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云章★坡角竹筒茶试用报告

我哩迈迈迈…

竹筒茶因原料细嫩,又名“姑娘茶”。最初是云南少数民族傣族、拉祜族的杰作,在众多普洱茶产品中,竹筒茶算是比较小众,但是它本身具有的香气和口感别具一格,后来由于独特的韵味,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喜欢,市场上的竹筒茶也就多了起来。
  竹,坚韧挺拔,气节彰显,万古长青。
  茶,温雅灵性,甘醇鲜活,天之珍品。
然而,并不是所有以竹筒装的茶都是竹筒茶。真正的竹筒茶得严格按照塞茶、烤制过程制作完成,茶与竹完美融合,比如云章坡角竹筒茶。
云章坡角竹筒茶,以坡脚村春茶为原料,精选生长较好的鲜竹切筒、塞茶、烤制而成。
尽管听上去过程很简单,但在实际过程中却需要控制好火候、来回翻烤使其受热均匀,在烤制过程中需要不断塞茶,直至填满竹筒,并且需将竹筒内茶叶全部烤干。
烤制完成后,还需要在竹筒上凿出一定的孔,以利于茶品通风,否则竹筒内的茶叶很容易霉变,所以竹筒茶的制作真正应了那句“细工出慢活”,展现出一定的匠心精神。
劈开云章坡角竹筒茶,茶柱表面附着有不少白色丝状竹壁膜,这既是茶与竹完美融合的象征,也是判断一款竹筒茶是否采用传统工艺烤制而成的重要依据之一。
竹筒茶,将世间最为淡清雅致的两物:竹与茶完美融合,这既是对工艺的考验,也是对味蕾的一大奉献。 

官方资料:
云南昆明滇味缘茶叶经营部是一家经国家相关部门审核、批准的合格企业。以下称之为勐库云章茶业。
是一家集茶树种植管理、生产加工、产品研发、发展连锁经营、电子商务、文化为一体的实业企业。
其核心基地定基于中国大叶茶的故乡云南省临沧市双江县勐库镇,老板是勐库镇的土著居民。
勐库云章茶业在拥有现代化加工技术的同时仍然坚持引用传统工艺:手工制作,石磨压制。坚信鲜叶原料至关重要;坚信普洱茶品质在于初制;坚信只有洁净的厂房才能做出合格的产品。因此从鲜叶采摘、摊晾、杀青、揉捻、解块、晒青、分拣、蒸压、干燥、包装、储存、运输,每道工序都务求实效、真真切切、实实在在地认真严格把关、精挑细选、保证品质只为献给世界优质、健康的茶。
勐库云章茶业本着以诚做人、以信立业的经营理念。以创优质、绿色、生态、健康食品为坚固基础;打造勐库云章普洱茶中国著名品牌的美好愿景。广交天下朋友,在有一个健康身体的同时共创一番事业!
1996年——2003年在山上一直以加工滇红茶、黑茶为主。
2003年5月开始加工普洱茶晒青毛茶直到现在,取名“勐库镇上那卡村枝华茶叶初制所”。
2009年在昆明开始了普洱茶毛料推销。
2012年1月在昆明大商汇国际茶城,“云南昆明滇味缘茶叶经营部”经国家相关部门审核、批准为合格企业。
2012年3月申请商标注册。
2012年4月已收到注册申请受理通知书。因此也就有了“勐库云章茶业”。
产品信息:
产品名称:2018年 云章 坡角竹筒茶 生茶 450克 工艺茶
 商品规格:450克/筒
 生产厂家:勐库云章茶厂
 保质期:在贮存条件下适宜长期存放
 包装方式:工艺礼盒
 茶叶属性:生茶
 食品产地:云南临沧
 储藏方法:清洁通风干燥无异味条件下存放
 生产年份:2018年
 是否为有机食品:否
测评人简介:
姓名:我哩迈迈迈…
性别:男
年纪:岁月风霜三十载,百味人生唯己知;
普洱茶龄:3年9个月囖
食茶经历:爱好比较泛滥,心比较,多茶都试过,目前独爱生熟普;
尝试过:以下关沱茶、大益、八角亭、老同志、卓群茶厂、鹏程茶厂;
食茶偏好:中老期茶。
1、收件照:
产品名称:2018年 云章 坡角竹筒茶 生茶 450克 工艺茶
 商品规格:450克/筒
 生产厂家:勐库云章茶厂
 保质期:在贮存条件下适宜长期存放
 包装方式:工艺礼盒
 茶叶属性:生茶
 食品产地:云南临沧
 储藏方法:清洁通风干燥无异味条件下存放
 生产年份:2018年
 是否为有机食品:否
测评人简介:
姓名:我哩迈迈迈…
性别:男
年纪:岁月风霜三十载,百味人生唯己知;
普洱茶龄:3年9个月囖
食茶经历:爱好比较泛滥,心比较,多茶都试过,目前独爱生熟普;
尝试过:以下关沱茶、大益、八角亭、老同志、卓群茶厂、鹏程茶厂;
食茶偏好:中老期茶。
1、收件照:
云章坡角竹筒茶,从备料到制作完成,整整花了一年的时间,才有这份完美呈现。
3、干茶
选用勐库镇冰岛茶区坡角村早春乔木晒青茶为原料,不荒废于心,也不荒废于形,以“慢工出细活”的专注,还原云南传统竹筒茶的魅力,撬开云章坡角竹筒茶,茶柱表面附着有不少白色丝状竹壁膜,这既是茶与竹完美融合的象征,也是判断一款竹筒茶是否采用传统工艺烤制而成的重要依据之一,口感清甜顺滑,韵味十足。
4、准备
观干茶呈圆筒形,圆边有清晰的竹内纹理印记还附着些许白色竹内膜,断截面茶毫显现,黄褐和墨绿交织,初闻是淡糯香,接着淡竹香,再者才是混合淡茶香。
撬茶: 11克
用具:汝窑壶、公道杯、哥窑杯+汝窑杯
用水:帽峰山泉
5、茶汤(多次冲泡,口感)
洗茶1遍出汤,汤色浅淡透亮,公道杯底香气浓郁,透过杯底能够感受到,竹淡香混合着普洱茶的典型浓郁蜜香形成独特的山野香气,幽雅而持久。

