改革等方面的机制问题,建立科研项目和优秀科技人才奖励制度,设立“科技兴检”、“人才强检”奖,不断激发各类人才保持昂扬奋发的创业创新创优活力,最大限度地从政策支撑方面激发内生动力,使一流的人才得到一流的待遇,一流的贡献得到一流的报酬。要创新人才工作考核评价机制,将科技和人才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考核,强化督促检查,把考核结果作为评价各级领导干部的重要依据,确保科技与人才工作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要落实物质保障。科技投入是科技进步的前提,人才投入是人才建设的要件。全系统要坚持技术资本投入在先、人才资源开发优先,不断建立健全科技与人才资源开发的投入机制。要根据实际需要,落实好科技、人才工作所需经费,保证科技、人才各项工作的正常运转。要多方筹措资金,进一步加大技术装备投入力度,积极争取总局和地方财政以及科技等相关部门对质监检验检测机构稳定的科技经费支持力度,争取较为宽松的财政支持政策,争取多元化科技项目和资金来源,争取提高检验检测收费标准,增强“自身造血”功能,增强自身积累。各级质监部门要把科技投入作为预算保障的重点,各级检验检测机构按照业务收入一定比例提取科研发展基金,足额用于科研活动,努力把质监科技发展纳入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要通过加强与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的横向联系,重视与国内外机构合作,引导社会资金有效进入质监科技领域。要建立科研项目负责人责任制等科研管理制度,对科研项目追踪问效。

    要营造良好氛围。只有栽好梧桐树,才能引来金凤凰。要让识才、容才、育才、用才成为全系统的自觉行动,着力创造尊重人才、见贤思齐的社会环境,鼓励创新、容许失误的工作环境,待遇适当、无后顾之忧的生活环境,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制度环境,营造学术平等、自由探索、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氛围,实现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使各类人才有用武之地而无后顾之忧,有苦练“内功”的动力而无应付“内耗”的压力,有专心谋事的成就感而无分心谋人的疲惫感。大力弘扬“创新、创业、创优、创造”精神,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要大张旗鼓地宣传全系统的科技、人才政策,树立和宣传全系统的科技成果和优秀人才典型,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到质监创业发展,努力把全系统打造成人才集聚的洼地,干事创业的乐园,科技创新的热土。

    我们面对的机遇千载难逢、稍纵即逝;面临的形势千帆竞发、时不我待。让我们再鼓干劲、再下决心,立足现实,着眼未来,以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胆略和气魄,扑下身子、埋头苦干,大力推进科技兴检、人才强检,多出人才、多出成果、多出效益,为推进质监事业科学发展而努力奋斗!

    (作者为云南省质监局党组书记、局长) 

责编: isundust
普洱茶品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