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2017年书院熟茶 玉露瑶 熟茶 357克

简介

这份穿越了季节的守候与念想
把我们的执着与信念融于一盏之间
愿您与这杯茶的抱持感
如知己般恰到好处
恰似邂逅亦如同久别重逢

基本信息
【原料产地】精选三大茶区,海拔1800米以上
【茶树】600以上古树春茶
【发酵水】勐海原山泉水
【发酵工艺】木地板离地发酵
【发酵时间】2016年6月
【存放地点】昆明

玉露瑶这款茶很好的诠释了书院熟茶的制茶理念,根据不同原料的特性选择发酵方式,这款茶也是我们和自己和解的一个过程,因为不同所以有更多可能,我们提出一个疑问:
能不能把特点明显的山头味融合在一起,相互之间扬长避短?

于是我们开始自我解答:
细分山头:找出特点鲜明的山头味;
独立发酵:根据原料特点选择发酵方式和时长,更好的保留其本性特征。(例如:为了留住勐宋的香气,发酵成熟度相对其他山头会轻一些);
单堆分筛:在压饼之前保证原料之间不混淆;
数百次配方试品:每次试品时 记录各山头原料之间的配比和口感;
单饼称重拼配:力求每一饼茶原料都是相同的配比;

精选四大茶区
班盆
选择班盆是因为生长环境的原因:这里的茶树扎根更深,茶叶的内质和稳定性会比较好,适合作为基料;
坝卡竜
坝卡竜的茶气是布朗山茶区最有韧劲的,在崇山峻岭之间这里的茶树分布稀松,它的茶气不显不夺,有极好的融合性。
勐宋、易武
易武和勐宋都有被原始雨林覆盖的茶地,易武细腻的水路和甜柔是与生俱来的,而勐宋的香气因为树种的原因更容易融入到汤水里;

选好了山头原料,预想了发酵方法,也计算了呈现的口感,但现实往往也比较骨感。
接下来的配方试饮环节是一个痛并快乐着的过程,也是一个充满惊喜和沮丧的过程。尝试各种可能,推翻,重来,再推翻,再重来……

呈现
入口绵而有劲,厚而有润,汤香优雅,落喉两颊清爽,余留粘滑。
舌面的甜润和舌底的甘粘交织在一起,让舌头有一种飘浮感。
汤感的融合非常好。遇水而活被这款茶诠释得淋漓尽致,水也因茶而有了不同,甚至感觉不到水的存在。整个口腔十分温润,回甘适量舒适,生津缓缓而来,但带着甜韵。尾水生津变强,浓厚变淡,茶味不减,甜味保持得很好。回馈的层次感和丰富的内质都在一品一饮之间 而停茶后的愉悦感跃然心上,好喝就是肯定。

一杯熟茶要被外界称赞:好喝。需要怎样的经历?
不是每片茶叶,都有运气踏上这趟旅程。

茶树生长在不同的茶区,却一同站在海拔一千八百米以上的高度,有的生长在热带雨林里,有参天大树为其遮风挡雨;
有的生长在崇山峻岭里,为了阳光它们要努力生长,有的生长几平方公里的沙砾土地,为了站稳需要把根扎得更深。

茶叶在发芽时,没遇到一场冰雹和冷雨,碰上清明前最好的太阳,没有雨水冲淡它酝酿已久的饱满山韵 。

采茶的老人和姑娘,在太阳刚刚升起时耐心地等到第一缕阳光照耀到芽叶,才将其摘下,村子里最德高望重的制茶师,每个环节都要亲手控制,小心翼翼。

其后,一切光环都被隔绝在外,四十多天的时间里,黑暗、潮湿、闷热的发酵场地、不定期的翻堆,每片茶叶都要在这样的环境下完成最为重要的蜕变。

出堆、分筛、拼配、压饼、干燥、缺一不可,接下来就是未知的等待。

它们在等待的过程中变得挑剔,要风、要暖、要温润和清爽,每一次拿出来品评,它们静候着那句话,而每一次默默被收起也不觉得沮丧,它们知道一路走到现在,只缺时间来沉淀,而躁动是唯一的敌人。

直到今天,终于有赞许的声音和欣慰的笑容,而为了这一天,它们走了四百多天。

然后它们会告诉你:
其实从好喝到经典也不远,再走几年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