没过滤带点渣,茶汤倒去,杯底带着浓郁蜜香气。

第1、2、泡秒出,空气中能闻到暂定为糯竹茶混合香,茶汤淡黄明透,入口纯净顺滑,然后就轻微苦感,苦感,苦感,慢慢苦能转为回甘(估计竹筒茶大部分都有这现象吧),且持续很久,公道杯挂香浓郁。
第3~6泡开始,出汤时间5-15秒,厚度不断增强,随着茶汤入喉,竹茶的清香,入口先苦后涩,苦感大于涩感,苦感会持续时间略长,在苦感持续减弱的时候才会明显体会到涩感,同时回甘也能明显体会,生津由舌底向两颊扩散,(涩感主要发生于喉咙处,依旧保持着清淡的茶味,回甘缓缓从舌尖外围向口腔后半部分蔓延,甜度慢慢体现,回甘持久,喉韵绵长)生津迅速但不猛烈,但持续的较久。

再次出汤,茶汤通透明亮、淡金黄色,茶汤味道有所变革,汤香显蜜香,香气沉且浓郁,竹香转淡,但也能品出来,回甘来的较缓,生津足,而喉间则是悠长的甜韵,似柔似韧。

12泡后面开始闷泡,但闷泡时间并不算太长,汤色从黄色逐渐变浅,汤香显淡蜜香,无竹香,还是有一丢丢的涩意,汤下喉以后,舌面淡淡有清甜感,随后渐渐化开,生津继续加强,苦味不明显,茶汤入口柔顺,有苦感但很快化开转为回甘;原先喉咙处感觉到的涩感也逐渐化去,如果仔细品饮,便会感觉到茶汤虽苦但同时伴随有清甜感,品后韵味悠远,口腔感觉十分舒适。
茶品耐泡度很高,越到后面几泡,茶汤越显清甜顺滑,一泡泡喝下来,口腔舒适香甜,喉间韵味十足。
6、叶底
叶底闻上去有淡淡的茶香,看其叶底,一片片叶底透着可以掐出水来的柔嫩,拨开叶底可以明显地看到两种茶叶,一部分呈嫩黄色,一部分颜色较深,叶片虽然比较薄但是柔韧性较好。
7、综合评价

竹筒茶,将世间最为淡清雅致的两物:竹与茶完美融合,这既是对工艺的考验,也是对味蕾的一大奉献;

这款茶竹筒长条圆形大方,茶汤明黄透亮,清香迷人,茶汤苦涩真是喝完也不会忘记,叶底柔软有弹性,嫩芽显露,有少量叶梗,茶汤较柔润,存于舌尖的清香,绕于喉间的韵味,大概也只有这茶与竹相融才能如此美妙了吧。

耐泡度:中上等;

只是心中的淡淡竹香已无处可寻,较为遗憾。

图片描述  

评论 / 31

演员的自我修养
#591008

学习了

回复
馋茶一味
#391283

学习啦

回复
心若向阳
#127771

茶香竹香缭绕!

回复
u171144
#58737

竹筒茶。没有。尝过,希望下次能有机会我也尝一下。

回复
草根
#39528

向茶友们学习!共同提高品茶水平!

回复
u232511
#34799

漂亮,羡慕羡慕,好茶好口福,看品评还是不错的,学习了,赞一个,有机会一定要试试

回复
孤独游泳的鱼
#33861

学习了

回复
一树一叶一知秋
#33805

漂亮的茶评,汤色金黄透亮,应该是很不错的茶。看完茶评才知道原来竹筒茶的制作工艺这么繁琐。

回复
流浪的火枪
#33019

最后总结真的很到位,茶评精彩,图片拍摄角度很棒,真实反应出茶品特点,学习了,竹筒茶也应该算是调味茶吧

回复
一诺
#32780

竹筒茶,将世间最为淡清雅致的两物:竹与茶完美融合,这既是对工艺的考验,也是对味蕾的一大奉献。羡慕啊!

回复
老牛拉奔驰
#32626

汤色金黄透亮,应该是很不错的茶。看完茶评才知道原来竹筒茶的制作工艺这么繁琐。

回复
一般情况不说话
#32599

茶宠还是很漂亮的

回复
一般情况不说话
#32598

茶宠还是很漂亮的

回复
芳芳
#32560

茶不错,茶宠吓人。猪妖现形,是喝茶的原因吗?

回复
林黛睿
#32439

测评到位,有喝过云章18年的云章竹筒茶,清甜爽口非常适合夏天大杯喝!

回复